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727237B -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727237B CN118727237B CN202411217515.7A CN202411217515A CN118727237B CN 118727237 B CN118727237 B CN 118727237B CN 202411217515 A CN202411217515 A CN 202411217515A CN 118727237 B CN118727237 B CN 11872723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yarn
- drafting
- keratin
- core
- r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3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protein-based, e.g. wool or silk
- D03D15/235—Cashmere or silk
-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007—Electro-spinning
- D01D5/0015—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 D01D5/003—Electro-spinn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initial state of the material the material being a polymer solution or dispersion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2—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 D02G3/328—Elastic yarns or threads ; Production of plied or cored yarns, one of which is elastic containing elastane
-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3/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 D03D13/0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special disposition of the warp or weft threads, e.g. with curved weft threads, with discontinuous warp threads, with diagonal warp or weft characterised by weave density or surface weight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83—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synthetic polymer-based, e.g. polyamide or polyester fibre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4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4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structure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multicomponent, e.g. blended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56—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elastic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211/00—Protein-based fibres, e.g. animal fibres
- D10B2211/01—Natural animal fibres, e.g. keratin fibres
- D10B2211/04—Silk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331/00—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 D10B2331/02—Fibres made from polymer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condensation products polyamides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22—Moisture-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hydrophylic
-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6—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 D10B2401/061—Load-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elasti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Or Physical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 Treatments For Attaching Organic Compounds To Fibrous G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属于面料织造技术领域,通过以蚕丝纤维未包线、改性聚酰胺纤维为芯线制备得到的包芯纱纤维进行织造,得到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过程中,使用琥珀酸酐对角蛋白进行改性处理,随后用于增强聚酰胺,电纺得到改性聚酰胺纤维,提高其作为芯线的机械性能。并使用还原剂和低浓度硫酸溶液对包线、芯线进行处理,通过蛋白质之间重新形成二硫键的形式代替了胶粘剂的使用,提高了包芯纱的稳定性,织造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面料织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蚕丝纤维是一种手感柔软而有弹性,表面平滑均匀的纤维原料,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但是蚕丝纤维的直径很细,韧度不如其他纤维,容易产生撕裂和磨损现象。聚酰胺纤维,也称为尼龙或锦纶,是一种重要的合成纤维,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良好的弹性回复率,耐磨性极佳,这使得它作为包芯纱的芯纱时,可以提供优异的强度和耐磨性。聚酰胺纤维的耐光性能稍差,长期暴露在日光或紫外光下,容易发黄,强度也会下降,聚酰胺纤维的表面光滑,具有蜡状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手感。
