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293178B -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93178B
CN118293178B CN202410719900.5A CN202410719900A CN118293178B CN 118293178 B CN118293178 B CN 118293178B CN 202410719900 A CN202410719900 A CN 202410719900A CN 118293178 B CN118293178 B CN 1182931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mping
piston
connecting seats
damping cylinder
communicatio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7199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93178A (zh
Inventor
邵承玉
刘文光
张强
何文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XINGFA SPRING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XINGFA SPRING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XINGFA SPRING CO Ltd,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XINGFA SP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7199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93178B/zh
Publication of CN1182931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931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931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931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dampers and springs in combin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2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fluid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0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 F16F15/0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 F16F15/06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 F16F15/06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non-rotating, e.g. reciprocating systems; 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of rotating systems by use of members not moving with the rotating systems using elastic means with metal springs using only 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05Attachment, e.g. to facilitate mounting onto confer adjustabil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0052Physically guiding or influenc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2230/00Purpose; Design features
    • F16F2230/30Sealing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连接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和外阻尼缸,且在内阻尼缸底部转动设置调节端盖,通过转动调节端盖以调整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相较于在第一活塞上开设第一连通孔,活动元件设置于第一活塞上来说,活动元件设置在阻尼缸底部更好,调节端盖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能够精确的调控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同时,在内阻尼缸上开设有阻尼孔,且在第一活塞上设置有第三活塞,使得减震组件减震时具有两段减震效果,即减震组件的前段阻尼程度较小,而减震组件后段的阻尼程度较大,折中阻尼过大或过小的优点和缺点。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弹簧减震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背景技术
许多机械在工作时,由于部分部件在工作时的震动使得整个机械震动,以至于机械在工作中由于震动会产生噪声,对工作有所影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是采用多重组合弹簧为主体,利用综合钢弹簧的支撑储能和阻尼器的吸能作用,通过消耗机械能的方法减小设备震动。
现有技术中,组合式弹簧减震器中阻尼器的阻尼特性往往是一个固定值,无法根据生产环境的改变而调节,导致组合式弹簧减震器适应性较差,而能够改变阻尼特性的阻尼器,通常是改变活塞上的阻尼孔截面积,这就导致活动元件在活塞上,控制机构在活塞杆末端,控制行程长,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弹簧减震器适应性较差,稳定性不好的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包括:
成对设置的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且导向两个连接座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
