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57690A - 单元的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单元的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57690A CN118257690A CN202311826249.3A CN202311826249A CN118257690A CN 118257690 A CN118257690 A CN 118257690A CN 202311826249 A CN202311826249 A CN 202311826249A CN 118257690 A CN118257690 A CN 11825769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protruding
- gaps
- mounting structure
- ga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828 fuel ta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463 adsorb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02 synthe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57 synthetic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54—Details of the absorption canist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25/00—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 F02M25/08—Engine-pertinent apparatus for adding non-fuel substances or small quantities of secondary fuel to combustion-air, main fuel or fuel-air mixture adding fuel vapours drawn from engine fuel reservoir
- F02M25/089—Layout of the fuel vapour instal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M—SUPPLYING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WITH COMBUSTIBLE MIXTURES OR CONSTITUENTS THEREOF
- F02M37/00—Apparatus or systems for feeding liquid fuel from storage containers to carburettors or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for purifying liquid fuel specially adapted for, or arranged on,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2M37/0011—Constructional detail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elements of fuel systems; Materials therefor
- F02M37/0017—Constructional details;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y of elements of fuel systems; Materials therefor related to fuel pipes or their connections, e.g. joints or seal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upplying Secondary Fuel Or The Like To Fuel, Air Or Fuel-Air Mixtures (AREA)
- Snaps, Bayonet Connections, Set Pins, And Snap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单元的安装结构。单元的安装结构具备壳体部、和安装在所述壳体部内的单元。所述壳体部具备开口部、一对间隙、以及第1卡合部。所述单元具备构成为从对置面突出的凸部、和第2卡合部。所述一对间隙和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是构成为沿着周向的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安装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0-106712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采用卡扣结构的构成来作为上述单元的安装结构。在该卡扣结构中,供单元安装的壳体部上形成间隙和被卡合部,并且在单元设置与被卡合部卡合的卡合部。此外,单元具备用于抑制相对于壳体部的晃动(所谓的摇晃)的凸部。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当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时,若单元处在相对于单元插入壳体部的插入方向已产生旋转的状态,则单元的凸部会误嵌入到壳体部的间隙中,从而不易脱离。即,存在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时的操作性差的问题。
