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75683A - 一种高产丁二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产丁二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75683A CN118475683A CN202280078035.XA CN202280078035A CN118475683A CN 118475683 A CN118475683 A CN 118475683A CN 202280078035 A CN202280078035 A CN 202280078035A CN 118475683 A CN118475683 A CN 1184756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coding
- nucleic acid
- gene
- acid sequence
-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P—FERMENTATION OR ENZYME-USING PROCESSES TO SYNTHESISE A DESIRED CHEMICAL COMPOUND OR COMPOSITION OR TO SEPARATE OPTICAL ISOMERS FROM A RACEMIC MIXTURE
- C12P7/0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 C12P7/40—Prepar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xyl group including Peroxycarboxylic acids
- C12P7/44—Polycarboxylic acids
- C12P7/46—Dicarboxylic acids having four or less carbon atoms, e.g. fumaric acid, maleic acid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4/00—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7K14/37—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fungi
- C07K14/39—Peptides having more than 20 amino acids; Gastrins; Somatostatins; Melanotropins; Derivatives thereof from fungi from yeas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11—DNA or RNA fragments; Modified forms thereof; Non-coding nucleic acids having a biological activity
- C12N15/52—Genes encoding for enzymes or proenzym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63—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vectors; Vectors; Use of hosts therefor; Regulation of expression
- C12N15/79—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 C12N15/80—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fungi
- C12N15/81—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fungi for yeasts
- C12N15/815—Vectors or expression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ukaryotic hosts for fungi for yeasts for yeasts other than Saccharomyc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06—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CH-OH groups as donors (1.1)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0004—Oxidoreductases (1.)
- C12N9/001—Oxidoreductases (1.) acting on the CH-CH group of donors (1.3)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88—Lyases (4.)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93—Ligases (6)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01/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 C12Y101/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OH group of donors (1.1)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1.1)
- C12Y101/01082—Malate dehydrogenase (NADP+) (1.1.1.82)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103/00—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CH group of donors (1.3)
- C12Y103/01—Oxidoreductases acting on the CH-CH group of donors (1.3) with NAD+ or NADP+ as acceptor (1.3.1)
- C12Y103/01006—Fumarate reductase (NADH) (1.3.1.6)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402/00—Carbon-oxygen lyases (4.2)
- C12Y402/01—Hydro-lyases (4.2.1)
- C12Y402/01002—Fumarate hydratase (4.2.1.2)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604/00—Ligases forming carbon-carbon bonds (6.4)
- C12Y604/01—Ligases forming carbon-carbon bonds (6.4.1)
- C12Y604/01001—Pyruvate carboxylase (6.4.1.1)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12R2001/66—Aspergillus
- C12R2001/69—Aspergillus oryza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12R2001/84—Pichia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645—Fungi ; Processes using fungi
- C12R2001/85—Saccharomyces
- C12R2001/865—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2)活性,任选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如下至少一种的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EC 4.2.1.2),(ii)丙酮酸羧化酶(EC 6.4.1.1),(iii)富马酸酶(EC 4.2.1.2)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及其制备方法、使用其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和应用。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丁二酸高效生产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丁二酸又名琥珀酸,是生物体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亦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Chae T U,Ahn J H,Ko Y S,et al.Metabolic engineering for the production of dicarboxylic acids and diamines[J].Metabolic Engineering,2019)。丁二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学,农业,医药等行业。
丁二酸的传统生产方法为化学法,主要以不可再生的石油资源为原料进行合成,如:石蜡氧化法、顺丁烯二酸酐加氢法、丙烯酸羰基合成法等。化学合成法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等缺点,难以达到绿色制造的要求。相比而言,生物发酵法生产丁二酸污染小、能耗低、固定二氧化碳,更加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预测2020年生物法生产丁二酸的全球产量能够达到60万吨,市场价值达到5.39亿美元(Hyohak Song,Sang Yup Lee.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by Bacterial Fermentation[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6,39(3):352-361.)。
目前,用于合成丁二酸的微生物菌株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真菌酵母类,主要包括: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雪白丝衣霉(Byssochlamys nivea),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等;第二类为细菌类:包括产琥珀酸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succinogenes)、产琥珀酸厌氧螺菌(Anaerobiospirillum succiniciproducens)、产琥珀酸曼氏杆菌(Mannheimia succiniciproducens)、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等天然生产菌株以及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非天然生产菌株(Ahn J H,Jang Y S,Lee S Y.Production of succinic acid by metabol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s[J].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016,42:54-66)。丝状真菌存在生长慢、遗传改造困难、发酵均质性差菌丝易结团等问题;细菌发酵生产丁二酸需要添加大量的中和剂用以维持菌体生长,增加了分离纯化成本,并存在潜在的污染问题。酵母具有良好的耐酸能力,能在低于pH3.0的条件下正常生长,而此时丁二酸大多以游离的分子形式存在,可以显著降低后续分离纯化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一株从云南野生水果表皮分离得到的耐酸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CY902菌株(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0885)出发,经过代谢工程改造使其实现丁二酸的高效生产。特别地,所述改造的菌株可以实现在低pH条件下以不添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的发酵方式实现丁二酸的高效生产。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任选地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至少一种如下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ii)丙酮酸羧化酶活性,(iii)富马酸酶活性,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优选地,所述NDA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或热杆菌属,更优 选来自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豌豆(Pisum sativum)、鹰嘴豆(Cicer arietinum)、菠菜(Spinacia oleracea)、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丙酮酸脱羧酶和/或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包括赋予所述菌株或增强所述菌株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任选地还包括赋予或增强至少一种如下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ii)丙酮酸羧化酶(EC 6.4.1.1)活性,(iii)富马酸酶(EC 4.2.1.2)活性,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优选所述NDA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和热杆菌属,更优选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弱化或失活所述菌株中的丙酮酸脱羧酶和/或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包括(优选在pH<3.5例如1.5-3.5的范围内和/或不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的条件下)培养本发明所述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和/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获得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和/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获得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在(优选在pH<3.5例如1.5-3.5的范围内和/或不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的条件下)生产丁二酸中的应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参见例如,Singleton et al.,DICTIONARY OF 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2nd ed.,J.Wiley & Sons(New York,NY 1994);Sambrook et a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s Harbor Press(Cold Springs Harbor,NY 1989)。
如本文所用,“经遗传改造的”是指通过生物学手段人工改变的菌株,其与改造前的初始菌株相比具有一或多个改变,例如基因缺失、扩增或突变,从而具有改变的生物学性质例如改良的生产性能。如本文所用,初始菌株可以是对其要进行所述遗传改造的天然菌株或具有其它遗传改造的菌株。
如本文所用,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是指在适当条件下可以(例如经发酵)产生丁二酸以及将丁二酸分泌至胞外介质中的酵母。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可以将丁二酸转运至胞外的蛋白质,因此丁二酸在产生后可以分泌至细胞外。本领域已知用于给定酵母菌株的合适的丁二酸转运蛋白,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的二羧酸转运蛋白SpMAE1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二羧酸转运蛋白AnDCT-02。
本领域已知用于生产丁二酸的酵母,包括例如不限于鲁氏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假丝酵母属(Candida)、毕赤酵母属(Pichia)、红酵母属(Rhodotroula)、酵母属(Saccharomyces)、耶氏酵母属(Yarrowia)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是毕赤酵母属、酵母属或耶氏酵母属菌株。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是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例如菌株CICC32244)、酿酒酵母(例如菌株BY4742)或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例如菌株Po1g),例如保藏在中国北京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 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0885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
如本文所用,“具有……活性”是指与不具有该活性的参照(例如初始菌株或野生型菌株)相比,具有可检测到的活性。
如本文所用,“具有增强的……活性”是指与具有该活性的参照(例如初始菌株或野生型菌株)相比,活性增加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至少300%或更高。
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适当方式产生或增强蛋白(例如酶)的活性,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在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例如通过载体如质粒)编码所述蛋白的相应基因、引入导致所述蛋白的活性增加的突变等。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在本发明所述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一或多个拷贝的目的基因或其同源基因可以整合进基因组(例如通过同源重组),任选在基因组任意位点,(只要这种整合不显著负面影响菌株的生长和生产),例如基因组内一个拷贝的任意基因被一或多个拷贝的目的基因或其同源基因替换。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如何整合转基因以及选择整合了转基因的菌株。
