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540916B -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540916B CN118540916B CN202410994626.2A CN202410994626A CN118540916B CN 118540916 B CN118540916 B CN 118540916B CN 202410994626 A CN202410994626 A CN 202410994626A CN 118540916 B CN118540916 B CN 11854091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 main
- loop
- pipe
- pipe s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7—Mechanical details of casing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63—Heat dissipaters releasing heat from coola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72—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expand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for removing gas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36—Thermal management, e.g. server 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涉及服务器液冷机柜技术领域。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包括主回液环路、主供液环路、置换液流入管路和置换液流出管路;主回液环路设置有若干机柜出液支路及换热单元回液支路;主供液环路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连接的机柜进液支路及用于与换热单元连接的换热单元供液支路;置换液流入管路的一端连接主回液环路,置换液流入管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溶液置换泵;置换液流出管路的一端连接主供液环路,置换液流出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置换液流出管路开闭的第一控制阀。本发明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可对冷却液进行在线置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冷却液变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服务器液冷机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液冷微模块。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于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溶液置换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高性能计算任务和庞大的数据处理所需的能耗增加同时散热需求提高,尤其是大模型和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 人工智能)的崛起,海量数据的训练、计算、推理等都对服务器等硬件设施的散热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风冷散热技术已经不能满足更大功率的服务器的散热需求。
当前的液冷技术中液冷数据中心缺少相应的标准进行设计支撑,现场施工参差不齐,经常出现因焊缝过多、焊接质量差,导致冷却液变质,冷板脏堵或被腐蚀,更严重的会出现冷板解热不足,使得整个液冷服务器局部过热宕机等问题。并且在冷却液变质之后不能及时更换,加剧了对冷板等结构的腐蚀同时影响冷却效果。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可对冷却液进行在线置换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可对冷却液进行在线置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冷却液变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液冷微模块和一种应用于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溶液置换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包括:
主回液环路,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连接的机柜出液支路及用于与换热单元连接的换热单元回液支路;
主供液环路,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连接的机柜进液支路及用于与换热单元连接的换热单元供液支路;
置换液流入管路,其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液环路,另一端连接用于盛放置换液的第一容器;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溶液置换泵;所述溶液置换泵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所述主回液环路;
置换液流出管路,其一端连接所述主供液环路,另一端连接用于收纳由所述主供液环路流出的液体的第二容器,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设置有用于控制置换液流出管路开闭的第一控制阀。
一方面,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连接于所述主回液环路中远离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的一端;
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连接于所述主回液环路中远离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的一端。
另一方面,所述主供液环路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控制器以及警示器;
当所述PH探头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所检测的浊度信息、所述腐蚀率探头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警示器发出警示信息。
另一方面,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PH探头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所检测的浊度信息及所述腐蚀率探头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主回液环路的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所述主供液环路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
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污孔,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污孔。
另一方面,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均包括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包括:
第一主管体,设置有第一拔制三通,所述第一主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主管卡盘和第一蝶阀;
第一弯头连接管,与所述第一主管体连通;
位于所述主回液环路中所述第一管段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与连接所述液冷机柜的所述机柜出液支路连接;
位于所述主供液环路中所述第一管段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与连接所述液冷机柜的所述机柜进液支路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均包括第二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包括:
第二主管体,设置有第二拔制三通,所述第二主管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管卡盘和第二蝶阀;
第二弯头连接管,与所述第二主管体连通;
位于所述主回液环路中所述第二管段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与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连接;
位于所述主供液环路中所述第二管段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与连接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连接。