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在于,在安装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安装结构中能够提高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时的操作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个方案是安装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单元的安装结构包括壳体部和单元。单元安装在壳体部内。壳体部具备开口部、一对间隙、以及第1卡合部。开口部构成为在壳体部的底部的相反侧的端面处开口。一对间隙从端面朝向底部侧延伸。第1卡合部配置在一对间隙之间。单元具备凸部和第2卡合部。凸部构成为从对置面突出。对置面是与该单元的外周面中的一对间隙对置的外周面。第2卡合部构成为能够在对置面与第1卡合部卡合。一对间隙和凸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倾斜面,倾斜面是构成为沿着周向的面。周向是绕旋转轴的方向,旋转轴是沿着单元插入壳体部的插入方向的轴。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时,即使凸部误嵌入到间隙中,倾斜面也会以解除凸部与间隙之间的卡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凸部易于从间隙中脱离,从而能够立即重新进行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的操作。由此能够提高将单元组装到壳体部时的操作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倾斜面可以设置在当凸部从嵌合状态转换至常规状态时从间隙中经过的区域。另外,当单元已安装到壳体部内时,将壳体部中的设置有间隙的内表面与对置面处于平行的状态作为常规状态,将单元从常规状态沿周向旋转,并且凸部嵌入到间隙中的状态作为嵌合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倾斜面设置在当凸部从嵌合状态转换至常规状态时从间隙中经过的区域,因此凸部能够易于从间隙脱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壳体部还具备突出部,突出部构成为从底部侧朝向开口侧延伸,并从壳体部的内表面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突出部抑制单元的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单元相对于壳体部而产生的晃动。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突出部从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可以设定为小于凸部从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突出部的突出量小于凸部的突出量,因此能够抑制由于突出部的存在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即,能够抑制突出部对将单元插入壳体部时的操作性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突出部构成为,随着突出部趋向开口部侧,突出部从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变小。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插入壳体部时,能够使得单元的端部不易卡嵌到突出部。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案中,凸部和倾斜面配置成,当单元已安装到壳体部内时,从与对置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凸部和间隙时,凸部和倾斜面至少部分不重合。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安装到壳体部内时(即,处于常规状态时),能够使凸部不易嵌入到间隙中。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处于已取出单元的状态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处于已取出单元和接头部的状态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的立体图。
图4A是处于已将单元和单元壳体组装在一起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B是单元壳体的立体图。
图4C是单元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在向左旋转时单元和单元壳体处于位置偏离状态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5B是示出在向右旋转时单元和单元壳体处于位置偏离状态的一个示例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单元和单元壳体处于位置偏离状态的一个示例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倾斜部和凸部的位置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示出倾斜部和凸部的位置的VIII-VIII剖视图。
图9是突出部附近的放大图。
图10A是示出变形例的凸部的放大图。
图10B是示出变形例的凸部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实施方式]
[1-1.概略结构]
如图1~图3所示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具备作为众所周知的过滤罐的功能。即,具备吸附以及解吸在车辆的燃料箱(省略图示)产生的蒸发燃料的功能。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具备本体壳体2、单元壳体30(相当于本公开的壳体部的一个示例)、接头部50、以及单元60。单元壳体30作为收纳单元60的保持器而构成。单元60安装于单元壳体30。另外,图2所示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处于已将单元60从单元壳体30卸下的状态,图3所示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处于已将单元60、单元壳体30、以及接头部50从本体壳体2卸下的状态。
本体壳体2是形成内部空间的壳体。本体壳体2例如是由合成树脂制成的壳体。另外,本体壳体2的材质不限于此。本体壳体2的内部配置由活性炭等构成的吸附材料(省略图示)。
本体壳体2具备充注口21、吹扫口22、以及大气口23。上述口21~23以朝向相同方向的方式配置在本体壳体2的同一侧。在下文中,将本体壳体2中设置有充注口21、吹扫口22、以及大气口23的一侧记为口侧。此外,在本体壳体2的口侧的相反侧具有开口26。该开口26由盖部件27封闭。
充注口21通过管道与车辆的燃料箱连接。充注口21构成为将在燃料箱产生的蒸发燃料导入到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内。
