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806026A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806026A CN118806026A CN202310433626.0A CN202310433626A CN118806026A CN 118806026 A CN118806026 A CN 118806026A CN 202310433626 A CN202310433626 A CN 202310433626A CN 118806026 A CN118806026 A CN 11880602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slider
- zipper
- zipper chain
- cl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62—Assembling sliders in position on stringer tape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能进行拉头单侧穿通,并且在成本上也有优势。本发明涉及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200、200A)包括: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其能够握持拉链链条(10);以及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其对左右夹具部(210)进行引导。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中的至少一方包括:链条分开部(222),其朝向拉链链条(1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拉头穿通部(223、223B),其用于将拉头(20)穿通在构成所述拉链链条(10)的左右拉链牙链带(11)中的一方或双方上;以及定位部(224),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特别涉及兼作使拉头穿通在拉链链条上的机构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在基于连续的拉链链条连续地制造拉链的过程中,进行如下工序:使拉头穿通在拉链链条的左右链牙中的一方或双方上的拉头穿通工序、在拉链链条上注塑成形出上止部及打开件的注塑工序等。在注塑工序中,需要将拉链链条精确地定位于规定的位置。在中国实用新型第206665793号说明书(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由左右一对夹具握持拉链链条,使夹具沿着凸轮槽导向部移动至注塑模具的规定的位置。在日本特开2004-21577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通过伺服马达的数值控制,使握持拉链链条的夹具一边在X轴方向及Y轴方向上移动,一边将拉头穿通在拉链链条上。
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无法进行将拉头仅穿通在构成拉链链条的左右拉链牙链带中的一方上的拉头单侧穿通。另外,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由于使用伺服马达而使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第206665793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2157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其能够进行拉头单侧穿通,在成本上也比较有优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200、200A,其包括: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其能够握持拉链链条10;以及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其对左右夹具部210进行引导,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中的至少一方包括:链条分开部222,其朝向拉链链条1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拉头穿通部223、223B,其用于使拉头20穿通在构成所述拉链链条10的左右拉链牙链带11中的一方或双方上;以及定位部224,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
本发明涉及的链条定位机构,例如能够被用于一边使拉头穿通在拉链链条上一边将拉链链条精确地定位于上止部及打开件的注塑位置。
作为链牙的例子,例如有使合成树脂制的单丝呈螺旋状而得到的螺旋链牙、将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多个链牙安装于拉链带而得到的部件等,但不限定于此。