另一方面,还包括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机柜(1)之间的列间空调,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均包括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设置于所述列间空调所对应的位置。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管段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关控制阀,两个所述第一开关控制阀分设于所述第一管段上与所述机柜出液支路或所述机柜进液支路连接位置的两端;
所述第二管段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开关控制阀,两个所述第二开关控制阀分设于所述第二管段上与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或所述换热出液支路连接位置的两端。
另一方面,所述主回液环路为第一矩形回路,所述第一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四管段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及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路;
所述主供液环路均为第二矩形回路,所述第二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五管段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及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五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路。
另一方面,所述第四管段和所述第五管段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四管段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所述第五管段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
另一方面,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与所述第四管段连接的一端,所述换热出液支路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与所述第五管段连接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机柜出液支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机柜进液支路,多个所述液冷机柜沿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延伸方向分布,相邻所述液冷机柜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列间空调。
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及所述第五管段均为标准件。
另一方面,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的管径小于或等于101.6mm,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快装卡盘及卡箍连接;
或,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的管径大于101.6mm,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二管段、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四管段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
另一方面,所述机柜出液支路和所述机柜进液支路均设置有三片式双控球阀;
当拆卸所述液冷机柜时,关闭与同一液冷机柜连接的所述机柜出液支路和所述机柜进液支路上的所述三片式双控球阀。
另一方面,所述机柜进液支路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电动调节阀;
所述机柜出液支路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和电动开关阀。
另一方面,所述主供液环路与所述主回液环路的外周设置有集水盘和漏液检测件;
当所述漏液检测件检测到漏液信息时,控制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柜出液支路上的所述电动开关阀关闭。
另一方面,所述主供液环路围设于所述主回液环路的外周,所述主供液环路与所述主回液环路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内。
另一方面,所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体安装于架空地板的下部或安装于吊顶内。
一种液冷微模块,包括机柜主体、液冷机柜、列间空调、换热单元以及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
一种溶液置换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所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的主供液环路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
所述溶液置换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PH探头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所检测的浊度信息、所述腐蚀率探头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判断所述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所述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所述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所述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当前所述主回液环路和所述主供液环路内的冷却液满足要求;若否,进入下一步;
控制所述溶液置换泵启动,并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打开,以将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所述主回液环路,所述主供液环路及所述主回液环路内原有的冷却液由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排出至第二容器内。
本申请所提供的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过程中,主供液环路内的冷却液经机柜进液支路进入液冷机柜内部的冷却流路,对液冷机柜冷却后的冷却液经机柜出液支路回流至主回液环路;主回液环路内的冷却液经换热单元供液支路流入换热单元内的换热流路,并流经外接设备进行换热,使冷却液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却液进入换热单元内,经换热单元回液支路回流至主进液环路内。
具体的,可以在换热单元外侧设置外接设备,外接设备用于通过换热单元回液支路和换热单元供液支路连接于主回液环路和主进液环路连接,主回液环路内的冷却液经换热单元回液支路流出至外接设备,并在外接设备内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经换热单元供液支路回流至主进液环路内,以实现主回液环路和主进液环路内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主回液环路和主进液环路内的冷却液进行置换时,可使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维持在工作状态,打开溶液置换泵和第一控制阀,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被抽取至主回液环路,主回液环路内的冷却液流量增加,随着新的置换液被不断地抽取至主回液环路内,主回液环路和主进液环路内的冷却液被挤压至置换液流出管路流出至第二容器内,完成对主回液环路和主进液环路内原有冷却液的置换。置换过程中不需要停止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正常工作,可以实现在线置换冷却液的操作。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液冷微模块和一种应用于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溶液置换方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具体实施例的轴侧示意图;
图4为主回液环路和主供液环路及相关连接管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部分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三片式双控球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第一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第一管段的侧视图;
图9为第二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第二管段的侧视图;
图11为第三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第四管段和第五管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溶液置换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图13中:
