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763453B -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763453B
CN118763453B CN202411240271.4A CN202411240271A CN118763453B CN 118763453 B CN118763453 B CN 118763453B CN 202411240271 A CN202411240271 A CN 202411240271A CN 118763453 B CN118763453 B CN 1187634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rc
groove
plat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240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763453A (zh
Inventor
张永理
孟海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24027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7634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87634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634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7634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7634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内侧设置有插头,第一连接头外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导线,第一连接头内侧设置有套接于插头外侧的插件壳,所述插头两侧均设置有凸块,所述插件壳两侧均设置有套框,两个套框与两个凸块一一对应,且套框对应套接于凸块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头两侧均插接有转杆。本发明通过在连接部件的限定下,实现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效果,此时通过直接拉扯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快速分离,加快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拆卸和安装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需要传输信号时,需要用到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现有的电脑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在使用时仍存在一些问题。
现有的电脑传高速传输信号连接器在对主机进行连接时,通常使用拧动螺丝将连接器与电脑主机进行连接,在连接器进行连接和拆卸时,非常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内侧设置有插头,第一连接头外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导线,第一连接头内侧设置有套接于插头外侧的插件壳,所述插头两侧均设置有凸块,所述插件壳两侧均设置有套框,两个套框与两个凸块一一对应,且套框对应套接于凸块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头两侧均插接有转杆,转杆内侧端通过凸块对应插接在第二连接头的圆槽内侧,转杆外侧端连接有圆板,所述转杆内侧端设置有连接部件,且连接部件对应卡扣在圆槽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中心处设置有与转杆内侧端对应配合的通槽,通槽两侧均设置有侧槽,所述转杆内侧端固定有两个相对的侧块,两个侧块与两个侧槽一一对应,转杆插接在通槽内侧时,转杆利用侧块在侧槽内侧移动,所述圆槽的直径大于通槽的直径,且圆槽的中心线与通槽的中心线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两个侧板均处于转杆内侧端内部,转杆内侧端内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的限定杆,限定杆表面套接有弹簧,弹簧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侧板内侧面,侧板内侧端固定有第一凸板,侧板外侧端固定有第二凸板,第一凸板对应贯穿侧块中心处,第二凸板贯穿转杆,所述第一凸板外侧面设置有斜面,且第一凸板的斜面与侧槽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板外侧端设置有倒角,且侧槽内侧端设置有弧形面,且第二凸板的倒角与侧槽的弧形面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转杆中心处设置有贴板,套框套接于凸块表面时,贴板内侧面与凸块内侧面贴合,贴板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固定有弧形板,弧形板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滑块内侧端固定有插杆,所述插杆内侧端伸出弧形槽内侧部,所述凸块内侧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插孔,且插杆对应插接在插孔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板的整体外形设置为弧形的长条形结构,转杆转动时,转杆利用贴板带动弧形板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上插接有压杆,压杆外侧端伸出滑块,所述滑块上固定有弹片,且压杆外侧端与弹片中心处对应连接,弹片的弹力使得压杆内侧端与弧形板的外凸面贴合,所述弧形板外凸面两侧均设置有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槽内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弧形条,弧形条内侧端连接插杆,弧形条外侧端连接弧形槽内侧壁,两个弧形条的弹力使得插杆处于弧形槽中心处。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发明通过在连接部件的限定下,实现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可拆卸连接效果,此时通过直接拉扯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快速分离,加快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拆卸和安装效果。
