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817178B -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817178B
CN118817178B CN202411311925.8A CN202411311925A CN118817178B CN 118817178 B CN118817178 B CN 118817178B CN 202411311925 A CN202411311925 A CN 202411311925A CN 118817178 B CN118817178 B CN 118817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rods
stainless steel
part group
oil p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31192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817178A (zh
Inventor
于洋洋
马超
袁铁彪
张学玲
王新权
张俊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enai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enai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enai Colleg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enai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41131192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817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8817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17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817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817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01M3/06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 G01M3/1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by observing bubbles in a liquid pool for containers, e.g. radi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11/00Work holder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in the subclass, e.g. magnetic work holders, vacuum work hold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25Details with respect to the testing of engines or engine par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配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所述油底壳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外部件组、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和检测气泡部件组,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安装在外部件组内部,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用于固定油底壳主体到外部件组中。本发明采用机械捕捉和编号指示自动提示泄漏点,减少了操作员长时间观察气泡带来的视觉疲劳,大幅提升了检测的精确性,同时,通过编号的伸出位置,能够快速定位损坏点,减少了人工排查和重复检测的时间。

Description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配件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内燃机配件中包含有内燃机的油底壳,油底壳安装在下曲轴箱的下部,油底壳是一个金属铸造而成的盆状结构,安装在发动机缸体的底部,主要负责收集从发动机润滑系统流下来的机油,并储存在其中,等待机油泵再次将其送入发动机进行润滑循环,由于油底壳的主要作用是存储和循环发动机润滑油,因此其密封性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如果油底壳存在气密性缺陷,如微小的裂缝或孔隙,可能导致机油泄漏,进而引发润滑不足等问题,因此在内燃机油底壳铸造完成后,会进行气密性检测,以保证其的可靠性。
目前的油底壳气密性检测,常采用水浸法检测,首先将密封件安装在油底壳上,后在油底壳中注入气体,通过观察在加压条件下,油底壳是否有气泡从表面冒出,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泄漏,但是人眼观察气泡的方式,在大批量的检测工作中,在大批量生产环境中,操作员需要长时间专注于观察气泡,由于油底壳在水中可能产生极小或极慢的气泡,检测人员必须仔细观察油底壳的每个区域,这种高强度的视觉工作容易导致视觉疲劳,当疲劳累积时,操作员的注意力和敏锐度会下降,难以保持长时间的高精度检测,容易漏检小气泡或误判其他视觉干扰为气泡,且检查出气泡时,无法具体的对油底壳损坏位置进行较为精确的判断,因而需要反复检测查找具体位置,以便于对生产油底壳的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分析,提高后续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对内燃机油底壳的浸水法检测存