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353285B -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353285B
CN118353285B CN202410480939.6A CN202410480939A CN118353285B CN 118353285 B CN118353285 B CN 118353285B CN 202410480939 A CN202410480939 A CN 202410480939A CN 118353285 B CN118353285 B CN 1183532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verter
heat dissipation
heat
axis mov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8093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353285A (zh
Inventor
李锦光
何婉婷
赵春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Full Core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Full Cor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Full Core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Full Core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48093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3532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83532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532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3532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3532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0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physical layout, assembly, wiring or busbar 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3/00Separation of gases or vapours; Recovering vapours of volatile solvents from gase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purification of waste gases, e.g. engine exhaust gases, smoke, fumes, flue gases, aerosols
    • B01D53/26Drying gases or vapou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 H05K5/0213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5K5/0214Venting aperture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with means preventing penetration of rain water or dus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6Hermetically-sealed casing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internal heat source to heat radiating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包括:逆变器电力系统;逆变器结构,所述逆变器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本体、散热组件a、散热组件b、散热组件c和干燥结构;所述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分析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扫描机构的图像热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分析单元的分析数据找出温度最高的热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单元的处理数据控制所述散热组件a对热源进行散热。通过分析单元和处理单元找出扫描机构图片上温度最高的热源,从而再通过控制单元将散热组件a移动至热源上方进行散热,散热组件b和散热组件c同时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达到了更好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相关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能转变成定频定压交流电的转换器,适用于电视、电脑、洗衣机、风扇等电器中。
目前逆变器的逆变器系统只是单一的控制散热风扇的功率进行散热,达不到很好的散热效果,且大部分逆变器均是采用散热风扇和散热片进行散热,无法根据热源发生的位置对散热风扇进行调节,在南方一些地区较为潮湿,需要使用干燥剂防止逆变器内部变潮湿,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逆变器都不具有很好的防潮功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分析单元和处理单元找出扫描机构图片上温度最高的热源,从而再通过控制单元将散热组件a移动至热源上方进行散热,散热组件b和散热组件c同时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达到了更好的散热效果,且通过干燥结构能防止逆变器内部变得潮湿。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
逆变器电力系统;
逆变器结构,所述逆变器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本体、散热组件a、散热组件b、散热组件c和干燥结构;
所述逆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散热组件a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散热组件b对称安装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所述散热组件c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干燥结构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
所述散热组件a包括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散热件和扫描机构,所述X轴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Y轴移动机构上,所述扫描机构安装在所述散热件上;