将蚕丝纤维和聚酰胺纤维制备包芯纱,可以很好将二者优点结合。聚酰胺纤维的高强度、耐磨性和弹性与蚕丝纤维的天然环保、光泽度和柔软性相结合,可以使得包芯纱在保持强度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柔软度和光泽度,制备得到一种良好品质的高弹纤维面料。但是,且由于桑蚕丝易抽纱、易变形等特点,包芯纱结构中,桑蚕丝与聚酰胺纤维长丝的附着度不好,长时间使用后会出现桑蚕丝纤维与聚酰胺纤维长丝分离现象,造成产品质量问题。对包芯纱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工艺不当,可能会导致外层纱线的破损或变形,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此外,为了提高包芯纱纤维的稳定性,有时会在包纱和芯纱之间使用粘合剂。但是一些粘合剂会对纺纱过程和性能方面造成影响,也增加了布料对皮肤产生过敏反应和刺激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对蚕丝纤维为包线、改性聚酰胺纤维为芯线制备得到的包芯纱纤维进行织造,得到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过程中,使用琥珀酸酐对角蛋白进行改性处理,随后用于增强聚酰胺,电纺得到改性聚酰胺纤维,提高其作为芯线的机械性能。并使用还原剂和低浓度硫酸溶液对包线、芯线进行处理,通过蛋白质之间重新形成二硫键的形式代替了胶粘剂的使用,提高了包芯纱的稳定性,织造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
S2、对S1步骤中的改性聚酰胺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芯线;对蚕丝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
S4、将复合纱线进行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所述改性聚酰胺纤维由琥珀酸酐酰化改性的角蛋白与聚酰胺混合、溶解后静电纺丝得到的。
进一步地,S1步骤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筛,随后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pH值为6-7,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70℃,搅拌处理2-4小时;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离心处理,随后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体积,随后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28-29)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进一步地,S1步骤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筛,随后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70℃,搅拌处理2-4小时;
上述反应过程中,使用脲素破坏蛋白质分子间的氢键,使蛋白质分子展开,暴露出内部的疏水基团,打开角蛋白的紧密结构,使其更易于被化学处理;在体系中添加焦亚硫酸钠成分,角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如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含有硫原子,这些硫原子在氧化条件下可能形成二硫键,导致角蛋白结构更加稳定,难以被处理。焦亚硫酸钠的加入可以阻止这种氧化反应的发生,有利于角蛋白的溶解和后续处理;同时,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降低角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
上述反应过程中,使用琥珀酸酐对角蛋白进行酰化处理,利用角蛋白的氨基酸中含有的氨基与琥珀酸酐中的酸酐之间发生亲核取代反应,在角蛋白上引入酰基基团,得到改性角蛋白。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28-29)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进一步地,A1步骤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3):(45-50):(7-10):(1-2)。
进一步地,A3步骤中,电纺处理的具体操作为:在室温条件下,以0.05-0.2ml/h的速度和18-22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0-30厘米,随后进行电纺。
进一步地,S2步骤中,芯线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得:
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3wt%硫酸溶液中浸泡5-10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进一步地,S2步骤中,包线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得: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20分钟,随后调节体系pH至9-10,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2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进一步地,S2步骤中,包线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得:
选取型号为100NM/2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5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20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10,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2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进一步地,S3步骤中,复合纱线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6kg,速度为100-15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3.5,牵伸速度为200-22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5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25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进一步地,S4步骤中,将复合纱线进行纺织的具体操作为:
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经丝密度的0.6-0.9倍;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上轴纺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使用琥珀酸酐酰化的角蛋白与聚酰胺基体混合,随后静电纺丝制备得到改性聚酰胺纤维。改性后的角蛋白由于引入了带负电的酰基基团,减弱了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角蛋白分子的结构得到伸展,提高了蛋白质的结晶度,使其与聚酰胺的结晶度相似,两者结晶行为相似时,它们在共混制备纤维时更容易形成相互交织的结晶结构。这种结晶结构可以增加纤维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和耐久性。两种材料更容易相互分散和均匀分布在纤维中,避免了相分离或聚集现象。这种均匀分散有助于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和结构均一性。使角蛋白与聚酰胺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强,有助于提高包芯纱纤维的界面强度和耐久性,减少在加工或洗涤过程中界面的剥离和断裂。
并且,对角蛋白进行酰化处理后,角蛋白表面负电荷密度增加,使得角蛋白的等电点向更低的pH迁移,更加接近于聚酰胺的等电点,有助于减少相分离、沉淀和聚集现象,在共混过程中更容易形成均匀的溶液,还可以降低纤维在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静电吸引力和静电放电风险,提高纤维的稳定性,减少静电引起的纤维变形、断裂或表面损伤。相似等电点的角蛋白和聚酰胺基体更容易在界面处形成紧密的结合和交互作用,从而提高纤维的界面强度、耐久性和抗拉伸性能。这有助于改善纤维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久性,使其更适用于各种应用领域。
