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242627B -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242627B
CN118242627B CN202410157717.0A CN202410157717A CN118242627B CN 118242627 B CN118242627 B CN 118242627B CN 202410157717 A CN202410157717 A CN 202410157717A CN 118242627 B CN118242627 B CN 1182426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iler
heat
steam
hydraulic
push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5771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242627A (zh
Inventor
张淑婷
方真
魏国歌
张宇
王增华
朱伟平
李绮
顾务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nghu Dushang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inghu Dushang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nghu Dushang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Pinghu Dushang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5771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2426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82426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426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2426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2426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1/00Modifications of boiler construction, or of tube systems, dependent on installation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Arrangements or dispositions of combustion apparatu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 F22B37/02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applicable to more than one kind or type of steam boiler
    • F22B37/36Arrangements for sheathing or casing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DPREHEATING, OR ACCUMULATING PREHEATED, FEED-WATER FOR STEAM GENERATION; FEED-WATER SUPPLY FOR STEAM GENERATION; CONTROLLING WATER LEVEL FOR STEAM GENERATION; AUXILIARY DEVICES FOR PROMOTING WATER CIRCULATION WITHIN STEAM BOILERS
    • F22D1/00Feed-water heaters, i.e. economisers or like preheat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GSUPERHEATING OF STEAM
    • F22G5/00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 F22G5/12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by attemperating the superheated steam, e.g. by injected water sprays
    • F22G5/14Controlling superheat temperature by attemperating the superheated steam, e.g. by injected water sprays by live stea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包括:锅炉,添加燃料对供热机组进行加热,锅炉外设置主蒸汽减温器,由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到主蒸汽减温器降低蒸汽温度,降温后的蒸汽经过用户使用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高压给水管进入到给水调节站供给至给水系统;连接管路,连接锅炉、主蒸汽减温器、给水调节站以及给水系统,形成蒸汽由锅炉至给水系统的流动。本申请通过改变锅炉内部的状态,增加锅炉的保温结构,在锅炉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能够对温度进行回收,通过锅炉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对燃料进行加热,提高燃料在进入锅炉内部时的温度,进而减少燃料的热损耗。

