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571571B -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71571B
CN118571571B CN202411053087.9A CN202411053087A CN118571571B CN 118571571 B CN118571571 B CN 118571571B CN 202411053087 A CN202411053087 A CN 202411053087A CN 118571571 B CN118571571 B CN 1185715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rod
gear
spro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10530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571571A (zh
Inventor
钱国平
陈月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Jia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Jia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Jia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Jia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105308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571571B/zh
Publication of CN118571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71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71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71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07Details; Auxiliary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for feed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35Stranding-up by a twisting device situated between a pay-off device and a take-up device
    • H01B13/0257Stranding-up by a twisting device situated between a pay-off device and a take-up device being a perforated dis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02Stranding-up
    • H01B13/0292After-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线缆绞线技术领域,该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平台板,平台板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开口;矩形板,矩形板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矩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侧架,侧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绞线机构,绞线机构设置于侧架上用于线缆的放线;框架,框架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裁切机构,裁切机构设置于框架上用于绞线完裁断;以及收线机构,收线机构设置于框架的上端左侧用于绞线完线缆收卷,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集绞线、裁切、收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显著提升了线缆加工的综合效率;绞线机构采用电机驱动链轮与齿链系统,确保了绞合过程的连续性和线缆张力的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线缆绞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工业生产制造、电力传输、通信、建筑安装及维护等多个领域,线缆的处理(如电缆、光纤、电线、数据线缆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线缆处理方式通常依赖手工操作,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线缆损伤,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安全性。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对高效、精确、自动化程度高、保护线缆处理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对于长距离、大量线缆的铺设、复杂环境下的安装与维护场景,对线缆的绞合、切割、收集、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授权公开号“CN117316535B”记载了,一种适用不同规格电缆生产的线缆绞线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其包括模座架,绞线机中的电缆芯穿过模座架,在绞线机旋转时,绞线机带动电缆芯转动,并通过模座架的限制,使电缆线旋转缠绕在一起,模座架的内部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靠近绞线机的一端设置有收紧件,收紧件对调节机构的一端进行束缚。本发明通过收紧件对调节机构的一端进行收拢,使调节机构内部的空间缩小,使调节机构对不同尺寸的电缆芯或铠装电缆进行限制,使电缆芯和铠装线可以稳定的缠绕在一起,同时通过收紧件控制调节机构内部空间的大小,使调节机构对不同尺寸的电缆芯或铠装电缆进行夹持限制。
上述专利通过收紧件对调节机构的一端进行收拢,使调节机构内部的空间缩小,使调节机构对不同尺寸的电缆芯或铠装电缆进行限制,使电缆芯和铠装线可以稳定的缠绕在一起,同时通过收紧件控制调节机构内部空间的大小,使调节机构对不同尺寸的电缆芯或铠装电缆进行夹持限制。
虽然“CN17316535B”通过调节机构实现了对不同尺寸线缆的适应,但其自动化水平与连续作业能力有限,特别是在线缆的自动放线、精确绞合、裁切、自动收卷等环节。且“CN17316535B”中的调节机构虽能适应不同尺寸,但对于线缆绞合过程中的张力控制、精确裁切位置等质量控制细节描述不够明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使用时自动化水平与连续作业能力有限特别是线缆的自动放线、精确绞合、裁切、自动收卷问题且线缆绞合过程中的张力控制、精确裁切位置等质量控制细节描述不够明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板,所述平台板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开口;
矩形板,所述矩形板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所述矩形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侧架,所述侧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
绞线机构,所述绞线机构设置于侧架上用于线缆的放线;
