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891C -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 Google Patents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891C CN1184891C CNB011446714A CN01144671A CN1184891C CN 1184891 C CN1184891 C CN 1184891C CN B011446714 A CNB011446714 A CN B011446714A CN 01144671 A CN01144671 A CN 01144671A CN 1184891 C CN1184891 C CN 1184891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st
- portions
- fruit
- chinese medicine
- pure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它是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即苦参3-6份,黄柏1-3份,百部1-3份,松罗2-6份,泽漆1-3份,制备成杀菌剂。本发明药物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抗菌谱广,药效长的优点,对细菌引发的多种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可广泛用于大田农作物、果林蔬菜的病害防治。
Description
所属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杀菌配制品,具体地说是属于由植物中草药配制而成的农用杀菌剂。
背景技术
目前,农业上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进行植物的防病治病。这种状况已对人类以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的威协。更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市场上非常缺少高效、低毒、低成本的新型农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杀菌效果好、低毒、无污染且成本低廉的纯中药复方农用杀菌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选用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即苦参3-6份,黄柏1-3份,百部1-3份,松罗2-6份,泽漆1-3份,制备成杀菌剂。
本发明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是苦参3-4份,黄柏1.5-2份,百部1-1.5份,松罗2-4份,泽漆1.5-2份。
本发明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各组分粉碎后,按其设计的重量配比份数进行混合,按照渗漉法,用60-90%的乙醇作浸出溶剂,浸渍24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待生物碱完全渗出,收集漉液,在60℃以下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调节比重至1.08-1.17左右即可。
在使用时,将浓缩液稀释300-800倍后,用喷药器械对植物进行均匀喷洒。
本发明药物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无污染、无毒副作用,抗菌谱广,药效长的优点,对细菌引发的多种病害具有预防和治疗双重作用。可广泛用于大田农作物、果林蔬菜的病害防治。
本发明的优良效果通过以下实验得到了验证。
本发明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实验:
实验组用药选用本发明(为便于叙述,在以下所有实验中本发明均用本发明的商品名--绿宝灵进行表述),供试浓度为800倍、1000倍、1500倍。
对照组用药选用1 5%粉锈宁在抽穗期亩折合有效成份6g。空白对照组为清水。
