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95145B -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95145B CN118495145B CN202410947195.4A CN202410947195A CN118495145B CN 118495145 B CN118495145 B CN 118495145B CN 202410947195 A CN202410947195 A CN 202410947195A CN 118495145 B CN118495145 B CN 1184951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 adjacent
- fixedly connected
- plate
- limi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538 clean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41000252254 Catostomid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02925 dental cari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7/00—Article or material-handling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conveyors; Methods employing such devices
- B65G47/74—Feeding, transfer, or discharging devices of particular kinds or types
- B65G47/90—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G47/91—Devices for picking-up and deposit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incorporating pneumatic, e.g. suction, gripp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9/00—De-stacking of articles
- B65G59/02—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 B65G59/04—De-stacking from the top of the stack by suction or magnetic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heets, Magazines, And Separation Thereof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涉及铝型材上料技术领域。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安装有均匀布置的电动小车,所述电动小车与所述架体接触配合,所述移动架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移动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固接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固接有第一夹持块。本发明利用均匀布置第一夹持块对第二层蜂窝板的夹持,使由于粘附效应而相互粘连的两个蜂窝板分离,防止第二层的蜂窝板与最上侧的蜂窝板难以及时分离,从而导致第二层蜂窝板在随最上侧蜂窝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掉落,造成蜂窝板的损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型材上料技术领域,主要公开了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幕墙是一种建筑上包覆在外墙框架之外的结构,幕墙具有一定的防水和防风能力,由于幕墙的特殊功能,其不能对墙体带来过大的额外载荷,所以幕墙的原材料使用高强度且密度小的铝型材,例如蜂窝板,为了适应不同种类样式的幕墙,需要对铝型材进行开料操作,以此对铝型材加工成所需的形状、长度等,在对铝型材进行开料时,需要将铝型材原料转移至开料装置上,此过程成为上料。
现有的上料装置在对蜂窝板进行上料时,通常直接对堆叠的蜂窝板进行转移,但蜂窝板在生产后,为了保护其表面不被划伤,厂家会在蜂窝板的表面贴一层塑料膜(保护膜),该塑料膜会使相邻蜂窝板之间紧密贴合甚至相互粘附,如此在拿取上侧的蜂窝板时,下侧相邻的蜂窝板在粘附力的作用下也会移动,而当粘附力消失时,下侧的蜂窝板就会向下掉落,从而造成蜂窝板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背景中现有上料装置存在难以解决相邻蜂窝板由于粘附效应而相互粘附后,在后续上料过程中下侧蜂窝板向下掉落,损坏蜂窝板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技术方案为: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有架体,所述架体滑动连接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安装有均匀布置的电动小车,所述电动小车与所述架体接触配合,所述移动架安装有液压推杆,所述液压推杆的伸缩端固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移动架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靠近所述液压推杆的一侧安装有真空泵,所述移动架靠近所述真空泵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壳,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真空泵连通,所述移动板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第一腔体,所述移动板上均匀布置的所述第一腔体处均滑动连接有吸盘,所述第一腔体与所述第一壳之间连通有第一管,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固接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固接有第一夹持块,所述移动板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使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夹持块均偏转的驱动机构。