如本文所用,“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是指与参照活性(例如初始菌株或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应活性)相比,活性降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100%。
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任何适当方式降低或失活蛋白(例如酶)的活性,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弱化的或失活的编码所述蛋白的相应基因、引入导致所述蛋白的活性降低或失活的突变、使用所述蛋白的拮抗剂或抑制剂(例如抗体、配体等)。
如本文所用,“弱化或失活的基因”是指与参照(例如初始菌株或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应基因)相比,基因的活性例如表达水平(作为蛋白编码基因时)或调控性能(作为调节元件时)降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是不可检测到的。在基因编码蛋白例如酶的情况下,“弱化或失活的基因”也涵盖,由该基因表达的蛋白的活性水平与初始菌株或野生型菌株中的相应蛋白的活性水平相比,是降低的,例如降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是100%。
在本文中,所述参照可以是野生型微生物或者是进行所需遗传操作前的微生物(例如用于进行遗传操作以增加基因活性的初始微生物)。在本文中,亲代微生物和初始微生物可互换使用,指对其进行所需遗传操作(例如增强或弱化基因或蛋白活性)的微生物。
如本文所用,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2(NADPH依赖型))由MDH基因编码,苹果酸脱氢酶参与草酰乙酸和苹果酸之间的转化。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负责将草酰乙酸转化为苹果酸,该反应消耗一分子NADPH。一般使用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源包括C4植物(例如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眼虫属和热杆菌属等,例如: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等。如本文所用,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DA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催化草酰乙酸转化为苹果酸的NDA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EC 1.3.1.6)由FRD基因编码,该酶参与富马酸与丁二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负责将富马酸转化为丁二酸。一般使用的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来源有酵母和动质体目,特别是酿酒酵母、布氏锥虫(Trypanosoma brucei)、墨西哥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mexicana)、克氏锥虫(Trypanosoma cruzi)等。如本文所用, 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将富马酸转化为丁二酸的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富马酸酶(EC 4.2.1.2)由FUM基因编码,所述酶参与细胞质和线粒体中富马酸和苹果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负责将苹果酸转化为富马酸。一般使用的来源有产琥珀酸放线杆菌、产琥珀酸曼氏杆菌、大肠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根霉(Rhizopus oryzae)等。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存在一个FUM基因FUM1。如本文所用,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富马酸酶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将苹果酸转化为富马酸的富马酸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丁二酸转运蛋白是指能够将细胞内的丁二酸转运至细胞外的蛋白,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粟酒裂殖酵母的SpMAE1蛋白(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P50537)、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的二羧酸转运蛋白AnDCT-02(NCBI Reference Sequence:XP_001398131.1)和大肠杆菌的二羧酸转运蛋白EcDcuB(Gene ID:948641)和EcDcuC(Gene ID:945000)等。本文中,具有或具有增强的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将丁二酸转运到胞外的活性。
如本文所用,粟酒裂殖酵母二羧酸转运蛋白SpMAE1蛋白由SpMAE1基因编码,SpMAE1蛋白负责将胞内的二羧酸转运到胞外。本文中,具有或具有增强的SpMAE1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将二羧酸转运到胞外的活性。
如本文所用,丙酮酸羧化酶(EC 6.4.1.1)由PYC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参与糖异生过程中草酰乙酸和丙酮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负责将丙酮酸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草酰乙酸。一般使用的丙酮酸羧化酶来源包括真菌,特别是酵母和丝状真菌,优选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曲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等。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存在1个PYC基因,即PYC1基因。本文中,具有或具有增强的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是指菌株具有或具有增加的将丙酮酸转化为草酰乙酸的活性。
如本文所用,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由PDC基因编码,丙酮酸脱羧酶参与合成乙醇途径中丙酮酸的脱羧过程。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存在一个PDC基因为PDC1基因。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丙酮酸脱羧酶是指该酶的丙酮酸脱羧活性降低或丧失。
如本文所用,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由GPD基因编码,该酶参与合成甘油途径中磷酸甘油酮与3-磷酸甘油之间的相互转化。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存在一个GPD基因,即GPD1基因。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是指该酶的将磷酸甘油酮与3-磷酸甘油相互转化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如本文所用,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由URA3基因编码,所述酶参与嘧啶合成过程中5-磷酸乳清苷脱羧反应。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存在1个URA3基因。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是指该酶的催化5’-磷酸乳清苷脱羧反应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如本文所用,乙醇脱氢酶1(EC 1.1.1.1)由ADH1基因编码,所述酶参与合成乙醇途径中的乙醛与乙醇之间的相互转化。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乙醇脱氢酶1是指该酶的催化乙醛与乙醇之间相互转化的活性降低或丧失。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菌株中的ADH1基因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如本文所用,单羧酸透性酶(NCBI Reference Sequence XP_029320775.1)由MCH4基因编码。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单羧酸透性酶是指该酶的催化活性降低或丧失。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菌株中的MCH4基因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如本文所用,JEN2基因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该转运蛋白参与将培养基中二羧酸转运到胞内的过程。已知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存在两个JEN2基因(JEN2-1(编码SEQ ID NO:14所示多肽)和JEN2-2(编码SEQ ID NO:15所示多肽))。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二羧酸转运蛋白是细胞将培养基中二羧酸转运到胞内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如本文所用,中和剂是指将丁二酸以丁二酸钙的形式从发酵体系中沉淀出来的试剂。本领域已知可以用作中和剂的物质,包括例如但不限于碳酸钙。
如本文所用,不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是指与本领域已知的发酵生产丁二酸时添加的中和剂的量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是100%。例如,在本发明的方法中,加入的中和剂的量可以为0-30g/L。
如本文所用,术语“多肽”、“氨基酸序列”、“肽”及“蛋白质”在本文可互换使用,指称任何长度的氨基酸链,其可能包含经修饰的氨基酸和/或可能被非氨基酸中断。该术语还涵盖经天然或人为干预修饰的氨基酸链;例如二硫键形成、糖基化、脂化、乙酰化、磷酸化或任何其他操纵或修饰,如与标记成份缀合。
如本文所用,表述“基因”、“核酸序列”、“多核苷酸”和“核苷酸序列”可互换使用,是指核苷酸链,包含DNA和RNA。“基因的表达”是指将与适当调节区特别是启动子可操作地连接的DNA区域转录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RNA以及RNA能够被翻译成生物学活性蛋白或肽。
如本文所用,简并序列是指由于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与指定序列编码相同氨基酸序列但是核苷酸序列不同的核苷酸序列。
如本文所用,术语“同源性”、“序列相同性”等在本文可互换使用。序列相同性可通过比对多核苷酸与参考多核苷酸之间的相同核苷酸碱基的数目而检测,例如可以通过标准排列对比算法程序使用由每个供应商制定的默认缺口罚分确定。两个核酸分子是否具有至少80%、85%、90%、95%、96%、97%、98%或99%“相同的”核苷酸序列可以使用已知的计算机算法确定,如BLASTN、FASTA、DNAStar及Gap(University of Wisconsin Genetics Computer Group(UWG),Madison WI,USA)。例如,核酸分子的相同性百分比可以例如通过使用GAP计算机程序对比序列信息而确定(例如Needleman et al.J.Mol.Biol.48:443(1970),由Smith and Waterman(Adv.Appl.Math.2:482(1981)修订)。简而言之,GAP程序根据相似的排列对比的符号(即核苷酸)的数目除以两个序列中较短序列的符号总数而定义相似性。
如本文所用,Pk2365基因编码具有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本文中,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是指该酶催化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的活性降低或丧失。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任选地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至少一种如下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ii)丙酮酸羧化酶活性,(iii)富马酸酶活性,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所述“至少一种”包括选自其中的任意1、2、3这或全部4种的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以及富马酸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以及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和丙酮酸羧化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和富马酸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富马酸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富马酸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富马酸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富马酸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富马酸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富马酸酶活性和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具有或具有增强的活性通过在所述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相应编码基因来实现。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表达或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眼虫属或热杆菌属,优选来自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更优选来自高粱。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来产生或增加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优选地,编码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优选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或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或热杆菌属,更优选来自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更优选来自高粱。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掺入经遗传 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Pk2365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FBA1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7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INO1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18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来自酵母和动质体目,例如但不限于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克氏锥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来产生或增加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优选地,编码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优选来自来自酵母和动质体目,例如但不限于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克氏锥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3’端乙醛酸循环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使其是游离存在细胞质中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ADH1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ADH1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21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ADH1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2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丁二酸转运蛋白选自SpMAE1蛋白、AnDCT-02蛋白、EcDcuB和EcDcuC蛋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例如SpMAE1蛋白的基因来产生或增加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通过表达或过表达SpMAE1基因而产生或增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SpMAE1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例如来自粟酒裂殖酵母)的核苷酸序列。