[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911413A -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11413A
CN118911413A CN202411204143.4A CN202411204143A CN118911413A CN 118911413 A CN118911413 A CN 118911413A CN 202411204143 A CN202411204143 A CN 202411204143A CN 118911413 A CN118911413 A CN 1189114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ped
corner
fixing
piece
external co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0414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志红
肖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ongxin Lab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ongxin Lab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ongxin Lab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ongxin Lab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0414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911413A/zh
Publication of CN1189114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1141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3/00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 E04G13/02Falsework, forms, or shutterings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buildings, e.g. stairs, steps, cornices, balconies foundations, sills for columns or like pillars; Special tying or clamping means therefor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17/00Connecting or other auxiliary members for forms, falsework structures, or shutterings
    • E04G17/06Tying means; Spacers ; Devices for extracting or inserting wall ties
    • E04G17/065Tying means, the tensional elements of which are threaded to enable their fastening or tension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框架体系,设置在底部框架体系上方的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位于阴角或阳角处的阴角连接结构或阳角加固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的斜支撑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方的次龙骨加高件,以及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阳角位置处的阳角锁紧结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能够迅速的完成墙柱结构体系的搭建,且搭建后的墙柱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仅降低了搭建所需的工时,还能有效的保证后期混凝土浇筑免抹灰需求的效果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承重钢筋承重力的伤害及锈蚀,亦可达到地面免二次沙浆找平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中的模板工程的材料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墙、柱的施工中,需要先搭建浇注模板,再通过龙骨、背楞等结构对浇筑模板进行加固,以保证最终混凝土浇筑的效果。到现在为止,房建墙柱模板结构90%以上墙柱体使用木模板、铁钉、木方(竖向接缝)、钢管等,实测实量项目墙柱底部采用内撑钢筋焊接在竖向墙柱钢管上,阳角使用两条钢筋或十字焊接到墙柱阳角竖向主筋上,由此对墙柱结构造成质量隐患,质量要求不严的项目则使用打孔插钢筋进行限定位,均在浇筑混泥土前使用水泥沙浆进行底部缝隙进行封堵;墙柱标准模板使用1830x915的木模板,在模板中间依据实际需求打8个或6个标准螺杆孔,顶端则弹线打孔,内撑普遍使用水泥或钢筋内撑,竖向墙缝普遍使用50mm左右宽木板条进行连接,螺杆组件使用明管套管可周转螺杆或止水螺杆,加固背楞基本使用Ф48钢管,阳角基本使用卡管器或在钢管上搞个洞,使用螺杆对阳角两侧加固背楞进行紧固,对大面中间接头均是采用上下两条加固钢管进行错位使用,墙柱挡头也使用钢管扣件进行紧固,由此造成墙柱砼结构垂直度与平整度不可控,很难达到免抹灰的需求,如何高效、牢固的完成浇筑模板的搭建,使其成为行业通用的墙柱结构体系则是众多从业者一直潜心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能够迅速的完成墙柱结构体系的搭建,且搭建后的墙柱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仅降低了搭建所需的工时,还能有效的保证后期混凝土浇筑免抹灰需求的效果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承重钢筋承重力的伤害及锈蚀,亦可达到地面免二次沙浆找平的需求。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框架体系,设置在底部框架体系上方的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位于阴角或阳角处的阴角连接结构或阳角加固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的斜支撑结构,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方的次龙骨加高件,以及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阳角位置处的阳角锁紧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墙柱模板拼装结构上还设置有梁连接板。
作为优选,所述底部框架体系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根据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内部转角处的阳角定位件和/或阴角定位件,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沿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边缘处外侧的压脚部,以及设置在地面且位于两个相平行的压脚部之间的定位筋;
所述压脚部由弹性条,以及设置在弹性条上方的L型防漏浆压脚组成;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上还设置有L型压脚,该L型压脚上还设置有与L型压脚固为一体的强化片;
所述弹性条为弹性珍珠棉条或海绵条;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的底面压于弹性条上,该L型防漏浆压脚的侧面与底面相垂直,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的侧面位于底面靠近定位筋的一侧边缘;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的底面背离定位筋一侧的边缘与弹性条的外侧边缘相平齐,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弹性条的宽度;
所述强化片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固定在L型压脚的底面和侧面上,且该强化片的后侧向外延伸出L型压脚的底面后向下方伸出L型压脚;所述强化片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L型压脚底面与L型防漏浆压脚底面的总厚度;
所述定位筋由钢筋条,设置在钢筋条前端的头部支撑片,以及设置在钢筋条后端的尾部支撑片组成;
所述头部支撑片与尾部支撑片呈“L”形,所述钢筋条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平行固定在头部支撑片的侧边外侧和尾部支撑片的侧边外侧,所述钢筋条同时与头部支撑片的底边和尾部支撑片的底边相平行;
