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66817B -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66817B CN118366817B CN202410800260.0A CN202410800260A CN118366817B CN 118366817 B CN118366817 B CN 118366817B CN 202410800260 A CN202410800260 A CN 202410800260A CN 118366817 B CN118366817 B CN 1183668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ltage capacitor
- pole
- installation cavity
- wire
- l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4—Contacts; Arc-extinguishing means, e.g. arcing ring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2—Housings or protective scree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2—Housings or protective screens
- H01H33/66261—Specific screen details, e.g. mounting, materials, multiple screens or specific electrical field consider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33/00—High-tension or heavy-current switches with arc-extinguishing or arc-preventing means
- H01H33/60—Switches wherein the 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the arc do not include separate means for obtaining or increasing flow of arc-extinguishing fluid
- H01H33/66—Vacuum switches
- H01H33/666—Operat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极柱及柱上断路器。极柱包括壳体和电容组件,电容组件包括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其中,壳体的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分别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且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内均填充有浇注层,以至少对所述高压电容和所述低压电容进行封装。柱上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极柱。本发明通过采用安装腔并排开设于壳体内部,将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并排设置,节省了电容组件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降低了极柱的高度,并且使极柱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极柱及柱上断路器的体积,也节省了浇注层的材料用量,减少了浇注材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背景技术
柱上断路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通常安装在输电线路的柱上,可以在输电状态异常时快速切断电路,以防止过载和短路等危险发生,保护电力系统。具体而言,柱上断路器包括极柱、机构箱及终端FTU(Feeder Terminal Unit,配电开关监控终端),极柱中通常设置有电流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会传递给终端FTU,终端FTU根据电流传感器和/或电压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判断输电状态是否异常,如果异常,则向机构箱发送动作信号,从而控制机构箱拉动极柱中的绝缘拉杆,进而实现电路的快速切断。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极柱的体积通常较大,这不仅会影响柱上断路器整体的美观度,还会导致极柱浇注材料的用量增加。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极柱及柱上断路器,以解决柱上断路器的极柱体积较大、浇注材料浪费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极柱,包括:壳体;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直接或间接地与输电线连接;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高压电容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低压电容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填充有浇注层,以至少对所述高压电容和所述低压电容进行封装;所述高压电容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连接且固定;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容和所述低压电容;其中,所述壳体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分隔壁,至少所述分隔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线位置的限位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分隔壁一端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导线卡设于所述过线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分隔壁上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穿设在所述过线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均朝向同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容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电容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是所述高压电容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开口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是所述低压电容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开口的端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