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687201A - 除湿机 - Google Patents

除湿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687201A
CN118687201A CN202411009608.0A CN202411009608A CN118687201A CN 118687201 A CN118687201 A CN 118687201A CN 202411009608 A CN202411009608 A CN 202411009608A CN 118687201 A CN118687201 A CN 1186872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ehumidification
regeneration
heat
refrige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00960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687201B (zh
Inventor
陈伟锋
杜德生
廖任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usaila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usai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usaila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usaila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00960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6872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8687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87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687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6872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24F3/1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 F24F2003/144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by 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by dehumidification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湿机,应用于工业除湿技术领域,除湿机包括:除湿转轮,设有除湿区和再生区;风机组件,分别形成经过除湿区的除湿风路和经过再生区的再生风路;第一制冷器,设置在除湿风路,并位于除湿区的进风侧;第二制冷器,设置在除湿风路,并位于第一制冷器的出风侧和除湿区的进风侧之间;再生加热组件,设置在再生风路,并位于再生区的进风侧,用于对再生风进行加热;导热器件,连接第二制冷器和再生加热组件。其中,第一制冷器包括冷冻水组,第二制冷器包括直膨式制冷机组,直膨式制冷机组与导热器件连接。如此设置,有助于获得较低的湿度,降低了发生卸载停机的风险,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除湿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除湿机。
背景技术
转轮除湿机,被用于除湿控温,其主要应用在某些工业厂房,来满足工业厂房的低湿度生产要求。一般的,转轮除湿机通过抽取室外的空气,然后通过制冷器对空气进行制冷,配合能够高效吸收水分的转轮,来将空气的湿度降低到要求范围内,从而为工业厂房提供低湿度的生产环境。相关技术中,在一些对湿度要求严格的工业厂房,转轮除湿机难以将湿度降低到目标值,即使能将湿度降低到目标值,转轮除湿机所带来的能耗也过高,不够节能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除湿机,能量利率用较高,更加节能环保。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湿机,除湿机包括:除湿转轮,设有除湿区和再生区;风机组件,分别形成经过所述除湿区的除湿风路和经过所述再生区的再生风路;第一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用于对新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一级冷风;第二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器的出风侧和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之间,用于对所述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二级冷风;再生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再生风路,并位于所述再生区的进风侧,用于对再生风进行加热;导热器件,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器和所述再生加热组件,所述导热器件可将所述第二制冷器对所述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再生加热组件,以供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利用所述热量对所述再生风进行加热;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器包括冷冻水组,所述冷冻水组用于带走所述新风的热量;所述第二制冷器包括直膨式制冷机组,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用于带走所述一级冷风的热量,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与所述导热器件连接。
