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526731B -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526731B
CN118526731B CN202410621193.6A CN202410621193A CN118526731B CN 118526731 B CN118526731 B CN 118526731B CN 202410621193 A CN202410621193 A CN 202410621193A CN 118526731 B CN118526731 B CN 118526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fer
fixing
endoscope
head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62119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526731A (zh
Inventor
江剑晖
牛牧
白向军
白海静
陈梅
王腾龙
禹细梅
何振宇
荆福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ar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ar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ar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arley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6211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526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8526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26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526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526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0Ultrasound therapy
    • A61N7/02Locali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 A61N7/022Localised ultrasound hyperthermia intracavita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06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61B1/00071Insertion part of the endoscope bod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0131Accessories for endosco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0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B1/01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internal passages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for receiving instru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00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 A61B1/12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 A61B1/128Instruments for performing medical examinations of the interior of cavities or tubes of the body by visual or photographical inspection, e.g. endoscopes; Illuminat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with cooling or rinsing arrangements provided with means for regulating temperatur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包括手柄、套头固定座、晶片固定管、固定管底座、集成线束、内窥镜、套头和晶片,晶片固定管和固定管底座可拆卸连接,并设置在套头固定座上,集成线束连接手柄和主机,晶片设置在晶片固定管一端并与集成线束相连,内窥镜安装在晶片固定管内,与晶片同轴,透过晶片中心孔传输图像,套头套在外部,与套头固定座可拆卸连接。