吹扫口22经由吹扫阀与车辆的发动机(省略图示)的进气管(省略图示)连接。吹扫口22构成为,将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内的蒸发燃料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排出,并向发动机供给该蒸发燃料。
大气口23经由管道与车辆的给油口(省略图示)连接,并向大气开放。大气口23将已去除蒸发燃料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此外,大气口23通过导入外部空气(即吹扫空气)而使得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吸附的蒸发燃料解吸(例如吹扫)。
单元壳体30经由接头部50并以确保气密的方式与大气口23连接。接头部50是连接大气口23和单元壳体30的管道。
如图2所示,单元壳体30构成为有底的筒状。单元壳体30具备大致呈长方体形状的内周面30A,并且形成有以接头部50侧为底部41的内部空间。内周面30A以沿着安装在单元壳体30中的单元60的外周面的方式而形成。
在底部41设置有与接头部50连通的孔部42。在单元壳体30的位于接头部50的相反侧的端面处形成有开口部31。在常规状态下,单元60与孔部42配置成无缝隙紧密连接,常规状态表示将单元60从开口部31插入,并且单元60相对于单元壳体30被正确地安装的状态。
如图4C所示,单元60作为具有与插入方向平行的多个外周面的多面结构的箱体而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单元60构成为具有与插入方向平行的约四个外周面的大致四面结构。单元60例如作为ELCM(即蒸发泄漏检测模块,Evaporative Leak Check Module)而构成。ELCM是用于检测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的泄漏的模块。ELCM至少具备用于使本体壳体2的内部成为负压的泵。
在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的泄漏检测中,设置于单元60的泵在发动机停止过程中的预先规定的时间被驱动,以使得本体壳体2内部的空气向大气中排出。由此,本体壳体2的内部成为负压。然后,通过以规定时间监视此时的本体壳体2的内部的压力变化,来确认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是否存在泄漏。
另外,单元60不限于ELCM。单元60例如可以作为副过滤罐而构成。在该情况下,除了本体壳体2内的吸附材料以外,单元60还可以在单元60的内部具备同种或不同种的吸附材料。或者单元60也可以作为其他单元而构成。
[1-2.单元的安装结构]
使用图4A至图9所示的单元的安装结构5将单元60安装于单元壳体30。安装结构5通过卡扣结构而使单元壳体30与单元60相结合。例如,安装结构5具备单元壳体30的一对间隙32A、32B、单元壳体30的第1卡合部34A、34B、以及单元60的第2卡合部64A、64B。第1卡合部34A、34B以及第2卡合部64A、64B构成为能够相互卡合。安装结构5还可以具备单元壳体30的开口部31以及单元60的凸部62A~62C。
如图4B所示,开口部31是构成为在单元壳体30的位于底部41的相反侧的端面处开口的部位。
间隙32A形成为一对间隙32A,间隙32B形成为一对间隙32B。即,一对间隙32A具备第1间隙和第2间隙,同样地,一对间隙32B具备第1间隙和第2间隙。一对间隙32A所具备的第1间隙和第2间隙、以及一对间隙32B所具备的第1间隙和第2间隙是分别设置的不同间隙。在下文中,当表示“一对间隙32A、32B中的第1间隙或第2间隙”时,以及当表示“构成一对间隙32A、32B的第1间隙和第2间隙中的至少一者”时,仅记为间隙32A、32B。
一对间隙32A形成在围绕单元壳体30的底部41而竖立设置的外壁中的第1外壁36A上。此外,一对间隙32B形成在与第1外壁36A对置的第2外壁36B上。间隙32A、32B各自构成为从开口部31侧的端部朝向底部41侧延伸。
第1卡合部34A配置在第1外壁36A的一对间隙32A之间(即,第1间隙和第2间隙之间),第1卡合部34B配置在第2外壁36B的一对间隙32B之间(即,第1间隙和第2间隙之间)。第1卡合部34A、34B作为从内周面30A侧朝向外侧凹陷的凹部(在此为孔)而形成。由于第1卡合部34A、34B分别配置在一对间隙32A、32B之间,因此易于朝向单元壳体30的外侧发生弹性变形。
如图4C、图5A、以及图5B所示,单元60的第2卡合部64A、64B构成为,第2卡合部64A能够在对置面61A与第1卡合部34A卡合,第2卡合部64B能够在对置面61B与第1卡合部34B卡合。另外,对置面61A、61B是在单元60已安装到单元壳体30的状态下与单元60的外周面60A中的间隙32A、32B对置的外周面,换言之,是与外壁36A、36B对置的外周面。第2卡合部64A、64B作为能够与第1卡合部34A、34B卡合的凸部而构成。
凸部62A~62C是与第2卡合部64A、64B不同的结构,凸部62A~62C是构成为从对置面61A、61B突出的部位。
根据上述结构,若将单元60插入到单元壳体30中,则外壁36A、36B的一对间隙32A、32B之间的部位被第2卡合部64A、64B按压而朝向单元壳体30的外侧弯曲。然后,若第2卡合部64A、64B各自嵌入第1卡合部34A、34B,则该部位的弯曲消除,从而保持第1卡合部34A和第2卡合部64A的卡合状态,以及第1卡合部34B和第2卡合部64B的卡合状态。即,单元60相对于单元壳体30被固定。根据上述结构来实现卡扣结构。
此时,单元60的对置面61A、61B和单元壳体30的外壁36A、36B为相互平行的状态。将该状态称为常规状态。
在此,如图4A和图5B所示,将沿着单元60插入单元壳体30的插入方向的轴作为旋转轴P,将绕旋转轴P的方向作为周向R(向右旋转方向或向左旋转方向)。如图5A、图5B所示,有时单元60以在周向上旋转的状态插入单元壳体30。在该情况下,如图5A、图6所示,有时凸部62A~62C嵌入到间隙32A、32B中而不易脱离。将该状态称为嵌合状态。另外,将处于非嵌合状态的状态且单元60比常规状态在周向R上旋转的状态称为非常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的情况下,凸部62A~62C的高度(即,从对置面61A、61B突出的突出量)构成为,凸部62A的高度大于凸部62B的高度,且凸部62C的高度大于凸部62B的高度。由此,凸部62A~62C中的凸部62A和62C容易卡嵌到间隙32A、32B中。
在单元60和单元壳体30之间设置有规定的间隔。单元60可以处于以下状态,即,将单元壳体30中的于插入单元60的插入方向上的中心附近的区域(中心区域O)作为旋转轴P,单元60相对于单元壳体30沿着周向R对应于间隔的大小而旋转的状态。另外,中心区域O表示单元60旋转时的旋转轴P可以存在的区域,中心区域O的范围由单元60的形状和间隔的大小决定。在图5A、图5B所示的示例中,从插入方向观察单元60,中心区域O为单元壳体30的形心(例如对角线的交点)附近的区域。