任选地,所述SpMAE1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MCH4基因座的位置。所述SpMAE1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丙酮酸羧化酶活性。所述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可以通过表达或过表达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而产生或增强。所述丙酮酸羧化酶可以来自真菌,特别是酵母和丝状真菌,优选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曲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可以选自米曲霉的PYC基因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PYC1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丙酮酸羧化酶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 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任选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JEN2-1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富马酸酶活性。所述富马酸酶活性可以通过表达或过表达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而产生或增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表达或过表达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来自例如但不限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曼海姆产琥珀酸杆菌、大肠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根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包含如SEQ ID NO:95所示的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富马酸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的5’端线粒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使其不能定位于线粒体,而是游离存在细胞质中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富马酸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任选地,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PDC1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所述需要被表达或过表达的基因可以整合在菌株基因组中的合适位置,只要这种整合不负面影响菌株的生长、繁殖和/或生产性能。例如,其可以整合在编码如下蛋白的任一或多个基因组位置:(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iv)单羧酸透性酶,(v)二羧酸转运蛋白,(vi)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以下至少之一:(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iv)单羧酸透性酶,(v)二羧酸转运蛋白,(vi)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丙酮酸脱羧酶。降低活性或失活的丙酮酸脱羧酶可以通过在所述菌株中弱化或失活的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来实现。因此,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的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例如PDC1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丙酮酸脱羧酶包含如SEQ ID NO:10所示的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丙酮酸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编码如SEQ ID NO:10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丙酮酸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包含如SEQ ID NO:11所示的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0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乙醇脱氢酶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乙醇脱氢酶1包含如SEQ ID NO:12所示的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乙醇脱氢酶1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2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乙醇脱氢酶1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二羧酸转运蛋白、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和/或单羧酸透性酶。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的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和/或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特别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包含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编码如SEQ ID NO:9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特别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包含如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编码如SEQ ID NO:13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单羧酸透性酶。特别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羧酸透性酶包含如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单羧酸透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6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单羧酸透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二羧酸转运蛋白。特别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具有弱化或失活的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优选地,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中的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1或JEN2-2基因被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二羧酸转运蛋白包含如SEQ ID NO:14或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编码如SEQ ID NO:14或15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过表达的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任选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1或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地,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 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JEN2-1基因编码如SEQ ID NO:14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JEN2-2基因编码如SEQ ID NO:15所示的蛋白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过表达的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基因,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任选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PDC1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过表达的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1或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以及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 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增强活性的高粱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米曲霉丙酮酸羧化酶、布氏锥虫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富马酸酶(5’端线粒体定位肽被截掉)和丁二酸转运蛋白SpMAE1,以及内源丙酮酸脱羧酶和内源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是被消除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其具有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是被敲除的,任选地,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包括赋予所述菌株或增强所述菌株中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2)活性。
如本文所用,“赋予……活性”是指在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产生在进行遗传改造之前的初始菌株中不存在的活性。
如本文所用,“增强……活性”是指增加活性,例如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至少300%或更高。
本领域已知多种用于赋予或增强所需蛋白活性的方法,例如包括但不限于表达或过表达蛋白编码基因以及增加蛋白活性的突变或其他修饰。
如本文所用,“过表达”是指相对于遗传操作前的水平,基因的表达水平是升高的,例如升高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100%、至少150%、至少200%、至少250%、至少300%或更高。过表达基因的方法是本领域熟知的,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强启动子、增加基因拷贝数、增强子等。增加基因拷贝数可以例如但不限于通过引入一或多个拷贝的外源基因或内源基因实现,例如通过表达载体或整合进基因组中。
如本文所用,“外源基因”是指来自另一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例如来自相同物种或不同物种的基因。
如本文所用,“内源基因”是指细胞或生物体自身的基因。
所述启动子可以选自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合适的启动子,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FBA1基因的启动子、编码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的TDH3基因的启动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PDC1基因启动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ADH1基因启动子、编码3-磷酸甘油酸激酶的PGK1基因启动子、编码转录延伸因子的TEF1基因启动子、编码磷酸甘油酸变位酶GPM1基因启动子、编码磷酸丙糖异构酶TPI1基因启动子和编码烯醇化酶的ENO1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00所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和热杆菌属,更优选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 更优选高粱。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来产生或增加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优选地,编码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优选来自植物,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和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和热杆菌属,更优选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更优选高粱。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的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Pk2365基因座的位置。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经同源重组掺入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基因组中,例如在Pk2365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FBA1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7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INO1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18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赋予所述菌株或增强所述菌株中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来自酵母和动质体目,例如但不限于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克氏锥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3’端乙醛酸循环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使其是游离存在细胞质中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来产生或增加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优选地,编码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优选来自来自酵母和动质体目,例如但不限于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克氏锥虫。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ADH1基因座的位置。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ADH1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21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ADH1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2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赋予或增强所述酵母菌株中的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丁二酸转运蛋白选自SpMAE1蛋白、AnDCT-02蛋白、EcDcuB和EcDcuC蛋白。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来赋予或增强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SpMAE1基因包含如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任选地,(例如经同源重组)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MCH4基因座的位置。所述SpMAE1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赋予或增强所述酵母菌株中的富马酸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的5’端线粒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使其不能定位于线粒体,而是游离存在细胞质中的。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通过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来赋予或增强富马酸酶活性。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来自例如但不限于产琥珀酸放线杆菌、曼海姆产琥珀酸杆菌、大肠杆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根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富马酸酶包含如SEQ ID NO:95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富马酸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富马酸酶的基因编码如SEQ ID NO:95所示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富马酸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富马酸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任选地,编码所述富马酸酶的基因(例如经同源重组)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PDC1基因座的位置。编码所述富马酸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赋予或增强所述酵母菌株中的丙酮酸羧化酶活性。优选地,赋予或增强丙酮酸羧化酶活性通过在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实现。所述丙酮酸羧化酶可以来自真菌,特别是酵母和丝状真菌,优选酿酒酵母、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米曲霉、马克斯克鲁维酵母等。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可以选自米曲霉的PYC基因和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PYC1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丙酮酸羧化酶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所述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任选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掺入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基因组中,例如在JEN2-1基因座的位置。编码所述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可以置于合适的启动子(例如TDH3基因的启动子(例如SEQ ID NO:19所示))和/或终止子(例如GAL2基因的终止子(例如SEQ ID NO:20所示))的控制之下。