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均匀布置的弧形杆,均匀布置的所述弧形杆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板的外侧,所述弧形杆与相邻的所述偏转杆固接,所述弧形杆与所述移动板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滑动杆,所述第一滑动杆固接有连接件,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移动板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所述连接件固接有镜像布置的齿条,所述移动板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转轴,相邻所述转轴的对向侧均固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相邻的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偏转杆靠近相邻所述转轴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件,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相邻的所述转动套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靠近相邻所述转轴的一侧固接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转轴固接有环形阵列的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件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与相邻的所述偏转杆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所述偏转杆靠近相邻所述第一夹持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进行夹持的夹持组件,所述移动板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限位件与相邻所述第二限位件脱离的释放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滑动杆与所述移动板相对运动的距离是所述齿轮分度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块偏转90°。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第二夹持块,所述第二夹持块滑动连接于所述偏转杆,所述第二夹持块与所述偏转杆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夹持块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件,所述偏转杆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所述第二滑动件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滑动,所述偏转杆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件,所述第三滑动件于所述第三腔体内滑动,所述第三滑动件与所述第二夹持块固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夹持块和所述第二夹持块均固接有弹性介质,且所述第二滑动件与相邻的弹性介质固接,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动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夹持块顺利发生相对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处于与镜像布置所述第一滑动杆轴线所在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相邻所述第三腔体的直径不同,用于使相互远离的所述第二夹持块与相邻所述偏转杆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释放组件包括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滑动杆,均匀布置的所述第二滑动杆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板,所述吸盘与所述移动板之间固接有第五弹性元件,所述第二滑动杆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设置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移动板固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壳,所述第二壳滑动连接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套固接有第三壳,所述第三壳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壳之间连通有第二管,所述第二壳、所述第三壳和所述第二管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所述第一滑动件固接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与相邻的所述第三壳滑动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有用于对物料进行清理的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板的中部,所述吹风机构包括有第四壳,所述第四壳固接于所述移动板远离所述移动架的一侧,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一侧的所述第一滑动杆设置有镜像布置的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限位槽与所述第三滑动杆限位配合,所述移动板靠近所述第四壳的一侧固接有方罩,所述方罩固接有拦截