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831130A -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31130A
CN118831130A CN202410491998.3A CN202410491998A CN118831130A CN 118831130 A CN118831130 A CN 118831130A CN 202410491998 A CN202410491998 A CN 202410491998A CN 118831130 A CN118831130 A CN 1188311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chinese medicine
medicine composi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childr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9199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晁恩祥
晁燕
张朝鸥
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ongfang Yunjia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ongfang Yunji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ongfang Yunjia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ongfang Yunjia Pharmaceut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8311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3113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3/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in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3/06Aluminium, calcium or magnesium; Compounds thereof, e.g. cla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2Artemisia, e.g. wormwood or sagebrus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4Rubiaceae (Madder family)
    • A61K36/744Garden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6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daylily, plantain lily, Hyacinth or narcissus
    • A61K36/8964Anemarrhen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9/00Non-central analgesic, antipyretic or antiinflammatory agents, e.g. antirheumatic agent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or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50Methods involving additional extraction steps
    • A61K2236/51Concentration or drying of the extract, e.g. Lyophilisation, freeze-drying or spray-dry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Rheumat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所述药物制剂包括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作用。该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小儿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咽喉肿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见上述证侯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制剂处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本发明要求于2023年4月24日提交国知局,申请号为202310446580.6,发明名称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发明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健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背景技术
感冒、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亦常用“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等名词诊断,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小儿平均每人每年发生4-6次。婴幼儿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咳嗽、食欲减退,伴腹痛、呕吐、腹泻、烦躁等,甚至热性惊厥,年长儿可能还会主诉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
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等。目前尚无专门针对普通感冒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临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充血减轻剂、抗组胺药、镇咳药、祛痰药等。目前治疗小儿感冒的药物也较多,但西药多副作用,应谨慎选择。且有不少成人用的感冒药对孩子有危害。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通”、“安痛定”等药,含有扑热息痛、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咖啡因等成分。这些成分对骨髓造血系统可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小儿血细胞的生成和生长,导致白细胞减少及粒细胞缺乏,降低小儿的免疫力,有的可引起中毒性肝损坏。
中医治疗认为,小儿感冒虽也分为风寒、风热两大证候,但临床以风热证者为多。小儿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较重,恶寒较轻,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涕,喷嚏,咳嗽,咳出痰稠,颜色或白或黄,咽部红肿疼痛,口中干渴,舌质红,舌苔黄色,脉浮数亦或是指纹浮紫。而感受暑湿或者时疫之邪之后也可以出现发热,汗出,头痛,鼻塞,口渴,咽部红肿疼痛,舌质红,舌苔黄的临床症状表现;《温病条辨·寒疫论》中提到了寒疫的治疗方法:“不论四时,或有是证,其未化热恶寒之时,则用辛温解肌;既化热之后,如风温证者,则用辛凉清热,无二理也。”可见虽是寒疫侵袭,从阳化热之后亦同风热证。小儿外感热病可占外感疾病中的80%左右。
中药治疗小儿感冒无副作用,但是目前的中药药物大多口感较差,小儿服用的顺应性较低,如双黄连口服液味道偏苦,大多患儿拒绝服用。
因此,提供一种药效明确,患儿服用顺从性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该中药组合物和药物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作用,对于小儿退热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30-170份、栀子40-80份、知母40-80份、青蒿60-100份和牛蒡子60-100份。