所述头部支撑片与尾部支撑片位于钢筋条的同一侧;
所述头部支撑片与尾部支撑片位于钢筋条的两侧。
作为优选,所述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包括模板部,竖直设置在模板部外侧面上的次龙骨部,设置在次龙骨部外侧的背楞部,以及端部贯穿模板部后固定在背楞部外侧的对拉螺杆组件;
所述模板部由呈长方形板状的模板主体,设置在模板主体外侧面左侧和/或右侧边缘的合页,以及设置在模板主体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若干个U形螺杆孔组成;所述U形螺杆孔由设置在模板主体上的半圆孔,以及由宽度与半圆孔的直径相同、长度与半圆孔半径相同的矩形槽组成;
所述合页由通过螺钉和螺丝组件固定在模板主体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靠近模板主体边缘一侧的可沿固定转轴翻转的翻转板组成;所述翻转板上设置有贯穿该翻转板的通孔;所述固定板距离模板主体设置有U形螺杆孔一侧的侧边3.5cm或距离模板主体未设置U形螺杆孔一侧的侧边1.7cm;
所述次龙骨部包括竖直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模板主体外侧面相接处的接缝次龙骨,以及竖直设置在模板主体外侧面的若干个支撑次龙骨组成;
所述接缝次龙骨由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方管次龙骨,左右横向贯穿方管次龙骨的若干个次龙骨固定孔,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方管次龙骨之间且通过螺栓同时与两个方管次龙骨固为一体的次龙骨连接件组成;所述方管次龙骨上还设置有前后横向贯穿该方管次龙骨的螺杆通过孔;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固定孔之间的间距为5cm,且距离方管次龙骨端部最近的次龙骨固定孔与方管次龙骨端部的距离为5cm;
所述次龙骨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次龙骨厚度的两个次龙骨连接片,对称设置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上的若干个次龙骨连接孔,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上的若干个次龙骨U形固定扣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次龙骨U形固定扣的厚度;
所述背楞部又由水平设置在次龙骨部外侧的水平加固背楞,以及竖直设置在水平加固背楞外侧的竖直加固背楞组成;所述水平加固背楞与竖直加固背楞均由若干组依次相连的方管背楞组,以及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方管背楞组上的加固背楞连接件组成;
所述方管背楞组由并排设置的两个方管背楞,同时左右横向贯穿两个方管背楞的若干个背楞固定孔,同时贯穿两个方管背楞上相同位置处的背楞固定孔并将两个方管背楞固定在一起的背楞连接螺栓,以及套于背楞连接螺栓上且位于两个方管背楞之间的螺栓套管组成;每组所述的两个方管背楞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背楞连接螺栓;
所述加固背楞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背楞组厚度的两个背楞连接片,对称设置在两个背楞连接片上的若干个背楞连接孔,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背楞连接片上的若干个背楞U形固定扣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背楞连接孔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背楞U形固定扣的厚度;
所述竖直加固背楞中,相连接的两个方管背楞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
作为优选,所述阴角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阴角模板结构;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由两块相互垂直设置的阴角模板,设置在两块阴角模板夹角处的阴角次龙骨,以及同时固定在两块阴角模板上的至少两个阴角连接片组成;
所述阴角连接片由连接片,设置在连接片上的限位槽,设置在连接片上侧面且与限位槽相邻的限位片,设置在连接片上侧面且端部均延伸至限位槽处的固定片,以及设置在连接片上的销钉孔组成;
所述连接片呈1/4圆形,所述限位槽呈矩形;所述限位槽的一个角与连接片的圆心相重合,且限位槽上由该角延伸出的两条边与连接片上由圆心延伸出的两条边相重合;
所述限位槽的尺寸与阴角次龙骨相匹配;
所述限位片与固定片均与连接片相垂直;所述限位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片相互垂直;所述固定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片分别与与其相邻的限位片相垂直;所述固定片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
所述阴角次龙骨由L形主体,跨设在L形主体上的L形加固片,以及设置在L形主体两个相邻面上的若干组固定孔;
每个所述L形加固片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L形加固片将L形主体均分为三段;所述L形加固片通过焊接固定在L形主体上,且L形加固片与L型主体合围成矩形;
位于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端部处的连接片的下侧面向外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通过同时贯穿两个销钉孔的销钉以及与该销钉相配合的销片固定;
位于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其中一个连接片的下侧面距离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的端部边缘13mm,另一个连接片的下侧面超出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的端部边缘10mm。
作为优选,所述阳角加固结构包括同时与两组相互垂直设置的模板部相固定的阳角加固次龙骨;
所述阳角加固次龙骨由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阳角方管,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外侧夹角面上的加强L片,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外侧夹角面的两端端部的两个三角连接片,分别垂直设置在两个阳角方管外侧夹角面上的若干个阳角固定孔,以及竖向贯穿三角连接片的三角连接孔组成;
相邻的两个阳角加固次龙骨通过同时贯穿两个三角连接孔的销钉固为一体;
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的侧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与该侧面相邻的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内侧夹角面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的一个侧面抵于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上与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与其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
所述模板部通过同时贯穿合页和与合页相邻的阳角固定孔的销钉固定在阳角加固次龙骨上。
作为优选,所述斜支撑结构由设置在地面的斜支撑底座,设置在斜支撑底座上的两根斜度不同的斜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斜支撑杆前端的斜支撑固定头组成;
所述斜支撑底座由U形固定座,向下贯穿U形固定座地侧面且钉入地面的锥形固定钉,以及水平贯穿U形固定座的两根轴线固定插销组成;两根所述斜支撑杆的后端分别被一根轴线固定插销贯穿
所述斜支撑杆由中部支撑杆,以及设置在中部支撑杆前后两端的端部螺丝杆组成;所述中部支撑杆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且端部螺丝杆通过外螺纹与中部支撑杆相配合;
所述斜支撑固定头由被插销贯穿后与斜支撑杆相固定的固定连接头,设置在固定连接头上的连接爪,以及设置在连接爪两侧的两个连接爪固定孔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阳角锁紧结构成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方向相交叉的两组水平加固背楞上;所述成组的墙柱阳角锁紧件包括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以及贯穿在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并将其拉紧的拉紧螺栓;
成组的两个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分别设置在两组相交的水平背楞上;
