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900219B -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900219B
CN118900219B CN202411399621.1A CN202411399621A CN118900219B CN 118900219 B CN118900219 B CN 118900219B CN 202411399621 A CN202411399621 A CN 202411399621A CN 118900219 B CN118900219 B CN 118900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ata
slave
master node
slave n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39962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900219A (zh
Inventor
刘解华
李响
姜韬
祁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39962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900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8900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002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900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900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4Star or tree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246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disco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自组网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方法包括调度功能模块、建立自组网络、建立连接和监测心跳消息。本方案设置终端从节点发送心跳消息维护自组网的连接,从节点既可以主动加入现有网络,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新的主节点网络,以适应网络拓扑灵活变化;通过动态调度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和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位置和长度,提高帧时隙的利用率,有效减小时延;通过数据分片和重组支持长度较大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有效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组网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自组网是由一组没有固定基础设施支持的无线节点组成的临时网络,每个节点充当数据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具有高度的动态性和灵活性,能够在不需要集中管理的情况下快速组网。一般的自组网中的节点是动态移动的,导致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网络协议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拓扑结构,导致路由选择复杂的问题;一般的自组网通常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主节点需要作为中继节点来转发数据,随着从节点数量的增加,传输时延也随之增加;一般的数据传输最大传输单元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值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针对一般的自组网中的节点是动态移动的,导致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网络协议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拓扑结构,导致路由选择复杂的问题,本方案设置终端从节点发送心跳消息维护自组网的连接,从节点既可以主动加入现有网络,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新的主节点网络,以适应网络拓扑灵活变化;针对一般的自组网通常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主节点需要作为中继节点来转发数据,随着从节点数量的增加,传输时延也随之增加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动态调度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和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位置和长度,提高帧时隙的利用率,有效减小时延;针对一般的数据传输最大传输单元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值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本方案通过数据分片和重组支持长度较大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有效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包括一个固定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通过无线连接构成星形网络拓扑,主节点发往从节点的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从节点发往主节点的数据作为上行数据,从节点持续发送心跳消息保持与主节点的连接状态;主从节点通过协议栈进行网络通信,所述协议栈按照功能划分,包括数据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数据转发控制模块、资源调度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发送、接收、封装、分片、重组操作;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接收端接收应用层数据并封装成协议栈数据,发送端将协议栈数据解封装后转发给应用层;
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管理自组网连接状态,监控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的邻居关联状态,处理自组网的连接、断开与重连;
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管理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策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上行控制消息传输、下行数据传输、下行控制消息传输,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包括分片和不分片两种情况;
所述资源调度模块负责上行数据传输信道的动态分配,若其他从节点在当前时刻没有数据传输,则所有上行数据传输信道都分配给当前从节点使用;若有多于一个从节点在当前时刻需进行数据传输,则使用动态分配方法为从节点分配帧时隙,从节点根据分配的帧时隙长度封装上行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在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传输的数据长度超出物理层传送最大长度时,对数据进行分片处理:下行数据按照固定长度进行分片,以广播的方式加密后传输,每片按照配置的重传次数进行重传;上行数据根据数据剩余长度发送资源调度请求,根据资源调度响应消息中分配的数据长度进行分片、封装和加密,通过ACK消息确认是否需要重传,主节点接收到分片后解密,当接收到所有分片后重新组装数据并转发给应用层。
进一步地,数据管理模块中,所述协议栈数据分为首部固定部分和有效载荷部分:首部固定部分长度为10B;有效载荷部分长度可变,用于承载传输数据。