框架,所述框架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
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框架上用于绞线完裁断;以及
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方板、立柱、第二光杆、限位板、收线盘、第一气缸,驱动部件、输送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方板固定连接于框架的上端左侧,所述立柱连接于方板的下端,所述第二光杆固定连接于方板的下端,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光杆的下端,所述限位板与立柱相匹配,所述收线盘活动卡接于限位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方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杆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平台板的下端以用于收线盘转动,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平台板的侧端以实现收线盘输送,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框架的侧端用于对收线盘收线完成后的固定并通过裁切机构裁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光杆、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引导盘、引导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挡板、放线盘和引导杆,所述第一安装座固定连接于上板的上端,所述第一光杆固定连接于侧架上,所述第一丝杆转动连接于侧架上,所述第一丝杆螺母连接于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杆之间,所述引导盘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螺母的下端,所述引导圈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引导盘上,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链轮的侧端,所述第二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架的侧端,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的侧端,所述第三齿轮和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的侧端,所述放线盘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挡板的侧端,所述引导杆固定连接于挡板的侧端,所述引导杆和引导圈为同一中心。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导向杆、第二安装座、裁切刀和第二气缸,所述导向杆固定连接于框架的侧端,所述第二安装座滑动连接于导向杆上,所述裁切刀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座的侧端,所述第二气缸固定连接于框架的侧端,所述第二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方板、立柱、第二光杆、限位板、收线盘、第一气缸,驱动部件、输送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方板固定连接于框架的上端左侧,所述立柱连接于方板的下端,所述第二光杆固定连接于方板的下端,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第二光杆的下端,所述限位板与立柱相匹配,所述收线盘活动卡接于限位板的下端,所述第一气缸固定连接于方板上,所述第一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杆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平台板的下端以用于收线盘转动,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平台板的侧端以实现收线盘输送,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框架的侧端用于对收线盘收线完成后的固定并通过裁切机构裁切。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座、第二电机、第三链轮、第三转杆、第四链轮、第四转杆、第五链轮和第二齿链,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于固定座的侧端,所述第三链轮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转杆转动连接于平台板上,所述第四链轮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的下端,所述第三转杆和收线盘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杆连接于弧形开口内,所述第五链轮连接于第四转杆的下端,所述第二齿链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三链轮、第四链轮和第五链轮之间。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支架、第二万向轮、连接辊和输送带,所述支架设置于平台板的侧端,所述第二万向轮固定连接于支架的下端,所述连接辊连接于支架上,所述输送带转动连接于连接辊的圆周表面。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放置板、第三安装座、第二丝杆、第三光杆、第二丝杆螺母、L型板、第二转杆、齿口、夹爪、第四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五齿轮和齿板,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所述放置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柱的上端,所述第三安装座固定连接于平台板的上端,所述第二丝杆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三光杆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座上,所述第二丝杆螺母连接于第二丝杆和第三光杆上,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螺母的侧端,所述第二转杆转动连接于L型板上,所述齿口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的侧端,所述齿口与收线盘相匹配,所述夹爪开设于齿口的侧端,所述第四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的下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固定连接于第三光杆的侧端,所述第五齿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L型板的下端,所述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所述L型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与第五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平台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五转杆,所述第五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