所述两组水平背楞中的任意一组不超过两组水平背楞的交叉点;
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由基板,分别设置在基板左右两侧边缘的两个竖板,以及设置在基板上侧面的L形拉紧片组成;所述竖板与基板相垂直;
所述竖板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孔,且该固定孔的直径与位置和水平背楞上的通孔的直径与位置相匹配;
两个所述竖板之间的间距与任意一组水平背楞的宽度相同;
所述L形拉紧片由尾部相固定的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组成,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上还分别设置有拉紧片条孔,且该拉紧片条孔的宽度与拉紧螺栓相匹配;
所述前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前端边缘,后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的后端边缘;
所述基板上设置有与拉紧片条孔尺寸相同的基板条孔;所述基板条孔位于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能够迅速的完成墙柱结构体系的搭建,且搭建后的墙柱结构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不仅降低了搭建所需的工时,还能有效的保证后期混凝土浇筑免抹灰需求的效果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承重钢筋承重力的伤害及锈蚀,亦可达到地面免二次沙浆找平的需求。
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可以在下面的描述中进行说明。通过对以下描述和相应附图的检查或者对实施例的生产或操作的了解,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加特性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明显的。本申请披露的特性可以通过对以下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各种方法、手段和组合的实践或使用得以实现和达到。
附图说明
在此所述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限定。在各图中,相同标号表示相同部件。其中,
图1为本发明带阴角的墙柱结构体系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带阴角的墙柱结构体系的后视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全阳角的墙柱结构体系的正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全阳角的墙柱结构体系的后视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底部框架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压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强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加强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阳角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阴角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模板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接缝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次龙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水平加固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加固背楞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竖直加固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阴角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阴角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阴角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斜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阳角加固结构的正视图。
图23为本发明阳角加固结构的立体图。
图24为本发明阳角加固次龙骨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阳角锁紧结构的结构状态图。
图26为本发明阳角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0、底部框架体系;1100、压脚部;1101、弹性条;1102、L型压脚;1103、强化片;1104、L型防漏浆压脚;1200、定位筋;1201、钢筋条;1202、头部支撑片;1203、尾部支撑片;1300、阳角定位件;1400、阴角定位件;
2000、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100、模板部;2101、模板主体;2102、合页;2103、U形螺杆孔;2200、次龙骨部;2201、方管次龙骨;2202、次龙骨固定孔;2203、次龙骨连接片;2204、次龙骨连接孔;2205、次龙骨U形固定扣;2206、螺杆通过孔;2300、背楞部;2301、方管背楞;2302、背楞固定孔;2303、背楞连接螺栓;2304、螺栓套管;2305、背楞连接片;2306、背楞连接孔;2307、背楞U形固定扣;2308、方管连接件;2400、对拉螺杆组件;
3000、阴角连接结构;3100、阴角模板;3200、阴角连接片;3201、连接片;3202、限位槽;3203、限位片;3204、固定片;3205、销钉孔;3300、阴角次龙骨;3301、L形主体;3302、L形加固片;3303、固定孔;
4000、斜支撑结构;4100、斜支撑底座;4101、U形固定座;4102、锥形固定钉;4103、轴线固定插销;4200、斜支撑杆;4201、中部支撑杆;4202、端部螺丝杆;4300、斜支撑固定头;4301、固定连接头;4302、连接爪;4303、连接爪固定孔;
5000、次龙骨加高件;
6000、梁连接板;
7000、阳角加固结构;7100、阳角加固次龙骨;7101、阳角方管;7102、阳角固定孔;7103、加强L片;7104、三角连接片;7105、三角连接孔;
8000、阳角锁紧结构;8100、水平背楞;8200、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1、基板;8202、竖板;8203、固定孔;8204、L形拉紧片;8205、拉紧片条孔;8206、基板条孔;8300、拉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涉及到术语“第一”、“第二”等,其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如果涉及到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如果涉及到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申请中,如果涉及到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框架体系1000,设置在底部框架体系1000上方的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位于阴角或阳角处的阴角连接结构3000或阳角加固结构7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的斜支撑结构4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方的次龙骨加高件5000,以及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阳角位置处的阳角锁紧结构8000。
所述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还设置有梁连接板6000。
如图5-10所示,所述底部框架体系1000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根据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内部转角处的阳角定位件1300和/或阴角定位件1400,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沿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边缘处外侧的压脚部1100,以及设置在地面且位于两个相平行的压脚部1100之间的定位筋1200;
阳角定位件主要由呈L形的固定片,竖直设置在固定片上侧且呈L形的定位片组成;所述定位片沿固定片上侧面外侧直角边设置,所述固定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固定片固定在地面的固定孔。
