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55688A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丰富的链路水平报告的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丰富的链路水平报告的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55688A CN118355688A CN202280080835.5A CN202280080835A CN118355688A CN 118355688 A CN118355688 A CN 118355688A CN 202280080835 A CN202280080835 A CN 202280080835A CN 118355688 A CN118355688 A CN 11835568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nk
- level performance
- level
- root cause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69—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 H04B1/713—Spread spectrum techniques using frequency hop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6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delay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H04B7/06952—Selecting one or more beams from a plurality of beams, e.g. beam training, management or sweep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2—Hopping in multicarrier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130)中使用的方法和设备(101、102),设备(101、102)包括到至少第二设备(101、102)的通信链路(110),其中,设备(101、102)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链路级报告(105),和/或其中,设备(101、102)被配置为通过链路级报告(105)来控制通信链路(110)或者被配置为基于链路级报告(105)中包含的信息而受到控制,链路级报告(105)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a)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b)用于改变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c)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丰富链路级报告的网络性能增强。本公开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设备以及用于操作这种设备的方法。该设备包括到至少一个另一设备的通信链路。本发明的设备被配置为向所述另一设备发送链路级报告和/或从所述另一设备接收链路级报告。链路级报告包括关于通信链路的状态的信息,其中,可以用关于通信链路的性能变化或改变的更详细背景信息来丰富所述信息。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WCS)通过将控制平面数据和用户平面数据适当地映射到无线载波,使用天线在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发送信号,从而在两个或更多个无线节点之间形成链路。为了允许消息根据某种标准(例如,高于最小吞吐量或低于最大等待时间)进行传输,最先进的无线链路优选地在闭环中操作。
这种链路使用无线信道的传输能力和质量的知识,使得信道的负载接近香农(Shannon)信道容量。噪声的影响和带宽的可用性被认为是容量的主要限制。干扰通常被视为一种(有色)噪声形式。因此,从高级调度到低级信道编码所使用的许多算法主要针对噪声受限情况进行优化,而不是针对干扰本身的影响进行优化。
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所接收到的信号通常由信息承载信号分量、随机干扰分量和接收机噪声组成。干扰和噪声可以是确定性的或随机性的。
如果事件或结果的发生涉及随机性或不确定性,则变量被称为是随机的,而如果过程控制一个或多个随机性变量,则该过程被称为是随机的。术语随机性通常用于描述使用或利用随机性的数学过程。常见示例包括布朗运动、马尔可夫过程、蒙特卡洛采样和无线电通信。
与随机性过程相反,确定性过程是这样一种过程:其中,输出状态或对已知和给定的输入状态或激励集的响应由这些状态或激励的值确定,并且因此,未来状态的发展不涉及随机性。因此,确定性模型将始终从给定起始条件或初始状态产生相同的输出。
以类似于噪声的处理的方式处理干扰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将干扰整形为使其影响在本质上变成随机性的,如衰落的影响一样。实际上,当使用时间和频率资源以随机化方式调度用户时,小区间干扰可以近似为随机性过程。
作为示例,当前信道感知编码使用量化调制和编码方案(MCS)结合对丢失分组的重传请求,其中,5%至10%的分组错误率被认为是合适的操作点。取决于分组错误的根本原因(例如,噪声或快速衰落),该方法可能是合适的。然而,由于其他原因,例如突然阻塞或严重的确定性干扰,该方法可能导致:a)不期望的链路劣化和持续的分组丢失,即使在k次重复(H-ARQ)之后也是如此;或者b)未充分利用无线链路。
使用应答方案,最先进的接收机向发射机提供应答(ACK)或否定应答(NACK)。当链路的发送端接收到NACK时,它将发起丢失分组的重传。然而,在最先进的设备中使用的NACK形式除了提供关于该分组被丢失的信息之外,不提供任何其他信息。
用于实现合适的链路适配的另一种反馈形式是从接收机向发射机提供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QI可以包含SINR值或其等同内容,其可以是在特定带宽、带宽部分(BWP)、一个或多个特定资源块(RB)、波束或时隙内确定的质量的指示。因此,所报告的CQI值表示平均过程的结果。例如,与给定BWP相关联的CQI值并未揭示随着时间和/或频率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底层统计数据(例如,方差)可能不同,但两个CQI值也可能看起来相似。此外,虽然BWP内的一些RB可能以确定性或随机性方式低于平均CQI,但由于其平均性质,该性质并未在CQI本身中揭示。
在现有技术中,H-ARQ和CQI都没有分别提供比布尔指示或平均值更详细的统计指示信息。因此,链路的发送端不能根据导致链路或信道劣化的底层机制(即,诸如噪声之类的随机性影响或诸如特定干扰之类的确定性影响)来调整其策略。类似地,接收机也无法最佳适配。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该设备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限制。具体地,期望提供能够对导致通信信道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提供更详细洞察的设备。
该目的通过根据独立权利要求的设备和对应方法来实现。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该设备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链路级报告,该链路级报告包含关于通信链路的信息。附加地或备选地,该设备被配置为通过链路级报告来控制通信链路。例如,该设备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利用链路级报告中包含的任何信息来控制通信链路。又进一步附加地或备选地,该设备被配置为:具体地基于链路级报告中包含的信息,经由通信链路进行控制。取决于当前(环境)情况,通信链路可以包括某种性能,其也可以被称为链路级性能。在该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期间,链路级性能可以例如由于干扰源的(自发)存在而随着时间变化或改变。例如,车辆(例如,小汽车、火车等)可以行驶穿过两个通信设备或者在两个通信设备之间行驶。因此,两个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可受到车辆(干扰源)的干扰,与没有所述干扰源的情况相比,这可导致链路级性能的变化或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链路级性能通常可能劣化。另一示例可以是两个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路径中存在转发器设置。所述转发器可以增强在两个设备之间发送的信号,即,所述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可以变化或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增强链路级性能。根据本发明,链路级报告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变化或改变的根本原因的信息,例如引起通信链路的劣化和/或增强的根本原因。由于根本原因通常已经在过去发生(或至少开始发生),因此关于根本原因的信息可以被视为关于过去的信息。因此,从可以被包含在链路级报告中的关于根本原因的信息中可以深入了解发生了什么使得通信链路的性能已经发生改变。附加地或备选地,链路级报告可以包括关于改变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例如,如果链路级性能可能由于某种根本原因而已经发生变化,则链路级报告可以包含关于可以由两个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应用以缓解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的信息。例如,如果链路级性能可能由于某种根本原因(例如,干扰)而已经劣化,则链路级报告可以包含关于可以被应用以便再次增强所劣化的链路级的对策的信息。这种对策可以是应用的硬件措施(例如,将该设备或该设备的天线转向特定方向)和/或应用的软件措施(例如,将天线波束引导至特定点)。所述关于措施(对策)的信息可以被视为关于当前(例如,立即提供对策以便改变通信链路的性能)的信息。又进一步附加地或备选地,链路级报告可以包括关于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的信息。例如,该设备可以预测通信链路性能的未来行为。例如,该设备可以检测某个干扰源,并且该设备可以意识到该干扰源将以某种方式影响通信链路的性能。换言之,该设备可以展望未来,以便了解通信链路的性能在特定情况或时间实例下将可能如何表现。
第二方面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本发明设备的对应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到至少一个第二设备的通信链路的步骤。该方法还可以包括发送和/或接收链路级报告的步骤。附加地或备选地,该方法可以包括具体地通过链路级报告来控制通信链路的步骤和/或具体地通过链路级报告中包含的信息经由通信链路而受到控制的步骤。根据本发明原理,链路级报告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个: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用于改变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通信链路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其中,每个计算机程序被配置为:当在计算机或信号处理器上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使得上述方法由计算机程序之一来实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包含附加信息的链路级报告。因此,本发明的链路级报告可以被称为增强或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其一般可以用于例如链路本身、其他链路以及网络的优化。此外,来自多个链路的eLLR的组合向各个链路和网络提供附加益处。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eLLR成为最小化路测(MDT)的一部分的附加益处。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设备可以是链路级报告的接收机或者链路级报告的发射机。因此,该设备可以被配置为接收链路级报告并且取回其中包含的信息。否则,当充当链路级报告的发射机时,该设备可以被配置为创建信息并且将所述信息包括到链路级报告中。
此外,通信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概率性性质之一。为了理解通信过程的该固有性质,可以认识到,如果通信系统的接收机准确地知道消息的组成,则让系统发送该消息将是毫无意义的。
自然产生的噪声是通信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并且存在于接收机的前端电子设备中。这种噪声的两种最常见类型是热噪声(例如,由导体材料中电子的随机运动产生)和散粒噪声(例如,由电子设备中电流的随机流动产生)。不期望的外部源或影响(被统称为干扰)可能进一步影响所接收到的信号。净效应是所接收到的信号在外观上是随机的。因此,概率性通信过程中发生的噪声或干扰是具有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可能是令人感兴趣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链路级报告可以包含关于根本原因可能具有随机性性质还是具有确定性性质的信息(例如,作为关于根本原因的信息的一部分)。与上面讨论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可以获得关于比特丢失和/或分组丢失的性质的本地知识,其中,该性质可以被分类为随机性(在当前操作模式选择的范围内)或确定性,其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措施来避免链路劣化或通过适当的方式(例如,对gNB与遭受这种干扰的用户之间的资源(RB)的协调)来改善信道质量。
本发明可以通过在接收机处取回低级PHY信息(例如,软比特及其在时间和频率资源上的映射)来确定比特错误或分组错误行为是否遵循确定性和/或随机性行为,来提供进一步的益处。此外,所提供的关于行为的性质的反馈可以使得发射机能够适当地适配其发送策略。简而言之,只要分组错误遵循(特定)随机性行为,就可以使用针对这种(分组错误)行为进行优化的手段来操作无线链路。然而,在反馈描述分组错误的确定性性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适配发送策略或组合的发送/接收策略来解决根本原因的影响。
本发明可以通过提供描述特定随机性和确定性行为或影响的附加信息来提供进一步的益处。换言之,除了提供关于该影响被简单地分类为随机性还是确定性的指示之外,还可以提供描述该影响的类型的附加洞察,例如,随机性信道可以具有高斯分布,其可以通过其均值和方差被进一步描述。类似地,确定性影响可以与其他参数(例如,与时间、频率、空间、位置、取向、功率水平、带宽、极化等的相关性)结合进行描述。
附图说明
由于存在各种可能降低无线信道质量和可靠性的确定性影响,因此适当对策(包括波束成形、波束协调、波束对应、调度、gNB选择、切换、频段选择等)的组合似乎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本发明致力于这些影响背后的基本机制,并且现在将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一些应用示例和示例性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两个通信系统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为gNB和UE)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本发明的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的单向链路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多路径传播场景中的本发明的增强链路级报告的示意图,
图3A示出了两个通信系统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gNB和第一UE)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本发明的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的单向链路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图3A的示意图,其中还存在来自干扰源(SOI)的干扰,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通信系统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gNB、第一UE和第二UE)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以及用于本发明的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和eLLR-2)的两个单向链路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的示意图,其中,来自第一链路的eLLR被提供给第二链路,并且类似地,来自第二链路的eLLR被提供给第一链路,