1-液冷机柜、2-列间空调、3-换热单元;
10-主回液环路;
20-主供液环路;
100-第一管段;
101-第一主管体、102-第一拔制三通、103-第一弯头连接管、104-第一主管卡盘、105-第一支管卡盘、106-第一蝶阀;
200-第二管段;
201-第二主管体、202-第二拔制三通、203-第二弯头连接管、204-第二主管卡盘、205-第二支管卡盘、206-第二蝶阀;
300-第三管段;
301-第三主管体、302-第三主管卡盘;
400-第四管段;
401-第四主管体、402-第四弯头连接管、403-第四主管卡盘、404-第一排气阀、405-第一排污阀;
500-第五管段;
501-第五主管体、502-第三弯头连接管、503-第五主管卡盘、504-第二排气阀、505-第二排污阀;
601-机柜出液支路、602-机柜进液支路、603-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4-换热单元供液支路;
701-置换液流入管路、702-置换液流出管路、703-溶液置换泵、704-第一控制阀、705为泵开关阀;
801-PH探头、802-电导率探头、803-浊度计、804-腐蚀率探头;
901-三片式双控球阀、902-第一压力传感器、903-电动开关阀、904-第二压力传感器、905-电动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可对冷却液进行在线置换,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因冷却液变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液冷微模块和一种应用于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溶液置换方法。
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应用于机柜液冷系统,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包括主回液环路10、主供液环路20、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和置换液流出管路702;主回液环路10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1连接的机柜出液支路601及用于与换热单元3连接的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1连接的机柜进液支路602及用于与换热单元3连接的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置换液流入管路701的一端连接主回液环路10,另一端连接用于盛放置换液的第一容器;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溶液置换泵703;溶液置换泵703用于将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主进液回路;置换液流出管路702的一端连接主供液环路20,另一端连接用于收纳由主供液环路20流出的液体的第二容器,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设置有用于控制置换液流出管路702开闭的第一控制阀704。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换热单元3可用于将本申请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与一次侧环网隔离。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控制溶液置换泵703的启停,如图5所示,可以在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设置泵开关阀705,通过控制泵开关阀705的开闭控制溶液置换泵703的启停,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控制泵开关阀705打开,则溶液置换泵703启动,控制泵开关阀705关闭,则溶液置换泵703停止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第一控制阀704可以设置为角式压差旁通阀,或者设置为其它满足要求的阀体结构,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角式压差旁通阀的设定值根据液冷二次侧系统供液压力而定,常规供液压力为3bar,设置角式压差旁通阀为3bar。当角式压差旁通阀检测到供液侧压力大于3bar时,角式压差旁通阀打开系统排液,排液侧接溶液回收桶,进液侧接第二容器。溶液置换期间,需要保证第二容器内的液位,避免溶液置换泵703吸入空气。
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过程中,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经机柜进液支路602进入液冷机柜1内部的冷却流路,对液冷机柜1进行冷却之后,冷却液由机柜出液支路601回流至主回液环路10;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经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流入换热单元3内的换热流路,并流经外接设备进行换热,使冷却液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却液进入换热单元3内,经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回流至主供液环路20内。
具体的,可以在换热单元3外侧设置外接设备,外接设备用于通过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和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连接于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连接,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经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流出至外接设备,并在外接设备内进行热交换,对冷却液进行降温;降温后的冷却液将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回流至主供液环路20内,以实现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冷却液的循环使用。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对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进行置换时,可使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维持在工作状态,打开溶液置换泵703,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被抽取至主回液环路10,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流量增加,随着新的置换液被不断地抽取至主回液环路10内,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被挤压至置换液流出管路702,换液流出管路702的第一控制阀704为角式压差旁通阀,在换液流出管路702内的压力达到角式压差旁通阀的开启压力后,角式压差旁通阀会自动打开,使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流出至第二容器内,完成对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冷却液的置换。
本具体实施例中在对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进行置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溶液置换泵703的工作时间判定置换过程是否完成,也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检测结构,通过检测结构对主供液环路20和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进行检测,置换过程中,当检测结构所检测的检测结构满足要求时,则置换结束;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判定置换是否结束的方法,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连接于主回液环路10中远离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的一端;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连接于主回液环路10中远离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的一端。
如图4所示,在实际设置的过程中,将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和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设置于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中远离换热单元3的一端,当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主回液环路10之后,由于置换液流入管路701与主回液环路10的连接位置距离主回液环路10中与外接设备连接的位置的距离较远,可以使新进入主回液环路10内的置换液在主回液环路10内具有较长的流动距离,以将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进行充分置换。