阴角定位件主要由呈L形的固定片,竖直设置在固定片上侧且呈L形的定位片组成;所述定位片沿固定片上侧面内侧直角边设置,所述固定片上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将固定片固定在地面的固定孔。
所述压脚部1100由弹性条1101,以及设置在弹性条1101上方的L型防漏浆压脚1104组成;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上还设置有L型压脚1102,该L型压脚1102上还设置有与L型压脚1102固为一体的强化片1103;
所述弹性条1101为弹性珍珠棉条或海绵条;
弹性条由具弹性的材料制成,不局限于上述的珍珠棉条或海绵条,比如还可以为有一定厚度的无纺布条、橡胶条、甚至塑料条等,其作用主要是填堵L型防漏浆压脚与地面之间的缝隙,在其上部受到较大压力时,弹性条可以有效的被压紧在地面上,从而避免浇注时混凝土由L型压脚与地面之间的缝隙流出,更好的确保了浇注后的墙、柱强度。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底面压于弹性条1101上,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侧面与底面相垂直,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侧面位于底面靠近定位筋1200的一侧边缘;
由于L型防漏浆压脚的内侧在后续施工时需要设置墙、柱模板,故而在L型防漏浆压脚的内侧竖直设置一个侧面,该侧面主要作用是抵于墙、柱模板的内侧面底部,保证墙、柱模板设置的稳定性。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底面背离定位筋1200一侧的边缘与弹性条1101的外侧边缘相平齐,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弹性条1101的宽度;
弹性条的宽度大于L型防漏浆压脚的宽度,故而能够确保后续施工时的墙、柱模板能位于其上侧,在进行浇注施工时,也能确保弹性条被混凝土压缩后混凝土的浇注范围不会延伸至墙、柱模板的正下方,保证了墙、柱成型后其外侧下边缘不会有向外的突出部,降低了后续的处理难度。
所述强化片1103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固定在L型压脚1102的底面和侧面上,且该强化片1103的后侧向外延伸出L型压脚1102的底面后向下方伸出L型压脚1102;所述强化片1103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L型压脚1102底面与L型防漏浆压脚1104底面的总厚度;
强化片即可以提高L型压脚侧面的受力能力,又能够有效的避免弹性条在混凝土的压力下向外位移,更好的确保了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
所述定位筋1200由钢筋条1201,设置在钢筋条1201前端的头部支撑片1202,以及设置在钢筋条1201后端的尾部支撑片1203组成;
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呈“L”形,所述钢筋条1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平行固定在头部支撑片1202的侧边外侧和尾部支撑片1203的侧边外侧,所述钢筋条1201同时与头部支撑片1202的底边和尾部支撑片1203的底边相平行;
由于钢筋条与头部支撑片的侧边以及尾部支撑片的侧边平行设置,故而在将钢筋条焊接到头部支撑片的侧边以及尾部支撑片的侧边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调整钢筋条与头部支撑片的侧边以及尾部支撑片的侧边的接触面积,所以当切割的钢筋条长度有差异时,产品的整体长度依旧可以通过调整焊接长度进行控制,进而能够更好的保证产品长度的一致性,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果。
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位于钢筋条1201的同一侧。
如图11-17所示,所述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包括模板部2100,竖直设置在模板部2100外侧面上的次龙骨部2200,设置在次龙骨部2200外侧的背楞部2300,以及端部贯穿模板部2100后固定在背楞部2300外侧的对拉螺杆组件2400;
其中,对拉螺杆组件为现有技术,如我司所申请的名称为“一种可周转调节尺寸的穿墙暗管对拉螺杆组件申请号为202020164614.4”的专利文件所公开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其设置与使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该对拉螺杆组件也可以选用止水螺杆组件进行等同替换,其设置与使用方式相同,在此便不进行赘述。
所述模板部2100由呈长方形板状的模板主体2101,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左侧和/或右侧边缘的合页2102,以及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若干个U形螺杆孔2103组成;所述U形螺杆孔2103由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上的半圆孔,以及由宽度与半圆孔的直径相同、长度与半圆孔半径相同的矩形槽组成;
U形螺杆孔的设计目的是为了使得对拉螺杆组件中的螺杆能够通过单独的一个U形螺杆孔穿过,进而使得模板主体上无需开设过多的孔洞,既能降低模板主体的生产成本,又能够降低拼装与拆卸时候的难度。
在四个模板主体相接的位置处,仅通过任意一个模板主体上设置的U形螺杆孔便可以完成对拉螺杆组件的设置,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拼装与拆卸时的难度。
所述合页2102由通过螺钉和螺丝组件固定在模板主体2101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靠近模板主体2101边缘一侧的可沿固定转轴翻转的翻转板组成;所述翻转板上设置有贯穿该翻转板的通孔;所述固定板距离模板主体2101设置有U形螺杆孔2103一侧的侧边3.5cm或距离模板主体2101未设置U形螺杆孔2103一侧的侧边1.7cm;
合页的设计方式相较于采用L形固定块来说更加灵活,尤其是在进行物料堆叠时能够节省更大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使用灵活性,极大的降低了产品的运输难度。
所述次龙骨部2200包括竖直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相接处的接缝次龙骨,以及竖直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的若干个支撑次龙骨组成;
接缝次龙骨能够有效的对模板主体的竖直边外侧进行支撑,故而有效的避免模板主体的竖直边在浇筑时因内部混凝土的压力向外变形甚至断裂,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牢固性与可靠性,保证了成型后墙、柱的质量。
所述接缝次龙骨由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方管次龙骨2201,左右横向贯穿方管次龙骨2201的若干个次龙骨固定孔2202,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方管次龙骨2201之间且通过螺栓同时与两个方管次龙骨2201固为一体的次龙骨连接件组成;所述方管次龙骨2201上还设置有前后横向贯穿该方管次龙骨2201的螺杆通过孔2206;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固定孔2202之间的间距为5cm,且距离方管次龙骨2201端部最近的次龙骨固定孔2202与方管次龙骨2201端部的距离为5cm;
所述次龙骨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次龙骨2202厚度的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对称设置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上的若干个次龙骨连接孔2204,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上的若干个次龙骨U形固定扣2205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连接孔2204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2203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2203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次龙骨U形固定扣2205的厚度;
接缝次龙骨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两个合页之间的间距,在固定时,将接缝次龙骨设置在两个合页之间,再通过若干个同时贯穿次龙骨固定孔和位于该次龙骨固定孔左右两侧的两个对称设置的合页的固定螺栓即可完成接缝次龙骨与模板部的固定。而支撑次龙骨则通过如捆绑固定、铁钉固定等常规方式固定在模板部上即可。
