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48137B -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48137B CN118748137B CN202411205900.XA CN202411205900A CN118748137B CN 118748137 B CN118748137 B CN 118748137B CN 202411205900 A CN202411205900 A CN 202411205900A CN 118748137 B CN118748137 B CN 1187481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le
- moving contact
- support frame
- elastic
-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00—Contacts
- H01H1/50—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 H01H1/502—Means f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preventing vibration of contacts, holding contac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or biasing contacts to the open position the action of the contact pressure spring becoming active only after engagement of the 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01H71/0207—Mounting or assembl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circuit break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4—Means for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04—Contac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20—Interlocking, locking, or latching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4—Means for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 H01H2071/042—Means for indicating condition of the switching device with different indications for different conditions, e.g. contact position, overload, short circuit or earth leakage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包括与L极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N极机构,N极机构包括通过转轴Ⅰ转动设置于壳体的支持架,和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持架的N极动触头,以及设置在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之间的弹性压件,N极动触头设有联接部,支持架上设有与联接部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部,通过弹性压件为N极动触头提供所需的终压力。采用本技术方案的N极机构在装配时只需用到两个转轴,简化了安装结构,安装零部件少,安装起来方便快捷,提高安装效率,整个结构更为紧凑,机构稳定性好,安装占用空间小,释放N极模组安装空间,并且N极动触头与L极动触头可以实现通用,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升漏电断路器N极分断能力,使用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背景技术
小型漏电断路器是指能够关合、承载和开断正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并能关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承载和开断异常回路条件下的电流的开关装置,其具有过载、短路和漏电保护功能。传统小型漏电断路器主要包括有L极单元、N极单元、漏电检测部分,L极单元是由单独一个断路器构成,N极单元包括有两N极接线端子,两N极接线端子之间经导线直连,漏电检测部分通常是安装在N极单元中并与L极单元电连接,在断路器脱扣断开时,由于N极并未切断,漏电断路器的N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可能存在带电情况,导致电路切断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漏电断路器一般会在N极单元中设有N极机构,N极机构与L极单元的操作机构联动实现N极线路的接通和分断。