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提供的除湿机,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第一制冷器和第二制冷器,第一制冷器和第二制冷器对新风进行两级制冷除湿,以获得温度和湿度均较低的二级冷风,除湿转轮的负荷较低,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在除湿转轮上除湿,有助于获得较低的湿度。同时,设置导热器件连接第二制冷器和再生加热组件,再生加热组件能够利用第二制冷器制冷产生热量对再生风进行加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以及,通过将第一制冷器设置为冷冻水组,和将第二制冷器设置为直膨式制冷机组,冷冻水组能够对新风进行稳定地制冷除湿,以确保进入到直膨式制冷机组的第一冷风具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降低第二制冷器发生卸载停机的风险,同时,直膨式制冷机组能够进行高效制冷除湿,以获得湿度和温度都较低的二级冷风,有利于降低除湿转轮的负荷和提高除湿转轮的除湿效果。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蒸发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蒸发结构开设有第一循环通道,所述冷凝结构与所述导热器件连接,并开设有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用于供冷媒介质循环,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吸热后,流动到所述第二循环通道放热。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器分设于所述除湿转轮的相背两侧,所述导热器件构造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结构连接,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加热组件连接。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蒸发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蒸发结构开设有第一循环通道,所述导热器件与所述冷凝结构为一体式机构,所述冷凝结构开设有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用于供冷媒介质循环,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吸热后,流动到所述第二循环通道放热。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制热器和第二制热器,所述第二制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制热器的出风侧和所述再生区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第一制热器用于对所述再生风进行一级加热,以得到一级热风,所述第二制热器用于对所述一级热风进行二级加热,以得到二级热风,所述导热器件与所述第一制热器连接。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二级热风和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差范围为55℃-65℃,所述二级热风的温度范围为105℃-115℃。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除湿转轮连接,所述除湿转轮可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自身轴线旋转;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内设有用于实现冷却和润滑的润滑油,所述导热器件还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伸入所述润滑油中。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可获取所述一级热风和所述二级热风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度低于45℃,且所述二级热风和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差大于6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增大转速。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二级冷风和所述一级冷风的温差范围为8℃-10℃,所述二级冷风的温度范围为2℃-4℃,所述二级冷风的绝对湿度范围为4g/kg-4.9g/kg。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回风制冷器,所述回风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且位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所述回风制冷器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后置制冷器,所述后置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除湿区的出风侧,所述除湿区对所述二级冷风进行除湿处理,以得到低湿冷风,所述后置制冷器用于对所述低湿冷风进行制冷。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除湿风机和再生风机,所述除湿风机用于形成所述除湿风路,所述再生风机用于形成所述再生风路。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级热风和所述室内回风的温差范围为10℃-20℃,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度范围为45℃-55℃。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一级冷风和所述新风的温差范围为20℃-28℃,所述一级冷风的温度范围为10℃-14℃,所述一级冷风的绝对湿度范围为8-9.4。