图6示出了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实体(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每个小区包括一个gNB(gNB1和gNB2)和两个UE(UE1与UE2以及UE3与UE4))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以及小区间干扰(ICI)的场景中的用于向gNB1的本发明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和eLLR-2)和向gNB2的本发明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3和eLLR-4)的单向链路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实体(在在这种情况下为第一小区和第二小区,每个小区由一个gNB(gNB1和gNB2)和两个UE(UE1与UE2以及UE3与UE4))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的示意图,其中,用于向gNB1的本发明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和eLLR-2)和向gNB2的本发明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3和eLLR-4)的单向链路与gNB之间以及两个小区的UE之间的交叉链路干扰(CLI)的示例一起示出,以及
图8示出了两个无线通信系统(WCS1和WCS2)的示意图,其中,在每个WCS中,示出了多个双向通信链路(例如,UE1a<->gNB1和UE2b<->gNB2),其中,示出了由UE创建的eLLR,而现在,在第一WCS中创建的附加eLLR被提供给第二WCS。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描述中,通过相同或等同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等同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等同功能的元件。
还可以以与所描绘和/或所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来执行通过框图进行描绘以及参考所述框图进行描述的方法步骤。此外,涉及设备的特定特征的方法步骤可以用所述设备的特征替换,反之亦然。
在下文中,将参考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其中,第一和第二设备中的一个可以充当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的发射机,而第一和第二设备中的另一个可以充当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的接收机。本发明涵盖两个设备,即,本发明的设备可以是接收丰富链路级报告的接收设备或发送丰富链路级报告的发送设备。
此外,本发明的设备可以被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操作。尽管本发明的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无线信道,但这两个设备之间所要求的通信链路可以使用不同的信道,并且通信链路本身可以被配置为无线或有线连接。这同样适用于在本发明的两个设备之间传输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所经由的链路,即,所述链路也可以基于无线或有线技术。
图1示出了根据本文描述的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1000中操作。通信链路110可以存在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通信链路110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通信链路110可以是双向通信链路。
除了所述通信链路110之外,另一链路104还可以存在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所述另一链路104还可以是有线的或无线的。可以经由所述另一链路104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传输链路级报告105。本文使用的术语“传输”包括发送和接收数据。传输丰富链路级报告105所经由的另一链路104可以是单向链路。备选地,另一链路104可以是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双向无线链路。
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一个被配置为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而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另一个被配置为接收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1、102。取决于相应设备101、102是充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发射机还是接收机,相应设备101、102可以提供不同的功能和/或操作模式。因此,参考附图的以下描述可以从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发射机的角度以及从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接收机的角度来描述本发明。
传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所经由的上述另一链路104可以在与通信链路110不同的信道上操作。然而,应当注意,即使经由另一链路104传输的链路级报告105也可以包含与通信链路110相关的信息。例如,链路级报告105可以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用于改变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
·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下面将进一步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链路级报告105和其中包含的信息。然而,已经提到的是,与现有技术设备相比,本发明的链路级报告105包括关于无线通信链路110的更多信息。因此,本发明的链路级报告105也可以被称为增强的或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其在本文中被缩写为eLLR。
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105(eLLR)一般可以用于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无线通信链路110本身、其他链路以及网络优化。此外,来自多个链路的eLLR 105的组合向各个链路和网络提供附加益处。因此,本发明可以提供eLLR 105成为最小化路测(MDT)的一部分的附加益处。
在图1所示的该非限制性示例中,第二设备102可以向第一设备101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因此,第二设备102可以充当发射机并且可以经由另一链路104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而第一设备101可以充当接收机并且可以经由另一链路104接收所述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
在备选实施例(未示出)中,第一设备101可以向第二设备102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因此,第一设备101可以充当发射机并且可以经由另一链路104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而第二设备102可以充当接收机并且可以经由另一链路104接收所述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一个可以充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发射机,而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另一个可以充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接收机。因此,本发明的设备101、102能够接收和/或发送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eLLR)。
可以经由与通信链路110分离的另一链路104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传输eLLR 105。更一般地说,可以通过与用于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建立无线或有线通信链路110的手段不同的手段来提供eLLR 105。附加地或备选地,可以经由通信链路110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传输eLLR 105或其至少一部分。
如上所述,另一链路104可以是无线的或有线的。作为有线连接的示例,可以考虑两个网络,每个网络由不同的运营商来操作,其中,链路级报告105通过其核心网并使用运营商间核心桥连接(其不一定是无线的)而在每个运营商的基站之间共享。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中,通信链路110可以被配置为作为第一端的第一设备101与作为第二端的第二设备102之间的直接端到端链路。
图2示出了备选非限制性示例,其中,第三设备103参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示例性地描述了多路径场景中的通信。
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是用于经由通信链路110向第二设备102发送信号的发射机。因此,第二设备102可以是用于经由通信链路110接收所发射信号的接收机。第二设备102可以经由多个传播路径(也可以被称为多路径分量)接收信号。例如,通信链路110的第一路径1101(或第一多路径分量)可以是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直接路径,也被称为视线路径(LOS)。第二路径1102(或第二多路径分量)可以是间接路径,也被称为非视线路径(NLOS),其中,信号例如可以是在障碍物(例如,树)120等处反射。
第三设备103可以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提供第三传播路径1103(或第三多路径分量)。在这种情况下,通信链路110可以是作为一端的第一设备101与作为另一端的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间接链路,其中第三设备103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
然而,与上述障碍物(例如,树)120相比,第三设备103可以直接参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例如,第三设备103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被动地转发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设备103例如可以包括无源反射器。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三设备103可以被配置为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主动地中继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设备103可以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一个设备接收信号,可以可选地处理所述信号,并且向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另一个发送所接收到的(并且可选地经处理的)信号。
在任一种情况下,无论第三设备103是主动地还是被动地参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第三设备103都可以是通信链路110的可配置贡献者。例如,即使第三设备103可以被动地参与(例如,如果它包括无源反射器),第三设备103也可以被配置以便对通信链路110做出贡献。例如,第三设备103可以被配置为转动或旋转无源反射器以便瞄准接收设备,或更一般地说,以便改变(例如,增强)由第三设备103提供的信号传播路径1103。因此,第三设备103对通信链路110做出贡献。
由于第三设备103可以是对通信链路110做出贡献的可配置贡献者,因此它可以与不可配置的简单障碍物(例如,树)120区分开。换言之,可配置贡献者103与障碍物120的区别可以在于:可以有意地使用/利用所述可配置贡献者(例如,第三设备)103的至少一个属性。这种属性例如可以是反射、相移、极化等中的至少一种。第三设备103例如可以是中继器、RIS等。
仍然参考图2,值得提及的是,上面描述的多路径场景涉及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链路110的多路径传播。即,通信链路110的至少一条路径1103可以经由第三设备103进行路由。前述另一链路104(可以经由该另一链路104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传输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eLLR)105)仍然还可以通过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直接端到端链路来提供,即无需可配置贡献者103的参与。然而,当经由另一链路104传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时,多路径传播也是可能的。因此,第一设备101可以直接向第二设备102发送eLLR,反之亦然。
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传输的eLLR 105可以包含关于在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建立的通信链路110的信息。因此,在上述多路径场景中,eLLR 105还可以可选地包含关于通信链路110的第三路径1103的信息和/或关于第三设备103可能对通信链路110的一个或多个其他路径1101、1102产生的任何影响的信息。下面将进一步给出关于所述多路径场景的一些示例和实施例。
图3A示出了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直接端到端链路110的另一非限制性示例。此时,应当提及的是,本文关于直接端到端链路110说明的一切也可以适用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n的多路径链路,反之亦然。
在图3A所示的非限制性示例中,第一设备101可以是无线通信系统内的用户设备(UE),并且第二设备102可以是基站,例如5G术语中的gNB。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通信链路110可以是UE 101和gNB 102之间的双向无线通信链路,其中,用户数据和/或控制数据可以被映射到在上行链路(即,从UE 101到gNB 102)或下行链路中(即,从gNB 102到UE 101)中发送的无线载波。
如还可以在图3A的非限制性示例中看到的,可以在第一设备(UE)101和第二设备(gNB)102之间提供单向无线链路104,经由该单向无线链路104可以在两个设备101、102之间传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eLLR)。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UE 101可以充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发射机,并且gNB 102可以充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的接收机。
图3B示出了可以附近就地存在干扰源(SOI)106的场景。干扰源106可以对第一设备101(UE1)和第二设备102(gNB1)之间的通信链路110造成某种干扰107。该干扰107可以对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例如,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或数量)具有影响。该影响可以是导致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增强的正面影响,或者是导致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劣化的负面影响。以任何方式,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都可以基于干扰107的存在或不存在而变化或改变。换言之,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可以在没有显著干扰的基本无干扰状态和存在干扰源106的干扰状态之间改变或变化。链路级性能也可以响应于干扰本身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如果干扰增加或减少,则链路级性能可以例如通过增强或降低而相应地改变或变化。
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将关于当前链路级性能的信息和/或关于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信息包括到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因此,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创建eLLR 105来获得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105,并且向第二设备102发送所创建的eLLR 105。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接收eLLR 105,并且从所接收到的eLLR 105取回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设备101将是eLLR 105的发射机,而第二设备102可以是eLLR105的接收机。为了简化说明,在以下描述中应保留该表示法,即第一设备101可以表示eLLR105的发射机,而第二设备102可以表示eLLR 105的接收机。当然,也可以反过来。
