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78011B - 一种浮油净化槽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浮油净化槽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878011B CN118878011B CN202411127630.5A CN202411127630A CN118878011B CN 118878011 B CN118878011 B CN 118878011B CN 202411127630 A CN202411127630 A CN 202411127630A CN 118878011 B CN118878011 B CN 11887801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main body
- tank main
- fixedly connected
- purifying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0—Devices for separating or removing fatty or oily substances or similar floating material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4—Keeping clear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from oil spi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Removal Of Floating Materi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油净化槽,其包括,净化槽主体;折流分离机构,所述折流分离机构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内腔,所述折流分离机构包括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底部转动连接有推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表面活动套设有框体;提篮过滤机构,所述提篮过滤机构套设于净化槽主体和折流分离机构顶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浮油净化槽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净化槽内部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动态推动,而且难以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特性调节净化槽内部沉降空间的体积,降低了对油水混合废水的净化分离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浮油净化槽。
背景技术
浮油净化槽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分离和去除水体中浮油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海洋油污应急处理以及餐饮业厨房废水处理等领域。其主要功能是从水中高效地分离并回收浮在水面的油类物质,以保护环境免受油污染,并实现油品的资源回收利用。浮油净化槽利用油水密度差的自然特性,让浮在水面的油层通过物理手段收集起来。浮油若直接排放至自然水体,会严重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油类物质会覆盖在水面上,阻碍氧气的交换,导致水生植物和动物缺氧死亡,破坏生态平衡。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222514748.6的一种去除浮油的净化池,包括挡油堰、排油管、池壁,所述挡油堰位于所述池壁的内侧,所述挡油堰围合形成挡油区域,池壁与挡油堰之间形成清水区,所述排油管的一端位于所述挡油区域的上部,另一端与外界连通用于排出挡油区域的浮油;所述挡油区域与所述清水区底部连通。污水从所述净化池的底部不断进入并充满整个所述净化池,由于污水中的污油从所述净化池的底部进入后会向上翻涌,所述挡油堰将污油收集在所述挡油区域内,由于污油都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而所述挡油区域和所述清水区的底部连通,所以可以保持污油在所述挡油区域内,除去所述污油的污水进入所述清水区;由于污油在所述挡油区域内的污水表面形成浮油,所述排油管可以将所述浮油排出所述净化池。
现有的浮油净化槽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净化槽内部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动态推动,而且难以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特性调节净化槽内部沉降空间的体积,降低了对油水混合废水的净化分离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浮油净化槽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便于对净化槽内部的油水混合物进行动态推动,而且难以根据油水混合物的特性调节净化槽内部沉降空间的体积,降低了对油水混合废水的净化分离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浮油净化槽,其包括,
净化槽主体;
折流分离机构,所述折流分离机构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内腔,所述折流分离机构包括第一折流板和第二折流板,所述第一折流板底部转动连接有推流板,所述第二折流板表面活动套设有框体;
提篮过滤机构,所述提篮过滤机构套设于净化槽主体和折流分离机构顶部;
收集机构,所述收集机构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内腔底部,所述收集机构包括位于框体左侧的收集筒,所述收集筒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旋杆;
排油机构,所述排油机构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右侧,所述排油机构包括与净化槽主体转动连接的中心杆;
电磁分离器,所述电磁分离器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内腔且位于排油机构左侧;
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安装于收集机构和排油机构上。