进一步,结合图1-图4所示,主回液环路10的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连接于第一排污孔,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连接于第二排污孔。
本具体实施例中间置换液流入管路701直接连接于原来主回液环路10上本来就设置有的第一排污孔,将置换液流出管路702直接连接于原来主供液环路20上本来就设置有的第二排污孔,避免重新开设连接接口;可有效简化连接操作步骤,降低操作难度。
另外,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当不需要对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进行置换时,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可以对第一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导流,方便对第一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收集;同时,置换液流出管路702可以对第二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导流,方便对第二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收集。
另一方面,在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对第一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导流,置换液流出管路702对第二排污孔流出的污液进行导流之后,为避免污液对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和置换液流出管路702造成污染,也可以对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和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进行清洗,清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将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和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进行拆除,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及时获取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质量信息,如图5所示,可以在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801、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802、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803、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804、控制器以及警示器;当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控制器控制警示器发出警示信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PH探头801、电导率探头802、浊度计803、腐蚀率探头804的数量可以分别设置为一个,考虑到检测过程的准确性,也可以设置多个PH探头801、多个电导率探头802、多个浊度计803、多个腐蚀率探头804,并将多个PH探头801、多个电导率探头802、多个浊度计803、多个腐蚀率探头804分设于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不同位置;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取多个PH探头801所检测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检测PH信息,取多个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电导率信息,取多个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检测浊度信息,取多个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检测腐蚀度信息,控制器内会预先存储预设要求的预设PH值范围、预设电导率范围、预设浊度范围、预设腐蚀度范围;当满足下述条件中的至少一者时,则判定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质量存在问题,需要对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进行置换,具体的判断条件包括:检测PH信息不在预设PH值范围奶、检测电导率信息不在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检测浊度信息不在预设浊度范围内、检测腐蚀度信息不在预设腐蚀度范围内。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警示器可以为警示灯或蜂鸣器或外接设备中的用于显示警示信息的警示程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另一方面,当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控制器可以直接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启动,并控制第一控制阀704打开,自动进行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置换操作。
当然,也可以设置控制按钮等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置换操作的启动开关,仅在打开上述启动开关的情况下,才会进行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置换操作,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用于显示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及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显示器直观的观察到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及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的数值,方便操作者实时观测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质量信息。
具体的,当进行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冷却液的置换操作时,还可以在显示器显示置换液流入管路701的实时流量信息,置换液流出管路702的实时流量信息等情况,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一管段100,第一管段100包括第一主管体101及第一弯头连接管103,第一主管体101设置有第一拔制三通102,第一主管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主管卡盘104和第一蝶阀106;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第一主管体101连通;位于主回液环路10中第一管段100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连接液冷机柜1的机柜出液支路601连接;位于主供液环路20中第一管段100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连接液冷机柜1的机柜进液支路602连接。
结合图7、图8所示,第一弯头连接管103设置有第一支管卡盘105,机柜出液支路601或机柜进液支路602通过第一支管卡盘105连接于第一弯头连接管103。
结合图9、图10所示,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二管段200,所述第二管段200包括第二主管体201和第二弯头连接管203,第二主管体201设置有第二拔制三通202,第二主管体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管卡盘204和第二蝶阀206;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第二主管体201连通;位于主回液环路10中第二管段200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连接换热单元3的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连接;位于主供液环路20中第二管段200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连接换热单元3的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连接。
第二弯头连接管203设置有第二支管卡盘205,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或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通过第二支管卡盘205连接于第二弯头连接管203。