现有如图7所示一种N极机构,包括设置于N极壳体中的N极运动触头08、N极静触头、联动杠杆01、摆动连杆02和拉簧03,联动杠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轴04穿过N极壳体与L极操作机构联动连接,联动杠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连接轴05,并在第二连接轴上转动安装有N极运动触头08和摆动连杆02,N极壳体上固定设有穿过N极动触头和摆动连杆的第三连接轴06,N极运动触头08的中部位置对应开设有可供第三连接轴06穿过的条形孔,将拉簧的一端钩在条形孔中,使其另一端连接在N极壳体的第四连接轴07上,N极机构在分合闸操作时,联动杠杆通过摆动连杆带动N极运动触头绕第三连接轴进行转动,在运动过程中使第三连接轴在条形孔变化位置,通过设计条形孔可以满足N极触头的超程要求。从上述N极机构的结构可以看出,其仍存在以下问题:这种N极机构的结构复杂,整个安装过程需要用到四个连接轴,安装起来较为繁琐,装配效率低下,以及N极和L极的触头通用性也差,都会增加制造成本,并且整个机构安装占用空间大,又受结构限制导致触头开距做得偏小,将影响到断路器的触头绝缘特性和电气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漏电断路器中的N极机构的结构复杂,整个安装过程需要用到四个连接轴,安装起来较为繁琐,装配效率低下,安装占用空间大,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包括设置于壳体中并与L极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N极机构,所述N极机构包括:
支持架,通过转轴Ⅰ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中,所述支持架通过联动轴与L极机构联动设置;
触头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持架的N极动触头,和固定于壳体且与N极动触头配合的N极静触头,所述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N极动触头的联接部,和设置在支持架上且位于联接部运动路径上的限位部;
弹性压件,设置在所述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之间,所述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通过弹性压件弹性连接,且二者在弹性压件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驱使联接部与限位部相抵形成限位配合;所述支持架带动N极动触头与N极静触头接触时克服所述弹性力相对于N极动触头转动一定行程,以带动限位部与联接部分离形成有行程间隙。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行程间隙的间距为所述N极机构的超程距离,所述超程距离为触头开距的15%-50%。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支持架上设置有与N极动触头转动相连的转轴Ⅱ,所述弹性压件为套设于转轴Ⅱ的扭转弹簧,并具有延伸抵接于所述支持架的第一弹性脚,和延伸抵接于N极动触头背部的第二弹性脚。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N极动触头包括转动套设于转轴Ⅱ的转动部,所述联接部为成型在所述转动部圆弧边上的突出挡块,所述限位部为设置于所述支持架且与突出挡块相对的限位挡面。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支持架包括竖直设置在所述凸台结构上成型有与第一弹性脚配合相抵的第一限位槽,所述N极动触头的背部设有连接第二弹性脚的第二限位槽,所述凸台结构包括分设于第一限位槽上下两侧的两个止挡块,所述凸台结构朝向联接部的这一侧设有限位部。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支持架包括设有转轴Ⅰ的转轴部,和以所述转轴部为中心且互成夹角延伸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转轴Ⅱ一体成型于第一杆部上,所述联动轴设置在第二杆部上,所述凸台结构成型在所述转轴部与第一杆部之间,所述转轴部上设有可供所述转轴Ⅰ穿过的轴孔。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转轴Ⅰ穿过轴孔后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支持架绕所述转轴Ⅰ转动,所述联动轴到所述转轴Ⅰ的距离L1大于所述转轴Ⅱ到所述转轴Ⅰ的距离L2。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还包括设置于壳体用于驱动所述L极机构脱扣动作的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包括:
漏电脱扣器,具有做往复移动的驱动杆;
推杆件,与支持架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Ⅰ,并延伸与驱动杆相对设置;
脱扣杆,与L极机构的锁扣联动配合,并延伸设置于所述推杆件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推杆件在所述驱动杆与脱扣杆之间做往复摆动;
复位弹簧,与推杆件相连,并对推杆件施加向远离脱扣杆一侧摆动的弹性力。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壳体包括分别安装N极机构与L极机构的两个腔体,和设置在两个腔室之间的隔板,所述隔板上分别设有可供联动轴和脱扣杆穿过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支持架的第一杆部高于转轴部设置,并与隔板之间形成有适合脱扣杆运动的活动空间。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壳体设有漏电指示结构,所述漏电指示结构包括:
弹性指示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并在壳体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指示件部分弹出的指示孔;
锁定组件,设置在弹性指示件与推杆件之间,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指示件一侧的锁定块,和设置于所述推杆件一端的锁定板,所述锁定板上设有可供锁定块插入的锁定孔,所述锁定块插入锁定孔时形成限制所述弹性指示件上移弹出指示孔的锁定配合,所述锁定板在推杆件驱动脱扣杆动作时带动锁定孔与锁定块分离以解除锁定配合。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推杆件的一端为套设于所述转轴Ⅰ的圆轴端,其另一端设有沿脱扣杆轴向延伸的板面,所述锁定板连接于圆轴端的侧壁,所述锁定板与推杆件为背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指示件上移弹出指示孔时带动锁定块与锁定板的上端部分相对。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壳体安装有N极机构的腔体中设有将弹性指示件与支持架上下隔开的内盖板,所述内盖板与隔板之间形成适合容纳第二杆部的隔层空间,所述弹性指示件移动设置于内盖板;所述内盖板延伸连接在推杆件与支持架的转轴部之间,所述内盖板上设有第一限位杆,所述锁定板上设有第二限位杆,所述复位弹簧为扭簧,其两端分别勾抵在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
上述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还包括竖直设置在N极动触头下方空间中的N极灭弧室,和相对设置在N极灭弧室两侧的两个引弧板,其一所述引弧板由N极静触头向下延伸成型,另一所述引弧板延伸靠近N极动触头设置并与接线端子电连接,从而将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产生的电弧引导入N极灭弧室内进行灭弧。
本发明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N极机构主要由支持架、N极动触头和弹性压件组成,支持架与N极动触头通过弹性压件形成弹性连接关系,使N极动触头的联接部抵接在支持架上的限位部上形成限位配合,当N极动触头在支持架的带动下与N极静触头实现接触时,会使支持架克服弹性压件的弹性力相对于N极动触头继续转动一定行程,从而带动限位部与联接部分离形成有行程间隙,行程间隙为N极机构的超程距离,保证N极机构的超程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利用弹性压件为N极动触头提供所需的终压力,使N极动、静触头保持充分可靠接触,采用本技术方案的N极机构通过与L极机构联动实现对N极线路的分断或接通,这种N极机构的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只需用到两个转轴,简化了安装结构,安装零部件少,安装起来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整个结构也更为紧凑,机构稳定性好,安装占用空间小,释放N极模组安装空间,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升漏电断路器N极分断能力,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2.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根据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之间为相对转动设置,并在弹性压件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使二者保持联动的限位配合,转动幅度更大,结构也更简单,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触头超程和触头开距,提升断路器的触头绝缘特性和电气寿命,并在N极动、静触头合闸接触时,由于弹性压件受到支持架的挤压进行储能并为N极动触头提供持续稳定的触头压力,这种N极机构采用的N极动触头与L极动触头是相同的,二者可以实现通用,减少物料库存,从而降低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根据支持架上设有转轴Ⅱ和凸台结构,弹性压件为套设于转轴Ⅱ的扭转弹簧,将扭转弹簧的第一弹性脚抵接在凸台结构的第一限位槽中,将其第二弹性脚抵接在N极动触头背部的第二限位槽,这样安装对弹性压件在支持架与N极动触头之间起到限位安装作用,以防止弹性压力发生松脱现象,这种限位凸块可作为限位部可以与联接部形成限位配合使用,又可以作为弹性压件的安装限位作用,结构简单,配合可靠。
4.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所述N极动触头包括转动套设于转轴Ⅱ的转动部,联接部为成型在转动部圆弧边上的突出挡块,相应的限位部为设置在凸台结构上且朝向联接部的限位挡面,这种结构设置,使N极动触头在弹性压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联接部转动抵接在限位部形成限位配合,这时的支持架可以同步带动N极动触头做往复转动,通过弹性压件在N极动触头与支持架之间传递运动和力,从而为N极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时提供终压力,实现漏电断路器N极的接通和分断操作。