在本发明中,使握持拉链链条的左右一对夹具部一边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一边沿着导向部的轨迹在左右方向上位移。通过导向部的链条分开部,使夹具部向左右方向外侧位移。由此,构成拉链链条的左右拉链牙链带的链牙间的啮合状态被解除,将拉链链条分开。接着,夹具部被引导至导向部的拉头穿通部,在这里拉头被穿通在左右拉链牙链带中的一方或双方上。接着,夹具部被引导至导向部的定位部,在这里被精确地定位于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包括:倾斜部223a、223Ba,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内侧延伸;以及直线部223b、223Bb,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在本方式中,夹具部被引导至拉头穿通部的倾斜部,由此拉链牙链带向左右内侧位移,拉头被穿通在该拉链牙链带上。接着,夹具部被引导至拉头穿通部的直线部,在这里拉链牙链带的链牙在拉头内穿过,拉头被安装于拉链牙链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A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使所述夹具部210握持拉链链条10的链条握紧部221,所述链条握紧部221与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的直线部223b相比位于左右内侧。由此,易于将拉头穿通在左右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上。此外,在链条握紧部221位于与拉头穿通部223、223B的直线部相同的左右位置的情况下,易于将拉头穿通在左右双方的拉链牙链带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B双方均包括所述链条分开部222、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和所述定位部224。在本方式中,左右导向部实质上为左右对称,但也可以是左右导向部为左右非对称。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具有用于使所述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的驱动部230。一边通过驱动部使夹具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一边夹具部被导向部引导还在左右方向上位移。作为驱动部,例如有气缸等致动器,但不限定于此。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中,使握持拉链链条的左右一对夹具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并将其引导至导向部的拉头穿通部,在这里能够将拉头穿通在左右拉链牙链带中的一方或双方上。因此,能够进行拉头单侧穿通及拉头双侧穿通。另外,在本发明中,一边通过气缸等使夹具部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一边通过导向部使夹具部左右位移,因此无需使用伺服马达,成本上也有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制造装置100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拉链制造装置100对拉链链条10进行的加工工序的流程图。
图3是截取示出被供给至拉链制造装置100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4是截取示出形成有间隔部15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5是截取示出形成有反转部13a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6是截取示出粘接有辅助带16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7是截取示出形成有穿孔部17、分割部18和贯通孔19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8是截取示出穿通有拉头20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9是截取示出注塑成形出上止部30和作为打开件的带座棒的插座体31及插棒32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10是截取示出组合后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11是表示从拉链链条10被切断的单一拉链1的俯视图。
图12是概略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拉链制造装置100A的说明图。
图13是截取示出在间隔部15的上下形成反转部13a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14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200的俯视图。
图15是包括图14的凸轮槽导向部220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凸轮槽导向部220中的链条分开部222附近的放大图。