如图11所示,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三管段300,第三管段300设置于相邻两第一管段100之间。第三管段300包括第三主管体301和第三主管卡盘302,第三主管体301用于连接两第一管段100,或用于连接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如图1所示,每两个连接的第一管段100之间设置有一个第三管段300。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第一管段100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关控制阀,两个第一开关控制阀分设于第一管段100上与机柜出液支路601或机柜进液支路602连接位置的两端。
当一个第一管段100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控制阀,如需对与第一管段100连接的液冷机柜1进行维修时,则需要关闭两相邻的液冷机柜1两侧的第一开关控制阀,然后停止两个相邻的液冷机柜1的工作;当一个第一管段100设置有两个第一开关控制阀,如需对与第一管段100连接的液冷机柜1进行维修时,则需要关闭同一液冷机柜1两侧的第一开关控制阀,然后停止指定的单个液冷机柜1的工作。
第二管段200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开关控制阀,两个第二开关控制阀分设于第二管段200上与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或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连接位置的两端。
当一个第二管段200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关控制阀时,如需对与第二管段200连接的换热单元3进行维修时,则需要关闭两相邻的换热单元3两侧的第二开关控制阀,然后停止两个相邻的换热单元3的工作;当一个第二管段200设置有两个第二开关控制阀,如需对与第二管段200连接的换热单元3进行维修时,则需要关闭同一换热单元3两侧的第二开关控制阀,然后停止指定的单个换热单元3的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管段100设置第一开关控制阀,在第二管段200设置第二开关控制阀,可以在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工作的过程中,单独将一个液冷机柜1或相邻的两个液冷机柜1进行维修;单独将一个换热单元3或相邻的两个换热单元3进行维修,避免影响其它液冷机柜1或换热单元3的正常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使主回液环路10为第一矩形回路,第一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四管段400围设形成,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及第三管段300;第四管段4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一连接管路;主供液环路20均为第二矩形回路,第二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五管段500围设形成,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及第三管段300;第五管段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第二连接管路。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当主回液环路10与主供液环路20采用上下叠设的设置方式时,第四管段400与第五管段500可以设置为尺寸相同的同一标准件,进一步减少标准件的种类。
第四管段400包括第四主管体401、第四弯头连接管402、第四主管卡盘403、第一排气阀404以及第一排污阀405;第五管段500500包括第五主管体501、第三弯头连接管502、第五主管卡盘503、第二排气阀504以及第二排污阀505。
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为了方便加工同时降低成本,可以将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第三管段300、第四管段400及第五管段500均设置为标准件,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减少管段的种类,降低装配难度,方便组装。
结合图1、图2、图4所示,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机柜出液支路601,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机柜进液支路602,多个液冷机柜1沿第一连接管路或第二连接管路的延伸方向分布,相邻液冷机柜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列间空调2;如图1、图2所示,其中,IT为液冷机柜1,AC为列间空调2,CDU1为其中一个换热单元3,CDU2为另外一个换热单元3,CDU为换热单元3;第一矩形回路中两第一连接管路上的机柜出液支路601对称设置,第二矩形回路中两第二连接管路上的机柜进液支路602对称设置,如图1、图2所示,第一连接管路和第二连接管路中由一端至另一端依次设置有换热单元3、两个并列的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两个并列的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两个并列的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两个并列的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一个液冷机柜1。
如图3所示,为了使多个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以及换热单元3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可以使液冷机柜1接入环网段的总长度与液冷机柜1宽度一致,一般为600mm或800mm;换热单元3接入环网段的长度与换热单元3的宽度一致,一般为600mm;无支管环网管总长度一般与风冷机柜或列间空调2的宽度一致,一般为600mm。当微模块内液冷机柜1需要在线扩容时,只需要将机柜接入环网管段两边的供回主管的阀门关闭,在线扩容不影响其他液冷机柜1等设备的运行。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具体的,第一弯头连接管103、第二弯头连接管203、第三弯头连接管502、第四弯头连接管402的弯曲角度均为90度,当然,也可以是其它满足要求的折弯角度,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中,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设置于第一连接管路中与第四管段400连接的一端,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设置于中第二连接管路与第五管段500连接的一端,将换热单元3设置于端部的位置,可方便检修。
如图12所示,可以将第四管段400和第五管段500均设置为U形结构,第四管段400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第五管段500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主回液环路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四管段400,主供液环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五管段500。
主回液环路1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四管段400均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主供液环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五管段500均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由于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受地面平整度或安装误差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倾斜,在不确定倾斜角度的情况下,在主回液环路10的长度方向两端的第四管段400均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主供液环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第五管段500均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的情况下,可以确保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气体和污液均可以顺利排出;另外,主回液环路10的长度方向两端管路结构相同,主供液环路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的管路结构相同,可以减少标准件的种类,进一步降低成本和安装难度。
如图12所示,第四管段400的端部设置有第四主管卡盘403,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第四主管卡盘403与第二管段200或第一管段100或第三管段300连接;第五管段500的端部设置有第五管卡盘,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通过第五主管卡盘503与第二管段200或第一管段100或第三管段300连接。
在实际组装的过程中,当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的管径小于或等于101.6mm时,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第三管段300、第四管段400、第五管段500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快装卡盘及卡箍连接。