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两个连接座,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和外阻尼缸以及套设在外阻尼缸外周的第一弹簧,所述内阻尼缸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两个连接座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外阻尼缸连接两个连接座中的另一个,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下方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内阻尼缸底部转动设置有调节端盖,所述内阻尼缸靠近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调节端盖转动以调节阻尼液经过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流速,所述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与阻尼液经过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流动速度呈负相关。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端盖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套设在所述内阻尼缸下端,所述环形套筒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
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内阻尼缸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内阻尼缸和外阻尼缸之间的阻尼液流动速度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呈正相关。
进一步的,所述内阻尼缸内设置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上方且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三活塞之间填充阻尼液,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细孔,所述细孔连通将所述第一活塞下方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阻尼缸侧壁上开设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将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越过所述阻尼孔后,所述阻尼孔将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的空间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端盖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转动带动所述调节端盖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杆与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将所述外阻尼缸上端覆盖。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柱和限位杆,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垂直于两个连接座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能够沿自身轴线伸缩以使得两个连接座在同一条直线上移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座的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则滑动设置在两个连接座中的另一个,且滑动方向垂直于两个连接座的表面,所述限位杆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连接座。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座上均开设有连接孔,限位杆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杆穿过连接孔后通过螺母固定,两个连接座由所述限位杆外周上的第二弹簧支撑从而限制两个连接座。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杆有四个,四个限位杆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座的四个角处,所述导向柱有一个,导向柱位于两个连接座的中间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减震组件有多个均匀且设置在两个连接座之间。
进一步的,两个连接座上均开设有螺栓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置内外两个阻尼缸,且在内阻尼缸底部转动设置调节端盖,通过转动调节端盖以调整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相较于在第一活塞上开设第一连通孔,活动元件设置于第一活塞上来说,活动元件设置在阻尼缸底部更好,调节端盖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能够精确的调控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同时,在内阻尼缸上开设有阻尼孔,且在第一活塞上设置有第三活塞,使得减震组件减震时具有两段减震效果,即减震组件的前段阻尼程度较小,而减震组件后段的阻尼程度较大,折中阻尼过大或过小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设置内外阻尼缸,使得密封界面的阻尼液不容易泄漏,密封效果更好。
通过设置内外阻尼缸,使得内部的阻尼液能够均匀的升温,进一步维持减震组件良好的阻尼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的主视图;
图3为图1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沿A-A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C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中一实施例提供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沿B-B的剖视图。
其中:
100、连接座;110、螺栓孔;120、连接孔;
200、外阻尼缸;210、内阻尼缸;211、第一连通孔;212、阻尼孔;220、第一活塞;221、活塞杆;222、细孔;230、第二活塞;240、第三活塞;250、第一弹簧;260、防尘罩;
300、调节端盖;310、环形套筒;311、第二连通孔;320、调节螺母;