5.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支持架包括以转轴部为中心互成夹角延伸的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将转轴Ⅰ穿设在转轴部上,转轴Ⅱ成型于第一杆部上,联动轴设置在第二杆部上,根据联动轴到转轴Ⅰ的距离L1大于所述转轴Ⅱ到转轴Ⅰ的距离L2,从而降低了联动轴通过支持架带动N极动触头转动的力值,从而提升了漏电断路器的N极与L极联动的解锁反应速度,提升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这样设计增加了漏电断路器的L极机构与N极机构之间的联动可靠性,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6.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漏电断路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弹性指示件通过锁定块插入在锁定板的锁定孔中形成锁定配置,这时的弹性指示件被限制不能弹出壳体顶部的指示孔,当推动件受漏电脱扣器的驱动发生转动时,会带动锁定板向远离锁定块一侧转动,使锁定块从锁定孔中脱出并解除锁定,这时的弹性指示件会弹性上移露出于指示孔,从而提醒用户发生漏电故障。
7.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在弹性指示件未复位的情况下,由于锁定板是被锁定块抵挡住,导致推动件无法完全复位并限制脱扣杆的合闸运动,导致脱扣杆一直处于滑扣状态,即L极机构滑扣无法进行合闸操作,这样就限制了漏电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操作,只有在解除漏电故障后重新按下弹性指示件,使推动件在复位后不再限制脱扣杆的运动,这时的漏电断路器恢复正常的分合闸操作。
8.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中,根据壳体内设有将弹性指示件与支持架上下隔开的内盖板,并在内盖板与隔板之间形成适合容纳第二杆部的隔层空间,这样设计能够充分利用N极模组内部空间,以避免支持架与弹性指示件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又能满足弹性指示件的安装需求,提升空间利用率,改善漏电断路器N极布局困难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隐藏弹性指示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N极机构与漏电指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N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漏电断路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一种N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11、隔板;12、内盖板;13、第一通孔;14、第二通孔;15、第一限位杆;2、支持架;20、限位部;21、转轴Ⅰ;22、转轴Ⅱ;23、联动轴;24、凸台结构;241、止挡块;25、转轴部;26、第一杆部;27、第二杆部;28、第一限位槽;3、N极动触头;30、联接部;31、第二限位槽;4、N极静触头;5、弹性压件;6、漏电脱扣机构;61、漏电脱扣器;62、驱动杆;63、推杆件;631、圆轴端;632、推板;64、复位弹簧;65、脱扣杆;7、弹性指示件;71、锁定块;8、锁定板;81、锁定孔;82、第二限位杆;9、N极灭弧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发明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包括并排设置的N极模组和L极模组,L极模组包括L极机构、磁脱扣机构、热脱扣机构、灭弧系统、L极接线组件和手柄结构,L极机构主要由触头支持、锁扣、脱扣、L极动触头、L极静触头组成,并结合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包括设置于壳体1中并与L极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N极机构(图6中a表示N极机构,b表示L极机构),所述N极机构包括:
支持架2,通过转轴Ⅰ21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所述支持架2通过联动轴23与L极机构联动设置;
触头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持架2的N极动触头3,和固定于壳体1且与N极动触头3配合的N极静触头4,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N极动触头3的联接部30,和设置在支持架2上且位于联接部30运动路径上的限位部20;
