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672351A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叠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672351A CN118672351A CN202310269504.2A CN202310269504A CN118672351A CN 118672351 A CN118672351 A CN 118672351A CN 202310269504 A CN202310269504 A CN 202310269504A CN 118672351 A CN118672351 A CN 1186723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shaft
- electronic device
- foldable electronic
- shell
- connect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77—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for detecting open or closed state or particular intermediate positions assumed by movable parts of the enclosure, e.g. detection of display lid position with respect to main body in a laptop, detection of opening of the cover of battery compar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与铰链模块。铰链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铰链模块而彼此相对旋转。铰链模块包括第一转轴、第一壳件、第二壳件以及连杆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机体且具有凸部。连杆组枢接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连杆组具有第一扩孔槽,凸部穿设于第一扩孔槽。当第一转轴以第一行程旋转时,凸部从第一扩孔槽的一端移至扩孔槽的另一端。当第一转轴以第二行程旋转时,第一转轴以凸部驱动连杆组,且通过连杆组驱动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分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笔记型电脑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故其所具备的功能也随之增加。其中,举例而言,为了使笔记型电脑同时也能作为平板电脑使用,便有双轴铰链的产生。笔记型电脑的主机与屏幕便能透过双轴铰链,而由闭阖状态的0度开启至翻转状态的360度。
一般而言,在平板状态时,笔记型电脑的触控屏幕实质上是翻转至主机的背面,并能通过主机而支撑在平台上,以利使用者操控。但此时因翻转后的屏幕仍是与其所承靠的平台呈平行(水平)状态,因此对于位在屏幕一侧的使用者而言,常常会面临可视角度不足或反光等问题,导致使用者需以额外物件垫高笔记型电脑的局部,以使屏幕呈倾斜而调整视角后方能顺利地观视、操控触控屏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其铰链结构用以对应机体的操作模式而产生相应的结构转换。
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以及铰链模块。铰链模块连接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以使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铰链模块而彼此相对旋转。铰链模块包括第一转轴、两个壳件以及连杆组。第一转轴连接第一机体,第一转轴具有凸部。连杆组枢接两个壳件,连杆组具有第一扩孔槽,凸部穿设于第一扩孔槽。当第一转轴以第一行程旋转时,凸部从第一扩孔槽的一端移至扩孔槽的另一端,当第一转轴以第二行程旋转时,凸部抵接所述另一端并驱动连杆组,以通过连杆组驱动两个壳件分合。当壳件分离时,其中一壳件突出于第一机体,以使第一机体藉由突出的壳件而呈倾斜地支撑于平台上。
基于上述,折叠式电子装置在其铰链模块设置两个壳件与连杆组,其中两个壳件分别枢接于连杆组的相异处,且第一转轴的凸部穿设于连杆组的第一扩孔槽。据此,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藉由铰链模块而相对旋转时,即能驱动连杆组产生收合状态或展开状态。再者,当第一转轴以第一行程旋转时,凸部从第一扩孔槽的一端移至另一端而不驱动连杆组,亦即第一行程仅作为机体与两个壳体进行旋转之用,连杆组仍维持原状。当第一转轴接着以第二行程旋转时,抵接在另一端的凸部便会因此而驱动连杆组,以驱动连杆组收合或展开,并据以将两个壳件予以分离或收合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分离后的两个壳件的其中之一会突出于机体,进而让该机体能以突出的该壳件而倾斜地支撑于平台上。因此能达到抬升机体的效果,而提供使用者便利的视角及操作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图1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铰链模块的放大示意图。
图4绘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状态。
图5A与图5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铰链模块的爆炸图。
图6A至图6D绘示铰链模块随机体旋转而转换成不同状态。
图7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铰链模块的局部剖视图。
其中,
100:折叠式电子装置;
110:第一机体;
111:输入面;
112:底面;
120:第二机体;
121:显示面;
122:背面;
130、130A:铰链模块;
131:第一转轴;
131a:凸部;
132:第二转轴;
133:第一杆件;
133a:第一扩孔槽;
133b:第一枢接轴;
134:第二杆件;
134a:第二扩孔槽;
134b:第二枢接轴;
