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346416A -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346416A CN118346416A CN202410409252.3A CN202410409252A CN118346416A CN 118346416 A CN118346416 A CN 118346416A CN 202410409252 A CN202410409252 A CN 202410409252A CN 118346416 A CN118346416 A CN 1183464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temperature
- temperature
- cooling
- intercooling
- system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110 cooling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98 cooling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024 troubleshoo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93—Controlling the air charge 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发动机控制领域,本发明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具体包括对于中冷器冷却参数的调整、EGR功能以及增压器功能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最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对中冷系统的逐级处理与实时监测,并按照不同的温度反馈情况逐级调整中冷系统,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避免爆震和发动机损坏,提高车辆性能和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控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排放及油耗指标的不断加严,集成式水冷中冷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一方面,所谓集成式中冷器,即为将冷却增压器增压后的气体的中冷器,布置在发动机上,达到减小机舱布置空间和减小整机重量;另一方面,所谓水冷中冷,即为采用单独的电动水泵,驱动冷却液来对增压后的高温气体进行冷却。
集成式水冷中冷技术主要由中冷器、冷却液壶、中冷水泵和增压压力温度传感器组成。经过增压器增压后的高温气体,通过管路到中冷器,经中冷器中的中冷水泵冷却后,再到节气门中,最后进如进气歧管,均匀分配到气缸盖燃烧室内进行燃烧。而流经中冷器中的高温气体,主要通过ECU内检测到的增压压力温度传感器中的气体温度高低,来控制中冷水泵的冷却液的流量,以满足高温气体的冷却效果。
当前需要一种完整的处理流程,通过中冷系统前后的进气温度,推断出中冷系统中可能的故障点,然后对中冷系统进行调整,并根据相应的温度变化情况,对整体中冷系统确定故障点并进行排除,以减少爆震带来的发动机损坏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旨在解决集成式中冷水冷、增压系统及低压EGR系统的发动机中,中冷器冷却效果不良引发的爆震和发动机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包括:
将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置信区间的端点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且第二气体温度均位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
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和/或第二气体温度未处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时,生成并输出采集组件故障提示信息;
将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
在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之前,若第二气体温度下降至标定温度以下,则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
将保持调整后的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可选地,所述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效率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仍高于标定温度时,则禁用EGR系统功能;
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
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温度时,则将禁用EGR系统且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可选地,所述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所述标定温度时,进一步禁用增压器功能;
将禁用EGR系统、禁用增压器系统以及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一气体温度,获取中冷系统出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二气体温度;
故障排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通过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在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大于或等于标定温度时,对所述中冷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具体包括对于中冷器冷却参数的调整、EGR功能以及增压器功能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最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对中冷系统的逐级处理与实时监测,并按照不同的温度反馈情况逐级调整中冷系统,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避免爆震和发动机损坏,提高车辆性能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整体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方案涉及的硬件运行环境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该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001,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信总线1002、用户接口1003,网络接口1004,存储器1005。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用户接口10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也可以是稳定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的还可以是独立于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存储模块、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
在图1所示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通信;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与用户进行数据交互;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中的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5可以设置在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中,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通过处理器1001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并执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参照图2,图2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0: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中冷系统入口处与出口处均指狭义层面上的冷却器的入口处和出口处,由于排气管产生的未充分燃烧的废气,经排气管流入增压器,在增压器中增压后流经中冷器中进行冷却,然后流出中冷器,进入进气歧管,因此本步骤中中冷系统入口处温度与出口处温度指的是冷却器的入口处温度与出口处温度,由于中冷系统出口处与节气门相连,节气门与进气歧管相连,因此,此处的第二气体温度与进气歧管处的温度相同。