进一步地,资源调度模块中,所述动态分配方法采取先申请后使用的方式: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申请,主节点根据当前的资源占用情况给从节点分配资源,从节点根据主节点分配的动态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使用资源请求队列存储从节点的申请信息;主节点使用帧缓存链表记录已经完成资源分配的帧和需要下发的资源分配响应信息,链表节点代表每一帧待发送的资源分配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主节点读取资源请求队列,判断队列是否为空,若队列为空,则结束调度;若队列不为空,则执行步骤A2;
步骤A2:判断帧缓存链表是否为空,具体如下:
步骤A21:若帧缓存链表为空,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全局帧号,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n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maxSlot表示最大时隙数,转到步骤A1;
步骤A22:若帧缓存链表不为空,读取最后一个链表节点,获取该帧的帧号Fn和剩余时隙数m;
步骤A3:计算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若剩余时隙数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计算该帧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1:若该帧剩余时隙数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n为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n;
步骤A312:若该帧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 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0;
步骤A32:若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消息头长度,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Fn+1,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转到步骤A1。
进一步地,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协议栈发起任务,调度各功能模块;
步骤S2:主节点建立自组网络,提供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S3:从节点启动,主动发送心跳消息加入主节点创建的自组网络,主节点对从节点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连接,接收主节点的广播消息;
步骤S4:协议栈监测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邻居关联状态;若从节点与主节点失联,协议栈向物理层发起网络扫描请求匹配新的主节点,匹配成功后从节点加入到新的主节点自组网络。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1)针对一般的自组网中的节点是动态移动的,导致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网络协议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拓扑结构,导致路由选择复杂的问题,本方案设置终端从节点发送心跳消息维护自组网的连接,从节点既可以主动加入现有网络,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新的主节点网络,以适应网络拓扑灵活变化。
(2)针对一般的自组网通常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主节点需要作为中继节点来转发数据,随着从节点数量的增加,传输时延也随之增加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动态调度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和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位置和长度,提高帧时隙的利用率,有效减小时延。
(3)针对一般的数据传输最大传输单元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值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本方案通过数据分片和重组支持长度较大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有效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的架构图;
图2为协议栈数据的消息格式;
图3为动态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五中帧缓存链表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七中下行数据传输时序图。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固定主节点和从节点通过无线连接构成星形网络拓扑,主节点发往从节点的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从节点发往主节点的数据作为上行数据,从节点持续发送心跳消息保持与主节点的连接状态;主从节点通过协议栈进行网络通信,所述协议栈按照功能划分,包括数据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数据转发控制模块、资源调度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发送、接收、封装、分片、重组操作;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接收端接收应用层数据并封装成协议栈数据,发送端将协议栈数据解封装后转发给应用层;
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管理自组网连接状态,监控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的邻居关联状态,处理自组网的连接、断开与重连;
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管理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策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上行控制消息传输、下行数据传输、下行控制消息传输,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包括分片和不分片两种情况;
所述资源调度模块负责上行数据传输信道的动态分配,若其他从节点在当前时刻没有数据传输,则所有上行数据传输信道都分配给当前从节点使用;若有多于一个从节点在当前时刻需进行数据传输,则使用动态分配方法为从节点分配帧时隙,从节点根据分配的帧时隙长度封装上行数据。
实施例二,参阅图1和图2,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数据管理模块中,所述协议栈数据分为首部固定部分和有效载荷部分:首部固定部分长度为10B,其中,类型占3bit、分片ID占5bit、序列号占1B、偏移量占1B、CRC校验码占2B、数据包总长度占10bit、源节点ID占11bit、目标节点ID占11bit、数据剩余长度占1B;有效载荷部分长度可变,用于承载传输数据。
实施例三,参阅图1和图2,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在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传输的数据长度超出物理层传送最大长度时,对数据进行分片处理:下行数据按照固定长度进行分片,以广播的方式加密后传输,每片按照配置的重传次数进行重传;上行数据根据数据剩余长度发送资源调度请求,根据资源调度响应消息中分配的数据长度进行分片、封装和加密,通过ACK消息确认是否需要重传,主节点接收到分片后解密,当接收到所有分片后重新组装数据并转发给应用层。
通过执行所述操作,针对一般的数据传输最大传输单元是有限的,不同类型的网络的最大传输单元值不同,网络环境的变化影响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的问题,本方案通过数据分片和重组支持长度较大的数据传输,提高数据传输的灵活性,有效适应各种网络环境。
实施例四,参阅图1和图3,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资源调度模块中,所述动态分配方法采取先申请后使用的方式: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申请,主节点根据当前的资源占用情况给从节点分配资源,从节点根据主节点分配的动态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主节点使用资源请求队列存储从节点的申请信息,使用帧缓存链表记录已经完成资源分配的帧和需要下发的资源分配响应信息,链表节点代表每一帧待发送的资源分配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主节点读取资源请求队列,判断队列是否为空,若队列为空,则结束调度;若队列不为空,则执行步骤A2;