和所述低压电容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低压电容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还包括: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电件上的电流;信号线,与所述电流传感器相连,所述信号线用于传输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其中,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低压电容远离所述高压电容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号线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柱还包括:屏蔽罩,罩设于所述高压电容周围;其中,所述高压电容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屏蔽罩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柱上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极柱。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及柱上断路器,极柱包括壳体和电容组件,电容组件包括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在壳体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高压电容安装于第一安装腔内,低压电容安装于第二安装腔内,通过这样设计,能够将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并排设置,从而节省了电容组件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降低了极柱的高度,并且使极柱的结构更为紧凑,减少了极柱及柱上断路器的体积,改善了整体美观度,也节省了浇注材料的用量,达到了减少浇注材料浪费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柱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柱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柱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壳体;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中,壳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极柱中,壳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柱上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安装腔;12、第二安装腔;13、分隔壁;14、限位结构;141、过线槽;142、过线孔;
2、电容组件;21、高压电容;22、低压电容;23、第一导线;24、第二导线;
3、导电件;
4、第一连接件;
5、第二连接件;
6、电流传感器;
7、信号线;
8、屏蔽罩;
91、机构箱;92、绝缘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具体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例如通过不同的具体技术特征的组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实施例和技术方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中各个具体技术特征的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 ...”仅仅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表示各对象之间具有相同或联系之处。应该理解的是,所涉及的方位描述“上方”、“下方”、“外”、“内”均为正常使用状态时的方位,“左”、“右”方向表示在具体对应的示意图中所示意的左右方向,可以为正常使用状态的左右方向也可以不是。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多个”表示大于或等于两个。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柱,包括壳体1和电容组件2,壳体1的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电容组件2包括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其中,高压电容21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内,低压电容22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2内。在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安装好后,在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均填充有浇注层,以至少对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进行封装,将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稳定固定在壳体1内。
具体地,壳体1为极柱的外壳结构,壳体1通常是由环氧树脂等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制成的铸件,在制造时,可以先将极柱中除电容组件2以外的其他部件固定在特定的模具上,然后向模具中浇注熔融的环氧树脂,当环氧树脂凝固成型后,拆出模具可以得到壳体1,同时,极柱中除电容组件2以外的其他部件都能够固定在壳体1上,无需另外进行安装固定,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容组件2可作为电压传感器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电容组件2也可以作为取能装置的一部分。电容组件2包括相连的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在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是通过串联的方式相连的,其中,高压电容21可耐受较高的电压,可以直接与输电线连接,并且高压电容21的电容值较小,当高压电容21与低压电容22串联时,根据电容器串联分压的原理,高压电容21两端的电压较高,能够分得输电线路中的大部分电压,而低压电容22两端的电压较低。需要补充的是,以上关于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的说明,仅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具体地,为了安装电容组件2,壳体1内部并排且间隔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换言之,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是沿水平方向排列的,而不是沿高度方向层叠的,当这样设置时,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的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也沿水平方向排列,能够节省电容组件2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结构布置更为紧凑,从而减小了极柱整体的体积。