优点,把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整合在同一机构内,超声治疗和成像系统可同时工作,互不干涉,保障了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均可实时观察内部情况,不受病变位置的约束,使用范围大,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保障治疗位置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聚焦超声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治疗手段,由于其具有穿透性和可聚焦性,并可利用其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进行治疗,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于某些部位的疾病,如宫颈炎、前列腺增生、直肠病变等,用腔内治疗头可以直到治疗部位附近,治疗效果更好。
由于腔道狭长,腔内超声治疗头一般都做成细长型,超声治疗头尺寸很小,无法像常规聚焦超声治疗那样在超声治疗头中心固定一个B超探头进行实时监控,因此在治疗时为了方便查看治疗部位,现有的可视化监控一般从以下两种方式之中选择:
方法一:将超声治疗头和成像探头背靠背贴合,并对准治疗头侧壁的开孔,通过机械结构控制其来回180°翻转,治疗时先将成像探头对准开孔,缓慢将腔内治疗头插入腔道,确定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后,翻转180°后使治疗探头对准开孔,启动治疗,这种结构适合于治疗腔道侧壁的疾病,当需治疗部位位于腔道底部或顶部,则无法使用,使用范围受限较大。
方法二:制作外形尺寸相同的超声治疗头和可视化监控头,治疗探头和可视化成像探头均位于各自的顶端,治疗前先将可视化监控头缓慢插入腔道,通过图像监控确定到达需要治疗的部位后,在外壳上标记需插入的深度和角度等,然后拔出可视化监控头,再按标记的位置插入超声治疗头,实施治疗,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多种病变部位,但并不能做到治疗过程时的实时图像监控,治疗部位的精确度很大程度决定于操作者的临床经验,对医生的经验要求较高。
为了解决上述方法一和方法二描述的技术问题,需要一种能实时查看治疗部位和治疗过程且不受病变部位限制,使用范围广的超声治疗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超声治疗头不能实时查看治疗部位及现有可视超声治疗头使用受病变部位限制,使用范围小的问题。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包括手柄和套头固定座,套头固定座设置在手柄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晶片固定管、固定管底座、集成线束、内窥镜、套头和晶片,晶片固定管和固定管底座可拆卸连接,固定管底座可拆卸设置在套头固定座上,集成线束一端插入手柄内,另一端与主机连接,用于产生超声的晶片设置在晶片固定管的一端,所述晶片与集成线束连接,内窥镜通过内窥镜固定架设置在晶片固定管内靠近晶片,所述内窥镜与晶片同轴安装,且内窥镜透过晶片上开设的中心孔实时传输晶片前端的图像,套头套在晶片固定管和固定管底座的外部,套头的一端与套头固定座可拆卸连接。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集成线束包括同轴线、内窥线、进水管和出水管,同轴线和内窥线依次穿过套头固定座和晶片固定管,所述同轴线与晶片连接,内窥线与内窥镜连接,用于输入冷却水的进水管插在晶片固定管内,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出水管插在固定管底座内,与固定管底座上开设的进水孔连接,同轴线、内窥线、进水管和出水管集成在一起组成集成线束的设置便于多根导线和水管的安装,保证了超声治疗头的简洁性,方便使用者操作。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晶片固定管的一端垂直于晶片固定管端部内凹有一个的晶片固定沉台,晶片设置在晶片固定沉台内,在晶片固定管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封闭晶片固定管端面的线管固定盘,所述线管固定盘上开设有安装同轴线、内窥线和进水管的同轴线孔、进水孔和内窥线孔,线管固定盘的设置方便同轴线、内窥线和进水管安装的同时也方便封闭晶片固定管的一端,方便冷却水的循环,方便冷却水对晶片进行冷却,有效地降低了晶片的工作温度,延长了探头的使用寿命。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晶片上开设的中心孔的直径大于内窥镜的直径,这样的设置方便内窥镜通中心孔拍摄超声探头头部的画面,方便使用者实时观察。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套头上设置有薄膜套,薄膜套设置在套头远离套头固定座的一端,薄膜套的设置方便内窥镜透过薄膜套观察治疗部位的同时也防止冷却水进入患者体内。