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整体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中冷器通常是增压器后面的一个散热器,用于降低增压后的空气温度,以增加空气密度,提高进气量,增强发动机性能,它通过冷却介质来降低进气温度。中冷水泵负责循环冷却液,将冷却液从冷却液壶中吸引出来,然后通过管路输送至中冷器进行冷却,最后将热的冷却液输送回冷却液壶进行循环使用,以起到降温的作用。冷却液壶用于储存和释放冷却液,维持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正常循环,这三者共同组成了中冷系统。前级排气管、ERG阀和冷却器这三个组件一起构成ERG(废气再循环)系统。在ERG系统中,前级排气管负责将废气引导至ERG阀,ERG阀则控制废气再循环的比例和流向,而冷却器则对再循环的废气进行冷却处理,然后增压器将进入的气体进行压缩再输入至冷却系统进行冷却,冷却完成后经过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再进入发动机。
可以理解的是,空气经过滤器进入EGR混合阀,然后进入增压器,在增压器中进行增压后进入前级排气管经冷却器和EGR阀回到增压器,此时得到增压完成的气体,然后进入中冷系统中进行冷却,再由节气门进入进气歧管,最后通过发动机上的气缸盖进入发动机。
步骤S20: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标定温度指的是经进气歧管进入发动机的气体允许的最高温度,中冷系统负责将进入进气歧管的温度控制在标定温度以下,也就是将第二气体温度控制在标定温度以下。
可以理解的是,当进入进气歧管中的气体温度高于标定温度时,则有概率引起发动机爆震。
需要说明的是,当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时,已知的温度数据将不可信,不能作为后续中冷系统故障的判断基础,应当及时对温度传感器进行修复,以修复完成后得到的温度数据作为基础进行中冷系统的功能控制。
可以理解的是,流经冷却系统两端的气体温度一般是处于相对确定的范围,当出现某个传感器中的数值不处于这个范围时,则可以认为出现了小概率事件,即传感器本身发生了故障。
应当理解的是,中冷系统的故障类型除了传感器这种采集设备故障以外,在采集设备出现故障时,冷却系统中在其他组件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较小,出于安全考虑,一般会选择将冷却系统的冷却效率提至最高,以降低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发动机带来的影响,当温度的采集设备功能,采集的数据结果真实可信,则需要逐步调整中冷系统功能,根据中冷系统调整后的温度反馈,按照调整前后的温度变化进行进一步的功能设置。
步骤S30: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调整与得到的控制策略是循序渐进的,在调整中冷系统的冷却功率的过程中,实时监测第一气体温度和第二气体温度,当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后,若第二气体温度仍高于标定温度,禁用EGR系统功能以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并与标定温度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确认当前中冷系统控制策略,若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标定温度,进一步禁用增压器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流入中冷系统入口处的气体温度过高时,可以通过提高冷却效率或关闭增压器或ERG系统以降低发动机入口处的温度,当上述操作都不满足发动机的气体温度要求时,则为了考虑发动机安全,此次行程将直接关闭EGR系统与增压器,直至行程结束,同时,冷却系统满功率运行以尽量降低进入发动机气体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在中,通过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在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大于或等于标定温度时,对所述中冷系统功能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具体包括对于中冷器冷却参数的调整、EGR功能以及增压器功能的调整,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最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对中冷系统的逐级处理与实时监测,并按照不同的温度反馈情况逐级调整中冷系统,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避免爆震和发动机损坏,提高车辆性能和安全性。
参照图4,图4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之前,还包括:
步骤S001:获取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
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在实时监测气体温度的同时,还会对气体温度进行记录,按照预设的记录规则对气体温度进行记录 ,得到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
步骤S002:根据所述历史数据记录集,分别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两者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可以分别计算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由于概率学中离散数据均值两倍标准差范围的数据,较大概率可以认为是误差数据或是错误数据,因此基于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可以作为数据置信度检验的数据区间,其形式为数据均值正负两倍标准差。
步骤S003: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分别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气体温度是流入冷却系统之前的气体温度,第二气体温度是流出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当第二气体温度及时满足发动机标定温度的要求的情况下,仍不处于该置信区间内,则依然认为是传感器数据采集的问题,此时得到的温度数据应认为是不可信的,因此不能先进行标定温度是否合适的判断。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20,包括:
步骤S201:将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分别于对应的数据置信区间的端点值进行比较。
步骤S202: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且第二气体温度均位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
需要说明的是,当采集数据认为是可信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是否满足标定温度的相关判断。
进一步的,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和/或第二气体温度未处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时,生成并输出采集组件故障提示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具体的提示信息需要根据不处于数据置信区间的气体温度进行生成,例如,当第一气体温度未处于对应的置信区间时,则发送冷却器入口处传感器故障的提示信息给车主,当冷却系统的温度传感器发生故障需要更换或修理时,在此之前保持冷却器的冷却功率不变,直至设备修理或更换完成。
可选地,由于冷却系统的原理,第一气体温度应当是高于或等于第二气体温度的,当第一气体温度低于第二气体温度时,发生这种情况时也可以认为其中至少一个传感器出现了故障。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历史数据记录集计算并得出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并利用这些数据置信区间进行判断,从而确定是否存在采集组件故障,以保障冷却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如果发现传感器数据不可信,则需发送提示信息给车主进行维修或更换传感器,当确认采集组件无故障时,可以认为当前数据无误,并以此数据作为后续中冷系统功能调整的数据基础,实现了对冷却系统功能的有效监测与后续控制的可靠性。