400、导向柱;410、限位杆;411、挡板;412、螺纹;42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图1-图6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用于减少设备的振动,提高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包括成对设置的两个连接座100,两个连接座100用于连接在设备需要减震的区域,两个连接座100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用于连接两个连接座100,且使得两个连接座100沿着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同时防止两个连接座100相互远离的距离过远,即对两个连接座100起到限制和导向的作用。两个连接座100之间还设置有减震组件,减震组件用于减缓两个连接座100相互靠近或远离的速度,从而起到吸收机械设备振动和冲击的作用。
减震组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210和外阻尼缸200,内阻尼缸210内设置有第一活塞220,第一活塞220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221,活塞杆221的另一端则连接两个连接座100的其中一个,具体为上方的连接座100,外阻尼缸200的底部与两个连接座100的另一个连接,具体为下方的连接座100,内阻尼缸210和外阻尼缸200之间的空间内设置有第二活塞230,第二活塞230和第一活塞220的下方均填充有阻尼液。内阻尼缸210靠近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211,第一连通孔211将第一活塞220下方的空间与第二活塞230下方的空间连通,使得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下方空间内的阻尼液可以流动,由于第一连通孔211的尺寸相较于整个内阻尼缸210来说要小得多,所以当两个连接座100受到作用力相互靠近时,第一活塞220被迫向下移动使得阻尼液通过第一连通孔211,阻尼液从第一活塞220下方的空间流动到第二活塞230下方空间的的速度缓慢,从而能够减慢第一活塞220向下移动,也就起到了阻尼的作用,外阻尼缸200外周套设有第一弹簧250,第一弹簧250被压缩以吸收振动和冲击的能量,同理,两个连接座100相互远离而复位时,速度也较为缓慢。
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改变第一连通孔211的尺寸即可改变阻尼液的流动速度,从而可以调整阻尼的程度。即阻尼液经过第一连通孔211的流动速度越快,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越低;若阻尼液经过第一连通孔211的流动速度越慢,则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越高。
本申请则在内阻尼缸210底端转动设置有调节端盖300,调节端盖300转动以改变阻尼液经过第一连通孔211的速度,从而调整第一活塞220下降的速度,也就调整了阻尼的程度。
同时,本申请的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210和外阻尼缸200还具有其它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210和外阻尼缸200,使得内部的阻尼液不容易泄漏。
需要说明的是,在调节端盖300转动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在减震组件未工作时,第二活塞230下方的阻尼液未受到压力,阻尼液对密封圈的压力较小,从而使得内部的阻尼液不容易泄漏。
其二:通过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210和外阻尼缸200,使得内部的阻尼液在工作时能够均匀升温,具体相较于传统的单阻尼缸来说,本申请的结构在与传统的单阻尼缸结构受到振幅相同的情况下,本申请的结构在活塞的移动下能够使得更多的阻尼液进行热交换(减震组件在工作时,减震组件将机械能吸收转化为阻尼液的内能,从而使得阻尼液的温度升高,但是阻尼液的温度升高时粘度会下降导致阻尼液的阻尼效果减弱,若阻尼液的温度不均匀会导致阻尼液的阻尼效果更差),从而使得阻尼液的温度均匀增加,进一步维持减震组件良好的阻尼效果。
具体的,调节端盖300上端固定设置有环形套筒310,环形套筒310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311,环形套筒310套设在内阻尼缸210底端,且环形套筒310上的第二连通孔311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与第一连通孔211的高度相同,也就使得调节端盖300转动带动环形套筒310转动时,环形套筒310上的第二连通孔311能够与内阻尼缸210侧壁上的第一连通孔211重合,且重合的程度越大,即阻尼液经过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的速度越快,重合程度越小,说明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允许阻尼液经过的开口越小,也就是阻尼液的流动速度越慢。
需要说明的是,机械设备上的减震器的阻尼并不是越大越好或越小越好,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来确定适当的阻尼值,例如阻尼较大时,减震组件能够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振动幅度,能够快速衰减震动;阻尼较小时,会导致振幅过大,无法有效抑制振动,振动衰减比较慢。因此可以通过调整调节端盖300以改变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的重合程度,进而调整了阻尼的程度,合适的阻尼在有效抑制振动的同时保持机械设备的灵敏度和响应速度,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通过将第一连通孔211开设在内阻尼缸210靠近下端的侧壁上,且在内阻尼缸210底部转动设置调节端盖300,相较于在第一活塞220上开设第一连通孔211,活动元件设置于第一活塞220上来说,活动元件设置在阻尼缸底部更好,也就是说调节端盖300转动设置在内阻尼缸210底部,调节端盖300的转动更加平稳,从而能够精确的调控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的重合程度。
具体的,为便于操作人员调节,在调节端盖300底端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母320,操作人员使用扳手即可调整调节端盖300。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内阻尼缸210内还设置有第三活塞240,第三活塞240位于第一活塞220上方,且套设在活塞杆221上,在第三活塞240和第一活塞220之间也填充有阻尼液,第三活塞240上方没有填充阻尼液而是空腔,空腔内充满气体(压缩空气或氮气)。在内阻尼缸210侧壁上开设有阻尼孔212,阻尼孔212的位置高于第一连通孔211的位置,阻尼孔212将第一活塞220下方的空间和第二活塞230下方的空间连通。