该试验分别由邯郸地区磁县和曲周县植保站承担。小区面积设为1分地(长33.33米,宽2米),各试验项目均设三次重复,随机排列,在小麦抽穗期平均病叶率达20%时喷药试验,调查采取五点取样,每点调查20张叶片(每小区共调查100张叶片),施药前调查基数,施药后分别在5、10、15天时调查结束。试验结果表明,绿宝灵800倍、1000倍稀释液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粉锈宁。
本发明用于防治梨黑星病的药效试验:
供试作物:10年生梨树,品种为鸭梨和雪梨。生长正常,管理一般。
环境条件:试验选在衡水市饶阳县马屯村梨园。此园历年梨黑星病发病严重,其他病虫害发生较轻,树行间间作花生。园东西与梨树相边连,南北与大田作物相接。
试验设计与安排:
药剂:实验供试药剂为绿宝灵,对照药剂为生产上常用的7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由市场购得。
施药方法:喷雾。
施药器械:动力喷雾机。
施药时间和次数:试验区于5月20日,6月5日、20日,7月4日、12日、21日,8月5日,20日各喷药一次,共喷药8次,一般防治区防治时期与次数同上。
施药量:平均每株喷药液20Kg,均匀喷撒,使叶果均着药液。
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气象及土壤资料:
气象资料:施药时的日平均气温:5月20日为21.5℃,6月5日为28.5℃,6月20日为29.4℃,7月4日为28℃,7月12日为28.1℃,7月21日为28℃,8月5日为24℃,8月20日为28.3℃,从施药到试验结束11 1天,总降雨量为669.5mm,最大降雨量为74.9mm,20毫米以上的大雨出现在6月10日、6月17日、7月14日、7月18日、7月23日、8月6日、10日、14日、16日、31日和9月3日、7日。
土壤资料:试验梨园土壤为粘壤土,PH值为8,有机含量中等,水浇地,雨季可排水,每年除草4-5次。
调查类型,时间和次数
调查方法:采用定株定枝调查法,即在梨发病前固定34株梨树做试验树,随机分17个小区,每小区2株,在每株树的不同方位固定2个支(有果),查其枝叶果实,在果实采收时同样调查各处理固定树枝上的叶片和果实,记载被害叶、果和未有病斑的叶、果数,求出病叶率和病果率。病果还分别记载各处理果实上的病点数,按病点多少分为5级,即无病斑的好果为零级:有1~5个病点的为1级,6~10个病点为2级,11~15点的为3级,16个病点以上的为4级,计算出各处理的病情指数。
药效计算方法:按以下的公式计算:
病叶率(%)=病叶数÷总叶数×100%
病果率(%)=病果数÷总果数×100%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喷绿宝灵600倍后,梨树生长正常,未产生任何药害,且叶片生长旺盛,叶片浓绿,对其他虫害天敌无不良影响。
绿宝灵防治梨黑星病结果
试验区 | 总叶数 | 病叶数 | 病叶率% | 叶防效果(%) | 差异显著性(SSR测定) | 总果数 | 病果数 | 病果率% | 果病情指数% | 果防效果(%) | 差异显著性(SSR测定) | ||
0.05 | 0.01 | 0.05 | 0.01 | ||||||||||
绿宝灵600倍区 | 429 | 7 | 1.63 | 98.99 | a | A | 377 | 75 | 19.29 | 6.05 | 80.71 | a | A |
对照药剂防治区 | 488 | 18 | 3.72 | 96.28 | a | A | 856 | 165 | 19.88 | 6.22 | 80.11 | a | A |
空白对照组 | 350 | 223 | 63.71 | 36.29 | d | D | 225 | 149 | 66.22 | 62.58 | 33.78 | c | C |
以本项田间防治试验结果中看出:在雨水多,梨黑星病大发生的年份里,绿宝灵600倍防治区的防治效果最好,病叶率仅为1.01%,病果率为19.89%,病情指数为6.05%,病果率虽然高些,但病情很轻,即病果上的病点很少,绝大部分是零级和一级。此结果好于用常规药剂防治的一般防治区(病叶率3.72%,病果率19.28%,病情指数6.22%)。比空白对照病叶率,病果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57.39%,31.85%和49.47%。试验过程中未发现果树有任何不良影响。
经过两年的田间试验、示范和生产上大面积使用,绿宝灵对梨黑星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最大的特点是在落花后和幼果期施药不产生任何药害,安全可靠,受到了广大果农的好评。
本发明对果树进行大田试验,其试验结果见下表:
药剂 | 防治效果调查 | ||||||||||