图17是表示夹具部210握持拉链链条10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8是表示通过夹具部210将拉链链条10分开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9是表示从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20是表示被定位于注塑位置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21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200A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在定位机构200A中从左侧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
图23是适用本发明涉及的定位机构的拉链的另一例。
图24是适用于拉链1A的定位机构中的凸轮槽导向部220B的链条分开部222附近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A拉链 10拉链链条
11 拉链牙链带 12 拉链带
13 链牙 13b 下游侧链牙端
14 芯部 15 间隔部
19 贯通孔 20 拉头
30、30A上止部 30B下止部
31带座棒的插座体 32插棒
100、100A拉链制造装置 110第1设备
111 间隔生成机构 112 反转部形成机构
113 辅助带粘接机构 114 穿孔机构
120第2设备 121拉头单侧穿通机构
122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 123链条组合机构
130、130A第3设备 131切断机构
132、132A检查机构 140输送机构
200、200A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210夹具部
220、220A、220B导向部(凸轮槽导向部) 221链条握紧部
222链条分开部 223、223B拉头穿通部
223a 倾斜部 223b 直线部
224 定位部 230 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概略示出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拉链制造装置100的说明图。拉链制造装置100包括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第3设备130和拉链链条(以下称为“FC”)10的输送机构140。输送机构140将FC10按第1设备110、接着第2设备120、接着第3设备130的顺序进行输送。输送机构140包括用于使FC10在穿过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及第3设备130的内部及外部的输送路径中行进、对该FC10进行引导的驱动辊、张力辊、引导辊、驱动辊的驱动及控制机构等。FC10被输送机构140送往的一侧是下游,与下游相反的一侧是上游。输送机构140能够改变FC10的输送速度,或者暂时使输送方向反转而使FC10向上游侧移动。
第1实施方式的拉链制造装置100能够使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和第3设备130作为1条加工线联动,连续地制造图11所示的拉链1。拉链制造装置100还包括配置于第1设备110与第2设备120之间的第1缓冲部150、以及配置于第2设备120与第3设备130之间的第2缓冲部160。第1缓冲部150能够使移出第1设备110的FC10滞留,并且对FC10向第2设备120供给的进行/停止或供给量进行调整。第2缓冲部160能够使移出第2设备120的FC10滞留,并且对FC10向第3设备130供给的进行/停止或供给量进行调整。通过设置第1缓冲部150及第2缓冲部160,能够对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第3设备130之间的加工周期的差异进行调整,并且能够相对于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及第3设备130分别对输送机构140独立地进行驱动及控制。
在拉链制造装置100中,第1设备110包括间隔生成机构111、反转部形成机构112、辅助带粘接机构113和穿孔机构114。第2设备120包括拉头穿通机构121、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和链条组合机构123。第3设备130包括切断机构131和检查机构132。图2是表示拉链制造装置100对FC10进行的加工工序的流程图。此外,也可以将链条组合机构123设置在第3设备130中的切断机构131的上游侧。通过输送机构140,使FC10按第1设备110的间隔生成机构111、接着反转部形成机构112、接着辅助带粘接机构113、接着穿孔机构114的顺序穿过。然后,使FC10按第2设备120的拉头穿通机构121、接着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接着链条组合机构123的顺序穿过。然后,使FC10按第3设备130的切断机构131、接着检查机构132的顺序穿过。
图3是截取示出被供给至拉链制造装置100的FC10的俯视图。在图3~图10中,FC10在长度方向上被截取示出。FC10包括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1。各拉链牙链带11包括长条状的拉链带12、以及安装于拉链带12的宽度(左右)方向上的相对侧缘部的合成树脂制链牙13。拉链带12延伸的方向是长度方向,与长度方向垂直且沿着拉链带12的表背面的方向是宽度方向。另外,分别与长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是表背方向,在图3~图11中示出拉链带12的表面。进而,图3~图10的纸面中的上方是输送方向上的上游侧,下方是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以下,关于FC10及已完成的拉链1的“上”及“下”是基于图3~图11的纸面而言的,除非另外指定。链牙13是使合成树脂制的单丝呈螺旋状而得到的螺旋链牙。链牙13呈螺旋状卷绕在配置于各拉链带12的表面侧的在长度方向上延伸的芯线14,被缝于各拉链带12的表面侧。