所述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分析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扫描机构的图像热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分析单元的分析数据找出温度最高的热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单元的处理数据控制所述散热组件a对热源进行散热。
本发明的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通过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可带动散热件和扫描机构沿着X轴和Y轴移动,通过扫描机构可对热源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图像经过分析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处理单元从而找出发热高的位置,控制单元收到处理单元的信号后,启动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通过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带动散热件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可针对发热较为严重的位置进行降温,散热组件b和散热组件c可同时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更好的降低逆变器壳体内部的温度,干燥结构用于保证逆变器壳体内部的干燥,防止逆变器受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轴移动结构包括驱动件a和活动承载板;
所述驱动件a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活动承载板安装在所述驱动件a的输出端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上开设有承载槽,所述活动承载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槽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b和固定台;
所述驱动件b固定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结构的移动端上;
所述固定台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件b的输出端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底部,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防尘网。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b包括L形导热块和若干个传导片;
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
所述L形导热块的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远离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一端一体成形;
所述L形导热块的水平段远离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的一端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紧贴;
所述L形导热块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散热组件c包括若干个散热柱;
若干个所述散热柱呈矩形阵列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底部;
所述逆变器本体安装在若干个所述散热柱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干燥结构包括若干个活动承载盒、卡块、防滑块和网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活动承载盒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所述卡块对称安装在所述活动承载盒上;
每个所述卡块的底部均安装有防滑块;
所述网板盖设在所述承载盒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适配的滑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承载盒包括活动状态和固定状态;
所述承载盒为活动状态时,所述承载盒受到外力向上移动,此时所述防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底壁分离,此时承载盒活动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所述承载盒为固定状态时,所述防滑块紧贴在所述滑槽的底壁,此时承载盒固定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如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以及
逆变器的制造步骤:
(1)根据逆变器的功能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
(2)根据逆变器功能模块制造PCB电路板;
(3)将若干对应的电子元件安装至PCB电路板上安装形成功能模块;
(4)根据逆变器的功能模块设计散热结构;
(5)散热结构为压铸成型;
(6)将功能模块放入安装壳体中与散热结构连接;
(7)组装完成后将安装壳体密封。
以上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驱动件a可带动活动承载板沿着X轴方向来回移动,从而带动驱动件b移动,驱动件b带动固定台、散热件进行移动,散热件的移动方向与活动承载板移动的方向相互垂直,驱动件a和驱动件b结合可带动散热件根据PCB电路板发热的位置进行相应的移动。
2、通过扫描机构可对热源进行扫描,通过分析单元从而找出发热高的位置,再通过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带动散热件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可针对发热较为严重的位置进行降温,散热组件b和散热组件c可同时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更好的降低逆变器壳体内部的温度。
3、通过L形导热块可将PCB电路板上产生的大部分热量传导至逆变器壳体上,在通过散热件加快逆变器壳体内的空气流动,从而更好的进行散热,且通过L形导热块上的散热孔同样可将部分热量导出。
4、通过活动承载盒可放置袋装干燥剂,且向上推动活动承载盒即可移动活动承载盒的位置,再次放下活动承载盒后,防滑块与滑槽底壁接触,从而使得活动承载盒可固定在滑槽上,且不需要锁紧件进行固定,节省材料,且方便操作。
5、通过分析单元和处理单元找出扫描机构图片上温度最高的热源,从而再通过控制单元将散热组件a移动至热源上方进行散热,散热组件b和散热组件c同时对逆变器本体进行降温,达到了更好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逆变器本体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逆变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逆变器壳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散热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逆变器电力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
100、逆变器壳体;110、承载槽;120、滑槽;
200、逆变器本体;
300、散热组件a;
310、X轴移动机构;