134c:第三枢接轴;
135:第三杆件;
135a:第一枢接孔;
135b:第四枢接轴;
136、139:第一壳件;
136a:第一枢接孔;
137:第二壳件;
137a:第二枢接孔;
138:叉式结构;
200:平台;
C1、C2:组装部;
TR:扭力件;
X1、X2:轴线;
θ:倾角。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是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可携式电子装置的铰链模块的放大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笔记型电脑,包括第一机体110、第二机体120与铰链模块130。第一机体110例如是笔记型电脑的主机,具有输入面111(设置有触控板与键盘)与底面112,第二机体120例如是笔记型电脑的触控屏幕,具有(触控)显示面121与背面122。铰链模块130连接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以使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通过铰链模块130而彼此相对旋转。本实施例于图1与图2所示,即是折叠式电子装置100的平板模式,此时第二机体120已从第一机体110的输入面111翻转至且背靠于底面112,且让第二机体120的(触控)显示面121暴露于外,以在如图2所示让折叠式电子装置100放置于平台200上时,使用者能直接观视或操作(触控)显示面121。
更重要的是,如图2所示,通过铰链模块130的状态变化,折叠式电子装置100还能进一步地在平板模式时,让铰链模块130能对第一机体110提供局部抬升效果,而让铰链模块130突出于第一机体110的局部能支撑于平台200上,以使第一机体110藉由所述突出的局部而呈倾斜地承靠于平台200,进而使迭置在第一机体110上的第二机体120也是呈倾斜,有利于使用者操作或观视显示面121。如图2所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因上述的支撑机制而相对于平台200存在倾角θ。图2为了利于辨识折叠式电子装置100的倾斜状态,故其局部放大是分别采用不同的放大倍率。
图4绘示图1的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另一状态。请同时参考图1、图3与图4,在本实施例中,图4所绘示的即是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处于闭阖状态,也就是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是相对闭阖且迭置在一起,其中第二机体120的(触控)显示面121面对第一机体110的输入面111,而使第二机体120的背面122与第一机体110的底面112实质上暴露于外。此闭阖状态下的折叠式是电子装置100即是习知笔记型电脑的关机状态。惟本实施例为了便于对图1提供较佳的构件辨识度,故在图4将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改采倒置的方式绘示。
图5A与图5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铰链模块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5A与图5B并对照图4或图3,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爆炸图是以图4所示构件相对位置作为基准。在本实施例中,铰链模块130包括第一转轴131、两个壳件(在本实施例以第一壳件136与第二壳件137作为例示)与连杆组,第一转轴131的组装部C1连接(且固定于)第一机体110,所述两个壳件(第一壳件136与第二壳件137)分别枢接连杆组的相异处而呈可活动状态,例如图4所示的收合状态与图3所示的展开状态。如此一来,随着连杆组的收合或展开,而能驱动两个壳件彼此相对运动且达到相对分合(分离或收合)的效果,其中当两个壳件分离时,两个壳件的其中之一会突出于第一机体110,而呈图2所示,以使第一机体110藉由突出的壳件而呈倾斜地支撑于平台200上。
详细而言,本实施例的铰链模块130还包括第二转轴132与扭力件TR,其中第二转轴132的组装部C2连接(且固定于)第二机体120,亦即本实施例的铰链模块130实质上是双转轴机构,第一转轴131具有中心轴X1,第二转轴132具有中心轴X2,且中心轴X1平行中心轴X2,以利于机体能相对旋转从0度(如图4所示)直至360度(如图1所示)。再者,第一转轴131与第二转轴132分别可旋转地穿设于扭力件TR,且由扭力件TR提供铰链模块130所需的扭力。需说明的是,双转轴机构已为现有笔记型电脑的技术中所采用,故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连杆组包括第一杆件133、第二杆件134与第三杆件135,其中第一杆件133具有第一枢接轴133b与第一扩孔槽133a,第二杆件134具有第二扩孔槽134a、第二枢接轴134b与第三枢接轴134c,第一枢接轴133b可移动地耦接第二扩孔槽134a,第三枢接轴134c枢接第一壳件136的第一枢接孔136a。第三杆件135具有第四枢接轴135b与第三枢接孔135a,其中第四枢接轴135b枢接第二壳件137的第二枢接孔137a,第二枢接轴134b枢接第三枢接孔135a。第一转轴131具有凸部131a,且凸部131a穿设于第一扩孔槽133a。另需提及的是,上述这些枢接轴可以透过铆钉手段达到避免杆件沿枢接轴向彼此分离脱落的情形发生,也可将枢轴穿过另一杆件后予以冲击压平,以使枢轴局部外径大于所穿过杆件的枢接孔的孔径,同样能达到避免脱落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孔槽133a是旋转式扩孔槽且呈扇形。第一扩孔槽133a的中心轴与第一转轴131的中心轴X1一致,而凸部131a偏心于第一转轴131的中心轴X1,且凸部131a也呈扇形且可旋转地适配于第一扩孔槽133a内,其中凸部131a的圆心角小于第一扩孔槽133a的圆心角。据此,当第一转轴131旋转时,凸部131a或能在第一扩孔槽133a内移动(旋转),或抵接于第一扩孔槽133a的侧壁而据以驱动第一杆件133。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二扩孔槽134a是滑动式扩孔槽且呈长条形,用以让穿设其中的第一枢接轴133b能在枢转的同时也在第二扩孔槽134a内滑动。