所设置的螺杆通过孔的间距与U形螺杆孔的间距相配合,进而极大的提高了接缝次龙骨与模板部的配合效果,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螺杆通过孔的开孔数量,更好的保证接缝次龙骨的强度,避免接缝次龙骨在使用过程中受力变形的几率,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与稳定性。
所述背楞部2300又由水平设置在次龙骨部2200外侧的水平加固背楞,以及竖直设置在水平加固背楞外侧的竖直加固背楞组成;所述水平加固背楞与竖直加固背楞均由若干组依次相连的方管背楞组,以及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方管背楞组上的加固背楞连接件组成;
所述方管背楞组由并排设置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同时左右横向贯穿两个方管背楞2301的若干个背楞固定孔2302,同时贯穿两个方管背楞2301上相同位置处的背楞固定孔2302并将两个方管背楞2301固定在一起的背楞连接螺栓2303,以及套于背楞连接螺栓2303上且位于两个方管背楞2301之间的螺栓套管2304组成;每组所述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背楞连接螺栓2303;
所述加固背楞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背楞组厚度的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对称设置在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上的若干个背楞连接孔2306,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上的若干个背楞U形固定扣2307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背楞连接孔2306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2305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2305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背楞U形固定扣2307的厚度;
通过加固背楞连接件完成方管背楞组的拼接,不仅能够极大的提高拼接的效率,还能有效的提高拼接后的结构稳固性,既降低了施工的效率,又更好的保障了施工的安全性。
所述竖直加固背楞中,相连接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2308。
方管连接件为现有技术,其中段的尺寸与方管背楞的尺寸相匹配,两端则是能够插入方管背楞中的插入端,设设置与使用方式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通过创造性的劳动便可以完成其设置与使用,在此便不进行赘述。在竖直加固背楞中设置方管连接件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连接部分的受力能力,更好的保证了产品的使用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置次龙骨连接件与加固背楞连接件时,每个方管背楞与方管次龙骨的最端部位置处的背楞固定孔和次龙骨固定孔必须固定在加固背楞连接件与次龙骨连接件上,且每个方管背楞与方管次龙骨至少有两个背楞固定孔或次龙骨固定孔固定在同一个加固背楞连接件或次龙骨连接件上。
在实际设置时,对拉螺杆组件的螺杆根据设置位置的不同,有如下设置情景:1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模板部的U形螺杆孔、接缝次龙骨的螺杆通过孔、水平加固背楞的两个方管背楞之间空隙;2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模板部的U形螺杆孔、接缝次龙骨的螺杆通过孔、水平加固背楞的两个方管背楞之间空隙、竖直加固背楞的两个方管背楞之间空隙。
如图18-20所示,所述阴角连接结构3000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阴角模板结构;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由两块相互垂直设置的阴角模板3100,设置在两块阴角模板3100夹角处的阴角次龙骨3300,以及同时固定在两块阴角模板3100上的至少两个阴角连接片3200组成;
所述阴角连接片3200由连接片3201,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的限位槽3202,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侧面且与限位槽3202相邻的限位片3203,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侧面且端部均延伸至限位槽3202处的固定片3204,以及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的销钉孔3205组成;
所述连接片3201呈1/4圆形,所述限位槽3202呈矩形;所述限位槽3202的一个角与连接片3201的圆心相重合,且限位槽3202上由该角延伸出的两条边与连接片3201上由圆心延伸出的两条边相重合;
将连接片设置成圆弧形,能够使其非固定侧更加圆润,既能有效的避免施工人员被棱角划伤,又能降低产品的重量。
所述限位槽3202的尺寸与阴角次龙骨3300相匹配;
限位槽与阴角次龙骨的尺寸相匹配,能够有效的避免阴角次龙骨与阴角连接片之间相互干涉,保证了其各自的使用效果,提高了配件组装的稳固性。
所述限位片3203与固定片3204均与连接片3201相垂直;所述限位片32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片3203相互垂直;所述固定片320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片3204分别与与其相邻的限位片3203相垂直;所述固定片3204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
固定片的作用是使得阴角连接片能给通过螺丝或钉子与阴角模板进行固定,既能保证相互拼接的阴角模板之间的拼接角度,又能提高相互拼接的阴角模板之间的受力能力。
所述阴角次龙骨3300由L形主体3301,跨设在L形主体3301上的L形加固片3302,以及设置在L形主体3301两个相邻面上的若干组固定孔3303;
每个所述L形加固片33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L形加固片3302将L形主体3301均分为三段;所述L形加固片3302通过焊接固定在L形主体3301上,且L形加固片3302与L型主体3301合围成矩形;
L形主体通过贯穿固定孔的螺丝或钉子被固定在阴角模板上,相较于采用方管的方式,L形主体能更好的降低结构整体的重量,即降低了生产与使用成本,又保证了结构的稳固性。
位于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端部处的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向外设置;
上述设置方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连接片之间的固定紧密性,使得固定后的连接片之间不会出现弹性空间,进而保证了配件组装后的稳固性。
相邻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3201通过同时贯穿两个销钉孔3205的销钉以及与该销钉相配合的销片固定;
位于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3201,其中一个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距离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3100的端部边缘13mm,另一个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超出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3100的端部边缘10mm。
由于阴角模板为木质结构,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由于两个连接片之间有多出的3mm间隙,故而当两个连接片之间被销钉固定紧密后,阴角模板之间的接触面将会发生3mm的形变,进而确保了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缝隙,确保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漏液,确保了最终获得的墙柱的质量。
如图22-24所示,所述阳角加固结构7000包括同时与两组相互垂直设置的模板部2100相固定的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
所述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由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阳角方管7101,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上的加强L片7103,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的两端端部的两个三角连接片7104,分别垂直设置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上的若干个阳角固定孔7102,以及竖向贯穿三角连接片7104的三角连接孔7105组成;