因此,eLLR 105的接收机可以被配置为通过从发射机接收eLLR 105来获得eLLR105。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接收eLLR 105,并且可以取回所接收到的eLLR 105中包含的信息。
如上所述,例如在存在干扰源106的情况下,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可以基于当前(环境)情况而变化或改变。因此,由干扰源106引起的干扰可以被视为链路级性能的变化或改变的根本原因。当然,还可能存在导致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的一些其他类型的根本原因。
根据本发明构思,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105中包含的一个信息可以是关于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其可以充当eLLR 105的发射机)可以被配置为将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作为关于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的一部分包括到eLLR 105中: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时间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频谱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空间中信号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位置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在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不同位置处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取向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取向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功率水平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接收和/或发射功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带宽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占用带宽的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极化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天线极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遵循高斯分布,以及
·关于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或方差的信息。
从eLLR 105的接收机的角度来看,例如从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的角度来看,所述接收机可以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eLLR 105取回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作为关于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的一部分: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时间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频谱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频率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空间中信号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位置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在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不同位置处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取向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取向的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功率水平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接收和/或发射功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带宽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占用带宽的变化而变化,
·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极化相关性,使得链路级性能随着eLLR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天线极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遵循高斯分布,以及
·关于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或方差的信息。
此外,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将链路级性能的变化或改变的根本原因的性质确定为随机性性质或确定性性质。例如,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将所确定的根本原因分类为:
·确定性(预测性能变化);或者
·随机性(随机、不可预测性能变化)。
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自行对根本原因是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进行分类。它可以将该信息包括到eLLR 105中。
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从eLLR 105取回所述信息,即第二设备102可以取回关于根本原因是被分类为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的信息。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设备102可以基于eLLR 105中包含的任何相关信息来自行对根本原因是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进行分类。
链路级性能的确定性变化可以源自导致无线通信链路110的可重复行为并且因此导致可重复性能变化的确定性或已知事件、情况、行为等。确定性事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传输路径中的障碍物导致无线通信链路110的已知且可重复行为,例如已知且可重复的劣化水平。
链路级性能的随机变化可以源自导致无线通信链路110的不可预测或不可重复行为并且因此导致不可预测性能变化的随机事件、情况、行为等。随机性事件的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导致无线通信链路110的未知行为并且因此导致链路级性能的未知或不可重复的改变或变化量的噪声或(快速)衰落。
当将根本原因的性质确定和/或分类为确定性或随机性时,本发明的设备110可以被配置为考虑链路级性能变化随着时间和/或频率的变化。
这是与仅表示平均过程的结果的现有技术CQI值的重要区别。例如,与给定BWP相关联的CQI值并未揭示随着时间和/或频率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底层统计数据(例如,改变或更改链路级性能的根本原因)可能不同,两个CQI值也可以看起来相似。此外,虽然BWP内的一些RB可能以确定性或随机性方式低于平均CQI,但由于其平均性质,该性质并未在CQI本身中揭示。
然而,本发明确实提供了关于改变或变化的链路级性能的根本原因的性质的反馈,使得本发明的设备101、102能够提供针对变化或改变的链路级性能的对策。例如,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适当地适配其接收和/或发送策略。简而言之,只要改变的链路级性能(例如,分组错误)遵循(特定)随机性行为,就可以使用针对这种(分组错误)行为优化的手段来操作无线通信链路110。然而,在反馈描述改变的链路级性能(例如,分组错误)的确定性性质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适配发送策略、接收策略、和/或组合的发送/接收策略来掌握根本原因的性质。
一般而言,根本原因可以是造成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的原因。因此,可以期望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所述变化。例如,如果干扰源106可导致劣化的链路级性能,则优选地提供适当的对策来补偿或减轻所述链路级劣化。这些对策可以取决于根本原因是随机性的还是确定性的。
更一般地说,如果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被确定为具有确定性性质,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应用第一组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来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进而,如果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被确定为具有随机性性质,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通过应用第二组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来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第一组对策和第二组对策的内容可以不同。
例如,用于减轻或补偿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的第一组对策可以包括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应用的以下对策中的至少一种: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第一设备和/或第二设备101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第一设备101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第一设备101的空间取向,
·改变第一设备101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应当注意,波束成形可以包括辐射图案适配(形成),其包括主瓣、旁瓣和零点。
例如,用于减轻或补偿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的第一组对策可以包括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应用的以下对策中的至少一种: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第二设备102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第二设备102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第二设备102的空间取向,
·改变第二设备102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总之,可以被包含在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eLLR)105中的一个信息可以是关于改变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在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随机性性质的情况下,应用来自不同第二组对策中的对策。因此,用于减轻或补偿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的第二组对策可以包括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eLLR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应用的以下对策中的至少一种: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当然,如果根本原因被分类为(至少部分地)具有随机性性质和(至少部分地)具有确定性性质,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应用第一组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并且附加地应用第二组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
上述示例并非详尽性的。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提供更多的对策,以便减轻或补偿由某种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更一般地说,可以说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通过适配或改变它们各自经由通信链路110传输(即,接收和/或发送)数据的策略和/或通过改变它们各自的操作通信链路110的模式来提供一个或多个对策。
例如,在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经由通信链路110发送信息(用户数据和/或控制数据)的情况下,则设备101、102可以适配或改变其发送策略作为减轻或补偿由某种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改变的对策。如果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经由通信链路110接收信息(用户数据和/或控制数据),则设备101、102可以适配或改变其接收策略。当然,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两者可以相互地适配或改变其各自的发送和接收策略,即,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执行组合的发送/接收策略适配。
例如,两个飞行飞艇(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充当接收策略、发送策略、或组合的发送/接收策略的适配的非限制性示例。这两个飞艇101、102可以经由定向无线通信链路110彼此连接。所述通信链路110可以包括特定链路级性能,如果飞艇101、102两者持续地并排飞行,则该特定链路级性能可以不改变。然而,如果两个飞艇101、102之一可以改变其相对于两个飞艇101、102中的另一个的取向和/或位置,或者如果可能存在干扰源106,则这可以改变链路级性能。为了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所述变化,两个飞艇101、102中的至少一个可以分别适配或改变其经由通信链路110接收或发送数据的策略。换言之,位置或取向的变化可以与导出用于平衡和/或改进定向无线通信链路110的策略相关。
在另一实施例中,eLLR 105(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的发射机可以被配置为向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报告它已经应用的一个或多个对策。例如,所述报告可以例如作为关于改变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经由本发明的丰富链路级报告(eLLR)105来发送。
在又另一实施例中,eLLR 105(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的发射机可以被配置为显式地请求和/或指示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应用一个或多个对策来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变化。所述显式请求和/或指示可以作为关于改变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被包含在链路级报告105中。
所述关于措施的信息还可以可选地包含关于任何另一设备(例如,上述第三设备103)已经应用或将应用以便减轻或补偿由某种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一个或多个措施的信息。
例如,参考图2,第二设备102可以向第一设备101报告可能由某种根本原因已经引起的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为此,第二设备102可以向第一设备101发送eLLR105,其中,所述丰富的链路级报告105可以包含关于导致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如上所述,通信链路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3,其信息可以被包含在关于通信链路110的信息中。因此,eLLR 105可以包含关于源自第三设备103的影响的信息。