所述方法可以将要在菌株中表达或过表达的基因整合在菌株基因组中的合适位置,只要这种整合不负面影响菌株的生长、繁殖和/或生产性能。例如,所述方法包括将上述的一或多个基因整合在编码如下蛋白的任一或多个基因组位置:(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iv)单羧酸透性酶,(v)二羧酸转运蛋白,(vi)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弱化或失活所述菌株中的以下中的至少之一:(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iv)单羧酸透性酶,(v)二羧酸转运蛋白,(vi)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降低或失活所述酵母菌株中的丙酮酸脱羧酶活性。
如本文所用,降低或失活蛋白例如酶的活性是指使得蛋白的活性降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是不可检测到。本领域已知多种降低或失活的手段,包括例如抑制基因表达如敲低(knockdown)(例如使用小干扰RNA)、使用弱启动子(基因是多肽编码基因时)等;基因敲除、缺失部分或全部基因或多肽序列;突变基因或多肽中某些位点例如编码序列或活性结构域以降低基因表达或调控活性或表达产物的活性;以及使用拮抗剂或抑制剂(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抗体、干扰RNA等)。
如本文所用,弱化或失活基因是指使得基因的表达水平(作为蛋白编码基因时)或调控性能(作为调节元件时)降低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至少95%、至少99%或更多,或甚至是不可检测到。本领域已知多种弱化或失活基因的手段,包括例如抑制基因表达如敲低(例如使用小干扰RNA)、使用弱启动子(基因是多肽编码基因时)等;基因敲除、缺失部分或全部基因序列;突变基因中某些位点例如编码序列以降低基因表达或调控活性或表达产物的活性等。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降低或失活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包括弱化或失活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弱化或失活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包括敲除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例如编码SEQ ID NO:10所示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丙酮酸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降低或失活所述酵母菌株中的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降低或失活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包括弱化或失活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弱化或失活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包括敲除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例如编码SEQ ID NO:1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降低或失活所述酵母菌株中的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和/或乙醇脱氢酶1和/或单羧酸透性酶和/或二羧酸转运蛋白和/或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活性。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方法包括弱化或失活所述酵母菌株中的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中的一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例如编码如SEQ ID NO:9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其编码如SEQ ID NO:1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JEN2-1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4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JEN2-2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5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二羧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其编码如SEQ ID NO:1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乙醇脱氢酶1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编码例如SEQ ID NO:16所示的氨基酸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具有单羧酸透性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被敲除,例如通过同源重组方式敲除。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任选地包括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1或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任选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例如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菌株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以及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 源Pk2365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任选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PDC1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1或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和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以及敲除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任选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敲除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如CY902菌株的方法,包括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MDH基因、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例如SpMAE1基因,以及敲除内源PDC1基因和内源GPD1基因,任选地,敲除内源URA3基因和/或内源JEN2基因如JEN2-1基因、JEN2-2基因和/或内源Pk2365基因和/或内源ADH1基因和/或内源MCH4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MDH基因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基因包含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进行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包括例如但不限于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红酵母属、酵母属、耶氏酵母属、鲁氏接合酵母属、球拟酵母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进行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选自毕赤酵母属、酵母属或耶 氏酵母属菌株。在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用于进行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是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或解脂耶氏酵母,例如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0885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包括在适于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条件下培养本发明所述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或者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制备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任选包括分离纯化产生的丁二酸。
本领域已知发酵培养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用于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条件,包括例如但不限于pH、温度、培养基成分、发酵时间等。
本领域已知用于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发酵生产丁二酸的培养基,包括例如但不限于无机盐培养基(约5-12%w/v葡萄糖,任选含有约30g/L CaCO
3)。
本领域已知用于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发酵生产丁二酸的温度,例如约25-37℃,例如约25℃、约26℃、约27℃、约28℃、约29℃、约30℃、约31℃、约32℃、约33℃、约34℃、约35℃、约36℃、约37℃。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在30℃进行发酵以生产丁二酸。
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可以在本领域已知的合适的pH值进行发酵,例如小于约7.0、、小于约6.5、小于约6.0、小于约5.5、小于约5.0、小于约4.5、小于约4.0、小于约3.5、小于约3.0、小于约2.5、小于约2.0、小于约1.5、小于约1.0的pH值(例如pH约1.0-7.0、1.0-6.0、1.0-5.5、1.0-5.0、1.0-4.5、1.0-4.0、1.0-3.5、1.0-3.0、2.0-7.0、2.0-6.0、2.0-5.5、2.0-5.0、2.0-4.5、2.0-4.0、2.0-3.5、2.0-3.0、3.0-7.0、3.0-6.0、3.0-5.5、3.0-5.0、3.0-4.5、3.0-4.0、3.0-3.5、4.0-7.0、4.0-6.0、4.0-5.5、4.0-5.0、4.0-4.5)。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在pH<约3.0进行发酵以生产丁二酸。
为生产丁二酸,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可以发酵合适的时间,例如约12-96小时,如约12小时、约24小时、约36小时、约48小时、约60小时、约72小时、约96小时。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为生产丁二酸,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发酵约24-72小时,例如约30小时。
本发明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可以在摇动的条件下(例如约100-300rpm,如约150、约200、约250rpm)进行发酵以生产丁二酸。
发酵液中的丁二酸含量可以通过本领域已知的合适的方法测定,例如HPLC。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包括在酸性pH(小于约7.0、小于约6.5、小于约6.0、小于约5.5、小于约5.0、小于约4.5、小于约4.0、小于约3.5、小于约3.0、小于约2.5、小于约2.0、小于约1.5、小于约1.0,例如pH约1.0-7.0、1.0-6.0、1.0-5.5、1.0-5.0、1.0-4.5、1.0-4.0、1.0-3.5、1.0-3.0、2.0-7.0、2.0-6.0、2.0-5.5、2.0-5.0、2.0-4.5、2.0-4.0、2.0-3.5、2.0-3.0、3.0-7.0、3.0-6.0、3.0-5.5、3.0-5.0、3.0-4.5、3.0-4.0、3.0-3.5、4.0-7.0、4.0-6.0、4.0-5.5、4.0-5.0、4.0-4.5)条件下,在无机盐培养基(如包含约5%w/v葡萄糖和约30g/L CaCO
3,或者约12%w/v葡萄糖)中培养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任选包括分离纯化产生的丁二酸。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所述的生产丁二酸的方法不需要添加中和剂。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本发明所述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或者根据本发明所述的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制备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在生产丁二酸中的应用,特别是在酸性pH(小于约7.0、小于约6.5、小于约6.0、小于约5.5、小于约5.0、小于约4.5、小于约4.0、小于约3.5、小于约3.0、小于约2.5、小于约2.0、小于约1.5、小于约1.0,例如pH约1.0-7.0、1.0-6.0、1.0-5.5、1.0-5.0、1.0-4.5、1.0-4.0、1.0-3.5、1.0-3.0、2.0-7.0、2.0-6.0、2.0-5.5、2.0-5.0、2.0-4.5、2.0-4.0、2.0-3.5、2.0-3.0、3.0-7.0、3.0-6.0、3.0-5.5、3.0-5.0、3.0-4.5、3.0-4.0、3.0-3.5、4.0-7.0、4.0-6.0、4.0-5.5、4.0-5.0、4.0-4.5)和/或不添加中和剂的条件下生产丁二酸中的应用。
如本文所用,“任选”或“任选地”是指随后描述的事件或情况发生或不发生,该描述包括其中所述事件或情况发生及不发生的情况。例如,任选包括的步骤是指该步骤存在或不存在。
如本文所用,术语“约”是指包括具体数值的数值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认为其类似于具体数值。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术语“约”是指在使用本领域通常接受的测量的标准误差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约是指到具体数值的+/-10%。
本文公开的范围应该认为也具体公开了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各个数值。例如,对范围从1到6的描述应视为已明确公开了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至6等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个数字,例如1、2、3、4、5和6。无论范围的广度均适用这点。
下面将通过下述非限制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做出许多修改,这样的修改也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下述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实验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可容易地从商业公司获取。