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套头的长度大于连接后晶片固定管和固定管底座的长度,并且在套头与晶片固定管和固定管底座之间有供冷却水流通的间隙,冷却水经过晶片固定管端部流入间隙内,流入间隙内的冷却水通过与固定管底座上回水孔连接的出水管排出,套头的设置组成了供冷却水循环的空腔,套头的使用也可以避免晶片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减少皮肤受到的刺激和损伤,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另外对于不同的患者,通过更换一次性套头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产生。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内窥镜固定架包括套管和固定片,内窥镜插在套管内,固定片设置在套管的外部,内窥镜固定架通过固定片设置在晶片固定管内,并且为了便于同轴线的安装,在套管和晶片固定管之间设置有供同轴线插入的间隙,内窥镜固定架的设置便于内窥镜的安装固定,同时套管和晶片固定管之间的间隙也方便同轴线的安装,保证了晶片能正常运行。
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选,在套头固定座与线管固定盘及套头与套头固定座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保证了固定管底座和套头在套头固定座处的密封性,有效防止循环的冷却水漏到外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的装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把集成线束穿入卡在手柄,把集成线束中的同轴线穿过套头固定座、固定管底座和晶片固定管,从晶片固定管的端部穿出;
步骤二:剥出同轴线中的芯线和屏蔽层;
步骤三:把同轴线中的芯线焊接在晶片正面上;
把屏蔽层焊接在晶片的背面上;
步骤四:利用晶片涂胶治具在晶片上涂覆硅胶;
步骤五:通过内窥镜组装治具组装内窥镜,并通过同轴校准治具,对组装后的内窥镜和晶片进行同轴校准;
步骤六:在晶片固定沉台处涂覆硅胶,把晶片固定在晶片固定沉台处,同时把内窥镜固定在晶片固定管内;
步骤七:把进水管穿过套头固定座和固定管底座插入进水孔中,并封闭进水孔、同轴线孔和内窥线孔,把固定管底座旋接到晶片固定管上,把出水管穿过套头固定座与回水孔连通,封闭固定管底座的开口端;
步骤八:把晶片固定管固定在套头固定座上,把套头固定座卡接在手柄上,装回手柄另一半手柄壳,在晶片固定管外套一个一次性的套头,套头的一端旋接在套头固定座上,完成治疗头的制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内窥镜放置到孔径不小于内窥镜探头成像内径的晶片固定管内,同时在固定在晶片固定管内的晶片上开设一个大于内窥镜探头成像内径的中心孔,把超声治疗头和可视化图像采集的内窥镜整合在同一机构内,超声治疗和成像系统可同时工作,互不干涉,保障了在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操作人员均可实时观察内部情况,不再受病变位置的约束,使用范围大,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现有超声治疗头使用范围受限于特定的病变位置的问题;并且超声治疗头和内窥镜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保障治疗位置的精准性,又通过引入冷却水对晶片进行冷却,有效地降低了晶片的工作温度,延长了探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含套头);
图2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不含套头);
图3为晶片固定管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固定管底座立体示意图;
图5为套头固定座局部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B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C处放大图;
图10为本发明爆炸图;
图11为晶片与同轴线连接处立体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装配方法流程图;
图13为晶片放置在晶片涂胶治具上示意图;
图14为内窥镜组装流程示意图;
图15为同轴校准治具校准时局部剖视图;
图16为通电后显示屏显示的校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手柄、11-手柄尾卡、12-手柄壳、13-限位环、2-晶片固定管、21-线管固定盘、22-内窥线孔、23-晶片固定沉台、24-同轴线孔、25-进水孔、3-固定管底座、31-回水孔、32-安装台、4-套头固定座、41-限位台、42-限位槽、43-密封圈、44-固定台、5-集成线束、51-同轴线、52-内窥线、53-进水管、54-出水管、55-芯线、56-屏蔽层、6-内窥镜固定架、61-套管、62-固定片、7-内窥镜、8-套头、81-薄膜套、9-晶片、101-晶片涂胶治具、102-内窥镜组装治具、103-同轴校准治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1-16,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