然后,第一设备101可以向第二设备102发送eLLR 105,其中,所述eLLR 105可以包含关于第二设备102可以应用以便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的措施的信息。附加地或备选地,该eLLR 105可以包含关于第三设备103可以应用以便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的措施的信息。
例如,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指示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例如,第三设备103)应用上述第一组对策和/或第二组对策中的至少一个对策。具体地,可以请求和/或指示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属性,例如反射角、相位关系,
·改变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第二设备102和/或第三设备103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第二设备102的定向天线的对准和/或第三设备103的一个或多个传入和/或传出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3的方向性,
·改变第三设备103的传入和/或传出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3和/或第二设备102的空间取向,
·改变第二设备102和/或第三设备103的位置,以及
·执行切换过程。
应当注意,波束成形包括辐射图案适配(形成),其包括主瓣、旁瓣和零点。
如前所述,第三设备103可以是有源设备,例如有源中继。在这种情况下,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指示第二设备102和/或有源第三设备103应用以下对策中的至少一个: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如果第三设备103可以是无源设备(例如,无源反射器等),则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指示无源第三设备103应用以下对策中的至少一个:
·应用相移,
·应用反射角的更改,
·针对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应用一个或多个传入和/或传出通信路径的更改:
o 方向,
o 极化,
o波束宽度/发散度,
o光谱定位,以及
o幅度(功率)和/或相位关系。
因此,继续参考图2,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指示和/或请求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参与该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例如,第三设备103)应用上述措施中的至少一个以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的改变或变化。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设备102可以向第一设备101报告由第一设备101和/或第二设备102和/或第三设备103应用的对策的效果。因此,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可以向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提供反馈。第二设备102可以通过向第一设备101发送其中可以包含所述反馈信息的另一eLLR 105来这样做。
作为另一实施例,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预测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或未来行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向第二设备102发送eLLR105,eLLR 105包含关于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预测的未来链路级性能的信息。所述信息可以例如作为关于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的信息的一部分被包含在eLLR 105中。
第一设备101不仅可以预测未来链路级性能,而且还可以可选地导出第一设备101将在未来执行的新发送和/或接收策略,作为用于抵消链路级性能的预测变化的预测或预防对策。换言之,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提供将要或将在未来应用以便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未来对策。
因此,根据实施例,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向eLLR105的接收机(例如,向第二设备102)报告第一设备101在未来将应用的用于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一个或多个对策,其中,所述报告可以例如作为关于改变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经由eLLR 105来发送。
附加地或备选地,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向eLLR105的接收机(例如,第二设备102)和/或向经由通信链路110参与该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例如,向第三设备103)发送显式请求和/或指令以在未来应用一个或多个对策来减轻或补偿链路级性能变化。所述显式请求和/或指令可以例如作为关于改变无线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被包含在eLLR 105中。
总而言之,eLLR 105可以包含与设备101、102、103a)已经执行、b)将执行、或c)建议或请求它或另一设备将执行的对策相关的信息。例如,当查看如图1至图3B所示的单个链路104时,在每一端处(即,在第一设备101和/或第二设备102处)获得的本发明的eLLR 105可以用于:
o确定和/或预测链路级性能变化(例如,不良链路性能)的问题/根本原因,和/或
o导出(预测的)发送和/或接收策略以改进链路性能,包括对链路参数、调度、波束成形、取向、位置、对准的选择等。
图4中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中,示出了上述两个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和另一设备101B。在该非限制性示例中,两个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一个(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驻留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UE1),并且两个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另一个(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基站(gNB1)。另一设备101B可以是所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另一用户设备(UE2)。可以在第一设备101(UE1)和第二设备102(gNB1)之间建立第一通信链路110。可以在第二设备102(gNB1)和另一设备101B(UE2)之间建立第二通信链路110B。
第一eLLR 105可以经由上述另一链路104由第一发射机(例如,由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发送给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第二eLLR 105B可以经由第二另一链路104B由第二发射机(例如,由另一设备101B)发送给第二eLLR 105B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因此,eLLR 105、eLLR 105B两者都可以由eLLR-接收机(例如,由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来接收。
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可以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用于改变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
·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图5示出了另一实施例,其中,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一eLLR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和/或转发到另一设备101B,这通过标记有eLLR-1’的虚线105’来指示。附加地或备选地,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将第二eLLR 105B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和/或转发到第一设备101,这通过标记有eLLR-2’的虚线105B’来指示。
第二另一链路104B(可以经由该另一链路104B发送第二eLLR 105B)可以具有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另一链路104(可以经由该另一链路104发送eLLR 105)相同或完全相同的功能。因此,本文关于另一链路104和eLLR 105描述的一切也适用于第二另一链路104B和第二eLLR 105B,反之亦然。然而,虽然eLLR 105可以包含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链路110相关的信息,但第二eLLR 105B可以包含关于另一设备101B与(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中的)至少一个设备之间的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信息。
例如,可以在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提供以下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对于第一通信链路110,在第一通信链路110的一端或两端(第一设备101和/或第二设备102)处获得的eLLR 105连同从与相应其他通信链路110B相关的其他设备(一个或多个另一设备103)获得的一个或多个eLLR 105B可以用于:
o确定第一通信链路110和/或其他通信链路110B(例如,eLLR 105、eLLR 105B)的不良链路性能的问题/根本原因可以包括关于从一个或多个干扰源观察到的干扰的某些属性、特性和模式的信息。这种模式可以涉及干扰的定位或其发生时间(时隙、OFDM符号)、频谱(频率)和/或空间。
o导出发送/接收策略以改进第一通信链路110和/或其他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性能,包括对链路参数、调度、波束成形、定向、位置、对准等的选择。
o根据需要将eLLR 105、eLLR 105B转发到其他网络实体(例如,一个或多个另一设备103),如图5所示。
根据另一实施例,两个或更多个eLLR 105、eLLR 105B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检查所接收到的eLLR 105、eLLR 105B是否可能发生冲突。例如,第二设备102可以检查eLLR 105、105B中的每一个中报告的对策是否发生冲突和/或它们是否被充分协调以不发生冲突和/或对策是否适合于对根本原因进行补救。
如果设备102可以检测到所接收到的eLLR 105、eLLR 105B中的两个或更多个发生冲突和/或未被充分协调和/或不合适,则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
·在应用所述对策之前进行干预,和/或
·协调所报告的对策,和/或
·编排所报告的对策,和/或
·补偿所报告的对策,和/或
·指示和/或请求第二设备101或任何另一设备101B协调和/或编排和/或补偿所报告的对策。
如上面参考图3B示例性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可以由干扰源106引起。在下文中,将描述可以通过本发明的eLLR 105处理的不同类型的干扰的一些非限制性示例。
作为第一示例,所谓的小区间干扰(ICI)应被描述为可以在eLLR 105内报告的根本原因的一个非限制性示例。如图6示例性所示,所述小区间干扰可以在驻留在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中的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发生。附加地或备选地,小区间干扰可以在驻留在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中的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中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发生。
仍然参考图6,第一小区120内部的基站102与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UE 201、UE201B之间的小区间干扰(ICI)可以是第一小区120内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一可以被配置为第一小区120内部的基站。基站可以提供所述第一小区120。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第三设备201、201B可以被配置为UE。在该示例性场景中,第二小区220中的UE 201、UE 201B之一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接收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被配置为基站。该IC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图6所示的第二示例示出了第一小区120内部的用户设备101、101B与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基站202之间的小区间干扰(ICI)。在该示例性场景中,第二小区220中的基站202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发射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01、101B之一被配置为UE。该IC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图7示出了可以在eLLR 105内报告的根本原因的另一示例,其中,所述根本原因是所谓的交叉链路干扰(CLI)。在第一示例中,第一小区120内部的基站102与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基站202之间的gNB间CLI可以是第一小区12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的根本原因。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之一(例如,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第一小区120内部的基站。基站102可以提供所述第一小区120。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第三设备202可以被配置为可以提供所述第二小区220的基站。在该示例性场景中,第二小区220中的基站202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接收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被配置为基站。该gNB间CL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图7所示的第二示例示出了第一小区120内部的用户设备101、101B与不同第二小区220内部的用户设备201、201B之间的UE间CLI。在该示例性场景中,第二小区220中的UE201、UE 201B之一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发射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01、101B之一被配置为UE。该UE间CL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总而言之,对于多个链路,在链路的一端或两端(设备101、102)处获得的一个或多个eLLR 105可以用于:
o确定一个gNB或一组gNB的不良网络性能的问题/根本原因
o导出发送/接收策略以改进一个gNB和/或一组gNB的网络/小区性能,包括对链路/网络参数、调度、波束成形、取向、位置、对准等的选择,
o根据需要将一个或多个eLLR转发到其他网络实体。