在此,在嵌合状态和非常规状态下,单元60相对于常规状态而在周向R上旋转,单元60的对置面61A、61B和单元壳体30的外壁36A、36B为相互不平行的状态。
对本实施方式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进行了用于解除嵌合状态和非常规状态并且转换为常规状态的设计。
首先,如图6等所示,间隙32A具备倾斜面33。倾斜面33是构成为沿着周向R的面。倾斜面33仅设置在凸部62A~62C嵌入可能性较高的间隙32A、32B上即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一个间隙32A配置作为平面的倾斜面33。另外,倾斜面33不限于平面也可以是曲面。
此外,倾斜面33设置在当凸部62A~62C从嵌合状态转换成常规状态时从间隙32A、32B中经过的区域。例如,在图5A的示例中,单元60从常规状态向左旋转,从而使得凸部62A嵌入到间隙32A中。若要将该单元60转换成常规状态,则需要向右旋转单元60,此时,凸部62A朝左侧移动。因此,在凸部62A经过的区域即间隙32A的左侧设置倾斜面33。根据该结构,能够通过倾斜面33来抑制凸部62A卡嵌到间隙32A中,因此凸部62A易于从间隙32A中脱离。
此外,如图4B和图9所示,单元壳体30还具备突出部36。突出部36构成为,从底部41侧朝向开口部31侧延伸,换言之,从开口部31侧朝向底部41侧延伸,并且从单元壳体30的内周面30A突出。此外,突出部36被设置在单元壳体30的内周面30A中的、当处于非常规状态时可以与单元60的外周面60A触碰的部位(触碰部)处。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示了仅设置一个突出部36的示例。另外,突出部36也可以无须延伸至到达开口部31的位置。
在此,例如假设单元60从常规状态向左旋转的情况,触碰部是指图5A所示的区域38A、38B、38C、38D四个区域。区域38A~38D是单元壳体30的内周面30A中的四个角部沿着周向R稍微向左旋转时的区域。此外,例如假设单元60从常规状态向右旋转的情况,触碰部是指图5B所示的区域38E、38F、38G、38H四个区域。区域38E~38H是单元壳体30的内周面30A中的四个角部沿着周向R稍微向右旋转时的区域。可以在上述区域的全部或部分设置突出部36。
此外,从规定的方向观察时,凸部62A~62C和间隙32A、32B配置成至少部分不重合。规定的方向是指,例如图7所示从沿着间隙32A的截面观察凸部62A和间隙32A的方向,或者如图8所示从沿着旋转轴P且与对置面61正交的方向观察凸部62A和间隙32A的方向。
可以将配置有倾斜面33的区域LA和配置有凸部62A的区域LB配置成至少部分不重合。如图7所示,区域LA和区域LB构成为一部分重合而一部分不重合。此外,如图8所示,配置有倾斜面33的区域LC和配置有凸部62A的区域LD构成为全部不重合。区域LC和区域LD也可以构成为一部分重合而一部分不重合。
此外,突出部36从内周面30A突出的突出量H2(参照图9)可以设定成小于凸部62A~62C从外周面60A突出的突出量H1(参照图6)。此外,如图9所示,突出部36具备锥形面37,锥形面37随着趋向开口部31侧,锥形面37从内周面30A突出的突出量H2变小。锥形面37具有如下功能,当将单元60插入单元壳体30时,单元60的端部不易卡嵌到突出部36,从而提高插入性。
[1-3.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可以获得以下效果。
(1a)在上述安装结构5中,间隙32A、32B具备倾斜面33,倾斜面33是构成为沿着周向R的面。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60组装到单元壳体30时,即使凸部62A~62C误嵌入到间隙32A、32B中,倾斜面33也会以解除凸部62A~62C与间隙32A、32B之间的卡嵌的方式发挥作用。因此,凸部62A~62C易于从间隙32A、32B中脱离,从而能够立即重新进行将单元60组装到单元壳体30的操作。由此能够提高将单元60组装到单元壳体30时的操作性。
(1b)在本实施方式中,倾斜面33设置在当凸部62A~62C从嵌合状态转换至常规状态时从间隙32A、32B中经过的区域。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倾斜面33设置在当凸部62A~62C从嵌合状态转换至常规状态时从间隙32A、32B中经过的区域,因此凸部62A~62C能够易于从间隙32A、32B脱离。
(1c)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壳体30还具备突出部36,突出部36构成为从底部41侧朝向开口部31侧延伸,并从单元壳体30的内表面突出。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突出部36抑制单元的旋转,因此能够抑制单元60相对于单元壳体30而产生的晃动。
(1d)在本实施方式中,单元60可以构成为具有与插入方向平行的多个外周面的多面结构,单元壳体30可以具备沿着多个外周面的内周面。突出部36设置在内周面中的处于非常规状态时可以与单元60的外周面触碰的部位处。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设置有突出部36,因此能够更切实地抑制单元60相对于单元壳体30而产生的晃动。
(1e)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6从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H2设定为小于凸部62A~62C从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H1。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抑制突出部36对将单元60插入单元壳体30时的操作性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况。
(1f)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6可以构成为,随着突出部趋向开口部31侧,突出部从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变小。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60插入单元壳体30时,能够使得单元60的端部不易卡嵌到突出部36。
(1g)在本实施方式中,凸部62A~62C和倾斜面33配置成,当单元60已安装到单元壳体30后,从与对置面61A、61B正交的方向观察凸部62A~62C和间隙32A、32B时,凸部62A~62C和倾斜面33至少部分不重合。
