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73933B -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73933B CN118373933B CN202410808123.1A CN202410808123A CN118373933B CN 118373933 B CN118373933 B CN 118373933B CN 202410808123 A CN202410808123 A CN 202410808123A CN 118373933 B CN118373933 B CN 1183739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nomer
- vdf
- fluorine
- polymer
- polymer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4/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 C08F214/18—Monomers containing fluorine
- C08F214/22—Vinylidene fluoride
- C08F214/225—Vinylidene fluoride with non-fluorinated comono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27/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27/0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J127/12—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9J127/1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vinylidene fluorid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2—Selection of inactive substances as ingredients for active masses, e.g. binders, fillers
- H01M4/621—Binders
- H01M4/622—Binders being polymers
- H01M4/623—Binders being polymers fluorinated polyme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由90.0wt%~99.8wt%的VDF单体和0.2wt%~10wt%的改性单体组成;所述VDF单体为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复配单体;所述改性单体包括至少一种水性乙烯基磷酸类单体作为重复单元之一。制备方法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加入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等助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生成PVDF基改性聚合物,物料通过洗涤、干燥形成粉料,其可作为粘合剂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发明的功能性含氟聚合物进一步降低粘合剂等非活性组分在电极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PVDF基功能性含氟聚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在信息技术、消费电子、电动工具、混合动力和全电动汽车、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储能行业应用广泛。然而锂离子电池也面临着长期使用内阻上升、循环性能和使用寿命不足、过热或过度充电时的安全隐患等重大问题。粘合剂是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在电池的极片、隔膜、封装等领域均有很大需求。粘合剂主要有两种类型:氟化粘合剂和非氟化粘合剂。PVDF基聚合物已成为当前首选的阴极氟化粘合剂材料,因为它们比其他材料具有更高的抗氧化性,这是长循环寿命的重要要求。
现有的氟化粘合剂PVDF在磷酸铁锂为活性材料的电池体系中需要大量添加才能够保证极片具有足够的粘结力,同时在循环过程中粘合剂无法保持足够的柔性,使得极片容易发生脆断,进而引发安全问题。此外三元材料中的镍元素呈碱性,Ni含量越高,其制备电电池浆料碱性越强。浆料的强碱环境,会引发粘合剂聚偏氟乙烯(PVDF)的消除反应,导致浆料凝胶化,直接影响浆料的流动性和可加工性。现有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通常是通过PVDF改性、使用酸性添加剂来解决。目前PVDF改性主要是强极性基团改性的PVDF,可在常规的三元体系中应用,正极浆料不易凝胶,但是在更高碱性的三元正极体系,该种共聚改性的PVDF仍然只能保证搅拌过程中或短时间内不凝胶。因此,现有的粘合剂仍有待改进,高性能PVDF基粘合剂的开发势在必行。
专利CN104804121A公开了一种用于水处理膜和涂料领域用途的乙烯基磷酸酯类单体改性的PVDF基二元或多元共聚物,其聚合方式为乳液聚合或悬浮聚合,由于应用在水膜和涂料领域,其合成的聚合物分子量较低且不足以提供更多的羟基基团,不足以实现在锂电池粘合剂应用领域的低添加量、高粘结力、高耐碱的要求。
专利CN101679563A公开了一种偏二氟乙烯共聚物,以亲水性(甲基)丙烯酸类单体与偏氟乙烯共聚制备聚偏氟乙烯树脂,其耐碱性和粘合性较均聚物有较大提升,但在高碱性环境条件抗凝胶性和自身缺乏分散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
专利CN109075344A公开了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是一种带有羧基酸性官能团的偏氟乙烯共聚物,具有较强的粘接性。然而羧基基团不具备自身分散性,其亲水性能也低于羟基,虽然有较好的粘合性能,但可能会存在凝胶的情况;并且其公布的单体存在分子量<500的带杂原子的高分子量基团,空间位阻效应不利于单体的共聚反应,可能存在聚合物“块状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低添加量、高粘结力、高耐碱的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聚合物的聚合单体由90.0wt%~99.8wt%的VDF单体和0.2wt%~10wt%的改性单体组成;
所述VDF单体为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复配单体;
所述改性单体包括至少一种水性乙烯基磷酸类单体作为重复单元之一。
本发明的功能性含氟聚合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氟化粘合剂PVDF在磷酸铁锂为活性材料的电池体系中粘合力不够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基磷酸改性的高性能PVDF基聚合物,进一步降低了粘合剂等非活性组分在电极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PVDF基聚合物作为“桥梁”,为活性材料(如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氧化物等)、导电碳、金属箔材等电极材料之间提供更好的分散性、粘合性、可加工性,赋予锂离子电池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的含氟单体包括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或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的水性乙烯基磷酸类单体的化学式为化学式Ⅰ:
。
其中,R1、R2、R3各自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是一个氢原子或一个C1~C3烃基团,从聚合反应理论考虑,优选空间位阻小的取代基,优选氢原子。R4、R5是氢原子。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的水性乙烯基磷酸类单体为乙烯基磷酸。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改性单体还包括化学式II的一种或多种结构单体作为重复单元:
。
其中,R6、R7、R8各自彼此相同或不同,可以是一个氢原子或一个C1-C3烃基团,优选氢原子。R9是氢原子或包含羟基的烃基团;如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等。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VDF单体中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50~99:1~50。更优选的,所述VDF单体中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0~99:1~10。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0WDa~220WDa,分子量分布在1.5~2.5。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所述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2.5dL/g~5.0dL/g,熔点为155℃~169℃。此范围内的聚合物粘合剂可以赋予极片良好的柔韧性和粘合强度。
本发明另一目的是创造了一种合成所述功能性偏氟乙烯聚合物的新颖方法,作为偏氟乙烯聚合物的聚合方法,可以使用以往公知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溶液聚合等,优选水系的悬浮聚合;所述方法有利的包括在纯水介质中,分散介质的存在下制备功能聚合物。
一种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聚合反应釜加入复合分散剂和纯水,置换除氧至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VDF单体、链转移剂和引发剂,在25℃~60℃、3.0MPa~12.0MPa的反应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过程中加入改性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
c)反应结束后加入复合分散剂、引发剂和链转移剂。
具体的,步骤c)中所述复合分散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三元混合物。优选的,所述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0:1~10:1~10。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在分散剂的存在下,加入引发剂和分子量调节剂等助剂,通过自由基聚合生成PVDF基改性聚合物,物料通过洗涤、干燥形成粉料,其可作为粘合剂应用到锂离子电池中。
改性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可以是一种改性单体也可以是多种单体的混合分散体,其中改性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可以初始一次性加入,可以引发后分批加入,也可以引发后连续加入,优选连续加入,连续加入是指缓慢、少量的添加单体水溶液直至反应结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适用于本发明方法的反应压力无须必须保持在偏氟乙烯单体临界压力之上,低温聚合时,反应压力可以低于VDF的临界压力。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改性单体加入的时机,必须保证聚合釜内具有足够的VDF单体,VDF重量是依赖与温度和压力的数值,可以根据质量流量计的数据显示确定改性单体的加入时机;
为了提高单体在水中的分散性、PVDF胶粒的蓬松度和规整度,加快粘合剂在NMP溶剂中的溶解速度,任选地向分散体系加入复合分散剂。分散剂的加入量无特别的限制,主要能提高单体的分散性并且不会对随后的聚合反应或者形成的聚合物产生不利的影响即可。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步骤c)中所述的复合分散剂包括纤维素醚类分散剂、具有空心圆筒状结构的多糖类环糊精系列化合物、聚乙烯醇类分散剂的两种或多种,纤维素醚包括甲基纤维素、羧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的,步骤c)中所述复合分散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以及聚乙烯醇的三元组合物。
优选的,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的引发剂为有机过氧化物,包括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过氧化叔戊基新戊酸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或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链转移剂包括醇类、酮类、酯类等,优选的,所述链转移剂为乙酸乙醋和异丙醇中的一种或两者的组合物。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的应用,上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粘合剂。
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片层组成包括如下:活性物质质量分数为98~90%、导电剂质量分数为1-5%、粘接剂的质量分数为0.8~2%,余量为其他成分,上述总重量的计算公式为活性材料、导电剂、粘合剂、其他成分的质量总和。
锂离子电池的浆料只要将包含溶剂、粘合剂、导电剂、活性物质的混合物配制为均匀的浆料即可,混合时的顺序没有特别限定,保证制得的正极片兼具优异的柔韧性和良好的粘结力即可。
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片层正极活性材料包括以下材料中的至少一种: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其各自的改性化合物。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可被用作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传统材料。这些正极活性材料可以仅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将两种以上组合使用。其中,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锂钴氧化物(如LiCoO2)、锂镍氧化物(如LiNiO2)、锂锰氧化物(如LiMnO2、LiMn2O4)、锂镍钴氧化物、锂锰钴氧化物、锂镍锰氧化物、锂镍钴锰氧化物(如LiNi1/3Co1/3Mn1/3O2(简称为NCM111)、LiNi0.5Co0.2Mn0.3O2(简称为NCM523)、LiNi0.6Co0.2Mn0.2O2(简称为NCM622)、LiNi0.8Co0.1Mn0.1O2(NCM811)、锂镍钴铝氧化物(如LiNi0.85Co0 .15Al0 .05O2)及其改性化合物等中的至少一种。橄榄石结构的含锂磷酸盐的示例可包括但不限于磷酸铁锂LiFePO4(简称为LFP)、磷酸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锂(如LiMnPO4)、磷酸锰锂与碳的复合材料、磷酸锰铁锂、磷酸锰铁锂与碳的复合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发明的锂离子电池正极片层的正极导电剂包括导电石墨、导电炭黑、乙炔黑、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正极极片:将上述用于制备正极极片的组分,例如正极活性材料、导电剂、粘合剂和任意其他的组分分散于溶剂(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中,形成正极浆料;将正极浆料涂覆在正极集流体上,经烘干、冷压等工序后,即可得到正极极片。