优选地,所述净化槽主体内腔左侧设有进液腔,所述净化槽主体内腔中端设有与进液腔连通的分离腔,所述净化槽主体内腔右侧设有与分离腔连通的集油腔。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流板和推流板与净化槽主体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件,所述滑动件活动套设于净化槽主体顶部,所述滑动件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与净化槽主体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与第一折流板右侧滑动连接,所述升降件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远离升降件的一端与推流板左侧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流板右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前后两端与净化槽主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右端固定连接有斜杆,所述斜杆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座,所述滑动座与第二折流板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顶部与第二折流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框体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内部。
优选地,所述提篮过滤机构包括第一过滤框和第二过滤框,所述第二过滤框表面与第一过滤框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框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所述第一卡座活动套设于第一过滤框顶部,所述第二过滤框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所述第二卡座套设于第一折流板顶部,所述第二卡座上设有限位销,所述限位销分别贯穿第一折流板、第二卡座和第二过滤框。
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框上固定连接有杆体,所述第一过滤框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杆体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滑槽内腔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螺旋杆后端贯穿净化槽主体并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后侧,所述收集筒前端贯穿净化槽主体并固定连接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上环绕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所述过滤筒内壁滑动连接有出料头,所述出料头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头前端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表面活动套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和出料头相对一侧环绕安装有若干个第三弹簧,所述支撑板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后端与净化槽主体前侧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心杆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多头固定座,两个所述多头固定座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浮油收集容器,所述浮油收集容器内部开设有收集槽,所述电磁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腔安装有高频线圈,所述壳体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与净化槽主体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套。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固定套设于螺旋杆后端,所述从动轮固定套设于中心杆后端,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表面传动连接有传动带。
优选地,所述净化槽主体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油斗,所述排油斗位于排油机构的底部,所述排油斗底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所述抽液泵进液端贯穿至净化槽主体内腔底部,所述净化槽主体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折流分离机构,能够便于对含有浮油的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第一折流板和推流板首先对进液腔内腔的废水进行阻隔,使废水缓慢的进入到分离腔内进行沉降,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渣和水因密度大于油而下沉,浮油继续上升并通过第二折流板进入到集油腔内,提升分离效果。
2、本发明通过设置折流分离机构还可以动态推动废水流动,避免局部区域出现停滞或流速过慢,确保油、水、渣持续处于有效的分离环境中,尤其是在处理高黏度或含有大量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物时,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堵塞,加速分离过程,提升分离效率,在进行动态推动时,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伸缩带动升降件移动,升降件上下移动时带动连接绳移动,使得推流板进行左右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加速进液腔内腔废水向分离腔的流动速度,而且推流板向左转动时,通过第一转动件带动第一弹簧的左端向上转动,第一弹簧通过第二转动件带动连杆的左端向下移动,使得连杆的右端向上转动,连杆围绕限位杆转动并带动斜杆向左上方翘起,翘起的过程中在滑动座底部滑动并带动第二折流板向上移动,第二折流板对第二弹簧进行拉伸并对集油腔内腔的浮油进行阻隔,防止集油腔内腔的浮油回流至分离腔内,当推流板向右转动对废水进行推动时,第一弹簧复位,使得连杆、斜杆、滑动座同步复位,这时第二弹簧带动第二折流板回缩至框体内,使得浮油可以顺利通过第二折流板的顶部。
3、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可以带动滑动件在净化槽主体的顶部左右滑动,滑动件带动第一折流板在净化槽主体内腔滑动,改变进液腔和分离腔内腔之间空间比例,通过调节两个空腔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处理的油水混合物的特性来优化分离效率,对于高含油量或需要更长时间沉降的混合物,可以增大分离槽的空间,为油水分离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反之亦然。
