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676C -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 Google Patents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676C CN1187676C CNB011222751A CN01122275A CN1187676C CN 1187676 C CN1187676 C CN 1187676C CN B011222751 A CNB011222751 A CN B011222751A CN 01122275 A CN01122275 A CN 01122275A CN 1187676 C CN1187676 C CN 1187676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 indicating
- code
- chinese character
- indicating number
- k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37 epilep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4000241257 Cucumis melo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510 Cucumis melo subsp melo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1000238631 Hexapod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4,6-bis(cyanoamino)-1,3,5-triazin-2-yl]cyanamide Chemical compound N#CNC1=NC(NC#N)=NC(NC#N)=N1 FJJCIZWZNKZHII-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37 gold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31 gol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 ni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5000015170 shellfish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4000082204 Phyllostachys viridis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ZFXQNADNEBRERM-BJDJZHNGSA-N Ala-Ala-Pro-Pro Chemical group C[C@H](N)C(=O)N[C@@H](C)C(=O)N1CCC[C@H]1C(=O)N1[C@H](C(O)=O)CCC1 ZFXQNADNEBRERM-BJDJZHNG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917703 Le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85 leath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ocument Processing Apparatu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一种汉字的计算机输入法。它能广泛用于办公自动化、网络通讯等。它以计算机键盘上的二十六个英文键作为输入用的辅元码、元音码、相形码、避重码和识别码,先将汉字拆成字根,然后对字根取码,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将它编成可直接输入计算机的辅元码,编码最多取四码。字根取码的规则是:汉字中一部分有读音字根,取其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为辅音码,汉字中一部分无读音字根,则根据其首笔笔划并按照设定的笔划与元音字母的对应关系,即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其相应的元音码,其它的字根则按照相形码、避重码和识别码的规定取码。从而解决现有输入法的速度慢、重码率高、不便盲打和需记忆的字根多等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向计算机输入汉字的汉字计算机输入法。它可广泛用于办公自动化、网络通讯等。
背景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尽可能地降低汉字计算机输入法中须记忆的字根,以提高初学者的入门速度、方便使用;2)减少重码率,使汉字的计算机输入准确可靠、速度快且方便盲打;3)能对读不出音或不认识的汉字进行计算机输入;4)使汉字计算机输入的操作只用键盘上的26个英文键,以方便操作、实现盲打,且进一步提高汉字输入速度。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它以计算机键盘上的二十六个英文键名为输入用的辅音码、元音码、相形码、避重码和识别码, 本发明的特征是字根取码的规则:
辅音码——汉字中的一部分有读音字根,取其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
Q——七、气、犬、犭
W——文、攵、王、韦、五、兀
E——耳、二、儿
R——人、八、亻
T——土、士
Y——已、巳、用、衤、言、羽、雨、尢、弋、由、也、乙
P——片
S——十、山、水、
礻、身、三
D——大、歹、刀、刂
F——方、父、甫
H——火、禾
J——金、九、臼、钅、戋
K——口
L——立、龙、力、六、了
Z——之、辶、廴、子、止、爪、爫、豸、竹、、豕
X——心、小、
西、辛、夕
C——虫、厂、
川、
寸
B——白、贝、疒、巴
元音码——汉字中一部分无读音字根,则根据其首笔笔划,并按照设定的笔划与元音字母的对应关系: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其相应的元音码:
其中有五个字根,它们本来有读音,但也按元音码的规律分配在元音字母键上,它们是:
U——上、目、卜
I——斤
A——己
相形码包括:
T——宀、冖
Q——
避重码包括:
Q——匕、口
W——讠
P——日
D——氵、四
F——扌、手
Z——石
M——又、月
识别码的选取规则:先取汉字的末笔笔划,并按照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该笔划相对应的元音字母,然后再根据该汉字的结构,在计算机键盘上选取与所取的元音字母所在键相邻的键名即为识别码,其中汉字为左右结构,则识别码选为前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边键;汉字为上下结构,则识别码选为所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下面键;汉字为杂合结构,则识别码选为所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下角键;但当所取元音字母为A时,则左右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右边键;上下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上面键;杂合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右上角键;
汉字拆分规则为:一个字根组成的字和单笔划字不拆分,两个及两个以上字根组成的字按书写顺序拆分成几个以上所规定的字根;
编码规则为:一个字根组成的字,分为首根字和非首根字,对于首根字,则连续取四个其所在键名,对于非首根字,则以其所在键名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一码,然后再按其书写顺序取其每一笔所对应的元音码依次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二、第三、第四码:对单笔划字的辅元码:先连取两次其所在的键名,再连取两次P键名;两个及两个以上字根组成的字,根据其所拆分出来的字根所对应的键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将它编成可直接输入计算机的辅元码,编码不足四码时加空格键结束,等于四码时直接输入,超过四码时则按汉字书写顺序取其前三码和最后一码;重码时加一识别码;利用计算机键盘的相应键位,按照上述编码规则取码并输所述汉字。
本发明汉字辅元码输入法,还在取码规则中引入一组一级码和对汉字词组进行编码,其中一级码是以计算机键盘每一键名作为汉字的辅元码,即Q-国、W-这、E-一、R-人、T-地、Y-用、U-上、I-我、O-为、P-是、A-以、S-支、D-那、F-把、G-应、H-和、J-铁、K-中、L-了、Z-第、X-要、C-在、V-数、B-的、N-好、M-对;对汉字词组的编码规定是:两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取前一汉字的前两笔码,再取后一汉字的前两笔码;三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的首笔码,再取第三汉字的前两笔码;四字或四字以上的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第三汉字的首笔码,再取最后一个汉字的首笔码。
上述的一级码以宋体黑字列于“辅元码输入法键盘字根表”中。