311、驱动件a;312、活动承载板;
320、Y轴移动机构;
321、驱动件b;322、固定台;
330、散热件;
340、扫描机构;
400、散热组件b;410、L形导热块;420、传导片;430、散热孔;
500、散热组件c;510、散热柱;
600、干燥结构;
610、活动承载盒;620、卡块;630、防滑块;640、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其中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
逆变器电力系统;
逆变器结构,所述逆变器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100、逆变器本体200、散热组件a300、散热组件b 400、散热组件c 500和干燥结构600;
所述逆变器本体20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所述散热组件a 30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所述散热组件b 400对称安装在所述逆变器本体200上,所述散热组件c 50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内并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200的底部,所述干燥结构60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
所述散热组件a 300包括X轴移动机构310、Y轴移动机构320、散热件330和扫描机构340,所述X轴移动机构31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320安装在所述X轴移动机构310上,所述散热件330安装在所述Y轴移动机构320上,所述扫描机构340安装在所述散热件330上;
所述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分析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扫描机构340的图像热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分析单元的分析数据找出温度最高的热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单元的处理数据控制所述散热组件a 300对热源进行散热。
本发明的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通过X轴移动机构310和Y轴移动机构320可带动散热件330和扫描机构340沿着X轴和Y轴移动,通过扫描机构340可对热源进行扫描,扫描后的图像经过分析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处理单元从而找出发热高的位置,控制单元收到处理单元的信号后,启动X轴移动机构310和Y轴移动机构320,通过X轴移动机构310和Y轴移动机构320带动散热件330移动至指定位置,从而可针对发热较为严重的位置进行降温,散热组件b400和散热组件c 500可同时对逆变器本体200进行降温,更好的降低逆变器壳体100内部的温度,干燥结构600用于保证逆变器壳体100内部的干燥,防止逆变器受潮。
在本实施例中,散热件330可以为风扇、吹风机或者其他可带动空气流通的部件,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扫描机构340可以为热像仪或者其他可检测热源位置的装置,在此不做唯一限定,通过热像仪可检测PCB电路板的温度,在通过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检测出温度最高的区域,检测完成后再启动X轴移动机构310和Y轴移动机构320,从而将散热件330移动至PCB电路板温度最高的上方,对产生热源的区域进行定点散热,有效的提高了散热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扫描机构340安装在所述散热件330上,可以指的是安装在散热件330的任意一侧,但是限定扫描机构340的扫描端是朝向PCB电路板,这样才可保证对温度的检测。
进一步的,在此拓展,扫描机构340可旋转调节的安装在散热件330上,从而可更精准的检测出热源,固定在散热件330上这个方案同样可以实施,不影响扫描机构340对热源的检测。
更进一步的,通过扫描机构340扫描热源后,对最热源集中的区域进行寻址,再将散热件330移动至热源集中的上方,从而对逆变器本体200进行降温。
具体的,扫描热源的步骤包括:
根据热成像仪,获取PCB电路板的温度信息;
根据PCB电路板的温度信息,获取热源集中区域的坐标。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X轴移动结构包括驱动件a 311和活动承载板312;
所述驱动件a 311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的内壁上;
所述活动承载板312安装在所述驱动件a 311的输出端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开设有承载槽110,所述活动承载板312滑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槽110内。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a 311可以为气缸、丝杆结构或者其他可带动活动承载板312移动的机构,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如图3所示,活动承载板312用于承载Y轴移动机构320,从而在移动的同时带动Y轴移动机构320移动。
需要说明的是,丝杆结构需要的零部件比气缸多,所以在此优选的为气缸带动活动承载板312移动。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Y轴移动机构320包括驱动件b 321和固定台322;
所述驱动件b 321固定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结构的移动端上;
所述固定台322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件b 321的输出端上。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b 321可以为气缸、丝杆结构或者其他可带动活动承载板312移动的机构,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如图4所示,驱动件b 321的输出端可带动固定台322移动,从而可带动散热件330进行移动,通过驱动件a 311和驱动件b 321,可让散热件330的移动范围与逆变器本体200的PCB电路板的面积一致,从而可以对PCB板上热源集中的位置已经移动,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a 311和驱动件b 321的移动步骤包括:
根据传感器,获取热源集中的坐标;
根据热源集中的坐标,启动驱动件a 311及驱动件b 321,从而将散热件330移动至指定位置。
进一步的,扫描机构340上安装传感器为目前较为常见的设置,所以未在权利要求中提到传感器,在此说明。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件330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322的底部,所述散热件330上设置有防尘网。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6所示防尘网用于防止大量的灰尘进入至散热件330中,从而影响散热件330的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防尘网是可从散热件330上拆卸的,方便工作人员对散热件330和防尘网进行清洁。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b 400包括L形导热块410和若干个传导片420;
