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56898A -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56898A CN118456898A CN202410583162.6A CN202410583162A CN118456898A CN 118456898 A CN118456898 A CN 118456898A CN 202410583162 A CN202410583162 A CN 202410583162A CN 118456898 A CN118456898 A CN 1184568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ter element
- station
- axis moving
- plate
- mov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3
- 238000009966 trimm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3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385 Intellectualis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51 slip fo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4 soft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4—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welding and severing, or by joining and severing, the severing being performed in the area to be joined, next to the area to be joined, in the joint area or next to the joint are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7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 B29C65/7858—Means for handling the parts to be joined, e.g. for making containers or hollow articles, e.g. means for handling sheets, plates, web-like materials, tubular articles, hollow articles or elements to be joined therewith; Means for discharging the joined articles from the joining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feeding movement of the parts to be joine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80—General aspects of machine operations or constructions and part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80—General aspects of machine operations or constructions and parts thereof
- B29C66/87—Auxiliary operations or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移载机构用于将滤芯依次运送至滤芯向切边工位、剥边工位、套O型圈工位、气密性检测工位、套止水环工位、贴标签工位、缠胶带工位,当移载机构将滤芯运送置相应工位时,通过顶升机构将滤芯顶升至相应工位内进行加工,滤芯加工时,移载机构复位并取料。完成产品的自动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切边、自动剥边、自动套O型圈、自动检测、自动套止水环、自动贴标签、自动缠胶带、自动下料、自动采集记录测试数据的整套生产流程,并通过多工位联动,使得整套产线更为紧凑,空间占用更小,实现了工序的产线化、以及生产组装快速、稳定、智能化等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O膜智能化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装配生产线往往依赖于人工操作,存在着人力成本高、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要求的提高,传统的人工装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
自动装配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引入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工件的自动提取、定位、组装、检测等工序,大大提高了装配的效率和精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自动装配技术还能够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保证了产品的品质
在滤芯行业,滤芯的加工需要:切边、剥边、套O型圈、检测、套止水环、贴标签、缠胶带等工序。传统的人工加工方式存在着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一些自动加工装置,但是它们往往存在着结构复杂、成本高、适用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相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包括:移载机构,依次等距设置在移载机构上方的切边工位、剥边工位、套O型圈工位、气密性检测工位、套止水环工位、贴标签工位、缠胶带工位,将移载机构上的滤芯顶升脱离移载机构的顶升机构,在移载机构上料侧的上料机构,以及在缠胶带工位出料侧的下料机构;
移载机构用于将滤芯依次运送至滤芯向切边工位、剥边工位、套O型圈工位、气密性检测工位、套止水环工位、贴标签工位、缠胶带工位,当移载机构将滤芯运送置相应工位时,通过顶升机构将滤芯顶升至相应工位内进行加工,滤芯加工时,移载机构复位并取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通过依次且等距设置的切边工位、剥边工位、套O型圈工位、气密性检测工位、套止水环工位、贴标签工位、缠胶带工位,以及移载机构,完成产品的自动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切边、自动剥边、自动套O型圈、自动检测、自动套止水环、自动贴标签、自动缠胶带、自动下料、自动采集记录测试数据的整套生产流程,并通过多工位联动,使得整套产线更为紧凑,空间占用更小,实现了工序的产线化、以及生产组装快速、稳定、智能化等有益效果。
(2)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中上料机构,通过设置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当第一位置的滤芯需要进入下一工序时,可以通过第二挡料机构的伸缩缸将挡料板放下,阻挡在第二位置的滤芯前面,防止后续的滤芯向前运动;当第一位置的滤芯完成上料后,可以通过第一挡料机构的伸缩缸将挡料板放下,通过第二挡料机构的伸缩缸将挡料板提起,可以使后续的滤芯向第一位置运动;通过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的交替运动,从而可以有序的完成单个滤芯出料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装置上料的稳定性和效率。
(3)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中切边工位,通过设置中心管定位机构,使第二顶针卡入滤芯更为方便,同时,通过设置感应片和传感器,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二顶针卡入滤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本工位加工的效率。
(4)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中剥边工位,当更换为不同剥边间距的滤芯产品时,仅需要通过第三X轴移动机构调节X轴向进给距离即可,连接在第三X轴移动机构上的第四X轴移动机构、第五X轴移动机构的参数无需重新设计;因此,通过设置第三X轴移动机构,可以适应不同剥边间距的滤芯产品,减少了装置参数的调节,使装置更易操作,提高了剥边效率;调节时,根据两个不同产品之间的剥边距离之差,对照刻度和指针进行调节,提高了装置的剥边精度,同时也让装置调节更为方便,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调节效率。
(5)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中套止水环工位,四个脱料爪与内撑爪错位设置,当滤芯插入止水环后,内撑爪复位并拢的同时,脱料爪向内顶紧,从止水环的外侧将止水环压牢在滤芯上,防止内撑爪脱离时,止水环在内撑爪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脱落,进一步提高了止水环装配的成功率。