实施例1:在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CY902 ΔURA3菌株过表达SbMDH基因
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对其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Orotidine 5'-phosphate decarboxylase)编码基因URA3(CY902基因座编号PK2075)进行敲除,获得了ΔURA3突变体(Xi,Y.;Zhan,T.;Xu,H.;Chen,J.;Bi,C.;Fan,F.;Zhang,X.,Characterization of JEN family carboxylate transporters from the acid-tolerant yeast Pichia kudriavzevii and their applications in succinic acid production.Microb Biotechnol 2021.0(0),1–18.doi:10.1111/1751-7915.13781)。随后我们构建了适用于该菌的CRISPR/Cas9质粒pWSPK-Cas9(GenBank检索号:MW296878.1),该质粒含有URA3筛选标记,可以通过营养缺陷型筛选获取阳性转化子。
以CY902 ΔURA3为出发菌,在CY902基因组的基因座编号为Pk2365的位点过表达高粱来源苹果酸脱氢酶SbMDH(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P17606)(SEQ ID NO:1),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CY902自身的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基因FBA1的启动子(SEQ ID NO:17)和肌醇-3-磷酸合成酶基因INO1的终止子(SEQ ID NO:18)。SbMDH基因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2365_F和1_UP_2365_R1(见表1)扩增CY902自身Pk2365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1);扩增体系和程序参照TAKARA
DNA聚合酶的产品说明书;用引物2_P
FBA1_F和2_P
FBA1_R(见表1)扩增CY902自身FBA1启动子序列(片段2);以含有SbMDH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3_SbMDH_F和3_SbMDH_R(见表1)扩增高粱的SbMDH编码序列(片段3);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4_T
INO1_F和4_T
INO1_R(见表1)扩增CY902自身INO1基因终止子序列(片段4);用引物5_DW_2365_F1和5_DW_2365_R(见表1)扩增CY902自身Pk2365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5)。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2365_F和1_UP_2365_R2(见表1)扩增CY902自身Pk2365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6);用引物5_DW_2365_F2和5_DW_2365_R(见表1)扩增CY902自身Pk2365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7)。
2.构建用于编辑Pk2365基因位点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GenBank检索号:MW296878.1)为模板,用引物pWSPK-F和 pWSPK-R(见表1)扩增9052bp的不含sgRNA序列的质粒骨架(简称为pWSPK_backbone,SEQ ID NO:23);用引物sgRNA-1F和2365_sgRNA-1R(见表1)扩增sgRNA(GenBank检索号:MW296878.1)的5’端序列(简称为2365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Pk2365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2F和sgRNA-2R(见表1)扩增500bp的sgRNA的3’端序列(简称为sgRNA_2,SEQ ID NO:97)。将上述质粒骨架pWSPK_backbone,sgRNA片段2365_sgRNA_1和sgRNA_2用无缝克隆试剂盒(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商品编号:D7010S)进行连接处理。将无缝克隆连接产物,转入Trans1-T1感受态细胞(全式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商品编号:CD501-02),所获得的阳性质粒命名为pWSPK_2365。
3.构建过表达SbMDH基因菌株
将pWSPK_2365质粒以及片段6和7按酵母电转化法(doi:10.1111/1751-7915.13781)转入CY902 ΔURA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1-1菌株(基因型:CY902ΔURA3,ΔPk2365);将pWSPK_2365质粒以及片段1-5按酵母电转化转入CY902 ΔURA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1-2菌株(基因型:CY902 ΔURA3,Pk2365::P
PkFBA1-ORF
SbMDH-T
PkINO1)。
表1.过表达SbMDH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实施例2:在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CY902 ΔURA3中过表达EcSthA和AoMDH基因
以CY902 ΔURA3为出发菌,在CY902基因组的基因座编号为Pk2365的位点过表达大肠杆菌来源的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EcSthA(EC 1.6.1.1)(SEQ ID NO:98), 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CY902自身的FBA1启动子(SEQ ID NO:17)和INO1终止子(SEQ ID NO:18)。在丁二酸半醛脱氢酶(EC 1.2.1.16)基因PkUGA2位点过表达米曲霉来源的苹果酸脱氢酶AoMDH(EC 1.1.1.37;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I8U0T6)(SEQ ID NO:99),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CY902自身的烯醇化酶基因ENO1的启动子(SEQ ID NO:100)和细胞壁糖蛋白(GPI-cell wall glycoprotein)基因SED1的终止子(SEQ ID NO:101)。EcSthA和AoMDH基因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含有EcSthA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3_EcSthA_F和3_EcSthA_R(见表2)扩增大肠杆菌可溶性吡啶核苷酸转氢酶EcSthA的编码序列(片段8);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UGA2_F和1_UP_UGA2_R1(见表2)扩增CY902自身PkUGA2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9);用引物2_P
ENO1_F和2_P
ENO1_R(见表2)扩增CY902自身ENO1启动子序列(片段10);以含有AoMDH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3_AoMDH_F和3_AoMDH_R(见表2)扩增米曲霉AoMDH编码序列(片段11);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4_T
SED1_F和4_T
SED1_R(见表1)扩增CY902自身SED1基因终止子序列(片段12);用引物5_DW_UGA2_F1和5_DW_UGA2_R(见表2)扩增CY902自身PkUGA2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13)。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UGA2_F和1_UP_UGA2_R2(见表2)扩增CY902自身PkUGA2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14);用引物5_DW_UGA2_F2和5_DW_UGA2_R(见表2)扩增CY902自身PkUGA2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15)。
2.构建用于编辑PkUGA2基因位点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UGA2_sgRNA-1R(见表2)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UGA2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PkUGA2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UGA2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UGA2。
3.构建过表达EcSthA和AoMDH基因菌株
将pWSPK_2365质粒以及片段1、2、8、4、5按酵母电转化转入CY902 ΔURA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1-3菌株(基因型:CY902 ΔURA3,Pk2365::P
PkFBA1-ORF
EcSthA-T
PkINO1)。将pWSPK_UGA2质粒以及片段14、15按酵母电转化转入SA101-2和SA101-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SA102-1菌株(基因型:SA101-2,ΔUGA2)和SA102-2菌株(基因型:SA101-3,ΔUGA2)。将pWSPK_UGA2质粒以及片段9-13按酵母电转化转入SA101-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2-3菌株(基因型:SA101-3,PkUGA2::P
PkENO1-ORF
AoMDH-T
PkSED1)。
表2.过表达EcSthA及AoMDH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实施例3:评价SA101,SA102系列菌株的丁二酸生产能力
1.有中和剂发酵
将SA101,SA102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3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如下表3所示。
表3.SA101,SA102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01-1 | SA101-2 | SA101-3 | SA102-1 | SA102-2 | SA102-3 |
丁二酸g/L | 0.52 | 0.80 | 0.58 | 0.83 | 0.57 | 0.62 |
2.无中和剂发酵
将SA101,SA102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如下表4所示。
表4.SA101,SA102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01-1 | SA101-2 | SA101-3 | SA102-1 | SA102-2 | SA102-3 |
丁二酸g/L | 0.31 | 0.52 | 0.38 | 0.54 | 0.40 | 0.42 |
实施例4:在SA101-2菌株中过表达FRD基因
以SA101-2为出发菌,在ADH1基因位点分别过表达三种来源的富马酸还原酶,包括(I)酿酒酵母的FRD(ScFRD,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P32614)(SEQ ID NO:3);(II)墨西哥利什曼原虫的FRD(LmFRD,SEQ ID NO:4);(III)布氏锥虫的FRD(TbFRD,SEQ ID NO:5)。过表达FRD的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CY902自身的乙醇脱氢酶1(alcohol dehydrogenase I)ADH1的启动子(SEQ ID NO:21)和终止子(SEQ ID NO:22)。以上三种FRD基因序列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P
ADH1_F和1_P
ADH1_R(见表5)扩增CY902自身ADH1基因启动子序列(上游同源臂,片段16);以含有ScFRD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2_ScFRD_F和2_ScFRD_R(见表5)扩增酿酒酵母的ScFRD编码序列(片段17-1);以含有LmFRD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2_LmFRD_F和2_LmFRD_R(见表5)扩增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截掉3’端乙醛酸循环体定位肽的的LmFRD编码序列(片段17-2);以含有TbFRD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2_TbFRD_F和2_TbFRD_R(见表5)扩增布氏锥虫截掉3’端乙醛酸循环体定位肽的TbFRD编码序列(片段17-3);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3_T
ADH1_F1和3_T
ADH1_R(见表5)扩增CY902 自身ADH1基因终止子序列(下游同源臂1,片段18)。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3_T
ADH1_F2和3_T
ADH1_R(见表5)扩增CY902自身ADH1基因终止子序列(下游同源臂2,片段19)。
2.构建用于编辑ADH1基因位点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ADH1_sgRNA-1R(见表5)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ADH1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ADH1(PkADH1)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ADH1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ADH1。
3.构建过表达FRD基因菌株
将pWSPK_ADH1质粒以及片段16、19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3-1菌株(基因型:SA101-2,ΔADH1)。将pWSPK_ADH1质粒以及片段16、17、18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SA103-2菌株(基因型:SA101-2,ADH1::ORF
ScFRD);SA103-3菌株(基因型:SA101-2,ADH1::ORF
LmFRD);命名为SA103-4菌株(基因型:SA101-2,ADH1::ORF
TbFRD)。
表5.过表达FRD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实施例5:在SA101-2菌株中敲除PDC1,GPD1基因
1.构建用于敲除PDC1,GPD1的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PDC1_1F和PDC1_1R,PDC1_2F和PDC1_2R(见表6)扩增PDC1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简称为PDC1_1,PDC1_2);用引物GPD1_1F和GPD1_1R,GPD1_2F和GPD1_2R(见表6)扩增GPD1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片段(简称为GPD1_1,GPD1_2)。
2.构建用于编辑PDC1,GPD1基因的CRISPR/Cas9质粒
用引物sgRNA-1F和PDC1_sgRNA-1R(见表6)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PDC1_sgRNA_1,SEQ ID NO:96),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PDC1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质粒骨架pWSPK_backbone,sgRNA片段PDC1_sgRNA_1和sgRNA_2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将无缝克隆连接产物,转入Trans1-T1感受态细胞,所获得的阳性质粒命名为pWSPK_PDC1。用引物sgRNA-1F和GPD1_sgRNA-1R(见表6)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GPD1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GPD1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GPD1_sgRNA_1通过无缝克隆融合为用于编辑GPD1基因的pWSPK_GPD1质粒。
表6.PDC1,GPD1基因敲除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3.构建PDC1,GPD1基因敲除菌株
将片段PDC1_1,PDC1_2和质粒pWSPK_PDC1同时转入SA101-2。使用引物PDC1_1F/PDC1_2R鉴定出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4菌株(基因型:SA101-2,ΔPDC1)。将pWSPK_GPD1质粒和片段GPD1_1,GPD1_2电转化入SA104菌株中,经SD-URA培养基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5菌株(基因型:SA104,ΔGPD1)。
实施例6:在SA101-2菌株中过表达SpMAE1基因
在CY902基因组的MCH4基因位点表达了粟酒裂殖酵母来源的SpMAE1转运蛋白(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P50537),SpMAE1基因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SEQ ID NO:2),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CY902自身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3)基因TDH3的启动子(SEQ ID NO:19)和半乳糖转运蛋白基因GAL2的终止子(SEQ ID NO:20)。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MCH4_F和1_UP_MCH4_R1(见表7)扩增MCH4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20);用引物2_P