两个阳角方管之间通过焊接固为一体,且在焊接时需要保证两个阳角方管之间没有缝隙,其目的一是为了保证阳角加固次龙骨的牢固性,二是为了更好的避免浇筑时混凝土由缝隙漏出。
相邻的两个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通过同时贯穿两个三角连接孔7105的销钉固为一体;
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的侧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与该侧面相邻的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的一个侧面抵于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上与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与其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
按照上述设置方式进行设置,能够有效的保证两组模板主体设置时能够相互抵紧,进而能够更好的限制模板主体,使得模板主体难以活动变形的空间,进而降低了模板主体在浇筑过程中的变形几率。
所述模板部2100通过同时贯穿合页2102和与合页2102相邻的阳角固定孔7102的销钉固定在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上。
在设置时,阳角加固次龙骨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最下方的阳角加固次龙骨的长度为2.9米,其上部的阳角加固次龙骨则需要根据实际的墙、柱高度进行灵活配置。
如图21所示,所述斜支撑结构4000由设置在地面的斜支撑底座4100,设置在斜支撑底座4100上的两根斜度不同的斜支撑杆4200,以及设置在斜支撑杆4200前端的斜支撑固定头4300组成;
所述斜支撑底座4100由U形固定座4101,向下贯穿U形固定座4101地侧面且钉入地面的锥形固定钉4102,以及水平贯穿U形固定座4101的两根轴线固定插销4103组成;两根所述斜支撑杆4200的后端分别被一根轴线固定插销4103贯穿
所述斜支撑杆4200由中部支撑杆4201,以及设置在中部支撑杆4201前后两端的端部螺丝杆4202组成;所述中部支撑杆42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且端部螺丝杆4202通过外螺纹与中部支撑杆4201相配合;
所述斜支撑固定头4300由被插销贯穿后与斜支撑杆4200相固定的固定连接头4301,设置在固定连接头4301上的连接爪4302,以及设置在连接爪4302两侧的两个连接爪固定孔4303组成。
如图25、26所示,所述阳角锁紧结构8000成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方向相交叉的两组水平加固背楞上;所述成组的墙柱阳角锁紧件包括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以及贯穿在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并将其拉紧的拉紧螺栓8300;
成组的两个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分别设置在两组相交的水平背楞8100上;
所述两组水平背楞8100中的任意一组不超过两组水平背楞8100的交叉点;
现有技术需要两组水平背楞均不超过其交叉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案能给允许一组水平背楞超过两组水平背楞的交叉点,故而使得在具体实施时无需刻意选择限定长度的水平背楞,极大的降低了工作量。而如图3所示,在由浇筑由四个阳角组成的柱体时,即使所有水平背楞的长度均超过了交叉点,其依旧可以直接进行使用,进而使得水平背楞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很好的提高了产品的利用率。
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由基板8201,分别设置在基板8201左右两侧边缘的两个竖板8202,以及设置在基板8201上侧面的L形拉紧片8204组成;所述竖板8202与基板8201相垂直;
所述竖板8202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孔8203,且该固定孔8203的直径与位置和水平背楞8100上的通孔的直径与位置相匹配;
将螺栓由一侧竖板上的固定孔穿入,再经过水平背楞上的通孔,最后由另一侧竖板上的固定孔穿出,如此即可将扣合式阳角锁紧件与水平背楞有效的进行固定,其固定方式简单且稳定。
两个所述竖板8202之间的间距与任意一组水平背楞8100的宽度相同;
确保两个竖板之间的间距与任意一组水平背楞的宽度相同,能给有效的保证产品在固定完成后的一体性,很好的确保了产品的使用效果,避免产品在使用时发生晃动,进一步提高了零部件之间配合的稳固性。为了便于产品的插入,两个竖板之间的间距也可以略大于一组水平背楞的宽度,进而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产品的装配效率。
另外,基板与竖板的上述配合方式,使得扣合式阳角锁紧件能够直接由外侧扣合在任意一组水平背楞上,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插入式结构,极大的降低了零部件之间的配合难度,提高了装配的效率。
所述L形拉紧片8204由尾部相固定的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组成,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上还分别设置有拉紧片条孔8205,且该拉紧片条孔8205的宽度与拉紧螺栓8300相匹配;
所述前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8201前端边缘,后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8201的后端边缘;
所述基板8201上设置有与拉紧片条孔8205尺寸相同的基板条孔8206;所述基板条孔8206位于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
在完成水平背楞的安装后,将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分别扣合在相应的水平背楞上,然后将拉紧螺栓依次贯穿一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的拉紧片条孔、基板条孔、两组水平背楞的空隙、另一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的基板条孔、拉紧片条孔后调整拉紧螺栓的角度后拧紧与其配合的螺母即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仅在于,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位于钢筋条1201的两侧。
需要注意的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另外,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底部的底部框架体系(1000),设置在底部框架体系(1000)上方的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位于阴角或阳角处的阴角连接结构(3000)或阳角加固结构(7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的斜支撑结构(4000),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方的次龙骨加高件(5000),以及设置在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阳角位置处的阳角锁紧结构(80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上还设置有梁连接板(6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框架体系(1000)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根据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内部转角处的阳角定位件(1300)和/或阴角定位件(1400),还包括设置在地面且沿所需浇注的墙、柱形状设置在墙、柱边缘处外侧的压脚部(1100),以及设置在地面且位于两个相平行的压脚部(1100)之间的定位筋(1200);
所述压脚部(1100)由弹性条(1101),以及设置在弹性条(1101)上方的L型防漏浆压脚(1104)组成;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上还设置有L型压脚(1102),该L型压脚(1102)上还设置有与L型压脚(1102)固为一体的强化片(1103);
所述弹性条(1101)为弹性珍珠棉条或海绵条;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底面压于弹性条(1101)上,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侧面与底面相垂直,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侧面位于底面靠近定位筋(1200)的一侧边缘;