(6)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中缠胶带工位,在初始状态下,弹簧张开的作用力将贴胶滚轮压在压料块上,使用时,送胶气缸带动贴胶滚轮向下贴合滤芯表面,送胶气缸继续下压,从而转轴压缩弹簧使贴胶滚轮离开压料块,进而能够进行胶带的缠绕;贴胶带完成后,送胶气缸复位,贴胶滚轮与滤芯之间不再具有作用力,贴胶滚轮在弹簧张力的作用下贴紧压料块,防止剪胶带时胶带脱离;对胶带进行送胶,同时能够将胶带压紧后再切胶,防止胶带脱离,提高了贴胶带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RO膜切边组装设备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RO膜切边组装设备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切边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旋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第一双轴机构和第一定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中心管定位机构的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中旋切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中剥边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中剥边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中剥边模组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发明中第四X轴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中剥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中套O型圈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中套O型圈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中套O型圈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中气密性检测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中套止水环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中止水环供料机构和套止水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中内撑机构和脱料爪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内撑机构和脱料爪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中第一抓取结构、第二抓取结构和翻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中贴标签工位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中贴标签工位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中缠胶带工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中贴胶带机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中贴胶带机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中移载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中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0是本发明中上料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1是本发明中输料口和提料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2是本发明中第一挡料机构和第二挡料机构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3是本发明中储料流道的俯视图;
图34是本发明中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34所示,本发明是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包括:切边工位1、剥边工位2、套O型圈工位3、气密性检测工位4、套止水环工位5、贴标签工位6、缠胶带工位7、移载机构8、顶升机构9、上料机构10、以及下料机构11;各工位依次间隔、等距设置;具体的:
上料机构10将第一滤芯上料至移载机构8上的第一移载位上,移载机构8向切边工位1方向移动一工位间距,第一滤芯移动至切边工位1下方,切边工位1下方的顶升机构9将第一滤芯顶升至切边工位1内,进行切边工作;此时,移载机构8向上料机构10方向移动一工位间距,上料机构10将第二滤芯上料至第一移载位上;切边工序完成后,顶升机构9将第一滤芯放置于移载机构8的第二移载位上,移载机构8向剥边工位移动一工位间距,第一滤芯移动至剥边工位下方,第二滤芯一同移动至切边工位1下方;分别通过顶升机构9将滤芯分别送至对应的工位内,此时,移载机构8向上料机构10方向移动一工位间距,上料机构10将第三滤芯上料至第一移载位上;如此反复上述动作,实现了滤芯流水线化的加工及组装。
本发明的RO膜切边组装设备,通过依次且等距设置的切边工位1、剥边工位2、套O型圈工位3、气密性检测工位4、套止水环工位5、贴标签工位6、缠胶带工位7,以及移载机构8,完成产品的自动上料、自动定位、自动切边、自动剥边、自动套O型圈、自动检测、自动套止水环、自动贴标签、自动缠胶带、自动下料、自动采集记录测试数据的整套生产流程,并通过多工位联动,使得整套产线更为紧凑,空间占用更小,实现了工序的产线化、以及生产组装快速、稳定、智能化等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移载机构8包括:沿Y轴方向布置的多个移载滑块81,连接在移载滑块81上、且同步运动的两个移载滑轨82,以及连接在移载滑轨82上的多个载具83;两个移载滑轨82上的载具83沿X轴两两相对设置;移载滑轨82上的载具83之间的间距与各工位之间的间距对应;载具83顶部呈V字型,用于放置滤芯。
本实施例的两个移载滑轨82之间通过多个连接板84固定,以实现两个滑轨的同步运动。
本实施例的两个移载滑轨82通过移载气缸85驱动,移载气缸85可以连接在设备的机架上。
移载机构8的工作原理:通过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上往复运动,以实现滤芯在各工位之间的移动;通过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上往复运动,提高了运载的准确性和可控性,从而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加工需求。
本实施例的,顶升机构9包括:呈U型的顶升板91,以及驱动顶升板91沿Z轴移动的顶升气缸92。
顶升板91两竖板901上设有U型卡槽或V型放置槽,U型卡槽用于滤芯两端水口放置,V型放置槽用于滤芯中部放置;U型卡槽或V型放置槽的选择根据工位实际适应情况布置。
在贴标签工位6下方的顶升机构9,于顶升板91之间设置有一顶料辊93,滤芯两端水口卡设于U型卡槽内,滤芯上侧与压料辊64相切,滤芯下侧与顶料辊93相切,压料辊64更容易带动滤芯转动。
本实施例的,上料机构10包括:料仓1001,储料流道1002,以及提升机构1003。具体的:
料仓1001为顶部开口的结构,安装于料仓支架上,料仓1001内放置有多个滤芯;料仓1001底部壁一侧开设有输料口10011,输料口10011继续向内开设有提料口10012。
储料流道1002在料仓1001顶部一侧边沿处向外延伸设置,且至移载机构8的载具83侧上方,储料流道1002呈U型状,且向储料流道1002出料口侧倾斜,便于滤芯自动滚落出料;通过提升机构1003将滤芯从料仓1001内运输至储料流道1002上,等待滤芯传输至后续的加工工位上。
提升机构1003包括:传送带10031,传送带10031表面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提料板10032,两个提料板10032之间的间隙至少可以容纳一滤芯;传送带10031包覆在两个传动滚筒上,其中一滚筒与电机传动;通过电机带动滚筒,由滚筒带动传送带10031向储料流道1002方向循环转动,将滤芯从料仓1001内提升运输至储料流道1002上。
提升机构1003穿过输料口10011连接在料仓1001和储料流道1002之间,其传送带10031表面与输料口10011贴合,随着传送带10031的向上运动,提料板10032经过提料口10012时,装载提料口10012上的滤芯,并运输至储料流道1002上。本发明的滤芯提升上料装置,通过设置输料口10011和提料口10012,使得传送带10031表面可以与输料口10011贴合,提料板10032可以经过提料口10012装载滤芯,从而达到稳定提升滤芯的目的,从而实现高稳定、高效率的循环上料工作。
进一步的,料仓1001内宽度与滤芯长度适配,料仓1001内宽度与滤芯长度略大,滤芯与传送带10031相对平行的放置于料仓1001内;可以避免滤芯在料仓1001内偏移,且与输料口10011、提料口10012、传送带10031和提料板10032的配合,可以实现稳定、高效的输送,可以避免因料仓1001空间太大,引起的滤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导致的卡住干涉等问题。
本实施例的,料仓1001底壁向传送带10031方向倾斜,趋于传送带10031方向变低,用于料仓1001内的滤芯向传送带10031侧滚落;传送带10031向储料流道1002方向倾斜,用于滤芯在提料板10032上向传送带10031侧滚落,可以避免滤芯从提料板10032上滚落。当传送带10031和提料板10032将提料口10012上的第一位置的滤芯带走后,其他位置的滤芯自动向提料口10012上的第一位置滚落,保证后续的滤芯自动的到达提料口10012位置,便于物料的传输。
本实施例的储料流道1002进料口上方设有物料感应传感器1006,用于感应储料流道1002上是否存在物料,保证设备上料的稳定。
如图29-33所示,本实施例的储料流道1002上开设有用于提料板10032通过的放料口10021,提料板10032运动过放料口10021后,滤芯落于放料口10021上,保证了提料板10032的稳定运行以及稳定上料。