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除湿机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实施例中的导热器件以及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导热器件以及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4是又一种实施例中的导热器件以及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图5是再一种实施例中的导热器件以及相关部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除湿机100;除湿转轮10;除湿区11;再生区12;风机组件20;除湿风路201;再生风路202;除湿风机21;再生风机22;第一制冷器31;第二制冷器32;压缩机321;蒸发结构322;膨胀器323;冷凝结构324;第一循环通道3201;第二循环通道3202;通风通道3203;回风制冷器33;后置制冷器34;再生加热组件40;第一制热器41;第二制热器42;导热器件50;电机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请参阅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除湿机100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除湿机100,除湿机100可应用于要求低湿度生产环境的厂房。除湿机100包括除湿转轮10、风机组件20、第一制冷器31、第二制冷器32、再生加热组件40和导热器件50。除湿转轮10设有除湿区11和再生区12。风机组件20分别形成经过除湿区11的除湿风路201和经过再生区12的再生风路202。第一制冷器31设置在除湿风路201,并位于除湿区11的进风侧,用于对新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一级冷风。第二制冷器32设置在除湿风路201,并位于第一制冷器31的出风侧和除湿区11的进风侧之间,用于对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二级冷风。再生加热组件40设置在再生风路202,并位于再生区12的进风侧,用于对再生风进行加热。导热器件50连接第二制冷器32和再生加热组件40,导热器件50可将第二制冷器32对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再生加热组件40,以供再生加热组件40利用热量对再生风进行加热。
具体的,除湿转轮10上设有除湿剂,以供吸收二级冷风中的水量,以及供再生风带走除湿剂上的水分。除湿机100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除湿转轮10连接,除湿转轮10可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自身轴线旋转,以使除湿转轮10的不同区域均切换至除湿风路201上,作为相对干燥的除湿区11去吸收二级冷风中的水量,从而实现对二级冷风的除湿,以及除湿转轮10的不同区域均能够切换至再生风路202上,作为相对湿润的再生区12由再生风带走水量,以使再生区12重新变得干燥,继续参与对二级冷风的除湿。第一制冷器31和第二制冷器32在进行制冷的同时还进行除湿,以获取温度和湿度均较低的二级冷风,湿度较低的二级冷风对除湿转轮10的负荷小,以及温度较低的二级冷风能够更好地在除湿转轮10上除湿,有助于获得较低的湿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再生区12的进风侧和除湿区11的进风侧为除湿转轮10相背的两侧,再生风的流动方向与二级冷风的流动方向相反,以便于提高再生风带走水分的效率。在其他实施例中,再生区12的进风侧和除湿区11的进风侧也可以为除湿转轮10的同一侧。
本实施例中,除湿机100用于设置在厂房内,且进入除湿机100的除湿风路201的新风为厂房外的风,新风能够在除湿后离开除湿机100并流入厂房。流入除湿机100的再生风可以为厂房外的风,也可以为厂房内的风,再生风能够带走除湿机100的再生区12上的水分之后离开厂房。
通过设置第一制冷器31和第二制冷器32,第一制冷器31和第二制冷器32对新风进行两级制冷除湿,以获得温度和湿度均较低的二级冷风,从而降低除湿转轮10的负荷,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在除湿转轮10上除湿,有助于获得较低的湿度。同时,设置导热器件50连接第二制冷器32和再生加热组件40,再生加热组件40能够利用第二制冷器32制冷产生热量对再生风进行加热,提高了能量利用率,更加节能环保。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第一制冷器31包括冷冻水组,冷冻水组用于带走新风的热量。第二制冷器32包括直膨式制冷机组,直膨式制冷机组用于带走一级冷风的热量,直膨式制冷机组与导热器件50连接。第一制冷器31还包括压气机,压气机用于驱动冷冻水组完成制冷循坏。第二制冷器32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用于驱动直膨式制冷机组完成制冷循环。可以理解的是,冷冻水组采用的冷源为冷冻水,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其稳定性较好。当压气机暂停后,冷冻水的水温波动范围较小,对后续制冷除湿的影响较小。直膨式制冷机组的效率较高,能够将气体的温度降低至更低的地步,但其稳定性相对冷冻水组低一些,压缩机容易由于外界的温度、湿度变化而卸载,压缩机停止工作,没有经过冷却的高湿度气体直接进入除湿转轮10,造成除湿转轮10的负荷瞬间上升,无法及时除湿。通过将第一制冷器31设置为冷冻水组,第二制冷器32设置为直膨式制冷机组,冷冻水组能够对新风进行稳定地制冷除湿,以确保进入到直膨式制冷机组的第一冷风具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从而降低第二制冷器32发生卸载停机的风险,同时,直膨式制冷机组能够进行高效制冷除湿,以获得湿度和温度都较低的二级冷风,有利于降低除湿转轮10的负荷和提高除湿转轮10的除湿效果。而且,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冷冻水组,直膨式制冷机组除湿制冷能够为再生加热组件40提供更高的热量,以供其对再生风进行制热。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一级冷风和新风的温差范围为20℃-28℃。一级冷风的温度范围为10℃-14℃,一级冷风的绝对湿度范围为8g/kg-9.4g/kg。具体的,一级冷风和新风的温差可选为20℃、22℃、24℃、28℃等,一级冷风的温度可选为10℃、12℃、14℃等。一级冷风的绝对湿度可选为8g/kg、8.7g/kg、9.4g/kg等。本实施例中,新风的温度为36℃,一级冷风的温度为12℃,其温差为24℃,一级冷风的绝对湿度为8.7g/kg。如此设置,第一制冷器31能够对新风进行初步制冷和除湿,制冷和除湿的程度均比较合理,有助于后续的除湿。同时,一级冷风的温度和湿度均比较稳定且合适,有助于进一步降低第二制冷器32发生卸载停机的风险。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二级冷风和一级冷风的温差范围为8℃-10℃,二级冷风的温度范围为2℃-4℃,二级冷风的绝对湿度范围为4g/kg-4.9g/kg。具体的,二级冷风和一级冷风的温差可选为8℃、9℃、10℃等。二级冷风的温度可选为2℃、3℃、4℃等。二级冷风的绝对湿度可选为4g/kg、4.45g/kg、4.9g/kg等。可以理解的是,如此设置第二冷风具有合适的低温和绝对湿度,在不给除湿转轮10带来过大负荷的同时,能够由除湿转轮10充分进行除湿。