所述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底面背离定位筋(1200)一侧的边缘与弹性条(1101)的外侧边缘相平齐,且该L型防漏浆压脚(110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弹性条(1101)的宽度;
所述强化片(1103)的两个相邻侧面分别固定在L型压脚(1102)的底面和侧面上,且该强化片(1103)的后侧向外延伸出L型压脚(1102)的底面后向下方伸出L型压脚(1102);所述强化片(1103)向下延伸的长度大于L型压脚(1102)底面与L型防漏浆压脚(1104)底面的总厚度;
所述定位筋(1200)由钢筋条(1201),设置在钢筋条(1201)前端的头部支撑片(1202),以及设置在钢筋条(1201)后端的尾部支撑片(1203)组成;
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呈“L”形,所述钢筋条(1201)的两端分别通过焊接平行固定在头部支撑片(1202)的侧边外侧和尾部支撑片(1203)的侧边外侧,所述钢筋条(1201)同时与头部支撑片(1202)的底边和尾部支撑片(1203)的底边相平行;
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位于钢筋条(1201)的同一侧;
所述头部支撑片(1202)与尾部支撑片(1203)位于钢筋条(120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墙柱模板拼装结构(2000)包括模板部(2100),竖直设置在模板部(2100)外侧面上的次龙骨部(2200),设置在次龙骨部(2200)外侧的背楞部(2300),以及端部贯穿模板部(2100)后固定在背楞部(2300)外侧的对拉螺杆组件(2400);
所述模板部(2100)由呈长方形板状的模板主体(2101),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左侧和/或右侧边缘的合页(2102),以及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左侧边缘或右侧边缘的若干个U形螺杆孔(2103)组成;所述U形螺杆孔(2103)由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上的半圆孔,以及由宽度与半圆孔的直径相同、长度与半圆孔半径相同的矩形槽组成;
所述合页(2102)由通过螺钉和螺丝组件固定在模板主体(2101)上的固定板,以及设置在固定板靠近模板主体(2101)边缘一侧的可沿固定转轴翻转的翻转板组成;所述翻转板上设置有贯穿该翻转板的通孔;所述固定板距离模板主体(2101)设置有U形螺杆孔(2103)一侧的侧边3.5cm或距离模板主体(2101)未设置U形螺杆孔(2103)一侧的侧边1.7cm;
所述次龙骨部(2200)包括竖直设置在水平方向上任意相邻两个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相接处的接缝次龙骨,以及竖直设置在模板主体(2101)外侧面的若干个支撑次龙骨组成;
所述接缝次龙骨由若干个依次相连的方管次龙骨(2201),左右横向贯穿方管次龙骨(2201)的若干个次龙骨固定孔(2202),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方管次龙骨(2201)之间且通过螺栓同时与两个方管次龙骨(2201)固为一体的次龙骨连接件组成;所述方管次龙骨(2201)上还设置有前后横向贯穿该方管次龙骨(2201)的螺杆通过孔(2206);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固定孔(2202)之间的间距为5cm,且距离方管次龙骨(2201)端部最近的次龙骨固定孔(2202)与方管次龙骨(2201)端部的距离为5cm;
所述次龙骨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次龙骨(2202)厚度的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对称设置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上的若干个次龙骨连接孔(2204),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次龙骨连接片(2203)上的若干个次龙骨U形固定扣(2205)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次龙骨连接孔(2204)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2203)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次龙骨连接片(2203)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次龙骨U形固定扣(2205)的厚度;
所述背楞部(2300)又由水平设置在次龙骨部(2200)外侧的水平加固背楞,以及竖直设置在水平加固背楞外侧的竖直加固背楞组成;所述水平加固背楞与竖直加固背楞均由若干组依次相连的方管背楞组,以及设置在任意相邻两个方管背楞组上的加固背楞连接件组成;
所述方管背楞组由并排设置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同时左右横向贯穿两个方管背楞(2301)的若干个背楞固定孔(2302),同时贯穿两个方管背楞(2301)上相同位置处的背楞固定孔(2302)并将两个方管背楞(2301)固定在一起的背楞连接螺栓(2303),以及套于背楞连接螺栓(2303)上且位于两个方管背楞(2301)之间的螺栓套管(2304)组成;每组所述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上至少设置有两个背楞连接螺栓(2303);
所述加固背楞连接件由两个对称设置且间距大于等于方管背楞组厚度的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对称设置在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上的若干个背楞连接孔(2306),以及同时扣合在两个背楞连接片(2305)上的若干个背楞U形固定扣(2307)组成;所述任意相邻的两个背楞连接孔(2306)之间的间距为5cm;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2305)的顶部边缘向相向方向弯折成一条限位条,两个所述背楞连接片(2305)的底部边缘向相背方向弯折成一条L形槽,且该L形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背楞U形固定扣(2307)的厚度;
所述竖直加固背楞中,相连接的两个方管背楞(2301)之间设置有方管连接件(23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阴角连接结构(3000)包括若干个依次连接的阴角模板结构;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由两块相互垂直设置的阴角模板(3100),设置在两块阴角模板(3100)夹角处的阴角次龙骨(3300),以及同时固定在两块阴角模板(3100)上的至少两个阴角连接片(3200)组成;
所述阴角连接片(3200)由连接片(3201),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的限位槽(3202),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侧面且与限位槽(3202)相邻的限位片(3203),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侧面且端部均延伸至限位槽(3202)处的固定片(3204),以及设置在连接片(3201)上的销钉孔(3205)组成;
所述连接片(3201)呈1/4圆形,所述限位槽(3202)呈矩形;所述限位槽(3202)的一个角与连接片(3201)的圆心相重合,且限位槽(3202)上由该角延伸出的两条边与连接片(3201)上由圆心延伸出的两条边相重合;
所述限位槽(3202)的尺寸与阴角次龙骨(3300)相匹配;
所述限位片(3203)与固定片(3204)均与连接片(3201)相垂直;所述限位片(3203)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限位片(3203)相互垂直;所述固定片(3204)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固定片(3204)分别与与其相邻的限位片(3203)相垂直;所述固定片(3204)上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
所述阴角次龙骨(3300)由L形主体(3301),跨设在L形主体(3301)上的L形加固片(3302),以及设置在L形主体(3301)两个相邻面上的若干组固定孔(3303);
每个所述L形加固片(330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L形加固片(3302)将L形主体(3301)均分为三段;所述L形加固片(3302)通过焊接固定在L形主体(3301)上,且L形加固片(3302)与L型主体(3301)合围成矩形;
位于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端部处的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向外设置;