其中,所述石膏的重量份数可以是132份、135份、138份、140份、142份、145份、148份、150份、152份、155份、158份、160份、162份、165份、168份等。
所述栀子的重量份数可以是42份、45份、48份、50份、52份、55份、58份、60份、62份、65份、68份、70份、72份、75份、78份等。
所述知母的重量份数可以是42份、45份、48份、50份、52份、55份、58份、60份、62份、65份、68份、70份、72份、75份、78份等。
所述青蒿的重量份数可以是62份、65份、68份、70份、72份、75份、78份、80份、82份、85份、88份、90份、92份、95份、98份等。
所述牛蒡子的重量份数可以是62份、65份、68份、70份、72份、75份、78份、80份、82份、85份、88份、90份、92份、95份、98份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40-160份、栀子50-70份、知母50-70份、青蒿70-90份和牛蒡子70-90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50份、栀子60份、知母60份、青蒿80份和牛蒡子80份。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配伍机理如下:
本方所治风邪侵袭肺卫之小儿外感风热发热,邪在肺卫分,卫气被郁,开阖失司,肺气失宣所致。治疗当清热解毒,疏风利咽。本方以石膏为君药,石膏甘、辛,大寒,入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栀子为臣药,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引邪热从小便出。知母、青蒿为佐药,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质润,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善治外感热病,高热烦渴者;青蒿苦寒清热,辛香透散,长于清透阴分伏热,故可用治夜热早凉。牛蒡子为使药,牛蒡子辛散苦泄,寒能清热,升散之中具有清降之性,长于宣肺,清利咽喉,风热感冒而见咽喉红肿疼痛常用,因其入肺经,故为使药。全方共凑清热利咽、疏散邪热之功效。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作用。可用于小儿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咽喉肿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侯者。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小儿退热的药物中的应用。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本发明中所述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可以通过第四方面所述的制备方法进行提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药物制剂还包括赋形剂。
所述赋形剂可以选自粘合剂、填充剂、崩解剂、润滑剂、乳化剂、矫味剂、助溶剂、增溶剂、着色剂等。本发明对所述赋形剂的具体种类不作特殊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第三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原料用水浸泡,进行水提,得到水提液;
(2)将所述水提液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3h,例如1.1h、1.2h、1.5h、1.7h、1.8h、2.0h、2.2h、2.4h、2.5h、2.8h等。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水提的方法为:煎煮至少2次,每次1.5-3h,例如1.6h、1.8h、2.0h、2.1h、2.2h、2.4h、2.5h、2.6h、2.8h等,过滤。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步骤(2)将所述水提液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包括如下步骤:
将水提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例如1.08、1.10、1.11、1.12、1.14、1.15、1.16、1.18等,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例如66%、67%、68%、69%、70%、71%、72%、73%、74%等,静置12-24h,例如14h、15h、16h、18h、20h、22h、23h等,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例如1.08、1.10、1.11、1.12、1.14、1.15、1.16、1.18等,得到浓缩液与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混合,一步制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加水浸泡1-3h,煎煮2次,每次1.5-3h,滤过,合并滤液,将滤液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静置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室温静置12-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得到浓缩液与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混合,一步制粒。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以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进行科学配伍,能够起到清热解毒、疏风利咽的作用。该中药组合物可用于小儿外感风热,症见发热、咽喉肿痛、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发热见上述证侯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药物制剂处方简单,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性能测试中大鼠体温变化统计柱状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30份、栀子80份、知母40份、青蒿100份和牛蒡子60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儿退热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比,取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加水浸泡2h,煎煮2次,每次1.5h,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静置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通过酒精计测得),室温静置12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得到浓缩液,加入适量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等混合均匀,一步制粒,即得所述小儿退热的颗粒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70份、栀子40份、知母80份、青蒿60份和牛蒡子100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儿退热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比,取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加水浸泡1h,煎煮2次,每次3h,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静置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5%(通过酒精计测得),室温静置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20,得到浓缩液,加入适量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等混合均匀,一步制粒,即得所述小儿退热的颗粒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40份、栀子70份、知母50份、青蒿90份和牛蒡子70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儿退热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本实施例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配比,取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加水浸泡2h,煎煮2次,每次2h,滤过,合并滤液;