Description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供热机组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组全供热"可能是指供热机组的全面运行。供热机组是一种集成供热系统,能够实现现场锅炉—系统的快速对接。供热机组一般是因为有热网用户,用户其对热的需求是变化的。当供热端需求出现变化时,供热抽汽量必须进行调整,这将影响整个机组的工况。
给水温度指作为工质的水进入蒸汽锅炉时的温度。额定给水温度为在规定负荷范围内应予保证的给水温度。对于大型凝汽式机组,最终给水温度是表征回热循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热力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进而影响循环热效率。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4963275B公开了一种燃煤供热机组,该申请包括: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电热泵、水罐组件、供热换热站和飞轮储能装置;汽轮机用于与锅炉连接,发电机连接于汽轮机,凝汽器与汽轮机的排乏汽端连接,汽轮机产生的乏汽用于排入凝汽器内;电热泵与凝汽器连接,电热泵用于收集凝汽器内乏汽的热量,水罐组件与电热泵连接,电热泵用于对水罐组件内的水加热,水罐组件与供热换热站连接,供热换热站用于收集水罐组件中水的热量实现供热;飞轮储能装置与发电机电连接,飞轮储能装置用于储存发电机产生的部分电能。
锅炉的热损失会对其运行效率和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降低热效率:热损失意味着燃料中的一部分热量没有被有效利用,而是以各种形式散失,这会降低锅炉的热效率。
增加燃料消耗:为了维持锅炉的运行,需要补充更多的燃料来弥补热损失,这会增加燃料消耗。
环境影响:某些类型的热损失,如化学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可能会导致有害物质的排放,对环境造成影响。
锅炉的热损失在达到指定给水温度时需要消耗较多的燃料,导致燃料的消耗增加,而由于热损失的增加影响到锅炉的加热效果,造成了加热消耗的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通过改变锅炉内部的状态,能够控制并减少锅炉的热损失,提高锅炉的加热效率,在进行给水温度的控制时,能够更加精准,从而减少燃料的消耗。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包括:
锅炉,添加燃料对供热机组进行加热,锅炉外设置主蒸汽减温器,由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到主蒸汽减温器降低蒸汽温度,降温后的蒸汽经过用户使用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高压给水管进入到给水调节站供给至给水系统;
连接管路,连接锅炉、主蒸汽减温器、给水调节站以及给水系统,形成蒸汽由锅炉至给水系统的流动;
保温结构,设置于锅炉内部,保温结构组合形成锅炉内壁,保温结构之间设置蒸汽管,该蒸汽管为方形且位于保温结构的间隙之间,蒸汽管外壁与保温结构接触;
保温结构上部设置可调整的反射板,反射板内部设置调节结构形成对反射板的支撑,通过调节结构调整反射板的角度位置,改变锅炉内部的热量反射。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锅炉的上部为方形,下部为圆形,反射板贴合锅炉内壁运动,该反射板为三角形,且锅炉上部内壁形成对反射板的密封,反射板插入到锅炉内部,锅炉内壁形成对反射板的支撑。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蒸汽管由锅炉外部贯穿延伸至锅炉内部,且蒸汽管内部填充介质水,锅炉工作热量传递将蒸汽管内部的介质水加热为蒸汽,蒸汽管上部由锅炉内部延伸至锅炉进料口加热燃料;
蒸汽管由主热管和辅热管两部分组成,且主热管和辅热管分别位于锅炉下部和上部内侧嵌于锅炉内壁,主热管和辅热管连通设置,且主热管为环形分布,辅热管为方形分布。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调节结构包括:
驱动组件,安装于锅炉上部,该驱动组件外侧设置牵引部,牵引部延伸至锅炉内部并驱动反射板运动,牵引部包括牵引板,牵引板铰接于该反射板贴合锅炉内壁的一端,且牵引板位于锅炉内侧并在锅炉内侧滑动;
一个反射板连接至少两个牵引板,且牵引板由反射板的中心线位置对称设置,连接同一反射板的至少两个牵引板设置为同一高度并同步运动。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牵引部还包括:
液压腔,开设于该锅炉内部,且液压腔贯穿锅炉并延伸至锅炉内壁,液压腔背离驱动组件的一开口位置内部设置顶杆,牵引板固定于顶杆延伸至液压腔外部的一端并由顶杆驱动,液压腔内部填充介质;
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固定于锅炉外侧,锅炉内侧设置螺纹管,且螺纹管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螺纹管外侧设置液压推杆,液压推杆一端延伸至液压腔内部并挤压液压腔内部的介质,螺纹管与液压推杆之间设置传动结构形成对液压推杆的驱动。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传动结构包括:
啮合轮,固定于该液压推杆外侧,且该啮合轮与螺纹管外侧开设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螺纹管转动带动啮合轮转动从而使液压推杆转动;
液压推杆背离液压腔的一端延伸至锅炉内部并与锅炉螺纹连接,液压推杆转动被螺纹限制使螺纹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上下运动;
