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77904B -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77904B CN118477904B CN202410938852.9A CN202410938852A CN118477904B CN 118477904 B CN118477904 B CN 118477904B CN 202410938852 A CN202410938852 A CN 202410938852A CN 118477904 B CN118477904 B CN 1184779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plate
- angle
- cooling part
- spray
- cool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7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98 hot rol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566 auste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562 pear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227 thermal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33—Spray nozzles, Nozzle headers; Spray syste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45/00—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 B21B45/02—Devices for surface or other treatment of work, specially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rolling mills for lubricating, cooling, or cleaning
- B21B45/0203—Cooling
- B21B45/0209—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 B21B45/0215—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 B21B45/0218—Cooling devices, e.g. using gaseous coolants using liquid coolants, e.g. for sections, for tubes for strips, sheets, or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包括:别架设于传输辊架上下两端的两组喷淋系统和安装于传输辊架上的振动电机,其中,每个喷淋系统包括依次与喷淋总管连通的快速冷却部分、过渡冷却部分和均匀冷却部分;快速冷却部分设置有固定角度a的喷淋端;均匀冷却部分设置有固定角度b的喷淋端;过渡冷却部分的多个喷淋端的角度c依次沿出料方向从角度a向角度b线性变化;其中,振动电机设置在过渡冷却部分内的传输辊架上。本申请通过将喷淋系统分为快速冷却部分、过渡冷却部分和均匀冷却部分,能够根据钢板热轧后的温度变化,适应性对钢板进行分步冷却,精细化控制钢板冷却过程,优化了钢板的内部结构和性能,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是用来在热轧工艺之后迅速冷却钢板以控制其冷却速率和温度分布的设备,这对于钢板的微观组织结构形成、机械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对于热轧钢板的冷却,较为常见的是采用冷却水进行喷淋降温的方式,这种方式因操作简便,设备成本相对较低,被广泛使用。
相关技术中,垂直布置的喷淋头对钢板进行直接冲击降温的方式,可以覆盖整个钢板,对于钢板降温的均匀性较好,但是由于钢板在降温时,钢板表面的高温会将冷却水进行快速蒸发,使得钢板表面形成蒸汽膜,因蒸汽膜的隔热效应,会减缓热量传递,不利于快速降温。
而倾斜设置的喷淋头虽然可以增加剪切力,能够对部分蒸汽膜进行破坏,提高热量传递效率,但是在连续喷淋过程中,水流在钢板表面的流动和再分布的不均性,会形成干区或过冷区,影响钢板的均匀冷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通过将喷淋系统分为快速冷却部分、过渡冷却部分和均匀冷却部分,能够根据钢板热轧后的温度变化,适应性对钢板进行分步冷却,精细化控制钢板冷却过程,不仅优化了钢板的内部结构和性能,还有效控制了残余应力,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包括:分别架设于传输辊架上下两端的两组喷淋系统和安装于所述传输辊架上的振动电机,其中,每个所述喷淋系统包括依次与喷淋总管连通的快速冷却部分、过渡冷却部分和均匀冷却部分;所述快速冷却部分设置有固定角度a的喷淋端;所述均匀冷却部分设置有固定角度b的喷淋端;所述过渡冷却部分的多个喷淋端的角度c依次沿出料方向从角度a向角度b线性变化;其中,所述振动电机设置在所述过渡冷却部分内的所述传输辊架上。
本申请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能够通过快速冷却部分对初始的热轧钢板进行快速降温,打破蒸汽膜,提高热量传递效率,通过过渡冷却部分对初步降温后的热轧钢板继续进行平稳降温,并通过均匀冷却部分对二次降温后的热轧钢板进行最终的均匀冷却,可以根据钢板的实际冷却需求动态调整,既能在需要快速散热时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又能在达到一定冷却程度后,以更加均匀的方式维持冷却过程,从而提高对热轧钢板的冷却效率、维持钢板内部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另外,根据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出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快速冷却部分包括第一分支管和水气混合喷射头,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与所述喷淋总管连通;多个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分别以所述传输辊架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支管上;其中,所述角度a为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包括第一弯折管、第一收缩头和扩张罩,其中,所述第一弯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缩头可拆卸相连;所述扩张罩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缩头上,所述扩张罩靠近所述第一收缩头端部处开设有负压孔。