图8示出了可以在eLLR 105内报告的根本原因的另一示例,其中,所述根本原因是所谓的系统间干扰,或者更具体地,是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IWI)。在该示例中,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即,eLLR 105的发射机和eLLR 105的接收机)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WCS1)130的实体。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WCS2)230可以包括可以充当基站或UE的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在IWI场景中,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其信息在链路级报告105中提供)可以基于驻留在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中的设备101、102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的系统间干扰。
第一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UE与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的一个或多个UE 201、UE 201B之间的IWI。例如,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被配置为由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无线通信小区服务的用户设备。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基站。基站102可以提供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无线通信小区(图7)。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可以包括可以分别充当UE或基站的一个或多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根据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所述第一示例(IWI-Ex.1),第二系统230的UE 201、UE 201B之一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发射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设备101、101B之一被配置为UE。该IW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第二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基站102与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的一个或多个基站202之间的IWI。例如,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基站。第三设备201、201B、202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设备202)可以充当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部的基站。根据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所述第二示例(IWI-Ex.2),第二系统230的基站202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105的接收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被配置为基站。该IW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第三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UE 101、101B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的一个或多个基站202之间的IWI。例如,eLLR 105的发射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101B)可以被配置为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UE。第三设备201、201B、202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如,设备202)可以充当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部的基站。根据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所述第三示例(IWI-Ex.3),第二系统230的基站202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105的发射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101B被配置为UE。该IW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第四非限制性示例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基站102与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部的一个或多个UE 201、UE 201B之间的IWI。例如,eLLR 105的接收机(例如,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基站。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一(例如,设备201、201B)可以充当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部的UE。根据无线通信系统间干扰的所述第四示例(IWI-Ex.4),第二系统230的UE 201、UE 201B可以充当以某种方式影响eLLR 105的接收机的干扰源,在这种情况下,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被配置为基站。该IWI可以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部的通信链路110、110B之一的链路级性能的变化(例如,劣化或增强)的根本原因。
应当提及的是,尽管图8中未显式地描绘,但除了所描述的WCS间干扰(IWI)的示例之外,上述小区间干扰(ICI)和/或交叉链路干扰(CLI)场景还可以出现在每个WCS130、WCS230内。
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的实体之间传输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向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发送在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中获得的eLLR 105。在图8中通过标记有eLLR-WCS1的虚线104描述了该场景。附加地或备选地,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和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接收在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获得的eLLR 105x。在图8中通过标记有eLLR-WCS2的虚线104’描述了该场景。
根据实施例,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可以是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并且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可以是不同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备选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可以是相同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
总之,对于多个WCS130、WCS230内的多个链路,在第一WCS130中获得的eLLR 105和在第二WCS230中获得的eLLR 105x可以用于:
·在WCS130、WCS230中的一者或两者中,确定一个gNB或一组gNB的不良网络性能的问题/根本原因,
·在WCS130、WCS230中的一者或两者中,导出发送/接收策略以改进一个gNB和/或一组gNB的网络/小区性能,包括对链路/网络参数、调度、波束成形、取向、位置、对准等的选择。
本发明的eLLR 105可以由其他网络实体进一步处理,所述其他网络实体a)包括受影响的通信链路本身,b)形成小区的一部分,c)被视为与一个或多个其他用户准共址(QCLed),d)在给定无线通信系统(WCS)内,或者e)转发相同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或不同类型的RAN中的任一RAN的其他WCS130、WCS230或与其交换。本发明的eLLR 105可以由驻留在任何给定WCS130、WCS230内部或外部的实体或者及其排列组合来存储、调用、请求、处理、组合和分离。
在本文描述的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处理来自一个或多个网络实体的eLLR 105,并且根据需要向其他网络实体转发处理结果。附加地或备选地,消息转发的类型和模式可以遵循与用于收集eLLR的eLLR框架相同的eLLR框架。前述处理特别可以包括:
o对常见或特定模式的识别;
o输入-输出关系的确定性或随机性分类;以及
o根据共识等形成的决策。
以下要点将用于提供可以由本发明的设备101、102执行的操作的简要概述:
1.[由第一网络实体,例如第一设备101]观察无线链路
2.[例如,由第一设备101]创建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105,eLLR 105可以包含:
a.对症状的描述,
b.可选地,自动诊断[自我确定]
c.可选地,自动预报[自我预测]
d.可选地,报告[由第一设备101]采取的动作和/或预期动作
e.可选地,建议/请求[由第二网络实体,例如由第二设备102)]要采取的动作
3.向第二设备102(eLLR-接收机)发送eLLR 105
4.由第二设备102(eLLR接收机)处理eLLR 105,这可以导致:
a.仅基于一个或多个eLLR 105中包含的信息或者结合一个或多个eLLR 105中包含的信息使用附加信息(例如,位置、时间、位置兼时间=准共置(QCL)、定向信息等)对根本原因的诊断。
b.以及可选地,对预期症状的预测
5.可选地,将一个或多个eLLR 105从第二设备102(eLLR-接收机)转发到一个或多个第三网络实体(例如,到另一设备101B):
a.以下形式中的任一种:
i.未处理的(原始)形式
ii.已处理的:
1.选择性地;
2.聚合的;或者
3.与其他信息结合(参见4a)。
b.其中,第三网络实体可能不一定与以下项进行QCL:
i.彼此;或者
ii.第一设备101和/或第二设备102,
c.其中,第三网络实体被确定为与以下项进行QCL:
i.彼此;或者
ii.第一设备101和/或第二设备102,
6.由第二设备102(eLLR-接收机)或任何其他网络实体导出新发送策略[处理],包括:
a.遵循由第一设备101(eLLR-发射机)建议/请求的动作;
b.可选地,向第一设备101通知新发送策略;以及
c.可选地,建议/请求[由第一设备101]要采取的匹配动作。
7.[由第二设备102(eLLR-接收机)]创建eLLR 105。
在本文描述的所有示例和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使用用于应答和/或否定应答对经由通信链路110传输的用户数据和/或控制数据的成功接收的应答方案。例如,本发明的第一设备101可以经由通信链路110向本发明的第二设备102发送包含用户数据和/或控制数据的消息。如果第二设备102成功接收到该消息,则它可以向第一设备101发送应答指示符(ACK)。如果未接收到该消息或未正确地接收到该消息,则第二设备102可以向第一设备101发送否定应答指示符(NACK)。这可以对应于现有技术的应答方案,如自动重复请求(ARQ)或混合ARQ(HARQ)。
然而,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丰富常规应答信息。例如,如果由于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正确地接收到消息,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传输新的否定应答指示符(例如,D-NACK),该新的否定应答指示符向该消息的发射机指示由于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地接收到该消息。反过来,如果由于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正确地接收到消息,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传输新的否定应答指示符(例如,S-NACK),该新的否定应答指示符向该消息的发射机指示由于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地接收到该消息。
因此,根据实施例,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可以被配置为使用用于彼此报告是否成功地接收到经由其通信链路110传输的数据的应答方案。如果由于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地接收到该数据,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一个(例如,作为该数据的预期接收方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向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另一个(例如,向作为该数据的预期发射机的第一设备101)发送第一类型的否定应答指示符(S-NACK),该S-NACK指示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附加地或备选地,如果由于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地接收到该数据,则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一个(例如,作为该数据的预期接收方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向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另一个(例如,向作为该数据的预期发射机的第一设备101)发送第二类型的否定应答指示符(D-NACK),该D-NACK指示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
可以通过丰富的链路级报告(eLLR)105在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之间传输所述否定应答指示符(D-NACK、S-NACK)。
此外,可以使用置信度对响应进行加权,例如60%的D-NACK/40%的S-NACK。D-NACK和S-NACK在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05中提供,该增强链路级报告(eLLR)105还可包含与设备a)已经执行、b)将执行或c)建议或请求它或另一设备将执行的动作相关的信息。
因此,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一个(例如,作为该数据预期接收方的第二设备102)可以被配置为:确定根本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性质以及根本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确定性性质,并且向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中的另一个(例如,向作为该数据的预期发射机的第一设备101)发送否定应答指示符的加权版本(例如,40%的S-NACK/60%的D-NACK)。
本文公开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应用适用于任何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WCS),而不管其拓扑结构如何,该拓扑结构例如可能包括点对点、点对多点、菊花链(线性)、环形、星形、网状、其任何混合组合和自组织网络。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应用还包括在形成一个或多个WCS130、WCS 230的一部分的链路和/或已知具有相互相关性的链路之间分发和交换一个或多个eLLR 10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概括如下:
·丰富的对受监测链路的报告
·有机会使用进行更快且更明智的根本原因分析并且据此导出对策的报告
·基于eLLR的进一步增强的通信策略
·对链路劣化的早期检测导致可能避免,并且因此导出合适/适当的对策
·更快的链路恢复
·减少的反馈开销
·用信号通知所建议的对策
·用信号通知预期动作
总而言之,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例如,诸如基站(例如,gNB)、用户设备(UE)或一些其他有线或无线设备之类的网络实体)可以包括用于确定产生链路级性能变化(例如,对服务、性能、功能、质量等的某种形式的增强或劣化)的错误或机制的性质的装置。影响两个或更多个网络实体101、102之间的通信链路110的这种错误或机制的性质可以被分类为以下任一种:
·确定性(预测性能增强/劣化);或者
·随机性{随机且不可预测行为}。
本发明的构思可以基于对本发明的设备101、102内的结构的检查,其提供对根本原因的洞察。示例包括但不限于:解码器的软比特;解映射器的估计;解交织器;解复用器;频率、相位和/或时间对准;均衡器设置;CSI估计器;SNR;SINR;CNR;CINR;ICI;CLI;ACLR;LNA和/或PA增益设置;RAT间干扰;频间干扰;地理位置;速度;取向;发送和/或接收模式;时间;等等。
根据本发明原理,链路级报告可以用信息来丰富,例如:
·ACK/NACKACK/D-NACK和ACK/S-NACK
o示例1:H-ARQ+(随机性/确定性)(1比特的丰富)。可以是多层的、分层的或量化的。
o示例2:宽带SINR反馈(CLI)+SINR方差、极值(峰值)的标记
可以向网络(上行链路-UL)和/或从网络(下行链路-DL)用信号通知本发明的eLLR105。在本发明的设备101、102之一可以被配置为用户设备(UE)的情况下,UE可以通过例如RRC、ME来配置。
本发明构思可以用于:
·适配UL/DL中的Tx/Rx策略
·改变Tx/Rx滤波器(波束成形器)
·分集与复用
·改变资源映射/调度/信道
·MCS、K次重复H-ARQ
·收集系统/网络性能KPI:例如,向一组UE分配任务以递送eLLR(类似MDT的作业)
尽管已经在设备的上下文中描述了一些方面,但将清楚的是,这些方面还表示对应方法的描述,其中,方框或设备对应于方法步骤或方法步骤的特征。类似地,在方法步骤上下文中描述的方面也表示对对应方框或项目或者对应设备的特征的描述。
可以由(或使用)硬件设备(诸如,微处理器、可编程计算机或电子电路)来执行一些或全部方法步骤。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这种设备来执行最重要方法步骤中的一个或多个方法步骤。
根据某些实现要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用硬件或软件实现,或者至少部分用硬件实现,或至少部分用软件实现。可以使用其上存储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字存储介质(例如,软盘、DVD、蓝光、CD、ROM、PROM、EPROM、EEPROM或闪存)来执行实现方式,该电子可读控制信号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或者能够与之协作)从而执行相应方法。因此,数字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具有电子可读控制信号的数据载体,其能够与可编程计算机系统协作以便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
通常,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实现为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程序代码可操作以在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方法之一。该程序代码可以例如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
另一实施例包括存储在机器可读载体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文描述的方法之一。
换言之,本发明方法的实施例因此是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该程序代码用于在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
因此,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是其上记录有计算机程序的数据载体(或者数字存储介质或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数据载体、数字存储介质或记录的介质通常是有形的和/或非暂时性的。
因此,本发明方法的另一实施例是表示计算机程序的数据流或信号序列,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数据流或信号序列可以例如被配置为经由数据通信连接(例如,经由互联网)传输。
另一实施例包括处理设备,例如,计算机或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处理设备被配置为或适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
另一实施例包括其上安装有计算机程序的计算机,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包括被配置为向接收机(例如,以电子方式或以光学方式)传输计算机程序的设备或系统,该计算机程序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接收机例如可以是计算机、移动设备、存储设备等。设备或系统可以例如包括用于向接收机传输计算机程序的文件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编程逻辑器件(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以用于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的功能中的一些或全部。在一些实施例中,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以与微处理器协作以执行本文所述的方法之一。通常,这些方法优选地由任何硬件设备来执行。
本文描述的设备可以使用硬件设备、或者使用计算机、或者使用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的组合来实现。
本文描述的方法可以使用硬件设备、或者使用计算机、或者使用硬件设备和计算机的组合来执行。
虽然已经参考说明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公开,但该描述不旨在被解释为限制性的。在参考本描述之后,本说明性实施例以及本公开的其他实施例的各种修改和组合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然的。因此,旨在使所附权利要求涵盖任何这种修改或实施例。
缩写
Claims (59)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130)中使用的设备(101、102),
所述设备(101、102)包括到至少第二设备(101、102)的通信链路(110),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发送和/或接收链路级报告(105),和/或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通过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来控制所述通信链路(110),或者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包含的信息而受到控制,
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用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
·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通信链路(110)是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双向通信链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通信链路(110)是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直接端到端链路,或者
其中,所述通信链路(110)是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间接链路,所述设备(101、102)作为一端且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作为另一端,在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存在第三设备(103),其中,所述第三设备(103)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所述第一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103)通过提供所述通信链路(110)的至少一条路径(1103)来参与所述通信,经由所述至少一条路径(1103)发生所述设备(101)和所述第二设备(102)之间的通信,并且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103)是所述第一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通信链路(110)的可配置贡献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103)通过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的由所述第三设备(103)提供的所述至少一条路径(1103)在所述第一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中继或转发信号来参与所述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与所述第二设备(101、102)具有第二链路(104),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是经由所述第二链路(104)向所述第二设备(101、102)发送的或者从所述第二设备(101、102)接收的,
其中,所述第二链路(104)不同于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所述通信链路(1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经由其接收或发送所述链路级报告(105)的所述第二链路(104)是所述设备(101、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之间的单向链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通过自身创建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来获得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并且向所述第二设备(102)发送所创建的链路级报告(10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将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作为关于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的一部分包括到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具有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时间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频谱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空间中的信号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位置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取向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取向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功率水平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接收和/或发射功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带宽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占用带宽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极化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2、103)的天线极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遵循高斯分布,以及
·关于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或方差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之一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将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分类为具有随机性性质或确定性性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当对所述根本原因进行分类时,考虑链路级性能随时间和/或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之一所述的设备(UE1),其中,
如果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确定性性质,则所述设备(UE1)被配置为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缓解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所述通信链路的调度,
·改变所述设备(UE1)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所述设备(UE1)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所述设备(UE1)的空间取向,
·改变所述设备(UE1)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UE1),其中,
如果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随机性性质,则所述设备(UE1)被配置为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缓解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其中,
如果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确定性性质和随机性性质,则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缓解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所述通信链路的调度,
·改变所述设备(101)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所述设备(101)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所述设备(101)的空间取向,
·改变所述设备(101)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并且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缓解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另一对策: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设备(102)报告所述设备(101)已经应用以减轻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对策,
其中,所述报告被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来经由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发送。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之一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请求和/或指示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3):
应用一个或多个对策来缓解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
其中,对应的请求和/或指令被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来经由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发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请求和/或指示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所述另一设备(103)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相关性质,例如反射角、相位关系、
·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
参与通信的所述另一设备(103)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所述第二设备(102)的定向天线的对准和/或经由
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所述另一设备(103)的一个或多个传入和/或传出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3)的方向性,
·改变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
参与通信的所述另一设备(103)的传入和/或传出多路径分量(1101、1102、1103)的空间取向,
·改变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
参与通信的所述另一设备(103)的位置,以及
·执行切换过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请求和/或指示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所述另一设备(103)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和/或其中,所述设备(UE1)被配置为请求和/或指示经由所述通信链路参与通信的所述另一设备(103)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