4、本发明通过设置提篮过滤机构,能够便于对进入进液腔的废水中的大颗粒残渣进行过滤,废水进入到第一过滤框和第二过滤框的内部后,第一过滤框和第二过滤框底部的滤网对残渣进行阻隔,当需对提篮过滤机构内部进行清理时,把限位销转动九十度,使其表面的卡头和插孔对其,然后把限位销从第一折流板、第二卡座和第二过滤框上的插孔取出,向上移动第二卡座,把第二卡座从第一折流板顶部取出,向上移动第一卡座,把第一卡座从净化槽主体的顶部取下,实现第一过滤框和第二过滤框的拆卸清洁,当第一折流板的位置改变时,第一折流板通过第二卡座带动第二过滤框移动,第二过滤框上的杆体在滑槽内部滑动,改变第二过滤框的伸出长度,使得提篮过滤机构可以适配不同空间体积的进液腔。
5、本发明通过设置收集机构,能够便于对分离腔内腔底部堆积的水和渣进行排出,水和渣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收集筒内腔,减速电机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杆旋转,使水和渣进入到过滤筒内,水通过过滤筒上的过滤孔排出,渣进入到出料头内,当渣过多时,会向前顶动出料头,出料头带动滑杆在支撑板内部滑动并对第三弹簧进行压缩,当出料口脱离过滤筒内腔后,渣通过出料口排出,当渣排完后,第三弹簧带动出料头复位,继续对渣进行阻隔。
6、本发明通过排油机构和电磁分离器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集油腔内腔的浮油进行二次分离,首先高频线圈建立一个高频电场,油和水的介电常数不同,这意味着它们在电场中的行为会有差异,在高频电场中,油滴由于其介电常数较低,相对于水更容易被电场吸引或排斥,从而改变运动轨迹或聚集形态,使得浮油吸附在壳体的周围,螺旋杆带动主动轮旋转,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和中心杆旋转,中心杆带动若干个浮油收集容器转动,浮油收集容器通过其内部的收集槽对浮油进行收集,并输送到排油斗的顶部,排油斗底部的抽液泵对集油腔内腔底部的水进行抽取,并输送至带动有聚结分离滤芯的油水分离器中,对水中的微量浮油进行去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的后视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主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电磁分离器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折流分离机构主视轴测图;
图7为本发明的折流分离机构左视轴测图;
图8为本发明的折流分离机构局部剖视轴测图;
图9为本发明的提篮过滤机构主视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提篮过滤机构后视轴测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收集机构左视轴测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收集机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排油机构主视轴测图;
图14为本发明的传动机构主视轴测图。
图中:100、净化槽主体;101、进液腔;102、分离腔;103、集油腔;200、折流分离机构;201、第一折流板;202、升降件;203、连接绳;204、滑动件;205、第二液压缸;206、第一转动件;207、第一弹簧;208、第二转动件;209、连杆;210、斜杆;211、框体;212、第二折流板;213、限位杆;214、第一液压缸;215、推流板;216、滑动座;217、第二弹簧;300、提篮过滤机构;301、第一过滤框;302、第一卡座;303、限位销;304、第二卡座;305、第二过滤框;306、杆体;307、滑槽;400、收集机构;401、收集筒;402、固定杆;403、支撑板;404、过滤筒;405、螺旋杆;406、减速电机;407、出料头;408、滑杆;409、第三弹簧;410、过滤孔;411、出料口;500、排油机构;501、中心杆;502、浮油收集容器;503、收集槽;504、多头固定座;600、电磁分离器;601、壳体;602、高频线圈;603、连接套;700、传动机构;701、主动轮;702、从动轮;703、传动带;800、控制面板;900、排油斗;901、抽液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浮油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100,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左侧设有进液腔101,净化槽主体100内腔中端设有与进液腔101连通的分离腔102,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右侧设有与分离腔102连通的集油腔103。
还包括折流分离机构200,折流分离机构2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折流分离机构200包括第一折流板201和第二折流板212,第一折流板201底部转动连接有推流板215,第二折流板212表面活动套设有框体211。
通过设置折流分离机构200,能够便于对含有浮油的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第一折流板201和推流板215首先对进液腔101内腔的废水进行阻隔,使废水缓慢的进入到分离腔102内进行沉降,利用重力沉降原理,渣和水因密度大于油而下沉,浮油继续上升并通过第二折流板212进入到集油腔103内,提升分离效果。
第一折流板201和推流板215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活动连接,第一折流板201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件204,滑动件204活动套设于净化槽主体100顶部,滑动件204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205,第二液压缸205与净化槽主体100前后两侧固定连接,第一折流板201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214,第一液压缸214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升降件202,升降件202与第一折流板201右侧滑动连接,升降件202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03,连接绳203远离升降件202的一端与推流板215左侧底部固定连接。
推流板215右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206,第一转动件20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7,第一弹簧207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208,第二转动件208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209,连杆209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13,限位杆213前后两端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固定连接,连杆209右端固定连接有斜杆210,斜杆210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座216,滑动座216与第二折流板212左侧固定连接,框体21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217,第二弹簧217顶部与第二折流板212底部固定连接,框体211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部。