如图1、2和10所示,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包括手柄1、晶片固定管2、固定管底座3、套头固定座4、集成线束5、内窥镜固定架6、内窥镜7、套头8和晶片9。
集成线束5一端插在手柄1的尾端,一端与外部的主机连接,套头固定座4卡在手柄1的前端,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旋接,固定管底座3通过螺钉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内,用于产生超声的晶片9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的一端,并与集成线束5内的同轴线51连接。
用于实时观察治疗部位的内窥镜7通过内窥镜固定架6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的内部,靠近晶片9,内窥镜7与集成线束5上的内窥线52连接,内窥镜7通过晶片9上开设的中心孔指向治疗部位。
手柄1为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锥形管,手柄1的两端开口,其中较大端的开口为前端,较小端的开口为尾端,为了便于其他组件的安装,手柄1在轴向上为两半式设计,两个手柄壳12通过螺钉可拆卸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完整的手柄1。
为了便于集成线束5的安装,在手柄1的尾端卡接有一个手柄尾卡11,手柄尾卡11的一端开设有凹槽,手柄尾卡11通过此凹槽可稳定的卡在手柄1的尾端不会掉落,同时在手柄尾卡11上,沿手柄尾卡11开设有一个贯穿手柄尾卡11的圆形通孔,集成线束5穿过此圆形通孔,插到手柄1内,手柄尾卡11的作用是防止集成线束5在手柄1的尾端长时间弯折断裂,提高了使用寿命。
为了便于套头固定座4的安装,在手柄1的前端距离前端开口3mm处,在手柄1的内壁上垂直于内壁外凸有一个圆环形的限位环13,当手柄1打开为两个手柄壳12时,手柄壳12前端的限位环13为半圆形的环,套头固定座4通过限位环13卡接在手柄1内,完成与手柄1的连接。
如图2、5、6、9和10所示,套头固定座4为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管,套头固定座4的两端开口,在套头固定座4的其中一端的内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套头8通过此螺纹旋接在套头固定座4上。
在套头固定座4的另一端垂直于套头固定座4的端面外凸有三个弧形的限位台41,限位台41与套头固定座4的端面同圆心,限位台41的外径略小于套头固定座4的外径,限位台的内径略小于套头固定座4的内径,同时为了保证限位台41在套头固定座4端部固定的稳定性,在限位台41的内侧壁上与套头固定座4一体固定有加强筋,通过加强筋能加强限位台41与套头固定座4连接的稳定性,防止限位台41断裂。
为了方便套头固定座4与手柄1连接,在限位台41的外侧面上垂直于限位台41沿限位台41的弧形面内凹有一个横截面为矩形的限位槽42,限位槽42能与手柄1前端的限位环13配合,进而把套头固定座4稳定的固定在手柄1的前端,套头固定座4安装到手柄1上后,限位台41的外侧面与手柄1前端的内侧面贴合。
为了方便固定管底座3的安装,在套头固定座4中部,垂直于套头固定座4的内侧面外凸有一个环形的固定台44,固定台44整体处于套头固定座4的内部,并且与套头固定座4同圆心,固定管底座3通过螺钉固定在固定台44上。
另外为了保证固定管底座3和套头8在套头固定座4内连接的密封性,在固定台44靠近套头固定座4螺纹端的一侧面上,经圆形内凹有两个安装密封圈43的密封槽,两个密封槽间隔分布,其中一个直径较小的密封槽内的密封圈43与安装在固定台44上的固定管底座3接触,另一个直径较大的密封槽内的密封圈43与旋接在套头固定座4内的套头8的端面接触。
如图2、3、4、6、7、8、9和10所示,晶片固定管2为横截面为圆形的中空管,晶片固定管2的两端开口,在晶片固定管2其中一端的外壁上,沿晶片固定管2径向垂直于晶片固定管2内凹有一段凹台,凹台的外径大于晶片固定管2的内径,略小于晶片固定管2的外径,在凹台上开设有螺纹,晶片固定管2通过螺纹与固定管底座3旋接。
为了便于集成线束5中导线和水管的固定和安装,在晶片固定管2上开设螺纹的一端,固定有一个线管固定盘21,线管固定盘21与晶片固定管2一体化设置,线管固定盘21为圆形盘,线管固定盘21的直径与晶片固定管2的内径相同,线管固定盘21可封闭晶片固定管2的一端,为了方便集成线束5中导线和水管的固定和安装,在线管固定盘21的表面上间隔开设有三个贯穿线管固定盘21的通孔,命名供同轴线51穿过的孔为同轴线孔24,供内窥线52穿过的孔为内窥线孔22,供进水管53穿过的孔为进水孔25。
为了方便晶片9的安装在晶片固定管2上远离螺纹的另一端的端部内凹开设有一个弧形的晶片固定沉台23,晶片9通过胶水固定在晶片固定沉台23处。
晶片9为具有压电效应的单晶制成的薄片,整体呈圆锥台形状,在晶片9的背面和正面有用于焊接同轴线51的银层,晶片9与集成线束5内的同轴线51连接,实现电信号到超声信号的转换,为了方便操作者实时观看治疗部位,在晶片9上与晶片9同圆心开设有一个中心孔,中心孔的直径略大于内窥镜7的成像内径,内窥镜7透过中心孔能拍摄晶片固定管2指向的治疗位置。
为了方便晶片9生产和发射声波,晶片9涂胶后,在晶片的背面还粘接有一个晶片背衬壳,晶片背衬壳为圆柱形中空壳,在晶片背衬壳的表面开设有一个圆形的通孔,安装有内窥镜7的内窥镜固定架6与晶片背衬壳粘接,内窥镜7对准晶片背衬壳表面上的圆形通孔。