转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链轮,所述第六链轮与第五链轮相匹配,所述第五转杆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棘齿,所述平台板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棘轮,所述棘齿和棘轮间歇啮合,所述平台板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安装座,所述第四安装座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七链轮,所述第七链轮与第二齿链相啮合,所述伸缩杆的圆周表面套设连接有弹簧,所述棘齿上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平台板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栓,所述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平台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所述箱体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门板,所述门板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侧架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引导轮,所述平台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安装座,所述第五安装座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引导轮。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线缆绞线装置放置在稳定的工作面上,确保其水平,打开箱体的门板,将需要绞合的线缆穿过平台板上端的弧形开口,并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平台板上;
S2:启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使第二齿链啮合转动,从而驱动第五转杆上的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啮合,使得线缆开始绞合;
S3:在绞线过程中,线缆经过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第一光杆、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引导盘、引导圈、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挡板、放线盘和引导杆,实现线缆的绞合和放线;
S4:当线缆绞合到所需长度后,停止驱动部件的运行,通过第二气缸驱动裁切刀进行线缆的裁断,裁切完成后,启动收线机构,通过第一气缸驱动收线盘进行线缆的收卷;
S5:在收线过程中,线缆经过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放置板、第三安装座、第二丝杆、第三光杆、第二丝杆螺母、L型板、第二转杆、齿口、夹爪、第四齿轮、第一锥形齿轮、第五齿轮和齿板,实现线缆的夹持和固定,当线缆收卷完成后,关闭箱体的门板,完成线缆绞线装置的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通过精细的结构设计,集绞线、裁切、收线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显著提升了线缆加工的综合效率。绞线机构采用电机驱动链轮与齿链系统,确保了绞合过程的连续性和线缆张力的均匀性。裁切机构与收线机构的自动化设计,使得线缆加工从放线到最终成品的转化过程无缝衔接,减少了人力干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方案中:绞线组件中的精密齿轮传动系统与丝杆螺母机构,不仅确保了线缆绞合过程中的精确导向和张力控制,而且通过可调节的第一光杆和第一丝杆螺母,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线缆的加工需求,保证了绞线质量的一致性和线缆结构的稳定性。裁切机构的导向杆和精密气缸驱动,确保了裁切动作的准确无误,避免了线缆浪费,提升了成品的利用率和质量标准。
3、本方案中:本发明箱体与门板设计便于维护与快速更换线缆,以及收线盘的活动卡接和自动输送组件,使得设备能够灵活适应不同工作场景和线缆尺寸的需求。此外,装置配置的手动调整部件如第二把手和卡板设计,使得操作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快速调整设备状态,增加了使用的便捷性和适应性。弹簧缓冲设计和万向轮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与移动性,适合各种工况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平台板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图4中平台板处的第一爆炸图;
图5为本发明图4中平台板处的第二爆炸图;
图6为本发明图4中侧架处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图6中侧架处的爆炸图;
图8为本发明图5中平台板处的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图8中框架处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图8中固定座处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图9中框架处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发明图11中框架处的爆炸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1中的齿板处的爆炸图。
图中:1、平台板;101、箱体;102、底板;103、第一万向轮;104、门板;105、第一把手;2、支架;201、第二万向轮;202、连接辊;203、输送带;3、侧架;301、矩形板;302、上板;303、第一安装座;304、第一光杆;305、第一丝杆;306、第一丝杆螺母;307、引导盘;308、引导圈;309、第一连接座;310、第一引导轮;311、第一电机;312、第一链轮;313、第一转杆;314、第二链轮;315、第一齿链;316、第一齿轮;317、第二齿轮;318、第三齿轮;319、挡板;320、放线盘;321、引导杆;4、框架;401、方板;402、立柱;403、第二光杆;404、限位板;405、收线盘;406、第一气缸;407、第二安装座;408、导向杆;409、裁切刀;410、第二气缸;5、连接柱;501、放置板;502、第三安装座;503、第二丝杆;504、第三光杆;505、第二丝杆螺母;506、L型板;507、第二转杆;508、齿口;509、夹爪;510、第四齿轮;511、第一锥形齿轮;512、第五齿轮;513、齿板;6、固定座;601、第二电机;602、第三链轮;603、第三转杆;604、第四链轮;605、第四转杆;606、第五链轮;607、第二齿链;608、弧形开口;609、卡板;610、固定栓;611、第二把手;612、第五转杆;613、第二锥形齿轮;614、第六链轮;615、棘齿;616、棘轮;617、第四安装座;618、伸缩杆;619、弹簧;620、第二连接座;621、第七链轮;7、第五安装座;701、第二引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包括:
平台板1,平台板1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开口608;
矩形板301,矩形板301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矩形板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侧架3,侧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302;