TDH3_F和2_P
TDH3_R(见表7)扩增CY902自身TDH3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21);以含有SpMAE1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3_SpMAE1_F和3_SpMAE1_R(见表7)扩增粟酒裂殖酵母的 SpMAE1编码序列(片段22);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4_T
GAL2_F和4_T
GAL2_R(见表7)扩增CY902自身GAL2基因终止子序列(片段23);用引物5_DW_MCH4_F1和5_DW_MCH4_R(见表7)扩增MCH4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24)。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MCH4_F和1_UP_MCH4_R2(见表7)扩增MCH4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25);用引物5_DW_MCH4_F2和5_DW_MCH4_R(见表7)扩增MCH4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26)。
2.构建用于编辑CY902自身MCH4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MCH4_sgRNA-1R(见表7)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MCH4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kMCH4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MCH4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MCH4。
表7.过表达SpMAE1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3.构建过表达SpMAE1基因菌株
按照酵母电转化方法将pWSPK_MCH4质粒以及片段25和26电转化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6-1(基因型:SA101-2,ΔPkMCH4);将pWSPK_MCH4质粒以及片段20-24电转化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6-2(基因型:SA101-2,PkMCH4::P
PkTDH3-ORF
SpMAE1-T
PkGAL2)。
实施例7:在SA101-2菌株中过表达PYC基因
在JEN2-1位点分别过表达了米曲霉来源的PYC(AoPYC)基因(Uniprot数据库检索号:Q2UGL1)(SEQ ID NO:6),CY902自身的PYC1(PkPYC1)基因用作对照(SEQ ID NO:7),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TDH3启动子(SEQ ID NO:19)和GAL2终止子(SEQ ID NO:20)。AoPYC基因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SEQ ID NO:6)。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JEN2-1_F和1_UP_JEN2-1_R1(见表8)扩增JEN2-1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27);用引物3_PkPYC1_F和3_PkPYC1_R(见表8)扩增CY902自身PkPYC1编码序列(片段28-1);以含有AoPYC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3_AoPYC_F和3_AoPYC_R(见表8)扩增米曲霉来源的AoPYC编码序列(片段28-2);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5_DW_JEN2-1_F1和5_DW_JEN2-1_R(见表8)扩增JEN2-1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29)。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JEN2-1_F和1_UP_JEN2-1_R2(见表8)扩增JEN2-1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30);用引物5_DW_JEN2-1_F2和5_DW_JEN2-1_R(见表8)扩增JEN2-1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31)。
表8.过表达PYC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2.构建用于编辑JEN2-1基因的CRISPR/Cas9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JEN2-1_sgRNA-1R(见表8)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JEN2-1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JEN2-1基因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实施例1中的pWSPK_backbone,sgRNA_2与JEN2-1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JEN2-1。
3.构建过表达PYC基因菌株
将pWSPK_JEN2-1质粒以及片段30和31电转化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7-1(基因型:SA101-2,ΔPkJEN2-1);将pWSPK_JEN2-1质粒以及片段27、21、28、23、29电转化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SA107-2(基因型:SA101-2,PkJEN2-1::P
PkTDH3-ORF
PkPYC1-T
PkGAL2);SA107-3(基因型:SA101-2,PkJEN2-1::P
PkTDH3-ORF
AoPYC-T
PkGAL2)。
实施例8:在SA101-2菌株中过表达PkFUM1基因
在SA101-2菌株PDC1基因启动子位点过表达了CY902截掉5’端线粒体定位肽的富马酸酶基因PkFUM1(SEQ ID NO:8)。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为TDH3启动子(SEQ ID NO:19)和GAL2终止子(SEQ ID NO:20)。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P
PDC1_F和1_UP_P
PDC1_R(见表9)扩增CY902自身PDC1基因启动子上游同源臂片段(片段32);用引物3_PkFUM1_F和3_PkFUM1_R(见表9)扩增截掉5’端线粒体定位肽的FUM1编码序列(片段33);用引物5_DW_P
PDC1_F和5_DW_P
PDC1_R(见表9)扩增CY902自身PDC1基因启动子下游同源臂片段(片段34)。
2.构建用于编辑PDC1基因启动子位点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P
PDC1_sgRNA-1R(见表9)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P
PDC1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P
PDC1基因启动子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P
PDC1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P
PDC1。
表9.过表达PkFUM1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3.构建过表达PkFUM1基因菌株
将pWSPK_P
PDC1质粒以及片段32、21、33、23和34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SA101-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08菌株(基因型:SA101-2,P
PkPDC1::P
PkTDH3-ORF
PkFUM1-T
PkGAL2)。
实施例9:在SA101系列菌株中回补PkURA3基因
在SA101系列菌株二羧酸转运蛋白PkJEN2-2基因位点回补了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PkURA3(SEQ ID NO:117)。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为PkURA3自身的启动子(SEQ ID NO:118)和终止子(SEQ ID NO:119)。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JEN2-2_F和1_UP_JEN2-2_R1(见表10)扩增CY902自身PkJEN2-2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35);用引物2_PkURA3_F和2_PkURA3_R(见表10)扩增URA3启动子、编码框及终止子序列(片段36);用引物3_DW_JEN2-2_F1和3_DW_JEN2-2_R(见表10)扩增CY902自身PkJEN2-2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37)。以CY902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JEN2-2_F和1_UP_JEN2-2_R2(见表10)扩增CY902自身PkJEN2-2基因上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38);用引物3_DW_JEN2-2_F2和3_DW_JEN2-2_R(见表10)扩增CY902自身 PkJEN2-2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39)。
2.构建用于编辑PkJEN2-2基因位点的质粒
以pWSPK-Cas9质粒为模板,用引物sgRNA-1F和JEN2-2_sgRNA-1R(见表10)扩增sgRNA的5’端序列(简称为JEN2-2_sgRNA_1),该片段的3’末端含有PkJEN2-2基因启动子特殊的20nt原型间隔序列。将pWSPK_backbone,sgRNA_2与JEN2-2_sgRNA_1用无缝克隆试剂盒进行连接处理,最终获得阳性克隆质粒,将其命名为pWSPK_JEN2-2。
表10.回补PkURA3基因和CRISPR/Cas9质粒构建所需引物
3.构建回补PkURA3基因菌株
将pWSPK_JEN2-2质粒以及片段38、39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SA101-1、SA101-2、SA101-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SA109-1菌株(基因型:SA101-1,ΔPkJEN2-2)、SA109-2菌株(基因型:SA101-2,ΔPkJEN2-2)和SA109-3菌株(基因型:SA101-3,ΔPkJEN2-2)。将pWSPK_JEN2-2质粒以及片段35-37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SA101-1、SA101-2、SA101-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分别命名为SA109-4菌株(基因型:SA101-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09-5菌株(基因型:SA101-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和SA109-6菌株(基因型:SA101-3,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
实施例10:在SA102—SA108系列菌株中回补PkURA3基因
参照实施例9,在SA102—SA108菌株PkJEN2-2基因位点回补PkURA3,得到SA110-1菌株(基因型:SA102-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0-2菌株(基因型:SA102-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0-3菌株(基因型:SA102-3,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1-1菌株(基因型:SA103-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1-2菌株(基因型:SA103-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1-3菌株(基因型:SA103-3,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1-4菌株(基因型:SA103-4,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2菌株(基因型:SA104,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3菌株(基因型:SA105,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4-1菌株(基因型:SA106-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4-2菌株(基因型:SA106-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5-1菌株(基因型:SA107-1, 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5-2菌株(基因型:SA107-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5-3菌株(基因型:SA107-3,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16菌株(基因型:SA108,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
实施例11:评价SA101—SA116系列菌株丁二酸生产能力
1.有中和剂发酵
将SA101—SA116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3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1.SA101—SA116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01-1 | SA101-2 | SA101-3 | SA102-1 | SA102-2 | SA102-3 |
丁二酸g/L | 0.52 | 0.80 | 0.58 | 0.83 | 0.57 | 0.62 |
菌株 | SA103-1 | SA103-2 | SA103-3 | SA103-4 | SA104 | SA105 |
丁二酸g/L | 0.97 | 1.02 | 2.84 | 9.93 | 1.13 | 1.25 |
菌株 | SA106-1 | SA106-2 | SA107-1 | SA107-2 | SA107-3 | SA108 |
丁二酸g/L | 0.82 | 6.07 | 0.80 | 1.04 | 1.12 | 1.57 |
菌株 | SA109-1 | SA109-2 | SA109-3 | SA109-4 | SA109-5 | SA109-6 |
丁二酸g/L | 0.53 | 0.78 | 0.57 | 0.54 | 0.83 | 0.60 |
菌株 | SA110-1 | SA110-2 | SA110-3 | SA111-1 | SA111-2 | SA111-3 |
丁二酸g/L | 0.88 | 0.59 | 0.68 | 1.08 | 1.17 | 3.12 |
菌株 | SA111-4 | SA112 | SA113 | SA114-1 | SA114-2 | SA115-1 |
丁二酸g/L | 10.74 | 1.24 | 1.37 | 0.81 | 6.23 | 0.86 |
菌株 | SA115-2 | SA115-3 | SA116 | |||
丁二酸g/L | 1.11 | 1.21 | 1.73 |
2.无中和剂发酵
将SA101—SA116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2.SA101—SA116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01-1 | SA101-2 | SA101-3 | SA102-1 | SA102-2 | SA102-3 |
丁二酸g/L | 0.31 | 0.52 | 0.38 | 0.54 | 0.40 | 0.42 |
菌株 | SA103-1 | SA103-2 | SA103-3 | SA103-4 | SA104 | SA105 |
丁二酸g/L | 0.59 | 0.62 | 3.28 | 10.63 | 0.93 | 1.11 |
菌株 | SA106-1 | SA106-2 | SA107-1 | SA107-2 | SA107-3 | SA108 |
丁二酸g/L | 0.52 | 5.31 | 0.51 | 0.77 | 0.86 | 1.21 |
菌株 | SA109-1 | SA109-2 | SA109-3 | SA109-4 | SA109-5 | SA109-6 |
丁二酸g/L | 0.29 | 0.50 | 0.39 | 0.33 | 0.55 | 0.40 |
菌株 | SA110-1 | SA110-2 | SA110-3 | SA111-1 | SA111-2 | SA111-3 |
丁二酸g/L | 0.53 | 0.42 | 0.45 | 0.63 | 0.66 | 3.73 |
菌株 | SA111-4 | SA112 | SA113 | SA114-1 | SA114-2 | SA115-1 |
丁二酸g/L | 11.27 | 1.01 | 1.18 | 0.54 | 5.47 | 0.55 |
菌株 | SA115-2 | SA115-3 | SA116 | |||
丁二酸g/L | 0.81 | 0.93 | 1.42 |
实施例12:优化丁二酸生产菌
参照实施例5,在SA103-4中敲除PDC1和GPD1基因,得到SA117菌株(基因型:SA103-4,ΔPDC1);SA118菌株(基因型:SA117,ΔGPD1)。
参照实施例6,在SA118中过表达SpMAE1基因,得到SA119-1菌株(基因型:SA118,ΔPkMCH4);SA119-2菌株(基因型:SA118,PkMCH4::P
PkTDH3-ORF
SpMAE1-T
PkGAL2)。
参照实施例7,在SA119-2菌株中过表达菌株中过表达两种来源的PYC,得到SA120-1菌株(基因型:SA119-2,ΔPkJEN2-1);得到SA120-2菌株(基因型:SA119-2,PkJEN2-1::P
PkTDH3-ORF
PkPYC1-T
PkGAL2);SA120-3菌株(基因型:SA119-2,PkJEN2-1::P
PkTDH3-ORF
AoPYC-T