螺纹管为螺纹状盘绕组成,且螺纹管转动与啮合轮的啮合时间不同,该螺纹管带动啮合轮转动使反射板错位运动。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温结构包括:
固定保温板和调节保温板,固定保温板固定于锅炉内壁并与蒸汽管接触,调节保温板贴合锅炉内壁并与蒸汽管接触,固定保温板与调节保温板为同轴配置,且固定保温板与调节保温板内壁位于同一弧面内;
定位环,可转动安装于锅炉内部,调节保温板延伸至定位环内部并跟随定位环转动且能够实现高度向位置的调整,调节保温板与固定保温板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并通过限位块限制调节保温板和固定保温板始终接触。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保温结构还包括:
液压系统,设置于锅炉外侧,该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路延伸至锅炉内部,锅炉内部设置弧形运动的弧形块,弧形块由液压系统驱动;
环形管路,开设于锅炉内部,弧形块一端延伸至环形管路内部,定位环固定于该弧形块的另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能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节能供热机组的给水温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供热机组给水位置、蒸汽管、锅炉出口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给水位置、蒸汽管、锅炉出口位置的温度;
步骤二、获取锅炉在使用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调整保温结构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反射板调整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步骤三、通过两个变化曲线绘制变化曲线图,分析调整保温结构和反射板对给水温度的变化影响;
步骤四、获取保温结构和反射板调整至不同位置的燃料消耗量变化曲线图;
步骤五、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获取锅炉的燃料和给水温度变化量,通过变化量调整保温结构和反射板的位置。
在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能够获取到锅炉的最佳运行工况,确定锅炉运行效率最高对应的最佳给水温度时保温结构和反射板的最佳位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通过改变锅炉内部的状态,增加锅炉的保温结构,在锅炉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能够对温度进行回收,通过锅炉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对燃料进行加热,提高燃料在进入锅炉内部时的温度,进而减少燃料的热损耗。
2、设置在锅炉内部的保温结构能够进行调整,增加保温结构的间隙,将保温结构之间间隙的蒸汽管裸露出来,锅炉的温度会直接传递至蒸汽管外侧对蒸汽管进行加热,从而增加蒸汽管的温度传导,加快锅炉内部的温度消耗,从而提高锅炉的热损耗。
3、通过对保温结构的控制,能够在使用的对锅炉内部的状态进行调整,改变热量的折射角度,从而能够调整锅炉内部的热量流动,进而改变相应的热量变化,从而对热量的消耗变化进行控制,保证对给水温度的精准控制,并提高给水温度的变化速度。
4、通过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能够对给水温度的变化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给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以及给水温度的控制精准性,而结合锅炉内部的保温结构,能够同步的进行保温结构和锅炉内部温度变化的调整,进而保证在锅炉使用过程中的燃料消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供热机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锅炉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锅炉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锅炉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锅炉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螺纹管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的螺纹管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的蒸汽管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保温板组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液压推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反射板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锅炉剖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环形管路平面图;
图14为本发明的限位块示意图。
图中:100锅炉、200主蒸汽减温器、300用户、400给水调节站、500给水系统;
600保温结构、700蒸汽管、800调节结构、900反射板;
601固定保温板、602调节保温板、603定位环、604限位块、605液压系统、606弧形块、607环形管路;