进一步的,如图29-33所示,在储料流道1002出料口的第一位置滤芯和第二位置滤芯的前侧上方分别设有第一挡料机构1004和第二挡料机构1005;通过第一挡料机构1004和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交替运动,从而可以有序的完成单个滤芯出料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装置上料的稳定性和效率。具体的:
第一挡料机构1004和第二挡料机构1005均包括:支架板10051、挡料伸缩缸10052、以及挡料板10053;支架板10051通过螺纹件可拆卸的连接在储料流道1002上,支架板10051一侧面上连接挡料伸缩缸10052,挡料伸缩缸10052的伸缩杆上连接挡料板10053;当储料流道1002出口第一位置的滤芯需要进入下一工序时,可以通过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放下,阻挡在第二位置的滤芯前面,防止后续的滤芯向前运动,通过第一挡料机构1004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提起,完成第一位置的滤芯出料;当第一位置的滤芯完成出料后,可以通过第一挡料机构1004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放下,通过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提起,可以使后续的滤芯向第一位置滚动。
进一步的,储料流道1002上有多个安装孔位,可以调节第一挡料机构1004和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的滤芯。
工作原理:在料仓1001内放入滤芯,传送带10031从料仓1001向储料流道1002做循环运动,当提料板10032经过提料口10012时,装载提料口10012上的滤芯,当前一个滤芯被提料板10032带走后,后一个滤芯自动滚落至提料口10012上,滤芯随传送带10031提升运输至储料流道1002的放料口10021上,提料板10032经过放料口10021后,滤芯落在储料流道1002上,等待进入后续工序;当储料流道1002出口第一位置的滤芯需要进入下一工序时,可以通过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放下,阻挡在第二位置的滤芯前面,防止后续的滤芯向前运动,通过第一挡料机构1004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提起,完成第一位置的滤芯出料;当第一位置的滤芯完成出料后,可以通过第一挡料机构1004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放下,通过第二挡料机构1005的挡料伸缩缸10052将挡料板10053提起,可以使后续的滤芯向第一位置滚落。
切边工位1在移载机构8上方,切边工位1包括:切边支架101、第一双轴机构102、旋切模组103、第一定位模组104、第二定位模组105、以及定位夹爪106。具体的:
如图3-7所示,第一双轴机构102包括:X轴丝杆机构1021,与X轴丝杆机构1021连接的Z轴气缸机构1022;通过设置X轴丝杆机构1021和Z轴气缸机构1022可以精准的控制旋切模组103在X轴和Z轴上的进给精度,提高滤芯切边的精度和效率。
如图5所示,X轴丝杆机构1021包括:X轴向布置的两个第一滑轨10211,在第一滑轨10211上滑动连接的第一滑块10212,在两个第一滑轨10211之间的第一丝杆10213,连接在第一丝杆10213上的第一丝杆10213螺母,Z轴气缸机构1022连接在第一滑块10212和第一丝杆10213螺母上;X轴丝杆机构1021带动Z轴气缸机构1022及旋切模组103在X轴方向运动,从而调节滤芯切边的距离。
如图5所示,Z轴气缸机构1022包括:连接在第一滑块10212和第一丝杆10213螺母上的第一滑动板10221,Z轴方向设置在第一滑动板10221上的两个第二滑轨10222,在第二滑轨10222上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10223,连接在第二滑块10223上的第二滑动板10224,以及连接在第一滑动板10221上、且伸缩端与第二滑动板10224连接的切刀气缸10225,旋切模组103连接在第二滑动板10224上;Z轴气缸机构1022带动旋切模组103在Z轴方向上运动,当需要旋切时,带动旋切模组103向下运动进行切边工作,当旋切完成后,带动旋切模组103提升。
如图7所示,旋切模组103包括:固定座1031、旋切电机1032和旋切刀1033,固定座1031连接在第二滑动板10224上,旋切刀1033通过轴轴接在固定座1031内,旋切电机1032通过电机座连接在固定座1031的另一侧,且旋切电机1032的输出轴端与旋转切刀连接;通过旋切电机1032的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旋切刀1033旋转切割。
如图4所示,第一定位模组104包括:第一X轴移动机构1041,以及连接在第一X轴移动机构1041上的第一顶针1042;第一顶针1042的端部为锥形,可以插入滤芯的中心孔内,并将滤芯一端顶住,第一顶针1042为从动顶针。
第二定位模组105包括: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连接在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上的第二顶针1052,以及带动第二顶针1052转动的定位旋转电机1053;第二顶针1052外部具有与滤芯限位配合的配合键10521;如图6所示,滤芯的端部具有一开口,当第二顶针1052插入滤芯中心孔内后,配合键10521插入开口内,与其限位,达到了滤芯跟转更为流畅和稳定的目的,保证了旋切的稳定性,实现了提高旋切精度和旋切面平整度的有益效果。
本实施例的第二顶针1052外部结构与滤芯中心孔内结构契合。
如图3-7所示,本实施例的定位夹爪106通过安装架连接在切边支架101上,且在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之间用于夹取滤芯;在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完成定位夹取前,通过定位夹爪106夹住滤芯,方便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定位。
本实施例的,X轴丝杆机构1021为手调驱动或电机驱动,控制X轴方向上的切边距离。
优选地,Z轴气缸机构1022侧设置有用于Z轴气缸机构1022移动缓冲的缓冲器1023,通过设置缓冲器1023可以对Z轴气缸机构1022带动旋切模组103下切动作进行缓冲,减缓了旋切刀1033的进给速度,提高切边稳定性,避免速度过快、热量累积,引起的烧刀问题,提高了切边质量,延长了旋切刀1033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定位旋转电机1053的输出轴与第二顶针1052之间连接有中心管定位机构107;通过中心管定位机构107,使第二顶针1052卡入滤芯更为方便,同时,通过设置感应片1074和定位传感器108,提高了自动化程度,进一步的提高了第二顶针1052卡入滤芯的效率,从而提高了本工位加工的效率。具体的:
定位旋转电机1053的输出轴与第二顶针1052之间连接中心管定位机构107,中心管定位机构107包括:外套筒1071、连接件1072、及定位弹簧1073;外套筒1071的一端套在定位旋转电机1053输出轴的外部,并与其通过螺纹件固定;在外套筒1071上开设有贯通的直槽口10711,连接件1072外部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键10721,连接件1072活动连接在外套筒1071内,且通过第一限位键10721在直槽口10711内进行移动行程的限位;定位弹簧1073卡设在连接件1072和定位旋转电机1053输出轴之间,用于连接件1072的位移的挤压及复位;连接件1072一端在外套筒1071内,另一端凸在外套筒1071外部用于连接第二顶针1052;连接件1072外部具有凸起的感应片1074,在连接件1072侧设有感应感应片1074位置的定位传感器108;当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带动第二顶针1052向左移动到指定位置,配合键10521未与滤芯卡准时,第二顶针1052、连接件1072向内挤压定位弹簧1073,则定位传感器108感应不到感应片1074;通过定位旋转电机1053带动中心管定位机构107和第二顶针1052转动,当配合键10521转动到插入滤芯配合位置后,定位弹簧1073释放,第二顶针1052和连接件1072向外移出,定位传感器108感应到感应片1074;则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的定位工作完成,可进行后续动作。
进一步的,外套筒1071内壁上开设有一限位槽10712,连接件1072外部连接有第二限位键10722,第二限位键10722在限位槽10712内滑动;通过第二限位键10722与限位槽10712的配合,可以有效的防止连接件1072在外套筒1071内转动。
进一步的,第二顶针1052可拆卸的与连接件1072连接,如图6所示,第二顶针1052通过螺钉与连接件1072连接固定,提高了第二顶针1052的拆装效率,从而可以根据滤芯管的结构更方便的更换第二顶针1052,提高了装置的适配性和效率。
切边工位1的工作原理:移载机构8将滤芯移动至切边工位1的下方,通过顶升机构9将滤芯向上提升至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定位夹爪106将滤芯中部夹持住,顶升机构9下降;第一X轴移动机构1041带动第一顶针1042向右移动,使第一顶针1042顶住滤芯一端;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带动第二顶针1052向左移动,若配合键10521未与滤芯卡准,则通过定位旋转电机1053转动第二顶针1052,使配合键10521与滤芯对其后,第二顶针1052顶住滤芯另一端,定位旋转电机1053通过第二顶针1052带动滤芯转动;X轴丝杆机构1021带动Z轴气缸机构1022和旋切模组103在X轴方向移动,确定旋切刀1033的下切位置;旋切电机1032带动旋切刀1033转动,Z轴气缸机构1022带动旋切刀1033在Z轴方向向下移动进行切割。