PkGAL2)。
参照实施例8,在SA120-3中过表达截掉5’端线粒体定位肽的富马酸酶基因PkFUM1,得到SA121菌株(基因型:SA120-3,P
PkPDC1::P
PkTDH3-ORF
PkFUM1-T
PkGAL2)。
参照实施例9,在SA121菌株中回补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PkURA3,得到SA122菌株(基因型:SA12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
参照实施例4,在SA102-3中过表达TbFRD基因,得到SA123菌株(基因型:SA102-3,ADH1::ORF
TbFRD)。
参照实施例5,在SA123中敲除PDC1和GPD1基因,得到SA124菌株(基因型:SA123,ΔPDC1);SA125菌株(基因型:SA124,ΔGPD1)。
参照实施例6,在SA125中过表达SpMAE1基因,得到SA126-1菌株(基因型:SA125,ΔPkMCH4);SA126-2菌株(基因型:SA125,PkMCH4::P
PkTDH3-ORF
SpMAE1-T
PkGAL2)。
参照实施例7,在SA126-2菌株中过表达菌株中过表达两种来源的PYC,得到SA127-1菌株(基因型:SA126-2,ΔPkJEN2-1);得到SA127-2菌株(基因型:SA126-2,PkJEN2-1::P
PkTDH3-ORF
PkPYC1-T
PkGAL2);SA127-3菌株(基因型:SA126-2,PkJEN2-1::P
PkTDH3-ORF
AoPYC-T
PkGAL2)。
参照实施例8,在SA127-3中过表达截掉5’端线粒体定位肽的富马酸酶基因PkFUM1,得到SA128菌株(基因型:SA127-3,P
PkPDC1::P
PkTDH3-ORF
PkFUM1-T
PkGAL2)。
参照实施例9,在SA128菌株中回补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PkURA3,得到SA129菌株(基因型:SA128,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
实施例13:评价SA122和SA129菌株丁二酸生产能力
将SA122和SA129菌株在5L罐中分别进行放大发酵(酵母无机盐培养基,12%w/v葡萄糖),在不添加任何中和剂的条件下,36h丁二酸产量分别达到96.08g/L和46.02g/L,转化率分别是0.89g/g和0.57g/g。
实施例14:在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CICC32244 ΔURA3菌株过表达SbMDH基因
参考实施例1,通过同源重组方式对CICC32244(购于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乳清酸核苷-5'-磷酸脱羧酶(Orotidine 5'-phosphate decarboxylase)编码基因URA3进行敲除,获得了CICC32244 ΔURA3突变体。
将pWSPK_2365质粒以及片段6和7按酵母电转化法转入CICC32244 ΔURA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0-1菌株(基因型:CICC32244 ΔURA3,ΔPk2365);将pWSPK_2365质粒以及片段1-5按酵母电转化转入CICC32244 ΔURA3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0-2菌株(基因型:CICC32244 ΔURA3,Pk2365::P
PkFBA1-ORF
SbMDH-T
PkINO1)。
实施例15:在SA130系列菌株中回补PkURA3基因
参照实施例9,在SA130系列菌株PkJEN2-2基因位点回补PkURA3,得到SA131-1菌株(基因型:SA130-1,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SA131-2菌株(基因型:SA130-2,PkJEN2-2::P
PkURA3-ORF
PkURA3-T
PkURA3)。
实施例16:评价SA130和SA131系列菌株的丁二酸生产能力
1.有中和剂发酵
将SA130和SA131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3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3.SA130和SA131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30-1 | SA130-2 | SA131-1 | SA131-2 |
丁二酸g/L | 0.37 | 0.52 | 0.39 | 0.56 |
2.无中和剂发酵
将SA130和SA131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4.SA130和SA131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30-1 | SA130-2 | SA131-1 | SA131-2 |
丁二酸g/L | 0.37 | 0.53 | 0.40 | 0.55 |
实施例17:在酿酒酵母BY4742菌株中过表达SbMDH基因
在酿酒酵母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ScURA3(SEQ ID NO:129)位点过表达高粱来源苹果酸脱氢酶SbMDH(SEQ ID NO:1),过表达ScURA3基因菌株用作对照。过表达SbMDH基因序列与上文相同,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BY4742自身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ScTDH3的启动子(SEQ ID NO:130)和半乳糖透性酶基因ScGAL2的终止子(SEQ ID NO:131)。过表达ScURA3基因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BY4742自身的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基因ScURA3的启动子(SEQ ID NO:132)和细胞壁糖蛋白基因ScSED1的终止子(SEQ ID NO:133)。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酿酒酵母S288c(购自ThermoFisher Scientifi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1_UP_ScURA3_F和1_ScURA3_R(见表15)扩增ScURA3上游同源臂和ORF序列(片段40);用引物2_T
ScSED1_F和2_T
ScSED1_R1(见表15)扩增ScSED1终止子序列1(片段41);用引物3_P
ScTDH3_F和3_P
ScTDH3_R(见表15)扩增ScTDH3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42);以含有SbMDH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4_SbMDH_F和4_SbMDH_R(见表15)扩增高粱来源的SbMDH编码序列(片段43);以S288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5_T
ScGAL2_F和5_T
ScGAL2_R(见表15)扩增ScGAL2基因终止子序列(片段44);用引物6_DW_ScURA3_F1和6_DW_ScURA3_R(见表15)扩增ScURA3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1(片段45)。以S288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2_T
ScSED1_F和2_T
ScSED1_R2(见表15)扩增ScSED1终止子序列2(片段46);用引物6_DW_ScURA3_F2和6_DW_ScURA3_R(见表15)扩增ScURA3基因下游同源臂片段2(片段47)。
2.构建在酿酒酵母中过表达SbMDH菌株
将片段40、46、47混合在一起按酵母电转化方法转入BY4742菌株(购自ThermoFisher Scientific)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2-1菌株(基因型:BY4742,ScURA3::P
ScURA3-ORF
ScURA3-T
ScSED1t);将片段40-45混合在一起按酵母电转化方法转入BY4742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2-2菌株(基因型:BY4742,ScURA3::P
ScURA3-ORF
ScURA3-T
ScSED1t-P
ScTDH3-ORF
SbMDH-T
ScGAL2)。
表15.在酿酒酵母中过表达SbMDH基因所需引物
实施例18:评价SA132系列菌株的丁二酸生产能力
1.无中和剂发酵
将SA132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12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6.SA132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32-1 | SA132-2 |
丁二酸g/L | 0.12 | 0.22 |
实施例19:在解脂耶氏酵母Po1g菌株中过表达SbMDH基因
因为解脂耶氏酵母有极强的非同源末端重组能力,所以采用随机插入解脂耶氏酵母基因组的方式过表达高粱来源苹果酸脱氢酶基因SbMDH(SEQ ID NO:1)和筛选标记β-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5)基因YlLEU2(SEQ ID NO:148),并以随机插入过表达YlLEU2基因菌株用作对照。过表达SbMDH基因序列与上文相同,根据CY902密码子偏好性进行优化,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Po1g自身的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YlGAPDH的启动子(SEQ ID NO:149)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YlHMG1的终止子(SEQ ID NO:150)。过表达YlLEU2基因所用启动子和终止子分别是Po1g自身的β-异丙基苹果酸脱氢酶基因YlLEU2的启动子(SEQ ID NO:151)和酿酒酵母细胞色素c亚型1基因ScCYC1的终止子(SEQ ID NO:152)。具体构建方法如下:
1.构建用于同源重组的供体DNA(Donor DNA)片段
以解脂耶氏酵母W29基因组DNA(GenBank:GCA_001761485.1)为模板,用引物1_P
YlGAPDH_F和1_P
YlGAPDH_R(见表17)扩增YlGAPDH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48);以含有SbMDH合成序列的质粒为模板,用引物2_SbMDH_F和2_SbMDH_R(见表17)扩增高粱来源的SbMDH编码序列(片段49);以解脂耶氏酵母W29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3_T
YlHMG1_F和3_T
YlHMG1_R(见表17)扩增YlHMG1基因终止子序列(片段50);用引物4_P
YlLEU2_F和4_YlLEU2_R(见表17)扩增YlLEU2启动子和ORF序列(片段51);以S288c基因组DNA为模板,用引物5_T
ScCYC1_F和5_T
ScCYC1_R(见表17)扩增ScCYC1终止子序 列(片段52)。以片段48-52为模板,用引物1_P
YlGAPDH_F和5_T
ScCYC1_R扩增过表达SbMDH和YlLEU2的表达盒(片段53);以片段51、52为模板,用引物4_P
YlLEU2_F和5_T
ScCYC1_R扩增过表达YlLEU2的表达盒(片段54)
2.构建在解脂耶氏酵母中过表达SbMDH菌株
将片段54按酵母电转化方法转入Po1g菌株(购自益生生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3-1菌株(基因型:Polg,genome::P
YlLEU2-ORF
YlLEU2-T
ScCYC1t);将片段53按酵母电转化方法转入Po1g菌株中,筛选获得阳性转化子,命名为SA133-2菌株(基因型:Polg,genome::P
YlGAPDH-SbMDH-T
YlHMG1t-P
YlLEU2-ORF
YlLEU2-T
ScCYC1t)。
表17.在解脂耶氏酵母中过表达SbMDH基因所需引物
实施例20:评价SA133系列菌株的丁二酸生产能力
1.无中和剂发酵
将SA133系列菌株接种30mL酵母无机盐培养基(5%w/v葡萄糖,0g/L CaCO
3),在30℃,250rpm条件下摇瓶发酵24h,通过HPLC测量丁二酸产量。
表18.SA133系列菌株丁二酸摇瓶发酵产量
菌株 | SA133-1 | SA133-2 |
丁二酸g/L | 1.48 | 2.41 |
Claims (12)
- 一种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或具有增强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2)活性,任选地,还具有或具有增强的如下至少一种的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EC 1.3.1.6),任选地,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3’端乙醛酸循环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ii)丙酮酸羧化酶(EC 6.4.1.1),(iii)富马酸酶(EC 4.2.1.2),任选地,所述富马酸酶的5’端线粒体定位肽被部分或全部截短,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优选地,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更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或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或热杆菌属,更优选高粱(Sorghum bicolor)、玉米(Zea mays)、甘蔗(Saccharum officinarum)、豌豆(Pisum sativum)、鹰嘴豆(Cicer arietinum)、菠菜(Spinacia oleracea)、小眼虫(Euglena gracilis)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Methanothermobacter thermautotrophicus),更优选地,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是来自高粱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优选地,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来自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或克氏锥虫,更优选布氏锥虫;优选地,所述丁二酸转运蛋白选自SpMAE1蛋白、AnDCT-02蛋白、EcDcuB和EcDcuC蛋白,更优选SpMAE1蛋白;优选地,所述丙酮酸羧化酶来自米曲霉或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更优选米曲霉。
- 权利要求1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还具有降低活性的或失活的:(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和/或(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和/或(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和/或(iv)单羧酸透性酶,和/或(v)二羧酸转运蛋白,和/或(vi)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或(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 权利要求1或2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具有:(i)过表达的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i)过表达的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 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ii)过表达的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v)过表达的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v)过表达的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vi)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vii)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viii)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ix)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x)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xi)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是被敲除的,和/或(xii)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
- 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中,在所述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a)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以及至少一种如下核酸序列是过表达的: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b)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是过表达的,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c)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是过表达的,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d)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是过表达的,以及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是被敲除的,优选地,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是编码高粱NADPH依赖 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是编码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或克氏锥虫的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是编码SpMAE1蛋白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来自米曲霉或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丙酮酸羧化酶,更优选地,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 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其中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选自毕赤酵母属(Pichia)、红酵母属(Rhodotroula)、酵母属(Saccharomyces)、耶氏酵母属(Yarrowia)、鲁氏接合酵母属(Zygosaccharomyces)、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假丝酵母属(Candida),优选选自毕赤酵母属、酵母属和耶氏酵母属,更优选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Pichia kudriavzev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或解脂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例如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0885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