本实施例中,除湿区11对二级冷风进行除湿,以得到低湿冷风,低湿冷风的温度范围为19℃-23℃,低湿冷风的绝对湿度范围为0.7g/kg-0.9g/kg。具体的,低湿冷风的温度可选为19℃、20℃、21℃、23℃等。低湿冷风的绝对湿度可选为0.7g/kg、0.8g/kg、0.9g/kg等。如此设置,能够满足厂房的低湿度加工环境的要求。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蒸发结构322和冷凝结构324,蒸发结构322开设有第一循环通道3201,冷凝结构324与导热器件50连接,并开设有第二循环通道3202,第一循环通道3201和第二循环通道3202连通,第一循环通道3201和第二循环通道3202用于供冷媒介质循环,以使冷媒介质在第一循环通道3201吸热后,流动到第二循环通道3202放热。具体的,冷媒介质优选为氟利昂等能够高效制冷的制冷剂。可以理解的是,冷媒介质在第一循环通道3201吸收一级冷风的热量而升温,然后流动到第二循环通道3202进行放热,导热器件50将冷媒介质放出的热量传导至再生加热组件40,以供再生风升温。
该实施例中,直膨式制冷机组还包括压缩机321和膨胀器323,压缩机321、蒸发结构322、膨胀器323和冷凝结构324依次且首尾连通。压缩机321用于将冷媒介质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液体状态,以供冷媒介质在冷凝结构324处冷却成低温高压的液体状态。膨胀器323用于对冷媒介质节流,将冷媒介质转化成低温低压的液体状态,以供冷媒介质在蒸发结构322蒸发而吸收第一冷风的热量,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其中,冷媒介质在蒸发结构322处蒸发可以吸收热量,以此对一级冷风进行制冷。冷媒介质在冷凝结构324处冷凝可以放出热量,以利用该热量来供再生加热组件40对再生风进行制热。
该实施例中,再生加热组件40和第二制冷器32分设于除湿转轮10的相背两侧,导热器件50构造为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与冷凝结构324连接,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再生加热组件40连接,从而将冷凝结构324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再生加热组件40内。如此设置,以便于将冷凝结构324产生的热量远距离传输至再生加热组件40。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再生加热组件40和第二制冷器32分设于除湿转轮10的相背两侧,通过将导热器件50设置为导热管,导热管的一端与冷凝结构324连接,导热管的另一端与再生加热组件40连接,可以降低再生加热组件40和第二制冷器32的设计难度,同时能够起到导热的效果。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再生加热组件40包括第一制热器41和第二制热器42,第二制热器42设于第一制热器41的出风侧和再生区12的进风侧之间。第一制热器41用于对再生风进行一级加热,以得到一级热风。第二制热器42用于对一级热风进行二级加热,以得到二级热风,导热器件50与第一制热器41连接。具体的,第一制热器41为采用导热器件50传导过来的直膨式制冷机组制冷产生的热量来进行制热,第二制热器42为采用蒸汽、导热油或者电加热等方式来进行制热。本实施例中,第一制热器41的制热温度与导热器件50的温度相近,第一制热器41所制热得到的一级热风的温度范围为45℃-55℃,一级热风和再生风的温差范围为10℃-20℃。具体的,一级热风的温度为50℃,再生风的温度为35℃,其温差为15℃。如此设置,第一制热器41能够利用第二制冷器32制冷产生的热量来对再生风进行预热,以得到第一热风,然后通过第二制热器42对第一热风进行加热,以得到温度足够高的第二热风,以便于通过第二热风充分带走再生区12的水分,此过程一级热风的制热为采用第二制冷器32制冷形成的热量来实现,能量利用率高,比较节能环保。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范围为55℃-65℃,二级热风的温度范围为105℃-115℃。具体的,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可选为55℃、57℃、60℃、65℃等。二级热风的温度可选为105℃、108℃、110℃、115℃等。通过将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范围设置为55℃-65℃区间内,第二制热器42所需的制热量相对传统再生风的制热量更小,所需的能耗也较低,有利于实现节能环保。同时,将二级热风的温度范围设置为105℃-115℃区间内,二级热风具有足够的温度,二级热风能够高效带走再生区12的水分。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3,导热器件50与冷凝结构324为一体式机构,冷凝结构324与再生加热组件40的第一制热器41连接,以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制热器41。如此设置,冷凝结构324能够及时将热量传导至第一制热器41内,热量损耗较少,能够提高能量利用率。
