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54135A -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54135A CN118254135A CN202211679332.8A CN202211679332A CN118254135A CN 118254135 A CN118254135 A CN 118254135A CN 202211679332 A CN202211679332 A CN 202211679332A CN 118254135 A CN118254135 A CN 118254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ing portion
- locking
- biasing element
- sleeve
- working accessor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498 poli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018 wa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1971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100233916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KAR5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2 Bakeli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012902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train ATCC 204508 / S288c) FIG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637 bake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138 pru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2—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 B23B31/16—Chucks with simultaneously-acting jaws, whether or not also individually adjustable moving radially
- B23B31/16195—Jaws movement actuated by levers moved by a coaxial control rod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31/00—Chucks; Expansion mandrels; Adaptations thereof for remote control
- B23B31/02—Chucks
- B23B31/10—Chuck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taining or gripping devices or their immediate operating means
- B23B31/107—Retention by laterally-acting detents, e.g. pins, screws, wedges; Retention by loose elements, e.g. balls
- B23B31/1071—Retention by bal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F—COMBINATION OR MULTI-PURPOSE TOO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5F5/00—Details or components of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not particularly related to the operations performed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B—TURNING; BORING
- B23B2260/00—Details of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 B23B2260/096—Le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 Constituent Portions Of Griding Lathes, Driving, Sensing And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动力工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夹头装置包括连接机构和锁紧机构,连接机构形成有用于收容工作附件的第一收容部;锁紧机构用于将工作附件保持在第一收容部中;锁紧机构包括驱动部、第一锁定部和第二锁定部,驱动部包括轴套和偏压元件,轴套能够支撑偏压元件;第一锁定部至少部分伸入第一收容部;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二轴相对于第一收容部旋转连接;锁紧机构包括第一状态,在第一状态时,第二锁定部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轴套偏压偏压元件,释放轴套对第一锁定部的限制。本申请提供的夹头装置,单手就可实现工作附件的插入和锁定,操作简便;并且偏压元件始终被轴套支撑,轴套为主要受力结构,结构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动力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背景技术
动力工具一般是以马达作为动力,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附件进行作业的一种机械化工具。工作附件通过夹头装置安装固定,目前的相关技术中,常用的方式一种为使用额外的附件例如钥匙,对夹持的部分进行解锁和锁定的操作。另一种无钥匙的方式,是通过设置操作按钮,在向夹头装置中插入工作附件时,需要一只手按压快夹按钮,另一只手插入工作附件。上述两种方式都存在操作不够简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操作简便,并且结构稳定,不容出现驱动失效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夹头装置,与工具主体连接,用于夹持工作附件,包括:
连接机构,形成或连接于所述工具主体的输出轴上,所述连接机构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工作附件的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沿第一轴线延伸;
锁紧机构,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用于将所述工作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中;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