框,所述第三滑动杆靠近所述第四壳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所述U形板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壳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阵列的通孔,所述第四壳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移动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移动板之间固接有第六弹性元件,所述U形板设置有镜像布置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与所述第二活塞限位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槽内设置有单向板,单向板与所述第二活塞限位配合,所述移动架靠近所述液压推杆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表面施加水的喷洒组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三限位槽为“三角形”,用于使所述第二活塞做往复移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喷洒组件包括有水箱,所述水箱固接于靠近所述液压推杆的一侧所述移动架,所述第四壳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腔体与所述水箱之间连通有第三管,所述移动板和所述第四壳均与所述第三管固接,所述第四壳远离所述移动板的一侧固接有环形阵列的过水件,所述过水件将相邻的所述通孔与所述第四腔体连通,所述通孔内设置有布水网,所述布水网与相邻的所述过水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的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均匀布置第一夹持块对第二层蜂窝板的夹持,使由于粘附效应而相互粘连的两个蜂窝板分离,防止第二层的蜂窝板与最上侧的蜂窝板难以及时分离,从而导致第二层蜂窝板在随最上侧蜂窝板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掉落,造成蜂窝板的损坏;通过移动不同距离的第二夹持块,使得最上侧的蜂窝板发生倾斜,以此使相邻的两个蜂窝板顺利自动分离,减少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并避免由于相邻两个蜂窝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过大而导致蜂窝板的局部发生形变损坏,从而影响后续的正常使用;利用第六弹性元件弹力使第二活塞与第四壳发生相对移动并压缩第四壳内的空气,随后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相邻的通孔后以气流的形式向外喷出,并对蜂窝板的相邻区域进行清理,避免蜂窝板上的灰尘影响吸盘的正常工作,从而降低吸取力度,影响正常的上料工作;通过气流经过相邻的布水网时,将布水网上的水带离至蜂窝板上,使蜂窝板上形成一层水膜,以此减小蜂窝板之间的间隙,提高吸盘与蜂窝板之间的密闭性,保证施加于蜂窝板上的吸取力保持稳定,进而提高蜂窝板在上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移动架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移动板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板及其上部分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偏转杆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偏转杆的立体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滑动件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限位板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偏转杆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第四壳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U形板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过水件及其上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01、托盘,102、蜂窝板,1、架体,2、移动架,3、电动小车,4、液压推杆,5、移动板,6、真空泵,7、第一壳,8、第一腔体,9、吸盘,10、第一管,11、转动套,12、偏转杆,13、第一夹持块,1401、弧形杆,1402、第一弹性元件,1403、第一滑动杆,1404、连接件,1405、第二弹性元件,1406、齿条,1407、转轴,1408、齿轮,1409、第一滑动件,1410、第一限位件,1411、第二限位件,1412、第三弹性元件,1501、第二夹持块,1502、第四弹性元件,1503、第二滑动件,1504、第二腔体,1505、第三腔体,1506、第三滑动件,1601、第二滑动杆,1602、第五弹性元件,1603、限位板,1604、第一限位槽,1605、第二壳,1606、限位架,1607、第三壳,1608、第二管,1609、第一活塞,1701、第四壳,1702、第三滑动杆,1703、第二限位槽,1704、方罩,1705、拦截框,1706、U形板,1707、通孔,1708、第二活塞,1709、第六弹性元件,1710、第三限位槽,1801、水箱,1802、第四腔体,1803、第三管,1804、过水件,1805、布水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申请而不限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现有的上料装置在对蜂窝板进行上料时,通常直接对堆叠的蜂窝板进行转移,但相邻的蜂窝板在紧密接触时会产生粘附效应,使相邻蜂窝板之间紧密贴合甚至相互粘附,如此在拿取上侧的蜂窝板时,下侧相邻的蜂窝板在粘附力的作用下也会移动,而当粘附力消失时,下侧的蜂窝板就会向下掉落,从而造成蜂窝板的损坏。