具体地,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均填充有浇注层,该浇注层是由特定的材料熔融后浇注于安装腔内,并在安装腔内凝固而形成,当材料凝固时,能够至少将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固封在安装腔内,用于浇注的材料通常可以选用环氧树脂等材料。需要说明的是,浇注层材料的熔点应低于壳体1材料的熔点,并且浇注的温度应处于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可耐受的温度范围内。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并排开设,这样能够减少单个安装腔的深度,在进行浇注时,浇注材料更容易到达安装腔的底部,流动更为顺畅,浇注效果好。并且,由于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主要用于安装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除此以外几乎不需安装其他明显占用空间的部件,可以设置为相对独立的腔室,减少安装腔的冗余空间。这样,安装腔占用的空间较小,在进行浇注时,可以用更少的材料完成浇注,从而减少了浇注材料的消耗量。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极柱,包括壳体1和电容组件2,电容组件2包括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通过采用在壳体1的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高压电容21安装于第一安装腔11内,低压电容22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2内。通过这样设计,能够将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沿水平方向排列设置,从而节省了电容组件2在高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降低了极柱的高度,并且使极柱的结构布置更为紧凑,减少了极柱的体积。同时,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设置为相对独立的腔室,减少冗余空间,只需至少满足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安装即可,这样能够进一步减少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占用的空间,在进行浇注时可以减少浇注材料的消耗,从而节省了浇注材料的用量,使生产成本得到了降低。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极柱还包括导电件3,导电件3直接或间接地与输电线连接,高压电容21与导电件3连接,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导电件3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连接。电容组件2还包括第一导线23,第一导线23用于连接高压电容21与低压电容22。其中,壳体1在位于第一安装腔11与第二安装腔12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分隔壁13,至少分隔壁13上设置有用于限定第一导线23位置的限位结构14。
具体地,导电件3是具有导电性能的部件,在导通状态下能够传导输电线的电能。导电件3通常是至少部分设置于壳体1内,换言之,导电件3可以是全部或部分设置于壳体1内。例如,当导电件3伸出壳体1外部与输电线连接时,导电件3部分设置于壳体1内;当输电线伸入壳体1内与导电件3连接时,导电件3全部设置于壳体1内。因此,导电件3的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可选地,对于导电件3与输电线的连接方式,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可导电的部件间接连接,只要使导电件3能够传导输电线的电能即可。
具体地,由于高压电容21能够耐受较高的电压,因此高压电容21可以直接与导电件3连接,以通过导电件3取电。如图2所示,高压电容21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4与导电件3连接,第一连接件4能够将高压电容21与导电件3相固定,为实现导电连接,只需将第一连接件4设置为可导电的部件,例如用金属等导电材料制成的连接件,就能够在高压电容21与导电件3相固定的同时实现电连接,这样能够同时满足结构上的固定连接和电路上的导电连接,不需要分别设置部件来实现两种连接方式,进一步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简化了装配操作。可选地,第一连接件4可以设置为螺钉、螺栓等螺纹连接件,也可以设置为夹爪等夹持结构,还可以设置为卡扣等卡接结构,只需能够将高压电容21与导电件3相固定并且电连接即可。
具体地,第一导线23用于连接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以使低压电容22通电并实现其功能。第一导线23可以与限位结构14相连,以使限位结构14对第一导线23的位置进行限定,限位结构14至少设置于分隔壁13上,以使第一导线23能够靠近分隔壁13设置,便于延伸至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简化线路布置。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导线23还可以通过分隔壁13上设置的限位结构14穿过或跨越分隔壁13。这样,第一导线23的两端可以分别伸入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从而连接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
可选地,限位结构14除了设置于分隔壁13上,还可以设置于其他位置,例如,还可以设置于第一安装腔11和/或第二安装腔12的内壁上,限位结构14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可以在不同位置设置有多个,限位结构14的形式可以是能够固定第一导线23的卡接结构、夹持结构等形式,也可以是供第一导线23穿过的限位孔或限位槽等形式,当限位结构14设置有多个时,各限位结构14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形式。因此,限位结构14的设置方式较为灵活,具体可以根据第一导线23的布置情况进行设计,只需能够对第一导线23的位置进行限定即可。