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冷却部分包括第二分支管和喷淋头,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沿出料方向依次与所述喷淋总管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分支管上分别以所述传输辊架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淋头;其中,所述角度c为所述喷淋头的喷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头包括第二弯折管和第二收缩头,其中,所述第二弯折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收缩头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匀冷却部分包括第三分支管和拉瓦尔喷头,其中,所述第三分支管与所述喷淋总管连通;多个所述拉瓦尔喷头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分支管上;其中,所述角度b为所述拉瓦尔喷头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拉瓦尔喷头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收缩部、喉管和扩张部,其中,所述收缩部与所述第三分支管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a为30度-60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度b为90度。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淋总管通过水泵外接有水箱,且所述传输辊架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降温装置与所述水箱连通。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喷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快速冷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过渡冷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均匀冷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
100、快速冷却部分;110、第一分支管;120、水气混合喷射头;121、第一弯折管;122、第一收缩头;123、扩张罩;1231、负压孔;200、过渡冷却部分;210、第二分支管;220、喷淋头;221、第二弯折管;222、第二收缩头;300、均匀冷却部分;310、第三分支管;320、拉瓦尔喷头;321、收缩部;322、喉管;323、扩张部;400、喷淋总管;500、振动电机;600、传输辊架;700、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可包括分别架设于传输辊架600上下两端的两组喷淋系统和安装于传输辊架600上的振动电机500。
需要说明的是,因在传输辊架600上方和下方的位置不同,则对应的喷淋系统所需要的喷淋压力的不同,由此,两组喷淋系统分别进行单独控制,以保证两组喷淋系统对传输辊架600上的钢板700进行双面喷淋的一致性。
其中,每个喷淋系统包括依次与喷淋总管400连通的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均分别设置有调压阀,以分别调整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的水压。
快速冷却部分100设置有固定角度a的喷淋端,均匀冷却部分300设置有固定角度b的喷淋端,过渡冷却部分200的多个喷淋端的角度c依次沿出料方向从角度a向角度b线性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角度a、角度b和角度c均为对应的喷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且角度a的夹角小于角度c的夹角,即能够实现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的喷淋端逐渐趋于垂直于钢板700的状态。
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例如产线长度的变化),对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的数量进行增减。
例如,钢板700的冷却工序产线较长时,可增设多组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以适应产线长度和对钢板700冷却的需求,即钢板700进行冷却工序时,可首先经过多组快速冷却部分100进行快速降温,然后经过多组过渡冷却部分200进行继续降温,最终经过多组均匀冷却部分300进行最终的均匀降温。
振动电机500设置在过渡冷却部分200内的传输辊架600上。
作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振动电机500与传输辊架600上的其中一个传输辊相连,则在该传输辊进行转动传输钢板700时,又能够将振动电机500所产生的高频低幅的振动传输至钢板700上,进一步促进冷却水在钢板700表面的重新分布,减少水膜的局部积聚,增加热交换面积,同时有助于破坏可能残余的蒸汽膜,提高冷却效率和均匀性。
具体而言,在相关工作人员对钢板700进行冷却时,由传输辊架600对钢板700进行传输,使得钢板700依次经过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
钢板700首先经过快速冷却部分100时,快速冷却部分100通过倾斜的角度a的喷淋端对钢板700进行快速降温,倾斜的喷淋角度能够使水流在接触钢板700表面时产生更大的横向剪切力,破坏已经形成的蒸汽膜,使得冷却水能够更直接地接触到钢板700的高温表面,从而提高热交换效率。