实施例1: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有架体1,架体1的上侧滑动连接有移动架2,移动架2的外侧安装有均匀布置的四个电动小车3,四个电动小车3分别位于移动架2的前后两侧,电动小车3与架体1接触配合,通过电动小车3沿架体1移动带动移动架2一同移动,移动架2上侧的中部安装有液压推杆4,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固接有与移动架2滑动连接的移动板5,移动架2上侧的右部安装有真空泵6,移动架2下侧的右部固接有与真空泵6连通的第一壳7,移动板5设置有均匀布置的四个第一腔体8,移动板5上的四个第一腔体8处均滑动连接有吸盘9,吸盘9位于移动板5的中下侧,第一腔体8与第一壳7之间连通有第一管10,移动板5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四个转动套11,转动套11固接有偏转杆12,偏转杆12的下侧固接有第一夹持块13,利用四个第一夹持块13对第二层蜂窝板102进行夹持固定,以此使得最上侧蜂窝板102在受吸盘9作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与下侧的蜂窝板102分离,避免相邻两个蜂窝板102在粘附效应下相互粘连,从而使第二层蜂窝板102运动,影响正常的上料,移动板5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使四个第一夹持块13均偏转的驱动机构。
如图3-图5和图7-图9所示,驱动机构包括有均匀布置的四个弧形杆1401,四个弧形杆1401均滑动连接于移动板5的外侧,弧形杆1401与相邻的偏转杆12固接,弧形杆1401与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1402,第一弹性元件1402为弹簧,用于使相邻的弧形杆1401复位,移动板5滑动连接有左右镜像布置的两个第一滑动杆1403,左右相邻第一滑动杆1403的背向侧均固接有连接件1404,第一滑动杆1403与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405,第二弹性元件1405为弹簧,用于使相邻的第一滑动杆1403复位,连接件1404固接有前后镜像布置的两个齿条1406,移动板5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四个转轴1407,四个转轴1407分别位于移动板5的左右两侧,相邻转轴1407的对向侧均固接有与相邻的齿条1406啮合的齿轮1408,第一滑动杆1403与移动板5相对运动的距离是齿轮1408分度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用于使第一夹持块13偏转90°(该数值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应变化),左右相邻偏转杆12的对向侧均滑动连接有与相邻的转动套11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动件1409,左右相邻第一滑动件1409的对向侧均固接有第一限位件1410,转轴1407固接有环形阵列的若干个第二限位件1411,第二限位件1411与相邻的第一限位件1410限位配合,利用第二限位件1411对相邻第一限位件1410的限位,使第一限位件1410随相邻的第二限位件1411一同转动,第一滑动件1409与相邻的偏转杆12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1412,第三弹性元件1412为弹簧,且第三弹性元件1412初始为压缩状态,用于对相邻的第一滑动件1409施加压力,使相邻的第一限位件1410与相邻的第二限位件1411处于限位配合状态,偏转杆12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对最上侧蜂窝板102进行夹持的夹持组件,移动板5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使第一限位件1410与相邻第二限位件1411脱离的释放组件。
如图5、图6和图9所示,夹持组件包括有第二夹持块1501,第二夹持块1501滑动连接于偏转杆12的下侧,第一夹持块13的下侧和第二夹持块1501的下侧均固接有弹性介质,弹性介质为橡胶垫,第二夹持块1501与偏转杆1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1502,第四弹性元件1502为弹簧,用于使相邻的第二夹持块1501复位,第一夹持块13的中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件1503,第二滑动件1503与相邻的弹性介质固接,用于使第二滑动件1503与相邻的第一夹持块13顺利发生相对移动,偏转杆12的外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504和第三腔体1505,左侧第三腔体1505的直径小于右侧第三腔体1505的直径,用于使左右两侧第二夹持块1501与相邻偏转杆12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以此使相邻蜂窝板102在分离时从边缘处分离,防止蜂窝板102整体分离时程度过大的应力,从而对蜂窝板102造成破坏,第二腔体1504和第三腔体1505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传动介质为液压油,第二滑动件1503于第二腔体1504内滑动,偏转杆1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二夹持块1501固接的第三滑动件1506,第三滑动件1506于第三腔体1505内滑动。
如图4、图5和图7-图9所示,释放组件包括有均匀布置的四个第二滑动杆1601,四个第二滑动杆1601均滑动连接于移动板5的上侧,吸盘9与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五弹性元件1602,第五弹性元件1602为弹簧,用于使相邻的吸盘9复位,第二滑动杆1601的上侧固接有限位板1603,限位板1603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04,第一限位槽1604为倾斜槽,且左右相邻两个第一限位槽1604之间的距离自上至下逐渐增加,移动板5的上侧固接有均匀布置的四个第二壳1605,左右两个第二壳1605的对向侧均滑动连接有与相邻的第一限位槽1604限位配合的限位架1606,通过第一限位槽1604对相邻限位架1606的限位挤压,使限位架1606与相邻的第二壳1605发生相对滑动,转动套11的上侧固接有第三壳1607,第三壳1607与相邻的第二壳1605之间连通有第二管1608,第二壳1605、第三壳1607和第二管1608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传动介质为液压油,第一滑动件1409的上侧固接有与相邻的第三壳1607滑动连接的第一活塞1609。