所述L形导热块410的垂直段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逆变器本体200上;
所述L形导热块410的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L形导热块410的垂直段远离所述逆变器本体200的一端一体成形;
所述L形导热块410的水平段远离所述L形导热块410的垂直段的一端与所述逆变器壳体100的内壁紧贴;
所述L形导热块410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430。
在本实施例中,L形导热块410用于分别连接逆变器本体200和逆变器壳体100,将热量导出至逆变器壳体100上及逆变器壳体100外。
需要说明的是,传导片420用于分散L形导热块410上的热量,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散热孔430在散热件330加快逆变器壳体100内部空气流动的时候,一部分气流会通过散热孔430将一部分热量传导至逆变器壳体100外,从而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的,如图7所示,散热孔430为Z字形开设在L形导热块410上。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组件c 500包括若干个散热柱510;
若干个所述散热柱510呈矩形阵列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的内底部;
所述逆变器本体200安装在若干个所述散热柱510上。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散热柱510将逆变器本体20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逆变器壳体100底部,从而再次分散逆变器本体200的热量。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好的分散逆变器壳体100底部的热量,需要逆变器壳体100外部设置有支撑装置,使得逆变器壳体100底部变为镂空,从而更好的将热量散发出去。
进一步的,散热柱510的材料可以为铜、铝、石墨烯或者其他能达到散热效果的材料,在此不限定为一种。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干燥结构600包括若干个活动承载盒610、卡块620、防滑块630和网板640;
所述活动承载盒610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内;
所述卡块620对称安装在所述活动承载盒610上;
每个所述卡块620的底部均安装有防滑块630;
所述网板640盖设在所述承载盒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100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620适配的滑槽120;
所述承载盒包括活动状态和固定状态;
所述承载盒为活动状态时,所述承载盒受到外力向上移动,此时所述防滑块630与所述滑槽120的底壁分离,此时承载盒活动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内;
所述承载盒为固定状态时,所述防滑块630紧贴在所述滑槽120的底壁,此时承载盒固定在所述逆变器壳体100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活动承载盒610可放置袋装干燥剂,且向上推动活动承载盒610即可移动活动承载盒610的位置,再次放下活动承载盒610后,防滑块630与滑槽120底壁接触,从而使得活动承载盒610可固定在滑槽120上,且不需要锁紧件进行固定,节省材料,且方便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活动承载盒610上需要开设有通风孔,可达到更好的干燥效果,且不会阻挡散热件330带动逆变器本体200上方空气的流动。
进一步的,可根据需要安装多个活动承载盒610,因为不同区域的潮湿情况不一致,所以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需要安装多少个活动承载盒610,在此进行拓展。
本发明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逆变器的制造方法,包括:
如以上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以及
逆变器的制造步骤:
(1)根据逆变器的功能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
(2)根据逆变器功能模块制造PCB电路板;
(3)将若干对应的电子元件安装至PCB电路板上安装形成功能模块;
(4)根据逆变器的功能模块设计散热结构;
(5)散热结构为压铸成型;
(6)将功能模块放入安装壳体中与散热结构连接;
(7)组装完成后将安装壳体密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逆变器电力系统;
逆变器结构,所述逆变器结构包括逆变器壳体、逆变器本体、散热组件a、散热组件b、散热组件c和干燥结构;
所述逆变器本体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散热组件a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散热组件b对称安装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所述散热组件c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并位于所述逆变器本体的底部,所述干燥结构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
所述散热组件a包括X轴移动机构、Y轴移动机构、散热件和扫描机构,所述X轴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上,所述Y轴移动机构安装在所述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散热件安装在所述Y轴移动机构上,所述扫描机构安装在所述散热件上;
所述扫描机构为热像仪或者其他可检测热源位置的装置,通过热像仪可检测PCB电路板的温度,在通过目标检测与识别算法检测出温度最高的区域,检测完成后再启动X轴移动机构和Y轴移动机构,从而将散热件移动至PCB电路板温度最高的上方;
所述逆变器电力系统包括分析单元、处理单元和控制单元,所述分析单元用于分析扫描机构的图像热源,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分析单元的分析数据找出温度最高的热源,所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处理单元的处理数据控制所述散热组件a对热源进行散热;
所述散热组件b包括L形导热块和若干个传导片;
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所述逆变器本体上;
所述L形导热块的水平段的一端与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远离所述逆变器本体的一端一体成形;
所述L形导热块的水平段远离所述L形导热块的垂直段的一端与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紧贴;
所述L形导热块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为Z字形;
所述散热组件c包括若干个散热柱;
若干个所述散热柱呈矩形阵列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底部;
所述逆变器本体安装在若干个所述散热柱上;
所述干燥结构包括若干个活动承载盒、卡块、防滑块和网板;
所述活动承载盒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所述卡块对称安装在所述活动承载盒上;