上述实施例的设计中,采用了限位结构14对第一导线23的位置进行限定,当第一导线23的位置确定时,第一导线23所连接的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位置也能够受到限制。这样,当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完成安装并进行浇注时,能够防止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受到浇注液的浮力作用而上浮,避免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位置不稳定而影响浇注效果,或避免第一导线23与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之间连接出现松动的问题,保证了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位置及连接关系的稳定性。当然,可以理解地,限位结构14除了能够对第一导线23的位置进行限定来实现对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位置进行限定,还可以设置为直接对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的位置进行限定。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限位结构14为开设于分隔壁13一端的过线槽141,过线槽141连通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并且第一导线23(参照图3所示)卡设于过线槽141内。
具体地,过线槽141在槽口处的宽度尺寸可以设置为小于第一导线23的线径尺寸,使得第一导线23需要经过一定的挤压才能装入过线槽141,这样,第一导线23能够卡设于过线槽141内,不容易松脱。并且,第一导线23可以通过过线槽141跨越分隔壁13设置,以延伸至分隔壁13两侧的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内,这样连接时,第一导线23的布置更为简洁。另一方面,考虑到在进行浇注时,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开口需要朝上方摆放,第二安装腔12内部的低压电容22在受到浇注液的浮力作用时会朝开口处上浮,而第一安装腔11内部的高压电容21由于已经与导电件3连接,因此在浇注期间不会上浮,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对低压电容22的上浮加以限制,就会导致低压电容22上浮期间,在第一导线23与高压电容21的连接点处产生拉应力,容易造成第一导线23与高压电容21连接处断开(比如造成连接处脱焊)。因此,可以将过线槽141开设于分隔壁13朝向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开口的一端,当第一导线23卡设于过线槽141内时,第一导线23能够对低压电容22进行挤压或牵拉,以阻止低压电容22相对于高压电容21产生上浮。这样设计,无需另设固定件,就可以保证低压电容22不会相对于高压电容21上浮,降低第一导线23与高压电容21的连接点断开的可能性,并且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简化了装配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限位结构14为开设于分隔壁13上的过线孔142,过线孔142连通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并且第一导线23(参照图3所示)穿设在过线孔142内。这样设置,当第一导线23穿设在过线孔142内时,过线孔142的孔壁能够对第一导线23形成良好的限位作用。并且,与如图4所示的过线槽141同理,第一导线23可以通过过线孔142跨越分隔壁13设置,布置更为简洁,还能够在进行浇注时对低压电容22进行挤压或牵拉,以阻止低压电容22相对于高压电容21产生上浮,无需另设固定件,就能降低第一导线23与高压电容21的连接点断开的可能性,减少了结构复杂度,简化了装配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腔11和第二安装腔12的开口均朝向同一方向设置,第一导线23的一端连接高压电容21的第一端面,第一导线23的另一端连接低压电容22的第三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是高压电容21靠近第一安装腔11开口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是低压电容22靠近第二安装腔12开口的端面,具体地,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一端面是指高压电容21在图中的下端面,所述第三端面是指低压电容22在图中的下端面。这样设置时,第一导线23能够连接高压电容21和低压电容22之间相对距离较近的端面,实现就近连接,从而能够节省第一导线23的长度,降低了第一导线23带来的成本,并且简化了线路布局,便于装配操作。
一些实施例中,电容组件2可以是电压传感器的组成部分,用于向电压传感器传输输电线路的电压数据,如图2和图3所示,电容组件2还包括第二导线24,低压电容22的第四端面连接第二导线24的一端,第二导线24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安装腔12,用于与电压传感器的其余部分连接。其中,所述第四端面是低压电容22远离第二安装腔12开口的端面,具体请参照图3所示,所述第四端面是指低压电容22在图中的上端面,第四端面是与第三端面(下端面)相对的端面。上述实施例中,低压电容22能够通过第二导线24与第二安装腔12外部的电压传感器连接,从而能够实现电压传感器传输电压数据的目的,以供电压传感器收集输电线路的电压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安装腔12的内壁和低压电容22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5,第二连接件5用于将低压电容22固定于第二安装腔12内。可选地,第二连接件5可以是螺钉、螺栓等螺纹紧固件,也可以是卡扣等卡接件,第二连接件5可以连接于安装腔的底部或侧壁位置,数量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具体设置方式不限,只需能够固定低压电容22即可。上述实施例采用第二连接件5对低压电容22进行固定,能够在进行浇注时对低压电容22进行牵拉,以阻止低压电容22相对于高压电容21产生上浮。
可以理解地,除了采用第二连接件5对低压电容22进行固定以外,还存在其他的固定方式。例如,在一些设计中,当低压电容22安装于第二安装腔12内时,可以将第二安装腔12设置为锥形腔体,自开口端至腔体底部的截面直径逐渐减小,这样,低压电容22可以卡在第二安装腔12中直径小于低压电容22直径的部位,从而实现固定。进一步地,在第二安装腔12设置为锥形腔体时,可以在第二安装腔12的内壁上间隔开设用于引导浇注液流入安装腔底部的导流槽,这样,第二安装腔12的内壁上相邻导流槽之间的部分可以与低压电容22相抵接,以将低压电容22固定,同时,浇注液可以通过导流槽流至安装腔底部,避免低压电容22与安装腔底部之间被完全封死而导致浇注液不能完全填充第二安装腔12内部空间的问题,改善了浇注封装的效果,进而能够提升封装后的可靠性。
上述实现固定的方式还可以结合其他的固定方式并行,以进一步改善固定效果,因此,低压电容22具体采用的固定方式可以灵活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极柱还包括电流传感器6和信号线7,电流传感器6用于检测导电件3上的电流,信号线7与电流传感器6相连,信号线7用于传输电流传感器6的检测信号。其中,低压电容22设置于电流传感器6的下方,信号线7设置于低压电容22远离高压电容21的一侧。