在气泡观察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油底壳主体,所述油底壳主体的外部设置有外部件组、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和检测气泡部件组,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安装在外部件组内部,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用于固定油底壳主体到外部件组中,所述检测气泡部件组用于对气泡进行检测,所述外部件组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外部设置有槽盒,所述主框架的内部连接有橡胶密封片,所述主框架的侧面安装有进液阀门,所述主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排液阀门,所述主框架的侧面安装有进气阀门;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包括防水电动伸缩杆,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的工作端连接有下壳体,所述下壳体上连接有上壳体,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的侧面设置有内引导架,所述下壳体的内部设置有防水伺服电机,所述防水伺服电机的工作端连接有大同步齿轮,所述大同步齿轮啮合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啮合有小同步齿轮,所述小同步齿轮通过通孔连接有套筒件,所述套筒件通过螺母副连接有丝杆一,所述丝杆一的一端连接有撑垫,所述撑垫上连接有内引导杆件,所述上壳体的侧面连接有内侧架,所述内侧架通过螺纹连接有竖螺纹杆;所述检测气泡部件组设置有外液压伸缩杆,所述外液压伸缩杆的工作端连接有移动后架,所述移动后架的侧面滑动接触有竖引导轨道,所述移动后架的另一侧连接有盖板框,所述盖板框的底部通过安装架连接有伺服电机件,所述伺服电机件的工作端连接有丝杆二,所述丝杆二通过螺母副连接有归位板,所述盖板框的内部设置有集气盒,所述集气盒的顶部连接有不锈钢筒,所述不锈钢筒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件和示位杆,所述不锈钢筒的侧面连接有侧气管件。
优选的:所述槽盒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槽盒的外形为上宽下窄的矩形组合,所述槽盒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主框架为多根铝合金通过焊接组成,所述主框架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槽盒焊接在主框架上,所述进液阀门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排液阀门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气阀门安装在槽盒相反于进液阀门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水电动伸缩杆安装在槽盒中,所述下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防水伺服电机通过安装架和上壳体的底部连接,所述小同步齿轮、套筒件、丝杆一、撑垫和内引导杆件都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小同步齿轮、套筒件、丝杆一和内引导杆件均匀分布在上壳体内,所述撑垫位于上壳体外。
优选的:所述上壳体在对应同步带、小同步齿轮和大同步齿轮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且上壳体通过凹槽不与同步带、小同步齿轮和大同步齿轮接触,所述上壳体通过轴承和套筒件连接,所述内引导杆件的一端和撑垫连接,所述内引导杆件通过通孔和上壳体滑动接触,所述撑垫用于和油底壳主体内壁的侧面接触,所述竖螺纹杆的一端连接调节钮,所述竖螺纹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垫片。
优选的:所述竖螺纹杆通过垫片和油底壳主体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丝杆一、撑垫和内引导杆件的每组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丝杆一、撑垫和内引导杆件对称分布在套筒件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内引导架通过滑槽和下壳体滑动接触,所述内引导架的底部和槽盒内壁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液压伸缩杆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液压伸缩杆安装在主框架上,所述竖引导轨道安装在主框架上,所述伺服电机件的工作端通过轴承和盖板框连接,所述丝杆二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杆,且引导杆一端连接盖板框,所述引导杆通过通孔和归位板滑动接触。
优选的:所述集气盒、不锈钢筒、活塞件和示位杆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集气盒、不锈钢筒、活塞件和示位杆整列分布在盖板框内部,多个所述集气盒之间互相连接,所述盖板框通过通槽连接集气盒,所述集气盒的底部和顶部都设置有开口,且集气盒底部开口为方形,所述集气盒的顶部开口为圆形,所述不锈钢筒的一端接触归位板,所述不锈钢筒通过孔滑动接触示位杆,所述示位杆的一端和活塞件连接,所述示位杆的另一端穿过不锈钢筒的孔和归位板接触,所述活塞件滑动接触不锈钢筒,且活塞件上安装有O型圈,所述盖板框的底部和槽盒顶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相较于传统水浸法依赖人工观察气泡,而该装置通过机械捕捉和编号指示自动提示泄漏点,减少了操作员长时间观察气泡导致的视觉疲劳,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确性,且后续可以通过伸出的编号,根据编号寻找出对应位置的油底壳主体损坏点较为精确的位置,减少了人工排查和重复检测的时间;