成批的蜂窝板102是码垛于托盘101的,本设备安装于“开料装置”左侧,当需要使用本设备对蜂窝板102进行上料时,工作人员通过叉车将托盘101及其上的蜂窝板102放置于架体1的左部,然后工作人员启动液压推杆4,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开始向下移动,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带动移动板5及其上零件开始下移动,移动板5带动四个吸盘9、四个转动套11、四个转轴1407和两个第一滑动杆1403一同向下移动,转动套11带动相邻的偏转杆12及其上的零件一同向下移动,转轴1407带动相邻的齿轮1408一同向下移动,第一滑动杆1403带动相邻的连接件1404一同向下移动,过程中齿条1406与相邻的齿轮1408保持相对静止,当第一滑动杆1403向下移动至与最上侧的蜂窝板102接触时,随着移动板5继续向下移动,第一滑动杆1403与移动板5发生相对滑动(移动板5相对第一滑动杆1403向下移动),转轴1407随移动板5继续向下移动,齿轮1408开始沿相邻的齿条1406向下滚动,左侧的齿轮1408开始逆时针转动,右侧的齿轮1408开始顺时针转动(正视方向),齿轮1408带动相邻的转轴1407一同转动,转轴1407带动相邻的第二限位件1411一同转动,外侧的若干个第二限位件1411共同带动相邻的第一限位件1410一同转动,第一限位件1410带动相邻的第一滑动件1409一同转动,第一滑动件1409带动相邻的偏转杆12一同转动,偏转杆12带动相邻的第一夹持块13和相邻的弧形杆1401一同转动,弧形杆1401将相邻的第一弹性元件1402压缩。
当移动板5向下移动至吸盘9与上侧的蜂窝板102接触时,四个第一夹持块13完成对第二层蜂窝板102的夹持,随后工作人员关闭液压推杆4并启动真空泵6,真空泵6开始工作,第一壳7内压力开始减小,第一壳7通过四个第一管10对四个第一腔体8内的空气进行吸取,吸盘9内产生负压并对最上侧的蜂窝板102进行吸取,将吸盘9将最上侧的蜂窝完全吸取后,随着真空泵6继续工作,第一腔体8内的负压持续增大,吸盘9开始在相邻第一腔体8内向上移动,随后最上侧的蜂窝板102与第二层的蜂窝板102脱离,利用四个第一夹持块13对第二层蜂窝板102的夹持,使由于粘附效应而相互粘连的两个蜂窝板102分离,防止第二层的蜂窝板102与最上侧的蜂窝板102难以及时分离,从而导致第二层蜂窝板102在随最上侧蜂窝板10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掉落,造成蜂窝板102的损坏。
为了提高相邻两个蜂窝板102之间的分离效率和效果,通过使左右相邻第二夹持块1501上移距离的不同,改变相邻两个蜂窝板102之间的角度,促使空气进入相邻两个蜂窝板102之间,从而加速相邻两个蜂窝板102的分离,并提高分离效果,详细的步骤如下,在偏转杆12转动的过程中,偏转杆12带动相邻的第二夹持块1501和相邻的第二滑动件1503一同转动,第一夹持块13和第二夹持块1501分别带动相邻的弹性介质一同转动,当第一夹持块13上的弹性介质转动至与下侧的蜂窝板102接触,以及第二夹持块1501上的弹性介质转动至与上侧的蜂窝板102接触时,随着偏转杆12持续转动,弹性介质开始形变并产生弹力,外侧弹性介质将弹力传递至相邻的第二滑动件1503,第二滑动件1503开始向外移动(此时偏转杆12已经转动至趋于竖直状态),第二滑动件1503与相邻的偏转杆12发生相对滑动,第二滑动件1503开始挤压相邻第二腔体1504内的液压油,随后第二腔体1504内的液压油进入相邻的第三腔体1505并挤压相邻的第三滑动件1506,第三滑动件1506开始向上移动,第三滑动件1506带动相邻的第二夹持块1501及其上的弹性介质一同向上移动,四个第二夹持块1501上的弹性介质共同带动最上侧的蜂窝板102向上移动(由于左侧第三腔体1505的直径小于右侧第三腔体1505的直径,所以最上侧蜂窝板102的左侧向上移动的幅度大于右侧的上移幅度,即先从边缘处分离,防止蜂窝板102整体分离时承受过大的应力,从而对蜂窝板102造成破坏),以此使最上侧的蜂窝板102与第二层的蜂窝板102分离,避免两个相邻的蜂窝板102出现粘附效应从而导致在后续吸取最上侧蜂窝板102的过程中,第二层的蜂窝板102随最上侧的蜂窝板102一同向上移动,且再向下掉落损坏蜂窝板102。
在吸盘9于相邻第一腔体8内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吸盘9压缩相邻的第五弹性元件1602,吸盘9带动相邻的第二滑动杆1601一同向上移动,第二滑动杆1601带动相邻的限位板1603一同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限位槽1604向外挤压相邻的限位架1606,随后限位架1606开始向外移动,限位架1606与相邻的第二壳1605发生相对滑动并挤压其内的液压油,被挤压的液压油通过相邻的第二管1608进入相邻的第三壳1607,第三壳1607内的液压油开始挤压相邻的第一活塞1609,第一活塞1609开始向下移动,第一活塞1609带动相邻的第一滑动件1409一同向下移动,第一滑动件1409将相邻的第三弹性元件1412进一步压缩,第一滑动件1409带动相邻的第一限位件1410一同向下移动,第一限位件1410与相邻的第二限位件1411失去限位配合,随后弧形杆1401在相邻第一弹性元件1402弹力的作用下开始反向转动,弧形杆1401带动相邻的偏转杆12及其上的零件一同反向转动,直至偏转杆12及其上的零件全部复位。
待四个吸盘9将最上侧的蜂窝板102吸取后,工作人员启动液压推杆4和四个电动小车3,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开始向上移动,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带动移动板5及其上零件一同向上移动,过程中四个电动小车3带动移动架2及其上零件开始向右移动,直至蜂窝板102向右移动至开料装置处,随后工作人员关闭四个电动小车3并使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向下移动,蜂窝板102开始向下移动,直至蜂窝板102向下移动至与开料装置接触,随后工作人员关闭真空泵6,四个吸盘9将蜂窝板102放置于开料装置上,然后工作人员使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向上移动以及使四个电动小车3向左移动,四个电动小车3共同带动移动架2及其上零件一同向左移动(复位),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带动移动板5及其上零件一同向上移动,吸盘9在相邻第五弹性元件1602弹力的作用下相对于移动板5向下移动,吸盘9带动相邻的第二滑动杆1601一同向下移动,经传动以及在第三弹性元件1412弹力的作用下,第一滑动件1409带动相邻的第一限位件1410开始向内移动,第一限位件1410与相邻的第二限位件1411重新处于限位配合状态,当移动架2向左移动至原始位置后工作人员关闭四个电动小车3,随后持续对蜂窝板102的吸取上料,直至完成所有上料工作。