·应用相移,
·应用反射角的更改,
·针对以下项中的至少一项应用一个或多个传入和/或传出通信路径的更改:
o方向,
o极化,
o波束宽度/发散度,
o光谱定位,以及
o幅度(功率)和/或相位关系。
19.根据权利要求8至18之一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预测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未来行为,并且
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经由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向所述第二设备(102)发送所预测的链路级性能,作为关于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的信息的一部分。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设备(102)报告:
所述设备(101)将在未来应用以减轻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一个或多个措施,
其中,所述报告被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来经由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发送。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20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被配置为请求和/或指示所述第二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3):
在未来应用一个或多个措施来缓解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
其中,对应的请求和/或指令被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来经由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发送。
22.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通过从所述第二设备(102)接收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来获得所述链路级报告(105)。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取回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项信息作为关于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的信息的一部分: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具有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时间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时间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频谱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空间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空间中的信号分布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位置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位置不同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取向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取向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功率水平相关性,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接收和/或发射功率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带宽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占用带宽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具有极化相关性,
使得所述链路级性能随着所述设备(102)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1、103)的天线极化的变化而变化,
·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否遵循高斯分布,以及
·关于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高斯分布的均值和/或方差的信息。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包含的信息,将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分类为具有随机性性质或确定性性质,
或者从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包含的信息导出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具有随机性性质还是确定性性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当对所述根本原因进行分类时,考虑链路级性能随着时间和/或频率变化而变化。
26.根据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设备(102),其中,
如果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确定性性质,则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减轻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空间取向,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27.根据权利要求24至2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其中,
如果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被分类为具有随机性性质,则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用于减轻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28.根据权利要求22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设备(101)接收显式请求和/或指令以
提供用于缓解或补偿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对策,
其中,所述显式请求和/或指令被包含在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根据所接收到的请求和/或指令,通过应用以下措施中的至少一个来提供对策:
·改变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参数,
·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调度,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天线的波束协调和/或波束成形,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定向天线的对准,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空间取向,
·改变所述设备(102)的位置,
·切换到不同的基站,
·交织,
·扩频,
·随机化波束扫描,
·确定性波束扫描,
·循环延迟分集,
·在时间、频率和空间中的至少一种中跳跃,
·编码方案的变化,
·空时码,以及
·重复编码。
30.根据权利要求22至29之一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取回来自第二设备(101)的报告,作为关于改变所述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的一部分,所述来自第二设备(101)的报告用于报告所述第二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3)已经应用以减轻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一个或多个措施。
31.根据权利要求22至30之一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取回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预测未来行为,作为关于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的信息的一部分。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述第二设备(101)接收显式请求和/或指令以:
在未来应用一个或多个对策来减轻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
33.根据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中取回来自第二设备(101)的报告,所述来自第二设备(101)的报告用于报告:
所述第二设备(101)和/或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参与通信的任何另一设备(103)在未来将执行的用于减轻或补偿由特定根本原因引起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一个或多个动作。
34.根据权利要求1至3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设备(101、102)发送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和/或从所述第二设备(101、102)接收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其中,所述第二设备(101、102):
·与所述设备(101、102)本身驻留在相同的无线通信系统(130)中,并且与所述设备(101、102)由相同的小区提供服务,和/或
·与所述设备(101、102)本身驻留在相同的无线通信系统(130)中,但与所述设备(101、102)由不同的小区提供服务,和/或
·与所述设备(101、102)驻留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230)中。
35.根据权利要求1至3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如果所述设备(102)从所述第二设备(101)接收到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则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
·将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或转发给任何第三设备(103),所述任何第三设备(103)与所述设备(102)本身驻留在相同的无线通信系统(130)中并且与所述设备(102)由相同的小区提供服务,和/或
·将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或转发给任何第三设备(103),所述任何第三设备(103)与所述设备(102)本身驻留在相同的无线通信系统(130)中,但与所述设备(102)由不同的小区提供服务,和/或
·将所接收到的链路级报告(105)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或转发给任何第三设备(103),所述任何第三设备(103)与所述设备(102)驻留在不同的无线通信系统(230)中。
36.根据权利要求1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使用应答方案来向所述第二设备(101、102)报告经由所述通信链路(110)传输的数据是否被所述设备(101、102)成功接收到,其中,
如果由于具有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
则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设备(101、
102)发送第一类型的否定应答指示符(S-NACK),所述S-NACK指示具有随机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和/或
如果由于具有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导致未成功接收到所述数据,
则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设备(101、
102)发送第二类型的否定应答指示符(D-NACK),所述D-NACK指示具有确定性性质的根本原因。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设备(101、102)被配置为确定所述根本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随机性性质以及所述根本原因在多大程度上具有确定性性质,并且
向所述第二设备(101、102)发送所述否定应答指示符的加权版本(例如,60%的D-NACK/40%的S-NACK)。
38.根据权利要求1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从另一设备(101B)接收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和/或向另一设备(101B)发送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所述第二链路级报告与所述设备(102)和所述另一设备(101B)之间的不同的第二通信链路(110B)相关,
其中,所述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用于改变所述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
·所述第二通信链路(110B)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将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或转发给所述另一设备(101B),和/或
将所述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或其至少一部分中继或转发给所述第二设备(101)。
40.根据权利要求38或39所述的设备(102),其中,
如果所述设备(102)接收到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和所述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
则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分别检查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和所述第二链路级报告(105B)中报告的关于改变链路级性能的措施的信息是否:
·发生冲突,和/或
·被充分协调到不发生冲突,和/或
·适合于补救所述根本原因。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设备(102),其中,
如果所述设备(102)确定所报告的措施发生冲突和/或未被充分协调和/或不合适,
则所述设备(102)被配置为:
·在应用所述措施之前进行干预,和/或
·协调所报告的措施,和/或
·编排所报告的措施,和/或
·补偿所报告的措施,和/或
·指示和/或请求所述第二设备(101)或任何另一设备(101B)协调和/或编排和/或补偿所报告的措施。
42.根据权利要求1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基于驻留在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中的所述设备(101、102)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的小区间干扰,所述根本原因的信息在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提供。
43.根据权利要求1至42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基于驻留在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中的所述第二设备(101、102)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的小区间干扰,所述根本原因的信息在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提供。
44.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是由所述第二设备(102)提供的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2)是提供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的基站。