驱动部,包括轴套和偏压元件,所述轴套能够支撑所述偏压元件;
第一锁定部,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收容部;
第二锁定部,通过第二轴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旋转连接;
其中,锁紧机构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部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轴套偏压所述偏压元件,释放所述轴套对所述第一锁定部的限制。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锁紧机构包括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偏压元件向所述第二锁定部提供以所述第二轴为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压力,以使所述第一锁定部限制所述工作附件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锁紧机构包括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轴套偏压所述偏压元件,以使所述偏压元件的偏压力脱离所述第一锁定部,所述第一锁定部相对于所述第二锁定部运动,以释放对所述工作附件的保持。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偏压元件通过所述轴套将所述偏压力传递至所述第二锁定部。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定部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定部。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锁定部为球状结构,所述工作附件的外周面设置有凹槽,当所述工作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中时,所述第一锁定部位于所述凹槽内。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机构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收容部相连通的狭槽,所述第一锁定部和所述第二锁定部均设置于所述狭槽内,且所述第二锁定部位于所述第一锁定部沿所述工作附件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当所述工作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中时,所述第二锁定部和所述狭槽的侧壁能够分别从所述第一锁定部的两侧对所述第一锁定部限位。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轴套套设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外周,所述轴套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连接机构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沿所述第一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工作附件的拔出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的上游侧,所述偏压元件套设于所述连接机构,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之间。
作为夹头装置的可选技术方案,当所述工作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中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对所述第一锁定部背离所述工作附件的一侧进行限位,当所述工作附件从所述第一收容部中解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能够解除对所述第一锁定部的限位,所述第一锁定部能够朝背离所述工作附件的方向移动。
一种动力工具,包括工具主体和如上任一方案所述的夹头装置,所述夹头装置与所述工具主体连接。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夹头装置,单手就可实现工作附件的插入和锁定,操作简便;并且偏压元件始终被轴套支撑,轴套为主要受力结构,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驱动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工具为冲击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工具为冲击扳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工具为冲击扳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二;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头装置在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头装置在工作附件插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头装置在工作附件被锁定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头装置在工作附件解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夹头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形式的第二锁定部和第二轴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形式的第二锁定部和第二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工具为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冲击扳手;101、第一轴线;102、电机轴线;
10a、工具主体;11、外壳;113、握持部;12、电机;13、输出机构;131、输出轴;1311、第一收容部;1312、第二限位结构;1313、狭槽;14、传动机构;15、冲击机构;151、主轴;1511、贯通孔;1512、前端孔;1513、后端孔;1514、橡胶柱;152、冲击锤;153、锤砧;
200、抛光机;201、第一轴线;202、电机轴线;203、输出轴线;
20a、主机;21、机壳;211、把手部;213、结合部;22、电机;23、输出轴;2311、第一收容部;24、传动组件;25、内壳体;
30、电源装置;
40、夹头装置;40a、连接结构;40b、锁紧机构;41、驱动部;411、轴套;4111、第一限位结构;4112、扳柄;412、偏压元件;42、第一锁定部;43、第二锁定部;44、第二轴;43b、第二锁定部;44b、球形凸台;44c、连接座;44d、凹槽;
50、工作附件;501、中心轴线;511、凹槽;