绞线机构,绞线机构设置于侧架3上用于线缆的放线;
框架4,框架4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
裁切机构,裁切机构设置于框架4上用于绞线完裁断;以及
收线机构,收线机构包括方板401、立柱402、第二光杆403、限位板404、收线盘405、第一气缸406,驱动部件、输送组件和夹持组件,方板401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上端左侧,立柱402连接于方板401的下端,第二光杆403固定连接于方板401的下端,限位板404固定连接于第二光杆403的下端,限位板404与立柱402相匹配,收线盘405活动卡接于限位板404的下端,第一气缸406固定连接于方板401上,第一气缸406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杆403相连接,驱动部件设置于平台板1的下端以用于收线盘405转动,输送组件设置于平台板1的侧端以实现收线盘405输送,夹持组件设置于框架4的侧端用于对收线盘405收线完成后的固定并通过裁切机构裁切。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平台板1作为整个装置的基础支撑结构,为其他部件提供稳定的安装平台。其上端开设的弧形开口608用于引导运动部件。矩形板301固定在平台板1的上端,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其上端连接的侧架3用于安装绞线机构。侧架3连接到矩形板301的上端,用于安装绞线机构。侧架3的上端还固定连接有上板302,用于进一步固定或导向线缆。绞线机构安装在侧架3上,用于线缆的放线和绞合,确保线缆按照特定的顺序和张力进行绞合。框架4固定在平台板1的上端,用于支撑裁切机构和收线机构,以及为整个装置提供额外的稳定性。裁切机构设置在框架4上,用于在绞线完成后将线缆裁断到所需的长度。收线机构位于框架4的上端左侧,用于在绞线完成后收集和卷取线缆,确保线缆整齐地收卷以便于存储或进一步处理。方板401与立柱402方板401固定于框架4上端左侧,为收线机构提供支撑平台,立柱402连接于方板401下端,增加结构稳定性。第二光杆403与限位板404第二光杆固定于方板401下端,限位板404则固定于第二光杆403下端,与立柱402相匹配,共同构建了收线盘405的上下移动导轨系统,保证收线盘405的垂直移动稳定且定位准确。收线盘405通过活动卡接设计安装于限位板404下端,便于线缆的装载与卸载,同时也能够在第一气缸406的驱动下实现升降,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线缆收卷需求。第一气缸406固定于方板401上,其输出端与第二光杆403相连,通过气缸的伸缩动作控制收线盘405的上下移动,实现线缆的紧凑卷取。驱动部件、输送组件与夹持组件驱动部件位于平台板1下端,为收线盘405提供转动动力,确保线缆卷绕均匀。输送组件设置在平台板1侧端,负责在绞线完成后将线缆送至收线盘405进行卷取。夹持组件安装于框架4侧端,不仅在收线过程中对收线盘405进行固定,确保线缆卷取时的稳定性,还在裁切前对线缆进行有效夹持,以配合裁切机构完成线缆的精确裁切。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绞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1、第一链轮312、第一转杆313、第二链轮314、第一齿链315和绞线组件,第一电机311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第一链轮312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第一转杆313转动连接于侧架3的侧端,第二链轮314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313的一侧端,第一齿链315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一链轮312和第二链轮314圆周表面,绞线组件设置于侧架3上以实现线缆的绞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机311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提供动力源,驱动绞线机构进行工作。第一链轮312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给第一齿链315。第一转杆313转动连接于侧架3的侧端,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同时参与控制绞线过程中线缆的张力和方向。第二链轮314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313的一侧端,与第一齿链315啮合,进一步传递和调节动力。第一齿链315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一链轮312和第二链轮314的圆周表面,负责将电机的旋转动力传递到绞线组件,确保绞线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绞线组件设置于侧架3上,包括多个用于绞线的部件。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303、第一光杆304、第一丝杆305、第一丝杆螺母306、引导盘307、引导圈308、第一齿轮316、第二齿轮317、第三齿轮318、挡板319、放线盘320和引导杆321,第一安装座303固定连接于上板302的上端,第一光杆304固定连接于侧架3上,第一丝杆305转动连接于侧架3上,第一丝杆螺母306连接于第一光杆304和第一丝杆305之间,引导盘307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螺母306的下端,引导圈308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引导盘307上,第一齿轮316固定连接于第二链轮314的侧端,第二齿轮317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架3的侧端,第一齿轮316和第二齿轮317相啮合,第三齿轮318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305的侧端,第三齿轮318和第二齿轮317相啮合,挡板319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313的侧端,放线盘320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挡板319的侧端,引导杆321固定连接于挡板319的侧端,引导杆321和引导圈308为同一中心。
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303固定于上板302上端,为绞线组件提供基础支撑。第一光杆304与第一丝杆305前者固定于侧架3上,后者转动连接于侧架3,两者通过第一丝杆螺母306连接,形成了调节绞线张力和位置的机制。引导盘307与引导圈308引导盘307固定于第一丝杆螺母306下端,引导圈308则通过螺栓与引导盘307相连,共同参与线缆的导向和控制。第一齿轮316与第二链轮314相连,第二齿轮317通过转轴与侧架3相连并与第一齿轮316啮合,第三齿轮318固定于第一丝杆305侧端并和第二齿轮317啮合,这一系列齿轮的配合实现了动力的多级传递和速度、扭矩的调整。挡板319与放线盘320挡板319固定于第一转杆313侧端,而放线盘320通过螺栓与挡板319相连,用于控制线缆的放出和初始导向。引导杆321固定于挡板319侧端,并与引导圈308同轴心设置,进一步辅助线缆在绞合过程中的精确导向。