喷射的水流在到达钢板700表面时,冷却水的运动方向不仅有垂直向下的分量,还有水平的分量,这种复合运动不仅能够使冷却水的动能撞击钢板700,增强对蒸汽膜的穿透能力,更快地带走热量,还能够使得冷却水在钢板700上进行流动。
在钢板700经过快速冷却部分100后,其温度发生了初次下降,则下降后的钢板700在传输辊架600的传输下继续移动至过渡冷却部分200,过渡冷却部分200沿出料方向通过多个喷淋端的角度c的线性变化,不仅调整了水流对钢板700表面的冲击力度,还优化了水滴在钢板700表面的分布和流动模式,能够更好地适应钢板700表面温度降低后的冷却需求,减少过冷现象,同时维持必要的冷却效率。
随着钢板700温度逐渐下降,内部残余应力得到逐步释放,降低了因快速冷却引起的内部应力集中,减少了热裂纹和变形的风险,通过过渡冷却部分200,能够使得钢板700的温度的平滑过渡,钢板700内部的相变过程更加有序,促进晶粒细化和均匀的相分布,如奥氏体向珠光体等有利相的转变,有助于改善最终产品的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
另外,通过振动电机500的振动作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冷却水在钢板700表面的重新分布,且由于角度c的逐渐变化,其剪切力逐渐变弱,则通过振动电机500的振动,能够对钢板700表面残余的蒸汽膜进行破坏,以补偿因过渡冷却部分200喷淋角度的变化,所造成的蒸汽膜的聚集。
在钢板700经过过渡冷却部分200进行二次降温后,由传输辊架600传输至均匀冷却部分300,由于角度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更大,则均匀冷却部分300能够对钢板700的宽度方向进行更加全面的覆盖,不仅能够消除冷却盲区,还能够使得钢板700各部位接受到大致相同的冷却水量,从而促进温度的均匀下降。
此时,钢板700内部微结构趋于稳定化,使得先前相变过程中形成的晶粒进一步细化和均匀化,减少内部的残余应力,避免了因温度急剧变化导致的结构不连续或不均匀问题,有利于控制晶粒大小和第二相的分布优化,钢板700的综合机械性能(例如强度、韧性、硬度等)得以提高。
另外,随着钢板700依次经过快速冷区部分和过渡冷却部分200,其温度降低较为明显,则在钢板700经过均匀冷却部分300时,钢板表700面产生的蒸汽膜也较少,而过渡冷却部分200的振动电机500的振动,同样能够对均匀冷却部分300进行振动传导,由此能够实现均匀冷却部分300对钢板700进行均匀的降温和高效的热量交换。
为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角度a为30度-60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举例而言,在角度a为30度时,快速冷却部分100的喷淋端将冷却水喷射在钢板700表面,由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小,则水流的水平分量较大,能够促进水流在钢板700表面的流动,有助于整体降温的均匀性,且减少水滴的飞溅,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工作环境的湿滑问题。
在角度a为60度时,快速冷却部分100的喷淋端将冷却水喷射在钢板700表面,由于与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大,则竖直向下的分量较大,能够以更快的水流速度冲击钢板700,加速冷却,适合需要快速冷却的场景,比如需要控制晶粒尺寸、优化钢板700力学性能的情况。
在角度a为45度时,快速冷却部分100的喷淋端将冷却水喷射在钢板700表面,既能提供足够的冷却效率,又能保持较好的水膜覆盖和均匀性,可适用于大多数标准冷却需求,既可以有效穿透初期形成的蒸汽膜,又不会对钢板700表面造成过度冲击。
为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角度b为90度,即均匀冷却部分300的喷淋端垂直于钢板700设置,则能够使得对钢板700的宽度方向覆盖更加全面,冷却更加均匀。
举例而言,若角度a为45度,角度b为90度,则过渡冷却部分200喷淋端的多个角度c可以沿着出料方向以5度的角度差进行设置,即依次为50度、55度、60度、65度、70度、75度、80度和85度,具体可根据实际的产线长度和钢板700所需的目标温度进行数量和角度差的设置,在此不做过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快速冷却部分100包括第一分支管110和水气混合喷射头120。
其中,第一分支管110与喷淋总管400连通,多个水气混合喷射头120分别以传输辊架600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在第一分支管110上,其中,角度a为水气混合喷射头120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水气混合喷射头120包括第一弯折管121、第一收缩头122和扩张罩123。
其中,第一弯折管121的一端与第一分支管110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收缩头122可拆卸相连,扩张罩123螺纹连接于第一收缩头122上,扩张罩123靠近第一收缩头122端部处开设有负压孔1231。
需要说明的是,水气混合喷射头120能够将冷却水和空气进行混合,使得喷射在钢板700表面的冷却水中包含大量水泡,则水泡在钢板700表面破裂时,能够破坏钢板700表面的蒸汽膜,以进一步提高冷却水和钢板700表面的热交换效率。
具体而言,在冷却水经过喷淋总管400到达第一分支管110后,并经过第一弯折管121后从第一收缩头122处喷出,则由于文丘里效应,当冷却水通过狭窄的第一收缩头122时,其流速会增加,相应地,根据伯努利原理,该区域的压力会降低,将外部空气通过负压孔1231吸入,以将空气和冷却水混合,形成更多气泡,并从扩张罩123处喷出。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过渡冷却部分200包括第二分支管210和喷淋头220。
其中,多个第二分支管210沿出料方向依次与喷淋总管400连通,每个第二分支管210上分别以传输辊架600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多个喷淋头220,其中,角度c为喷淋头220的喷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喷淋头220包括第二弯折管221和第二收缩头222。
其中,第二弯折管221的一端与第二分支管210连通,另一端与第二收缩头222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在过渡冷却部分200,冷却水依次经过喷淋总管400、第二分支管210、第二弯折管221和第二收缩头222,并从第二收缩头222处喷出,并结合振动电机500的振动作用,对处于该部分的钢板700进行二次降温。