第1设备
左右拉链牙链带11的链牙13之间啮合的闭合状态的FC10被输送机构140供给至第1设备110。此外,也可以使左右拉链牙链带11的链牙13之间未啮合的打开状态的FC10在第1设备110内成为闭合状态。FC10首先被导入至第1设备110的间隔生成机构111。图4是截取示出形成有间隔部15的FC10的俯视图。间隔生成机构111在FC10的长度方向上每隔规定间隔地将链牙13局部去除来形成间隔部15。此时,芯线14不会被去除而被原样保留。
形成有间隔部15的FC10接着被导入至反转部形成机构112。图5是截取示出形成有反转部13a的FC10的俯视图。反转部形成机构112对与间隔部15的上方相邻的链牙13的端部进行加热使其熔融,并且以使螺旋反转的方式将该链牙13的端部按压于拉链带12的表面侧。由此,在间隔部15的上方的链牙13的下端部形成反转部13a。在不进行这样的反转部13a的加工的情况下,存在如下可能性:与间隔部15相邻的链牙13的端部对拉链带12、后述的拉头20或操作员、穿衣者造成损伤、或者妨碍之后的加工。
形成有反转部13a的FC10接着被导入至辅助带粘接机构113。图6是截取示出粘接有辅助带16的FC10的俯视图。辅助带粘接机构113通过熔接等将辅助带16粘接于包含间隔部15的大致上半部的FC10的表面及背面中的至少一面。辅助带16是覆盖与间隔部15的大致上半部对应的FC10的表面及背面中的至少一面的大致正方形的带或膜。为了避开比间隔部15靠上方的链牙13的下端部,辅助带16具有从辅助带16的上边向下方凹陷的切缺部16a。辅助带16起到如下作用:在后述的作为打开件的插座体31及插棒32(参照图9等)的注塑成形时提高熔融树脂的附着力,并且加强作为最终制品的单一拉链1(参照图11)的上下端部。
粘接有辅助带16的FC10接着被导入至穿孔机构114。图7是截取示出形成有穿孔部17的FC10的俯视图。穿孔机构114在表背方向上对FC10的粘接有辅助带16的区域(以下称为“带区域”)进行穿孔,在带区域同时形成穿孔部17、分割部18和左右各2个共计4个贯通孔19。穿孔部17是带区域内的比上下方向的中间靠下方设置的在宽度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开口。分割部18是以贯穿左右拉链带12之间的间隙的方式设置在辅助带16的上下端之间的部分。辅助带16被分割部18以分别从属于左右拉链牙链带11的方式进行分割,穿孔部17也被左右分割。贯通孔19是在后述的插座体31及插棒32(参照图9等)的注塑成形时使熔融树脂穿过拉链带12的表背面之间的孔,由此插座体31及插棒32相对于拉链带12的固定力提高。在第1设备110中,由于FC10在左右链牙13之间闭合的状态下被输送至间隔生成机构111、反转部形成机构112、辅助带粘接机构113,所以左右拉链带12在输送中不会错位。在第1设备中,形成于FC10的间隔部15、穿孔部17等成为之后的工序中的找正位置的基准,由未图示的传感器等进行感测。
第2设备
从第1设备110移出的FC10在第1缓冲部150滞留,并且被供给至第2设备120。在FC10即将进入第2设备120之前或刚刚进入第2设备120之后,左右链牙13之间至少局部从闭合状态变成打开状态而被导入至拉头穿通机构121。图8是截取示出穿通有拉头20的FC10的俯视图。拉头穿通机构121将拉头20从右侧拉链牙链带11的穿孔部17穿通于穿孔部17上方的链牙13。此时,链牙13从拉头20的右侧肩口21向后口22相对地穿过。由此,拉头20被穿通于FC10。
穿通有拉头20的FC10接着被导入至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图9是截取示出注塑成形有上止部30和作为打开件的带座棒的插座体31及插棒32的FC10的俯视图。上止部30、插座体31及插棒32采用热可塑性树脂等合成树脂形成。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在左右拉链牙链带11的与比辅助带16靠下方的链牙13的上端相邻的相对侧缘部注塑成形出上止部30。另外,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在右侧拉链牙链带11的比辅助带16中的穿孔部17靠上方的相对侧缘部注塑成形出插座体31,在与此对应的左侧相对侧缘部注塑成形出插棒32。上止部30以包含链牙13的上端的一螺旋单位和芯部14的对应部分的方式形成。插座体31及插棒32以包含链牙13的反转部13a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
形成有上止部30、插座体31及插棒32的FC10接着被导入至链条组合机构123。图10是截取示出组合后的FC10的俯视图。链条组合机构123使拉头20从图9状态下的FC10相对地向下方移动直至与插座体31接触,接着使插棒32从拉头20的左侧肩口21穿过插入到插座体31中,然后使拉头20向上方相对地移动直至比其靠上方配置的上止部30(图9中未示出)或上止部30跟前的位置(参照图11)。由此,使插座体31及插棒32组合,左右拉链牙链带11的链牙13之间闭合,从而使FC10如图10所示的那样组合。
第3设备