定义:晶片9中,内凹的面为正面,外凸的面为背面。
为了方便内窥镜7的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内设置有一个内窥镜固定架6,内窥镜固定架6包括套管61和与套管61连接的多个固定片62。
套管61为圆柱形管,内窥镜7插在套管61内并且从套管61的一端伸出,内窥镜7插到套管61内后用胶水固定,防止内窥镜7与套管61之间发生相对位移,套管61的外径小于晶片固定管2的内径,同轴线51可穿过套管61与晶片固定管2之间的间隙。
为了方便把内窥镜7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内,在套管61的外侧壁上垂直于套管外侧壁沿套管61中轴线均匀固定有四个固定片62,固定片6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块,固定片62与套管61一体成型,当内窥镜固定架6整体放入晶片固定管2的内部时,固定片62的外侧面与晶片固定管2的内侧壁接触,在晶片固定管2上旋接两个与套管61连接的螺钉能把内窥镜固定架6整体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内,进而把内窥镜7稳定的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内。
为了方便把晶片固定管2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上,在晶片固定管2和套头固定座4之间设置有一个固定管底座3,固定管底座3为圆柱形中空管,固定管底座3的外径与晶片固定管2的外径相同,在固定管底座3的一端开设有内螺纹,晶片固定管2通过自身一端设置的螺纹与固定管底座3旋接在一起。
为了方便固定管底座3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上,在固定管底座3的另一端垂直于端面外凸有一个环形的安装台32,安装台32与固定管底座3一体设置,安装台32的内径与固定管底座3的内径相同,安装台32的外径略大于固定管底座3的外径,在安装台32的表面开设有圆形通孔,通过螺钉和安装台32能把固定管底座3整体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的固定台44上。
为了方便冷却水的排出,在固定管底座3的侧壁上,靠近安装台32开设有两个回水孔31,集成线束5中的出水管54插在回水孔31处,并且出水管54的外侧面与回水孔31的侧壁之间用胶水固定,经晶片固定管2和套头8之间流通的冷却水经回水孔31和出水管54排出。
套头8为套在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外部的一次性圆形管,套头8的主要作用是避免晶片9与患者皮肤直接接触,减少皮肤受到的刺激和损伤,增强患者的舒适度,同时对于不同的患者,通过更换一次性套头8可以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的产生,套头8的一端直径较大,并在此端还开设有外螺纹,套头8通过此端的螺纹旋接在套头固定座4一端。
在套头8直径较小的另外一端固定有一个薄膜套81,薄膜套81与套头8之间用胶水连接,并且确保连接处不会漏水,薄膜套81为透明且不影响超声传输的材料制成(例如PC塑料或亚克力)。
为了便于冷却水的循环,实现对晶片9的降温,延长使用寿命,套头8的内径略大于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的外径,晶片固定管2、固定管底座3和套头8内壁之间有供冷却水流通的间隙。
如图1、6、8、9和11所示,集成线束5包括同轴线51、内窥线52、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同轴线51、内窥线52、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共同穿插在一根柔性的线管内,彼此之间间隔分布,组成一根收束在一起的集成线束5,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线束散乱,方便操作者使用。
同轴线51为是由两根同轴的圆柱导体构成的导行系统,内外导体之间填充空气或高频介质的一种宽频带微波传输线,包括芯线55和屏蔽层56,主要的作用是作为主机与晶片9连接的介质,通过主机向晶片9传输电能,为现有装置可直接使用,同轴线51的芯线55与晶片9的正面连接,同轴线51的屏蔽层56与晶片9的背面连接。
内窥线52主要用于连接内窥镜7,作为内窥镜7与主机之间图像信号的传输,通过内窥镜7和内窥线52,操作者可以在主机上的显示屏上实时观看治疗部位。
进水管53的作用是向晶片固定管2内注入冷却水,对晶片9进行散热,延长使用寿命,进水管53与主机上的供水泵连接,通过供水泵能源源不断的向晶片固定管2内注入冷却水,对晶片9进行散热。
出水管54的作用是把在晶片固定管2内循环后的冷却水排出,出水管54与主机上的抽水泵连接,通过抽水泵抽出晶片固定管2内循环后的冷却水,通过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实现超声治疗头的水循环,有效对晶片9进行散热。
本实施例中冷却水的循环过程:使用前先把一次性的套头8安装到套头固定座4上,然后冷却水经进水管53注入晶片固定管2内,由于晶片固定管2一端的线管固定盘21的封闭,同时由于晶片固定管2的另一端安装有晶片9且晶片9上开有中心孔,冷却水会从晶片固定管2安装晶片9的一端流出,进入套头8与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之间的间隙内,当冷却水到达固定管底座3上的回水孔31处时,设置在回水孔31处的出水管54把循环后的冷却水排出,实现了循环冷却的效果。