现有上料装置在使用吸盘对蜂窝板进行吸附时,蜂窝板表面存在的灰尘会影响吸盘的正常工作,从而导致吸盘与蜂窝板之间的吸附力度差,使蜂窝板意外掉落。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0-图12所示,还包括有用于对最上侧蜂窝板102进行清理的吹风机构,吹风机构设置于移动板5的中部,吹风机构包括有第四壳1701,第四壳1701固接于移动板5下侧的中部,移动板5内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1702,右侧的第一滑动杆1403设置有前后镜像布置的两个第二限位槽1703,第二限位槽1703自上至下逐渐向左偏斜,第二限位槽1703与第三滑动杆1702限位配合,通过第二限位槽1703对第三滑动杆1702进行挤压,使第三滑动杆1702与移动板5发生相对滑动,移动板5的下侧固接有方罩1704,方罩1704的下侧固接有拦截框1705,拦截框1705为海绵,拦截框1705与移动板5接触配合,用于对水进行拦截,第三滑动杆1702的左端固接有与移动板5滑动连接的U形板1706,第四壳1701的下侧设置有环形阵列的若干个通孔1707,第四壳1701滑动连接有与移动板5滑动连接的第二活塞1708,第二活塞1708与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六弹性元件1709,第六弹性元件1709为弹簧,用于使第二活塞1708复位,U形板1706设置有前后镜像布置的两个第三限位槽1710,第三限位槽1710与第二活塞1708限位配合,通过第三限位槽1710对第二活塞1708的限位,使第二活塞1708与第四壳1701发生相对滑动,第三限位槽1710为“直角三角形”,且第三限位槽1710的底边为直角边,用于使第二活塞1708做往复移动,第三限位槽1710内设置有与第二活塞1708限位配合的单向板,单向板的允许经过的方向自右向左,移动架2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对最上侧蜂窝板102表面施加水的喷洒组件。
如图10-图12所示,喷洒组件包括有水箱1801,水箱1801固接于的上侧移动架2,第四壳1701的下侧设置有第四腔体1802,第四腔体1802与水箱1801之间连通有第三管1803,移动板5和第四壳1701均与第三管1803固接,第四壳1701的下侧固接有环形阵列的若干个过水件1804,过水件1804为海绵材质,用于渗水,过水件1804将相邻的通孔1707与第四腔体1802连通,通孔1707内设置有与相邻的过水件1804连接的布水网1805,布水网1805用于对来自相邻过水件1804的水进行吸附,并待有气流经过时,使水移动至蜂窝板102上,以此减小蜂窝板102与吸盘9之间的间隙,提高二者之间的密闭性,进而提高吸盘9对蜂窝板102的吸附力度。
为了提高吸取和转移蜂窝板102过程中的稳定性,利用第二活塞1708与第四壳1701之间的相对移动产生气流,并使产生的气流分别自相邻的通孔1707内喷出,以此对待吸取的蜂窝板102进行清理,防止蜂窝板102上的灰尘影响正常地吸取,详细的步骤如下,在移动板5相对第一滑动杆1403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移动板5带动第三滑动杆1702一同向下移动,第三滑动杆1702开始沿第二限位槽1703向下滑动,过程中第二限位槽1703将第三滑动杆1702向左挤压,而后第三滑动杆1702带动U形板1706一同向左移动,U形板1706带动单向板一同向左移动,单向板开始向上挤压第二活塞1708,第二活塞1708在单向板挤压的作用下开始向上移动,随后第二活塞1708在第三限位槽1710的斜槽内继续向上滑动,第二活塞1708将第六弹性元件1709压缩,当第二活塞1708向上移动至进入第三限位槽1710的竖直槽内时,第二活塞1708在第六弹性元件1709弹力的作用下开始向下移动,第二活塞1708压缩第四壳1701内下部的空气,随后被压缩的空气通过相邻的通孔1707后以气流的形式向外喷出,并对蜂窝板102的相邻区域进行清理,避免蜂窝板102上的灰尘影响吸盘9的正常工作,从而降低吸取力度,影响正常的上料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吸取和转移蜂窝板102过程中的稳定性,通过气流在经过相邻布水网1805时,将其上的水带离,并将水带至蜂窝板102上,使蜂窝板102上形成一层水膜,利用水膜减小吸盘9与蜂窝板102之间的间隙,减少空气的进入,使吸盘9与蜂窝板102得到更紧密的连接,详细的步骤如下,在上料过程中,水箱1801内的水通过第三管1803进入第四腔体1802,随后再通过相邻的过水件1804被相邻的布水网1805吸附,而后当通孔1707内存在气流通过时,气流会将布水网1805吸附的水带离,并使水落在蜂窝板102上,以此在后续吸盘9在与蜂窝板102接触时,利用水减小吸盘9在与蜂窝板102之间的间隙,从而提高吸盘9与蜂窝板102之间的密闭性,保证施加于蜂窝板102上的吸取力保持稳定,进而提高蜂窝板102在上料过程中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包括有架体(1),所述架体(1)滑动连接有移动架(2),所述移动架(2)安装有均匀布置的电动小车(3),所述电动小车(3)与所述架体(1)接触配合,所述移动架(2)安装有液压推杆(4),所述液压推杆(4)的伸缩端固接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与所述移动架(2)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架(2)靠近所述液压推杆(4)的一侧安装有真空泵(6),所述移动架(2)靠近所述真空泵(6)的一侧固接有第一壳(7),所述第一壳(7)与所述真空泵(6)连通,所述移动板(5)设置有均匀布置的第一腔体(8),所述移动板(5)上均匀布置的所述第一腔体(8)处均滑动连接有吸盘(9),所述第一腔体(8)与所述第一壳(7)之间连通有第一管(10),所述移动板(5)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转动套(11),其特征是:还包括有均匀布置的偏转杆(12),所述偏转杆(12)固接于相邻的所述转动套(11),所述偏转杆(12)固接有第一夹持块(13),所述移动板(5)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使均匀布置所述第一夹持块(13)均偏转的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有均匀布置的弧形杆(1401),均匀布置的所述弧形杆(1401)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板(5)的外侧,所述弧形杆(1401)与相邻的所述偏转杆(12)固接,所述弧形杆(1401)与所述