弹性压件5,设置在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通过弹性压件5弹性连接,且二者在弹性压件5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驱使联接部30与限位部20相抵形成限位配合,从而使支持架2带动N极动触头3做分合闸运动,所述支持架2带动N极动触头3与N极静触头4接触时克服所述弹性力相对于N极动触头3转动一定行程,以带动限位部20与联接部30分离形成有行程间隙,所述行程间隙的间距为所述N极机构的超程距离,所述超程距离为触头开距的15%-50%。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这种N极机构主要由支持架2、N极动触头3和弹性压件5组成,支持架2与N极动触头3通过弹性压件5形成弹性连接关系,使N极动触头3的联接部30抵接在支持架2上的限位部20上形成限位配合,当N极动触头3在支持架2的带动下与N极静触头4实现接触时,会使支持架2克服弹性压件5的弹性力相对于N极动触头3继续转动一定行程,从而带动限位部20与联接部30分离形成有行程间隙,行程间隙为N极机构的超程距离,保证N极机构的超程在合理范围内,同时利用弹性压件5为N极动触头3提供所需的终压力,使N极动、静触头保持充分可靠接触,采用本技术方案的N极机构通过与L极机构联动实现对N极线路的分断或接通,这种N极机构的安装相比于现有技术只需用到两个转轴,简化了安装结构,安装零部件少,安装起来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效率,整个结构也更为紧凑,机构稳定性好,安装占用空间小,释放N极模组安装空间,从而节约了成本,提升漏电断路器N极分断能力,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为相对转动设置,并在弹性压件5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使二者保持联动的限位配合,转动幅度更大,配合传动可靠,结构也更简单,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触头超程和触头开距,提升断路器的触头绝缘特性和电气寿命,由此可见,所述限位部20与联接部30之间的行程间隙距离决定了超程距离的大小,并在N极动、静触头合闸接触时,由于弹性压件5受到支持架2的挤压进行储能并为N极动触头提供持续稳定的触头压力,这种N极机构采用的N极动触头与L极动触头是相同的,二者可以实现通用,减少物料库存,从而降低成本。
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支持架2上设置有与N极动触头3转动相连的转轴Ⅱ22,所述弹性压件5为套设于转轴Ⅱ22的扭转弹簧,并具有延伸抵接于所述支持架2的第一弹性脚,和延伸抵接于N极动触头3背部的第二弹性脚,所述N极动触头3的背部是背向N极静触头4的这一部分,其中,所述N极动触头3包括转动套设于转轴Ⅱ22的转动部,所述联接部30为成型在所述转动部圆弧边上的突出挡块,所述限位部20为设置于所述支持架2且与突出挡块相对的限位挡面。这种结构设置,使N极动触头3在弹性压件的弹性力作用下,带动联接部30转动抵接在限位部20上形成限位配合,这时的支持架2可以同步带动N极动触头3做往复转动,通过弹性压件5在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传递运动和力,从而为N极动触头3与N极静触头4接触时提供终压力,实现漏电断路器N极的接通和分断操作。
进一步优选设置的,参考图4-图5,所述支持架2包括竖直设置在转轴Ⅰ21与转轴Ⅱ22之间的凸台结构24,所述凸台结构24上成型有与第一弹性脚配合相抵的第一限位槽28,所述N极动触头3的背部设有连接第二弹性脚的第二限位槽31,所述凸台结构24包括分设于第一限位槽28上下两侧的两个止挡块241,所述凸台结构24朝向联接部30的这一侧设有限位部20,即限位部20为设置在所述凸台结构24一侧的限位挡面,这样安装对弹性压件5在所述支持架与N极动触头之间起到限位安装作用,以防止弹性压件发生松脱现象,这种凸台结构既可以对弹性压件起到安装限位作用,又能通过设置限位部20与联接部30形成限位配合使用,结构简单,配合可靠。
下面结合图3-图5对所述支持架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所述支持架2包括设有转轴Ⅰ21的转轴部25,和以所述转轴部25为中心且互成夹角延伸的第一杆部26和第二杆部27,所述转轴Ⅱ22一体成型于第一杆部26上,所述联动轴23设置在第二杆部27上,所述凸台结构24成型在所述转轴部25与第一杆部26之间,所述转轴部25上设有可供所述转轴Ⅰ21穿过的轴孔,所述转轴Ⅰ21穿过轴孔后固定于所述壳体1,使所述支持架2绕所述转轴Ⅰ21转动,所述联动轴23到所述转轴Ⅰ21的距离L1大于所述转轴Ⅱ22到所述转轴Ⅰ21的距离L2,从而降低了联动轴23通过支持架2带动N极动触头3转动的力值,从而提升了漏电断路器的N极与L极联动的解锁反应速度,提升断路器短路分断能力,这样设计增加了漏电断路器的L极机构与N极机构之间的联动可靠性,提升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产品的漏电保护功能,本实施例提供的N极模组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的漏电检测组件和漏电脱扣机构6,所述漏电检测组件主要由漏电线路板和磁环组成,所述漏电检测组件在检测到线路发生漏电故障时,通过漏电脱扣机构6驱动所述L极机构执行脱扣动作,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漏电脱扣机构6包括:漏电脱扣器61、推杆件63、脱扣杆65和复位弹簧64,其中,所述漏电脱扣器61具有做往复移动的驱动杆62;所述推杆件63与支持架2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Ⅰ21,并延伸与驱动杆62相对设置,所述推杆件63在所述驱动杆62与脱扣杆65之间做往复摆动,所述复位弹簧64与推杆件63相连,并对推杆件63施加向远离脱扣杆65一侧摆动的弹性力,所述脱扣杆65与L极机构的锁扣联动配合,并延伸设置于所述推杆件63的运动路径上,根据L极机构中的锁扣与跳扣在正常条件下是形成锁定配合,由于所述脱扣杆65动作时会带动锁扣与跳扣脱扣分离,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在发生漏电故障的情况下,所述漏电脱扣器61通过驱动杆62推动所述推杆件63摆动,由所述推杆件63驱动所述脱扣杆65发生转动,从而触发L极机构做脱扣分闸动作,实现漏电断路器在发生漏电故障下的脱扣分闸。