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快装卡盘、卡箍等进行连接,可有效提高连接效率。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第三管段300、第四管段400、第五管段500的主体部分均可设置为不锈钢材质。
当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的管径大于101.6mm时,第一管段100、第二管段200、第三管段300、第四管段400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机柜出液支路601和机柜进液支路602均设置有三片式双控球阀901,当拆卸液冷机柜1时,关闭与同一液冷机柜1连接的机柜出液支路601和机柜进液支路602上的三片式双控球阀901。
三片式双控球阀901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当需要液冷整机柜维护时,关闭三片式双控球阀901,打开三片式双控球阀901中的螺纹球阀,把阀门中滞留液体排净;便可以将液冷机柜1进行拆卸维修或更换。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机柜出液支路601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904和电动开关阀905;机柜进液支路602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02和电动调节阀903;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902用于检测机柜进液支路602中的液流压力,电动调节阀903用于调节机柜进液支路602的开度,可用于调节流量;第二压力传感器904用于检测机柜出液支路601中的液流压力,电动开关阀905用于控制机柜出液支路601的开闭。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第一压力传感器902将所检测到的第一压力信息传递至相关控制器,第二压力传感器904将所检测到的第二压力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计算两者的压差,当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的压差值大于预设压差范围时,则需要减小电动调节阀905的开度,当第一压力信息和第二压力信息的压差值小于预设压差范围时,则需要增大电动调节阀905的开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902、第二压力传感器904、电动调节阀905以及电动开关阀903,可以对机柜出液支路601和机柜进液支路602的压力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压力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并在压差信息不满足要求时,可以及时对压力进行调整。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4所示,主供液环路20围设于主回液环路10的外周,主供液环路20与主回液环路1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内;可有效减少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在竖直方向上空间的占用。
另一方面,可以在主供液环路20与主回液环路10的外周设置有集水盘和漏液检测件;当漏液检测件检测到漏液信息时,控制对应位置的机柜出液支路601上的电动开关阀903关闭。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针对主供液环路20与主回液环路10中不同的连接管段,可以设置多个不同的漏液检测件,且针对多个漏液检测件均设置有对应的位置信息,对应位置的漏液检测件将漏液信息传递至控制器,控制器针对发送漏液信息的漏液检测件的位置得到发生泄漏的管段的位置,以便及时对发生泄漏的管段进行维修或更换。
除了上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机柜主体、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换热单元3以及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液冷微模块,该液冷微模块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相关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液冷微模块可以为用于对服务器进行冷却降温的液冷微模块,也可以为其它满足要求的液冷微模块,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实际安装的过程中,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不限于布置在架空地板下,当无架空地板时,可布置于冷通道正上方的吊顶空间内,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下方设置集水盘,并铺设漏水检测绳,以进行漏液检测。
除了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溶液置换方法,液冷二次侧环网的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801、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802、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803、用于检测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804;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溶液置换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步骤S2,判断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当前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满足要求;若否,进入步骤S3;
步骤S3,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启动,并控制第一控制阀704打开,以将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主回液环路10,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由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702排出至第二容器内。
上述溶液置换方法中,步骤S3之后还包括:
步骤S4,判断溶液置换泵703的工作时间是否达到预设时间,若是,则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停止工作,并关闭第一控制阀704;若否,则返回上述步骤S3。
此具体实施例中,通过对溶液置换泵703工作时间的判断,来确定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是否置换完成。
受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的流速的限制,同时受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管路长度的影响,单纯通过溶液置换泵703的工作时间来判断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是否置换完成的判断方式精确性较低,因此,可以使步骤S3之后还包括:
步骤S5,判断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停止工作,并关闭第一控制阀704;若否,则返回上述步骤S3。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步骤S5中在对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进行判断的过程中,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信息、浊度信息、腐蚀率信息均不能为瞬时值,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同时成立的状态需要维持一定的时间,才可以判断置换完成。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液冷二次侧环网设置报警器,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溶液置换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步骤S2,判断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当前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满足要求;若否,进入步骤S201;
步骤S201,控制报警器发出警示信息;
步骤S3,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启动,并控制第一控制阀704打开,以将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主回液环路10,主供液环路20及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由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702排出至第二容器内。