2、本发明通过弹片的弹力使得压杆内侧端插接在凹槽内部,利用弹片的弹力完成对转杆的限定,此时转杆内侧端利用第二凸板限定连接部件,避免因简单的碰撞导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分离。
3、本发明通过第二凸板和圆板配合,提高了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简单的拖拽导致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分离,从而防止插头从插件壳内部掉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连接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连接头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连接头整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中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转杆通过第一连接头插接第二连接头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5中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3中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套框内侧的转杆部分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图8中的D部结构放大图;
图中:1、第一连接头;2、第二连接头;3、插头;4、插件壳;5、凸块;6、套框;7、转杆;8、圆槽;9、圆板;10、通槽;11、侧槽;12、侧块;13、侧板;14、限定杆;15、弹簧;16、第一凸板;17、第二凸板;18、弧形面;19、贴板;20、弧形板;21、滑块;22、插杆;23、插孔;24、压杆;25、弹片;26、凹槽;27、弧形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2,所述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2内侧设置有插头3,第一连接头1外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导线,第一连接头1内侧设置有套接于插头3外侧的插件壳4,所述插头3两侧均设置有凸块5,所述插件壳4两侧均设置有套框6,两个套框6与两个凸块5一一对应,且套框6对应套接于凸块5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头1两侧均插接有转杆7,转杆7内侧端通过凸块5对应插接在第二连接头2的圆槽8内侧,转杆7外侧端连接有圆板9,所述转杆7内侧端设置有连接部件,且连接部件对应卡扣在圆槽8内部。第一连接头1利用插头3与第二连接头2的插件壳4对应,直至插件壳4对应套接在插头3表面,此时两个套框6分别套接于两个凸块5表面,此时推动转杆7移动,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通过凸块5对应卡接在第二连接头2的圆槽8内部,利用连接部件提高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连接稳定性,避免因简单的拖拽导致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分离,从而防止插头3从插件壳4内部掉出。
在图2至图7中,所述凸块5中心处设置有与转杆7内侧端对应配合的通槽10,通槽10两侧均设置有侧槽11,所述转杆7内侧端固定有两个相对的侧块12,两个侧块12与两个侧槽11一一对应,转杆7插接在通槽10内侧时,转杆7利用侧块12在侧槽11内侧移动,所述圆槽8的直径大于通槽10的直径,且圆槽8的中心线与通槽10的中心线重合。推动转杆7移动时,转杆7内侧端逐渐接近凸块5,直至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进入到侧槽11内部,转杆7内侧端在通槽10内部移动时,转杆7带动侧块12在侧槽11内侧同步移动,直至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完全进入到第二连接头2的圆槽8内部,此时转动转杆7,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在圆槽8内侧转动,此时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对应卡接在圆槽8内部。