具体地,电流传感器6可以通过导电件3检测输电线路的电流,并能够通过信号线7传输检测信号,信号线7通常还连接终端FTU,以将检测信号传至终端FTU,进而使终端FTU判断输电线路的电流是否异常,当判断电流异常时,终端FTU能够控制柱上断路器上的机构箱动作,从而拉动绝缘拉杆,进而将导电件3与输电线断开连接,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性。进一步地,由于高压电容21两端的电压较高,当信号线7与高压电容21距离过近时可能因电势差的原因会产生局部放电现象,影响信号的正常传输和部件的可靠性,为避免上述问题,采用了将信号线7设置于低压电容22远离高压电容21的一侧,使信号线7远离高压电容21布置,这样设计,能够避免局部放电现象造成的不利影响。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信号线7的部分穿设于第二安装腔12内。具体地,信号线7根据低压电容22安装的位置,可以穿设于低压电容22所在的安装腔内,并且位于低压电容22远离高压电容21的一侧,通过这样设计,既能够避免局部放电的问题,也使得信号线7能够通过安装腔中填充的浇注层进行固定,从而无需另设部件以固定信号线7,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简化了结构设计。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极柱还包括屏蔽罩8,屏蔽罩8罩设于高压电容21周围并且屏蔽罩8固定在第一连接件4上。具体地,由于高压电容21处于高压状态,而电流传感器6处于低压状态,两者的电压差过大,容易产生局部放电,因此,采用屏蔽罩8罩设于高压电容21周围,这样能够避免高压电容21和电流传感器6之间产生局部放电。而且,将屏蔽罩8固定在第一连接件4上,这样,第一连接件4可以同时将高压电容21和屏蔽罩8固定连接,能够减少连接部件的数量,结构更加简单。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屏蔽罩8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件或其他方式进行固定。
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柱上断路器,包括上述的极柱。具体地,柱上断路器通常还包括配电开关监控终端(图中未示出)、机构箱91、绝缘拉杆92以及传感器等部件,配电开关监控终端可以根据传感器的检测数据判断输电状态是否异常,在判断输电状态异常时,能够向机构箱91发出动作信号,使机构箱91拉动绝缘拉杆92,从而切断电路,避免输电线路过载、短路等危险情况。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柱上断路器中,由于极柱的结构紧凑,并且能够节省浇注材料的用量。因此,柱上断路器通过设置上述的极柱,使得整体结构紧凑,具有较小的体积,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极柱,应用于柱上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电容组件,所述电容组件包括高压电容和低压电容;
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直接或间接地与输电线连接;
其中,所述壳体的内部并排开设有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所述高压电容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内,所述低压电容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内均填充有浇注层,以至少对所述高压电容和所述低压电容进行封装;
所述高压电容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连接且固定;
所述电容组件还包括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用于连接所述高压电容和所述低压电容;
其中,所述壳体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与所述第二安装腔之间的位置设置有分隔壁,至少所述分隔壁上设置有用于限定所述第一导线位置的限位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分隔壁一端的过线槽,所述过线槽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导线卡设于所述过线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为开设于所述分隔壁上的过线孔,所述过线孔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
其中,所述第一导线穿设在所述过线孔内。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腔和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开口均朝向同一方向设置;
所述第一导线的一端连接所述高压电容的第一端面,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低压电容的第三端面,所述第一端面是所述高压电容靠近所述第一安装腔开口的端面,所述第三端面是所述低压电容靠近所述第二安装腔开口的端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组件是电压传感器的组成部分,所述低压电容的第四端面连接第二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导线的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安装腔,用于与电压传感器的其余部分连接,所述第四端面是所述低压电容远离所述第二安装腔开口的端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腔的内壁和所述低压电容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将所述低压电容固定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
电流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导电件上的电流;
信号线,与所述电流传感器相连,所述信号线用于传输所述电流传感器的检测信号;
其中,所述信号线设置于所述低压电容远离所述高压电容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线的部分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9.如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极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还包括:
屏蔽罩,罩设于所述高压电容周围;
其中,所述高压电容通过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屏蔽罩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10.一种柱上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极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00260.0A CN118366817B (zh) | 2024-06-20 | 2024-06-20 |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800260.0A CN118366817B (zh) | 2024-06-20 | 2024-06-20 |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66817A CN118366817A (zh) | 2024-07-19 |
CN118366817B true CN118366817B (zh) | 2024-12-03 |
Family