如图13、14、15和16所示,为了方便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的装配本实施例还包括装配治具,装配治具包括用于晶片9涂胶的晶片涂胶治具101和用于内窥镜组装的内窥镜组装治具102以及用于内窥镜固定架6与内窥镜7同轴校准的同轴校准治具103。
晶片涂胶治具101为中心安装有竖直杆的圆形平台,晶片涂胶治具101放置在工作台上,晶片涂胶治具101中的竖直杆直径与晶片9上中心孔直径相同,晶片9能套在竖直杆上,对晶片9进行涂胶。
内窥镜组装治具10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方向座,在内窥镜组装治具102的上表面开设有能与内窥镜固定架6配合的凹槽,同时在凹槽的侧面与凹槽同轴设置一个与内窥镜端头配合的小凹槽,将内窥镜固定架6放置在内窥镜组装治具102上,端部顶紧,将内窥镜7穿过固定架中心孔顶在内窥镜组装治具102顶端的小凹槽内,在内窥镜与固定架中心孔的缝隙涂速干胶,待胶干后从治具上取下固定架,完成内窥镜与固定架的相对位置固定。
同轴校准治具103为一端开口的圆柱形管座,主要作用是把连接有内窥镜固定架6的内窥镜7与晶片9同轴固定在一起,在同轴校准治具103的中心开设有定位十字凹槽,校准时,将组装好内窥镜固定架6的内窥镜7穿过晶片9上的中心孔,内窥镜线与测试主板连接,内窥镜显示屏通电,显示屏显示内窥镜摄的测试校准画面,在画面中央有定位校准十字,缓慢旋转内窥镜固定架6,使内窥镜9在晶片9上的中心孔中转动,同时观察显示屏画面,当画面中的定位校准十字与校准治具上十字重合时,内窥镜7即与晶片9同轴,此时在内窥镜固定架7与晶片之间涂速干胶和硅胶,等待胶干即可。
如图12、13、14、15和16所示,本发明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的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打开手柄1,把手柄尾卡11卡接到其中一个手柄壳12的尾端,把套头固定座4卡在同一个手柄壳12的前端;
步骤二:把一端与主机连接的集成线束5穿入卡在手柄1尾部上的手柄尾卡11内,同时把集成线束5中的同轴线51依次穿过套头固定座4、固定管底座3和晶片固定管2中的同轴线孔24,并从晶片固定管2的端部穿出;
步骤三:剥出同轴线51中的芯线55和屏蔽层56,把芯线55作为晶片9正面焊线,屏蔽层56作为晶片9背面焊线;
步骤四:对晶片9表面焊接处清洁,将锡浆热风枪设定在183度,将同轴线51中的芯线55剥去外皮约3mm,折弯,穿过晶片9上的中心孔搭在晶片9正面焊接银层上,将锡浆点在芯线55与银层接触处,注意锡浆量刚好覆盖芯线55,不可过多或过少,用热风枪对准锡浆使其固化成锡珠,轻轻拉扯芯线55,芯线55不会脱落即可;
将锡浆热风枪设定在183度,将屏蔽层56搭在晶片9背面的焊接银层上,将锡浆点在屏蔽层线与银层接触处,用热风枪对准锡浆使其固化成锡珠,轻轻拉扯屏蔽层线,不会脱落即可;
步骤五:把晶片涂胶治具101放在水平平台上,晶片9正面向下穿过治具中轴放在治具上,依次在晶片上涂覆硅胶,硅胶完全覆盖屏蔽层56和芯线55,注意硅胶不要涂在中心孔处且不能堵住中心孔,硅胶厚度在3mm左右,将同轴线51穿过晶片背衬壳上的同轴线孔,背衬壳套在晶片组装治具中轴上盖在晶片上,待硅胶固化晾干后,从晶片涂胶治具101上取下组装好的晶片,晶片中心孔与晶片背衬壳上的中心孔同轴;
步骤六:将内窥镜固定架6放置在内窥镜组装治具102上,端部顶紧,将内窥镜7穿过固定架中心孔顶在内窥镜组装治具102顶端的小凹槽内,在内窥镜与固定架中心孔的缝隙涂速干胶,待胶干后从治具上取下固定架;
将涂好胶的晶片放入同轴校准治具103中,将组装好内窥镜固定架6的内窥镜7穿过晶片9上的中心孔,内窥镜线与测试主板连接,内窥镜显示屏通电,显示屏显示内窥镜摄的测试校准画面,在画面中央有定位校准十字,缓慢旋转内窥镜固定架6,使内窥镜9在晶片9上的中心孔中转动,同时观察显示屏画面,当画面中的定位校准十字与校准治具上十字重合时,内窥镜7即与晶片9同轴,此时在内窥镜固定架7与晶片之间涂速干胶和硅胶;
步骤七:把安装有内窥镜固定架6的内窥镜7插入晶片固定管2,把内窥线52穿过内窥线孔22,在晶片固定管2端部的晶片固定沉台23处涂覆硅胶,把晶片9放置在晶片固定沉台23处,晶片9通过硅胶固定在晶片固定沉台23上,然后把内窥镜固定架6利用螺钉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的内部,连接晶片9和主机的同轴线51从内窥镜固定架6与晶片固定管2之间的间隙穿过;
步骤八:把集成线束5中的进水管53依次穿过套头固定座4和固定管底座3插入晶片固定管2下部的进水孔25中,此时线管固定盘21上的同轴线孔24内插有同轴线51,进水孔25内插有进水管53,内窥线孔22内插有内窥线52,然后利用硅胶对晶片固定管2下部的进水孔25、同轴线孔24和内窥线孔22进行封闭,防止冷却水从晶片固定管2的线管固定盘21端流出,然后把固定管底座3旋接到晶片固定管2上,同时把集成线束5中的出水管54穿过套头固定座4插入固定管底座3处,并利用环氧胶封闭固定管底座3的开口端,同时注意不能堵住固定管底座3侧壁上的回水孔31;