60、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a、第一工作附件本体;
70、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a、第二工作附件本体;71、第二转动件;711、凹槽;72、第二输出件;721、第二驱动部;701、偏心轴线;
80、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a、第三工作附件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本申请提供一种动力工具,具体为一种冲击扳手。可以理解的,该动力工具还可以为其他动力工具,例如,钻、修枝机、修边机、电木铣、砂光机等。
可以理解的,只要具有输出轴和在输出轴上附接工作附件的动力工具均可以采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实施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动力设备均属于本申请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该冲击扳手100包括工具主体10a和连接在工具主体10a上的夹头装置40。工作附件50用于执行冲击扳手100的功能,可拆卸连接在冲击扳手100上。
在本实施例中,冲击扳手100还包括电源装置30。其中,电源装置30用于为冲击扳手100提供电能。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30为电池包,电池包配合相应的电源电路,为冲击扳手100内的相应部件供电。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电源装置30并不限于使用电池包的场景,还可通过市电、交流电源,配合相应的整流、滤波和调压电路,实现对冲击扳手100内的相应部件供电。
工具主体10a包括外壳11、电机12、输出机构13、传动机构14和冲击机构15。其中,外壳11包括用于容纳电机12的电机壳体和容纳至少部分输出机构13的输出壳体,输出壳体连接于电机壳体的前端。外壳11还形成或连接有一供用户操作的握持部113。握持部113与电机壳体形成T型或L型结构,方便用户握持及操作。握持部113的一端连接有上述电源装置30。电源装置30可拆卸地连接至握持部113。
电机12包括以电机轴线102为轴转动的电机轴。
输出机构13包括用于连接工作附件50并驱动工作附件50旋转的输出轴131。输出轴131用于输出动力,输出轴131以输出轴线为轴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线102与输出轴线重合。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轴线102与输出轴线平行但不重合。
传动机构14设置在电机12和冲击机构15之间,用于在电机轴和冲击机构15之间实现动力的传递。在本实施例中,传动机构14为一级齿轮减速机构。
冲击机构15用于为输出轴131提供冲击力。参照图3,冲击机构15包括主轴151、冲击锤152和锤砧153。输出轴131连接于锤砧153,可以理解的是,锤砧153与输出轴131可以是一体成形或是分开形成的独立零件,输出轴131能够以输出轴线为轴转动,输出轴131用于输出动力。因为机械式冲击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由这种冲击机构产生冲击对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已经被充分公开,所以这里为了说明书简洁的目的而省去详细的说明。
对于冲击扳手100,输出轴131常规设计带有排气孔,但是对于大扭力扳手,排气孔会是薄弱点,可能会导致输出轴131断裂。如果取消排气孔,输出轴131在添加润滑油之后,主轴151与输出轴131装配会出现一定的气阻,导致不易装配。为解决该问题,本申请在主轴151上设置轴向贯通的贯通孔1511,且该贯通孔1511为台阶孔,前端孔1512的直径大于后端孔1513的直径,前端孔1512中安装有橡胶柱1514。在装配主轴151和输出轴131的过程中,橡胶柱1514可以提供一定的轴向移动行程供给气体流动,避免或减小装配时的气阻。装配完成后,橡胶柱1514阻止输出轴131后端与齿轮箱内的油脂通过该贯通孔1511通路流通。通过上述设置,避免了排气孔带来的输出轴131薄弱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输出轴131末端设有夹头装置40,夹头装置40可在实现不同功能时夹持相应的工作附件50,例如螺丝批、钻头、扳手等。
如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动力工具为角向动力工具,具体可以包括角钻、角磨、抛光机、棘轮扳手。在本实施例中,角向动力工具具体为抛光机200。抛光机200包括工具主体20a和连接在工具主体20a上的夹头装置40。而工作附件不限于一个单个部件,在抛光机200中使用的工作附件为由多个部件组成的工作附件组件。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用于执行抛光机200的功能,可拆卸连接在抛光机200。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包括第一工作附件本体60a,第一工作附件本体60a运动以实现砂磨、抛光以及打蜡等的第一功能。
抛光机200的主机20a包括:机壳21、电机22、输出轴23、传动组件24和内壳体25。其中,机壳21包括用于供用户握持的把手部211和位于把手部211后端的结合部213,结合部213用于安装电源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装置为电池包(图中未示出)。机壳21呈直筒形,减小了占用空间,便于使用和运输。
电机22设置在机壳21内。电机22为外转子电机或无刷无感电机,使主机20a具有更小的体积和重量,使得整机结构更加小巧便携。电机22包括以电机轴线202为轴转动的电机轴。
输出轴23能相对机壳21绕输出轴线203转动,输出轴23转动时输出动力。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线202与输出轴线203相交设置,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电机轴线202与输出轴线203正交,在其他可替换实施例中,电机轴线202与输出轴线203呈其他角度相交。机壳21沿电机轴线202方向延伸。
传动组件24用于在电机22和输出轴23之间传动动力,内壳体25设置在机壳21内,内壳体25用于容纳传动组件24。
在美国专利申请号16/862,688中描述和说明了一种类似的抛光机的主机,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抛光机200还包括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包括第二工作附件本体70a。当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被拆卸下来时,用户可以将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连接至主机20a,从而主机20a将动力输出至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带动第二工作附件本体70a运动以实现与第一功能不同的第二功能。可以理解的,第一功能可以为砂磨、抛光以及打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二功能也可以为砂磨、抛光或者打蜡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可以均为砂磨、或者抛光或者打蜡。例如,第一功能和第二功能均为砂磨的功能,不同的是,第一功能可以实现第一精度的砂磨,第二功能能实现第二精度的砂磨。