45.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是提供服务于所述第二设备(101)的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的基站,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是由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服务的用户设备。
46.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是由所述第二设备(102)提供的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所服务的用户设备(101),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是由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服务的用户设备。
47.根据权利要求42或43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是提供服务于所述第二设备(101)的第一无线通信小区(120)的基站,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2)是提供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小区(220)的基站。
48.根据权利要求1至47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和所述第二设备(102)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实体,
其中,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基于驻留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中的所述设备(101)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的系统间干扰,所述根本原因的信息在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提供。
49.根据权利要求1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和所述第二设备(101)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实体,
其中,所述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基于驻留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中的所述第二设备(102)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之间的系统间干扰,所述根本原因的信息在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提供。
50.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是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服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小区由所述第二设备(102)提供,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是由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服务的用户设备。
51.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小区服务于所述第二设备(101),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2)是提供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的基站。
52.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是由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服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小区由所述第二设备(102)提供,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2)是提供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的基站。
53.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设备(102),
其中,所述设备(102)是提供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小区服务于所述第二设备(101),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是由所述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内的无线通信小区服务的用户设备。
54.根据权利要求1至53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
其中,所述设备(101)和所述第二设备(102)是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的实体,并且
其中,所述设备(101)和/或所述第二设备(102)被配置为:
向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发送在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内获得的链路级报告(105),和/或
从驻留在不同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中的至少一个第三设备(201、201B、202)接收链路级报告(105x)。
55.根据权利要求48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是第一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是不同的第二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
56.根据权利要求48至54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
其中,所述第一无线通信系统(130)和所述第二无线通信系统(230)是相同类型的无线电接入网RAN。
57.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56中任一项所述的设备(101、102)和至少一个第二设备(101、102)。
58.一种用于操作无线通信系统(130)中的设备(101、102)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到至少第二设备(102)的通信链路(110),
发送和/或接收链路级报告(105),和/或
通过所述链路级报告(105)来控制所述通信链路(110),或者基于所述链路级报告(105)中包含的信息而受到控制,
所述链路级报告(105)包括关于以下项的信息中的至少一项:
·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变化的根本原因,
·用于改变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措施,以及
·所述通信链路(110)的链路级性能的趋势和/或预期行为。
59.一种计算机可读数字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数字存储介质上存储了具有程序代码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代码用于当在计算机上运行时执行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21205718 | 2021-10-29 | ||
EP21205718.6 | 2021-10-29 | ||
PCT/EP2022/078579 WO2023072619A1 (en) | 2021-10-29 | 2022-10-13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or receiving an enriched link level report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55688A true CN118355688A (zh) | 2024-07-16 |
Family
ID=78695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80835.5A Pending CN118355688A (zh) | 2021-10-29 | 2022-10-13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丰富的链路水平报告的设备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76279A1 (zh) |
EP (1) | EP4424062A1 (zh) |
KR (1) | KR20240090846A (zh) |
CN (1) | CN118355688A (zh) |
WO (1) | WO202307261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599705B2 (en) * | 2008-02-01 | 2013-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based on enhanced pilot measurement reports |
US9585024B2 (en) * | 2010-07-27 | 2017-02-2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lf-organized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
US11071133B2 (en) * | 2018-03-05 | 2021-07-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ross-link interference detection and mitigation |
-
2022
- 2022-10-13 CN CN202280080835.5A patent/CN11835568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0-13 KR KR1020247017164A patent/KR20240090846A/ko active Pending
- 2022-10-13 WO PCT/EP2022/078579 patent/WO2023072619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10-13 EP EP22801483.3A patent/EP442406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4
- 2024-04-23 US US18/643,848 patent/US20240276279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240090846A (ko) | 2024-06-21 |
WO2023072619A1 (en) | 2023-05-04 |
US20240276279A1 (en) | 2024-08-15 |
EP4424062A1 (en) | 2024-09-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48370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virtual multi-point transceivers | |
Soret et al. | Fundamental tradeoffs among reliability, latency and throughput in cellular networks | |
CN102687444B (zh) | 用于选择小区的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 | |
JP5642896B2 (ja) | 階層的スペクトル共有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二次送信機の送信電力決定方法及び送信電力決定装置 | |
US20150172022A1 (en) | Outer-loop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 adaptation | |
US20200015125A1 (en) | Methods of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node,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 device, network node, and computer programs | |
Makki et al. | On the average rate of HARQ-based quasi-static spectrum sharing networks | |
CN103427885B (zh) | 传输模式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 |
Le et al. | Delay statistics and throughput performance for multi-rate wireless networks under multiuser diversity | |
US11323213B2 (en) | Radio access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s, methods and software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
Jacobsen et al. | Multi-cell reception for uplink grant-free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 | |
US20230309133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user equipment pairing in full duplex network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 |
Nomikos et al. | Bandit-based power control in full-duplex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 with strict-sense stationary and non-stationary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s | |
US9929819B2 (en) | Opportunistic comp with low rate low latency feedback | |
Pulliyakode et al. | Reinforcement learning techniques for outer loop link adaptation in 4G/5G systems | |
Liu et al. | Cooperative beamforming aided incremental relaying in cognitive radios | |
Riahi et al. | Estimation of QoS in 4th 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 | |
CN118355688A (zh) | 用于发送和/或接收丰富的链路水平报告的设备和方法 | |
Chu et al. |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with queue awareness in cognitive incremental decode-and-forward relay networks | |
Sibomana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opportunistic scheduling with HARQ for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 |
Alolaby et al. | Reduction of HARQ latency for URLLC 5G services based on network slicing and massive MIMO hybrid beamforming | |
Gurewitz et al. | Exploring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Scheduling in Cellular Networks†. | |
US12113628B2 (e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with spatial diversity | |
Alolaby et al. | Survey of Enablers to Overcome Latency in 5G and Beyond Radio Access Networks | |
Liu et al. | Act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aided QoS-aware distributed ARQ for cognitive radios with heterogeneous traffic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