图6A至图6D绘示铰链模块随机体旋转而转换成不同的状态。请先参考图6A与图6B,在本实施例中,图6A所示即是前述图4所示的闭阖状态,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彼此迭置在一起,输入面111与显示面121彼此面对,底面112与背面122暴露于外,此时铰链模块130的第一壳件136与第二壳件137彼此闭阖,且将此时的连杆组视为收合状态。接着,第一机体110通过铰链模块130而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以从图6A所示状态转换至图6B所示状态,此转换过程相当于第一转轴131以第一行程T1旋转,且使凸部131a从第一扩孔槽133a的一端移至第一扩孔槽133a的另一端。同时,铰链模块130也在此过程中产生180度翻转。
此时对于连杆组而言,第一行程T1实质上是空行程,仅提供机体旋转之用,而让连杆组不受驱动以维持如图6A所示的收合状态,从对照图6A与图6B所示铰链模块130即可清楚得知。换句话说,图6A至图6B的过程,相当于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从第一折叠状态(图6A)旋转至中继展开状态(图6B),以图6A所示状态视为折叠式电子装置100是处于0度状态为基准,图6B所示相当于第一机体110相对于第二机体120旋转270度所呈状态,且折叠式电子装置100在此过程中仍维持笔记型电脑的一般操作模式。
接着,请参考图6B与图6C,所示转换过程是第一机体110接续地以第二行程T2进行旋转(即,第一行程T1与第二行程T2是同方向旋转行程),第一机体110与第二机体120从中继展开状态旋转至第二折叠状态,其中第二折叠状态即是图6C所示,第一机体110再次迭置于第二机体120,惟显示面121是暴露于外,也就是前述的平板模式(状态)。
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当第一转轴131以第二行程T2旋转)中,凸部131a是抵接在第一扩孔槽133a的另一端并驱动连杆组,进而驱动连杆组展开,且造成第二壳件137突出于第一机体110的输入面111,以使第二机体120藉由第一机体110与突出输入面111的第二壳件137支撑于平台200上,如图1至图3所示。此外,由图6B至图6C的过程中还能进一步得知,连杆组所造成第二壳件137相对于第一壳件136分离且远离的方向是与第一转轴131的中心轴X1与第二转轴132的中心轴X2的连线一致,据以确保第二壳件137实质上是以垂直输入面111的方向移动且突出于输入面111。
接着,请参考图6C与图6D,所示转换过程是是欲将平板模式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予以恢复的过程,其同样依循前述的行程原则。图6C与图6D所示,当第一转轴131随第一机体110以图中顺时针方向旋转时,第一转轴131的凸部131a相当于以第一行程T11在第一扩孔槽133a中移动,因此转换至图6D所示状态时,相当于第一行程T11是空行程,而仅造成第一机体110与铰链模块130的翻转效果,对于连杆组并未造成驱动效果而使铰链模块130仍维持与图6C相同的展开状态。接着,在图6D所示状态下,使用者接续地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一机体110,即是让第一转轴131以第二行程T12移动,此时凸部131a抵接在第一扩孔槽133a的所述另一端而驱动连杆组,以将连杆组从图6D所示展开状态恢复至图6A所示收合状态。
基于上述,本发明前述的第一折叠状态与第二折叠状态分别是,第一机体110的输入面111面对第二机体120的显示面121与第一机体110的输入面111背对第二机体120的显示面121的其中之一种状态。
图7是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铰链模块的局部剖视图,所示状态与前述实施例的图3相同。请参考图7,在本实施例的铰链模块130A中,第一壳件139具有夹层结构,而铰链模块130A还进一步地包括设置在第二壳件137内表面的叉式结构138,以可移动地插入所述夹层结构或局部移出所述夹层结构。此举让铰链模块130A在进行壳件分离/结合的移动过程中,例如图6B、图6C的转换过程中,彼此远离的构件不会因连杆组的作动而产生偏摆或旋转,也就是前述夹层结构与叉式结构138提供构件移动时的限位,而得以维持壳件的相对运动实质上是呈直线式的移动轨迹。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在其铰链模块设置两个壳件与连杆组,其中两个壳件分别枢接于连杆组的相异处,且第一转轴的凸部穿设于连杆组的第一扩孔槽。据此,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藉由铰链模块而相对旋转时,即能驱动连杆组产生收合状态或展开状态。再者,当第一转轴以第一行程旋转时,凸部从第一扩孔槽的一端移至另一端而不驱动连杆组,亦即第一行程仅作为机体与两个壳体进行旋转之用,连杆组仍维持原状。当第一转轴接着以第二行程旋转时,抵接在另一端的凸部便会因此而驱动连杆组,以驱动连杆组收合或展开,并据以将两个壳件予以分离或收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分离后的两个壳件的其中之一会突出于机体,进而让该机体能以突出的该壳件而倾斜地支撑于平台上。因此能达到抬升机体的效果,而提供使用者便利的视角及操作角度。
Claims (15)
1.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机体;
第二机体;
铰链模块,连接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以使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通过该铰链模块而彼此相对旋转,该铰链模块包括:
第一转轴,连接该第一机体,该第一转轴具有凸部;
两个壳件;以及
连杆组,该两个壳件分别枢接该连杆组的相异处而呈可活动状态,该连杆组具有第一扩孔槽,该凸部穿设于该第一扩孔槽,当该第一转轴以第一行程旋转时,该凸部从该第一扩孔槽的一端移至该第一扩孔槽的另一端,当该第一转轴以第二行程旋转时,该凸部抵接该另一端并驱动该连杆组,以通过该连杆组的收合或展开而驱动该两个壳件分合,当该两个壳件分离时,该两个壳件的其中之一突出于该第一机体,以使该第一机体藉由突出的该壳件而呈倾斜地支撑于平台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壳件包括第一壳件与第二壳件,该连杆组包括:
第一杆件,具有第一枢接轴与该第一扩孔槽,
第二杆件,具有第二扩孔槽、第二枢接轴与第三枢接轴,该第一枢接轴可移动地耦接该第二扩孔槽,该第三枢接轴枢接该第一壳件的第一枢接孔;以及