步骤S6,判断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停止工作,关闭第一控制阀704;并控制报警器停止发出警示信息;若否,则返回上述步骤S3。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发明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9)
1.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回液环路(10),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1)连接的机柜出液支路(601)及用于与换热单元(3)连接的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
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若干用于与液冷机柜(1)连接的机柜进液支路(602)及用于与换热单元(3)连接的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
置换液流入管路(701),其一端连接所述主回液环路(10),另一端连接用于盛放置换液的第一容器;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溶液置换泵(703);所述溶液置换泵(703)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所述主回液环路(10);
置换液流出管路(702),其一端连接所述主供液环路(20),另一端连接用于收纳由所述主供液环路(20)流出的液体的第二容器,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设置有用于控制置换液流出管路(702)开闭的第一控制阀(704);所述第一控制阀(704)为角式压差旁通阀;
所述换热单元(3)用于隔离所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与一次侧环网;所述主回液环路(10)内的冷却液经回液支路(603)流入换热单元(3)内的换热流路,并流经外接设备进行换热,使冷却液降温,降温之后的冷却液进入所述换热单元(3)内,经所述供液支路(604)回流至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
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设置有第一压力传感器(902)和电动开关阀(903);
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904)和电动调节阀(905);
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与所述主回液环路(10)的外周设置有集水盘和漏液检测件;
当所述漏液检测件检测到漏液信息时,控制对应位置的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上的所述电动开关阀(903)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连接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中远离连接有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的一端;
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连接于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中远离连接有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801)、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802)、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803)、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804)、控制器以及警示器;
当所述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所述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中的至少一者不满足预设要求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警示器发出警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及所述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的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所述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
所述置换液流入管路(701)连接于所述第一排污孔,所述置换液流出管路(702)连接于所述第二排污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和所述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一管段(100)包括:
第一主管体(101),设置有第一拔制三通(102),所述第一主管体(1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主管卡盘(104)和第一蝶阀(106);
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所述第一主管体(101)连通;
位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中所述第一管段(100)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连接所述液冷机柜(1)的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连接;
位于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中所述第一管段(100)中的第一弯头连接管(103)与连接所述液冷机柜(1)的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和所述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二管段(200),所述第二管段(200)包括:
第二主管体(201),设置有第二拔制三通(202),所述第二主管体(20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主管卡盘(204)和第二蝶阀(206);
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所述第二主管体(201)连通;
位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中所述第二管段(200)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连接所述换热单元(3)的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连接;
位于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中所述第二管段(200)中的第二弯头连接管(203)与连接所述换热单元(3)的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相邻所述液冷机柜(1)之间的列间空调,所述主回液环路(10)和所述主供液环路(20)均包括第三管段(300),所述第三管段(300)设置于所述列间空调所对应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00)设置有一个第一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开关控制阀,两个所述第一开关控制阀分设于所述第一管段(100)上与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或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连接位置的两端;
所述第二管段(200)设置有一个第二开关控制阀或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开关控制阀,两个所述第二开关控制阀分设于所述第二管段(200)上与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或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连接位置的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为第一矩形回路,所述第一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四管段(400)围设形成,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所述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二管段(200)及所述第三管段(300);所述第四管段(4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管路;