在图2至图7中,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13,两个侧板13均处于转杆7内侧端内部,转杆7内侧端内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13的限定杆14,限定杆14表面套接有弹簧15,弹簧15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侧板13内侧面,侧板13内侧端固定有第一凸板16,侧板13外侧端固定有第二凸板17,第一凸板16对应贯穿侧块12中心处,第二凸板17贯穿转杆7,所述第一凸板16外侧面设置有斜面,且第一凸板16的斜面与侧槽11对应。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进入到侧槽11内部时,此时第一凸板16的斜面在侧槽11内侧边上滑动,由于侧槽11内侧边对第一凸板16的挤压使得第一凸板16逐渐进入到转杆7内部,此时两个第一凸板16相互靠近,移动的第一凸板16带动侧板13在限定杆14表面滑动,相互靠近的两个侧板13配合挤压限定杆14表面的弹簧15,弹簧15的弹力使得第一凸板16外侧面与侧槽11内侧壁贴合,直至第一凸板16全部进入到圆槽8内部后,弹簧15的弹力推动两个侧板13相互远离,移动的侧板13带动第二凸板17外侧面接触侧槽11内侧壁,直至第二凸板17进入到圆槽8内部,此时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一凸板16和第二凸板17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凸板17与侧槽11外侧边配合卡接转杆7,并且转杆7外侧端的圆板9贴合在第一连接头1外侧面,通过第二凸板17和圆板9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连接稳定性。
所述第二凸板17外侧端设置有倒角,且侧槽11内侧端设置有弧形面18,且第二凸板17的倒角与侧槽11的弧形面18对应。转动转杆7,使得第二凸板17的倒角部分与侧槽11的弧形面18对应,拉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二凸板17靠近侧槽11,直至第二凸板17的倒角贴合在弧形面18表面,转杆7继续移动,弧形面18对第二凸板17的压力使得第二凸板17逐渐进入到转杆7内部,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直至第二凸板17外侧面与侧槽11内侧壁贴合。继续拉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一凸板16接触弧形面18,弧形面18配合挤压第一凸板16,直至第一凸板16完全进入到侧块12内部,此时通过转杆7方便将连接部件从第二连接头2内部抽出,保证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可拆卸连接效果,此时通过直接拉扯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快速分离,加快了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拆卸和安装效果。
在图8和图9中,所述转杆7中心处设置有贴板19,套框6套接于凸块5表面时,贴板19内侧面与凸块5内侧面贴合,贴板19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固定有弧形板20,弧形板20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21,滑块21内侧端固定有插杆22,所述插杆22内侧端伸出弧形槽内侧部,所述凸块5内侧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插孔23,且插杆22对应插接在插孔23内部。所述弧形板20的整体外形设置为弧形的长条形结构,转杆7转动时,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同步转动。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在通槽10内部移动时,转杆7带动贴板19逐渐靠近凸块5,直至滑块21内侧面的插杆22逐渐插接在凸块5内侧面的插孔23内部,此时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处于圆槽8内部,转动转杆7,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转动,由于凸块5利用插孔23限定插杆22,此时转动的弧形板20在滑块21中心处滑动。
在图8和图9中,所述滑块21上插接有压杆24,压杆24外侧端伸出滑块21,所述滑块21上固定有弹片25,且压杆24外侧端与弹片25中心处对应连接,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与弧形板20的外凸面贴合,所述弧形板20外凸面两侧均设置有凹槽26。所述弧形槽内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弧形条27,弧形条27内侧端连接插杆22,弧形条27外侧端连接弧形槽内侧壁,两个弧形条27的弹力使得插杆22处于弧形槽中心处。弧形板20在滑块21中心处滑动时,弧形板20的外凸面在压杆24内侧端面滑动,直至压杆24内侧端与弧形板20的凹槽26对应时,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插接在凹槽26内部,利用弹片25的弹力完成对转杆7的限定,此时转杆7内侧端利用第二凸板17限定连接部件,避免因简单的碰撞导致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分离。
反向转动转杆7,由于凹槽26的开口处设置倒角,反向转动的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反向转动,此时弧形板20的凹槽26逐渐与压杆24内侧端分离,凹槽26利用倒角使得压杆24外侧端挤压弹片25,直至压杆24内侧端从凹槽26内部移出,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始终贴合在弧形板20的外凸面。转杆7带动贴板19转动时,转动的贴板19与插杆22配合挤压和拉扯弧形槽内侧的弧形条27,通过两个弧形条27方便使得插杆22处于弧形槽中心处,方便转杆7内侧端在插接通槽10的过程中,处于弧形槽中心处的插杆22内侧端始终与凸块5的插孔23对应,保证插杆22与插孔23对应效果。
本发明工作原理:
参照图1至图9所示,第一连接头1利用插头3与第二连接头2的插件壳4对应,直至插件壳4对应套接在插头3表面,此时两个套框6分别套接于两个凸块5表面。此时推动转杆7移动,转杆7内侧端逐渐接近凸块5,直至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进入到侧槽11内部,转杆7内侧端在通槽10内部移动时,转杆7带动侧块12在侧槽11内侧同步移动,直至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完全进入到第二连接头2的圆槽8内部。