根据上述结构,当将单元60安装到单元壳体30内时(即,处于常规状态时),能够使凸部62A~62C不易嵌入到间隙32A、32B中。
[2.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实施。
(2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单元壳体30的间隙32A具备倾斜面33,不过不限于此。倾斜面33也可以设置在一对间隙32A、32B和凸部62A~62C中的至少一者上。另外,“一对间隙和凸部中的至少一者”是指“第1间隙、第2间隙、以及凸部中的至少一者”。即,倾斜面33可以设置在第1间隙、第2间隙、以及凸部62A~62C中的至少一者上。
例如图10A所示,代替倾斜面33或除了倾斜面33,还可以具备通过使单元60的凸部62C的局部缺口而形成的倾斜面62D。此外,或者如图10B所示,还可以具备通过使凸部62A的局部缺口而形成的倾斜面62E。
(2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体构成本体壳体2和单元壳体30,不过不限于此。例如,本体壳体2的局部可以作为单元壳体30的整体而发挥作用,或者本体壳体2的局部可以作为单元壳体30的局部而发挥作用。即,本体壳体2和单元壳体30可以为一体构成。
(2c)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所具备的安装结构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一个安装结构5所具备的卡扣结构(即,一对间隙32A、32B,以及第1卡合部34A和第2卡合部64A的组合)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2d)可由多个构成元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或可由多个构成元素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此外,可由一个构成元素实现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多个功能,或可由一个构成元素实现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一个功能。并且,可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一部分。此外,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添加到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将上述实施方式的构成的至少一部分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置换等。另外,由记载在权利要求中的语句所确定的技术思想包含的所有方式均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2e)除了上述安装结构5以外,也可以通过以该安装结构5为构成元素的蒸发燃料处理装置1、包括安装结构5的系统、将单元60安装到单元壳体30的安装方法等各种方式实现本公开。
Claims (6)
1.一种单元的安装结构,其安装于蒸发燃料处理装置,所述单元的安装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部和单元,所述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部内,并且
所述壳体部具备:
开口部,所述开口部构成为在位于所述壳体部的底部的相反侧的端面处开口;
一对间隙,所述一对间隙从所述端面朝向所述底部侧延伸;以及
第1卡合部,所述第1卡合部配置在所述一对间隙之间,
所述单元具备:
凸部,所述凸部构成为从对置面突出,另外,所述对置面是构成为与该单元的外周面中的一对间隙对置的外周面;以及
第2卡合部,所述第2卡合部构成为能够在所述对置面与所述第1卡合部卡合,
所述一对间隙和所述凸部中的至少一者具备倾斜面,所述倾斜面是构成为沿着周向的面,另外,所述周向是绕旋转轴的方向,所述旋转轴是沿着所述单元插入所述壳体部的插入方向的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单元已安装到所述壳体部内时,将所述壳体部中的设置有所述间隙的内表面与所述对置面处于平行的状态作为常规状态,将所述单元从所述常规状态沿所述周向旋转,并且所述凸部嵌入到所述间隙中的状态作为嵌合状态,
所述倾斜面设置在当所述凸部从所述嵌合状态转换至所述常规状态时从所述间隙中经过的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部还具备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构成为从所述底部侧朝向所述开口侧延伸,并从所述壳体部的内表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设定为小于所述凸部从所述外周面突出的突出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构成为,随着所述突出部趋向所述开口部侧,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内表面突出的突出量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单元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和所述倾斜面配置成,当所述单元已安装到所述壳体部内时,从与所述对置面正交的方向观察所述凸部和所述间隙时,所述凸部和所述倾斜面至少部分不重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2-212246 | 2022-12-28 | ||
JP2022212246A JP7648591B2 (ja) | 2022-12-28 | 2022-12-28 | 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57690A true CN118257690A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16032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26249.3A Pending CN118257690A (zh) | 2022-12-28 | 2023-12-27 | 单元的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80915B2 (zh) |
JP (1) | JP7648591B2 (zh) |