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裁切机构包括导向杆408、第二安装座407、裁切刀409和第二气缸410,导向杆408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侧端,第二安装座407滑动连接于导向杆408上,裁切刀409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座407的侧端,第二气缸410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侧端,第二气缸410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407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08固定安装在框架4的侧端,作为裁切机构运动轨迹的导向基准,确保裁切动作沿预定方向稳定进行。第二安装座407设计为可在导向杆408上滑动的结构,这种连接允许裁切组件沿导向杆408进行精准定位,适应不同长度的线缆裁切需求。裁切刀409通过螺栓紧固在第二安装座407的侧端,是执行裁切操作的直接工具,第二气缸410固定于框架4的另一侧端,作为动力来源,其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407相连。当气缸活塞伸出或缩回时,通过机械传动使第二安装座407沿导向杆408移动,带动裁切刀409完成切割动作。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座6、第二电机601、第三链轮602、第三转杆603、第四链轮604、第四转杆605、第五链轮606和第二齿链607,固定座6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下端,第二电机6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6的侧端,第三链轮602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第三转杆603转动连接于平台板1上,第四链轮604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603的下端,第三转杆603和收线盘405相连接,第四转杆605连接于弧形开口608内,第五链轮606连接于第四转杆605的下端,第二齿链607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三链轮602、第四链轮604和第五链轮606之间。
本实施例中:固定座6作为基础支撑,确保驱动部件牢固安装于平台板1下端,为整个传动系统提供稳固的起点,避免因振动导致的动力传输不稳。第二电机601作为核心动力源,其稳定可靠的动力输出是整个收线过程得以进行的基础,保证了持续且可调节的动力供应,适用于不同的线缆材质和直径。第三链轮602与第四链轮604这两者分别固定于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和第三转杆603下端,通过直接或间接连接,它们是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驱动收线盘405旋转的关键中间环节,实现了动力的初步转换。第三转杆603与第四转杆605第三转杆603通过与收线盘405的直接连接,将旋转动力传递给收线盘405,实现线缆的卷取。而第四转杆605则巧妙地利用了平台板1上的弧形开口608,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了传动路径的延伸,增加了传动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第五链轮606通过与第四转杆605的连接,第五链轮606进一步扩展了传动链,使得动力传输路径更加顺畅,即使在装置内部空间受限的情况下也能保证高效传动。第二齿链607作为传动系统中的“桥梁”,第二齿链607啮合于第三链轮602、第四链轮604和第五链轮606之间,确保动力在多个旋转部件间平滑、无滑差地传递,减少能量损失,提高了整体传动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输送组件包括支架2、第二万向轮201、连接辊202和输送带203,支架2设置于平台板1的侧端,第二万向轮201固定连接于支架2的下端,连接辊202连接于支架2上,输送带203转动连接于连接辊202的圆周表面。
本实施例中:支架2设置于平台板1的侧端,为输送组件提供稳固的支撑基础,确保整个组件在运转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第二万向轮201固定连接于支架2的下端,这类轮子能够自由旋转并适应地面的微小不平,保证输送组件即便在非完全平整的地面上也能平稳移动,减少震动,保护设备及线缆免受损伤。连接辊202安装于支架2上,作为输送带203的支撑和导向部件,确保输送带203能够围绕其顺畅转动,维持线缆在传输过程中的直线路径和必要的张力控制。输送带203转动连接于连接辊202的圆周表面,通常由耐磨、抗静电的材料制成,以减少摩擦损耗并防止静电积累对线缆造成损害。输送带203通过连续循环运动,将完成绞合的线缆从绞线区域平稳、安全地输送到收线盘405进行卷取,此过程自动化进行,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作业效率并保证了线缆表面不受损伤。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5、放置板501、第三安装座502、第二丝杆503、第三光杆504、第二丝杆螺母505、L型板506、第二转杆507、齿口508、夹爪509、第四齿轮510、第一锥形齿轮511、第五齿轮512和齿板513,连接柱5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放置板50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5的上端,第三安装座502第二转杆507转动连接于L型板506上,齿口508固定连接于第二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第二丝杆503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座502上,第三光杆504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座502上,第二丝杆螺母505连接于第二丝杆503和第三光杆504上,L型板506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螺母505的侧端,第二转杆507的侧端,齿口508与收线盘405相匹配,夹爪509开设于齿口508的侧端,第四齿轮510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507的下端,第一锥形齿轮511固定连接于第三光杆504的侧端,第五齿轮5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L型板506的下端,第四齿轮510与第五齿轮512相啮合,L型板506的侧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13,齿板513与第五齿轮512相啮合。
本实施例中:连接柱5与放置板501作为夹持组件的基础支撑结构,连接柱5固定于平台板1上端,放置板501则位于其上,为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平台。第三安装座502、第二丝杆503、第三光杆504与第二丝杆螺母505这一组合构成了精密的直线运动与旋转运动转换系统。第二丝杆503和第三光杆504分别固定于第三安装座502,通过第二丝杆螺母505的移动,实现了L型板506及附着其上的部件的上下调节,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收线盘405。L型板506、第二转杆507、齿口508与夹爪509L型板506作为关键的连接件,不仅承载了第二转杆507和第四齿轮510,其上的齿口508与收线盘405匹配,通过夹爪509的开合实现对收线盘405的夹持固定。这一设计确保了裁切前线缆的稳固,避免松动影响裁切精度。第四齿轮510、第一锥形齿轮511、第五齿轮512与齿板513这些齿轮共同构建成传动系统,其中第四齿轮510与第五齿轮512相啮合,通过第二转杆507的旋转带动L型板506及附着部件的上下移动;第一锥形齿轮511与第三光杆504相连,第五齿轮512通过转轴与L型板506下端相连,齿板513与第五齿轮512啮合,这一系列的齿轮传动保证了丝杆旋转运动精确转换为L型板506的直线运动,实现对收线盘405的精确夹紧与释放。