(2)将滤液离心,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10,静置至室温,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通过酒精计测得),室温静置18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减压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15,得到浓缩液,加入适量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等混合均匀,一步制粒,即得所述小儿退热的颗粒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60份、栀子50份、知母70份、青蒿70份和牛蒡子90份。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儿退热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步骤(2)加乙醇至含醇量为70%。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5g、栀子6g、知母6g、青蒿8g和牛蒡子8g。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小儿退热的颗粒剂,其制备方法与实施例4所述制备方法相同。
性能测试
(1)对酵母致幼鼠体温升高的影响(幼龄动物)
造模:选取健康SD大鼠,SPF级,体重60-80g,雌雄各半,进行适应性饲养3天。试验前3天,每天测动物肛温1次。试验前禁食12小时以上,试验当日晨测动物肛温2次为基础体温。设置空白对照组(8只),平均体温37.57±0.21℃;其余大鼠用15%酵母溶液背部皮下注射致热(2mL/100g)。
分组、给药:致热4-5h待体温升高后,将造模成功的大鼠(体温升高值≥0.8℃)根据体温升高值随机分组,分别为模型对照组、小儿退热方(实施例5提供的中药组合物)高剂量组(17.16g生药/kg)、中剂量组(8.58g生药/kg)、低剂量组(4.29g生药/kg),每组不少于10只。各组分别灌胃给药1次,模型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纯净水。
观察指标:给药后1h、2h、3h、6h各测肛温一次,对不同时间点体温值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见图1,在图中,每一组柱状图从左到右依次为模型组、小儿退热高剂量组、小儿退热中剂量组和小儿退热低剂量组。
由图1可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幼龄大鼠造模后1、2、3、6h体温显著升高(P<0.01)。小儿退热方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在造模后体温有降低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小儿退热方高剂量组在造模后3、6h体温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临床疗效测试
为考察本发明药物治疗小儿退热的临床疗效,选择对某医院儿科门诊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风热感冒证患儿回顾性疗效观察分析。
1.1诊断标准
1.1.1.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参照全国防治感冒科研协作座谈会标准。(1)临床症状: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可有或不明显。局部症状,流涕、喷嚏、鼻塞、有时咳嗽、咽痛、声嘶、流泪。全身症状,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四肢及腰背酸痛。(2)血象,白细胞数多正常或减少。
1.1.2.中医证型风热感冒证
参照《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制定。风热感冒证:主症,发热,恶风,鼻塞,流浊涕,喷嚏,咽红肿痛,咳嗽。兼症,有汗或少汗,痰稠色白或黄,面色红赤,哭闹不安或烦躁不宁,头痛,口渴,小便黄赤。舌脉指纹,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浮紫。具备主症4项+兼症4项,参考舌脉指纹,即可辨证。
1.2回顾性筛选出病例情况如下:西药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指的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包括抗炎,以果汁形式补充维生素及水分,通过额头冷敷、温水擦洗四肢等方式散热对症处理,同时予以布洛芬混悬液(商品名:美林,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l)。
中药治疗组30例,中药治疗组指的是: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包括抗炎,以果汁形式补充维生素及水分,通过额头冷敷、温水擦洗四肢等方式散热对症处理,同时予以本发明中药配方(实施例5),院内代煎,每天2次,浓煎每次100mL。
1.3筛选标准:
1.3.1.年龄6至12岁儿童患者;
1.3.2.符合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西医诊断标准;
1.3.4.符合中医感冒—风热证辨证标准,且发热为重度、咽红肿痛至少为中度及以上,严重程度是基于中医证候的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具体见表1;
1.3.5.腋下体温达到38.5℃或以上。
表1
1.4.排除标准:
1.4.1.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和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值上限,且研究者考虑为细菌感染者;
1.4.2.合并严重心、肝、肾、消化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的患儿;
1.5.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组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基本支持治疗,退热药采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疗程3天,一个疗程之后,体温仍高于38.5℃,可以继续服用布洛芬。(按说明书服用:4~6岁,体重16~21公斤,一次5毫升;7~9岁,体重22~27公斤,一次8毫升;10~12岁,体重28~32公斤,一次10毫升。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若儿童发热症状持续,可间隔5~6h再次给药,24h给药次数≤4次),观察5天。
中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本发明中药配方,治疗3天,37.2度以上可以继续服用,按需服用,观察5天。给药后,体温仍高于38.5度,可以加用布洛芬。
1.6.疗效观察指标
1.6.1退热效果及优势比较:患者每天自行测量体温,采用患者用药记录表每日记录
