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405622B -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405622B CN118405622B CN202410873954.7A CN202410873954A CN118405622B CN 118405622 B CN118405622 B CN 118405622B CN 202410873954 A CN202410873954 A CN 202410873954A CN 118405622 B CN118405622 B CN 11840562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in
- chain block
- blocks
- guide frame
- jacking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3/00—Devices, e.g. jacks, adapted for uninterrupted lifting of load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多个第一链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其另一端均设置有相对应卯孔,相邻两个第一链块通过销轴连接,多个第一链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且其顶部均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凸台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一链块的顶部和底部均为第一螺旋上升面;第一导向架远离基础的一侧为第二螺旋上升面,第二螺旋上升面设置有第一凹槽;第一驱动件设置于第一导向架内;当顶升系统顶升时,第一驱动件驱动每个第一链块沿第二螺旋上升面的第一凹槽移动,使第一链块的榫头插入相邻第一链块的卯孔内。因此,本申请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因为围合成相互榫合的闭合环状结构提升了侧向抗弯能力,同时,第一链块便于收纳,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顶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背景技术
顶升设备是一种用于将重物抬起的设备,常见于物流、制造业、医疗、航空航天等生产现场。
现有的顶升机通常为液压剪式顶升机,液压剪式顶升机的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且液压剪式顶升机的故障率较高,容易出现静态下沉的隐患。此外,液压剪式顶升机受动力源限制,使得其顶升的高度有限。
链块式顶升系统由于其链块便于收纳,其链块的可收纳性适用于空间受限的顶升工具,单一的链块在顶升时易受侧向力的影响,与刚性的液压剪式顶升机配合使用又无法减小体积,如何在保持较小体积的同时提升顶升系统抵抗侧向力的能力,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一的链块在顶升时易受侧向力的影响以及单一的链块与刚性的液压剪式顶升机配合使用无法减小体积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包括第一导向架、第一驱动件和多个第一链块;多个所述第一链块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其另一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榫头相对应的卯孔,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链块通过销轴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链块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且其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链块的顶部和底部均为第一螺旋上升面;所述第一导向架安装于基础,且远离所述基础的一侧为第二螺旋上升面,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架内;当顶升系统顶升时,所述第一驱动件驱动每个所述第一链块沿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的第一凹槽移动,使所述第一链块的榫头插入相邻所述第一链块的卯孔内,以使多个所述第一链块围合而成闭合环状结构,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列多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第二链块;所述第二链块的顶部为平面,其底部为第三螺旋上升面,且设置有与所述闭合环状结构的顶部的第一环形凹槽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台;所述第二链块通过销轴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链块。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导链板;多个所述第一链块依次设置于所述导链板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链板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架的一侧为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第一链块进入所述第一导向架的第一凹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榫头的轴向方向、所述销轴的轴向方向和所述闭合环状结构的轴向方向平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驱动齿轮;
所述第一链块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的驱动齿对应的驱动凹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螺旋上升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第二导向架和第二驱动齿轮;所述第二导向架安装于基础,且远离所述基础的一侧为第四螺旋上升面,所述第四螺旋上升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驱动齿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架内,所述第二驱动齿轮的驱动齿与所述第一链块的内壁的驱动凹槽相对应;当多个所述第一链块多层存放排列时,所述第二驱动齿轮驱动第一层的所述第一链块的第一环形凸台沿所述第四螺旋上升面的第二凹槽移动,以使第一层的第一链块存放排列到第二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链块的榫头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有销孔,相邻所述第一链块的卯孔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销孔对应的所述销轴;所述连接件滑动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销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与所述基础通过导向斜坡过渡。