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元件(1402),所述移动板(5)滑动连接有镜像布置的第一滑动杆(1403),所述第一滑动杆(1403)固接有连接件(1404),所述第一滑动杆(1403)与所述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二弹性元件(1405),所述连接件(1404)固接有镜像布置的齿条(1406),所述移动板(5)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转轴(1407),相邻所述转轴(1407)的对向侧均固接有齿轮(1408),所述齿轮(1408)与相邻的所述齿条(1406)啮合,所述偏转杆(12)靠近相邻所述转轴(1407)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动件(1409),所述第一滑动件(1409)与相邻的所述转动套(1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动件(1409)靠近相邻所述转轴(1407)的一侧固接有第一限位件(1410),所述转轴(1407)固接有环形阵列的第二限位件(1411),所述第二限位件(1411)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件(1410)限位配合,所述第一滑动件(1409)与相邻的所述偏转杆(12)之间固接有第三弹性元件(1412),所述偏转杆(12)靠近相邻所述第一夹持块(13)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进行夹持的夹持组件,所述移动板(5)的外侧设置有用于使所述第一限位件(1410)与相邻所述第二限位件(1411)脱离的释放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有第二夹持块(1501),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滑动连接于所述偏转杆(12),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与所述偏转杆(12)之间固接有第四弹性元件(1502),所述第一夹持块(13)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动件(1503),所述偏转杆(12)远离所述移动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腔体(1504)和第三腔体(1505),所述第二腔体(1504)和所述第三腔体(1505)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所述第二滑动件(1503)于所述第二腔体(1504)内滑动,所述偏转杆(12)靠近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的一侧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件(1506),所述第三滑动件(1506)于所述第三腔体(1505)内滑动,所述第三滑动件(1506)与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动杆(1403)与所述移动板(5)相对运动的距离是所述齿轮(1408)分度圆周长的四分之一,用于使所述第一夹持块(13)偏转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夹持块(13)和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均固接有弹性介质,且所述第二滑动件(1503)与相邻的弹性介质固接,用于使所述第二滑动件(1503)与相邻的所述第一夹持块(13)顺利发生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处于与镜像布置所述第一滑动杆(1403)轴线所在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相邻所述第三腔体(1505)的直径不同,用于使相互远离的所述第二夹持块(1501)与相邻所述偏转杆(12)之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释放组件包括有均匀布置的第二滑动杆(1601),均匀布置的所述第二滑动杆(1601)均滑动连接于所述移动板(5),所述吸盘(9)与所述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五弹性元件(1602),所述第二滑动杆(1601)固接有限位板(1603),所述限位板(1603)设置有第一限位槽(1604),所述移动板(5)固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壳(1605),所述第二壳(1605)滑动连接有限位架(1606),所述限位架(1606)与相邻的所述第一限位槽(1604)限位配合,所述转动套(11)固接有第三壳(1607),所述第三壳(1607)与相邻的所述第二壳(1605)之间连通有第二管(1608),所述第二壳(1605)、所述第三壳(1607)和所述第二管(1608)内均填充有传动介质,所述第一滑动件(1409)固接有第一活塞(1609),所述第一活塞(1609)与相邻的所述第三壳(1607)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有用于对物料进行清理的吹风机构,所述吹风机构设置于所述移动板(5)的中部,所述吹风机构包括有第四壳(1701),所述第四壳(1701)固接于所述移动板(5)远离所述移动架(2)的一侧,所述移动板(5)滑动连接有第三滑动杆(1702),一侧的所述第一滑动杆(1403)设置有镜像布置的第二限位槽(1703),所述第二限位槽(1703)与所述第三滑动杆(1702)限位配合,所述移动板(5)靠近所述第四壳(1701)的一侧固接有方罩(1704),所述方罩(1704)固接有拦截框(1705),所述第三滑动杆(1702)靠近所述第四壳(1701)的一端固接有U形板(1706),所述U形板(1706)与所述移动板(5)滑动连接,所述第四壳(1701)远离所述移动板(5)的一侧设置有环形阵列的通孔(1707),所述第四壳(1701)滑动连接有第二活塞(1708),所述第二活塞(1708)与所述移动板(5)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塞(1708)与所述移动板(5)之间固接有第六弹性元件(1709),所述U形板(1706)设置有镜像布置的第三限位槽(1710),所述第三限位槽(1710)与所述第二活塞(1708)限位配合,所述第三限位槽(1710)内设置有单向板,单向板与所述第二活塞(1708)限位配合,所述移动架(2)靠近所述液压推杆(