(2)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以蚕丝作为外包纱,其良好的透气、透湿性能和舒适、柔软的触感可以与芯纱结合,优化成纱的结构和特性。桑蚕丝包覆改性聚酰胺纤维以桑蚕丝为外包纱,改性聚酰胺纤维为芯纱,结合得到的复合纱线,既拥有聚酰胺纤维的高弹性,又具有桑蚕丝良好的透气亲肤性能。
(3)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对制得的改性聚酰胺纤维进行了硫酸粗化处理,硫酸粗化处理可以引起纤维表面的物理和化学改变,使其表面形貌更加粗糙和多孔。这种粗糙的表面结构有助于增加纤维的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和吸附能力。对于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共混纤维来说,硫酸粗化处理可以进一步改善纤维的表面形貌,增加其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提高吸附、吸湿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性能。改性角蛋白的引入提高了纤维的亲水性能,可以促进硫酸对改性纤维的粗化效果,进一步提高纤维粗化后的比表面积,并且不会影响纤维整体的机械性能。
(4)本发明技术方案中,使用巯基乙醇作还原剂破坏纤维表面蛋白质的二硫键结构,使得纤维表面蛋白分子链打开,随后调节表面pH值为9-10,随后喂入包芯纱机器中进行处理。过程中,蚕丝纤维结构上暴露的巯基会与角蛋白之间形成新的二硫键,从而提高包芯纱内外层之间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所用角蛋白原料为鸭羽毛,所用蚕丝纤维由海盐金溢绢纺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货号为S100100NM/2,所用聚酰胺的型号为PA66。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wt%硫酸溶液中浸泡5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5℃,搅拌处理3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2:48:8:1.5;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2:0.07;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1.2:28.5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1ml/h的速度和20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2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2wt%硫酸溶液中浸泡8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3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12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2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5kg,速度为12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3,牵伸速度为21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4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2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5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70℃,搅拌处理4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3:50:10:2;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3:0.08;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2:29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2ml/h的速度和22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30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3wt%硫酸溶液中浸泡10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5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20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10,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2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6kg,速度为15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3.5,牵伸速度为22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5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5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1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wt%硫酸溶液中浸泡5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2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0wt%硫酸溶液中浸泡5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3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去离子水中浸泡5小时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4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wt%硫酸溶液中浸泡5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去离子水中浸渍10分钟,随后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5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60目筛,随后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乙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其中,角蛋白原料与乙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wt%硫酸溶液中浸泡5-10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对比例6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其中,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小麦蛋白按照1g:20mL的质量体积比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6.5,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搅拌处理2小时;其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45:7:1;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在8000rpm速率下离心60分钟,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始体积,随后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使用5mol/L NaOH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透析袋截留量为14000Da,每透析6小时使用蒸馏水进行补加,总透析时间为72小时,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小麦蛋白;其中,小麦蛋白与琥珀酸酐的质量比为1:0.05;