2、可以根据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油底壳进行适应性调节夹持,且橡胶密封片面积大,通过内夹持固定部件组让油底壳主体下移,能够直接完成密封,避免了针对每个型号定制密封件的需求,增强了装置的通用性和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横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整体纵向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进行气密性检测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和油底壳主体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内夹持固定部件组和油底壳主体底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内夹持固定部件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上壳体内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上壳体底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检测气泡部件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不锈钢筒和集气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01、油底壳主体;02、外部件组;21、主框架;22、槽盒;23、橡胶密封片;24、进液阀门;25、排液阀门;26、进气阀门;03、内夹持固定部件组;31、防水电动伸缩杆;32、下壳体;33、上壳体;34、内引导架;35、防水伺服电机;36、大同步齿轮;37、同步带;38、小同步齿轮;39、套筒件;310、丝杆一;311、撑垫;312、内引导杆件;313、内侧架;314、竖螺纹杆;04、检测气泡部件组;41、外液压伸缩杆;42、移动后架;43、竖引导轨道;44、盖板框;45、伺服电机件;46、丝杆二;47、归位板;48、集气盒;49、不锈钢筒;410、活塞件;411、示位杆;412、侧气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油底壳主体01,油底壳主体01的外部设置有外部件组02、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和检测气泡部件组04,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安装在外部件组02内部,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用于固定油底壳主体01到外部件组02中,检测气泡部件组04用于对气泡进行检测,外部件组02包括主框架21,主框架21的外部设置有槽盒22,主框架21的内部连接有橡胶密封片23,主框架21的侧面安装有进液阀门24,主框架21的底部安装有排液阀门25,主框架21的侧面安装有进气阀门26;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包括防水电动伸缩杆31,防水电动伸缩杆31的工作端连接有下壳体32,下壳体32上连接有上壳体33,防水电动伸缩杆31的侧面设置有内引导架34,下壳体32的内部设置有防水伺服电机35,防水伺服电机35的工作端连接有大同步齿轮36,大同步齿轮36啮合有同步带37,同步带37啮合有小同步齿轮38,小同步齿轮38通过通孔连接有套筒件39,套筒件39通过螺母副连接有丝杆一310,丝杆一310的一端连接有撑垫311,撑垫311上连接有内引导杆件312,上壳体33的侧面连接有内侧架313,内侧架313通过螺纹连接有竖螺纹杆314;检测气泡部件组04设置有外液压伸缩杆41,外液压伸缩杆41的工作端连接有移动后架42,移动后架42的侧面滑动接触有竖引导轨道43,移动后架42的另一侧连接有盖板框44,盖板框44的底部通过安装架连接有伺服电机件45,伺服电机件45的工作端连接有丝杆二46,丝杆二46通过螺母副连接有归位板47,盖板框44的内部设置有集气盒48,集气盒48的顶部连接有不锈钢筒49,不锈钢筒4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不锈钢筒49的侧面连接有侧气管件412。
槽盒22为不锈钢材质,槽盒22的外形为上宽下窄的矩形组合,槽盒2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主框架21为多根铝合金通过焊接组成,主框架21支撑在地面上,槽盒22焊接在主框架21上,进液阀门24连接有进水管,排液阀门25连接有排水管,进气阀门26安装在槽盒22相反于进液阀门24的一侧。
防水电动伸缩杆3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水电动伸缩杆31安装在槽盒22中,下壳体3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防水伺服电机35通过安装架和上壳体33的底部连接,小同步齿轮38、套筒件39、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都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小同步齿轮38、套筒件39、丝杆一310和内引导杆件312均匀分布在上壳体33内,撑垫311位于上壳体33外。
上壳体33在对应同步带37、小同步齿轮38和大同步齿轮36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且上壳体33通过凹槽不与同步带37、小同步齿轮38和大同步齿轮36接触,上壳体33通过轴承和套筒件39连接,内引导杆件312的一端和撑垫311连接,内引导杆件312通过通孔和上壳体33滑动接触,撑垫311用于和油底壳主体01内壁的侧面接触,竖螺纹杆314的一端连接调节钮,竖螺纹杆314的另一端连接有垫片。
竖螺纹杆314通过垫片和油底壳主体01内壁的顶部接触,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的每组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对称分布在套筒件39的两侧。