进一步,冷凝结构324环绕设置在第一制热器41的外周,以便于冷凝结构324和再生加热组件40充分接触,从而提高导热效率。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4,导热器件50、第一制热器41、冷凝结构324为一体式机构,冷凝结构324还开设有沿曲线延伸的通风通道3203。通风通道3203和第二循环通道3202分层设置且相邻,通风通道320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循环通道3202的延伸方向垂直。可以理解的是,沿曲线延伸的通风通道3203,可以保证再生风在通风通道3203中充分吸收热量。以及,将通风通道3203直接开设于冷凝结构324内,通风通道3203与第二循环通道3202分层设置且相邻,热传导效率较高,可较大程度地将第二循环通道3202内冷媒介质冷凝产生的热量利用起来,以及将热量通过冷凝结构324导热到通风通道3203的再生风,导热效率较高,且集成度高。以及,通风通道3203的延伸方向和第二循环通道3202的延伸方向垂直,有助于对再生风均匀加热。同时,冷凝结构324的材质优选为导热效果较好的金属,以及冷凝结构324的外侧包覆有隔热棉,以降低热量损耗,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驱动除湿转轮10转动的驱动机构为电机61,电机61内设有用于实现冷却和润滑的润滑油。导热器件50除了与冷凝结构324连接以外,导热器件50还与电机连接,并伸入润滑油中,以将电机61所产生的热量从润滑油中传导至第一制热器41,以供第一制热器41对再生风进行制热。可以理解的是,除湿转轮10的尺寸和重量均较大,驱动除湿转轮10转动的电机61的规格也比较大,其产生的热量也比较可观。通过将导热器件50设置为伸入电机61的润滑油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能量利用率。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5,除湿机100还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温度检测器,控制器与电机61电连接,温度检测器可获取一级热风和二级热风的温度并发送至控制器,当一级热风的温度低于45℃,且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大于60℃时,控制器控制电机61增大转速。可以理解的是,当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大于60℃时,第二制热器42的运行功率已经很大,难以通过提升第二制热器42的功率来提高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此时如果二级热风的温度依然不足以对除湿转轮10上的再生区12进行干燥,就会影响除湿效率。而本实施例中,控制器能够在一级热风的温度低于45℃,且二级热风和一级热风的温差大于60℃时控制电机61增大转速,一级热风的温度低于45℃,第一制热器41的制热还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此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61增大转速,可以提高电机61产生的热量,从而提高第一制热器41的制热效果,提高一级热风的温度,使得二级热风的温度满足干燥要求。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除湿机100还包括回风制冷器33。回风制冷器33设置在除湿风路201,且位于除湿区11的进风侧。回风制冷器33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可以理解的是,室内回风是指厂房内的气体。通过设置回风制冷器33,回风制冷器33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以便于降低对除湿转轮10的负荷的同时,能够将室内回风进一步除湿,以维持室内气体的低湿度。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除湿机100还包括后置制冷器34。后置制冷器34设置在除湿风路201,并位于除湿区11的出风侧。后置制冷器34用于对低湿冷风进行制冷。通过设置后置制冷器34,能够将低湿冷风进行制冷,以获得能够满足厂房温度要求的低温低湿冷风。
本实施例中,室内回风在回风制冷器33进行制冷后,分成两路,一路通过除湿区11进行除湿,另一路直接经过后置制冷器34进行制冷。如此设置,可以降低除湿区11的面积要求,从而降低了除湿转轮10的尺寸。
该实施方式的一种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风机组件20包括除湿风机21和再生风机22,除湿风机21用于形成除湿风路201,再生风机22用于形成再生风路202。具体的,除湿风机21设置在后置制冷器34的出风侧,再生风机22设置在再生区12的出风侧。通过设置除湿风机21和再生风机22,除湿风路201和再生风路202相对独立,可以降低除湿工艺和再生工艺的互相影响,从而提升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除湿机100设有对应的除湿管路和再生管路。除湿风机21为除湿管路提供风压,使得新风可以沿着除湿管路流动,从而形成除湿风路201。再生风机22为再生管路提供风压,使得再生风可以沿着再生管路流动,从而形成再生风路20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除湿转轮,设有除湿区和再生区;
风机组件,分别形成经过所述除湿区的除湿风路和经过所述再生区的再生风路;
第一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用于对新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一级冷风;
第二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第一制冷器的出风侧和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之间,用于对所述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以得到二级冷风;
再生加热组件,设置在所述再生风路,并位于所述再生区的进风侧,用于对再生风进行加热;
导热器件,连接所述第二制冷器和所述再生加热组件,所述导热器件可将所述第二制冷器对所述一级冷风进行制冷除湿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再生加热组件,以供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利用所述热量对所述再生风进行加热;