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为第二矩形回路,所述第二矩形回路由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管路和相对设置的第五管段(500)围设形成,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所述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二管段(200)及所述第三管段(300);所述第五管段(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连接管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段(400)和所述第五管段(500)均为U形结构,所述第四管段(400)设置有第一排气孔和第一排污孔,所述第五管段(500)设置有第二排气孔和第二排污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回液支路(603)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中与所述第四管段(400)连接的一端,所述换热单元供液支路(604)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中与所述第五管段(500)连接的一端;
所述第一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所述第二连接管路设置有多个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多个所述液冷机柜(1)沿所述第一连接管路或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延伸方向分布,相邻所述液冷机柜(1)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列间空调(2)。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二管段(200)、所述第三管段(300)、所述第四管段(400)及所述第五管段(500)均为标准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和所述主供液环路(20)的管径小于或等于101.6mm,所述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二管段(200)、所述第三管段(300)、所述第四管段(400)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快装卡盘及卡箍连接;
或,所述主回液环路(10)和所述主供液环路(20)的管径大于101.6mm,所述第一管段(100)、所述第二管段(200)、所述第三管段(300)、所述第四管段(400)中任意相邻的两者之间均通过法兰连接。
15.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和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均设置有三片式双控球阀(901);
当拆卸所述液冷机柜(1)时,关闭与同一液冷机柜(1)连接的所述机柜出液支路(601)和所述机柜进液支路(602)上的所述三片式双控球阀(901)。
1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供液环路(20)围设于所述主回液环路(10)的外周,所述主供液环路(20)与所述主回液环路(10)位于同一安装平面内。
1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安装于架空地板的下部或安装于吊顶内。
18.一种液冷微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主体、液冷机柜(1)、列间空调(2)、换热单元(3)以及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
19.一种溶液置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所述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的主供液环路(20)设置有用于检测其内部液体pH值的pH探头(801)、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电导率的电导率探头(802)、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浑浊度的浊度计(803)、用于检测所述主供液环路(20)内液体的腐蚀情况的腐蚀率探头(804);
所述溶液置换方法包括:
获取所述pH探头(801)所检测的pH信息、所述电导率探头(802)所检测的电导率信息、所述浊度计(803)所检测的浊度信息、所述腐蚀率探头(804)所检测的腐蚀率信息;
判断所述pH信息位于预设pH范围内、所述电导率信息位于预设电导率范围内、所述浊度信息位于预设浊度范围内、所述腐蚀率信息位于预设腐蚀率范围内是否同时成立,若是,则当前主回液环路(10)和主供液环路(20)内的冷却液满足要求;若否,进入下一步;
控制溶液置换泵(703)启动,并控制第一控制阀(704)打开,以将第一容器内的置换液抽取至所述主回液环路(10),所述主供液环路(20)及所述主回液环路(10)内原有的冷却液由置换液流出管路(702)排出至第二容器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94626.2A CN118540916B (zh) | 2024-07-24 | 2024-07-24 |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94626.2A CN118540916B (zh) | 2024-07-24 | 2024-07-24 |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40916A CN118540916A (zh) | 2024-08-23 |
CN118540916B true CN118540916B (zh) | 2024-11-26 |
Family
ID=9239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994626.2A Active CN118540916B (zh) | 2024-07-24 | 2024-07-24 |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540916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96441U (zh) * | 2020-09-21 | 2021-03-1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系统 |
CN115529790A (zh) * | 2022-07-14 | 2022-12-27 |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液冷系统的流量均匀分配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174906A (ja) * | 2011-02-22 | 2012-09-10 | Toshiba Corp | 冷却装置 |
-
2024
- 2024-07-24 CN CN202410994626.2A patent/CN11854091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696441U (zh) * | 2020-09-21 | 2021-03-12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冷却系统 |
CN115529790A (zh) * | 2022-07-14 | 2022-12-27 | 南京佳力图机房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液冷系统的流量均匀分配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540916A (zh) | 2024-08-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5031442A1 (zh) | 液冷散热系统 | |
CN118540916B (zh) | 一种液冷二次侧环网系统、液冷微模块及溶液置换方法 | |
CN209845599U (zh) | 一种冷却装置及服务器机柜系统 | |
CN115334847B (zh) | 一种液冷数据中心二次侧管路系统 | |
CN111491482A (zh) | 一种冷却装置、服务器机柜系统及故障处理方法 | |
CN211831604U (zh) | 一种服务器抽屉式换热系统 | |
KR101129917B1 (ko) | 열교환기 자동세정장치 | |
CN211116836U (zh) | 压缩机冷却水路自洁系统 | |
CN107218842A (zh) |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板式换热器清洁装置 | |
CN219934700U (zh) | 一种冷却循环水控温装置 | |
CN221100051U (zh) | 一种用于表冷器的便携式流量检测仪 | |
CN220932279U (zh) | 冷却器内漏判定装置 | |
CN221178223U (zh) | 一种数据机房液冷换热设备 | |
CN106014647B (zh) | 一种测功器循环冷却水系统 | |
CN207081364U (zh) | 一种用于空调机组的板式换热器清洁装置 | |
CN220771522U (zh) | 一种空压站冷却塔管道装置 | |
WO2021109274A1 (zh) | 一种服务器抽屉式换热系统 | |
CN220966286U (zh) | 液态乳制品生产线 | |
CN216728813U (zh) | 一种可视化中厚板冷却器自水冷循环保护装置 | |
US20250071950A1 (en) | Liquid cooling heat exchange device for data room | |
CN214842740U (zh) | 胶球自动清洗装置 | |
CN216667939U (zh) | 一种中央空调温控检测系统 | |
CN216263999U (zh) | 一种焊枪冷却水控制装置 | |
CN220752891U (zh) | 管道装备的实操培训装置 | |
CN222528067U (zh) | 一种自动切换的节能冷却循环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