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包括第一导向架、第一驱动件和多个第一链块。当顶升系统顶升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第一链块沿第一导向架的第二螺旋上升面的第一凹槽移动,使得第一链块的榫头依次插入相邻第一链块的卯孔内,以使多个第一链块围合而成闭合环状结构,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列多层。本申请上层的闭合环状结构底部的第一环形凸台插入下层的闭合环状结构底部的第一环形凹槽内,使得第一链块在堆叠状态下,可以承受更大的垂向载荷。本申请的第一链块的榫头插入相邻第一链块的卯孔内,使得第一链块可以承受一定的侧向载荷,从而达到自身的稳定,避免额外的机构进行配合。相邻第一链块之间的结合面积较大,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该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的顶升高度不受限制,根据第一链块的数量而定。因此,本申请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因为围合成相互榫合的闭合环状结构提升了侧向抗弯能力,第一链块在堆叠状态下自锁性好,可以在最小体积内提供最大的顶升高度,同时,第一链块便于收纳,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驱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链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链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链块的卯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螺旋上升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驱动齿轮和第二导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导向架;11-第二螺旋上升面;12-第一凹槽;2-第一驱动件;21-第一驱动齿轮;3-第一链块;31-榫头;32-卯孔;33-第一环形凸台;34-第一环形凹槽;35-第一螺旋上升面;4-销轴;41-销孔;42-连接件;5-第二链块;51-第三螺旋上升面;52-第二环形凸台;6-导链板;61-弧形板;7-第二导向架;71-第二凹槽;8-第二驱动齿轮;9-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如图1至图9所示。该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包括第一导向架1、第一驱动件2和多个第一链块3。多个第一链块3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31,其另一端均设置有与榫头31相对应的卯孔32,相邻两个第一链块3通过销轴4连接,多个第一链块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33,且其顶部均设置有与第一环形凸台33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34,第一链块3的顶部和底部均为第一螺旋上升面35。第一导向架1安装于基础9,且远离基础9的一侧为第二螺旋上升面11,第二螺旋上升面11设置有第一凹槽12。第一驱动件2设置于第一导向架1内。当顶升系统顶升时,第一驱动件2驱动每个第一链块3沿第二螺旋上升面11的第一凹槽12移动,使第一链块3的榫头31插入相邻第一链块3的卯孔32内,以使多个第一链块3围合而成闭合环状结构,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列多层。本申请多层的闭合环状结构可实现同步运行,有良好的同步性,避免了液压系统多缸运行时的差异。
具体地,榫头31为大拇指状结构,卯孔32为与大拇指状结构对应孔状结构。
具体地,相邻两个第一链块3通过销轴4连接,使得相邻两个第一链块3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使得第一链块3在第一驱动件2的驱动下,第一链块3间的榫合或分开都会带动下一个第一链块3进行相同的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当顶升系统顶升时,第一驱动件2驱动第一链块3沿第一导向架1的第二螺旋上升面11的第一凹槽12移动,使得第一链块3的榫头31依次插入相邻第一链块3的卯孔32内,以使多个第一链块3围合而成闭合环状结构,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列多层。本申请上层的闭合环状结构底部的第一环形凸台33插入下层的闭合环状结构底部的第一环形凹槽34内,使得第一链块3在堆叠状态下,可以承受更大的垂向载荷。本申请的第一链块3的榫头31插入相邻第一链块3的卯孔32内,使得第一链块3可以承受一定的侧向载荷,从而达到自身的稳定,避免额外的机构进行配合。相邻第一链块3之间的结合面积较大,可以承载更大的重量。该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的顶升高度不受限制,根据第一链块3的数量而定。因此,本申请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因为围合成相互榫合的闭合环状结构提升了侧向抗弯能力,第一链块3在堆叠状态下自锁性好,可以在最小体积内提供最大的顶升高度,同时,第一链块3便于收纳,结构紧凑,维护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第二链块5。第二链块5的顶部为平面,其底部为第三螺旋上升面51,且设置有与闭合环状结构的顶部的第一环形凹槽34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台52。第二链块5通过销轴4连接于相邻的第一链块3。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二链块5的顶部与顶升面平行,可以与被顶升的设备接触更好,且在顶升过程中的稳固性更好。第二链块5底部的第二环形凸台52插入到闭合环形结构顶部的第一环形凹槽34内,使得整体结构的自锁性更好。具体地,第三螺旋上升面51与水平面的夹角、第一螺旋上升面35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本申请实施例中,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导链板6。多个第一链块3依次设置于导链板6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可以根据第一链块3的数量设置其导链板6的形状,第一链块3可以根据导链板6的形状折叠排布。
本申请实施例中,导链板6靠近第一导向架1的一侧为弧形板61,弧形板61被配置为引导第一链块3进入第一导向架1的第一凹槽12内。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板61可以引导第一链块3有序地进入第一导向架1的第一凹槽12内。