CN (1) | CN118257690A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8120432U1 (de) * | 1981-07-13 | 1981-12-24 | Fildan, Gerhard, Ing.(Grad.), 7250 Leonberg | Verschluss, insbesondere fuer kleidungsstuecke, gurte u. dergl. |
US4712341A (en) * | 1986-08-14 | 1987-12-15 | Ford Motor Company | Modular window assembly clip |
ES2164836T3 (es) * | 1995-09-19 | 2002-03-01 | Daiwa Kasei Kogyo Kk | Patas de retencion de un componente. |
US20050263477A1 (en) * | 2003-10-13 | 2005-12-01 | Konefal Robert S | Closure and container package with child-resistant and non-child-resistant modes of operation |
JP4718311B2 (ja) * | 2005-11-30 | 2011-07-06 | 株式会社マーレ フィルターシステムズ | キャニスタ |
US20080223343A1 (en) | 2007-03-12 | 2008-09-18 | A. Kayser Automotive Systems, Gmbh | Fuel vapor control apparatus |
JP5122419B2 (ja) | 2008-10-29 | 2013-01-16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の付属部品取付け構造 |
US8230842B2 (en) * | 2010-10-25 | 2012-07-31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Evaporative emission device to motor vehicle coupling |
KR101231167B1 (ko) | 2012-05-08 | 2013-02-07 | 코리아에프티 주식회사 | 히터가 구비된 캐니스터 |
JP2015124614A (ja) * | 2013-12-25 | 2015-07-06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US10369882B2 (en) | 2014-08-25 | 2019-08-06 | Piolax, Inc. | Valve case mounting structure |
JP6580401B2 (ja) | 2015-07-15 | 2019-09-25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 |
JP6689762B2 (ja) * | 2017-01-11 | 2020-04-28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CN110769913B (zh) * | 2017-05-31 | 2021-11-16 | 帕克-汉尼芬公司 | 带有扭锁和/或滑动活塞的过滤元件、组件和方法 |
JP2021001584A (ja) | 2019-06-24 | 2021-01-07 | 愛三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ニスタの付属部品取付構造 |
-
2022
- 2022-12-28 JP JP2022212246A patent/JP7648591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11-06 US US18/502,748 patent/US12180915B2/en active Active
- 2023-12-27 CN CN202311826249.3A patent/CN118257690A/zh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180915B2 (en) | 2024-12-31 |
US20240218847A1 (en) | 2024-07-04 |
JP7648591B2 (ja) | 2025-03-18 |
JP2024095164A (ja) | 2024-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5122419B2 (ja) | キャニスタの付属部品取付け構造 | |
JPH1047184A (ja) | 燃料漏れ防止弁 | |
US8881710B2 (en) | Bleed element with overmolded seal for evaporative emissions canister | |
US20030178851A1 (en) | Fuel tank connector | |
CN114109663B (zh) | 过滤罐 | |
JP6626236B2 (ja) | 給油口構造 | |
US6886583B2 (en) | Canister vent valve mounting structure | |
CN118257690A (zh) | 单元的安装结构 | |
JP3487392B2 (ja)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JP7328305B2 (ja) | キャニスタ | |
CN108301943B (zh)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US7159578B2 (en) | Fuel delivery module assembly | |
CN118327822A (zh)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JP7455083B2 (ja) | 電磁弁装置、電磁弁、及び、フィルタ | |
CN118327823A (zh) | 蒸发燃料处理装置 | |
US11478738B2 (en) | Air filter device | |
JP7609903B2 (ja) | キャニスタ | |
CN113464629B (zh) | 通气装置 | |
JP2025018145A (ja) | 蒸発燃料処理装置 | |
CN115111090B (zh) | 过滤罐 | |
JP6337339B2 (ja) | キャニスタ | |
CN118815625A (zh) | 过滤罐 | |
JP2024069828A (ja) | キャニス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