从第2设备120移出的FC10在第2缓冲部160滞留,并且被供给至第3设备130。FC10在闭合状态下被导入至切断机构131。图11是表示从FC10被切断的单一拉链1的俯视图。切断机构131将FC10在长度方向上每隔规定单位长度在与穿孔部17对应的部位沿着宽度方向切断。由此,能够从FC10的下游侧端部连续地得到拉链1。在图10所示的FC10中,比穿孔部17靠下方的部分先作为拉链1被分离,然后比穿孔部17靠上方的部分接着作为拉链1被分离。参照图11,原来的辅助带16被分割成上带部16b和下带部16c,穿孔部17也同样地被分割。
从FC10被切断的拉链1接着被导入至检查机构132,针对拉头20及拉片(未图示)、上止部30、插座体31及插棒32,检查其位置、外形、标识或标记、有无损伤等缺陷等、是否正常地形成。参照图11,检查机构132包括:第1检查机构131a,其将上止部30作为检查对象;第2检查机构131b,其将拉头20作为检查对象;以及第3检查机构131c,其将插座体31及插棒32作为检查对象。第1检查机构131a、第2检查机构131b及第3检查机构131c例如包括:CCD摄像头等输入部,其用于获取检查对象的图像;图像处理部,其用于对由输入部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判定部,其判定由图像处理部处理后的图像是否合格;以及输出部,其输出判定部的判定。另外,也可以辅助地通过操作员的目视进行检查。在拉链制造装置100中,通过将第1检查机构131a、第2检查机构131b及第3检查机构131c汇集于第3设备130,能够削减用于检查的机构或人员。
图12是概略示出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拉链制造装置100A的说明图。第2实施方式的拉链制造装置100A包括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第3设备130A和FC10的输送机构140。第2实施方式的第1设备110、第2设备120、第1缓冲部150与第1实施方式的装置相同。第3设备130A包括检查机构132A,检查机构132A利用人工智能(AI)对拉头20、上止部30、插座体31及插棒32进行图像处理并判定它们是否合格。除此之外,第3设备130A包括切断机构131,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在拉链制造装置100A中,使第1设备110和第2设备120作为1条加工线联动,使第3设备130A相对于第1设备110及第2设备120的加工线独立地工作。由此,能够根据第1设备110及第2设备120的加工周期与第3设备130A的加工周期的差异,改变第1设备110和第2设备120的组数即加工线数量、第3设备130A的数量。例如,在第1设备110及第2设备120的加工周期大于第3设备130A的加工周期的情况下,将第1设备110和第2设备120的组数设定为5组即5条加工线、第3设备130A设定为2台。在这种情况下,由5组第1设备110及第2设备120加工而得到的5条FC10由操作员或机械手等另外供给至2台第3设备130A。由此,能够吸收加工周期的差异,并且提高制造效率。图12中的附图标记161是使移出第2设备120的FC10暂时积存的积存部。图12中的附图标记162是用于将从积存部161移出的FC10供给至第3设备130A的供给部。
图13是截取示出在间隔部15的上下形成有反转部13a的拉链链条10的俯视图。在上述的例子中,由反转部形成机构112仅在与间隔部15的上方相邻的链牙13的端部形成反转部13a(参照图5等),但是也可以如图13等所示的那样在分别与间隔部15的上下相邻的链牙13的端部设置反转部13a。在这种情况下,上止部30以包含间隔部15的下方的反转部13a的方式形成。
接着,对本发明涉及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以下简称为“定位机构”)进行说明。图14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200的俯视图。图14的纸面中的“下”是FC10被输送机构140送往的下游侧,图14的纸面中的“上”是上游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位机构200构成上述的拉链制造装置100的第2设备120中的拉头穿通机构121和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的一部分。定位机构200包括:底座201;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其能够握持FC10;作为导向部的凸轮槽导向部220,其对左右夹具部210进行引导;以及驱动部230,其用于使左右夹具部210在输送方向上移动。凸轮槽导向部220形成于凸轮体220a的上表面。凸轮体220a被底座201的支承部202、203支承。图14中的附图标记240是保持穿通于FC10的拉头20的拉头支架。另外,图14中的附图标记250是设定有规定位置的注塑模具250,所述规定位置是通过定位机构200对FC10进行定位的位置。
各夹具部210包括主体211、从主体211向左右内侧(彼此靠近的一侧)突出的上游侧的第1夹具212和下游侧的第2夹具213。参照图17,左右第1夹具212握持FC10中的与辅助带16对应的部分。第2夹具213握持FC10中的相对于辅助带16向下游侧偏离的部分。左右第1夹具212及左右第2夹具213分别包括上下一对夹片。主体211包括使上下一对夹片向彼此靠近(闭合)的一侧及远离(打开)的一侧位移的开闭机构。通过开闭机构使上下夹片向闭合侧位移,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分别握持FC10,通过使上下夹片向打开侧位移,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分别放开FC10。此外,开闭机构能够使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分别独立地开闭。