本申请实施例中,榫头31的轴向方向、销轴4的轴向方向和闭合环状结构的轴向方向平行,使得整体结构的自锁性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包括第一驱动齿轮21。第一链块3的内壁设置有与第一驱动齿轮21的驱动齿对应的驱动凹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第一驱动齿轮21的驱动齿与第一链块3对应的驱动凹槽咬合。第一链块3由第一驱动齿轮21驱动,使得第一链块3升降的平稳,且第一链块3的运动轨迹是螺旋上升或下降的复合轨迹,而第一驱动齿轮21只有旋转运动,第一链块3相对于第一驱动齿轮21上升或下降的力不足以克服第一链块3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本申请第一链块3在顶升时具有自锁性,避免因为第一驱动齿轮21突然失去驱动能源而滑动,同时避免了静态下沉的隐患,安全性更好。本申请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运行精度高,可满足任何高度停止,运行速度快,可满足快速升降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螺旋上升面3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螺旋上升面3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
本申请实施例中,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还包括第二导向架7和第二驱动齿轮8。第二导向架7安装于基础9,且远离基础9的一侧为第四螺旋上升面,第四螺旋上升面设置有第二凹槽71。第二驱动齿轮8设置于第二导向架7内,第二驱动齿轮8的驱动齿与第一链块3的内壁的驱动凹槽相对应。当多个第一链块3多层存放排列时,第二驱动齿轮8驱动第一层的第一链块3的第一环形凸台33沿第四螺旋上升面的第二凹槽71移动,以使第一层的第一链块3存放排列到第二层。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通过第二导向架7和第二驱动齿轮8可以实现第一链块3多层存放排列,最大化地利用了可用空间,并且可以在最小体积内提供最大的顶升高度。本申请的第二导向架7和第二驱动齿轮8也可以将第二层的第一链块3输送到第一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链块3的榫头3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42,连接件42设置有销孔41,相邻第一链块3的卯孔32的一侧设置有与销孔41对应的销轴4。连接件42滑动连接于与之对应的销轴4。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销孔41的轴向方向与销轴4的轴向方向平行,且连接件42滑动连接于销轴4,方便底层的第一链块3上升到上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螺旋上升面11与基础9通过导向斜坡过渡。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斜坡方便第一链块3进入第二螺旋上升面11的第一凹槽12内。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体积较小,可以满足各种使用场景。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方式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方式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申请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向架(1)、第一驱动件(2)和多个第一链块(3);
多个所述第一链块(3)的一端均设置有榫头(31),其另一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榫头(31)相对应的卯孔(32),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链块(3)通过销轴(4)连接,多个所述第一链块(3)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33),且其顶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凸台(33)对应的第一环形凹槽(34),所述第一链块(3)的顶部和底部均为第一螺旋上升面(35);
所述第一导向架(1)安装于基础(9),且所述第一导向架(1)远离所述基础(9)的一侧为第二螺旋上升面(11),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11)设置有第一凹槽(12);
所述第一驱动件(2)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架(1)内,所述第一链块(3)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件(2)的驱动齿对应的驱动凹槽;
当顶升系统顶升时,所述第一驱动件(2)驱动每个所述第一链块(3)沿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11)的第一凹槽(12)移动,使所述第一链块(3)的榫头(31)插入相邻所述第一链块(3)的卯孔(32)内,使得所述第一链块(3)承受侧向载荷,以使多个所述第一链块(3)围合而成闭合环状结构,且沿其高度方向排列多层;
还包括第二导向架(7)和第二驱动齿轮(8);
所述第二导向架(7)安装于基础(9),且所述第二导向架(7)远离所述基础(9)的一侧为第四螺旋上升面,所述第四螺旋上升面设置有第二凹槽(71);
所述第二驱动齿轮(8)设置于所述第二导向架(7)内,所述第二驱动齿轮(8)的驱动齿与所述第一链块(3)的内壁的驱动凹槽相对应;
当多个所述第一链块(3)多层存放排列时,所述第二驱动齿轮(8)驱动第一层的所述第一链块(3)的第一环形凸台(33)沿所述第四螺旋上升面的第二凹槽(71)移动,以使第一层的第一链块(3)存放排列到第二层;
所述第二螺旋上升面(11)与所述基础(9)通过导向斜坡过渡;
所述第一链块(3)的榫头(3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件(42),所述连接件(42)设置有销孔(41),相邻所述第一链块(3)的卯孔(32)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销孔(41)对应的所述销轴(4);所述连接件(42)滑动连接于与之对应的所述销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链块(5);
所述第二链块(5)的顶部为平面,其底部为第三螺旋上升面(51),且设置有与所述闭合环状结构的顶部的第一环形凹槽(34)对应的第二环形凸台(52);
所述第二链块(5)通过销轴(4)连接于相邻的所述第一链块(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链板(6);
多个所述第一链块(3)依次设置于所述导链板(6)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链板(6)靠近所述第一导向架(1)的一侧为弧形板(61),所述弧形板(61)被配置为引导所述第一链块(3)进入所述第一导向架(1)的第一凹槽(12)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榫头(31)的轴向方向、所述销轴(4)的轴向方向和所述闭合环状结构的轴向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2)包括第一驱动齿轮(21);