每个所述卡块的底部均安装有防滑块;
所述网板盖设在所述承载盒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卡块适配的滑槽;
所述承载盒包括活动状态和固定状态;
所述承载盒为活动状态时,所述承载盒受到外力向上移动,此时所述防滑块与所述滑槽的底壁分离,此时承载盒活动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所述承载盒为固定状态时,所述防滑块紧贴在所述滑槽的底壁,此时承载盒固定在所述逆变器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a和活动承载板;
所述驱动件a安装在所述逆变器壳体的内壁上;
所述活动承载板安装在所述驱动件a的输出端上;
所述逆变器壳体上开设有承载槽,所述活动承载板滑动连接在所述承载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驱动件b和固定台;
所述驱动件b固定设置在所述X轴移动机构的移动端上;
所述固定台固定设置在所述驱动件b的输出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件固定设置在所述固定台的底部,所述散热件上设置有防尘网。
5.一种逆变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电力系统,以及
逆变器的制造步骤:
(1)根据逆变器的功能设计相应的功能模块;
(2)根据逆变器功能模块制造PCB电路板;
(3)将若干对应的电子元件安装至PCB电路板上安装形成功能模块;
(4)根据逆变器的功能模块设计散热结构;
(5)散热结构为压铸成型;
(6)将功能模块放入安装壳体中与散热结构连接;
(7)组装完成后将安装壳体密封。
CN202410480939.6A 2024-04-22 2024-04-22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83532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80939.6A CN118353285B (zh) 2024-04-22 2024-04-22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80939.6A CN118353285B (zh) 2024-04-22 2024-04-22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53285A CN118353285A (zh) 2024-07-16
CN118353285B true CN118353285B (zh) 2025-01-21

Family

ID=91816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80939.6A Active CN118353285B (zh) 2024-04-22 2024-04-22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35328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70789U (zh) * 2020-04-03 2020-10-13 深圳市艾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光伏发电逆变器
CN113364308A (zh) * 2021-06-17 2021-09-07 李美忠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43117B2 (en) * 2017-04-06 2018-11-27 Chyng Hong Electronic Co., Ltd. High power density DC-AC power inverter
CN111327208B (zh) * 2018-12-14 2022-06-03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散热机制的逆变器装置
CN210490735U (zh) * 2019-08-06 2020-05-08 陕西子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光伏逆变器
CN216928796U (zh) * 2021-12-31 2022-07-08 安徽汉星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高温预警功能的电池集成箱
CN115508588A (zh) * 2022-09-24 2022-12-23 广东大舜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dcdc检测修复方法及系统
CN115632321A (zh) * 2022-09-29 2023-01-20 丁浩 一种设备散热放置箱及其使用方法
CN220359606U (zh) * 2023-06-16 2024-01-16 四川建诚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逆变器散热机构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1670789U (zh) * 2020-04-03 2020-10-13 深圳市艾飞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光伏发电逆变器
CN113364308A (zh) * 2021-06-17 2021-09-07 李美忠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太阳能光伏逆变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353285A (zh) 2024-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06922B2 (en) Integrated heat-dissipating module
JP2001147061A (ja) 冷却装置を有する電子機器
US20130083483A1 (en)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US707939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eat dissipation and air flow redirection in a chassis
CN118353285B (zh) 一种逆变器电力系统及其制造方法
WO2016185613A1 (ja) 電子機器
CN209767913U (zh) 屏蔽装置
KR20060050828A (ko) 열전소자를 이용한 컴퓨터 냉각장치
CN212163140U (zh) 变频器一体机
JP2006032697A (ja) 電子機器のファン取付構造
JP3047810B2 (ja) 電装品集約ボード構造
CN219802961U (zh) 一种用于三维扫描仪的散热机构
CN213638652U (zh) 散热组件、主板机构及电子设备
CN212573375U (zh) 大数据智能分析一体机
CN111208414B (zh) 一种测试机台及芯片测试方法
CN218587538U (zh) 一种电控盒的散热结构
CN218865147U (zh) 一种基于cpu的散热装置及测试设备
KR20060020788A (ko) 밀폐형 컴퓨터 냉각장치
CN211905594U (zh) 一种测试机台及芯片测试系统
CN212873586U (zh) 一种图像处理设备和车辆
CN215527718U (zh) 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温度检测装置
CN112911167B (zh) 集成式图像处理装置
CN217608195U (zh) 一种散热结构
CN219919606U (zh) 一种带嵌装风扇的散热器
CN214315914U (zh) 一种散热式视频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