内引导架34通过滑槽和下壳体32滑动接触,内引导架34的底部和槽盒22内壁连接。
外液压伸缩杆41设置有两个,两个外液压伸缩杆41安装在主框架21上,竖引导轨道43安装在主框架21上,伺服电机件45的工作端通过轴承和盖板框44连接,丝杆二46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杆,且引导杆一端连接盖板框44,引导杆通过通孔和归位板47滑动接触,侧气管件412的一端和不锈钢筒49连接,多个侧气管件412的另一端通过小气阀共同插入在一个集气瓶中,集气瓶上安装有一个大气阀。
集气盒48、不锈钢筒49、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集气盒48、不锈钢筒49、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整列分布在盖板框44内部,多个集气盒48之间互相连接,盖板框44通过通槽连接集气盒48,集气盒48的底部和顶部都设置有开口,且集气盒48底部开口为方形,集气盒48的顶部开口为圆形,不锈钢筒49的一端接触归位板47,不锈钢筒49通过孔滑动接触示位杆411,示位杆411的一端和活塞件410连接,示位杆411的另一端穿过不锈钢筒49的孔和归位板47接触,活塞件410滑动接触不锈钢筒49,且活塞件410上安装有O型圈,盖板框44的底部和槽盒22顶部接触,盖板框44的底部安装有密封条,集气盒48的方形开口要低于盖板框44的底部面,当盖板框44盖在槽盒22上时,集气盒48会插入到槽盒22内部的水中,多个示位杆411上设置有独特的编号。
工作原理:在使用本装置进行油底壳主体01的气密性检测时,首先需要控制外液压伸缩杆41,让外液压伸缩杆41工作端伸长,使得连接的移动后架42和移动后架42上的结构上升到竖引导轨道43的一端位置,随后开启槽盒22底部的排液阀门25,让槽盒22内部水排空,排空后关闭排液阀门25,控制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中的防水电动伸缩杆31,让防水电动伸缩杆31工作端伸长,进而带动下壳体32和下壳体32上连接的结构上移,让下壳体32和上壳体33伸出到槽盒22外部,此时将油底壳主体01放到竖螺纹杆314一端连接的垫片上,此时垫片会和油底壳主体01内壁的顶部接触,由于油底壳主体01的尺寸有所区别,通过转动竖螺纹杆314一端的调节钮,可以让竖螺纹杆314在内侧架313中上下移动,通过对竖螺纹杆314位置的调节,调整油底壳主体01的底面为水平位置,调节位置完成后,通过启动下壳体32内部的防水伺服电机35,防水伺服电机35通过工作端带动大同步齿轮36,后通过同步带37和小同步齿轮38带动套筒件39进行旋转,套筒件39旋转通过螺母副带动丝杆一310从套筒件39内部伸出,丝杆一310伸出会让撑垫311接触油底壳主体01内壁侧面,通过两侧的撑垫311和丝杆一310,完成从内部对油底壳主体01的夹持固定操作,此时的油底壳主体01会被固定在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上,油底壳主体01会随着下壳体32和上壳体33的移动而移动;
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固定油底壳主体01完成后,控制防水电动伸缩杆31回缩,让油底壳主体01下移,直到油底壳主体01的底面和橡胶密封片23接触,并且通过防水电动伸缩杆31的控制,让油底壳主体01的底面压入到橡胶密封片23内一部分,橡胶密封片23用于保证油底壳主体01和槽盒22之间的密封性,此时的油底壳主体01会将槽盒22隔开为两个空间,分别是上部的A1和下部的A2如图5所示,这时可以进行气密性检测;
开启槽盒22侧面的进液阀门24,让外部水通过进液阀门24进入到A1中,并且让水充满空间,且水面应刚好和槽盒22顶部开口持平,后开启侧气管件412连接的集气瓶上的气阀,让集气瓶内部和外部空气连通,之后通过控制检测气泡部件组04中的外液压伸缩杆41,让盖板框44盖在主框架21顶部开口上,集气盒48会插入到水中,水面位于集气盒48和不锈钢筒49连接的位置,集气盒48插入水的过程中,不锈钢筒49的内的气体会通过侧气管件412进入到集气瓶中,并通过集气瓶上的大气阀排出,排出完毕后,关闭集气瓶上大气阀,并关闭多个侧气管件412上的小气阀,此时可以控制伺服电机件45,让丝杆二46旋转带动归位板47上移,通过归位板47上移会解除和示位杆411的接触,此时观察是否有示位杆411伸出不锈钢筒49的现象,无伸出为可进行检测的正常状态,有伸出时,则开启伸出的示位杆411外部的侧气管件412小气阀,按下示位杆411让示位杆411缩回到不锈钢筒49内,随后关闭小气阀;
最终检测时,开启进气阀门26,通过空压机输出气体通过进气阀门26连接的管道和进气阀门26进入到A2内,气体会充盈A2,如果油底壳主体01气密性足够,则不会有示位杆411从不锈钢筒49内伸出,而油底壳主体01上如果存在破损、裂痕等损坏,损坏位置会导致A2中的气体穿过油底壳主体01进入到A2中,后形成气泡被上方位置的某一组集气盒48捕捉,气体导致不锈钢筒49内的气压增大,使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上移,让示位杆411伸出到不锈钢筒49的外部,每一个示位杆411上都有独特的白色编号,并且示位杆411为红色,当某一个示位杆411伸出时,操作人员可以很轻松的看到红色的示位杆411,此时记住示位杆411上白色编号,完成检测后,通过启动外液压伸缩杆41,让移动后架42上移,之后关闭进气阀门26,开启排液阀门25,控制防水电动伸缩杆31伸长,让油底壳主体01上移可以从槽盒22中伸出,进而便于操作人员对油底壳主体01取下,如果有气密性问题,则根据记录的独特编号,对应寻找漏气位置,便于对损坏位置寻找,如未有漏气情况,可以进行下一个油底壳主体01的检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8)

1.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油底壳主体(01),其特征在于:
所述油底壳主体(01)的外部设置有外部件组(02)、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和检测气泡部件组(04),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安装在外部件组(02)内部,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用于固定油底壳主体(01)到外部件组(02)中,所述检测气泡部件组(04)用于对气泡进行检测,所述外部件组(02)包括主框架(21),所述主框架(21)的外部设置有槽盒(22),所述主框架(21)的内部连接有橡胶密封片(23),所述主框架(21)的侧面安装有进液阀门(24),所述主框架(21)的底部安装有排液阀门(25),所述主框架(21)的侧面安装有进气阀门(26);