本发明汉字辅元码输入法,还在取码规则中引入查询码、容错码、标号码,其中查询码以“?”表示,当在使用辅元码输入某一汉字时,其中有一字根不会编码则可用查询码代替输入计算机;该容错码是指本输入法可以让识别码的错误编码输入计算机后也能正确地输入该汉字;标号码以BH表示,且置于要表示的数字之前,便可以向计算机输入数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汉字辅元码输入法是以有音字根的拼音第一字母为辅音码、以无音字根的笔划所对应的元音码组成辅元码,前者是靠字根的拼音,而不是整个汉字的拼音,它已为人们所熟悉、不需记忆,而后者靠字根的笔划形状,也不需要人们去记忆,除此之外引入的相形码也是以形取码,不需人们记忆,因此对一般人而言,本发明中约有90%以上的字根键名可为人们所熟知,故记忆量少、方便人们使用,它尤可为初学者迅速掌握、使用;另外,本发明仅使用二十六个英文字母进行编码,故可快速实现键盘盲打;2)本发明引入避重码、识别码、容错码、查询码、标号码、一级码,并且还可直接对汉字词组进行编码,因此与现有的汉字计算机输入法相比较,重码率可降至1.4%,故更便于盲打且输入速度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制成的“辅元码输入法键盘字根表”。该表复制了计算机键盘中的全部英文键,并在各键上分别标上英文键名A、B、C、D……,然后将辅音码或元音码所表示的字根列在与码同名的键的上部,且左起第一为‘首根’,以宋体黑字表示;避重码列在与其同名的键的左下角;一级码以大的宋体黑字表示,并分别放在各键上。“辅元码输入法键盘字根表”可直观地将本发明中的字根取码规则反映出来,从而为使用者,尤其是初学者的上机操作带来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它以计算机键盘上的二十六个英文键名为输入用的辅音码、元音码,以汉字字根为基础,先对字根取码,然后再按汉字书写顺序将它编成不多于四码的可直接输入计算机的辅元码;其中字根取码的规则是:逢汉字中的有读音字根,取其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为辅音码,逢汉字中的无读音字根,则根据其首笔笔划并按照设定的笔划与元音字母的对应关系,即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其相应的元音码。由此可见,本发明的辅元码输入法其字根键名总体上分为辅音码和元音码两大类。例如:
1)辅音码:如字根“火”读Huo,所以它的拼音第一字母H为它的辅音码;又如“辅”,先拆成字根“车”和“甫”,其中“车”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是C,“甫”的汉语拼音第一字母是为F,然后按“辅”字的书写顺序,写成的CF即为汉字“辅”的辅元码;如果将该CF打入计算机键盘上的键C和键F,在计算机显示屏上即显现出“辅”。同样汉字“地”,先拆成“土”和“也”,其中“土”——T,“也”——Y,“地”的辅元码为TY。再如“文”的拼音为Wen,那么“文”这个字根的辅音码为W;又如“疒”的拼音为Bing,该字根的辅音码B;等等。本发明把所有的有读音字根的辅音码置于图1中的各相应键的上部,即:
Q——七、气、犬、犭
W——文、攵、王、韦、五、兀
E——耳、二、儿
R——人(八)、亻
T——土(士)
Y——已(巳)、用、衤、言、羽、雨、尢、弋、由、也、乙
P——片
D——大、歹、刀、刂
F——方、父、甫
G——工、广、弓、瓜、古、戈(
)
H——火、禾
J——金、九、臼、钅、戋
K——口
L——立、龙、力、六、了
Z——之(辶、廴)、子、止、爪(爫)、豸、竹()、豕
X——心、小(
)、西、辛、夕
B——白、贝、疒、巴
N——女、牛、鸟、乃、
(鳥Niao字头)
2)元音码E、U、I、O、A,在本发明中分别代表汉字的一种笔画,即E——横(一)、U——竖(丨)、I——撇(丿)、O——捺(丶)、A——折(乙);它用一些没有读音的字根,在使用中要按照字根起笔的笔划找到上述能代表它的元音码即可。为方便起见,元音码所表示的字根列在图1中的各相应键的上部,它们有:
另有五个字根,它们本来有读音,但也按元音码的规律分配在元音字母键上,它们是:
U——上、目、卜
I——斤
A—己
以下对无读音的字根举例如下:巛、
丬、
其中“巛”以折起笔,所以它的元音码为A;“
”是以横起笔的,它的元音码为E;“
”以撇起笔,它的元音码是I;“丬”以点起笔,它的元音码是O。例如“巡”:应拆成字根“巛”和“之”,“巛”—A,“之”—Z,所以“巡”的辅元码为AZ;又如“应”:拆成“广”和“
”,其辅元码为GO;再如“系”:拆成“丿”、“幺”和“小”,其辅元码为IAX。
对同时包含有无读音字根和有读音字根的汉字,以辅音码和元音码组成的辅元码表示,例如:
“中”字,先拆成“口”和“丨”两部分,再找“口”的键名是K,“丨”的键名是U,输入KU,再按空格键,“中”就输进计算机。再如“
”字,先拆成“
”、“灬”、“
”、“灬”六部分,取前三部分的键名MOM,再取最末部分的键名O,“
”字应输入MOMO。
上述本发明汉字辅元码输入法中的辅音码和元音码,约占有汉字字根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第二实施实例:与第—实施例不同的是字根取码规则,它还可引入相形码和避重码。其中相形码是采用与字根形相像的辅音码,如:“尸”、“卩(
)”、“阝”“
”、“”的形状很象字母P,所以把它们定义在P键上;还有“”、“虍”、“
”也具有类似的结构,也定义在P键上;“
”的形状很象字母q,所以把它定义在q键上;“宀”、“冖”很像T,所以将它定义在T键上。例如:虎—PV,字—TZ。避重码是—组特殊规定的字根键名,即匕、口—Q,讠—W,日—P,氵、四—D,扌、手—F,木、厶、
—L,石—Z,几、田、艹、
—V,又、月—M。例如:浙—DFI,林—LL,码—ZM。