A3、将改性小麦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8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并在室温条件下,以0.05ml/h的速度和18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2厘米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S2、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wt%硫酸溶液中浸泡5-10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10nmol/L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分钟,随后使用NaOH溶液调节体系pH至9,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具体操作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kg,速度为10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牵伸速度为20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S4、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织造组织为平纹的样品,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5根/厘米,经丝密度为4根/厘米;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总经7080根,采用53.5#筘,穿筘为4筘,筘幅为66.1英寸,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现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中制备的面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根据GB/T 3917-2009《纺织品织物撕破性能》中的梯形法对于纬向撕破强力进行测定。使用拉伸试验机对包芯纱面料进行检测,测试其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弹性伸长率(%)=[(Ln-Lo)/Lo]×100%,其中Lo是初始长度,Ln是拉伸后的长度,弹性回复率(%)=[(Lr-Lf)/(Lf-Lo)]×100%,其中Lf是最大伸长长度,Lr是回复后的长度。每个样品获得五个读数并取平均值,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中制备的面料力学性能测试
由表1中的结果可知,实施例2中制备的面料包括纬向撕破强力、弹性伸长率和弹性回复率在内的力学性能最好。由对比例1中的结果可知,角蛋白原料经过改性后用于增强聚酰胺纤维,可以提高包芯纱材料的结构稳定性,并且由于角蛋白的刚性,未经改性的角蛋白样品使得面料的拉伸性能明显下降。由对比例2和3中的结果可知,对芯线进行在一个低浓度范围下的硫酸溶液中进行粗化处理,可以提高两种纤维的结合强度。由对比例4中的结果可知,不使用还原剂对包线进行处理,面料之间的结合效果下降,力学性能没有显著提升。由对比例5和6中的结果可知,不同种蛋白质经不同酰化试剂改性后,效果各不相同,由于与聚酰胺材料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电负性差异等,使得面料的性能提升不甚明显。
现在对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中制备的面料进行质量检测。将不同组别中制备的面料在50℃水中以1200rpm速率搅洗30分钟,静置10分钟后,再次搅洗。重复10轮后,对面料进行质量检测。观察包芯纱面料的外观,检查是否移位、缩水、褶皱和表面变形等情况。等级标准为:
A:表面无褶皱、无缩水、无变形、无移位
B:表面无明显褶皱、缩水率≤98%、无明显变形、无明显移位
C:表面轻微褶皱、缩水率≤95%、轻微变形、轻微移位
D:表面有明显褶皱、缩水率>90%、明显变形、有露芯表现
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1-3和对比例1-6中制备的面料质量检测
由表2中的结果可知,实施例1-3中制备得到的面料具有最稳定的质量,包芯纱结构最稳定。由对比例1-3中的结果可知,对角蛋白原料进行改性、并对芯线进行低浓度硫酸粗化处理可以提高面料的质量稳定性。由对比例4中的结果可知,使用还原剂对蚕丝纤维进行处理可以提高芯线和包线之间的结合效果。由对比例5和对比例6中的结果可知,利用琥珀酸酐和角蛋白原料之间的酰化处理制得的改性角蛋白可以提高聚酰胺纤维与包线的结合效果,提高所制得包芯纱面料的质量稳定性。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改性聚酰胺纤维并选取蚕丝纤维;
S2、对S1步骤中的改性聚酰胺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芯线;对蚕丝纤维进行预处理,得到包线;
其中,芯线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得:
将S1步骤中得到的改性聚酰胺纤维浸渍在1-3wt%硫酸溶液中浸泡5-10小时后,使用去离子水冲洗,随后控干水分,得到芯线;
包线具体由以下步骤制得:
选取蚕丝纤维,将蚕丝纤维置于巯基乙醇溶液浸渍5-20分钟,随后调节体系pH至9-10,搅拌均匀后继续浸渍1-2分钟,取出控干,得到包线;
S3、将预处理后得到的芯线与包线使用包芯纱设备进行处理,得到复合纱线;
S4、将复合纱线进行纺织,即得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
所述改性聚酰胺纤维由琥珀酸酐酰化改性的角蛋白与聚酰胺混合、溶解后静电纺丝得到的,其中角蛋白原料为鸭羽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改性聚酰胺纤维由以下步骤制得:
A1、将角蛋白原料剪碎,研磨过筛,随后投入去离子水中,向体系中加入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均匀后调节体系pH值为6-7,并升高体系温度至60℃-70℃,搅拌处理2-4小时;
A2、将A1步骤中得到产物离心处理,随后弃去上清液,补加去离子水至原体积,随后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琥珀酸酐,继续搅拌至均匀,再次调节体系pH值为8.0,随后使用透析袋对体系进行透析处理,得到透析产物,冷冻干燥,得到改性角蛋白;
A3、将改性角蛋白和聚酰胺按照(0.5-2):(28-29)的质量比溶解在甲酸中,搅拌均匀,得到电纺液;将电纺液转移到静电纺丝机中进行电纺处理,即得改性聚酰胺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A1步骤中,角蛋白原料、脲素、焦亚硫酸钠和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质量比为(1-3):(45-50):(7-10):(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A3步骤中,电纺处理的具体操作为:
在室温条件下,以0.05-0.2ml/h的速度和18-22kV的电压下,控制纺丝针尖与接收器的距离为10-30厘米,随后进行电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3步骤中,复合纱线的具体制备方法为:
将S2步骤中得到的芯线和包线绕在筒子上,准备上机;随后将芯线和包线分别引入包芯纱设备中的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控制芯纱喂入装置和包纱喂入装置的张力为4-6kg,速度为100-150米/分钟,再经牵伸装置牵伸和纺纱装置捻合,其中,牵伸装置的牵伸倍数为2.5-3.5,牵伸速度为200-220米/分钟;纺纱装置的捻度为300-500捻/米,随后引至绕纱装置,绕纱速率为200-250米/分钟,将得到的包芯纱绕成纱筒,即得复合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S4步骤中,将复合纱线进行纺织的具体操作为:
使用复合纱线作为经丝和纬丝,将经丝和纬丝以100-200米/分钟的速度引至穿综架处分绞穿绞,随后进行梳纱,将梳顺的纱放置在穿筘架夹纱板的绒布上,然后夹上夹板,设置纬丝密度为经丝密度的0.6-0.9倍;使用绳子将综框固定在穿综架上,随后进行穿综和过筘,使用板尺在钢筘上检查是否有穿错的综丝和过错的筘齿,检查无误后,交付织机并上轴纺织。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超细高弹纤维面料的生产工艺制得的面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217515.7A CN118727237B (zh) | 2024-09-02 | 2024-09-02 |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217515.7A CN118727237B (zh) | 2024-09-02 | 2024-09-02 |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27237A CN118727237A (zh) | 2024-10-01 |
CN118727237B true CN118727237B (zh) | 2024-11-19 |
Family
ID=92855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217515.7A Active CN118727237B (zh) | 2024-09-02 | 2024-09-02 |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727237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3839A (zh) * | 2008-07-31 | 2009-01-28 | 苏州华绸科技有限公司 | 包芯丝生产加工方法 |
CN105013012A (zh) * | 2014-04-28 | 2015-11-04 | 韩国原子力医学院 | 提高吸水性的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E758960A (fr) * | 1969-11-14 | 1971-05-13 | Ciba Geigy | Procede de modification de matieres keratiniques |
US9175422B2 (en) * | 2007-01-22 | 2015-11-03 |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Polymer-micelle complex as an aid to electrospinning |
CN106334211A (zh) * | 2016-10-07 | 2017-01-18 | 常州市鼎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医用缝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2410976B (zh) * | 2019-10-12 | 2022-06-14 | 深圳市珂莱蒂尔服饰有限公司 | 一种吸水复合丝绸面料 |
CN115584578A (zh) * | 2022-10-21 | 2023-01-10 | 江苏华佳丝绸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基真丝包覆纱及其制备方法 |
-
2024
- 2024-09-02 CN CN202411217515.7A patent/CN11872723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53839A (zh) * | 2008-07-31 | 2009-01-28 | 苏州华绸科技有限公司 | 包芯丝生产加工方法 |
CN105013012A (zh) * | 2014-04-28 | 2015-11-04 | 韩国原子力医学院 | 提高吸水性的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727237A (zh) | 2024-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770284B (zh) | 針織的連續長絲萊纖布 | |
JP2010209487A (ja) | 複合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該複合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物 | |
CN111663216B (zh) | 一种导湿快干型复合纱线、其制备方法和面料 | |
CN118727237B (zh) | 一种超细高弹纤维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 |
CN113802232A (zh) | 一种竹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及其制造工艺 | |
CN108728959A (zh) | 一种双组份高效抗菌消臭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0241498A (zh) | 一种冬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 |
CN1092726C (zh) | 异收缩超细纤维假捻加工纱的制造方法 | |
CN113914009B (zh) | 经编全棉网眼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621975A (zh) | 超细化率高弹性卷曲羊毛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642651B (zh) | 退维方法、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808209B (zh) | 一种绢丝机可洗处理工艺 | |
CN110295431A (zh) | 一种夏季使用的单向导湿的衬衣面料及其织造工艺 | |
JP2003119631A (ja) | 被覆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2210856A (zh) | 一种高紧密度棉纺织线及其生产方法 | |
CN112695437B (zh) | 一种枕套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 |
JP2885493B2 (ja) | 混繊糸織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9487407A (zh) | 多支段彩竹节床品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218140370U (zh) | 一种涤纶醋酸纺线面料 | |
CN222080272U (zh) | 一种抗静电改性粘胶混纺面料 | |
Sangma et al. | Physical properties of Muga silk and Tencel yarn | |
JP2003119635A (ja) | 合撚糸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910007602B1 (ko) | 드레이프성이 우수한 폴리에스테르 섬유의 제조방법 | |
CN118531539A (zh) | 一种温敏形状记忆纸纱及生产工艺 | |
CN112301500A (zh) | 一种防污抗缩桑蚕丝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