抛光机200还包括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用于连接第三工作附件本体80a。当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或者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被拆卸下来时,用户可以将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连接至主机20a,从而主机20a将动力输出至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带动第三工作附件本体80a运动以实现第三种功能。
当用户需要对汽车或者工件进行砂磨、抛光和打蜡三道工序时,用户只需要一台抛光机200安装不同的工作附件组件即能完成这三道工序,从而方便了用户的操作,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美国专利申请号16/862,688中描述和说明了一种类似的第一工作附件组件60,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和第三工作附件组件80,其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可以理解的,无论是冲击扳手100还是抛光机200,夹头装置40与工具主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使用或出售。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头装置40作为独立整体,可拆卸或固定连接于工具主体上。进而可以使夹头装置40可以适配上述的所有的动力工具。在一些实施例中,夹头装置40可以作为独立部件进行使用或出售。或者在作为售后备件时,进行单独更换。
以下具体介绍夹头装置40的具体结构。
夹头装置40包括连接机构40a和锁紧机构40b,连接机构40a形成或连接于输出轴上。在本实施例中,无论是冲击扳手100还是抛光机200,输出轴131和输出轴231均直接作为连接机构40a。其他替代实施例中,连接机构40a还可以为连接于输出轴上的。
以下为方便介绍,以冲击扳手100的工具主体10a为例。参照图4至图8,连接机构40a上形成有用于收容工作附件50的第一收容部1311,即在输出轴131上形成第一收容部1311,第一收容部1311沿第一轴线101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01与输出轴线重合。而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线101与输出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或呈一定角度的夹角设置。
锁紧机构40b连接于连接机构40a,锁紧机构40b用于将工作附件50保持在第一收容部1311中。锁紧机构40b包括驱动部41、第一锁定部42和第二锁定部43,驱动部41包括轴套411和偏压元件412,轴套411套设于输出轴131的外周,轴套4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4111,输出轴131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312,第一限位结构4111和第二限位结构1312沿第一轴线101方向间隔设置,且沿工作附件50的拔出方向,第一限位结构4111位于第二限位结构1312的上游侧。偏压元件412套设于输出轴131,且位于第一限位结构4111与第二限位结构1312之间,即偏压元件412设置于轴套411内。轴套411能够支撑偏压元件412。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4111为与轴套411一体成型的限位凸起。在其他一些替换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4111还可以为连接于轴套411内壁的限位件。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312为设置于输出轴131外壁的限位件,例如环形垫片等。在其他一些替换实施例中,第二限位结构1312还可以为与输出轴131一体成型的限位凸起。另外本实施例中,偏压元件412为弹簧。
输出轴131上设置有与第一收容部1311相连通的狭槽1313。第一锁定部42和第二锁定部43均被收容于狭槽1313内。第一锁定部42为球状结构,工作附件50的外周面设置有凹槽511,第一锁定部42的至少部分能够伸入第一收容部1311内,当工作附件50保持在第一收容部1311中时,第一锁定部42位于凹槽511内。
第二锁定部43位于第一锁定部42沿工作附件50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第二锁定部43为板状结构。第二锁定部43通过第二轴44可转动的连接于狭槽1313内。当工作附件50保持在第一收容部1311中时,第二锁定部43和狭槽1313的侧壁能够分别从第一锁定部42的两侧对第一锁定部42限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轴44为杆状轴或轴销。
参考图9和图10,第二锁定部与第二轴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其中,第二锁定部43b为板状结构。第二轴为连接在第二锁定部43b下游侧的球形凸台44b。连接座44c上设置有凹槽44d。连接座44c安装于狭槽内。凹槽44d与球形凸台44b相对应,以使球形凸台44b在凹槽44d内可旋转运动。进而第二锁定部43b可以绕球形凸台44b旋转。锁紧机构40b包括第一状态(即工作附件50插入过程)、第二状态(即工作附件50锁紧过程)以及第三状态(即工作附件50解锁过程),具体地:
参照图4和图5,当锁紧机构40b处于第一状态时,即工作附件50在插入第一收容部1311的过程中,工作附件50会挤压第一锁定部42,给第一锁定部42施加一个沿工作附件50插入方向的力F1。第一锁定部42在该力F1下会对第二锁定部43的一端进行挤压。从而第二锁定部43会以第二轴44的轴线为轴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第二锁定部43的另一端向轴套411施加挤压力F2。从而轴套411在该力F2作用下移动,以对偏压元件412偏压,进而释放轴套411对第一锁定部42的限制,使得第一锁定部42能够相对于第二锁定部43发生移动,从而工作附件50能够进一步插入,直至第一锁定部42掉入工作附件50的凹槽511内。