1.6.1.1完全解热时间的比较:完全解热时间为患儿从首次服药开始至体温(腋温)下降至37.2℃或以下,并且在之后24小时内不再超过37.2℃。
结果见表2:
表2完全解热时间的比较
时间 1d 2d 3d 4d 5d
中药治疗组30例 12 17 20 24 26
西药治疗组30例 14 16 19 23 25
由表2结果显示:2组完全解热时间相似。
1.6.1.2服药次数的比较:服药次数有差异,中药组固定一天两次,早晚各一次,患儿顺应性好,容易掌握时间。西药组服药次数不固定,需要根据体温升高情况来决定患儿服药次数,患儿顺应性差,不容易掌握时间,患儿平均每天服药3次,有的达到4次。
1.6.1.3布洛芬使用情况的比较:中药组几乎靠中药就能控制体温在38.5度以下,只有3例使用过布洛芬。西药组由于在每天3次布洛芬情况下,不能很好的控制在38.5度以下,往往用到布洛芬说明书的上限4次,体温还难以控制。
1.6.1.4反复发热的比较:反复发热发生情况,以用药后体温<38℃后再次上升至>38℃并持续波动为反复发热,结果如下:
中药组在第1天有2例反复发热,之后没有出现高热;西药组在治疗的5天内都有存在反复发热,共10例。
1.6.2症状/体征消失情况
观察发热和咽红肿痛的情况,并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由表3可知,服用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发热消失率相当,用药5天退热率均能达到80%以上,咽红肿痛用药3天和用药5天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具有优异的治疗效果,治疗组用药5天咽红肿痛消失率达到86.67%,而对照组咽红肿痛的消退率仅为50.00%。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石膏、栀子、知母、青蒿和牛蒡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30-170份、栀子40-80份、知母40-80份、青蒿60-100份和牛蒡子60-10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40-160份、栀子50-70份、知母50-70份、青蒿70-90份和牛蒡子70-9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石膏150份、栀子60份、知母60份、青蒿80份和牛蒡子80份。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小儿退热的药物中的应用。
6.一种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包括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还包括赋形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或糖浆剂。
9.一种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各原料用水浸泡,进行水提,得到水提液;
(2)将所述水提液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浸泡的时间为1-3h;
和/或,所述水提的方法为:煎煮至少2次,每次1.5-3h,过滤;
和/或,步骤(2)将所述水提液制备成所述药物制剂的剂型包括如下步骤:
将水提液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加乙醇至含醇量为65-75%,静置12-24h,取上清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浓缩至50℃相对密度为1.05-1.20,得到浓缩液与糊精、甜味剂和矫味剂混合,一步制粒。
CN202410491998.3A 2023-04-24 2024-04-23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Pending CN1188311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46580 2023-04-24
CN2023104465806 2023-04-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31130A true CN118831130A (zh) 2024-10-25

Family

ID=93141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91998.3A Pending CN118831130A (zh) 2023-04-24 2024-04-23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83113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12079A (zh) 一种预防和/或治疗感冒的含服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169891B (zh) 一种新型维c银翘片
CN112353855A (zh)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683420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性咽炎药物中的应用
CN110193061B (zh) 一种治疗或预防儿童流感病毒感染的中药颗粒剂的制备及应用
CN105412858A (zh) 一种糖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25778A (zh) 一种用于治疗犊牛肺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4983968B (zh) 一种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CN1150927C (zh) 一种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
CN118831130A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和小儿退热的药物制剂
CN1277573C (zh) 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药物
CN102526488B (zh) 一种具有清咽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CN101632777A (zh) 一种清热解毒、消食通便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3503B (zh) 一种治疗咽喉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37119A (zh) 一种治疗口腔黏膜类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663012A (zh) 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40613B (zh) 改善病毒性感冒发热症状的中药组合物、应用及制剂
WO2024125422A1 (zh) 用于防治新冠病毒感染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4949147B (zh) 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43093C (zh) 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CN1259938C (zh) 一种治疗咳嗽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68860A (zh) 一种治疗小儿哮喘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24642A (zh) 一种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的退热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9236035A (zh) 一种驱寒暖宫、缓解经期疼痛和月经不调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520632B (zh) 一种用于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