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平台板1上转动连接有第五转杆612,第五转杆6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613,第二锥形齿轮613与第一锥形齿轮511相啮合,第五转杆6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链轮614,第六链轮614与第五链轮606相匹配,第五转杆612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棘齿615,平台板1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棘轮616,棘齿615和棘轮616间歇啮合,平台板1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安装座617,第四安装座617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18,伸缩杆618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620,第二连接座620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七链轮621,第七链轮621与第二齿链607相啮合,伸缩杆618的圆周表面套设连接有弹簧619,棘齿615上连接有卡板609,卡板609与平台板1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栓610,卡板6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11。
本实施例中:第五转杆612与第二锥形齿轮613第五转杆612在平台板1上转动连接,其上端固定的第二锥形齿轮613与第一锥形齿轮511位于夹持组件相啮合,通过这一设计,实现了平台板1位置的间接调整,进而影响到夹持组件的动作,体现了装置的高度集成和联动性。第六链轮614与第五链轮606第五转杆612下端的第六链轮614与第五链轮606相匹配,进一步说明了平台板1旋转运动与传动链中的其他部件之间的协调,确保整体装置的运动同步性。棘齿615与棘轮616这一设计实现了平台板1位置的锁定与释放,棘齿615与棘轮616的间歇啮合使得平台板1可以在特定位置被固定,防止在不期望的时刻移动,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第四安装座617、伸缩杆618与第二连接座620这一系列组件为装置提供了额外的调节手段,尤其是伸缩杆618配以弹簧619,可以吸收装置运行中的震动,增强稳定性,同时通过第二连接座620与第七链轮621与第二齿链607相啮合的连接,再次体现了装置各部分间的联动性。卡板609与固定栓610卡板609与平台板1通过固定栓610的螺纹连接,配合棘齿615和棘轮616的锁定机制,提供了更细致的位置调整和稳固锁定,确保调整后的位置不会轻易变动。第二把手611作为用户交互界面,第二把手611的设置便于操作者手动调整卡板609进而影响平台板1的位置,体现了人性化设计,便于装置的日常操作和维护。综上,这一实施例展示了装置在运动控制、位置调节、稳定锁定等方面的高级设计,确保了绞线、收线、裁切等操作的精确执行,同时考虑到了操作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具体的请参阅图1-13,平台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箱体101,箱体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2,底板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103,箱体101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门板104,门板104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05,侧架3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09,第一连接座309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引导轮310,平台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安装座7,第五安装座7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引导轮701。
本实施例中:箱体101与底板102平台板1下端固定连接的箱体101和其下方的底板102为装置提供了坚固的底部支撑结构,增强了整体的稳定性和耐用性。第一万向轮103底板102下端的万向轮设计使得整个装置具备了良好的地面适应性和移动灵活性,便于在不同工作场所间移动和定位,提升了装置的通用性和实用性。门板104与第一把手105箱体101侧端的门板104可通过转轴转动开启,便于设备的内部维护和检修,第一把手105的设计便于操作人员轻松开启门板104,提高了日常使用的便捷性。第一连接座309与第一引导轮310侧架3上的第一连接座309通过转轴与第一引导轮310相连,这一设计用于辅助线缆的导入或导出,确保线缆在运动过程中的顺畅和定位准确,减少磨损。第五安装座7与第二引导轮701平台板1上端的第五安装座7上通过转轴装有第二引导轮701,这与第一引导轮310形成配合,共同对线缆进行导向和控制,尤其是在绞合和收线过程中,确保线缆的整齐排列和张力均衡。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线缆绞线装置放置在稳定的工作面上,确保其水平。打开箱体101的门板104,将需要绞合的线缆穿过平台板1上端的弧形开口608,并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平台板1上。启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二电机601驱动第三链轮602和第四链轮604,使第二齿链607啮合转动,从而驱动第五转杆612上的第二锥形齿轮613与第一锥形齿轮511相啮合,使得线缆开始绞合。在绞线过程中,线缆经过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303、第一光杆304、第一丝杆305、第一丝杆螺母306、引导盘307、引导圈308、第一齿轮316、第二齿轮317、第三齿轮318、挡板319、放线盘320和引导杆321,实现线缆的绞合和放线。当线缆绞合到所需长度后,停止驱动部件的运行,通过第二气缸410驱动裁切刀409进行线缆的裁断。裁切完成后,启动收线机构,通过第一气缸406驱动收线盘405进行线缆的收卷。在收线过程中,线缆经过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5、放置板501、第三安装座502、第二丝杆503、第三光杆504、第二丝杆螺母505、L型板506、第二转杆507、齿口508、夹爪509、第四齿轮510、第一锥形齿轮511、第五齿轮512和齿板513,实现线缆的夹持和固定。当线缆收卷完成后,关闭箱体101的门板104,完成线缆绞线装置的使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平台板(1),所述平台板(1)的上端开设有弧形开口(608);
矩形板(301),所述矩形板(301)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所述矩形板(30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侧架(3),所述侧架(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板(302);
绞线机构,所述绞线机构设置于侧架(3)上用于线缆的放线;
框架(4),所述框架(4)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
裁切机构,所述裁切机构设置于框架(4)上用于绞线完裁断;以及