参照图5,图5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30,包括:
步骤S301: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采集的数据是可信的,可以依照实时得到的温度数据对中冷系统中各组件功能进行调整,其调整之后的温度数据仍是可信的。
步骤S302:在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之前,若第二气体温度下降至标定温度以下,则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将保持调整后的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标定温度时,且此时中冷水泵未达到最大运行功率,则应当提升中冷水泵的散热功率,在逐渐提升的过程中,监测第二气体温度的变化情况,若气体温度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则认为散热功率增加是有效的。
进一步的,若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效率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仍高于标定温度时,则禁用EGR系统功能;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温度时,则将禁用EGR系统且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当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之后,冷却性能就达到了上限,此时只能通过降低进入冷却系统的气体温度来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由于进入发动机前,还需要经过EGR系统,流出EGR系统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会有所上升,在此前提下,可以对EGR系统进行关闭,以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
进一步的,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所述标定温度时,进一步禁用增压器功能;将禁用EGR系统、禁用增压器系统以及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关闭增压器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进一步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特别是当禁用EGR系统后第二气体温度仍然高于标定温度时。通常情况下,增压器会增加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因为增压器会将空气压缩并送入发动机中,这会导致气体温度上升。通过关闭增压器,可以减少进入发动机的空气温度,从而进一步降低第二气体温度,有助于保持发动机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其效率和性能。这样的控制策略可能是为了应对特定工况下发动机需要更低温度的情况,或者为了满足排放和性能要求。
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整体控制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提出一种优选方案,整体流程为先设定进入发动机的标定温度,然后通过检测进入发动机气体的混合气体温度,当检测到混合气体温度满足发动机需求时,按照发动机需求正常运行ERG功能、增压器功能、中冷系统等一系列功能,当首次检测到混合气体温度大于或等于标定温度时,先对异常温度进行置信度判断,当得到的数据不在置信区间内,则说明是温度采集传感器出现故障,需要更换传感器组件;当得到的混合气体温度处于置信度区间内时,则说明是中冷系统当前的运行功率不满足散热需求导致进入发动机的气体温度过高,需要提高中冷系统的冷却效率;在提高中冷系统冷却效率之后一段时间内,再次对进入发动机的混合气体温度进行判断,若此时的温度降至标定温度以下,则按照当前冷却效率进行正常运行即可,反之,若此时混合气体温度依然高于标定温度,则表明当前中冷系统即使满功率运行也无法满足散热需求,此时需要进一步关闭ERG系统功能,在关闭ERG系统功能一段时间后,再次检测混合气体的温度,若小于标定温度,则在关闭ERG系统,中冷系统维持最大散热功率的情况下继续维持发动机的运行,若混合气体温度仍大于标定温度,则继续禁用增压器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对已经将ECU实时监测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按照提高冷却功率、关闭EGR系统、关闭增压器系统的顺序逐级降低进入发动机的温度,直至满足要求,实现了对中冷系统的实时监测和保护控制,有效提高了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了因中冷系统故障而导致的损坏风险,提升了整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一气体温度,获取中冷系统出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二气体温度;
故障排查模块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系统控制模块30,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温度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故障排查模块20,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置信区间的端点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且第二气体温度均位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和/或第二气体温度未处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时,生成并输出采集组件故障提示信息;将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在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之前,若第二气体温度下降至标定温度以下,则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将保持调整后的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0,还用于若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效率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仍高于标定温度时,则禁用EGR系统功能;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温度时,则将禁用EGR系统且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系统控制模块30,还用于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所述标定温度时,进一步禁用增压器功能;将禁用EGR系统、禁用增压器系统以及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 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 方法、物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 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 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 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 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的第一气体温度与中冷系统出口处的第二气体温度;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之前,还包括:
获取第一气体温度与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历史数据记录集,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