其中,所述第一制冷器包括冷冻水组,所述冷冻水组用于带走所述新风的热量;所述第二制冷器包括直膨式制冷机组,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用于带走所述一级冷风的热量,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与所述导热器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蒸发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蒸发结构开设有第一循环通道,所述冷凝结构与所述导热器件连接,并开设有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用于供冷媒介质循环,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吸热后,流动到所述第二循环通道放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和所述第二制冷器分设于所述除湿转轮的相背两侧,所述导热器件构造为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一端与所述冷凝结构连接,所述导热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再生加热组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膨式制冷机组包括蒸发结构和冷凝结构,所述蒸发结构开设有第一循环通道,所述导热器件与所述冷凝结构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冷凝结构开设有第二循环通道,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连通,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和所述第二循环通道用于供冷媒介质循环,以使所述冷媒介质在所述第一循环通道吸热后,流动到所述第二循环通道放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加热组件包括第一制热器和第二制热器,所述第二制热器设于所述第一制热器的出风侧和所述再生区的进风侧之间,所述第一制热器用于对所述再生风进行一级加热,以得到一级热风,所述第二制热器用于对所述一级热风进行二级加热,以得到二级热风,所述导热器件与所述第一制热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热风和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差范围为55℃-65℃,所述二级热风的温度范围为105℃-11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除湿转轮连接,所述除湿转轮可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自身轴线旋转;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所述电机内设有用于实现冷却和润滑的润滑油,所述导热器件还与所述电机连接,并伸入所述润滑油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电连接的控制器和温度检测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器可获取所述一级热风和所述二级热风的温度并发送至所述控制器,当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度低于45℃,且所述二级热风和所述一级热风的温差大于60℃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机增大转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回风制冷器,所述回风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且位于所述除湿区的进风侧,所述回风制冷器用于对室内回风进行制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湿机还包括后置制冷器,所述后置制冷器设置在所述除湿风路,并位于所述除湿区的出风侧,所述除湿区对所述二级冷风进行除湿处理,以得到低湿冷风,所述后置制冷器用于对所述低湿冷风进行制冷。
CN202411009608.0A 2024-07-26 2024-07-26 除湿机 Active CN1186872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009608.0A CN118687201B (zh) 2024-07-26 2024-07-26 除湿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009608.0A CN118687201B (zh) 2024-07-26 2024-07-26 除湿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87201A true CN118687201A (zh) 2024-09-24
CN118687201B CN118687201B (zh) 2025-04-15

Family

ID=92771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009608.0A Active CN118687201B (zh) 2024-07-26 2024-07-26 除湿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687201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9392B1 (en) * 1997-03-25 2001-03-13 Ebara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8070060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yekawa Mfg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機の処理空気温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5258248A (zh) * 2015-10-13 2016-01-20 无锡普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系统
CN112146187A (zh) * 2020-09-08 2020-1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轮除湿机
CN112984649A (zh) * 2019-12-13 2021-06-18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转轮除湿设备的再生系统以及转轮除湿设备