连接绳203绕过第一折流板201顶部,第一折流板201顶部设有对连接绳203导向的滑轮。
通过设置折流分离机构200还可以动态推动废水流动,避免局部区域出现停滞或流速过慢,确保油、水、渣持续处于有效的分离环境中,尤其是在处理高黏度或含有大量固体杂质的油水混合物时,这种设计有助于减少堵塞,加速分离过程,提升分离效率,在进行动态推动时,第一液压缸214的活塞杆伸缩带动升降件202移动,升降件202上下移动时带动连接绳203移动,使得推流板215进行左右转动,转动的过程中,加速进液腔101内腔废水向分离腔102的流动速度,而且推流板215向左转动时,通过第一转动件206带动第一弹簧207的左端向上转动,第一弹簧207通过第二转动件208带动连杆209的左端向下移动,使得连杆209的右端向上转动,连杆209围绕限位杆213转动并带动斜杆210向左上方翘起,翘起的过程中在滑动座216底部滑动并带动第二折流板212向上移动,第二折流板212对第二弹簧217进行拉伸并对集油腔103内腔的浮油进行阻隔,防止集油腔103内腔的浮油回流至分离腔102内,当推流板215向右转动对废水进行推动时,第一弹簧207复位,使得连杆209、斜杆210、滑动座216同步复位,这时第二弹簧217带动第二折流板212回缩至框体211内,使得浮油可以顺利通过第二折流板212的顶部。
通过设置第二液压缸205,可以带动滑动件204在净化槽主体100的顶部左右滑动,滑动件204带动第一折流板201在净化槽主体100内腔滑动,改变进液腔101和分离腔102内腔之间空间比例,通过调节两个空腔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处理的油水混合物的特性来优化分离效率,对于高含油量或需要更长时间沉降的混合物,可以增大分离槽的空间,为油水分离提供更多时间与空间,反之亦然。
还包括提篮过滤机构300,提篮过滤机构300套设于净化槽主体100和折流分离机构200顶部。
提篮过滤机构300包括第一过滤框301和第二过滤框305,第二过滤框305表面与第一过滤框301内壁滑动连接,第一过滤框301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302,第一卡座302活动套设于第一过滤框301顶部,第二过滤框30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304,第二卡座304套设于第一折流板201顶部,第二卡座304上设有限位销303,限位销303分别贯穿第一折流板201、第二卡座304和第二过滤框305。
第二过滤框305上固定连接有杆体306,第一过滤框30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7,杆体306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滑槽307内腔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
通过设置提篮过滤机构300,能够便于对进入进液腔101的废水中的大颗粒残渣进行过滤,废水进入到第一过滤框301和第二过滤框305的内部后,第一过滤框301和第二过滤框305底部的滤网对残渣进行阻隔,当需对提篮过滤机构300内部进行清理时,把限位销303转动九十度,使其表面的卡头和插孔对其,然后把限位销303从第一折流板201、第二卡座304和第二过滤框305上的插孔取出,向上移动第二卡座304,把第二卡座304从第一折流板201顶部取出,向上移动第一卡座302,把第一卡座302从净化槽主体100的顶部取下,实现第一过滤框301和第二过滤框305的拆卸清洁,当第一折流板201的位置改变时,第一折流板201通过第二卡座304带动第二过滤框305移动,第二过滤框305上的杆体306在滑槽307内部滑动,改变第二过滤框305的伸出长度,使得提篮过滤机构300可以适配不同空间体积的进液腔101。
第一折流板201、第二卡座304和第二过滤框305上均开设有与限位销303配合使用的插孔,限位销303表面左侧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卡头。
还包括收集机构400,收集机构4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底部,收集机构400包括位于框体211左侧的收集筒401,收集筒401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旋杆405。
螺旋杆405后端贯穿净化槽主体100并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406,减速电机406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后侧,收集筒401前端贯穿净化槽主体100并固定连接有过滤筒404,过滤筒404上环绕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410,过滤筒404内壁滑动连接有出料头407,出料头407底部开设有出料口411,出料头407前端固定连接有滑杆408,滑杆408表面活动套设有支撑板403,支撑板403和出料头407相对一侧环绕安装有若干个第三弹簧409,支撑板4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02,固定杆402后端与净化槽主体100前侧固定连接。
收集筒401上开设有进料口。
通过设置收集机构400,能够便于对分离腔102内腔底部堆积的水和渣进行排出,水和渣通过进料口进入到收集筒401内腔,减速电机406的输出轴带动螺旋杆405旋转,使水和渣进入到过滤筒404内,水通过过滤筒404上的过滤孔410排出,渣进入到出料头407内,当渣过多时,会向前顶动出料头407,出料头407带动滑杆408在支撑板403内部滑动并对第三弹簧409进行压缩,当出料口411脱离过滤筒404内腔后,渣通过出料口411排出,当渣排完后,第三弹簧409带动出料头407复位,继续对渣进行阻隔。
还包括排油机构500,排油机构5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右侧,排油机构500包括与净化槽主体100转动连接的中心杆501。
中心杆501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多头固定座504,两个多头固定座504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浮油收集容器502,浮油收集容器502内部开设有收集槽503。
还包括电磁分离器600,电磁分离器6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且位于排油机构500左侧。
电磁分离器600包括壳体601,壳体601内腔安装有高频线圈602,壳体601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套603。
还包括传动机构700,传动机构700安装于收集机构400和排油机构500上。
传动机构700包括主动轮701和从动轮702,主动轮701固定套设于螺旋杆405后端,从动轮702固定套设于中心杆501后端,主动轮701和从动轮702表面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3。
净化槽主体100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油斗900,排油斗900位于排油机构500的底部,排油斗900底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901,抽液泵901进液端贯穿至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底部。