如图6所示,所述壳体1包括分别安装N极机构与L极机构的两个腔体,和设置在两个腔室之间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分别设有可供联动轴23和脱扣杆65穿过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所述联动轴23是穿过第一通孔13后与L极机构的触头支持相连,所述支持架2的第一杆部高于转轴部25设置,并与隔板11之间形成有适合脱扣杆65运动的活动空间,这样设计的第二杆部27为脱扣杆65的让位,避免在二者间发生位置干涉。
本实施例的N极模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漏电指示结构,结合图2和图4所示,所述漏电指示结构包括: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的弹性指示件7和设置在弹性指示件7与推杆件63之间的锁定组件,并在壳体1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指示件7部分弹出的指示孔,所述锁定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指示件7一侧的锁定块71,和设置于所述推杆件63一端上的锁定板8,所述锁定板8上设有可供锁定块71插入的锁定孔81,所述锁定块71插入锁定孔81时形成限制所述弹性指示件7上移弹出指示孔的锁定配合,另外,所述锁定板8在推杆件63驱动脱扣杆65动作时带动锁定孔81与锁定块71分离以解除锁定配合,如此可以使所述弹性指示件7上移弹出指示孔。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漏电断路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所述弹性指示件7通过锁定块71插入在锁定板8的锁定孔81中形成锁定配置,这时的弹性指示件7被限制不能弹出壳体1顶部的指示孔;当推动件受漏电脱扣器61的驱动发生转动时,会带动锁定板8向远离锁定块71一侧转动,使锁定块71从锁定孔81中脱出并解除锁定,这时的弹性指示件7会弹性上移露出于指示孔,从而提醒用户发生漏电故障。
进一步优选设置的,结合图1-图3所示,所述推杆件63的一端为套设于所述转轴Ⅰ21的圆轴端631,其另一端设有推板632,所述推板632沿脱扣杆的轴向延伸设定距离,由于驱动杆62与脱扣杆65上下错开的,这样设计可以将推板632的高度做高,使推板632的一侧与驱动杆62相对,其另一侧也可以与脱扣杆65相对,从而保证推板在驱动杆与脱扣杆之间配合传递运动,所述锁定板8连接于圆轴端631的侧壁,所述锁定板8与推杆件63为背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指示件7上移弹出指示孔时带动锁定块71与锁定板8的上端部分相对,这种结构设置,在所述弹性指示件7弹出于壳体顶部的情况下,由于锁定板8是被锁定块71抵挡住,导致推动件无法完全复位并限制脱扣杆65的合闸运动,导致脱扣杆65一直处于滑扣状态,即L极机构滑扣而无法进行合闸操作,这样就限制了漏电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操作,只有在解除漏电故障后重新按下所述弹性指示件7,才能使推动件复位后不再限制脱扣杆65的运动,这时的漏电断路器恢复正常的分合闸操作。
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安装有N极机构的腔体中设有将弹性指示件7与支持架2上下隔开的内盖板12,所述内盖板12与隔板11之间形成适合容纳第二杆部27的隔层空间,所述弹性指示件7移动设置于内盖板12,其包括指示件本体和设置在指示件本体底部凹槽中的指示件弹簧,并在隔板11上设有限位在指示件弹簧一端的挡块,这种内盖板12设计能够充分利用N极模组的内部空间,以避免所述支持架2与弹性指示件7之间发生位置干涉,又能满足弹性指示件7的安装需求,提升空间利用率,改善漏电断路器N极布局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选设置的,所述内盖板12上设有第一限位杆15,所述锁定板8上设有第二限位杆82,所述复位弹簧64为复位扭簧,其两端分别勾抵在所述第一限位杆15和第二限位杆82,所述复位弹簧64的作用是实现所述推杆件63的复位功能,所述内盖板12延伸连接在推杆件63与支持架2的转轴部25之间,这样将推杆件63的圆柱端与支持架2的转轴部25上下隔开,虽然推杆件63与支持架2同轴套设于转轴Ⅰ21上,但这样设计使二者的旋转运动可以做到互不干涉,从而保证推杆件与支持架各自独立转动的稳定性,以避免在推杆件与支持架之间引起误触动。
在本发明的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还包括竖直设置在N极动触头3下方空间中的N极灭弧室9,和相对设置在N极灭弧室9两侧的两个引弧板,其一所述引弧板由N极静触头4向下延伸成型,另一所述引弧板延伸靠近N极动触头3设置并与接线端子电连接,从而将N极动触头3和N极静触头4产生的电弧引导入N极灭弧室9内进行灭弧,以避免烧损触头,提高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包括设置于壳体(1)中并与L极机构形成联动配合的N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机构包括:
支持架(2),通过转轴Ⅰ(21)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中,所述支持架(2)通过联动轴(23)与L极机构联动设置;
触头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支持架(2)的N极动触头(3),和固定于壳体(1)且与N极动触头(3)配合的N极静触头(4),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N极动触头(3)的联接部(30),和设置在支持架(2)上且位于联接部(30)运动路径上的限位部(20);