- 一种产生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的方法,包括赋予所述菌株或增强所述菌株中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EC 1.1.1.82)活性,任选地还包括赋予或增强至少一种如下活性:(i)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任选地,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游离存在细胞质中,(ii)丙酮酸羧化酶(EC 6.4.1.1)活性,(iii)富马酸酶(EC 4.2.1.2)活性,任选地,所述富马酸酶游离存在细胞质中,和(iv)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优选地,所述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来自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或克氏锥虫;优选地,所述丁二酸转运蛋白选自SpMAE1蛋白、AnDCT-02蛋白、EcDcuB和EcDcuC蛋白;优选地,所述丙酮酸羧化酶来自米曲霉或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优选地,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来自植物,更优选C4植物,更优选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大戟科、藜科、马齿苋科或苋科植物、或来自眼虫属、或热杆菌属,更优选高粱、玉米、甘蔗、豌豆、鹰嘴豆、菠菜、小眼虫或热自养甲烷热杆菌,更优选地,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是来自高粱的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
- 权利要求6的方法,还包括弱化或失活所述菌株中的:(i)丙酮酸脱羧酶(EC 4.1.1.43),和/或(ii)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EC 1.1.1.8),和/或(iii)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EC 4.1.1.23),和/或(iv)单羧酸透性酶,和/或(v)乙醇脱氢酶1(EC 1.1.1.1),和/或(vi)二羧酸转运蛋白,和/或(vii)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EC 4.1.3.17或4.1.1.112)。
- 权利要求6或7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i)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i)过表达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ii)过表达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丁二酸转运蛋白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iv)过表达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v)过表达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包含如SEQ ID NO:8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或与其具有至少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或更高相同性且编码具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和/或(vi)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vii)敲除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和/或(viii)敲除内源编码5’-磷酸乳清苷脱羧酶的基因,和/或(ix)敲除内源编码单羧酸透性酶的基因,和/或(x)敲除内源编码二羧酸转运蛋白的基因,和/或(xi)敲除内源编码乙醇脱氢酶1的基因,和/或(xii)敲除内源编码草酰乙酸脱羧和3-羟基-3-甲基戊二酸醛缩双功能酶的基因。
- 权利要求6-8任一项的方法,包括:在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中,(a)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以及至少一种如下核酸序列: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b)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c)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d)过表达编码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编码富马酸酶的核酸序列和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以及敲除内源编码丙酮酸脱羧酶的基因和/或内源编码NAD依赖性3-磷酸甘油脱氢酶的基因,优选地,所述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是编码高粱NADPH依赖型苹果酸脱氢酶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1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是编码酿酒酵母、布氏锥虫、墨西哥利什曼原虫或克氏锥虫的可溶的富马酸还原酶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3-5任一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丁二酸转运蛋白的核酸序列是编码SpMAE1蛋白的核酸序列,更优选包含SEQ ID NO:2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优选地,所述编码丙酮酸羧化酶的核酸序列编码来自米曲霉或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的丙酮酸羧化酶,更优选地,包含如SEQ ID NO:6或7所示序列或其简并序列。
- 权利要求6-9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选自毕赤酵母属、红酵母属、酵母属、耶氏酵母属、鲁氏接合酵母属、球拟酵母属、假丝酵母属,优选选自毕赤酵母属、酵母属和耶氏酵母属,更优选为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酿酒酵母或解脂耶氏酵母,例如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保藏号为CGMCC No.20885的库德里阿兹威毕赤酵母。
- 一种生产丁二酸的方法,包括培养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或者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的方法制备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优选在pH<3.5更优选1.5-3.5的范围内和/或不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任选包括分离纯化产生的丁二酸。
- 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或者根据权利要求6-10任一项的方法制备的经遗传改造的丁二酸生产酵母菌株在生产丁二酸、优选在pH<3.5更优选1.5-3.5的范围内和/或不加或较少添加中和剂的条件下生产丁二酸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404665 | 2021-11-24 | ||
CN2021114046655 | 2021-11-24 | ||
PCT/CN2022/133973 WO2023093796A1 (zh) | 2021-11-24 | 2022-11-24 | 一种高产丁二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75683A true CN118475683A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6538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78035.XA Pending CN118475683A (zh) | 2021-11-24 | 2022-11-24 | 一种高产丁二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50027120A1 (zh) |
EP (1) | EP4438717A1 (zh) |
JP (1) | JP2024543418A (zh) |
CN (1) | CN118475683A (zh) |
WO (1) | WO2023093796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40156A (zh) * | 2024-10-24 | 2024-11-29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酿酒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410565B (zh) * | 2025-01-06 | 2025-04-01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高效利用玉米秸秆水解液生产丁二酸的基因工程菌及其应用 |
CN119570867A (zh) * | 2025-01-23 | 2025-03-07 | 山东天宜鸿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固定化细胞生产琥珀酸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121915B1 (en) * | 2007-03-20 | 2012-08-08 | University of Florida Research Foundation, Inc. | Material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succinate and malate production |
CN104178443B (zh) * | 2013-05-24 | 2017-04-12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生产丁二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及其应用 |
KR102129379B1 (ko) * | 2018-10-10 | 2020-07-02 | 한국과학기술원 | 고활성의 말산 탈수소효소가 도입된 숙신산 생성용 변이 미생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숙신산 제조방법 |
-
2022
- 2022-11-24 US US18/712,509 patent/US2025002712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11-24 JP JP2024527618A patent/JP2024543418A/ja active Pending
- 2022-11-24 WO PCT/CN2022/133973 patent/WO202309379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1-24 CN CN202280078035.XA patent/CN118475683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1-24 EP EP22897879.7A patent/EP4438717A1/en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40156A (zh) * | 2024-10-24 | 2024-11-29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酿酒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
CN119040156B (zh) * | 2024-10-24 | 2025-03-28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酿酒酵母菌株及其应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438717A1 (en) | 2024-10-02 |
WO2023093796A1 (zh) | 2023-06-01 |
JP2024543418A (ja) | 2024-11-21 |
US20250027120A1 (en) | 2025-01-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475683A (zh) | 一种高产丁二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
CN102016024B (zh) | 突变体酵母及使用其的物质生产方法 | |
US9885065B2 (en) | Methods for succinate production | |
CN112725210B (zh) | 抑制乳酸代谢和乙醇产生的重组耐酸酵母及使用其生产乳酸的方法 | |
CN112789353B (zh) | 抑制乙醇产生的重组耐酸酵母以及使用其制备乳酸的方法 | |
CA2825525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succinate production | |
Dave et al. | Expression of lactate dehydrogenase in Aspergillus niger for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 |
CN112204146A (zh) | 具有受抑制的乙醇产生途径的耐酸酵母及使用其生产乳酸的方法 | |
Moon et al. | Characterization of ethanol fermentation wast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lactic acid production by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 |
EP3485004A1 (en) | Malate dehyrogenases | |
CN114657075A (zh) | 一种生产衣康酸的黑曲霉菌株、方法及应用 | |
Rossi et al. | Effect of HXT 1 and HXT 7 hexose transporter overexpression on wild-type and lactic acid produc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cells | |
US9944905B2 (en) | Fumarate reductases | |
US20210371844A1 (en) | New mutant protein for improving malic acid yield | |
CN116064266B (zh) | 盐胁迫抗性增强的重组酿酒酵母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 |
KR101437041B1 (ko) | 숙신산 내성 효모균주를 이용한 숙신산의 제조방법 | |
CN117467551A (zh) | 一种高产l-苹果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
US20160068872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late and fumarate production | |
WO2023093794A1 (zh) | 一种高产l-苹果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
CN117050893A (zh) | 一种高产乳酸的耐酸酵母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 |
US20150225733A1 (en) | Yeast cell having enhanced genetic manipulation efficiency and use thereof | |
US20130309736A1 (en) |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malate and fumarate production | |
ES2940213T3 (es) | Células huésped para la producción de ácido dicarboxílico | |
백승호 | Development of efficient D-lactic acid-producing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s by evolutionary and ration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 |
JP2014212762A (ja) | イソブタノール生産酵母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