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一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根据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记录均值与记录标准差,得到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的数据置信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包括:
将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分别与对应的数据置信区间的端点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且第二气体温度均位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
当所述第一气体温度和/或第二气体温度未处于数据置信区间内时,则确定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采集组件故障时,生成并输出采集组件故障提示信息;
将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还包括:
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
在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功率之前,若第二气体温度下降至标定温度以下,则保持当前冷却功率进行冷却;
将保持调整后的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为非采集组件故障时,提高中冷水泵的冷却功率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中冷水泵达到最大冷却效率之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仍高于标定温度时,则禁用EGR系统功能;
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
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标定温度时,则将禁用EGR系统且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禁用EGR系统后的第二气体温度高于所述标定温度时,进一步禁用增压器功能;
将禁用EGR系统、禁用增压器系统以及保持最大冷却功率进行冷却作为当前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8.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装置,包括:
温度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中冷系统入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一气体温度,获取中冷系统出口处气体温度,作为第二气体温度;
故障排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体温度与所述第二气体温度,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故障类型;
系统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故障类型,调整中冷系统组件,按照调整后的温度变化情况,确认所述中冷系统控制方案。
9.一种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1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上存储有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所述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09252.3A CN118346416A (zh) | 2024-04-07 | 2024-04-07 |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409252.3A CN118346416A (zh) | 2024-04-07 | 2024-04-07 |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346416A true CN118346416A (zh) | 2024-07-16 |
Family
ID=91823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409252.3A Pending CN118346416A (zh) | 2024-04-07 | 2024-04-07 |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346416A (zh) |
-
2024
- 2024-04-07 CN CN202410409252.3A patent/CN11834641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31552B2 (en) | Method of verifying component functionality on EGR and air systems | |
US6708104B2 (en) | Engine control based on exhaust back pressure | |
US6925804B2 (en) |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sensor failures on EGR/VGT engines | |
EP2993339B1 (en) | Method and systems for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system diagnosis | |
US8997726B2 (en) | Method for diagnosing a liquid-cooled exhaust manifold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JP5222715B2 (ja) | センサの異常検出装置 | |
US8307645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voidance of turbocharger surge on locomotive diesel engines | |
JP2007092755A (ja) | 排出ガス再循環装置を持つエンジンの制御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
KR101836285B1 (ko) | 센서의 고장 진단 장치 및 방법 | |
US2011030848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gulate coolant pump inlet pressure | |
JP2012511668A (ja) | 排気圧調整器の診断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5402042A (zh) | 用于基于排气含量识别不充分燃烧的方法与系统 | |
CN104747307A (zh) | 应用egr系统的增压汽油机的控制方法、系统及车辆 | |
US20090151337A1 (en) | Control system for a particulate matter filter | |
US10082109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control engine intake manifold air temperature | |
JP6082242B2 (ja) | 水温センサのバックアップシステム | |
US20100324857A1 (en) | Method for diagnosing an actuator for a boost pressure system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 |
CN118346416A (zh) | 发动机中冷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05106058A (ja) | 大気温度の間接的評価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 |
CN102062003A (zh) | 用于操作柴油发动机系统的方法 | |
WO2025066321A1 (zh) | 增压系统能力故障检测方法 | |
CN114389519B (zh) | 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电控执行器控制方法及发动机总成 | |
CN111594333A (zh)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US6345594B1 (en) | Method for correcting hot manifold condition in a turbocharged diesel engine | |
KR20220082273A (ko) | 차량의 egr 쿨러의 냉각수 과열 방지 방법 및 그 방지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