第三实施实例:它与第一、第二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对结构简单的汉字,即其信息量少的汉字引入识别码。如:“宋”和“去”字,按第一、第二实施例,它们的辅元码均为TL;又如“个”和“仆”,都是由两部分组成,“个”拆成“人”和“丨”辅元码为RU,“仆”拆成“亻”和“卜”两部分,辅元码应是RU;两者均相重。为避开它们的辅元码相重,在本实施例中就可采用识别码。识别码在此又谓末笔码,因在选取时,先根据该汉字的末笔笔划取与其对应的元音字母;然后再根据该汉字的左右、上下、杂合结构,在计算机键盘上选取与该元音所在键相邻的键作为识别码,如汉字为左右结构,则识别码为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边键;如汉字为上下结构,则识别码为元音字母所在键的下边键;如汉字为杂合结构,则识别码为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下角键;但是当末笔笔划所对应的元音字母为A时,因键盘中A键下面没有英文字母键,所以识别码只能改其相邻的S、Q、W三个键,即汉字呈左右结构的,则选A键码的右边键S;如汉字呈上下结构的,则选A键码的上面键Q;如汉字呈杂合结构的,则选A键码的右上角键W。上述提到的“宋”字,末笔是捺,与捺对应的元音字母是O,该字是上下结构,所以“宋”字的识别码是O键下面的那个键的键名L,这样“宋”字的辅元码为TLL,这样就可同“去”字的辅元码TL区分开;上述的“仆”字的最后一笔是“丶”,对应的元音字母是O,“仆”字是左右结构,所以它的识别码是O左边的I键,所以“仆”字的辅元码是RUI,与“个”字的辅元码RU不相重。又如“码”字的末笔是横,所以先找到元音字母E,再看该字是左右结构,所以它的识别码是计算机键盘上键E左边的键W;再如“巧”字的末笔是折,用笔划折找到元音字母的A键,又根据该字的左右结构,找到A键右边的键S为识别码。再如下面汉字的识别码:鱼-D、笔-Q、来-K、击-H、麦-L。
第四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对单根字,如:女、石、人、九、力等汉字的辅元码取码规则作规定:对于首根,则连续取四个其所在键名,如:“女”的辅元码是NNNN,“七”的辅元码是QQQQ,“文”的辅元码是WWWW。对于非首根,则以其所在键名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一码,然后再按其书写顺序取其每一笔所对应的元音字母依次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二、第三、第四码。如“王”字,先取其所在的键名W,然后取“一”所对应的元音字母E,再取第二个“一”对应的元音字母E,再取“丨”对应的元音字母U,则“王”的辅元码WEEU。再如:“言”的辅元码为YOEE,“己”的辅元码为AAEA,“父”的辅元码为FIOI,“广”的辅元码为GOEI。
第五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可对单笔划字,如“乙”、“一”、“丨”、“O的辅元码的取码规则作规定:先连取两次其所在的键名,再连取两次P键,例如“乙”字,其所在的键名是Y,所以其辅元码为YYPP,“一”字的辅元码为EEPP,“丨”的辅元码为UUPP,“O”的辅元码为AAPP。
第六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引入一组一级码,该一级码是以计算机键盘每一键码的英文字母作为一个汉字的辅元码,即Q-国、W-这、E-一、R-人、T-地、Y-用、U-上、I-我、O-为、P-是、A-以、S-支、D-那、F-把、G-应、H-和、J-铁、K-中、L-了、Z-第、X-要、C-在、V-数、B-的、N-好、M-对。
第七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在取码规则中直接对汉字词组进行编码,其规定是:两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取前一汉字的前两笔码,再取后一汉字的前两笔码;三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的首笔码,再取第三汉字的前两笔码;四或四汉字以上的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第三汉字的首笔码,再取最后一个汉字的首笔码。如:“电脑”这个词组,先输入“电”字的第一、第二码PA,再输入“脑”字的第一、第二码MW,这样“电脑”这个词组的辅元码为PAMW;又如“计算机”这个词组,先取“计”字的第一码W,再取“算”字的第一码Z,最后取第三字“机”字的第一、第二码LV,“计算机”的辅元码为WZLV;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先取“中”字的第一码K,再取“华”字的第一码R,接着取第三字的第一码R,最后取“国”字的第一码Q,“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辅元码为KRRQ。本发明输入法编集的汉字词组有四万多条,因而可大大地提高汉字的计算机输入速度。
第八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在取码规则中引入以“?”表示的查询码,且将它置于辅元码中某一还不能肯定其码的位置上。如要输入汉字“爆”时,只知道前两笔的输入码为HP,而后面码不甚清楚,这时可用查询码“?”来代替,输入HP?即可。