相邻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3201)通过同时贯穿两个销钉孔(3205)的销钉以及与该销钉相配合的销片固定;
位于两个所述阴角模板结构相接处的两个连接片(3201),其中一个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距离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3100)的端部边缘13mm,另一个连接片(3201)的下侧面超出被其固定的阴角模板(3100)的端部边缘10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加固结构(7000)包括同时与两组相互垂直设置的模板部(2100)相固定的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
所述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由两个相互垂直设置的阳角方管(7101),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上的加强L片(7103),同时贴合固定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的两端端部的两个三角连接片(7104),分别垂直设置在两个阳角方管(7101)外侧夹角面上的若干个阳角固定孔(7102),以及竖向贯穿三角连接片(7104)的三角连接孔(7105)组成;
相邻的两个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通过同时贯穿两个三角连接孔(7105)的销钉固为一体;
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的侧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与该侧面相邻的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的一个侧面抵于第一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上与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上、第二组所述模板主体(2101)与其侧面相邻的另一个面抵于两个阳角方管(7101)内侧夹角面的一个面上。
所述模板部(2100)通过同时贯穿合页(2102)和与合页(2102)相邻的阳角固定孔(7102)的销钉固定在阳角加固次龙骨(7100)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支撑结构(4000)由设置在地面的斜支撑底座(4100),设置在斜支撑底座(4100)上的两根斜度不同的斜支撑杆(4200),以及设置在斜支撑杆(4200)前端的斜支撑固定头(4300)组成;
所述斜支撑底座(4100)由U形固定座(4101),向下贯穿U形固定座(4101)地侧面且钉入地面的锥形固定钉(4102),以及水平贯穿U形固定座(4101)的两根轴线固定插销(4103)组成;两根所述斜支撑杆(4200)的后端分别被一根轴线固定插销(4103)贯穿
所述斜支撑杆(4200)由中部支撑杆(4201),以及设置在中部支撑杆(4201)前后两端的端部螺丝杆(4202)组成;所述中部支撑杆(4201)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内螺纹,且端部螺丝杆(4202)通过外螺纹与中部支撑杆(4201)相配合;
所述斜支撑固定头(4300)由被插销贯穿后与斜支撑杆(4200)相固定的固定连接头(4301),设置在固定连接头(4301)上的连接爪(4302),以及设置在连接爪(4302)两侧的两个连接爪固定孔(4303)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阳角锁紧结构(8000)成组设置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方向相交叉的两组水平加固背楞上;所述成组的墙柱阳角锁紧件包括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以及贯穿在两个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并将其拉紧的拉紧螺栓(8300);
成组的两个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分别设置在两组相交的水平背楞(8100)上;
所述两组水平背楞(8100)中的任意一组不超过两组水平背楞(8100)的交叉点;
所述扣合式阳角锁紧件(8200)由基板(8201),分别设置在基板(8201)左右两侧边缘的两个竖板(8202),以及设置在基板(8201)上侧面的L形拉紧片(8204)组成;所述竖板(8202)与基板(8201)相垂直;
所述竖板(8202)上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两个固定孔(8203),且该固定孔(8203)的直径与位置和水平背楞(8100)上的通孔的直径与位置相匹配;
两个所述竖板(8202)之间的间距与任意一组水平背楞(8100)的宽度相同;
所述L形拉紧片(8204)由尾部相固定的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组成,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上还分别设置有拉紧片条孔(8205),且该拉紧片条孔(8205)的宽度与拉紧螺栓(8300)相匹配;
所述前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8201)前端边缘,后拉紧片的前端边缘设置在基板(8201)的后端边缘;
所述基板(8201)上设置有与拉紧片条孔(8205)尺寸相同的基板条孔(8206);所述基板条孔(8206)位于前拉紧片与后拉紧片之间。
CN202411204143.4A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Pending CN11891141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04143.4A CN118911413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04143.4A CN118911413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11413A true CN118911413A (zh) 2024-11-08

Family

ID=93310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04143.4A Pending CN118911413A (zh) 2024-08-30 2024-08-30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91141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73937B1 (en) Cap clip and spreader for poured concrete wall forms
CN108756036A (zh) 一种装配式轻型钢筋桁架楼承板
CN110778105A (zh) 一种清水模架及其施工工艺
US3609935A (en) Permanent form for precast tilt-up concrete modules and process
CN112240070B (zh) 一种密肋楼盖拼装结构
CN219825702U (zh) 一种建筑预制单元模块
CN212957627U (zh) 异形曲面柱模板加固装置
CN111877752B (zh) 一种建筑模板的加固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8911413A (zh) 一种组合装配式墙柱结构体系
CN214739884U (zh) 一种圆柱与矩形墙模板连接系统
CN212773465U (zh) 一种异形柱模板支撑体系
US20040159061A1 (en) Insulated concrete form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
CN117365088A (zh) 一种弧形剪力墙模板主龙骨加固系统
CN215519423U (zh) 一种带螺母的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3926974U (zh) 一种密肋楼盖拼装结构
JP2007285030A (ja) 型枠パネル及び型枠ユニット
CN113279568A (zh) 一种新型轻钢喷塑模板及其所用支撑结构和施工方法
CN113123508A (zh) 一种搭接式连接组件及钢筋桁架楼承板
CN219081137U (zh) 简易快装工具房
CN222252782U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柱与现浇柱相连加固结构
KR102699376B1 (ko) 유로폼 거푸집 지지대 및 이를 이용한 거푸집 시공방법
CN212957175U (zh) 装配式桁架楼承板及其混凝土楼面结构
CN218138763U (zh) 倒角建筑结构用浇筑模具
KR100392031B1 (ko) 건물시공용 철골조와 이를 이용한 건물 시공방법
JPS63161262A (ja) 大きさの調節可能なコンクリ−ト型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