CN113819750A (zh) * 2021-07-21 2021-12-2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杀菌功能的热泵烘干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8627119U (zh) * 2022-11-17 2023-03-14 江苏博纳致远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膨热泵深度除湿和再生加热的转轮除湿机
CN117760023A (zh) * 2023-12-26 2024-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空压机余热的复合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7858446A (zh) * 2023-12-14 2024-04-09 广东同方瑞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高温热泵装置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118224660A (zh) * 2024-04-18 2024-06-21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温再生除湿转轮复合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99392B1 (en) * 1997-03-25 2001-03-13 Ebara Corporatio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JP2008070060A (ja) * 2006-09-14 2008-03-27 Mayekawa Mfg Co Ltd デシカント空調機の処理空気温度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CN105258248A (zh) * 2015-10-13 2016-01-20 无锡普爱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除湿系统
CN112984649A (zh) * 2019-12-13 2021-06-18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转轮除湿设备的再生系统以及转轮除湿设备
CN112146187A (zh) * 2020-09-08 2020-12-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转轮除湿机
CN113819750A (zh) * 2021-07-21 2021-12-21 广东申菱环境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杀菌功能的热泵烘干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CN218627119U (zh) * 2022-11-17 2023-03-14 江苏博纳致远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直膨热泵深度除湿和再生加热的转轮除湿机
CN117858446A (zh) * 2023-12-14 2024-04-09 广东同方瑞风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内置高温热泵装置的恒温恒湿空调系统
CN117760023A (zh) * 2023-12-26 2024-03-2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空压机余热的复合除湿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8224660A (zh) * 2024-04-18 2024-06-21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低温再生除湿转轮复合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687201B (zh) 202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1701B (zh) 多级热回收复合除湿新风空气处理机
CN204665595U (zh) 串联式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1191646A (zh) 蒸发制冷冷水机组
CN101105347A (zh) 可调节湿度的热泵空调器
CN201368542Y (zh) 热管式新风除湿机
CN102506475A (zh) 冷凝废热驱动的基于固体除湿的热湿独立控制的热泵系统
CN2932185Y (zh) 一种空调机
CN206094356U (zh) 一种基于热泵热回收及双蒸发温度的高效新风除湿机
CN102721133B (zh) 自冷式固体干燥剂降温除湿空调系统
CN211451776U (zh) 带旁通能量调节的烘干除湿热泵机组
CN108444278A (zh) 连续置换式除湿烘干设备
CN202792879U (zh) 全热回收型空气源除湿烘干一体机
CN201152668Y (zh) 一种热泵干燥装置
CN101749814A (zh) 低功耗除湿装置
CN116336795A (zh) 一种通过双压缩系统实现内部能量转移的节能除湿方法
CN113776220B (zh) 房间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2880067B (zh) 吸附式制冷与除湿复合系统及其方法
CN211739700U (zh) 一种节能型热泵干燥系统
CN210688501U (zh) 一种两管制双冷源全年运行恒温恒湿空调机组
CN112178758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17442192U (zh) 一种用于冷冻干燥的低温除湿机
CN206724389U (zh) 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式水冷多联空调系统
CN114710932B (zh) 一种制冷/热管复合型机柜空调控制方法
CN217685542U (zh) 一种多方式再生加热节能的转轮除湿机
CN1309997C (zh) 蓄能式燃气热泵复合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