转杆7内侧端的侧块12进入到侧槽11内部时,此时第一凸板16的斜面在侧槽11内侧边上滑动,由于侧槽11内侧边对第一凸板16的挤压使得第一凸板16逐渐进入到转杆7内部,此时两个第一凸板16相互靠近,移动的第一凸板16带动侧板13在限定杆14表面滑动,相互靠近的两个侧板13配合挤压限定杆14表面的弹簧15,弹簧15的弹力使得第一凸板16外侧面与侧槽11内侧壁贴合,直至第一凸板16全部进入到圆槽8内部后,弹簧15的弹力推动两个侧板13相互远离,移动的侧板13带动第二凸板17外侧面接触侧槽11内侧壁,直至第二凸板17进入到圆槽8内部,此时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一凸板16和第二凸板17同步转动,此时第二凸板17与侧槽11外侧边配合卡接转杆7,并且转杆7外侧端的圆板9贴合在第一连接头1外侧面,通过第二凸板17和圆板9配合,进一步提高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连接稳定性。
转动转杆7,使得第二凸板17的倒角部分与侧槽11的弧形面18对应,拉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二凸板17靠近侧槽11,直至第二凸板17的倒角贴合在弧形面18表面,转杆7继续移动,弧形面18对第二凸板17的压力使得第二凸板17逐渐进入到转杆7内部,在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直至第二凸板17外侧面与侧槽11内侧壁贴合。继续拉动转杆7,转杆7带动第一凸板16接触弧形面18,弧形面18配合挤压第一凸板16,直至第一凸板16完全进入到侧块12内部,此时通过转杆7方便将连接部件从第二连接头2内部抽出,保证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可拆卸连接效果,此时通过直接拉扯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快速分离,加快了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的拆卸和安装效果。
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在通槽10内部移动时,转杆7带动贴板19逐渐靠近凸块5,直至滑块21内侧面的插杆22逐渐插接在凸块5内侧面的插孔23内部,此时转杆7内侧端的连接部件处于圆槽8内部,转动转杆7,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转动,由于凸块5利用插孔23限定插杆22,此时转动的弧形板20在滑块21中心处滑动。弧形板20在滑块21中心处滑动时,弧形板20的外凸面在压杆24内侧端面滑动,直至压杆24内侧端与弧形板20的凹槽26对应时,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插接在凹槽26内部,利用弹片25的弹力完成对转杆7的限定,此时转杆7内侧端利用第二凸板17限定连接部件,避免因简单的碰撞导致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分离。
反向转动转杆7,由于凹槽26的开口处设置倒角,反向转动的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反向转动,此时弧形板20的凹槽26逐渐与压杆24内侧端分离,凹槽26利用倒角使得压杆24外侧端挤压弹片25,直至压杆24内侧端从凹槽26内部移出,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始终贴合在弧形板20的外凸面。转杆7带动贴板19转动时,转动的贴板19与插杆22配合挤压和拉扯弧形槽内侧的弧形条27,通过两个弧形条27方便使得插杆22处于弧形槽中心处,方便转杆7内侧端在插接通槽10的过程中,处于弧形槽中心处的插杆22内侧端始终与凸块5的插孔23对应,保证插杆22与插孔23对应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

Claims (5)

1.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头(1)和第二连接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头(1)与第二连接头(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连接头(2)内侧设置有插头(3),第一连接头(1)外侧面中心处设置有导线,第一连接头(1)内侧设置有套接于插头(3)外侧的插件壳(4),所述插头(3)两侧均设置有凸块(5),所述插件壳(4)两侧均设置有套框(6),两个套框(6)与两个凸块(5)一一对应,且套框(6)对应套接于凸块(5)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头(1)两侧均插接有转杆(7),转杆(7)内侧端通过凸块(5)对应插接在第二连接头(2)的圆槽(8)内侧,转杆(7)外侧端连接有圆板(9),所述转杆(7)内侧端设置有连接部件,且连接部件对应卡扣在圆槽(8)内部;
所述转杆(7)中心处设置有贴板(19),套框(6)套接于凸块(5)表面时,贴板(19)内侧面与凸块(5)内侧面贴合,贴板(19)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部固定有弧形板(20),弧形板(20)表面滑动套接有滑块(21),滑块(21)内侧端固定有插杆(22),所述插杆(22)内侧端伸出弧形槽内侧部,所述凸块(5)内侧面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插孔(23),且插杆(22)对应插接在插孔(23)内部;
所述弧形板(20)的整体外形设置为弧形的长条形结构,转杆(7)转动时,转杆(7)利用贴板(19)带动弧形板(20)同步转动;