收线机构,所述收线机构包括方板(401)、立柱(402)、第二光杆(403)、限位板(404)、收线盘(405)、第一气缸(406),驱动部件、输送组件和夹持组件,所述方板(401)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上端左侧,所述立柱(402)连接于方板(401)的下端,所述第二光杆(403)固定连接于方板(401)的下端,所述限位板(404)固定连接于第二光杆(403)的下端,所述限位板(404)与立柱(402)相匹配,所述收线盘(405)活动卡接于限位板(404)的下端,所述第一气缸(406)固定连接于方板(401)上,所述第一气缸(406)的输出端与第二光杆(403)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设置于平台板(1)的下端以用于收线盘(405)转动,所述输送组件设置于平台板(1)的侧端以实现收线盘(405)输送,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框架(4)的侧端用于对收线盘(405)收线完成后的固定并通过裁切机构裁切,所述绞线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11)、第一链轮(312)、第一转杆(313)、第二链轮(314)、第一齿链(315)和绞线组件,所述第一电机(311)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所述第一链轮(312)固定连接于第一电机(31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转杆(313)转动连接于侧架(3)的侧端,所述第二链轮(314)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313)的一侧端,所述第一齿链(315)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一链轮(312)和第二链轮(314)圆周表面,所述绞线组件设置于侧架(3)上以实现线缆的绞线,所述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303)、第一光杆(304)、第一丝杆(305)、第一丝杆螺母(306)、引导盘(307)、引导圈(308)、第一齿轮(316)、第二齿轮(317)、第三齿轮(318)、挡板(319)、放线盘(320)和引导杆(321),所述第一安装座(303)固定连接于上板(302)的上端,所述第一光杆(304)固定连接于侧架(3)上,所述第一丝杆(305)转动连接于侧架(3)上,所述第一丝杆螺母(306)连接于第一光杆(304)和第一丝杆(305)之间,所述引导盘(307)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螺母(306)的下端,所述引导圈(308)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引导盘(307)上,所述第一齿轮(316)固定连接于第二链轮(314)的侧端,所述第二齿轮(317)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侧架(3)的侧端,所述第一齿轮(316)和第二齿轮(317)相啮合,所述第三齿轮(318)固定连接于第一丝杆(305)的侧端,所述第三齿轮(318)和第二齿轮(317)相啮合,所述挡板(319)固定连接于第一转杆(313)的侧端,所述放线盘(320)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挡板(319)的侧端,所述引导杆(321)固定连接于挡板(319)的侧端,所述引导杆(321)和引导圈(308)为同一中心,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导向杆(408)、第二安装座(407)、裁切刀(409)和第二气缸(410),所述导向杆(408)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侧端,所述第二安装座(407)滑动连接于导向杆(408)上,所述裁切刀(409)通过螺栓螺纹连接于第二安装座(407)的侧端,所述第二气缸(410)固定连接于框架(4)的侧端,所述第二气缸(410)的输出端与第二安装座(407)相连接,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固定座(6)、第二电机(601)、第三链轮(602)、第三转杆(603)、第四链轮(604)、第四转杆(605)、第五链轮(606)和第二齿链(607),所述固定座(6)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下端,所述第二电机(601)固定连接于固定座(6)的侧端,所述第三链轮(602)固定连接于第二电机(601)的输出端,所述第三转杆(603)转动连接于平台板(1)上,所述第四链轮(604)固定连接于第三转杆(603)的下端,所述第三转杆(603)和收线盘(405)相连接,所述第四转杆(605)连接于弧形开口(608)内,所述第五链轮(606)连接于第四转杆(605)的下端,所述第二齿链(607)啮合转动连接于第三链轮(602)、第四链轮(604)和第五链轮(606)之间,所述输送组件包括支架(2)、第二万向轮(201)、连接辊(202)和输送带(203),所述支架(2)设置于平台板(1)的侧端,所述第二万向轮(201)固定连接于支架(2)的下端,所述连接辊(202)连接于支架(2)上,所述输送带(203)转动连接于连接辊(202)的圆周表面,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5)、放置板(501)、第三安装座(502)、第二丝杆(503)、第三光杆(504)、第二丝杆螺母(505)、L型板(506)、第二转杆(507)、齿口(508)、夹爪(509)、第四齿轮(510)、第一锥形齿轮(511)、第五齿轮(512)和齿板(513),所述连接柱(5)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所述放置板(501)固定连接于连接柱(5)的上端,所述第三安装座(502)固定连接于平台板(1)的上端,所述第二丝杆(503)固定连接于第三安装座(502)上,所述第三光杆(504)转动连接于第三安装座(502)上,所述第二丝杆螺母(505)连接于第二丝杆(503)和第三光杆(504)上,所述L型板(506)固定连接于第二丝杆螺母(505)的侧端,所述第二转杆(507)转动连接于L型板(506)上,所述齿口(508)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507)的侧端,所述齿口(508)与收线盘(405)相匹配,所述夹爪(509)开设于齿口(508)的侧端,所述第四齿轮(510)固定连接于第二转杆(507)的下端,所述第一锥形齿轮(511)固定连接于第三光杆(504)的侧端,所述第五齿轮(512)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L型板(506)的下端,所述第四齿轮(510)与第五齿轮(512)相啮合,所述L型板(506)的侧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13),所述齿板(513)与第五齿轮(512)相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1)上转动连接有第五转杆(612),所述第五转杆(61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锥形齿轮(613),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13)与第一锥形齿轮(511)相啮合,所述第五转杆(6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六链轮(614),所述第六链轮(614)与第五链轮(606)相匹配,所述第五转杆(612)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棘齿(615),所述平台板(1)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棘轮(616),所述棘齿(615)和棘轮(616)间歇啮合,所述平台板(1)的下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