当机械设备的振动幅度较小时,第一活塞220下移不越过阻尼孔212,两个连接座100相互靠近,活塞杆221带动第一活塞220向下移动,由于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充满阻尼液,第三活塞240也向下移动。而第一活塞220推挤下方的阻尼液同时经过阻尼孔212、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口后进入到第二活塞230下方的空间内,该空间内的阻尼液增多从而推动第二活塞230挤压上方的空腔,复位时外阻尼缸200外周的第一弹簧250提供复位的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活塞220上移,而第二活塞230下移。
当机械设备的振幅较大时,第一活塞220会越过阻尼孔212,在第一活塞220未越过阻尼孔212时,第一活塞220、第二活塞230和第三活塞240与上述过程一致,不再赘述。当第一活塞220越过阻尼孔212时,第一活塞220下方的阻尼液只能通过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进入到第二活塞230下方,而此时的第三活塞240则未越过阻尼孔212,阻尼孔212将第二活塞230下方的空间与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空间连通,进入到第二活塞230下方空间的阻尼液又通过阻尼孔212进入到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空间(由于第三活塞240上方的空间处于负压状态,所以第二活塞230下方的阻尼液会进入到第三活塞240和第一活塞220之间的空间内),阻尼的程度增加。
第一活塞220未越过阻尼孔212时,相当于原来的阻尼液同时通过第一连通孔211、第二连通孔311和阻尼孔212,此时的阻尼程度较低,而越过阻尼孔212后的阻尼液则是先从通过第一连通孔211后再通过阻尼孔212,此时的阻尼程度增加。也就是说阻尼可变,未越过阻尼孔212时,阻尼较小,而越过阻尼孔212时,阻尼较大,通过该结构的设置,使得机械设备振动的前半段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动态响应速度,而后半段能够有效抑制振动和冲击。
能够理解的是,在复位时,第一弹簧250提供复位的作用力,第一活塞220向上移动带动第三活塞240也向上移动,在第一活塞220未越过阻尼孔212时,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阻尼液变化较小(由于此时的第三活塞240上方的空腔属于负压状态,第三活塞240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当第一活塞220上移时,第三活塞240也会上移,二者的移动速度相近,使得阻尼液更容易经过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因此第二活塞230下方的阻尼液大部分从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进入到第一活塞220下方,而经过阻尼孔212的阻尼液很少,可忽略不计)。
第一活塞220上开设有细孔222,细孔222的尺寸远小于阻尼孔212和第一连通孔211的尺寸,细孔222将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空间与第一活塞220下方的空间连通,在第一活塞220越过阻尼孔212后,相较于初始状态时的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阻尼液的量要多(因为在第一活塞220下移越过阻尼孔212后,部分阻尼液进入到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而在第一活塞220上移复位时,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阻尼液变量较少,所以上移时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阻尼液的量要多于初始状态时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阻尼液的量),即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距离增加,若后续的振动和冲击幅度减小时,第一活塞220上的细孔222逐渐使得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内的阻尼液恢复正常;若后续的振幅和冲击依然很大时,第一活塞220仍然能够越过阻尼孔212,每当越过阻尼孔212后阻尼程度均会变大,且第一活塞220和第三活塞240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也就使得第一活塞220距离阻尼孔212的距离逐渐缩短,进而使得第一活塞220能够更短时间内越过阻尼孔212以增大阻尼的程度,也就是说,后续的振幅和冲击越来越大时,第一活塞220距离阻尼孔212的距离会越来越近,达到阻尼程度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从而有效的抑制后续大幅度的振动和冲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在活塞杆221与连接座100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罩260,防尘罩260遮挡外阻尼缸200的上端,从而起到防尘作用。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柱400和限位杆410,导向柱400的两端垂于连接两个连接座100且与两个连接座100固定连接,导向柱400能够沿轴向伸缩,从而使得两个连接座100能够在同一条直线上移动,限位杆410一端固定连接两个连接座100中的其中一个,限位杆41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两个连接座100中的另一个,且滑动方向垂直于两个连接座100的表面,限位杆410的外周套设有第二弹簧420,第二弹性的两端则抵接两个连接座100。
两个连接座100上均开设有连接孔120,限位杆410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挡板411,限位杆410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412,限位杆410具有螺纹412的一端穿过连接孔120后套接上第二弹簧420,再将限位杆410具有螺纹412的一端穿过另一个连接孔120后安装上螺母从而使得限位杆410限制两个连接座10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限位杆410共有四个,而导向柱400只有一个,四个限位杆410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座100的四个角处,而导向柱400则位于两个连接座100的中间位置,从而更加平稳的导向和限制两个连接座10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减震组件也有四个,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杆410之间,使得两个连接座100的减震更加平稳。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两个连接座100上均开设有多个螺栓孔110,通过螺栓孔110将两个连接座100固定在设备需要减震的区域内,通过螺栓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方便快捷。