通过排油机构500和电磁分离器600的配合使用,能够便于对集油腔103内腔的浮油进行二次分离,首先高频线圈602建立一个高频电场,油和水的介电常数不同,这意味着它们在电场中的行为会有差异,在高频电场中,油滴由于其介电常数较低,相对于水更容易被电场吸引或排斥,从而改变运动轨迹或聚集形态,使得浮油吸附在壳体601的周围,螺旋杆405带动主动轮701旋转,主动轮701通过传动带703带动从动轮702和中心杆501旋转,中心杆501带动若干个浮油收集容器502转动,浮油收集容器502通过其内部的收集槽503对浮油进行收集,并输送到排油斗900的顶部,排油斗900底部的抽液泵901对集油腔103内腔底部的水进行抽取,并输送至带动有聚结分离滤芯的油水分离器中,对水中的微量浮油进行去除。
净化槽主体100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800。
控制器800监控提篮过滤机构300、收集机构400、排油机构500及电磁分离器600的工作状态,确保过滤、收集、排油和电磁分离等各个步骤按预期进行,必要时进行干预调节,比如根据分离效果调节电磁分离器的高频电场强度,或者控制抽液泵的工作频率,以应对不同的油水混合物特性。
Claims (9)
1.一种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包括,
净化槽主体(100);
折流分离机构(200),所述折流分离机构(2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所述折流分离机构(200)包括第一折流板(201)和第二折流板(212),所述第一折流板(201)底部转动连接有推流板(215),所述第二折流板(212)表面活动套设有框体(211);
提篮过滤机构(300),所述提篮过滤机构(300)套设于净化槽主体(100)和折流分离机构(200)顶部;
收集机构(400),所述收集机构(4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底部,所述收集机构(400)包括位于框体(211)左侧的收集筒(401),所述收集筒(401)内腔转动连接有螺旋杆(405);
排油机构(500),所述排油机构(5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右侧,所述排油机构(500)包括与净化槽主体(100)转动连接的中心杆(501);
电磁分离器(600),所述电磁分离器(600)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腔且位于排油机构(500)左侧;
传动机构(700),所述传动机构(700)安装于收集机构(400)和排油机构(500)上;
所述第一折流板(201)和推流板(215)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201)顶部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件(204),所述滑动件(204)活动套设于净化槽主体(100)顶部,所述滑动件(204)左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液压缸(205),所述第二液压缸(205)与净化槽主体(100)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流板(201)右侧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缸(214),所述第一液压缸(214)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升降件(202),所述升降件(202)与第一折流板(201)右侧滑动连接,所述升降件(202)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绳(203),所述连接绳(203)远离升降件(202)的一端与推流板(215)左侧底部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左侧设有进液腔(101),所述净化槽主体(100)内腔中端设有与进液腔(101)连通的分离腔(102),所述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右侧设有与分离腔(102)连通的集油腔(10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流板(215)右侧底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件(206),所述第一转动件(206)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7),所述第一弹簧(207)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件(208),所述第二转动件(208)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209),所述连杆(209)中心处转动连接有限位杆(213),所述限位杆(213)前后两端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固定连接,所述连杆(209)右端固定连接有斜杆(210),所述斜杆(210)顶部滑动连接有滑动座(216),所述滑动座(216)与第二折流板(212)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11)内腔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二弹簧(217),所述第二弹簧(217)顶部与第二折流板(21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框体(211)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内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篮过滤机构(300)包括第一过滤框(301)和第二过滤框(305),所述第二过滤框(305)表面与第一过滤框(301)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框(301)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座(302),所述第一卡座(302)活动套设于第一过滤框(301)顶部,所述第二过滤框(305)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座(304),所述第二卡座(304)套设于第一折流板(201)顶部,所述第二卡座(304)上设有限位销(303),所述限位销(303)分别贯穿第一折流板(201)、第二卡座(304)和第二过滤框(30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框(305)上固定连接有杆体(306),所述第一过滤框(30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07),所述杆体(306)前后两端均延伸至滑槽(307)内腔并与其内壁滑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杆(405)后端贯穿净化槽