正极集流体具有在其自身厚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表面,正极膜层设置在正极集流体相对的两个表面的其中任意一者或两者上。在具体使用时,所述正极集流体可采用金属箔片或复合集流体。例如,作为金属箔片,可采用铝箔。复合集流体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基层和形成于高分子材料基层至少一个表面上的金属层。
电极浆料也可以包含除了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成分。作为其他成分,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分散剂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耐碱性:乙烯基磷酸类单体改性PVDF基共聚物,较丙烯酸、马来酸及酯类单体改性的PVDF基聚合物,具有更多的-OH极性官能团,赋予PVDF更高的亲水耐碱性,特别是在三元高镍活性材料体系中具有较强的耐碱抗凝胶性能。
2、低添加:制备的亲水性的PVDF基共聚物,具有可形成氢键的P=O双键结构,与PVDF均聚物相比,与活性材料和金属箔材之间的粘合性更高,较低的添加量即赋予极片良好的粘合性能。
3、自分散性:制备的亲水性的PVDF基共聚物,是具有磷酸基团结构的聚合物,具备自分散性能,可以增强了活性材料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浆料颗粒间更容易分散,防止浆料凝胶,赋予极片良好的分散性和可加工性能性能。
4、快速溶解性:制备的亲水性的PVDF基共聚物,在复合分散剂存在下,特有的分散体系赋予PVDF胶粒具备更高的蓬松度和规整度,使得PVDF在NMP中具有快速溶解能力,其胶液不易形成“白色结团”物。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进一步降低粘合剂等非活性组分在电极中的占比,进一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PVDF基聚合物作为“桥梁”,为活性材料(如磷酸铁锂、钴酸锂、镍钴锰氧化物等)、导电碳、金属箔材等电极材料之间提供更好的分散性、粘合性、可加工性,赋予锂离子电池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如果没有其它说明,所用原料都是市售得到的。
下列实施例根据以下实验方案测试,剥离强度:参考GB-T2790采用电子式万能拉脱试验机(CMT-5L)180°测定聚合物制备成为正极极片后的剥离强度;
重均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系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系数通过凝胶渗透色谱(GPC 1260 Infinty Ⅱ,Agilent)测试得到,以聚苯乙烯为标准换算,流动相为二甲基乙酰胺;
熔点: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 3500,NETZSCH)测定了聚合物的熔点。升温程序为: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由30℃升温至200℃,在200℃恒温10分钟,以10℃/分钟的降温速度由200℃降温至50℃,在50℃恒温5分钟,以10℃/分钟的升温速度由50℃升温至210℃。记录第二次熔融时的DSC谱图;
特性粘度:参考GB-T30514将聚合物溶解到二甲基甲酰胺中,采用乌氏粘度计(NCY-2,思尔达),在25℃温度下测定;
实施例1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含乙烯基磷酸单体中温聚合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立式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0kg,加入三元复合分散剂20g,三元复合分散剂中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5:5:5,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5:5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50℃,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当釜内压力达到VDF的临界压力后,加入10g乙烯基磷酸,继续投加VDF至反应釜压力为8.0MPa时,加入8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连续加入包括45g乙烯基磷酸的水溶液,保持聚合釜压力恒定在VDF临界压力值的1.5倍以上,单体水溶液加入完成后,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共聚物)。
实施例2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含乙烯基磷酸单体中温聚合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立式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60kg,加入三元复合分散剂40g,三元复合分散剂中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5:5:5,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0:10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55℃,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当釜内压力达到VDF的临界压力后,加入10g乙烯基磷酸,继续投加VDF至反应釜压力为8.0MPa时,加入8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每投加VDF重量5kg时,加入15g乙烯基磷酸的水溶液,保持聚合釜压力恒定在8.0MPa,投加VDF量达到15kg时,停止投加VDF,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共聚物)。
实施例3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含乙烯基磷酸单体低温聚合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0kg,加入三元复合分散剂60g,三元复合分散剂中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5:5:5,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9:1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25℃,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15kg,加入10g乙烯基磷酸,加入60g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引发剂(50wt%)。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通过连续加入包括45g乙烯基磷酸和15g链转移剂异丙醇的混合水溶液保持聚合釜压力恒定,单体水溶液加入完成后,压降至2.5MPa,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共聚物)。