所述内夹持固定部件组(03)包括防水电动伸缩杆(31),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31)的工作端连接有下壳体(32),所述下壳体(32)上连接有上壳体(33),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31)的侧面设置有内引导架(34),所述下壳体(32)的内部设置有防水伺服电机(35),所述防水伺服电机(35)的工作端连接有大同步齿轮(36),所述大同步齿轮(36)啮合有同步带(37),所述同步带(37)啮合有小同步齿轮(38),所述小同步齿轮(38)通过通孔连接有套筒件(39),所述套筒件(39)通过螺母副连接有丝杆一(310),所述丝杆一(310)的一端连接有撑垫(311),所述撑垫(311)上连接有内引导杆件(312),所述上壳体(33)的侧面连接有内侧架(313),所述内侧架(313)通过螺纹连接有竖螺纹杆(314);
所述检测气泡部件组(04)设置有外液压伸缩杆(41),所述外液压伸缩杆(41)的工作端连接有移动后架(42),所述移动后架(42)的侧面滑动接触有竖引导轨道(43),所述移动后架(42)的另一侧连接有盖板框(44),所述盖板框(44)的底部通过安装架连接有伺服电机件(45),所述伺服电机件(45)的工作端连接有丝杆二(46),所述丝杆二(46)通过螺母副连接有归位板(47),所述盖板框(44)的内部设置有集气盒(48),所述集气盒(48)的顶部连接有不锈钢筒(49),所述不锈钢筒(49)的内部设置有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所述不锈钢筒(49)的侧面连接有侧气管件(4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盒(2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槽盒(22)的外形为上宽下窄的矩形组合,所述槽盒(2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主框架(21)为多根铝合金通过焊接组成,所述主框架(21)支撑在地面上,所述槽盒(22)焊接在主框架(21)上,所述进液阀门(24)连接有进水管,所述排液阀门(25)连接有排水管,所述进气阀门(26)安装在槽盒(22)相反于进液阀门(24)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电动伸缩杆(3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防水电动伸缩杆(31)安装在槽盒(22)中,所述下壳体(32)的顶部设置有开口,所述防水伺服电机(35)通过安装架和上壳体(33)的底部连接,所述小同步齿轮(38)、套筒件(39)、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都设置有三组,且三组小同步齿轮(38)、套筒件(39)、丝杆一(310)和内引导杆件(312)均匀分布在上壳体(33)内,所述撑垫(311)位于上壳体(33)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33)在对应同步带(37)、小同步齿轮(38)和大同步齿轮(36)的位置设置有凹槽,且上壳体(33)通过凹槽不与同步带(37)、小同步齿轮(38)和大同步齿轮(36)接触,所述上壳体(33)通过轴承和套筒件(39)连接,所述内引导杆件(312)的一端和撑垫(311)连接,所述内引导杆件(312)通过通孔和上壳体(33)滑动接触,所述撑垫(311)用于和油底壳主体(01)内壁的侧面接触,所述竖螺纹杆(314)的一端连接调节钮,所述竖螺纹杆(314)的另一端连接有垫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螺纹杆(314)通过垫片和油底壳主体(01)内壁的顶部接触,所述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的每组都设置有两个,且两个丝杆一(310)、撑垫(311)和内引导杆件(312)对称分布在套筒件(39)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引导架(34)通过滑槽和下壳体(32)滑动接触,所述内引导架(34)的底部和槽盒(22)内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液压伸缩杆(41)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外液压伸缩杆(41)安装在主框架(21)上,所述竖引导轨道(43)安装在主框架(21)上,所述伺服电机件(45)的工作端通过轴承和盖板框(44)连接,所述丝杆二(46)的侧面设置有引导杆,且引导杆一端连接盖板框(44),所述引导杆通过通孔和归位板(47)滑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气盒(48)、不锈钢筒(49)、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设置有多个,且多个集气盒(48)、不锈钢筒(49)、活塞件(410)和示位杆(411)整列分布在盖板框(44)内部,多个所述集气盒(48)之间互相连接,所述盖板框(44)通过通槽连接集气盒(48),所述集气盒(48)的底部和顶部都设置有开口,且集气盒(48)底部开口为方形,所述集气盒(48)的顶部开口为圆形,所述不锈钢筒(49)的一端接触归位板(47),所述不锈钢筒(49)通过孔滑动接触示位杆(411),所述示位杆(411)的一端和活塞件(410)连接,所述示位杆(411)的另一端穿过不锈钢筒(49)的孔和归位板(47)接触,所述活塞件(410)滑动接触不锈钢筒(49),且活塞件(410)上安装有O型圈,所述盖板框(44)的底部和槽盒(22)顶部接触。
CN202411311925.8A 2024-09-20 2024-09-20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Active CN118817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311925.8A CN118817178B (zh) 2024-09-20 2024-09-20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311925.8A CN118817178B (zh) 2024-09-20 2024-09-20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17178A CN118817178A (zh) 2024-10-22