种类 | 浓度(倍) | 叶数(片) | 发病数 |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 矫正治愈率(%) | 果数(个) | 发病个数 | 发病率(%) | 病情指数(%) | 矫正治愈率(%) |
绿宝灵 | 600 | 1000 | 10 | 1.0 | 0.5 | 90.90 | 1000 | 5 | 0.5 | 0.3 | 90.38 |
800 | 1000 | 15 | 1.5 | 0.9 | 86.36 | 1000 | 8 | 0.8 | 0.7 | 84.61 | |
代森锰锌 | 800 | 1000 | 1.4 | 1.4 | 1.1 | 87.27 | 1000 | 9 | 0.9 | 1.3 | 82.69 |
— | 1000 | 110 | 11.0 | 19.1 | — | 1000 | 52 | 5.2 | 10.2 | — |
本发明用于防治苹果轮纹病药效试验:
轮纹病是苹果果实上的主要病害,其病原菌为囊菌亚门囊孢壳属Physabosp ora piricola wose,其无性世代为大茎点菌属轮纹大茎点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此病害常使大量果实烂掉,失去经济价值,损失严重。近些年来病还侵害枝干,尤其是富士苹果发病严重,形成粗皮,果农称其“粗皮病”,重者造成死树。目前防治此病的高效低毒药剂不多。为寻找高效、低毒杀菌剂,我们采用本发明农药,对苹果轮纹病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以便明确其防治效果及其利用价值。
试验药剂及其浓度:绿宝灵药液600,800,1000倍稀释液,对照药剂为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
试验设计:试验区设在石家庄市郊区柳辛庄果园苹果区内,主栽品种为国光,12年生,株行距5×7米,株间已交接,行间无间作物。生长旺盛,已到盛果期。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每个浓度为一处理区,每区15株树,重复3次,即每处理3个小区45株树,4个处理为12个小区180株树,另设一不喷药的空白对照处理3株树,共设5个处理13个小区183株树七亩地。
试验方法:喷药器械为生产上常用的高压动力机动喷雾机,均匀喷药,使果实均着药液,平均每株用30公斤左右药液,喷药时间在轮纹病发生浸染期,即在8月2日、18日、9月4日、22日共防治4次。调查方法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法,即在国光苹果成熟采收时(10月17日),在每个处理区内随机调查1200个左右果实,查其轮纹病实数和好果数,求出其发病率和治愈率。
试验结果见下表:
绿宝灵防治轮纹病试验结果表
药剂 | 防治效果调查 | |||||
种类 | 浓度(倍) | 总果数(个) | 好果数(个) | 病果数(个) | 病果率(%) | 防病效果(%) |
绿宝灵 | 600 | 1200 | 1152 | 48 | 4.00 | 64.94 |
代森锰锌 | 800 | 1212 | 1162 | 50 | 4.13 | 63.80 |
1131 | 1002 | 129 | 11.41 |
以上结果表明:600倍的绿宝灵与800倍的代森锰锌的防治效果相当,具有高效杀菌作用,与代森锰锌不同之处是本发明为植物型生物制剂,无毒无污染,因此更优于化学农药。尤其对无公害的瓜果蔬菜更有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试验表明,本发明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优于常用的化学药品,因而表明其具有良好疗效。
本发明药物与化学药品相比还具有低毒、无污染的优点。
本发明药物的低毒、无害特性通过以下试验得到了验证。
绿宝灵的急性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
按剂量递增法(Horn′s)进行试验和计算LD50;取经饲养观察一周无异常的,体重180-200克健康SD大白鼠。染毒前12小时停食不禁水,测体重,然后随机分成5组,每组6只。据预试结果,按1.0ml/100g体重经口口一次灌胃,对照试验组灌清水,给药后即观察中毒症状,并持续观察一周,记录动物死亡数。
试验结果:
给药后15分钟出现精神萎蘼,活动减少;随后呼吸急促,叫声异常,全身瘫软,不能活动,直至最后死亡。死亡时间集中在给药后12小时内。
受试动物试验结果
给药量(mg/kg) | 动物数(只) | 存活数(只) | 死亡数(只) |
12502500500010000对照组 | 66666 | 66406 | 00260 |
该剂LD50=5612.3mg/kg.