实施例4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含乙烯基磷酸单体中温聚合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0kg,加入三元复合分散剂40g,三元复合分散剂中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10:1,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50:50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50℃,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当釜内压力达到VDF的临界压力后,加入50g乙烯基磷酸,继续投加VDF至反应釜压力为10.0MPa时,加入12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通过连续加入包括360g乙烯基磷酸的水溶液保持聚合釜压力恒定在VDF临界压力值的1.5倍以上,单体水溶液加入完成后,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共聚物)。
实施例5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乙烯基磷酸单体、丙烯酸单体三元中温聚合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0kg,加入三元复合分散剂50g,三元复合分散剂中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的重量比为10:1:10,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75:25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52℃,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当釜内压力达到VDF的临界压力后,加入10g乙烯基磷酸,继续投加VDF至反应釜压力为8.0MPa时,加入9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通过连续加入包括30g乙烯基磷酸和15g丙烯酸的混合水溶液保持聚合釜压力恒定在VDF临界压力值的1.5倍以上,单体水溶液加入完成后,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co-AA共聚物)。
对比例1
一种PVDF均聚物,由偏氟乙烯单体悬浮均聚而成。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立式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5kg,加入悬浮分散剂甲基纤维素30g,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5:5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45℃,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至反应釜压力为8.0MPa,加入10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加入10g链转移剂乙酸乙酯和异丙醇的混合物,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进行过程中,不再添加任何助剂,通过投加VDF单体维持釜内压力,反应一定数量的VDF单体后停止投加VDF,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对所得到的聚合物浆料进行洗涤、脱水、干燥,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均聚物(PVDF)。
对比例2
一种PVDF基聚合物,由偏氟乙烯单体和含乙烯基磷酸单体中温聚合而成(微量单体+一次性加料)。
a)向装有搅拌器的容量为100L的立式高压聚合釜中装入超纯水55kg,加入悬浮分散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30g,然后进行重复的注入氮气和抽真空除去氧气,使得聚合釜内氧含量低于20ppm。
b)加入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的质量比为95:5的VDF单体,使得聚合釜压力为微正压,升温至聚合温度50℃,开启VDF投料阀门进行VDF投料以升高压力,当釜内压力达到VDF的临界压力后,一次性加入55g乙烯基磷酸,继续投加VDF至反应釜压力为8.0MPa时,加入80g过氧化新戊酸叔戊酯的矿物油溶液,反应开始计时。
c)在整个聚合反应后期,补加入10g链转移剂乙酸乙酯,通过投加VDF单体维持釜内压力,反应一定数量的VDF单体后停止投加VDF,继续反应至反应釜压力至VDF临界压力值,进行回收泄压,停止聚合反应,得到了含功能基团改性的偏氟乙烯共聚物(VDF-co-VPA共聚物)。
对比例3
市售PVDF基聚合物:Solef 5130。
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物性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各实施例和对比例物性检测结果
。
应用例1
正极极片的制备:
使用NCA811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向NCA811中加入作为导电助剂的炭黑和制备例4制备的PVDF基聚合物进行粉体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制出了正极浆料(电极活性物质:炭黑:PVDF共聚物为96:2:2);浆料准备两份,一份用于跟踪浆料稳定性,一份用于涂敷测试极片剥离强度。
应用例2
正极极片的制备: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将粘合剂更改为对比例3中的PVDF粘合剂。
应用例3
正极极片的制备:使用磷酸铁锂作为电极活性物质,向磷酸铁锂中加入作为导电助剂的炭黑和实施例1制备的PVDF基聚合物进行粉体混合。加入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制出了正极浆料(电极活性物质:炭黑:PVDF为97:2:1);浆料准备两份,一份用于跟踪浆料稳定性,一份用于涂敷测试极片剥离强度。
应用例4
正极极片的制备:在应用例1的基础上,将粘合剂更改为实施例5的PVDF粘合剂。
应用例5
正极极片的制备:在应用例1的基础上,将粘合剂更改为对比例2的PVDF粘合剂。
应用例6
正极极片的制备:在应用例1的基础上,将粘合剂更改为对比例1的PVDF粘合剂。
应用例的性能测试结果见表2。
表2 各应用例性能测试结果
。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其特征在于,聚合物的聚合单体由90.0wt%~99.8wt%的VDF单体和0.2wt%~10wt%的改性单体组成;
所述VDF单体为偏氟乙烯单体和含氟单体按质量比为90~99:1~10的复配单体;
所述改性单体包括乙烯基磷酸作为重复单元之一;
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向聚合反应釜加复合分散剂和纯水,置换除氧至氧含量低于 20ppm;
b)加入VDF单体、链转移剂和引发剂,在25℃~60℃、3.0MPa~12.0MPa 的反应的条件下进行聚合反应,聚合过程中加入改性单体在水中的分散体;
c)反应结束后加入复合分散剂、引发剂和链转移剂;