第三杆件,具有第四枢接轴与第三枢接孔,其中该第四枢接轴枢接该第二壳件的第二枢接孔。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孔槽是旋转式扩孔槽且呈扇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扩孔槽的中心轴与该第一转轴的中心轴一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呈扇形且可旋转地适配于该第一扩孔槽,该凸部的圆心角小于该第一扩孔槽的圆心角。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扩孔槽是滑动式扩孔槽且呈长条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铰链模块还包括第二转轴与扭力件,该第二转轴连接该第二机体,该第一转轴与该第二转轴分别可旋转地穿设于该扭力件,且由该扭力件提供该铰链模块所需的扭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两个壳件彼此分离时,其中一该壳件突出于该第一机体的输入面,以使该第二机体藉由该第一机体与突出该输入面的该壳件支撑于该平台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第一转轴以该第一行程旋转时,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从第一折叠状态旋转至中继展开状态,当该第一转轴以该第二行程旋转时,该第一机体与该第二机体从该中继展开状态旋转至第二折叠状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折叠状态与该第二折叠状态分别是,该第一机体的输入面面对该第二机体的显示面与该第一机体的输入面背对该第二机体的显示面的其中之一。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个壳件的分合方向,与该第一转轴的中心轴与该第二转轴的中心轴的连线一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偏心于该第一转轴的中心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行程是空行程以使该第一转轴不驱动该连杆组。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行程与该第二行程是同方向旋转。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其中一该壳件的夹层结构,以及设置在另一该壳件的叉式结构,且该叉式结构随着该壳件移动而插入或局部移出该夹层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9504.2A CN118672351A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0269504.2A CN118672351A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672351A true CN118672351A (zh) | 2024-09-20 |
Family
ID=927275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0269504.2A Pending CN118672351A (zh) | 2023-03-20 | 2023-03-20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672351A (zh) |
-
2023
- 2023-03-20 CN CN202310269504.2A patent/CN11867235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92168U (zh) | 電子裝置 | |
US10656685B2 (en) | Hing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JP4915448B2 (ja) | 電子機器 | |
CN114185399B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CN113534893B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JPH10222090A (ja) | ポータブルコンピュータ用の連結型可動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の位置決め方法 | |
WO2022262477A1 (zh) |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US11169575B2 (en) | Retractable feet for computing devices | |
TWM605990U (zh) | 具多螢幕的折疊式電子裝置 | |
CN111336173A (zh) | 伸缩式铰链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 |
TWI851053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CN118672351A (zh) | 折叠式电子装置 | |
CN104635856B (zh) | 电子装置 | |
CN115480617A (zh) | 铰链组件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
CN116071990A (zh) | 可折叠电子设备 | |
US20240117837A1 (en) | Fold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725471A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CN118959439A (zh) | 铰链结构及终端设备 | |
CN210579636U (zh) | 电子装置 | |
CN114661092B (zh) | 连接装置以及可携式电子装置 | |
TWI812234B (zh) | 折疊式電子裝置 | |
CN2453481Y (zh) | 折叠式键盘的固定装置 | |
TWI817506B (zh) | 可攜式電子裝置 | |
TWI817690B (zh) | 電子裝置 | |
CN112524143B (zh) | 电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