95%可信限:4190.0-7517.4mg/kg
结论:根据本样品试验结果,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该剂经口急性毒性为低毒农药。
绿宝灵的皮肤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
按剂量递增法(Horn′s)进行试验和计算LD50;取经饲养观察一周无异常的,体重180-200克健康SD大白鼠。染毒前24小时在背部中央脱毛(4×5cm),然后随机分组,每组6只。染毒时将大鼠固定,各组按1250、2500、10000mg/kg体重涂药并覆盖染毒区,持续染毒4小时,取下覆盖物,擦去剩余药物,观察局部及全身中毒症状,并记录动物死亡数。
试验结果:
用药后1.5小时仅高浓度组动物出现精神不振,行动迟缓,活动减少。24小时恢复正常。
受试动物试验结果
给药量(mg/kg) | 动物数(只) | 存活数(只) | 死亡数(只) |
12502500500010000对照组 | 66666 | 66666 | 00000 |
该剂LD50>10000mg/kg
结论:根据本样品试验结果,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该剂经皮肤急性毒性为低毒农药。
绿宝灵的皮肤刺激试验
试验方法:
1、选用健康大耳白兔6只,体重2-3kg,在实验环境饲养24小时后进行试验;
2、将每只家兔脊柱两侧剪毛3×6cm;
3、24h后将检品0.5ml,涂于每只家兔脊柱一侧去毛皮肤,然后用纱布覆盖并以胶布固定,另一侧作皮肤对照;
4、涂药24h后用温清水边冲洗边用纱布轻轻擦试,以去除皮肤残存药物;
5、观察记录去除药物后1、24、72h及7、14天受试皮肤红斑、水肿形成以及恢复情况。
试验结果:
红斑形成情况:涂药后1、24h受试皮肤无红斑形成,对照一侧无异常。
水肿形成情况:涂药后1、24h受试皮肤无不肿形成。
皮肤刺激评价
红斑形成积分 | 水肿形成积分 | 总积分 | 皮肤刺激强度标准分值 |
0 | 0 | 0 | 0无刺激性 |
结论:根据本样品试验结果,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该剂对皮肤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绿宝灵的对眼睛的刺激试验
试验方法:
选用健康大耳白兔6只,体重2-3kg,在实验环境饲养24小时后进行试验;
将每只家兔一侧眼睑轻轻下拉,取0.1ml检品,滴入结膜囊内,立即轻轻闭合眼睑1分钟,另侧眼睛用清水作对照;
给药后1、24、48和72h观察角膜、虹膜、结膜刺激反应程度,4、7天观察反应恢复情况;
给药72h内眼睛无刺激反应,可提前终止试验。
试验结果:
用药后1、24h结膜血管充血呈鲜现,明显水肿,伴小量分泌物;虹膜充血肿胀;角膜正常,对照侧眼睛正常。
眼刺激评价
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最高数) | 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 | 眼刺激个体指数(I.I.O.I) | 刺激强度 |
13 | 48h后<5 | —— | 轻度刺激性 |
结论:根据本样品试验结果,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该剂对眼睛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绿宝灵的皮肤致敏试验:
试验方法:
选用体质健康、反应灵敏、食欲良好的豚鼠15只,体重200-250g,在试验环境饲养24小时后进行试验。
将每只豚鼠背部正中两侧各去毛2×2cm,一块涂药,另一侧作对照。
根据预试验每只涂药0.5ml于去毛皮肤,2h后用清水轻轻拭去,对照区也同样擦拭,进行对比观察(皮温、皮色、红斑、干燥、溃疡或结痂)。连续观察12日,并作详细记录。
第12日起再作同样处理,再观察12日,如再次均无改变,可再作第三次试验,如不出现过敏反应,则认为该农药不引起过敏反应。
试验结果:
皮肤致敏评价
致敏率(%) | 分级 | 强度分类 |
7 | 1 | 弱致敏物 |
结论:根据本样品试验结果,按按“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该剂对皮肤致敏强度为弱致敏物质。
绿宝灵的致突变实验:
试验方法:
采用渗入法分加和不加S-9混合液两种,剂量分组为10μg/皿;100μg/皿;1000μmg/皿和2000μg/皿,四个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使用2-AFμg/皿。每个剂量组做三个平皿,重复做两次。
结论:绿宝灵液的Ame′s试验结果,根据“农药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评价标准,本样品未发现显著致突变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称取苦参60kg、黄柏20kg、百部20kg、松罗40kg、泽漆20kg,分别粉碎为粗粉,混合后,置于渗漉器中,用70%乙醇作浸出溶剂,以每分钟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在60℃以下,减压浓缩,将浓缩液调节比重至1∶10左右。
以下实施例2-5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只是各组份的重量配比有所不同,但均具有本发明所述的效果。
本发明农药具有优于化学杀菌剂的抗菌效果,它可防治由真菌引发的多种病害,对小麦白粉病、梨黑星病、蔬菜霜霉病等有显著效果,可广泛用于大田农作物、果林、蔬菜的病害防治,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本发明农药为纯植物中药的配制品,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故产品成本低廉,适于推广。本发明农药低毒、无残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都不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污染,为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优良农药品种。
Claims (2)
1、一种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杀菌剂:
苦参3-6份 黄柏1-3份 百部1-3份 松罗2-6份 泽漆1-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原料其重量配比为:
苦参3-4份 黄柏1.5-2份 百部1-1.5份 松罗2-4份 泽漆1.5-2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446714A CN1184891C (zh) | 2001-12-25 | 2001-12-25 |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B011446714A CN1184891C (zh) | 2001-12-25 | 2001-12-25 |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8083A CN1428083A (zh) | 2003-07-09 |
CN1184891C true CN1184891C (zh) | 2005-01-19 |
Family
ID=467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0114467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4891C (zh) | 2001-12-25 | 2001-12-25 |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891C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822275B (zh) * | 2009-10-19 | 2013-05-01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CN104026174A (zh) * | 2014-06-26 | 2014-09-10 | 太仓市荣德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一种用于农作物中的灭菌剂 |
CN105494484A (zh) * | 2015-07-10 | 2016-04-20 | 罗友祥 | 一种用中药制备农作物杀菌剂技术 |
CN106490074A (zh) * | 2016-11-01 | 2017-03-15 | 南宁马瑞娜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绿化树木病害防治的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2001
- 2001-12-25 CN CNB011446714A patent/CN1184891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428083A (zh) | 2003-07-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5720B (zh) | 一种植物保护液 | |
CN104311335B (zh) | 兼具处理重金属污染和增肥功效的土壤修复剂及制备工艺 | |
US20170197891A1 (en) | Quantum carrier for improving soil function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 |
CN101422162A (zh) | 一种防治根结线虫的植物源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Ndubuaku et al. | Effects of Moringa oleifera leaf extract on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growth of cassava and its efficacy in controlling Zonocerus variegatus | |
CN1044766C (zh) | 无公害中草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82522A (zh) | 一种可湿性植物杀虫粉剂 | |
CN1184891C (zh) | 复方纯中药农用杀菌剂 | |
CN1481689A (zh) | 无毒无公害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 |
CN1299580C (zh) | 一种植物源生物农药及生产方法 | |
KR20110022029A (ko) | 천연 살균제 제조방법 | |
CN107011021A (zh) | 一种水稻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130091B (zh) | 一种设施专用砂质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391810A (zh) | 含阿维菌素的杀虫杀螨组合物 | |
CN102365939B (zh) | 一种植物源杀菌制剂及其在防治葡萄炭疽病中的应用 | |
CN1433695A (zh) | 一种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植物源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101782842B1 (ko) | 병충해에 강한 허브식물을 재배하기 위한 천연허브복합비료 및 그 이용방법 | |
CN1275527C (zh) | 植物源农药及其生产方法 | |
CN101919332A (zh) | 一种番茄叶霉病的生物防治方法 | |
CN112586516A (zh) | 一种无公害草莓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KR20060126879A (ko) | 파,양파,마늘로 부터 추출한 무공해 농약 | |
CN103120191A (zh) | 一种天然中草药防虫害农药的制备工艺 | |
CN108902195A (zh) | 一种防治朱砂叶螨的植物源杀螨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Srivastava et al. | Indigenous wisdom for the use of Giant weed in disease and pest management | |
CN108056120A (zh) | 一种马钱子植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9 |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