结合上述实施例来描述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的具体工作过程:
安装:
将两个连接座10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设备需要减震的区域。
工作:
根据设备的工作需求调整调节端盖300的位置,以调整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的重合程度,进而调整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以适配该设备的工作。
当设备发生振动或冲击时,若振幅较小,两个连接座100之间相互靠近而移动的距离较短,此时的第一活塞220未越过阻尼孔212,第一活塞220下方的阻尼液可以同时通过第一连通孔211、第二连通孔311和阻尼孔212。复位时,第一弹簧250和第二弹簧420提供复位的作用力,阻尼液又从第二活塞230下方同时通过第一连通孔211、第二连通孔311和阻尼孔212进入到第一活塞220下方的空间,阻尼程度较小,能够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当振幅或冲击较大时,两个连接座100之间相互靠近而移动的距离较长,第一活塞220会越过阻尼孔212,在第一活塞220越过阻尼孔212之前,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较小,越过阻尼孔212之后,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增大,第一活塞220下方的阻尼液只能先通过第一连通孔211和第二连通孔311进入到第二活塞230下方的空间内,由于第三活塞240上方的空腔为负压状态,所以进入到第二活塞230下方空间内的阻尼液一部分通过阻尼孔212进入到第三活塞240和第一活塞220之间的空间内,即第一活塞220下方的阻尼液先经过第一连通孔211后又通过阻尼孔212,增加了阻尼的程度,从而减少振幅或冲击。从而实现减震组件在阻尼调整完毕的前提下,还具有阻尼可变的功能。
在复位时,第一活塞220上移,第三活塞240也上移,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阻尼液几乎不变,但是相较于初始状态时的阻尼液来说,复位时的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阻尼液增多,使得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距离增加,在越过阻尼孔212之后复位的阻尼程度也较大,而恢复到未越过阻尼孔212之后时,复位的阻尼程度又减小,从而使得减震组件的前段阻尼程度较小,而减震组件后段的阻尼程度较大,折中阻尼过大或过小的优点和缺点。
若复位后,振幅和冲击依然较大,则每当第一活塞220越过阻尼孔212后,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阻尼液均会增加,就使得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距离增加,即第一活塞220更加靠近阻尼孔212,使得阻尼程度增加所需要的时间越来越短,能够短时间内有效抑制振动。
若复位后,振幅和冲击减小,则第一活塞220和第二活塞230之间的多余的阻尼液会逐渐通过细孔222进入到第一活塞220下方,逐渐恢复至初始状态。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对设置的连接座,两个连接座之间设置有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用于限位且导向两个连接座向相互远离或靠近的方向移动;
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连接两个连接座,所述减震组件包括相互套设的内阻尼缸和外阻尼缸以及套设在外阻尼缸外周的第一弹簧,所述内阻尼缸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连接两个连接座中的其中一个,所述外阻尼缸连接两个连接座中的另一个,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之间设置有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下方均填充有阻尼液;
所述内阻尼缸底部转动设置有调节端盖,所述内阻尼缸靠近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连通孔,所述调节端盖转动以调节阻尼液经过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流速,所述减震组件的阻尼程度与阻尼液经过所述第一连通孔的流动速度呈负相关,所述调节端盖上端面上固定设置有环形套筒,所述环形套筒套设在所述内阻尼缸下端,所述环形套筒侧壁上开设有第二连通孔;
所述环形套筒与所述内阻尼缸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内阻尼缸和外阻尼缸之间的阻尼液流动速度与第一连通孔和第二连通孔的重合程度呈正相关,
所述内阻尼缸内设置有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位于所述第一活塞上方且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三活塞之间填充阻尼液,所述第一活塞上开设有细孔,所述细孔连通将所述第一活塞下方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的空间连通,所述内阻尼缸侧壁上开设有阻尼孔,所述阻尼孔将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连通,所述第一活塞向下越过所述阻尼孔后,所述阻尼孔将所述内阻尼缸和所述外阻尼缸之间的空间与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三活塞之间的空间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端盖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转动带动所述调节端盖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与连接座的连接处设置有防尘罩,所述防尘罩将所述外阻尼缸上端覆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导向柱和限位杆,所述导向柱的两端分别垂直于两个连接座且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柱能够沿自身轴线伸缩以使得两个连接座在同一条直线上移动,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两个连接座的