通过设置第一双轴机构102带动旋切模组103进给切割,通过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对滤芯定位夹持,保证了旋切模组103在X轴和Z轴上的进给精度,提高滤芯切边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在第二顶针1052外部设置与滤芯限位插接配合的配合键10521,达到了滤芯跟转更为流畅和稳定的目的,保证了旋切的稳定性,实现了提高旋切精度和旋切面平整度的有益效果,整体装置实现了高精度、高效率的切边工作。
剥边工位2在移载机构8上方,剥边工位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剥边模组201,两个剥边模组201夹持住滤芯并将滤芯两边切割的废料剥离。剥边模组201包括:第三X轴移动机构21、第一活动板22、定位顶针23、第四X轴移动机构24、第五X轴移动机构25、第一Z轴移动机构26、以及剥边板27;第三X轴移动机构21带动第一活动板22在X轴方向移动;第四X轴移动机构24连接在第一活动板22上,定位顶针23与第四X轴移动机构24连接,通过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带动定位顶针23在X轴方向移动;第五X轴移动机构25连接在第一活动板22上,第五X轴移动机构25与第一Z轴移动机构26连接,第一Z轴移动机构26与剥边板27连接;先通过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带动定位顶针23将滤芯定位并夹持,然后通过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带动剥边板27在X轴方向运动至滤芯和废料之间的上方,然后通过第一Z轴移动机构26带动剥边板27在Z轴方向运动、插入滤芯和废料之间,最后通过第五X轴移动机构25沿X轴方向运动,通过剥边板27将废料剥离滤芯;实现了自动化的滤芯拨边工作,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滤芯生产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更换为不同剥边间距的滤芯产品时,仅需要通过第三X轴移动机构21调节X轴向进给距离即可,连接在第三X轴移动机构21上的第四X轴移动机构24、第五X轴移动机构25的进给参数无需重新设计;因此,通过设置第三X轴移动机构21,可以适应不同剥边间距的滤芯产品,减少了装置参数的调节,使装置更易操作,提高了剥边效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X轴移动机构21连接于基座28上,第三X轴移动机构21上连接第一活动板22;基座28沿X轴移动的方向上设有刻度29,第一活动板22上设有与刻度29对应的指针210,根据前后两个不同产品之间的剥边距离之差,对照刻度29和指针210进行调节,提高了装置的剥边精度,同时也让装置调节更为方便,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的调节效率。
本实施例的,第三X轴移动机构21为手摇式丝杆模组,当本装置为程序控制时,可通过手动确定调节距离,避免了程序的更改,使得装置更易于现场工作人员操作。
例:当原先滤芯的剥边距离为5mm时,指针210指向刻度29的0点位置,当后续更换的滤芯剥边距离为7mm时,则通过第三X轴移动机构21带动第一活动板22及其他部件向滤芯内移2mm刻度29;当后续更换的滤芯剥边距离为3mm时,则通过第三X轴移动机构21带动第一活动板22及其他部件向滤芯外移2mm刻度29;而第四X轴移动机构24、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在X轴方向上的进给参数无需重新设定调整。
本实施例的,第一活动板22上连接有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在第四X轴移动机构24的两侧,第五X轴移动机构25连接在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上,并在第四X轴移动机构24上方,因此,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带动定位顶针23移动与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带动第一Z轴移动机构26和剥边板27互不干涉。
本实施例的,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包括:第三滑轨241、第三滑块242、第二活动板243、以及第一气缸244;第三滑轨241沿X轴方向连接在第一活动板22上,且在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之间;第三滑块242滑动连接在第三滑轨241上,第二活动板243连接在第三滑块242上;第一气缸244连接在第二支撑板252上,且其伸缩端穿过第二支撑板252与第二活动板243连接;定位顶针23通过夹持座231连接在第二活动板243上,定位顶针23活动的穿过第一支撑板251;当需要定位夹持滤芯时,第一气缸244推动第二活动板243,带动定位顶针23向滤芯方向移动,顶住滤芯中心管内。通过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带动定位顶针23移动,实现滤芯的精准定位和固定,保证剥边的稳定。
本实施例的,定位顶针23活动的穿过第一支撑板251,给予了定位顶针23支撑,保证了定位顶针23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第五X轴移动机构25与第一支撑板251和第二支撑板252连接,且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在第四X轴移动机构24上方;第五X轴移动机构25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连接第一Z轴移动机构26;第一Z轴移动机构26为第三气缸,第三气缸沿Z轴方向设置,其伸缩端通过转接块211连接剥边板27;第二气缸和第三气缸带动剥边板27在X轴和Z轴方向移动,第二气缸带动第三气缸和剥边板27在X轴方向上移动,移动至剥边废料上方,然后通过第三气缸带动剥边板27向下移动,使其插在废料与滤芯之间,最后通过第二气缸向相反方向移动,通过剥边板27将废料从滤芯上剥离出来。
本实施例的,剥边板27连接在转接块211的侧壁上,当第三气缸的伸缩杆沿Z轴上下运动时,带动转接块211和剥边板27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剥边板27从底部向上开设有剥边通槽271;通过设置剥边通槽271,避免剥边板27与滤芯中心管和定位顶针23干涉,可以将剥边板27插入到废料和滤芯之间,使其更好的剥离废料。
进一步的,剥边板27底部做减薄、且倾斜设置;通过减薄且倾斜的设计,可以保证剥边板27顺利的插入到滤芯和废料之间,从而保证其剥离动作的顺利。
工作原理:开始工作时,先通过第四X轴移动机构24,带动定位顶针23将滤芯定位并夹持,然后通过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带动剥边板27在X轴方向运动至滤芯和废料之间的上方,然后通过第一Z轴移动机构26带动剥边板27在Y轴方向运动、插入滤芯和废料之间,最后通过第五X轴移动机构25向相反方向运动,通过剥边板27将废料剥离滤芯;实现了自动化的滤芯拨边工作,降低了人员成本,提高了滤芯生产效率。
套O型圈工位3在移载机构8一侧,套O型圈工位3包括:O型圈供料机构31,以及两个套O型圈机构32,两个套O型圈机构32相对设置;
套O型圈机构32包括: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与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连接的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与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连接的转动机构323,以及与转动机构323连接、用于抓取O型圈33的内撑式四爪卡盘324;四爪卡盘324具有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套设有推料板325,推料板325上连接有推料气缸326;当推料气缸326带动推料板325将套在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的O型圈33推出。
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带动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转动机构323和内撑式四爪卡盘324移动至O型圈供料机构31上,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带动转动机构323和内撑式四爪卡盘324下移,直至第一内撑爪3241插入O型圈33内,第一内撑爪3241撑开抓取住O型圈33,并通过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和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移出,通过转动机构323翻转,使O型圈33与横向的滤芯水口平行,再通过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和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将第一内撑爪3241及O型圈33套在滤芯水口上,然后通过推料气缸326推动推料板325,推料板325将O型圈33从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推出,使其箍在滤芯水口外部;通过内撑式四爪卡盘324和推料板325实现了自动化套O型圈33的动作,提高了装置的自动化程度。
具体的,四爪卡盘324具有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在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合并时,其外部呈环状,此时O型圈33可以套在其外部;推料板325内部开设有推料孔3251,其套在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当第一内撑爪3241张开时,其外部与推料孔3251内壁贴合,此时,推料气缸326推动推料板325时,推料板325即可将O型圈33从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推出。