弹性压件(5),设置在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之间,所述N极动触头(3)与支持架(2)通过弹性压件(5)弹性连接,且二者在弹性压件(5)施加的弹性力作用下驱使联接部(30)与限位部(20)相抵形成限位配合;所述支持架(2)带动N极动触头(3)与N极静触头(4)接触时克服所述弹性力相对于N极动触头转动一定行程,以带动限位部(20)与联接部(30)分离形成有行程间隙;
还包括设置于壳体(1)用于驱动所述L极机构脱扣动作的漏电脱扣机构(6),所述漏电脱扣机构(6)包括:漏电脱扣器(61)、推杆件(63)、脱扣杆(65)和复位弹簧(64),漏电脱扣器(61)具有做往复移动的驱动杆(62);推杆件(63)与支持架(2)同轴转动设置于所述转轴Ⅰ(21),并延伸与驱动杆(62)相对设置;脱扣杆(65)与L极机构的锁扣联动配合,并延伸设置于所述推杆件(63)的运动路径上,所述推杆件(63)在所述驱动杆(62)与脱扣杆(65)之间做往复摆动;复位弹簧(64)与推杆件(63)相连,并对推杆件(63)施加向远离脱扣杆(65)一侧摆动的弹性力;
所述壳体(1)上设有漏电指示结构,所述漏电指示结构包括:
弹性指示件(7),滑动设置于所述壳体(1),并在壳体顶部开设有可供弹性指示件(7)部分弹出的指示孔;
锁定组件,设置在弹性指示件(7)与推杆件(63)之间,其包括设置于所述弹性指示件(7)一侧的锁定块(71),和设置于所述推杆件(63)一端的锁定板(8),所述锁定板(8)上设有可供锁定块(71)插入的锁定孔(81),所述锁定块(71)插入锁定孔(81)时形成限制所述弹性指示件(7)上移弹出指示孔的锁定配合;
所述推杆件(63)的一端为套设于所述转轴Ⅰ(21)的圆轴端(631),其另一端设有推板(632),所述锁定板(8)连接于圆轴端(631)的侧壁,所述锁定板(8)与推杆件(63)为背向延伸设置,所述弹性指示件(7)上移弹出指示孔时带动锁定块(71)与锁定板(8)的上端部分相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间隙的间距为所述N极机构的超程距离,所述超程距离为触头开距的15%-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2)上设置有与N极动触头(3)转动相连的转轴Ⅱ(22),所述弹性压件(5)为套设于转轴Ⅱ(22)的扭转弹簧,并具有延伸抵接于所述支持架(2)的第一弹性脚,和延伸抵接于N极动触头(3)背部的第二弹性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N极动触头(3)包括转动套设于转轴Ⅱ(22)的转动部,所述联接部(30)为成型在所述转动部圆弧边上的突出挡块,所述限位部(20)为设置于所述支持架(2)且与突出挡块相对的限位挡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2)包括竖直设置在转轴Ⅰ(21)与转轴Ⅱ(22)之间的凸台结构(24),所述凸台结构(24)上成型有与第一弹性脚配合相抵的第一限位槽(28),所述N极动触头(3)的背部设有连接第二弹性脚的第二限位槽(31),所述凸台结构(24)包括分设于第一限位槽(28)上下两侧的两个止挡块(241),所述凸台结构(24)朝向联接部(30)的这一侧设有限位部(20)。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持架(2)包括设有转轴Ⅰ(21)的转轴部(25),和以所述转轴部(25)为中心且互成夹角延伸的第一杆部(26)和第二杆部(27),所述第一杆部(26)上成型有转轴Ⅱ(22),所述联动轴(23)设置在第二杆部(27)上,所述转轴部(25)上设有可供所述转轴Ⅰ(21)穿过的轴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Ⅰ(21)穿过轴孔后固定于所述壳体(1),所述支持架(2)绕所述转轴Ⅰ(21)转动,所述联动轴(23)到所述转轴Ⅰ(21)的距离L1大于所述转轴Ⅱ(22)到所述转轴Ⅰ(21)的距离L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分别安装N极机构与L极机构的两个腔体,和设置在两个腔体之间的隔板(11),所述隔板(11)上分别设有可供联动轴(23)和脱扣杆(65)穿过的第一通孔(13)和第二通孔(14);所述支持架(2)的第一杆部(26)高于转轴部(25)设置,并与隔板(11)之间形成有适合脱扣杆(65)运动的活动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安装有N极机构的腔体中设有将弹性指示件(7)与支持架(2)上下隔开的内盖板(12),所述内盖板(12)与隔板(11)之间形成适合容纳第二杆部(27)的隔层空间,所述弹性指示件(7)移动设置于内盖板(12);所述内盖板(12)延伸连接在推杆件(63)与支持架(2)的转轴部(25)之间,所述内盖板(12)上设有第一限位杆(15),所述锁定板(8)上设有第二限位杆(82),所述复位弹簧(64)为复位扭簧,其两端分别勾抵在所述第一限位杆(15)和第二限位杆(8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205900.XA CN118748137B (zh) | 2024-08-30 | 2024-08-30 |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205900.XA CN118748137B (zh) | 2024-08-30 | 2024-08-30 |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48137A CN118748137A (zh) | 2024-10-08 |
CN118748137B true CN118748137B (zh) | 2024-12-27 |