所述滑块(21)上插接有压杆(24),压杆(24)外侧端伸出滑块(21),所述滑块(21)上固定有弹片(25),且压杆(24)外侧端与弹片(25)中心处对应连接,弹片(25)的弹力使得压杆(24)内侧端与弧形板(20)的外凸面贴合,所述弧形板(20)外凸面两侧均设置有凹槽(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5)中心处设置有与转杆(7)内侧端对应配合的通槽(10),通槽(10)两侧均设置有侧槽(11),所述转杆(7)内侧端固定有两个相对的侧块(12),两个侧块(12)与两个侧槽(11)一一对应,转杆(7)插接在通槽(10)内侧时,转杆(7)利用侧块(12)在侧槽(11)内侧移动,所述圆槽(8)的直径大于通槽(10)的直径,且圆槽(8)的中心线与通槽(10)的中心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包括两个相对的侧板(13),两个侧板(13)均处于转杆(7)内侧端内部,转杆(7)内侧端内部设置有贯穿两个侧板(13)的限定杆(14),限定杆(14)表面套接有弹簧(15),弹簧(15)两端分别连接两个侧板(13)内侧面,侧板(13)内侧端固定有第一凸板(16),侧板(13)外侧端固定有第二凸板(17),第一凸板(16)对应贯穿侧块(12)中心处,第二凸板(17)贯穿转杆(7),所述第一凸板(16)外侧面设置有斜面,且第一凸板(16)的斜面与侧槽(11)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板(17)外侧端设置有倒角,且侧槽(11)内侧端设置有弧形面(18),且第二凸板(17)的倒角与侧槽(11)的弧形面(18)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内部设置有两个相对的弧形条(27),弧形条(27)内侧端连接插杆(22),弧形条(27)外侧端连接弧形槽内侧壁,两个弧形条(27)的弹力使得插杆(22)处于弧形槽中心处。
CN202411240271.4A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Active CN1187634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40271.4A CN11876345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240271.4A CN11876345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63453A CN118763453A (zh) 2024-10-11
CN118763453B true CN118763453B (zh) 2024-11-22

Family

ID=929479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240271.4A Active CN118763453B (zh) 2024-09-05 2024-09-05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763453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86630A (zh) * 2023-08-25 2023-09-22 邹城市云天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冲压孔检测装置及钣金件冲压孔检测方法
CN220040838U (zh) * 2023-06-16 2023-11-17 商丘华军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通信管理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32132B2 (ja) * 2002-06-26 2005-03-23 瑞振工業股▲ぶん▼有限公司 自転車の幼児用座席構造
CN103066442B (zh) * 2012-11-30 2015-10-21 重庆富士特电控有限公司 采用面接触的插头插座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0040838U (zh) * 2023-06-16 2023-11-17 商丘华军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通信管理器
CN116786630A (zh) * 2023-08-25 2023-09-22 邹城市云天矿山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钣金件冲压孔检测装置及钣金件冲压孔检测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763453A (zh) 2024-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08104U (zh) 一种高功率盲插式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18763453B (zh) 一种电子设备用连接器结构
CN115579691A (zh) 一种数据传输连接装置
CN219554074U (zh) 一种插接件的安装结构
CN211293361U (zh) 可推拉尾套式lc光纤连接器
CN218940167U (zh) 一种连接器锁紧结构及具有该锁紧结构的连接器
CN219086363U (zh) 一种直流电源接头
CN208904313U (zh) 一种新型4卡点自锁连接器
CN216055452U (zh) 一种用于水下电缆的插拔连接结构
CN209980142U (zh) 一种集成式主控计算机板卡
CN212517594U (zh) 一种用于pcb板端io接口usb连接器
CN213780438U (zh) 一种用于拆卸sc连接器外壳的装置
CN211293355U (zh) 一种易插拔的光纤连接器
CN221305075U (zh) 一种安全电源扩展排插
CN211629418U (zh) 一种计算机usb接口插拔防护装置
CN116565636B (zh) 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电子接插件
CN217427259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工业通讯连接器零部件
CN221509994U (zh) 一种薄膜开关控制面板
CN215647544U (zh) 一种具有防折弯结构的主控板
CN219610896U (zh) 一种带有锁紧组件的通信设备连接线
CN221080541U (zh) 一种通信传输设备连接器
CN217507802U (zh) 模组化连接结构
CN119758537A (zh) 一种mtp连接器
CN220455775U (zh) 一种会议系统控制主机声卡安装结构
CN216436262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电脑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