CN118817178B true CN118817178B (zh) 2025-01-24

Family

ID=93085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311925.8A Active CN118817178B (zh) 2024-09-20 2024-09-20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817178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475A (zh) * 2020-08-04 2020-11-03 王国荣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包装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2461456A (zh) * 2020-11-21 2021-03-09 浙江巨运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阀门密封性检测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23463B2 (ja) * 1993-10-15 2001-10-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気密検査装置
CN208688751U (zh) * 2018-06-08 2019-04-02 苏州繁丰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检测箱体气密性的装置
CN114034441B (zh) * 2021-11-05 2022-04-01 浙江川一阀门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阀门生产工程中的检测方法
CN115356050B (zh) * 2022-10-17 2023-01-31 昆山佰易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管道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8566797U (zh) * 2022-12-05 2023-03-03 大连汇翔精工有限公司 一种铸造件气密封检测装置
CN219391278U (zh) * 2023-04-23 2023-07-21 武汉事达同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排气管气密性检测设备
CN117330260A (zh) * 2023-08-30 2024-01-02 思迈汽车零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油底壳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79475A (zh) * 2020-08-04 2020-11-03 王国荣 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包装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2461456A (zh) * 2020-11-21 2021-03-09 浙江巨运管业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阀门密封性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817178A (zh) 2024-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817178B (zh) 一种内燃机配件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4149730U (zh) 一种压力容器封头密封性检测设备
CN116448339A (zh) 一种冷却水泵的泄露检测装置
CN113720546A (zh) 一种油底壳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11811948B (zh) 一种水表检测装置
CN105258866A (zh) 一种车用塑料油底壳测试设备
CN209878231U (zh) 一种变速箱生产用检测装置
CN2757110Y (zh) 检漏设备
CN1619274A (zh) 检漏设备
CN219977688U (zh) 一种油封密封性测试设备
CN218546022U (zh) 一种铝件测漏设备
CN215985044U (zh) 一种油封动密封性能测试机
CN216349423U (zh) 一种缸体水套孔用具有气压检测功能的试漏机
CN212275171U (zh) 一种食品真空包装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CN117782449B (zh) 一种换热器打压工装及使用方法
CN217505117U (zh) 一种油底壳试漏装置
CN211234869U (zh) 一种发动机缸盖合装用检测装置
CN218646522U (zh) 一种金属罐气密性检测装置
CN114527052A (zh) 全自动混凝土渗透检测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0243121U (zh) 一种方便操作的油底壳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9142129U (zh) 一种液压泵密封性测试仪
CN205002930U (zh) 一种车用塑料油底壳测试设备
CN218937873U (zh) 一种环境检测中心用电镀污水检测装置
CN219935218U (zh) 一种汽车燃油箱泄漏测试工装
CN217237099U (zh) 一种曲轴箱盖的测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