ID=9188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800260.0A Active CN118366817B (zh) | 2024-06-20 | 2024-06-20 |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66817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597401U (zh) * | 2021-10-20 | 2022-05-24 | 大连丰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二次融合用新型柱上固封极柱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40250B (zh) * | 2009-04-23 | 2014-07-23 | 乐清市南岛机电有限公司 | 接地故障断路器 |
CN107293988A (zh) * | 2017-07-21 | 2017-10-24 | 深圳市赛斯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限流真空断路器环网柜 |
CN207458837U (zh) * | 2017-10-30 | 2018-06-05 | 江苏大全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投切电容器组的真空断路器 |
CN108172457B (zh) * | 2017-12-19 | 2019-09-10 | 上海天灵开关厂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中压气体绝缘开关设备的双断口真空断路器 |
EP3896713B1 (en) * | 2018-12-14 | 2024-07-24 | Toshiba Energy Systems & Solutions Corporation | Direct-current circuit breaker |
CN110600251A (zh) * | 2019-09-27 | 2019-12-20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舟山供电公司 | 一种带零序电压输出功能的组合电压互感器 |
CN110970259A (zh) * | 2019-12-27 | 2020-04-07 | 麦克奥迪(厦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户外柱使用一二次融合固封极柱及取电装置 |
CN112185752B (zh) * | 2020-09-28 | 2022-08-12 |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固封极柱 |
CN112117157B (zh) * | 2020-10-28 | 2022-12-30 | 南瑞智能配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深度融合自供电真空断路器 |
CN114724885B (zh) * | 2021-01-04 | 2024-03-15 | 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 内置电流电压传感器和取电电容的固封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CN217180595U (zh) * | 2021-12-24 | 2022-08-12 | 浙江法拉迪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二次融合真空断路器触头检测结构 |
CN115579781A (zh) * | 2022-09-27 | 2023-01-06 | 无锡市锡山湖光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铠装固定式户内高压直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
CN219513004U (zh) * | 2023-02-21 | 2023-08-11 | 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柱上断路器 |
CN220272314U (zh) * | 2023-05-29 | 2023-12-29 | 宁德时代(上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滤波电容、控制装置及用电设备 |
-
2024
- 2024-06-20 CN CN202410800260.0A patent/CN1183668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6597401U (zh) * | 2021-10-20 | 2022-05-24 | 大连丰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一、二次融合用新型柱上固封极柱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66817A (zh) | 2024-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050689A1 (en) |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 |
US7109877B2 (en) | Fault monito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2362374A (zh) | 汇流条装置和熔丝单元 | |
EP3161897B1 (en) | Battery module and signal collection unit of the same | |
CN118366817B (zh) | 极柱及柱上断路器 | |
CN207368347U (zh) | 一种带测温绝缘塞的电缆连接器 | |
CN218677872U (zh) | 一种具有保险功能的连接器 | |
CN209929212U (zh) | 绝缘极柱 | |
CN219369869U (zh) | 一种电路过载预警装置 | |
CN216956152U (zh) | 一种柱箱式开关的电容取电装置 | |
CN217467044U (zh) | 支柱型组合式电子传感器 | |
CN116685125A (zh) | Bdu装置和电池包 | |
CN115776045A (zh) | 配电盒和动力电池 | |
CN217133245U (zh) | 一种带温度监测、电流监测及电压检测的导电套管 | |
CN111370203B (zh) | 一种高ip防护等级的电压互感器 | |
BR102013004729A2 (pt) | Dispositivo de saída de gás para uma unidade funcional de média voltagem e subestação de distribuição compreendendo o mesmo | |
CN209328834U (zh) | 一种汽车专用的s型熔断体 | |
US9165700B2 (en) | Polyphase-compressed-gas-insulated cable entry module having an encapsulation | |
CN101271607B (zh) | 一种并联热敏感温组合开关 | |
CN113224668B (zh) | 一种共箱式柱上开关及其进出线套管 | |
FI118168B (fi) | Sähkölaitteen, jossa on valettu kuori, suojaaminen räjähtämistä vastaan | |
CN215575338U (zh) | 一种开启式霍尔超大电流传感器 | |
CN216847921U (zh) | 一种护套环流采集器 | |
CN104715961B (zh) | 端子单元、固封极柱及使用该固封极柱的断路器 | |
CN110031119B (zh) | 一种带有温控报警系统的变径电缆接线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