在在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均匀冷却部分300包括第三分支管310和拉瓦尔喷头320。
其中,第三分支管310与喷淋总管400连通,多个拉瓦尔喷头320依次设置在第三分支管310上,其中,角度b为拉瓦尔喷头320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为清楚说明上一实施例,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拉瓦尔喷头320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收缩部321、喉管322和扩张部323,其中,收缩部321与第三分支管310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水经过喷淋总管400和第三分支管310后,从拉瓦尔喷头320处喷出,则冷却水经过收缩部321的收敛作用,流速增加,并经过喉管322,最终由于流速的惯性继续加速,从扩张部323处喷出。
可以理解的是,相关工作人员可根据实现情况对收缩部321的收缩口径、喉管322的长度和扩张部323的扩张程度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满足实现的流速需求,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喷淋总管400通过水泵外接有水箱,且传输辊架600下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通过降温装置与水箱连。
需要说明的是,集水槽对喷淋至钢板700上进行降温的冷却水进行收集,并经过降温装置和过滤装置后,传输至水箱内,则相关工作人员可通过对水泵的控制,将水箱内的冷却水重新抽出至喷淋总管400内。
综上,通过将喷淋系统分为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能够根据钢板700热轧后的温度变化,适应性对钢板700进行分步冷却,精细化控制钢板700冷却过程,不仅优化了钢板700的内部结构和性能,还有效控制了残余应力,提高了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通过快速冷却部分100对初始的钢板700进行快速降温,打破蒸汽膜,提高热量传递效率,通过过渡冷却部分200对初步降温后的钢板700继续进行平稳降温,并通过均匀冷却部分300对二次降温后的钢板700进行最终的均匀冷却,可以根据钢板700的实际冷却需求动态调整,既能在需要快速散热时提供足够的冷却能力,又能在达到一定冷却程度后,以更加均匀的方式维持冷却过程,从而提高对钢板700的冷却效率、维持钢板700内部组织和性能的均匀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 “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架设于传输辊架(600)上下两端的两组喷淋系统和安装于所述传输辊架(600)上的振动电机(500),其中,每个所述喷淋系统包括依次与喷淋总管(400)连通的快速冷却部分(100)、过渡冷却部分(200)和均匀冷却部分(300);所述快速冷却部分(100)设置有固定角度a的喷淋端;所述均匀冷却部分(300)设置有固定角度b的喷淋端;所述过渡冷却部分(200)的多个喷淋端的角度c依次沿出料方向从角度a向角度b线性变化;其中,所述振动电机(500)设置在所述过渡冷却部分(200)处的所述传输辊架(6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快速冷却部分(100)包括第一分支管(110)和水气混合喷射头(120),其中,所述第一分支管(110)与所述喷淋总管(400)连通;多个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120)分别以所述传输辊架(600)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在所述第一分支管(110)上;其中,所述角度a为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120)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气混合喷射头(120)包括第一弯折管(121)、第一收缩头(122)和扩张罩(123),其中,所述第一弯折管(12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分支管(1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收缩头(122)可拆卸相连;所述扩张罩(123)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收缩头(122)上,所述扩张罩(123)靠近所述第一收缩头(122)端部处开设有负压孔(1231)。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冷却部分(200)包括第二分支管(210)和喷淋头(220),其中,多个所述第二分支管(210)沿出料方向依次与所述喷淋总管(400)连通;每个所述第二分支管(210)上分别以所述传输辊架(600)的传输中心线对称设置有多个所述喷淋头(220);其中,所述角度c为所述喷淋头(220)的喷淋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头(220)包括第二弯折管(221)和第二收缩头(222),其中,所述第二弯折管(22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支管(21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收缩头(222)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冷却部分(300)包括第三分支管(310)和拉瓦尔喷头(320),其中,所述第三分支管(310)与所述喷淋总管(400)连通;多个所述拉瓦尔喷头(320)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三分支管(310)上;其中,所述角度b为所述拉瓦尔喷头(320)的喷射端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瓦尔喷头(320)包括依次一体成型的收缩部(321)、喉管(322)和扩张部(323),其中,所述收缩部(321)与所述第三分支管(31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a为30度-60度之间的任一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b为90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热轧钢板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总管(400)通过水泵外接有水箱,且所述传输辊架(600)下方设置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降温装置与所述水箱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38852.9A