4)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物料表面施加水的喷洒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三限位槽(1710)为“三角形”,用于使所述第二活塞(1708)做往复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是:所述喷洒组件包括有水箱(1801),所述水箱(1801)固接于靠近所述液压推杆(4)的一侧所述移动架(2),所述第四壳(1701)远离所述移动板(5)的一侧设置有第四腔体(1802),所述第四腔体(1802)与所述水箱(1801)之间连通有第三管(1803),所述移动板(5)和所述第四壳(1701)均与所述第三管(1803)固接,所述第四壳(1701)远离所述移动板(5)的一侧固接有环形阵列的过水件(1804),所述过水件(1804)将相邻的所述通孔(1707)与所述第四腔体(1802)连通,所述通孔(1707)内设置有布水网(1805),所述布水网(1805)与相邻的所述过水件(1804)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47195.4A CN118495145B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47195.4A CN118495145B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95145A CN118495145A (zh) | 2024-08-16 |
CN118495145B true CN118495145B (zh) | 2024-09-24 |
Family
ID=9223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947195.4A Active CN118495145B (zh) | 2024-07-16 | 2024-07-16 |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95145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925A (zh) * | 2018-04-17 | 2018-08-03 | 东莞市宜曼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产品自动装盘机 |
CN109516225A (zh) * | 2018-11-22 | 2019-03-26 | 青岛固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拆垛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25630B2 (ja) * | 1995-10-04 | 2005-12-14 | アマダ アメリカ,インク. | 板材穴明け取出しシステム |
CN116575624A (zh) * | 2023-06-19 | 2023-08-11 | 远东幕墙(珠海)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曲面幕墙造型的钢架结构的施工方法及加工方法 |
CN117367869B (zh) * | 2023-12-07 | 2024-02-20 | 山东派力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公路养护的检测取样装置 |
-
2024
- 2024-07-16 CN CN202410947195.4A patent/CN11849514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57925A (zh) * | 2018-04-17 | 2018-08-03 | 东莞市宜曼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产品自动装盘机 |
CN109516225A (zh) * | 2018-11-22 | 2019-03-26 | 青岛固拓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拆垛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95145A (zh) | 202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974050A (zh) | 一种家具生产用板材颜料喷涂装置 | |
CN116533537B (zh) | 一种用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的高精密连续贴膜装置及方法 | |
CN113787399A (zh) | 一种集成木板打磨与粘合成型的加工设备 | |
CN118495145B (zh) | 一种幕墙铝型材开料用的自动上料设备 | |
CN116900139A (zh) | 一种冲压型的汽车模具制作设备 | |
CN115231171A (zh) | 一种立体仓库用的穿梭车 | |
CN114834715B (zh) | 一种金属地板用输送贴标装置 | |
CN214922030U (zh) | 光学镜片自动组装设备 | |
CN113909975A (zh) | 一种铜板快速分切装置 | |
CN118595330A (zh) | 一种金属器皿压力成型设备 | |
CN118458360A (zh) | 一种屏幕盖板清洗的自动取放料机构及方法 | |
CN113320057B (zh) | 一种微棱镜圆筒的剥离机 | |
CN212892700U (zh) | 一种真空吸盘的转运装置 | |
CN108377455B (zh) | 一种扬声器调音布组装设备 | |
CN117022768A (zh) | 一种辅料自动贴合机 | |
CN111519159B (zh) | 一种多适用规格的塑料制品真空镀膜设备 | |
CN111871702B (zh) | 一种用于pvc膜涂胶的清理设备 | |
CN213445060U (zh) | 一种硅胶型耐高温吸盘 | |
CN115647170A (zh) | 一种金属板加工用的冲压装置及冲压方法 | |
CN114131632A (zh) | 一种多层板点胶机械手 | |
CN114516171A (zh) | 一种3d打印机翻转式高精度工作台 | |
CN110549671B (zh) | 一种防液体浸入的瓦楞纸箱加工设备 | |
CN113546789A (zh) | 一种环保生态地板生产用抗菌防霉液辅助喷涂装置 | |
CN221299729U (zh) | 一种背胶压合装置 | |
CN218626352U (zh) | 一种可快速固定拍摄设备的连接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