本实施例的,推料板325套在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推料气缸326连接在远离第一内撑爪3241的另一端,推料气缸326的伸缩端通过两根第一连杆3261与推料板325连接。
本实施例的,推料孔3251呈四瓣梅花状,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面完全与梅花状推料孔3251切合,从而使推O型圈33更为容易。
本实施例的转动机构323为翻转气缸52103,用于将内撑式四爪卡盘324和推料板325翻转90°。
本实施例的,滤芯水口上需要套设两个O型圈33,因此,设置有两个套O型圈机构32;两个套O型圈机构32中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进给至滤芯水口的进给量不同,根据两个O型圈33套设位置设置;通过设置两个套O型圈机构32,提高了装置套O型圈33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的O型圈供料机构31为位振动供料器,且具有两个供料口,两个供料口分别用于供应两个套O型圈机构32。
套O型圈工位3的工作原理:当顶升机构9将移载机构8上的滤芯顶升至指定位置时,一个套O型圈机构32先工作,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带动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转动机构323和内撑式四爪卡盘324移动至O型圈供料机构31上,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带动转动机构323和内撑式四爪卡盘324下移,直至第一内撑爪3241插入O型圈33内,第一内撑爪3241撑开抓取住O型圈33,并通过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和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移出,通过转动机构323翻转,使O型圈33与横向的滤芯水口平行,再通过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和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将第一内撑爪3241及O型圈33套在滤芯水口上,然后通过推料气缸326推动推料板325,推料板325将O型圈33从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推出,使其箍在滤芯水口外部;当一个套O型圈机构32完成套O型圈33动作并退出后,另一个套O型圈机构32继续完成上述动作。
本实施例的,气密性检测工位4在移载机构8两侧,气密性检测工位4包括:在移载机构8一侧、用于顶住滤芯一侧水口的第三顶针41,在移载机构8另一侧、用于封堵滤芯另一侧水口的封堵头42,封堵头42与真空负压系统43连通;封堵头42封堵住滤芯中心管,与滤芯形成封闭空间,通过负压系统对滤芯抽真空,保压完成后,将检测数据上传至总控系统,以实现对滤芯的检测工作。具体的:
还包括:连接于设备工作台上的第一安装板44,连接在第一安装板44上的封堵气缸45,封堵气缸45的伸缩端穿过第一安装板44连接第三顶针41;在另一侧连接有第七X轴移动机构46,第七X轴移动机构46上连接封堵头42;当移载机构8移动到气密性检测工位4下方时,顶升机构9将滤芯顶升至第三顶针41和封堵头42之间,第三顶针41和封堵头42分别通过封堵气缸45和第七X轴移动机构46向中心处移动,将滤芯两端的水口封堵住;封堵头42与真空负压系统43连通;负压系统通过对滤芯抽真空,保压完成后,将检测数据上传至总控系统,以实现对滤芯的检测工作。
本实施例的,套止水环工位5在移载机构8一侧,套止水环工位5包括:止水环供料机构51,以及套止水环机构52;
套止水环机构52包括:内撑机构521,与内撑机构521连接的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在内撑结构上方的脱料爪523,在内撑机构521一侧的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连接在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上的第三活动板525,连接在第三活动板525上的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连接在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上、用于从止水环供料机构51上抓取止水环53至内撑机构521上的第一抓取结构527,连接在第三活动板525上的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连接在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上、用于从顶升机构9上抓取滤芯的第二抓取结构529,以及连接在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上、带动第二抓取结构529翻转、使滤芯垂直的翻转机构5210;
第一抓取结构527与第二抓取结构529同步移动,当第一抓取结构527移动至止水环供料机构51上时,第二抓取结构529移动至脱料爪523上方;
内撑机构521包括有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脱料爪523与第二内撑爪5211错位设置;四个脱料爪523与第二内撑爪5211错位设置,当滤芯插入止水环53后,第二内撑爪5211复位并拢的同时,脱料爪523向内顶紧,从止水环53的外侧将止水环53压牢在滤芯上,防止第二内撑爪5211脱离时,止水环53在第二内撑爪5211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脱落,进一步提高了止水环53装配的成功率。
本实施例的,本实施例中的止水环供料机构51采用振动盘,在生产中,已经对振动盘进行校准,保证出料的止水环53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向排列出料,为了防止个别止水环53正反有误,在出料口511处设置有位置传感器512,用于监测出料的止水环53是否处于正确的排列方向,若放反了,则会报警通知操作人员进行干预,提高了止水环53装配的质量。
请参考图17-21,内撑机构521,设置在止水环供料机构51的一侧,用于将止水环53从内侧撑开,内撑机构521其包括内撑平台5212,内撑平台5212上开设有四个第一滑槽52121,四个第一滑槽52121呈“十”字型设置,四个第一滑槽52121内滑动设有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第二内撑爪5211呈“L”型结构,其具有用于撑开止水环53的竖直段以及与第二连杆5213轴接的水平段。在初始阶段时,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处于并拢状态,方便止水环53的套入。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底部分别通过四根第二连杆5213连接至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的输出端,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第二连杆5213的一端与第二内撑爪5211轴接,另一端与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的输出端轴接,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往复运动带动第二内撑爪5211沿第一滑槽52121往复运动,当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的输出端向上顶升时,第二连杆5213的上侧带动第二内撑爪5211向内撑平台5212外侧滑动,此时第二内撑爪5211的竖直段从止水环53的内侧将止水环53撑开,等待滤芯的插入。
本实施例的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为伸缩缸。
请参考图18-21,第一抓取结构527连接于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上,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通过第三活动板525连接于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上,通过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在出料口511以及内撑机构521上方水平移动,并通过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在Z轴方向移动,进行抓取;将止水环53从出料口511抓取至内撑机构521上,第一抓取结构527上的止水环夹爪5271从出料口511处夹取止水环53,并将止水环53放置于四个并拢的第二内撑爪5211上。
请参考图17-21,第二抓取结构529和翻转机构5210在第一抓取结构527的一侧,与第一抓取结构527同步水平移动;具体的:第一抓取结构527与第二抓取结构529和翻转机构5210连接在第三活动板525上,第三活动板525连接于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上。
翻转机构5210具体包括连接于第三活动板525上的翻转移动板52101,翻转移动板52101上设有垂直升降的翻转台52102,翻转台52102由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驱动、上下往复运动,翻转台52102上设有翻转气缸52103,翻转气缸52103的输出端连接第二抓取结构529,第二抓取结构529抓取横置的滤芯,将滤芯翻转至竖直状态,并插入撑开的止水环53内,进行止水环53的装配。