CN118477904B (zh) | 2024-07-15 | 2024-07-15 |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938852.9A CN118477904B (zh) | 2024-07-15 | 2024-07-15 |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77904A CN118477904A (zh) | 2024-08-13 |
CN118477904B true CN118477904B (zh) | 2024-12-31 |
Family
ID=92197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938852.9A Active CN118477904B (zh) | 2024-07-15 | 2024-07-15 |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77904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46901U (zh) * | 2015-09-25 | 2016-04-13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sp流程热连轧生产线的加速冷却设备 |
CN109715306A (zh) * | 2016-09-23 | 2019-05-03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热轧钢板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86622A (en) * | 1979-12-18 | 1981-07-14 | Nippon Kokan Kk <Nkk> | On-line accelerated cooling method of steel plate |
CN220760569U (zh) * | 2023-08-10 | 2024-04-12 | 江苏东方成套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轧钢用水冷装置 |
-
2024
- 2024-07-15 CN CN202410938852.9A patent/CN11847790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5146901U (zh) * | 2015-09-25 | 2016-04-13 | 甘肃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csp流程热连轧生产线的加速冷却设备 |
CN109715306A (zh) * | 2016-09-23 | 2019-05-03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热轧钢板的冷却装置和冷却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77904A (zh) | 2024-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017660A1 (en) | Steel plate manufacturing facilit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 |
WO2011129035A1 (ja) | アイスリンクの冷却設備 | |
JP5326626B2 (ja) | 連続焼鈍炉のガスジェット冷却装置 | |
CN110087802B (zh) | 一种薄带连铸带钢冷却机构及其冷却方法 | |
CN104561496B (zh) | 一种钢轨热处理用汽雾冷却实验装置 | |
CN118477904B (zh) | 热轧钢板冷却装置 | |
CN101518788A (zh) | 一种用于热轧带钢生产线的冷却设备 | |
WO2019124241A1 (ja) | 厚鋼板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ならびに厚鋼板の製造設備および製造方法 | |
CN105102142B (zh) | 厚钢板的制造设备及制造方法 | |
JP4254044B2 (ja) | 高温被冷却板の水切り方法及び装置 | |
CN211839580U (zh) | 一种宽厚板控温轧制板坯快速冷却系统 | |
KR20110034452A (ko) | 열가공 제어 압연의 가속 냉각 방법과 가속 냉각 장치 | |
CN109663824B (zh) | 一种双向交叉式射流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 |
CN103357675B (zh) | 热轧h型钢冷床气雾冷却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1790764A (zh) | 一种用于热轧高强度棒材的气雾冷却环 | |
CN114592112B (zh) | 一种钢板回火后柔性冷却装置 | |
CN101928816A (zh) | 钢板冷却装置 | |
JPH07301475A (ja) | 真空製氷装置 | |
CN212533069U (zh) | 一种分段式淬火冷却设备 | |
CN112501423B (zh) | 气垫和辊子复合式铝带卷材的连续固溶热处理设备及工艺 | |
CN110500833B (zh) | 一种直接接触式流态冰浆制取器及制取方法 | |
KR20110022310A (ko) | 열연판재의 냉각장치 | |
JP2004306064A (ja) | 高温鋼板の冷却装置 | |
KR20230046068A (ko) | 강판의 가속 냉각 장치 | |
JP2005021952A (ja) | 熱間圧延鋼板の冷却装置および冷却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