主体(100)并固定连接有减速电机(406),所述减速电机(406)固定安装于净化槽主体(100)后侧,所述收集筒(401)前端贯穿净化槽主体(100)并固定连接有过滤筒(404),所述过滤筒(404)上环绕开设有若干个过滤孔(410),所述过滤筒(404)内壁滑动连接有出料头(407),所述出料头(407)底部开设有出料口(411),所述出料头(407)前端固定连接有滑杆(408),所述滑杆(408)表面活动套设有支撑板(403),所述支撑板(403)和出料头(407)相对一侧环绕安装有若干个第三弹簧(409),所述支撑板(40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杆(402),所述固定杆(402)后端与净化槽主体(100)前侧固定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501)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多头固定座(504),两个所述多头固定座(504)相对一侧固定安装有若干个浮油收集容器(502),所述浮油收集容器(502)内部开设有收集槽(503),所述电磁分离器(600)包括壳体(601),所述壳体(601)内腔安装有高频线圈(602),所述壳体(601)前后两端均固定套设有与净化槽主体(100)内壁固定连接的连接套(60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700)包括主动轮(701)和从动轮(702),所述主动轮(701)固定套设于螺旋杆(405)后端,所述从动轮(702)固定套设于中心杆(501)后端,所述主动轮(701)和从动轮(702)表面传动连接有传动带(703)。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油净化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00)右侧固定连接有排油斗(900),所述排油斗(900)位于排油机构(500)的底部,所述排油斗(900)底部固定安装有抽液泵(901),所述抽液泵(901)进液端贯穿至净化槽主体(100)内腔底部,所述净化槽主体(100)前侧固定安装有控制面板(800)。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0027930 | 2024-07-25 | ||
CN202411002793 | 2024-07-25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78011A CN118878011A (zh) | 2024-11-01 |
CN118878011B true CN118878011B (zh) | 2025-01-10 |
Family
ID=93219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127630.5A Active CN118878011B (zh) | 2024-07-25 | 2024-08-16 | 一种浮油净化槽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878011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2471A (zh) * | 2018-07-11 | 2018-11-23 | 深圳恒辉微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池液面浮油处理装置 |
CN218596177U (zh) * | 2022-09-22 | 2023-03-10 | 江苏精科嘉益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去除浮油的净化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5029949A (ja) * | 2013-08-01 | 2015-02-16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油水分離処理システム、油水分離処理方法及びスパイラル型分離膜エレメント |
-
2024
- 2024-08-16 CN CN202411127630.5A patent/CN11887801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862471A (zh) * | 2018-07-11 | 2018-11-23 | 深圳恒辉微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池液面浮油处理装置 |
CN218596177U (zh) * | 2022-09-22 | 2023-03-10 | 江苏精科嘉益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去除浮油的净化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78011A (zh) | 2024-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944552U (zh) | 一种废水循环过滤装置 | |
CN116768415A (zh) | 一种石油处理的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6282763A (zh) | 一种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 |
CN214261007U (zh) | 一种污泥压滤机用污水处理装置 | |
CN114394714B (zh) | 一种含油工业废水油水分离回收处理装置 | |
CN118878011B (zh) | 一种浮油净化槽 | |
CN118925342A (zh) | 一种污油高效净化处理装置 | |
CN113713500A (zh) | 一种废矿物油过滤与分离装置 | |
CN115650471B (zh) | 一种工业废水净化装置 | |
CN116273851B (zh) | 一种可减少系统循环水的选煤系统及工艺 | |
CN218058628U (zh) | 一种油田开采用含油污水分离装置 | |
CN111804583A (zh) | 一种泥沙分离装置、建筑用泥沙分离设备 | |
CN117563324A (zh) | 一种污水污泥分离处理一体化装置 | |
CN117756251A (zh) | 一种工业园区污水高效循环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2189954U (zh) | 滤砂器及运用该滤砂器的砂石分离装置 | |
CN115501664A (zh) | 一种机床油水分离系统和方法 | |
CN222517997U (zh) | 一种高浓度工业废水预处理装置 | |
KR100840373B1 (ko) | 협잡물 처리장치 | |
CN117205668B (zh) | 一种离心式浆料过滤设备 | |
CN219860712U (zh) | 一种可过滤悬浮杂质的除油器 | |
CN217398682U (zh) | 便于沙水分离的旋流沉沙池用清洁排沙装置 | |
CN218262213U (zh) | 一种河道过滤装置 | |
CN116621392B (zh) | 一种水处理中固体悬浮物过滤分离设备 | |
CN218421266U (zh) | 一种城镇生活污水的旋流除砂器 | |
CN218465556U (zh) | 一种用于含油污水处理的一体化除油清理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