所述第一链块(3)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驱动齿轮(21)的驱动齿对应的驱动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上升面(35)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4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73954.7A CN118405622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73954.7A CN118405622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05622A CN118405622A (zh) | 2024-07-30 |
CN118405622B true CN118405622B (zh) | 2024-09-20 |
Family
ID=92003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73954.7A Active CN118405622B (zh) | 2024-07-02 | 2024-07-02 |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405622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5570A (zh) * | 1998-04-08 | 2001-07-25 | 威卢克斯工业公司 | 一种用于传递压力和/或拉伸载荷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89553A (zh) * | 2008-05-08 | 2011-06-08 | 卡塔卡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推缆的致动器 |
JP2015055309A (ja) * | 2013-09-12 | 2015-03-23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087289A (ja) * | 1996-09-18 | 1998-04-07 | Showa:Kk | ジャッキ装置 |
JP4862373B2 (ja) * | 2005-12-01 | 2012-01-25 |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ケーブル式操舵装置 |
CN102050403B (zh) * | 2009-11-09 | 2013-07-10 | 嘉兴瑞海机械高科技有限公司 | 骨节升降器 |
EP2947346B1 (de) * | 2014-05-23 | 2017-01-04 | iwis antriebssysteme GmbH & Co. KG | 3D-Rückensteife Kette |
KR101597490B1 (ko) * | 2015-06-10 | 2016-02-24 | 이상용 | 트러스 구조를 가지는 지퍼형 체인 유닛 |
CN111288123B (zh) * | 2020-03-30 | 2025-01-03 | 江苏中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自锁式刚性链 |
KR102496825B1 (ko) * | 2022-07-28 | 2023-02-07 | (주)유아이메카트로닉스 | 지퍼형 체인유닛이 적용된 구동장치 |
-
2024
- 2024-07-02 CN CN202410873954.7A patent/CN11840562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05570A (zh) * | 1998-04-08 | 2001-07-25 | 威卢克斯工业公司 | 一种用于传递压力和/或拉伸载荷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89553A (zh) * | 2008-05-08 | 2011-06-08 | 卡塔卡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推缆的致动器 |
JP2015055309A (ja) * | 2013-09-12 | 2015-03-23 |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 チェーン駆動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405622A (zh) | 2024-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405622B (zh) | 一种自稳定链块的顶升系统 | |
CN115180332B (zh) | 一种四向穿梭车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2390193B (zh) | 一种连杆式顶升机构及仓储机器人 | |
EP4488547A2 (en) | Axial pump assemblies | |
CN205046895U (zh) |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传动装置 | |
CN215945678U (zh) | 托盘四向穿梭车的顶升机构和托盘四向穿梭车 | |
JP7617902B2 (ja) | 保管システム | |
CN109095410A (zh) | 一种具有保险机构的叉车升降装置 | |
CN212100474U (zh) | 一种前伸式轨道对接闸门开合装置 | |
CN107860579B (zh) | 用于回转支承的固定装置及试验设备 | |
CN108408640A (zh) | 超大负载剪式升降平台 | |
CN206827581U (zh) | 一种同步升降装置及物料输送装置 | |
CN215626504U (zh) | 一种人字齿轮顶升搬运设备 | |
CN215666788U (zh) | 配重总成、作业机械主机平台总成及作业机械 | |
CN216946031U (zh) | 一种超大承重可移动举升机 | |
CN212356400U (zh) | 一种剪式升降架及剪式升降台 | |
CN112830425B (zh) | 一种人字齿轮顶升搬运设备 | |
CN211970589U (zh) | 一种涡轮蜗杆驱动式的搬运设备 | |
CN221607671U (zh) | 一种用于仓储的货物升降装置 | |
CN218707278U (zh) | 一种混装码垛机 | |
US20150050176A1 (en) | Cycloidal Pinwheel Pair with Uniform Contact and One-tooth Difference | |
CN216812706U (zh) | 一种板列式载荷提升起重装置 | |
CN110497376A (zh) | 一种具有回形顶升平台的搬运设备 | |
CN218754792U (zh) | 换电站的电池举升装置和具有其的换电站 | |
CN215402817U (zh) | 咬合式举升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