夹具部210的主体211包括与凸轮槽导向部220卡合的盘状或半球状的凸部(未图示)。凸部以无法位移的方式设置于主体211的固定的位置。因此,在通过驱动部230使主体211向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移动时,凸部沿着凸轮槽导向部220滑动并且沿左右方向被引导,与此相伴主体211、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在左右方向上平行位移。另外,在本发明涉及的定位机构200中,夹具部210包括上游侧和下游侧的2个夹具(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除了上述方式以外,夹具部210也可以仅具有1个夹具。在该情况下,可以将为了与凸轮槽导向部220卡合而设置于主体211的凸部直接设置于夹具。
图15是包括图14的凸轮槽导向部220的部分的放大图。凸轮槽导向部220是从凸轮体220a的上表面向下方凹陷或贯穿的部位。在第1实施方式中,左右凸轮槽导向部220为左右对称,但也可以如后述的第2实施方式那样为左右非对称。凸轮槽导向部220从上游侧朝向下游侧连续,包括链条握紧部221、链条分开部222、拉头穿通部223和定位部224。
链条握紧部221沿着输送方向(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左右链条握紧部221彼此平行,左右相互间隔为恒定。链条分开部222朝向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倾斜地延伸。左右链条分开部222的左右相互间隔从链条握紧部221的下游侧端朝向下游侧逐渐扩大。拉头穿通部223包括倾斜部223a和直线部223b。倾斜部223a从链条分开部222的下游侧端朝向下游侧且向左右内侧倾斜地延伸。直线部223b从倾斜部223a的下游侧端朝向下游侧沿着输送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定位部224朝向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倾斜地延伸而终止。左右定位部224的左右相互间隔从拉头穿通部223的下游侧端朝向下游侧逐渐扩大。
图16是凸轮槽导向部220中的链条分开部222附近的放大图。链条握紧部221与拉头穿通部223的直线部223b相比位于左右内侧。更详细而言,沿着链条握紧部221的左右内侧端的线L1与沿着拉头穿通部223的直线部223b的左右内侧端的线L2相比位于左右内侧。另外,参照图15等,定位部224的下游侧端与链条分开部222的下游侧端相比稍稍位于左右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部230是气缸,包括:杆231,其与夹具部210的主体211连结;驱动缸232,其能够通过气压使杆231在输送方向上进行伸缩;以及驱动源(未图示),其使驱动缸232进行空气的抽吸及排气。作为驱动部230,也可以使用气缸以外的致动器等。驱动缸232使杆231缩短,由此夹具部210的主体211向下游侧移动。此时,主体211沿着凸轮槽导向部220的轨迹被引导。
接着,对定位机构200的工序进行说明。FC10以使左右链牙13间闭合并且以安装有链牙13的FC10的表面朝下的方式被导入至定位机构200。图14示出了在初始位置处等待FC10的待机状态的夹具部210。FC10在定位机构200附近停止向下游侧的输送,还被定位于夹具部210。图17是表示夹具部210握持FC10的状态的俯视图。夹具部210在初始位置处位于与凸轮槽导向部220的链条握紧部221对应的位置。换言之,夹具部210的主体211的凸部与链条握紧部221卡合。夹具部210相对于被定位的FC10,利用第1夹具212握持辅助带16中的穿孔部17的左右外侧部分,利用第2夹具213握持FC10的相对于辅助带16向下游侧偏离的间隔部15与链牙13的边界部分。FC10的辅助带16部分的厚度与偏离辅助带16的部分的厚度稍有不同,能够通过第1夹具212及第2夹具213来应对该厚度的差异。另外,在将上止部30和作为打开件的插座体31及插棒32同时注塑成形于FC10时,能够仅使第1夹具212独立地移动。
通过使驱动部230从图17所示的状态开始工作,杆231缩短,夹具部210向下游侧移动。由此,主体211(的凸部)从凸轮槽导向部220的链条握紧部221被导向链条分开部222,向左右外侧位移。图18是表示通过夹具部210将FC10分开的状态的俯视图。左右夹具部210沿着链条分开部222向左右外侧移动,由此此前处于啮合状态的左右链牙13之间的啮合从间隔部15侧解除,FC10被分开。由此,在左右拉链牙链带11之间形成用于供拉头20穿通的游隙(松弛)。图18所示的拉头20以使上翼板朝下的方式被初始位置的拉头支架240保持。
接着,夹具部210从凸轮槽导向部220的链条分开部222被导向拉头穿通部223的倾斜部223a,向左右内侧位移。倾斜部223a是用于使FC10的穿孔部17与拉头20对位的部位。夹具部210向左右内侧位移,由此FC10的左右拉链牙链带11之间的间隔逐渐缩小,此时,左侧拉链牙链带11从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图19是表示从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的FC10的俯视图。在即将从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之前,通过拉头支架240使拉头20朝向与左侧拉链牙链带11相同的上下位置上升。朝向下游侧并且朝向右侧位移的左侧拉链牙链带11从穿孔部17起从左侧肩口21朝向拉头20内部插通。由此,左侧拉链牙链带11穿过拉头20。在拉头20内部的左右肩口21与后口22之间限定有Y形链牙路径。利用倾斜部223a使拉链牙链带11向下游侧并且向左右内侧移动,由此能够使拉链牙链带11沿着拉头20内的链牙路径移动。接着,夹具部210从拉头穿通部223的倾斜部223a被导向直线部223b。由此,左侧拉链牙链带11上的比间隔部15靠上游侧的链牙13在拉头20内穿过,拉头20被安装于左侧拉链牙链带11。以上的例子中,列举了使左侧拉链牙链带11穿过拉头20的拉头单侧穿通的例子,但也能够使左右拉链牙链带11穿过单一的拉头20,或者使左右拉链牙链带11分别穿过不同的拉头20。