步骤九:把固定管底座3用螺钉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上的固定台44上,装回手柄1另一半手柄壳12,并且在晶片固定管2外套一个套头8,套头8的一端旋接在套头固定座4上,完成治疗头的制作。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包括手柄(1)和套头固定座(4),套头固定座(4)设置在手柄(1)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晶片固定管(2)、固定管底座(3)、集成线束(5)、内窥镜(7)、套头(8)和晶片(9),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可拆卸连接,固定管底座(3)可拆卸设置在套头固定座(4)上,集成线束(5)一端插入手柄(1)内,另一端与主机连接,用于产生超声的晶片(9)设置在晶片固定管(2)的一端,所述晶片(9)与集成线束(5)连接,内窥镜(7)通过内窥镜固定架(6)设置在晶片固定管(2)内靠近晶片(9),所述内窥镜(7)与晶片(9)同轴安装,且内窥镜(7)透过晶片(9)上开设的中心孔实时传输晶片(9)前端的图像,套头(8)套在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的外部,套头(8)的一端与套头固定座(4)可拆卸连接;
集成线束(5)包括同轴线(51)、内窥线(52)、进水管(53)和出水管(54),同轴线(51)和内窥线(52)依次穿过套头固定座(4)和晶片固定管(2),所述同轴线(51)与晶片(9)连接,内窥线(52)与内窥镜(7)连接,用于输入冷却水的进水管(53)插在晶片固定管(2)内,用于排出冷却水的出水管(54)插在固定管底座(3)内,与固定管底座(3)上开设的进水孔(25)连接;
在晶片固定管(2)的一端垂直于晶片固定管(2)端部内凹有一个的晶片固定沉台(23),晶片(9)设置在晶片固定沉台(23)内,在晶片固定管(2)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置一个封闭晶片固定管(2)端面的线管固定盘(21),所述线管固定盘(21)上开设有安装同轴线(51)、内窥线(52)和进水管(53)的同轴线孔(24)、进水孔(25)和内窥线孔(22);
套头(8)的长度大于连接后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的长度,并且在套头(8)与晶片固定管(2)和固定管底座(3)之间有供冷却水流通的间隙,冷却水经过晶片固定管(2)端部流入间隙内,流入间隙内的冷却水通过与固定管底座(3)上回水孔(31)连接的出水管(54)排出;内窥镜固定架(6)包括套管(61)和固定片(62),内窥镜(7)插在套管(61)内,固定片(62)设置在套管(61)的外部,内窥镜固定架(6)通过固定片(62)设置在晶片固定管(2)内,并且为了便于同轴线(51)的安装,在套管(61)和晶片固定管(2)之间设置有供同轴线(51)插入的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其特征在于:晶片(9)上开设的中心孔的直径大于内窥镜(7)的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其特征在于:在套头(8)上设置有薄膜套(81),薄膜套(81)设置在套头(8)远离套头固定座(4)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其特征在于:在套头固定座(4)与线管固定盘(21)及套头(8)与套头固定座(4)的接触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3)。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把集成线束(5)穿入卡在手柄(1),把集成线束(5)中的同轴线(51)穿过套头固定座(4)、固定管底座(3)和晶片固定管(2),从晶片固定管(2)的端部穿出;
步骤二:剥出同轴线(51)中的芯线(55)和屏蔽层(56);
步骤三:把同轴线(51)中的芯线(55)焊接在晶片(9)正面上;
把屏蔽层(56)焊接在晶片(9)的背面上;
步骤四:利用晶片涂胶治具(101)在晶片(9)上涂覆硅胶;
步骤五:通过内窥镜组装治具(102)组装内窥镜(7),并通过同轴校准治具(103),对组装后的内窥镜(7)和晶片(9)进行同轴校准;
步骤六:在晶片固定沉台(23)处涂覆硅胶,把晶片(9)固定在晶片固定沉台(23)处,同时把内窥镜(7)固定在晶片固定管(2)内;
步骤七:把进水管(53)穿过套头固定座(4)和固定管底座(3)插入进水孔(25)中,并封闭进水孔(25)、同轴线孔(24)和内窥线孔(22),把固定管底座(3)旋接到晶片固定管(2)上,把出水管(54)穿过套头固定座(4)与回水孔(31)连通,封闭固定管底座(3)的开口端;
步骤八:把晶片固定管(2)固定在套头固定座(4)上,把套头固定座(4)卡接在手柄(1)上,装回手柄(1)另一半手柄壳(12),在晶片固定管(2)外套一个一次性的套头(8),套头(8)的一端旋接在套头固定座(4)上,完成治疗头的制作。
CN202410621193.6A 2024-05-20 2024-05-20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Active CN118526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621193.6A CN118526731B (zh) 2024-05-20 2024-05-20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621193.6A CN118526731B (zh) 2024-05-20 2024-05-20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26731A CN118526731A (zh) 2024-08-23