参照图6,当锁紧机构40b处于第二状态时,即工作附件50在插入到位后,工作附件50施加于第一锁定部42的力F1消失,同时力F2也消失,此时偏压元件412通过轴套411向第二锁定部43提供以第二轴44的轴线为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压力F3,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第二锁定部43在该力F3下转动复位,同时轴套411也移动复位,此时,第二锁定部43和狭槽1313的侧壁分别从第一锁定部42的两侧对第一锁定部42限位,轴套411上的第一限位结构4111从第一锁定部42背离工作附件50的一侧对第一锁定部42进行限位,从而第一锁定部42被完全限制,进而第一锁定部42通过与凹槽511的配合限制工作附件50沿第一轴线101方向的位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在第二轴44上增设扭簧,且扭簧抵接于第二锁定部43靠近工作附件50的一端。当锁紧机构40b处于第二状态时,力F1和F2消失后,偏压元件412通过轴套411向第二锁定部43提供以第二轴44的轴线为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压力F3,同时扭簧会施加一个与力F3叠加的力F4,从而第二锁定部43在该力F3和F4作用下转动复位,同时轴套411也移动复位。通过增设扭簧,能够避免因偏压元件412的弹力衰减而导致的第二锁定部43和第一锁定部42不能正常复位的问题,并且能够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第一锁定部42易脱出凹槽511导致工作附件50脱落的问题。
参照图7,当锁紧机构40b处于第三状态时,即当对工作附件50解锁时,对轴套411施加一个沿工作附件50拔出方向的力F5,轴套411在该力F5的作用下偏压偏压元件412,以使偏压元件412的偏压力脱离第一锁定部42,此时第一锁定部42能够朝背离工作附件50的方向移动(参照图7中箭头所指的方向),即第一锁定部42可以脱离工作附件50上的凹槽511,从而释放对工作附件50的保持。此时工作附件50沿拔出方向运动时,第一锁定部42发生移动,释放对工作附件50的限制,进而从第一收容部1311中拔出。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施例中,工作附件50的通过操作者手动施加拔出力。在一些可替换实施例中,在第一收容部中设置弹出结构,例如压簧或其他弹性机构。在工作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压簧或其他弹性机构处于压缩状态。在第一锁定部对工作附件50的锁紧限制释放时,压簧或其他弹性机构弹性复位,推动工作附件50弹出第一收容部。
为便于对轴套411施加沿工作附件50拔出方向的力,在轴套411的外壁设置有一扳柄4112,参照图2,扳柄4112一端设置有拨叉,拔叉连接轴套411,驱动轴套411移动,从而更加省力。
由上述操作过程可知,本申请提供的夹头装置,单手就可实现工作附件50的插入和锁定,操作简便。在冲击扳手100中,工作附件50的中心轴线501与第一轴线101重合。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工作附件的中心轴线与第一轴线不平行。参考图11,在抛光机200中,第二工作附件组件70包括:第二转动件71和第二输出件72。第二转动件71上设置有凹槽711,用于与夹头装置40连接。第一收容部2311形成于输出轴23上。进而第一轴线201与输出轴线203重合。第二转动件71被限制在第一收容部2311中能被输出轴23驱动绕第一轴线201转动,第二转动件71为一个转动轴。第二输出件72包括用于连接第二工作附件主体70a的第二驱动部721,第二驱动部721能驱动第二工作附件主体70a转动,第二输出件72与第二转动件71构成转动连接,第二输出件72能相对第二转动件71绕偏心轴线701转动。偏心轴线701与第一轴线201之间平行但不重合,即第一轴线201与执行工作的工作附件本体的旋转轴线之间平行但不重合,其偏心距离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而进行调节。
在一些替换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转动件71和第二输出件72的不同位置关系,第一轴线201与工作附件本体的旋转轴线可以倾斜或垂直设置。
另外在相关技术中也提出了可以实现单手将工作附件50插入的夹头装置,其依靠弹簧作为主要受力结构,而弹簧容易发生失效问题,从而导致快夹失效。
而本申请中,使用板状的第二锁定部43和球状的第一锁定部42形成了稳定的夹持,夹持部件不容易失效。同时偏压元件412始终被轴套411支撑,轴套411为主要受力结构,从而使得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出现驱动失效的问题。
显然,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申请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夹头装置,与工具主体(10a)连接,用于夹持工作附件(50),包括:
连接机构(40a),形成或连接于所述工具主体(10a)的输出轴(131)上,所述连接机构(40a)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工作附件(50)的第一收容部(1311),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沿第一轴线(101)延伸;
锁紧机构(40b),连接于所述连接机构(40a),用于将所述工作附件(50)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中;
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40b)包括:
驱动部(41),包括轴套(411)和偏压元件(412),所述轴套(411)能够支撑所述偏压元件(412);
第一锁定部(42),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
第二锁定部(43),通过第二轴(44)相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旋转连接;
其中,所述锁紧机构(40b)包括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定部(43)沿第一方向旋转以使所述轴套(411)偏压所述偏压元件(412),释放所述轴套(411)对所述第一锁定部(42)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40b)包括第二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偏压元件(412)向所述第二锁定部(43)提供以所述第二轴(44)为轴沿第二方向旋转的偏压力,以使所述第一锁定部(42)限制所述工作附件(50)沿所述第一轴线(101)方向的位移,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40b)包括第三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时,所述轴套(411)偏压所述偏压元件(412),以使所述偏压元件(412)的偏压力脱离所述第一锁定部(42),所述第一锁定部(42)相对于所述第二锁定部(43)运动,以释放对所述工作附件(50)的保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元件(412)通过所述轴套(411)将所述偏压力传递至所述第二锁定部(4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42)活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锁定部(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定部(42)为球状结构,所述工作附件(50)的外周面设置有凹槽(511),当所述工作附件(50)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中时,所述第一锁定部(42)位于所述凹槽(5