四安装座(617),所述第四安装座(617)的侧端固定连接有伸缩杆(618),所述伸缩杆(618)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座(620),所述第二连接座(620)的侧端转动连接有第七链轮(621),所述第七链轮(621)与第二齿链(607)相啮合,所述伸缩杆(618)的圆周表面套设连接有弹簧(619),所述棘齿(615)上连接有卡板(609),所述卡板(609)与平台板(1)之间螺纹连接有固定栓(610),所述卡板(609)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把手(6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箱体(101),所述箱体(10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底板(102),所述底板(10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万向轮(103),所述箱体(101)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门板(104),所述门板(104)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把手(105),所述侧架(3)的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309),所述第一连接座(309)的侧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引导轮(310),所述平台板(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五安装座(7),所述第五安装座(7)上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引导轮(701)。
4.一种线缆绞线装置的使用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首先,将线缆绞线装置放置在稳定的工作面上,确保其水平,打开箱体(101)的门板(104),将需要绞合的线缆穿过平台板(1)上端的弧形开口(608),并将线缆的一端固定在平台板(1)上;
S2:启动驱动部件,通过第二电机(601)驱动第三链轮(602)和第四链轮(604),使第二齿链(607)啮合转动,从而驱动第五转杆(612)上的第二锥形齿轮(613)与第一锥形齿轮(511)相啮合,使得线缆开始绞合;
S3:在绞线过程中,线缆经过绞线组件,包括第一安装座(303)、第一光杆(304)、第一丝杆(305)、第一丝杆螺母(306)、引导盘(307)、引导圈(308)、第一齿轮(316)、第二齿轮(317)、第三齿轮(318)、挡板(319)、放线盘(320)和引导杆(321),实现线缆的绞合和放线;
S4:当线缆绞合到所需长度后,停止驱动部件的运行,通过第二气缸(410)驱动裁切刀(409)进行线缆的裁断,裁切完成后,启动收线机构,通过第一气缸(406)驱动收线盘(405)进行线缆的收卷;
S5:在收线过程中,线缆经过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柱(5)、放置板(501)、第三安装座(502)、第二丝杆(503)、第三光杆(504)、第二丝杆螺母(505)、L型板(506)、第二转杆(507)、齿口(508)、夹爪(509)、第四齿轮(510)、第一锥形齿轮(511)、第五齿轮(512)和齿板(513),实现线缆的夹持和固定,当线缆收卷完成后,关闭箱体(101)的门板(104),完成线缆绞线装置的使用。
CN202411053087.9A 2024-08-02 2024-08-02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85715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053087.9A CN118571571B (zh) 2024-08-02 2024-08-02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1053087.9A CN118571571B (zh) 2024-08-02 2024-08-02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71571A CN118571571A (zh) 2024-08-30
CN118571571B true CN118571571B (zh) 2025-01-14

Family

ID=92476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1053087.9A Active CN118571571B (zh) 2024-08-02 2024-08-02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57157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487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可自动插入的电缆生产绞线装置
CN117038211A (zh) * 2023-08-22 2023-11-10 正明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生产用绞线装置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57487A (zh) * 2021-05-12 2021-08-13 安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可自动插入的电缆生产绞线装置
CN117038211A (zh) * 2023-08-22 2023-11-10 正明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生产用绞线装置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71571A (zh) 2024-08-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79070B (zh) 用于线缆自动收排线的内端预留装置
CN111181093B (zh) 一种输电导线缠绕修补工具
CN214733412U (zh) 一种电线电缆生产用成盘机
CN107673143B (zh) 自动绕绳机
CN117086237B (zh) 一种镀锌钢绞线生产加工进线装置及其进线方法
CN220578596U (zh) 一种软性线缆收卷装置
CN114408670A (zh) 一种风电叶片螺栓套缠丝装置
CN112645154A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牵引卷绕装置
CN112607521A (zh) 一种具有线缆收储功能的线缆剪线绕线一体化装置
CN205328351U (zh) 一种光纤绕线装置
CN118571571B (zh) 一种线缆绞线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12101434U (zh) 恒张力稳定不间断放线设备
CN210619811U (zh) 一种全自动双盘收线机
CN110745650A (zh) 一种电力牵引绳自动收放线装置
CN214610858U (zh) 一种线缆自动放线架
CN215279644U (zh) 一种量化数控缠弦机
CN205772371U (zh) 一种应用于光缆自动裁剪设备上的送线机构
CN211578459U (zh) 一种适用于金属扁带并带排带用的并带机
CN207844702U (zh) 一种用于石膏绷带多线切割的上线装置
CN215786403U (zh) 一种用于灯具生产的绕丝机
CN218145172U (zh) 一种电缆敷设用自适应收卷装置
CN219823252U (zh) 换钢丝绳的放线卷线轮
CN217498311U (zh) 一种收放线盘用辅助装置
CN221343300U (zh) 一种放线设备
CN221439977U (zh) 多股芯线自动缠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