步骤c)中所述复合分散剂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β-环糊精、聚乙烯醇按质量比1~10:1~10:1~10的三元混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氟单体包括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四氟乙烯、六氟丙烯或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50WDa~220WDa,分子量分布在1.5~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的特性粘度为2.5dL/g~5.0dL/g,熔点为155℃~169℃。
5.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应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的粘合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08123.1A CN118373933B (zh) | 2024-06-21 | 2024-06-21 |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08123.1A CN118373933B (zh) | 2024-06-21 | 2024-06-21 |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73933A CN118373933A (zh) | 2024-07-23 |
CN118373933B true CN118373933B (zh) | 2024-12-17 |
Family
ID=919103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08123.1A Active CN118373933B (zh) | 2024-06-21 | 2024-06-21 |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73933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54658A (zh) * | 2018-04-10 | 2020-11-17 |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 官能含氟聚合物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571455B (en) * | 2002-12-31 | 2004-01-11 | Ind Tech Res Inst | Layered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the same |
FR3047008B1 (fr) * | 2016-01-25 | 2019-10-25 | Arkema France | Utilisation d'un copolymere de fluorure de vinylidene pour conferer a un film des proprietes d'adhesion |
CN115991824B (zh) * | 2021-10-18 | 2023-12-22 | 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含环状结构单元的质子交换膜及制备方法 |
-
2024
- 2024-06-21 CN CN202410808123.1A patent/CN1183739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54658A (zh) * | 2018-04-10 | 2020-11-17 | 阿科玛股份有限公司 | 官能含氟聚合物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73933A (zh) | 2024-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82990B2 (en) | Multi-functionally modified polymer binder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and use thereof in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s | |
JP5912814B2 (ja) | 二次電池用水系電極バインダー | |
WO2018092675A1 (ja) | フッ化ビニリデン共重合体、バインダー組成物、電極合剤、電極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 |
CN107710470B (zh) |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用粘合剂、负极用浆料组合物及负极以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
CN116200147B (zh) | 一种水性粘合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 |
KR20190000377A (ko) | 2차 전지 전극용 바인더 조성물, 2차 전지 전극용 슬러리 조성물, 2차 전지용 전극 및 2차 전지 | |
WO2024045644A1 (zh) | 含氟聚合物、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粘结剂组合物、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 | |
CN117720869B (zh) | 一种水溶型粘结剂、电池极片及其应用 | |
JP6051080B2 (ja) | 電池用電極組成物用バインダー | |
CN118373933B (zh) | 一种功能性含氟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542588A (zh) | 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
WO2024083148A1 (zh) | 一种电池 | |
JP6542492B1 (ja) | 高分子組成物 | |
WO2024183567A1 (zh) | 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5286730B (zh) | 一种偏氟乙烯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JP6061563B2 (ja) | 二次電池用水系電極バインダー | |
TW201225402A (en) | Binder composition for electrode, slurry for electrode, electrode, and electrochemical device | |
WO2022194171A1 (zh) | 一种粘结剂及包括该粘结剂的锂离子电池 | |
CN114316119B (zh) | 一种粘结剂及包括该粘结剂的电池 | |
CN114685705B (zh) | 一种低溶胀偏氟乙烯共聚物作为锂电粘结剂的应用 | |
JP2019197695A (ja) | 蓄電デバイス用組成物、蓄電デバイス電極用スラリー、蓄電デバイス電極及び蓄電デバイス | |
CN119220204A (zh) | 一种钠离子正极粘结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8667060A (zh) | Pvdf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电极浆料、电极、电池和用电设备 | |
CN117603390A (zh) |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粘结剂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7603634A (zh) | 一种pvdf粘结剂及其在电池正极制备中的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