第九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对汉字中有争议的一个笔划设置了容错码,该容错码是一组包括该争议可能出现的笔划的辅元码符号。从而可保证以汉字该争议笔划的任一笔作辅元码符号输入计算机,均能准确地显示该汉字。例如:汉字“龙”,它的最末一笔,有人认为是“丶”,有人认为是“丿”,有人认为是“乙(折)”,所以“龙”有争议的这一笔划,以这三种笔划设定出容错码,使三个辅元码LEII、LEIA、LEIO中的任一个输入计算机都能显示出汉字“龙”。
第十实施实例: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实施实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在取码规则中引入能表示数字顺序的标号码BH,并置于数字之前。标号码是由“标号”两汉字拼音的第一字母组成。例如要向计算机输入①,只要敲击BH1三个键;要输入②,敲击BH2;要输入③,敲击BH;……等等。从而使本发明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具有能表示数字顺序的辅助功能,方便人们的使用。
下面以一小段短文为例,编出其汉字的辅元码:
自(IU)由(YUAE)主(OT)义(OI)取(EM)消(DXM)思(VX)想(LUX)斗(OS)争(IAU),主(OT)张(GIQO)无(EY)原(CBX)则(BD)的(B)和(H)平(EOU),结(ATK)果(PL)是(P)腐(GRCR)朽(LEAS)庸(GAMU)俗(RRRK)的(B)作(RIUE)风(VI)发(AIMO)生(IE),使(REKI)党(XTKE)和(H)革(VU)命(REKP)团(QSI)体(RLE)的(B)某(VELL)些(ZQE)组(AME)织(AKR)和(H)个(RU)人(R)在(C)政(EZWI)治(DLK)上(U)腐(GRCR)化(RQ)起(TUA)来(EVK)。
Claims (3)
1、一种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它以计算机键盘上的二十六个英文键名为输入用的辅音码、元音码、相形码、避重码和识别码,本发明的特征是字根取码的规则:
辅音码——汉字中的一部分有读音字根,取其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
Q——七、气、犬、犭
W——文、攵、王、韦、五、兀
E——耳、二、儿
R——人、八、亻
T——土、士
Y——已、巳、用、衤、言、羽、雨、尢、弋、由、也、乙
P——片
S——十、山、水、
礻、身、三
D——大、歹、刀、刂
F——方、父、甫
H——火、禾
J——金、九、臼、钅、戋
K——口
L——立、龙、力、六、了
Z——之、辶、廴、子、止、爪、爫、豸、竹、、豕
X——心、小、、西、辛、夕
B——白、贝、疒、巴
N——女、牛、鸟、乃、
元音码——汉字中一部分无读音字根,则根据其首笔笔划,并按照设定的笔划与元音字母的对应关系: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其相应的元音码:
其中有五个字根,它们本来有读音,但也按元音码的规律分配在元音字母键上,它们是:
U——上、目、卜
I——斤
A——己
相形码包括:
T-宀、冖
Q-
避重码包括:
Q-匕、口
W-讠
P-日
D-氵、四
F-扌、手
L-木、厶、
Z-石
V-几、田、艹、
M-又、月
识别码的选取规则:先取汉字的末笔笔划,并按照横-E、竖-U、撇-I、捺-O、折-A,取出与该笔划相对应的元音字母,然后再根据该汉字的结构,在计算机键盘上选取与所取的元音字母所在键相邻的键名即为识别码,其中汉字为左右结构,则识别码选为前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边键;汉字为上下结构,则识别码选为所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下面键;汉字为杂合结构,则识别码选为所取元音字母所在键的左下角键;但当所取元音字母为A时,则左右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右边键;上下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上面键;杂合结构的汉字识别码为A键码的右上角键;
汉字拆分规则为:一个字根组成的字和单笔划字不拆分,两个及两个以上字根组成的字按书写顺序拆分成几个以上所规定的字根;
编码规则为:一个字根组成的字,分为首根字和非首根字,对于首根字,则连续取四个其所在键名,对于非首根字,则以其所在键名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一码,然后再按其书写顺序取其每一笔所对应的元音码依次作为其辅元码的第二、第三、第四码;对单笔划字的辅元码:先连取两次其所在的键名,再连取两次P键名;两个及两个以上字根组成的字,根据其所拆分出来的字根所对应的键名,按汉字的书写顺序将它编成可直接输入计算机的辅元码,编码不足四码时加空格键结束,等于四码时直接输入,超过四码时则按汉字书写顺序取其前三码和最后一码;重码时加一识别码;利用计算机键盘的相应键位,按照上述编码规则取码并输所述汉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其特征是它的字根取码规则中还引入一组一级码和对汉字词组进行编码,其中一级码是以计算机键盘的每一键名作为汉字的辅元码,即Q-国、W-这、E-一、R-人、T-地、Y-用、U-上、I-我、O-为、P-是、A-以、S-支、D-那、F-把、G-应、H-和、J-铁、K-中、L-了、Z-第、X-要、C-在、V-数、B-的、N-好、M-对;对汉字词组的编码规定是:两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取前一汉字的前两笔码,再取后一汉字的前两笔码,三字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的首笔码,再取第三汉字的前两笔码,四或四汉字以上的词组的辅元码是先依次取第一汉字、第二汉字、第三字的首笔码,再取最后一个字的首笔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汉字辅元码输入法,其特征是它的字根取码规则中还引入查询码、容错码、标号码,其中查询码以“?”