步骤A2:判断帧缓存链表是否为空,具体如下:
步骤A21:若帧缓存链表为空,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全局帧号,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n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maxSlot表示最大时隙数,转到步骤A1;
步骤A22:若帧缓存链表不为空,读取最后一个链表节点,获取该帧的帧号Fn和剩余时隙数m;
步骤A3:计算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若剩余时隙数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计算该帧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1:若该帧剩余时隙数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n为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n;
步骤A312:若该帧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 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0;
步骤A32:若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消息头长度,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Fn+1,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转到步骤A1。
通过执行所述操作,针对一般的自组网通常没有固定的基础设施,主节点需要作为中继节点来转发数据,随着从节点数量的增加,传输时延也随之增加的问题,本方案通过动态调度上行数据传输信道和下行数据传输信道的位置和长度,提高帧时隙的利用率,有效减小时延。
实施例五,参阅图4,该实施例基于实施例四,帧缓存链表中的每个链表节点代表一帧待发送的资源分配数据,当第Fn帧没有足够的资源进行分配时,新建链表节点,存储帧Fn+1;第Fn帧中断信号到达时,将帧缓存链表中帧号为Fn的链表节点取下,封装链表节点内的资源响应消息并发送。
实施例六,参阅图1,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协议栈发起任务,调度各功能模块;
步骤S2:主节点建立自组网络,提供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S3:从节点启动,主动发送心跳消息加入主节点创建的自组网络,主节点对从节点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连接,接收主节点的广播消息;
步骤S4:协议栈监测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邻居关联状态;若从节点与主节点失联,协议栈向物理层发起网络扫描请求匹配新的主节点,匹配成功后从节点加入到新的主节点自组网络。
通过执行所述操作,针对一般的自组网中的节点是动态移动的,导致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网络协议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拓扑结构,导致路由选择复杂的问题,本方案设置终端从节点发送心跳消息维护自组网的连接,从节点既可以主动加入现有网络,也可以自动切换到其他新的主节点网络,以适应网络拓扑灵活变化。
实施例七,参阅图5,该实施例基于上述实施例,数据管理模块中,下行数据传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P1:主节点启动;
步骤P2:主节点记录发送消息的序列号;
步骤P3:将发送消息分片4次,将包含目标节点ID、序列号、分片ID和偏移量的分片消息广播给所有从节点;
步骤P4:从节点启动,准备接收分片消息;
步骤P5:判断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第一个分片消息,如果是第一个分片消息,则为该消息创建一个接收队列,设置计时器,如果在计时器时间内没有收到所有分片消息,则丢弃该分片消息;将第一个分片消息存入接收队列,记录从主节点接收到的广播消息的序列号;
步骤P6:判断接收到的消息是否为最后一个分片消息并且所有分片消息都已接收到;若是,从节点将分片消息组合形成完整的消息;如果当前接收到的分片消息不在接收队列中,将新的分片消息添加到接收队列中;如果当前接收到的分片消息已经存在,则丢弃该分片消息;
步骤P7:从节点结束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固定主节点和多个从节点,通过无线连接构成星形网络拓扑,主节点发往从节点的数据作为下行数据,从节点发往主节点的数据作为上行数据,从节点持续发送心跳消息保持与主节点的连接状态;主从节点通过协议栈进行网络通信,所述协议栈按照功能划分,包括数据管理模块、网络管理模块、数据转发控制模块、资源调度模块;
所述数据管理模块负责数据的发送、接收、封装、分片、重组操作;包括接收端和发送端,接收端接收应用层数据并封装成协议栈数据,发送端将协议栈数据解封装后转发给应用层;
所述网络管理模块管理自组网连接状态,监控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的邻居关联状态,处理自组网的连接、断开与重连;
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管理数据包的路由选择和转发策略,包括上行数据传输、上行控制消息传输、下行数据传输、下行控制消息传输,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包括分片和不分片两种情况;
所述资源调度模块负责上行数据传输信道的动态分配,若其他从节点在当前时刻没有数据传输,则所有上行数据传输信道都分配给当前从节点使用;若有多于一个从节点在当前时刻需进行数据传输,则使用动态分配方法为从节点分配帧时隙,从节点根据分配的帧时隙长度封装上行数据;
所述数据转发控制模块在上行数据和下行数据传输的数据长度超出物理层传送最大长度时,对数据进行分片处理:下行数据按照固定长度进行分片,以广播的方式加密后传输,每片按照配置的重传次数进行重传;上行数据根据数据剩余长度发送资源调度请求,根据资源调度响应消息中分配的数据长度进行分片、封装和加密,通过ACK消息确认是否需要重传,主节点接收到分片后解密,当接收到所有分片后重新组装数据并转发给应用层;
资源调度模块中,所述动态分配方法采取先申请后使用的方式:从节点向主节点发送申请,主节点根据当前的资源占用情况给从节点分配资源,从节点根据主节点分配的动态资源进行上行数据的传输,使用资源请求队列存储从节点的申请信息;主节点使用帧缓存链表记录已经完成资源分配的帧和需要下发的资源分配响应信息,链表节点代表每一帧待发送的资源分配数据,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A1:主节点读取资源请求队列,判断队列是否为空,若队列为空,则结束调度;若队列不为空,则执行步骤A2;
步骤A2:判断帧缓存链表是否为空,具体如下:
步骤A21:若帧缓存链表为空,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全局帧号,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n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maxSlot表示最大时隙数,转到步骤A1;
步骤A22:若帧缓存链表不为空,读取最后一个链表节点,获取该帧的帧号Fn和剩余时隙数m;
步骤A3:计算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若剩余时隙数能容纳消息首部长度,计算该帧剩余时隙数是否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具体如下:
步骤A311:若该帧剩余时隙数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n为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n;
步骤A312:若该帧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从节点申请的长度,记录从节点ID,更新起始时隙号为maxSlot-n,占用时隙数,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0;
步骤A32:若剩余时隙数不能容纳消息头长度,则创建新的链表节点,链表节点ID为Fn+1,记录从节点ID,起始时隙号为1,占用时隙数为从节点传输的报文长度,更新该帧的可用时隙数为maxSlot-n,转到步骤A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其特征在于:数据管理模块中,所述协议栈数据分为首部固定部分和有效载荷部分:首部固定部分长度为10B;有效载荷部分长度可变,用于承载传输数据。