CN118526731B true CN118526731B (zh) 2024-10-15

Family

ID=92392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621193.6A Active CN118526731B (zh) 2024-05-20 2024-05-20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52673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057A (zh) * 2019-07-04 2019-09-20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
CN110836958A (zh) * 2019-10-28 2020-02-25 浙江大学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深海水体取样探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44007A (zh) * 2021-04-30 2021-08-13 黑蜂智造(深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口腔护理器
JP2024532094A (ja) * 2021-08-27 2024-09-05 ピーエスアイピー2 エルエルシー 内視鏡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51057A (zh) * 2019-07-04 2019-09-20 苏州新光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内窥镜
CN110836958A (zh) * 2019-10-28 2020-02-25 浙江大学 一种集成式多功能深海水体取样探头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526731A (zh) 2024-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3614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JP5903245B2 (ja) マイクロ波焼灼術を行うための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US7274847B2 (en) Light diffusing tip
CN1026617C (zh) 光纤光扩散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414494B2 (en) Thin-profile therapeutic ultrasound applicators
BRPI1005813B1 (pt) sonda compatível com ressonância magnética para distribuição de ultrassom terapêutico para alvos locais, sistema de ressonância magnética por imagem, método de uso de uma sonda e método para operar uma sonda
CN103379849A (zh) 受照吸引设备
US20200154980A1 (en) Miniature endoscopy system
CN109414249A (zh) 超声波内窥镜
US20190298161A1 (en) Device for use in hysteroscopy
CN118526731B (zh) 一种实时可视腔内超声治疗头及装配方法
US20070261494A1 (en) Ultrasonic transducer devices and detection apparatus
CN116458826B (zh) 插入组件及内窥镜
CN100560162C (zh) 一种光学窥镜直视下的超声治疗系统
CN116687534B (zh) 插入组件及内窥镜
CN211156081U (zh) 超声波组件及超声波消融装置
CN211243329U (zh) 一种内腔温度、多功能监测装置、系统和导引鞘、内窥镜
CN109414253A (zh) 超声波内窥镜
CN212879555U (zh) 一种微波消融针
WO2007025438A1 (fr) Appareil de traitement ultrasonique pour maladie de la prostate
CN215841272U (zh) 一种用于小动物的聚焦超声治疗头
CN200998312Y (zh) 温控微波消融针
JPH074371B2 (ja) 超音波内視鏡
CN216167750U (zh) 一种基于超声内镜的光声动力治疗穿刺针
CN112386811A (zh) 治疗头pid温度调节系统及冷却式内腔治疗用光动力治疗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