Family
ID=9292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205900.XA Active CN118748137B (zh) | 2024-08-30 | 2024-08-30 |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748137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5885A (zh) * | 2013-01-24 | 2013-04-24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漏电断路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621681U (zh) * | 2016-05-24 | 2016-10-05 | 浙江共进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 漏电断路器 |
CN209169083U (zh) * | 2018-12-12 | 2019-07-26 | 科都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多极断路器的触头操作机构 |
CN209729845U (zh) * | 2019-06-05 | 2019-12-03 | 施耐德电器工业公司 | 短路故障指示机构及包括该短路故障指示机构的断路器 |
CN113035661B (zh) * | 2021-04-23 | 2024-10-15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漏电断路器 |
CN214797293U (zh) * | 2021-06-28 | 2021-11-19 | 安德利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断路器 |
CN116344273A (zh) * | 2021-12-23 | 2023-06-27 | 上海正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CN116344274A (zh) * | 2022-12-28 | 2023-06-27 | 北元电器(株洲)有限公司 | 一种漏电断路器 |
CN220984447U (zh) * | 2023-09-28 | 2024-05-17 |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电磁式漏电断路器的n极系统及电磁式漏电断路器 |
-
2024
- 2024-08-30 CN CN202411205900.XA patent/CN1187481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65885A (zh) * | 2013-01-24 | 2013-04-24 | 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新型漏电断路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48137A (zh) | 2024-10-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161211B (zh) | 一种断路器装置 | |
US20230377824A1 (en) | Quick tripping device and circuit breaker | |
CN118748137B (zh) | 一种漏电断路器n极模组 | |
CN214898306U (zh) | 一种断路器装置 | |
CN114899055A (zh) | 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 | |
CN112863963B (zh) | 漏电断路器 | |
CN212695091U (zh) |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 |
CN219106039U (zh) | 一种操作机构和断路器 | |
CN109712842B (zh) | 一种内置隔离的真空灭弧室组合及真空断路器 | |
CN113451085B (zh) | 一种智慧微型断路器 | |
CN215869241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4123763U (zh) | 一种电开关 | |
CN215183813U (zh) | 一种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 |
CN214505400U (zh) | 一种小型断路器 | |
CN211150471U (zh) | 液磁断路器 | |
CN213184171U (zh) | 一种双灭弧室结构的液压电磁断路器 | |
CN213691923U (zh) | 一种电磁式漏电断路器 | |
CN212625368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2113603U (zh) | 一种脱扣机构及其采用该机构的微型断路器 | |
CN113078035A (zh) | 一种高分断微型断路器 | |
CN212750756U (zh) | 带通断状态检测功能的断路器 | |
CN219979426U (zh) | 一种隔离开关 | |
CN216054546U (zh) | 一种断路器 | |
CN219105962U (zh) | 一种灭弧系统和断路器 | |
CN222637203U (zh) | 一种双向保持断路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