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则滑动设置在两个连接座中的另一个,且滑动方向垂直于两个连接座的表面,所述限位杆的外周上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两个连接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座上均开设有连接孔,限位杆的一端上固定设置有挡板,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螺纹,所述限位杆穿过连接孔后通过螺母固定,两个连接座由所述限位杆外周上的第二弹簧支撑从而限制两个连接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有四个,四个限位杆分别位于两个连接座的四个角处,所述导向柱有一个,导向柱位于两个连接座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有多个均匀且设置在两个连接座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弹簧减震器,其特征在于,两个连接座上均开设有螺栓孔。
CN202410719900.5A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Active CN1182931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719900.5A CN118293178B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719900.5A CN118293178B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93178A CN118293178A (zh) 2024-07-05
CN118293178B true CN118293178B (zh) 2024-08-30

Family

ID=9168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719900.5A Active CN118293178B (zh) 2024-06-05 2024-06-05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93178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39470U (zh) * 2011-04-24 2011-11-16 广州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减震装置
CN210318310U (zh) * 2019-05-20 2020-04-14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旋转底阀可调阻尼减振器
CN114992278A (zh) * 2022-06-02 2022-09-02 东南大学 大型动力机器基础多维隔减振装置及其隔减振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261381C2 (ru) * 2002-10-11 2005-09-27 ФГУП "Сибирский научно-исследовательский институт авиации им. С.А. Чаплыгина" Пневмо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амортизатор
CN201373058Y (zh) * 2009-03-05 2009-12-30 浙江中兴减震器制造有限公司 减振器底阀总成
TWM390885U (en) * 2010-06-04 2010-10-21 Sen-Xiang Zhou Shock absorber
JP5731453B2 (ja) * 2012-08-24 2015-06-10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
CN208431309U (zh) * 2018-04-30 2019-01-25 林芳龙 一种电网结构用缓冲导油装置
CN210318314U (zh) * 2019-05-20 2020-04-14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阀式可调阻尼减振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39470U (zh) * 2011-04-24 2011-11-16 广州大学 一种三维隔震减震装置
CN210318310U (zh) * 2019-05-20 2020-04-14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旋转底阀可调阻尼减振器
CN114992278A (zh) * 2022-06-02 2022-09-02 东南大学 大型动力机器基础多维隔减振装置及其隔减振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93178A (zh) 2024-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9175U (zh) 缓冲器
CN110439952B (zh) 油压减振器及其设计方法
US20120061194A1 (en) Shock absorber
CN102886710B (zh) 防撞装置及机床
CN118293178B (zh) 一种组合式弹簧减震器
CN101968093A (zh)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207261552U (zh) 一种自动调节减震装置
CN210397571U (zh) 一种气液压力机减震装置
CN218992206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
CN110867546A (zh) 一种电动汽车用的电池防撞装置
CN117128277A (zh) 一种摩托车减震器
CN213176623U (zh) 一种气囊外置可调阻尼减震器
CN201851578U (zh) 一种液压缓冲器
CN207333541U (zh) 适用于船舶轴承的减震机构
CN219639332U (zh) 一种耐高温液压双向减震器
CN217926934U (zh) 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双缸四柱式液压机
CN115143222B (zh) 一种阻尼可自适应调节的单筒减振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21779901U (zh) 一种工程车辆减震器
CN220452580U (zh) 一种阻尼效果好的减震器
CN217177266U (zh) 一种电动平衡车减震机构
CN221033756U (zh) 一种可拆卸减震器
CN220850535U (zh) 一种液压弹簧式阻尼减震器
CN221097296U (zh) 一种缓冲减振组件
CN221462822U (zh) 一种油液流通式双筒减振器
CN221143137U (zh) 一种用于建筑设计的抗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