本实施例的第二抓取结构529为气动夹爪;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为伸缩缸。
进一步的,翻转气缸52103倾斜设置,翻转气缸52103的输出端内设有齿条52104,第二抓取结构529的顶部设有与齿条52104啮合的齿轮52105,通过齿条52104与齿轮52105的捏合,实现第二抓取结构529的翻转。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首先在止水环供料机构51内进行止水环53的投料,止水环53在振动盘的作用下依次出料,并在出料口511等待夹取,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带动第一抓取结构527下移,将出料口511等待的止水环53取出,在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的带动下,将止水环53移动至内撑机构521上,通过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下降,将止水环53套于四个并拢的第二内撑爪5211外部;
同时,第二抓取结构529同步下降抓取滤芯,并通过翻转机构5210将滤芯翻转90°至竖直状态,接着启动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将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打开,在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的带动下,将滤芯移动至内撑机构521上方,通过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将滤芯插入撑开的止水环53内,回缩第二内撑爪5211直至止水环53套至滤芯上。
止水环53装配结束后,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将滤芯向上取出,同时,第一抓取结构527取出下一个止水环53,在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的带动下,第一抓取结构527和第二抓取结构529达到初始位置,同时放下待装配的止水环53和装配完成的滤芯,如此循环,提高了止水环53的装配效率。
进一步的,第一抓取结构527的具体结构,保证止水环53夹取的稳定性,具体的:
请参考图21,第一抓取结构527包括:通过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连接在第三活动板525上的抓取台5272;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为伸缩缸,抓取台5272通过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上下运动,抓取台5272上开有四个第二滑槽52721,第二滑槽52721内滑动设有四个向抓取台5272下方延伸的止水环夹爪5271,每个止水环夹爪5271分别由一个夹爪气缸5273带动在第二滑槽52721内往复运动,区别于传统的单夹爪模式,本实施例将每个止水环夹爪5271均配备一个单独的夹爪气缸5273,对于夹取相对较软的止水环53能起到单边的补偿作用,防止止水环53四边受力不同而导致脱落,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通过在内撑平台5212上设置顶紧平台5231,提高止水环53装配的成功率,具体的:
请参考图19-20,内撑平台5212上设有顶紧平台5231,顶紧平台5231底部设有四个顶紧气缸5232,顶紧气缸5232的输出端设有脱料爪523,四个脱料爪523与第二内撑爪5211错位设置,当滤芯插入止水环53后,第二内撑爪5211复位并拢的同时,脱料爪523向内顶紧,从止水环53的外侧将止水环53压牢在滤芯上,防止第二内撑爪5211脱离时止水环53在第二内撑爪5211摩擦力的作用下发生脱落,进一步提高了止水环53装配的成功率。
贴标签工位6在移载机构8上方,贴标签工位6包括:第一放卷器61,收卷器62,在第一放卷器61和收卷器62之间的牵引机构63,带动顶升机构9上滤芯转动的压料辊64,以及用于标签膜66上的标签分离的分离板65;第一放卷器61上连接标签膜66,标签膜66绕牵引机构63和分离板65缠绕至收卷器62上;
牵引机构63与送标伺服67传动连接,收卷器62和压料辊64与贴标伺服68传动连接,送标伺服67与贴标伺服68同步运动。具体的:
还包括:第一固定板69、传动辊610、扫码枪611、标签感应器612;牵引机构63、放卷器、收卷器62、压料辊64一端均轴接于第一固定板69上,分离板65、扫码枪611和标签感应器612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9上;三轴牵引机构63和其中传动辊610与一送标伺服67传动连接,送标伺服67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9的另一侧,通过送标伺服67带动三轴牵引机构63和传动辊610转动,牵引输送标签膜66;收卷器62、压料辊64分别与一贴标电机传动连接,贴标电机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9的另一侧,通过贴标电机带动收卷器62和压料辊64转动,压料辊64转动,通过摩擦带动滤芯转动;标签卷固定于放卷器上,标签依次经过多个传动辊610、牵引机构63、分离板65后,缠绕于收卷器62上;工作时,顶升机构9将滤芯顶升,使滤芯与压料辊64相切,压料辊64转动,通过摩擦带动滤芯转动。
标签膜66绕过分离板65一侧边,当标签随标签膜66运动至分离板65位置时,标签被分离板65的边沿剥离,压料辊64旋转的同时碾压标签贴于滤芯表面,随着滤芯的右旋,标签膜66的向左运动,标签与标签膜66完全分离、且贴于滤芯表面。
标签感应器612在压料辊64前的送标路径上,用于探测标签宽度尺寸。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贴标位置调节丝杆613,贴标位置调节丝杆613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9上,且在X轴向上调节标签膜66的位置,用于适应不同的贴标位置。
第一固定板69远离放卷器的另一侧连接有Z轴丝杆机构614,用于第一固定板69及连接于第一固定板69上其他部件在Z轴高度上的调节,达到调节贴标高度的目的,从而适应不同直径的滤芯。
扫码枪611对着滤芯,用于扫描标签条码信息,传输给总控系统,总控系统将标签信息与气密性检测工位4的检测数据与当前产品绑定,生成产品出厂数据。
贴标签工位6的工作原理:标签卷固定于放卷器上,标签依次经过多个传动辊610、牵引机构63、分离板65后,缠绕于收卷器62上;工作时,顶升机构9将滤芯顶升,使滤芯与压料辊64相切,压料辊64转动,通过摩擦带动滤芯转动;标签经过分离板65时,被分离板65分离,随着滤芯的右旋,标签膜66的向左运动,标签与标签膜66完全分离、且贴于滤芯表面。
缠胶带工位7在移载机构8上方,缠胶带工位7包括:机架71、第三定位机构72、第二双轴机构73、贴胶带机构74以及切胶带机构75。其中,机架71具有顶板711,顶板711上连接第二双轴机构73,第二双轴机构73包括:Z轴升降机构731和X轴横移机构732,本实施例中的Z轴升降机构731为伸缩缸,Z轴升降机构731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用于控制贴胶带机构74的升降。进一步的,Z轴升降机构731的移动端上设X轴横移机构732,贴胶带机构74连接在X轴横移机构732的移动端,X轴横移机构732的移动端沿滤芯的定位方向移动,X轴横移机构732为丝杆模组,通过调整贴胶带机构74的水平位置,补偿胶带在不同直径滤芯下的偏移、调整贴胶位置,保证了贴胶带的质量。
第三定位机构72设置于机架71底部两侧,用于从两侧定位滤芯并带动滤芯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定位机构72具体包括设置在机架71两侧的第一定位气缸721和第二定位气缸722,第一定位气缸721的输出端设有第一定位顶尖723,第二定位气缸722的输出端设有第二定位顶尖724,第一定位气缸721和第二定位气缸722驱动第一定位顶尖723和第二定位顶尖724相对运动对滤芯的中心管进行夹持,第一定位顶尖723安装在轴承座725上,能够自由转动,第二定位顶尖724则由定位旋转伺服726驱动,从而带动滤芯转动。
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定位顶尖724与定位旋转伺服726之间连接有如切边工位1中的中心管定位机构107,用于第二定位顶尖724高效率的定位、夹持。
贴胶带机构74升降设置在第三定位机构72上方,包括第二固定板741和第二放卷器742,第二固定板741连接在X轴横移机构732上,第二放卷器742连接在第二固定板741上,第二固定板74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743,第二安装板743的另一端安装有压胶气缸744,压胶气缸744的输出端设有压胶滚轮745,胶带从第二放卷器742出料经过过渡辊746,在压胶滚轮745的作用下贴合在滤芯表面,配合滤芯的自转对滤芯进行贴胶带作业。
切胶带机构75,设置于贴胶带机构74上,用于在贴胶带完成后对胶带进行裁切,切胶带机构75包括固定在第二安装板743上的移动气缸751,移动气缸751的移动端固定有气缸剪刀752,气缸剪刀752面向胶带一侧。在胶带贴完后,移动气缸751带动气缸剪刀752胶带一侧运动,直到张开的气缸剪刀752能够将胶带剪断。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转板747、以及转板747端部的贴胶滚轮748,对胶带进行送胶,同时能够将胶带压紧后再切胶,防止胶带脱离,具体的:
在第二固定板741上轴接一个转板747,转板747的轴接点远离第二安装板743一侧,第二固定板741上轴接有送胶气缸749,送胶气缸749的输出轴与转板747轴接,转板747在送胶气缸749的作用下绕其轴接点转动,从而远离或靠近待贴胶带的滤芯。