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0a)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相连通的狭槽(1313),所述第一锁定部(42)和所述第二锁定部(43)均设置于所述狭槽(1313)内,且所述第二锁定部(43)位于所述第一锁定部(42)沿所述工作附件(50)的插入方向的下游侧,当所述工作附件(50)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中时,所述第二锁定部(43)和所述狭槽(1313)的侧壁能够分别从所述第一锁定部(42)的两侧对所述第一锁定部(42)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411)套设于所述连接机构(40a)的外周,所述轴套(41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4111),所述连接机构(40a)上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1312),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11)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312)沿所述第一轴线(101)方向间隔设置,且沿所述工作附件(50)的拔出方向,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11)位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312)的上游侧,所述偏压元件(412)套设于所述连接机构(40a),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11)与所述第二限位结构(1312)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夹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工作附件(50)保持在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中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11)能够对所述第一锁定部(42)背离所述工作附件(50)的一侧进行限位,当所述工作附件(50)从所述第一收容部(1311)中解锁时,所述第一限位结构(4111)能够解除对所述第一锁定部(42)的限位,所述第一锁定部(42)能够朝背离所述工作附件(50)的方向移动。
10.一种动力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工具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夹头装置(40),所述夹头装置(40)与所述工具主体(10a)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79332.8A CN118254135A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
US18/498,607 US20240207948A1 (en) | 2022-12-26 | 2023-10-31 | Chuck device and power too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679332.8A CN118254135A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54135A true CN118254135A (zh) | 2024-06-28 |
Family
ID=91584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679332.8A Pending CN118254135A (zh) | 2022-12-26 | 2022-12-26 |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207948A1 (zh) |
CN (1) | CN118254135A (zh) |
-
2022
- 2022-12-26 CN CN202211679332.8A patent/CN118254135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10-31 US US18/498,607 patent/US20240207948A1/en active Pend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207948A1 (en) | 2024-06-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61421B2 (en) | Tool attachment for a handheld power tool | |
US10478959B2 (en) | Hand-held power tool | |
CN102161193B (zh) | 具有断开锁定部件的电动工具 | |
US20090183887A1 (en) | Power hand tool system with universal flexible shaft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 |
CN102303307A (zh) | 动力工具系统 | |
EP2082848A1 (en) | An electrical device having a battery pack with an easy attachment and release mechanism | |
CN111791192B (zh) | 作业工具 | |
EP3593950B1 (en) | Work tool | |
US20110036604A1 (en) | Multi-function power tool | |
CN108098700A (zh) | 动力工具 | |
WO2014169818A1 (zh) | 螺钉夹持装置及螺钉工具 | |
US11364545B2 (en) | Power tool | |
CN118254135A (zh) | 夹头装置及动力工具 | |
CA2467480A1 (en) | Spindle lock for an orbital abrading or polishing tool | |
US20040029508A1 (en) | Power tool | |
CN204603479U (zh) | 手持式动力工具 | |
CN218947582U (zh) | 电动工具 | |
CN214110278U (zh) | 主机和电动工具 | |
JP7600012B2 (ja) | 携帯用研磨機 | |
CN108145663B (zh) | 用于夹紧圆柄插入式刀具的适配附件 | |
JP7219020B2 (ja) | 作業工具 | |
CN101513732A (zh) | 用于动力工具的传动延长杆 | |
CN217669092U (zh) | 手持式电动工具 | |
CN217552328U (zh) | 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套件 | |
CN119734176A (zh) | 抛光机及电动工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