接着,夹具部210从凸轮槽导向部220的拉头穿通部223的直线部223b被导向定位部224,向左右外侧位移。然后,在夹具部210到达定位部224的下游侧端之前,夹具部210停止位移,FC10被精确地定位于注塑模具250的规定的位置。在夹具部210停止位移时或夹具部210即将停止位移之前,驱动部230也停止工作。图20是表示被定位于注塑位置的FC10的俯视图。在FC10被定位于注塑模具250的规定的位置之后,通过上止部及打开件注塑机构122在FC10上同时注塑成形出左右上止部30和插座体31及插棒32(参照图9)。此外,也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注塑成形出上止部30和插座体31及插棒32。图20的圈C示出上止部30的注塑位置。插座体31及插棒32在左右分别被注塑于包括2个贯通孔19的部分。
图21是概略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定位机构200A的俯视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200A中,仅后述的右侧凸轮槽导向部(导向部)220Aa与第1实施方式的定位机构200不同,其他结构与定位机构200实质上相同。因此,对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定位机构200A的凸轮槽导向部220A包括:左侧凸轮槽导向部220A,其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凸轮槽导向部220相同的轨迹;以及右侧凸轮槽导向部220Aa,其沿着输送方向呈直线状地延伸。即,右侧凸轮槽导向部220Aa未设置作为倾斜部位的链条分开部222、拉头穿通部223的倾斜部223a、以及定位部224。因此,右侧夹具部210沿着凸轮槽导向部220Aa向下游侧呈直线状地移动。
图22是表示在定位机构200A中从左侧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的FC10的俯视图。左右夹具部210的轨迹在凸轮槽导向部220A中移动,在输送方向上始终位于相同的位置。在图22的时刻,通过凸轮槽导向部220A的拉头穿通部223的倾斜部223a使左侧夹具部210向右侧位移。此时,左侧拉链牙链带11从穿孔部17起穿过拉头20。由于右侧凸轮槽导向部220Aa未设置链条分开部222,所以仅左侧拉链牙链带11被拉向左侧,将FC10分开。而且,由于右侧凸轮槽导向部220Aa未设置倾斜部223a,所以在图22的时刻右侧夹具部210不向左侧位移。因此,在定位机构200A中,实质上无法使FC10的右侧拉链牙链带11穿过拉头20。
图23是适用本发明涉及的定位机构的拉链的另一例。图23所示的拉链1A与图11所示的拉链1主要在如下方面不同。即,在拉链1A中,在左右拉链牙链带11(是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因此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以下相同。)的链牙13之间的下方端之间由作为止码的下止部30B闭合。另外,在拉链1A未设置辅助带16。在拉链1A中,链牙13既可以是与拉链1的链牙13相同的螺旋链牙,也可以是合成树脂制或金属制的多个链牙。另外,在拉链1A注塑成形出合成树脂制的左右上止部30A。
图24是适用于拉链1A的定位机构中的凸轮槽导向部220B的链条分开部222附近的放大图。除了图24所示的凸轮槽导向部220B的拉头穿通部223B以外,该定位机构是与已述的定位机构200实质上相同的结构。在凸轮槽导向部220B中,沿着链条握紧部221的左右内侧端的线L1位于与沿着拉头穿通部223B的直线部223Bb的左右内侧端的线L2相同的左右位置。由此,易于使左右拉链牙链带11穿通单一拉头20的双侧。而且,通过进行该拉头双侧穿通,在下一工序中易于通过下止部30B将左右拉链牙链带11闭合。
Claims (5)
1.一种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200、200A),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其能够握持拉链链条(10);以及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其对左右夹具部(210)进行引导,
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A、220B)中的至少一方包括:链条分开部(222),其朝向拉链链条(10)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拉头穿通部(223、223B),其用于使拉头(20)穿通在构成所述拉链链条(10)的左右拉链牙链带(11)中的一方或双方上;以及定位部(224),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外侧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包括:倾斜部(223a、223Ba),其朝向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向左右内侧延伸;以及直线部(223b、223Bb),其沿着所述输送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A)中的至少一方包括使所述夹具部(210)握持拉链链条(10)的链条握紧部(221),