表示,当在使用辅元码输入某一汉字时,其中有一字根不会编码则可用查询码代替输入计算机;该容错码是指本输入法可以让识别码的错误编码输入计算机后也能正确地输入该汉字;标号码以BH表示,且置于要表示的数字之前,便可以向计算机输入数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222751A CN1187676C (zh) | 2001-07-05 | 2001-07-05 |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222751A CN1187676C (zh) | 2001-07-05 | 2001-07-05 |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6126A CN1326126A (zh) | 2001-12-12 |
CN1187676C true CN1187676C (zh) | 2005-02-02 |
Family
ID=4664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2227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7676C (zh) | 2001-07-05 | 2001-07-05 |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7676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378626C (zh) * | 2002-11-28 | 2008-04-02 | 李一新 | 字块拼音汉字输入法 |
CN100419648C (zh) * | 2005-07-29 | 2008-09-17 | 林镇南 | 汉字互动锐码输入方法 |
-
2001
- 2001-07-05 CN CNB011222751A patent/CN1187676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326126A (zh) | 2001-12-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7676C (zh) | 汉字辅元码输入法 | |
CN1141633C (zh) | 计算机二十四部首汉字排序输入法 | |
CN1243302C (zh) | 汉字辅元音形码输入法 | |
CN1652070A (zh) | 汉字音笔输入法 | |
CN1059281C (zh) | 汉字声韵调三拼音形编码输入方法 | |
CN1072785A (zh) | 无理序号数字综合编码法及其键盘 | |
CN110879668A (zh) | 大字库扩充笔画汉字输入方法 | |
CN1184554C (zh) | 计算机汉字汉易码输入方法及键盘 | |
CN1234061C (zh) | 英文字母键盘和数字键盘通用汉字电脑输入法及其键盘 | |
CN1293452C (zh) | 一种见字即识形码也可使用音码的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 |
CN1123817C (zh) | 一种汉字输入法 | |
CN1123814C (zh) | 计算机二笔体系根形码汉字输入方法 | |
CN1049056C (zh) | 汉字分列结构三笔显屏编码输入法及键盘 | |
CN100430869C (zh) | 结构数字中文输入法 | |
CN1056007C (zh) | 一种以汉字音角特征为信息元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 | |
CN100495298C (zh) | 简化拼音编码汉字输入法及其键盘 | |
CN1120404C (zh) | 一种数字小键盘15键汉字输入法 | |
CN1102256C (zh) | 一种中文信息处理用汉字键盘输入方法 | |
CN1082216A (zh) | 快三码无重码兼容拼音输入的汉字字词编码方法及键盘 | |
CN1107898C (zh) | 双对码电脑汉字输入方法 | |
CN1049292C (zh) | 汉字的集成拓扑编码输入法及其输入键盘 | |
CN1056006C (zh) | 汉字编码输入方法 | |
CN1115051A (zh) | 汉字输入法 | |
CN1045190A (zh) | 汉字国文电脑 | |
CN1031964C (zh) | 计算机汉字部首代码输入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