转板747的另一端通过转轴7410轴接有一个贴胶滚轮748,贴胶滚轮748旁设有压料块7411,压料块7411具有与贴胶滚轮748贴合的弧面,请参考图25-26,转轴7410的中央轴接在转板747的末端,转轴7410的另一侧固定有压料弹簧7412,当压料弹簧7412设置在转轴7410上方时,压料弹簧7412采用张力压料弹簧7412,压料弹簧7412与转板747之间产生作用力将贴胶滚轮748向压料块7411一侧压紧,能够将胶带压载贴胶滚轮748和压料块7411之间,在贴胶带后能够将胶带压紧后再切胶,防止胶带脱离,提高了贴胶带的质量。在初始状态下,压料弹簧7412张开的作用力将贴胶滚轮748压在压料块7411上,使用时,送胶气缸749带动贴胶滚轮748向下贴合滤芯表面,送胶气缸749继续下压,从而转轴7410压缩压料弹簧7412使贴胶滚轮748离开压料块7411,进而能够进行胶带的缠绕;贴胶带完成后,送胶气缸749复位,贴胶滚轮748与滤芯之间不再具有作用力,贴胶滚轮748在压料弹簧7412张力的作用下贴紧压料块7411,防止剪胶带时胶带脱离。
进一步的,压胶滚轮745、贴胶滚轮748、过渡辊746以及第二放卷器742处于同一平面,能够尽可能的保证贴胶带的平整性。
缠胶带工位7的工作原理:
首先滤芯移动至第三定位机构72之间,第一定位顶尖723和第二定位顶尖724相对运动对滤芯的中心管进行夹持,定位滤芯,第二双轴机构73启动,将贴胶带机构74移动至合适的贴胶带的位置,送胶气缸749下压,通过贴胶滚轮748将胶带预贴至滤芯的表面。
接着定位旋转伺服726带动滤芯旋转,转过一定角度后,升降模组上升,此时定位旋转伺服726继续旋转,直至胶带贴至规定圈数,旋转停止。送胶气缸749上抬,同时移动气缸751带动气缸剪刀752移动,将胶带剪断后,移动气缸751带动切胶带机构75退回。
然后压胶气缸744启动,将剩余胶带压在滤芯的表面,定位旋转伺服726转动带动滤芯再次旋转,将胶带压紧;最后压胶气缸744退回,升降模组抬升,横移模组回零,滤芯定位机构释放产品,完成滤芯的贴胶带作业。
下料机构11包括:并排设置的成品收料盒1101和NG收料盒1102,设置在成品收料盒1101上、且沿Z轴方向移动设置的两个成品流道1103,设置在NG收料盒1102上的NG流道1104,以及设置在NG流道1104侧面、且用于将NG滤芯推至NG流道1104内的NG排料气缸1105;滤芯由顶升机构9的顶起,若为成品,则两个成品流道1103向上移动,托起滤芯两端水口,滤芯脱离顶升板91的V型放置槽后,由成品流道1103滚落至下方成品收料盒1101内;滤芯由顶升机构9的顶起,若为NG产品,则由NG排料气缸1105从滤芯的一端向另一侧推动,滤芯掉落至NG流道1104内,由NG流道1104滚落至NG收料盒1102内。
本实施例的成品流道1103为一板状结构,且顶起滤芯处为倾斜布置,用于顶起滤芯后,自由滚落至下方的成品收料盒1101内。
本实施例的NG流道1104为一侧开口的铲状结构,NG流道1104为倾斜布置,当NG排料气缸1105从滤芯的一端推动时,滤芯的另一端从开口处进入到NG流道1104内,滤芯自由滚落至下方的NG收料盒1102内。
工作原理:上料机构10将第一滤芯移动至移载机构8上第一位置的载具83上;
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向切边工位1移动,当滤芯移动至切边工位1处时,顶升气缸92驱动顶升板91向上运动,将第一滤芯顶起至指定位置;然后通过切边工位1对第一滤芯进行切边动作;
切边工位1工作时,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向上料机构10移动;上料机构10将第一滤芯移动至移载机构8上第一位置的载具83上;
当第一滤芯切割完成后,顶升机构9将切割后的第一滤芯运转至第二位置的载具83上,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上向剥边工位2移动;
当第二位置的载具83带动第一滤芯到达剥边工位2处,第一位置的载具83带动第二滤芯到达切边工位1处;剥边工位2对第一滤芯进行剥边动作;切边工位1对第二滤芯进行述切边工作;
切边工位1和剥边工位2工作时,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向上料机构10移动,后续滤芯继续滚落至第一位置的载具83上;
当第一滤芯剥边、第二滤芯切边完成后,顶升机构10将第一滤芯运载至第三位置的载具83上,第二滤芯运载至第二位置的载具83上,移载气缸85带动移载滑轨82在移载滑块81上向套O型圈工位3移动;
当第三位置的载具83带动第一滤芯到达套O型圈工位3处时,第二位置的载具83带动第二滤芯到达剥边工位2处,第一位置的载具83带动后续的滤芯到达切边工位1处;
第一滤芯、第二滤芯、第N滤芯等,依次经过切边工位1、剥边工位2、套O型圈工位3、气密性检测工位4、套止水环工位5、贴标签工位6、缠胶带工位7后,由下料机构11排出。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载机构(8),依次等距设置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的切边工位(1)、剥边工位(2)、套O型圈工位(3)、气密性检测工位(4)、套止水环工位(5)、贴标签工位(6)、缠胶带工位(7),将所述移载机构(8)上的滤芯顶升脱离所述移载机构(8)的顶升机构(9),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料侧的上料机构(10),以及在所述缠胶带工位(7)出料侧的下料机构(11);
所述移载机构(8)用于将滤芯依次运送至滤芯向切边工位(1)、剥边工位(2)、套O型圈工位(3)、气密性检测工位(4)、套止水环工位(5)、贴标签工位(6)、缠胶带工位(7),当所述所述移载机构(8)将滤芯运送置相应工位时,通过所述顶升机构(9)将滤芯顶升至相应工位内进行加工,滤芯加工时,移载机构(8)复位并取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10)包括:料仓(1001),连接在所述料仓(1001)开口上一侧的储料流道(1002),以及穿过所述料仓(1001)、将所述料仓(1001)内滤芯运输至所述储料流道(1002)内的上料机构(10);
所述储料流道(1002)出料口的第一位置滤芯和第二位置滤芯的前侧上方分别设有第一挡料机构(1004)和第二挡料机构(100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切边工位(1)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所述切边工位(1)包括:与所述移载机构(8)呈垂直布置的切边支架(101),分别通过第一双轴机构(102)活动连接在所述切边支架(101)上、且在所述移载机构(8)两侧的两个旋切模组(103),在所述旋切模组(103)的下方、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定位模组(104)和第二定位模组(105),以及连接在所述切边支架(101)上,且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用于夹取滤芯的定位夹爪(106);
所述第一定位模组(104)包括:第一X轴移动机构(1041),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X轴移动机构(1041)上的第一顶针(1042);
所述第二定位模组(105)包括: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连接在所述第二X轴移动机构(1051)上的第二顶针(1052),以及带动所述第二顶针(1052)转动的定位旋转电机(1053);所述第二顶针(1052)外部具有与所述滤芯限位配合的配合键(10521);
所述定位旋转电机(1053)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顶针(1052)之间连接有中心管定位机构(107);所述中心管定位机构(107)包括:套接在所述定位旋转电机(1053)输出轴外部的外套筒(1071),活动连接于所述外套筒(1071)内的连接件(1072),连接于所述定位旋转电机(1053)输出轴与所述连接件(1072)之间的定位弹簧(1073);所述外套筒(1071)上贯通有直槽口(10711),所述连接件(1072)外部具有凸起的第一限位键(10721),所述第一限位键(10721)在所述直槽口(10711)内活动;
所述连接件(1072)外部具有凸起的感应片(1074),在所述连接件(1072)侧设有感应所述感应片(1074)位置的定位传感器(108)。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剥边工位(2)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所述剥边工位(2)包括:相对设置在所述移载机构(8)两侧的两个剥边模组(201);所述剥边模组(201)包括:第三X轴移动机构(21),连接在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21)上的第一活动板(22),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板(22)上、带动定位顶针(23)运动的第四X轴移动机构(24),连接在所述第一活动板(22)上的第五X轴移动机构(25),与所述第五X轴移动机构(25)连接的第一Z轴移动机构(26),以及与所述第一Z轴移动机构(26)连接的剥边板(27);
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21)连接于基座(28)上,所述第三X轴移动机构(21)上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板(22);所述基座(28)沿X轴移动的方向上设有刻度(29),所述第一活动板(22)上设有与所述刻度(29)对应的指针(210),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活动板(22)在X轴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O型圈工位(3)在所述移载机构(8)一侧,所述套O型圈工位(3)包括:O型圈供料机构(31),以及两个套O型圈机构(32),两个所述套O型圈机构(32)相对设置;
所述套O型圈机构(32)包括: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与所述第六X轴移动机构(321)连接的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与所述第二Z轴移动机构(322)连接的转动机构(323),以及与所述转动机构(323)连接、用于抓取O型圈(33)的内撑式四爪卡盘(324);