所述链条握紧部(221)与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的直线部(223b)相比位于左右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右导向部(220、220B)双方均包括所述链条分开部(222)、所述拉头穿通部(223、223B)和所述定位部(224)。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
具有用于使所述左右一对夹具部(210)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移动的驱动部(23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33626.0A CN118806026A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433626.0A CN118806026A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806026A true CN118806026A (zh) | 2024-10-22 |
Family
ID=93079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433626.0A Pending CN118806026A (zh) | 2023-04-21 | 2023-04-21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806026A (zh) |
-
2023
- 2023-04-21 CN CN202310433626.0A patent/CN11880602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07267828A (ja) | スライダーの挿通方法及びスライダーの挿通装置 | |
US5536343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slide fastener chain with separable bottom end stop members | |
CN213405092U (zh) | 合成树脂制拉链制造装置 | |
TWI535396B (zh) | 拉鏈組裝裝置 | |
CN104968233B (zh) | 反开式拉链的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 | |
CN104703771B (zh) | 止挡构件成形装置 | |
TWI594709B (zh) | Zipper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slide fastener | |
TWI546025B (zh) | 拉鏈鏈條的空隙部加工裝置 | |
CN118806026A (zh)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
GB2301623A (en) | Removing fastener elements from continuous slide fasteners | |
CN118806027A (zh) | 拉链链条的定位机构 | |
CN104918512B (zh) | 拉链的制造方法 | |
CN219845327U (zh) | 拉链制造装置 | |
CN104902778B (zh) | 牙链的间隙制作方法及其装置 | |
TWI565430B (zh) | A zipper head assembling device and a method of dressing the main body of the zipper head | |
JPH10286107A (ja) |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スペース形成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
CN113940488B (zh) | 拉链链条的组合方法及组合机构 | |
JPH07111906A (ja) | 連続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の止部材成形方法とチェーン割り装置 | |
CN118806025A (zh) | 链条组合机构 | |
CN109965462B (zh) | 拉链制造装置及拉链制造方法 | |
CN118806028A (zh) | 链条定位机构 | |
CN113940489B (zh) | 拉头单侧穿通机构 | |
TWI764355B (zh) | 拉鏈鏈條的定位系統 | |
TWI834056B (zh) | 拉鍊鏈條的定位機構及定位方法 | |
CN113940486B (zh) | 拉头的锁定解除系统及锁定解除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