3.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协议栈发起任务,调度各功能模块;
步骤S2:主节点建立自组网络,提供主节点与从节点之间的通信连接;
步骤S3:从节点启动,主动发送心跳消息加入主节点创建的自组网络,主节点对从节点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从节点与主节点建立连接,接收主节点的广播消息;
步骤S4:协议栈监测心跳消息,维护主从节点邻居关联状态;若从节点与主节点失联,协议栈向物理层发起网络扫描请求匹配新的主节点,匹配成功后从节点加入到新的主节点自组网络。
CN202411399621.1A 2024-10-09 2024-10-09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Active CN118900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399621.1A CN118900219B (zh) 2024-10-09 2024-10-09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399621.1A CN118900219B (zh) 2024-10-09 2024-10-09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00219A CN118900219A (zh) 2024-11-05
CN118900219B true CN118900219B (zh) 2024-12-27

Family

ID=932667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399621.1A Active CN118900219B (zh) 2024-10-09 2024-10-09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900219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656A (zh) * 2013-11-27 201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网络化测井井下仪器主从节点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1464435A (zh) * 2020-03-18 2020-07-28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物联网的电力载波通信的网络层协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4732B (zh) * 2005-12-26 2010-08-11 北京交通大学 IPv6微型传感路由器协议栈体系结构的实现方法
CN118233985A (zh) * 2022-12-19 2024-06-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8656A (zh) * 2013-11-27 2014-03-0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网络化测井井下仪器主从节点及其数据处理方法
CN111464435A (zh) * 2020-03-18 2020-07-28 深圳市力合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面向物联网的电力载波通信的网络层协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900219A (zh) 202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040898B2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retransmission using HARQ
CN109219144B (zh) 无线Ad-hoc网络分布式资源分配的方法
US120587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network entities in cloud LAN environment
WO2019242612A1 (en) Transmission techniques in a cellular network
JP5018405B2 (ja) 無線帯域割当て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US201803596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celerating data process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3026280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low latency data between multilink devices
MX2008014927A (es) Sistemas, metodos y aparatos para asignar ranuras de tiempo en una red de comunicacion inalambrica ad hoc.
CN110199541A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JP4772553B2 (ja)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及びデータ送受信方法
KR20130051826A (ko) 멀티캐스트/브로드캐스트 서비스를 위한 동기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WO2021204091A1 (zh) 一种清空缓存的方法及装置
US8312339B2 (e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controlling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reset in broadb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8900219B (zh) 一种点对多点自组网协议栈实现方法
JP2008263511A (ja) データ送受信装置
KR102656608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노드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EP3413665B1 (en)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and frame transmission method
US2024004932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small data transmiss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4271081A1 (en) Transmission station and reception station
CN101601324A (zh) 无线非蜂窝网络
CN112637955A (zh) 一种基于时分的无线自组网通信方法及装置
US9320034B2 (en) Systems,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coordinating communications between network nodes
WO2024001950A1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WO2025065605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3716113B (zh) 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发送和接收数据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50108

Address after: 215101 Rooms 1205, 1206, 1207 and 1212, Building 1, Jinfeng Creative Business Center, No. 1066, the Pearl River South Road, Mudu Town, Wuzho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Room B1218, Building 4, No. 50 Jiancai City We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0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Aokang Yinhua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