所述四爪卡盘(324)具有四个第一内撑爪(3241),四个所述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套设有推料板(325),所述推料板(325)上连接有推料气缸(326);所述推料气缸(326)带动所述推料板(325)将套在所述第一内撑爪(3241)外部的O型圈(33)推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4)在所述移载机构(8)两侧,所述气密性检测工位(4)包括:在所述移载机构(8)一侧、用于定位滤芯一侧水口的第三顶针(41),在所述移载机构(8)另一侧、用于封堵滤芯另一侧水口的封堵头(42),所述封堵头(42)与真空负压系统(43)连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止水环工位(5)在所述移载机构(8)一侧,所述套止水环工位(5)包括:止水环供料机构(51),以及套止水环机构(52);
所述套止水环机构(52)包括:内撑机构(521),与所述内撑机构(521)连接的第三Z轴移动机构(522),在所述内撑机构(521)上方的脱料爪(523),在所述内撑机构(521)一侧的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连接在所述第八X轴移动机构(524)上的第三活动板(525),连接在所述第三活动板(525)上的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连接在所述第四Z轴移动机构(526)上、用于从所述止水环供料机构(51)上抓取止水环(53)至所述内撑机构(521)上的第一抓取结构(527),连接在所述第三活动板(525)上的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连接在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上、用于从所述顶升机构(9)上抓取所述滤芯的第二抓取结构(529),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五Z轴移动机构(528)上、带动所述第二抓取结构(529)翻转、使所述滤芯垂直的翻转机构(5210);
所述第一抓取结构(527)与所述第二抓取结构(529)同步移动,当所述第一抓取结构(527)移动至所述止水环供料机构(51)上时,所述第二抓取结构(529)移动至所述脱料爪(523)上方;
所述内撑机构(521)包括有四个第二内撑爪(5211),所述脱料爪(523)与所述第二内撑爪(5211)错位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贴标签工位(6)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所述贴标签工位(6)包括:第一放卷器(61),收卷器(62),在所述第一放卷器(61)和所述收卷器(62)之间的牵引机构(63),带动所述顶升机构(9)上滤芯转动的压料辊(64),以及用于标签膜(66)上标签分离的分离板(65);所述第一放卷器(61)上连接所述标签膜(66),所述标签膜(66)绕所述牵引机构(63)和所述分离板(65)缠绕至所述收卷器(62)上;
所述牵引机构(63)与送标伺服(67)传动连接,所述收卷器(62)和所述压料辊(64)分别与一贴标伺服(68)传动连接,所述送标伺服(67)与所述贴标伺服(68)同步运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缠胶带工位(7)在所述移载机构(8)上方,所述缠胶带工位(7)包括:在所述顶升机构(9)两侧的第三定位机构(72),所述第三定位机构(72)用于夹持顶升机构(9)上的滤芯、并带动滤芯转动,在所述第三定位机构(72)上方的第二双轴机构(73),与所述第二双轴机构(73)连接的贴胶带机构(74),以及设置于所述贴胶带机构(74)上、用于在贴胶带完成后对胶带进行裁切的切胶带机构(75);
所述贴胶带机构(74)包括:第二固定板(741)和第二放卷器(742),所述第二固定板(74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板(743),所述第二安装板(743)的另一端安装有压胶气缸(744),所述压胶气缸(744)的输出端设有压胶滚轮(745),胶带从所述第二放卷器(742)出料经过过渡辊(746),在所述压胶滚轮(745)的作用下贴合在所述滤芯表面;
在所述第二固定板(741)远离所述第二安装板(743)的一侧、轴接有转板(747),所述转板(747)的另一端设有贴胶滚轮(748),所述第二固定板(741)上轴接有送胶气缸(749),所述送胶气缸(749)的输出轴与所述转板(747)轴接;
所述转板(747)靠近所述滤芯处轴接有转轴(7410),所述贴胶滚轮(748)固定在所述转轴(7410)的一侧,所述贴胶滚轮(748)旁设有压料块(7411),所述转轴(7410)的另一侧固定有压料弹簧(7412),所述压料弹簧(7412)与所述转板(747)产生作用力将所述胶滚轮向所述压料块(7411)一侧压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移载机构(8)包括:沿Y轴方向布置的多个移载滑块(81),滑动连接在所述移载滑块(81)上、且同步运动的两个移载滑轨(82),以及连接在所述移载滑轨(82)上的多个载具(83);两个所述移载滑轨(82)上的所述载具(83)两两相对设置;所述载具(83)顶部呈V字型,用于放置滤芯;
所述顶升机构(9)包括:呈U型的顶升板(91),以及驱动顶升板(91)沿Z轴移动的顶升气缸(9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583162.6A CN118456898A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583162.6A CN118456898A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56898A true CN118456898A (zh) | 2024-08-09 |
Family
ID=921601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583162.6A Pending CN118456898A (zh) | 2024-05-11 | 2024-05-11 |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56898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57990A (zh) * | 2024-11-05 | 2024-12-03 | 宁波市奥特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ro膜滤芯的切边、剥离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CN119058116A (zh) * | 2024-11-05 | 2024-12-03 | 宁波市奥特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ro膜滤芯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
2024
- 2024-05-11 CN CN202410583162.6A patent/CN11845689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57990A (zh) * | 2024-11-05 | 2024-12-03 | 宁波市奥特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ro膜滤芯的切边、剥离装置及其加工方法 |
CN119058116A (zh) * | 2024-11-05 | 2024-12-03 | 宁波市奥特曼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工业ro膜滤芯的加工设备及其加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456898A (zh) | 一种ro膜切边组装设备 | |
KR20180118510A (ko) | 지능형 실장기 및 그 실장 방법 | |
CN113697559B (zh) | 一种多电芯自动贴胶系统 | |
CN107331885B (zh) |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 |
CN108974529B (zh) | 一种圆弧产品商标的转盘式全自动贴标机 | |
CN108974528B (zh) | 一种微型接触器直线式全自动贴标系统 | |
CN108974530B (zh) | 一种全自动贴标机 | |
CN105292637B (zh) | 自动贴背胶机 | |
CN108001962B (zh) | 电芯立式输送机、立式电芯包膜机及其包膜方法 | |
CN111922767B (zh) | 一种自动化管料切割设备 | |
CN108792781B (zh) | 一种全自动绕丝生产线 | |
CN113042462B (zh) | 除胶设备 | |
CN105984708A (zh) | 一种高效全自动整列供料收料装置 | |
JPH10506330A (ja) | ロボット装置 | |
CN203902956U (zh) | 自动贴背胶机 | |
CN110697187A (zh) | 一种双y辅料贴标机 | |
CN208470181U (zh) | 一种全自动精密对贴机 | |
CN109204990A (zh) | 一种转盘式门把手全自动贴标系统 | |
CN216035633U (zh) | 一种离线贴标设备 | |
CN110697468A (zh) | 一种卷料贴标设备及方法 | |
US5049222A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materials in a tire building machine | |
CN206611707U (zh) | Pin智能组装线 | |
CN211110150U (zh) | 一种卷料贴胶带设备 | |
CN210973199U (zh) | 一种卷料贴标设备 | |
CN116101822A (zh) | 全自动圆压圆模切分条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