810驱动组件、811驱动电机、812螺纹管、813齿轮、814液压推杆、815传动结构、816啮合轮、820牵引部、821牵引板、822液压腔、823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且若实施上为可能,不同实施例的特征是可以交互应用。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词汇(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其通常的意涵,其意涵能够被熟悉此领域者所理解。更进一步的说,上述的词汇在普遍常用的字典中的定义,在本说明书的内容中应被解读为与本发明相关领域一致的意涵。除非有特别明确定义,这些词汇将不被解释为理想化的或过于正式的意涵。
请参阅图1-图14,本发明提供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通过控制锅炉100的热损失,来降低燃料的损耗,而根据热损失的变化能够对燃料进行预热,加快燃料的燃料,且能够改变锅炉100内部的热反射条件。
在一种实施例中,节能供热机组包括:
锅炉100,添加燃料对供热机组进行加热,锅炉100外设置主蒸汽减温器200,由锅炉100产生的蒸汽进入到主蒸汽减温器200降低蒸汽温度,降温后的蒸汽经过用户300使用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高压给水管进入到给水调节站400供给至给水系统500;
连接管路,连接锅炉100、主蒸汽减温器200、给水调节站400以及给水系统500,形成蒸汽由锅炉100至给水系统500的流动;
保温结构600,设置于锅炉100内部,保温结构600组合形成锅炉100内壁,保温结构600之间设置蒸汽管700,该蒸汽管700为方形且位于保温结构600的间隙之间,蒸汽管700外壁与保温结构600接触;
保温结构600上部设置可调整的反射板900,反射板900内部设置调节结构800形成对反射板900的支撑,通过调节结构800调整反射板900的角度位置,改变锅炉100内部的热量反射。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改变保温结构600的状态,能够在使用过程中调整锅炉100的热损失,调整保温结构600的间隙,在锅炉10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通过位于保温结构600间隙之间的蒸汽管700会加快锅炉100内部温度的传输,而利用锅炉100内部对蒸汽管700内部蒸汽的加热来提高燃料进入锅炉100内部的温度。
而反射板900设置在锅炉100内部能够进行热量的反射,从而控制锅炉100内部的热量变化,对热量的集中位置进行调整,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的对锅炉100热量的调整,从而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对锅炉100热量的使用。
在一种实施例中,锅炉100的上部为方形,下部为圆形,反射板900贴合锅炉100内壁运动,该反射板900为三角形,且锅炉100上部内壁形成对反射板900的密封,反射板900插入到锅炉100内部,锅炉100内壁形成对反射板900的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反射板900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够控制锅炉100的集中位置,从而能够改变在使用过程中的热量在锅炉100内部的反射位置,根据锅炉100的工作情况来调取热量集中于不同的位置进行给水温度的精准控制。
而反射板900在锅炉100的内部为四面锥形,并由调节结构800带动产生位移,反射板900在锅炉100内部具有上下两个极限位置,反射板900运动至上或下的极限位置时,所呈现的形状为对称状,且反射板900在下极限位置时,锅炉100的热量由中部向外扩散,反射板900在上极限位置时,锅炉100的热量由四周扩散。
在一种实施例中,蒸汽管700由锅炉100外部贯穿延伸至锅炉100内部,且蒸汽管700内部填充介质水,锅炉100工作热量传递将蒸汽管700内部的介质水加热为蒸汽,蒸汽管700上部由锅炉100内部延伸至锅炉100进料口加热燃料;
蒸汽管700由主热管和辅热管两部分组成,且主热管和辅热管分别位于锅炉100下部和上部内侧嵌于锅炉100内壁,主热管和辅热管连通设置,且主热管为环形分布,辅热管为方形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将蒸汽管700主热管和辅热管分别设置于锅炉100的上下两部分,在锅炉100工作时,能够根据反射板900的位置变化来调整对蒸汽管700的加热效率,保证蒸汽在蒸汽管700内部流动的温度,从而能够更快的进行锅炉100的热消耗,而反射板900在将锅炉100的热量集中由中部向外扩散时,热量不会直接在辅热管消耗,从而提高了锅炉100内部热量的利用。
而蒸汽管700内部的介质水会在锅炉100的下部位置被加热成蒸汽,从而由蒸汽管700内部向上运动,在蒸汽管700内部流动,产生一个循环,再次返回至蒸汽管700底部凝聚为水。
在一种实施例中,调节结构800包括:
驱动组件810,安装于锅炉100上部,该驱动组件810外侧设置牵引部820,牵引部820延伸至锅炉100内部并驱动反射板900运动,牵引部820包括牵引板821,牵引板821铰接于该反射板900贴合锅炉100内壁的一端,且牵引板821位于锅炉100内侧并在锅炉100内侧滑动;
一个反射板900连接至少两个牵引板821,且牵引板821由反射板900的中心线位置对称设置,连接同一反射板900的至少两个牵引板821设置为同一高度并同步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将一个反射板900至少连接两个牵引板821,在使用时,能够由多个位置同步带动反射板900来运动,用以避免反射板900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偏移,而导致反射板900出现高度差,影响到反射板900之间的接触,而反射板900背离牵引板821的一侧设置供反射板900伸缩的插孔,插孔开设于锅炉100内并限制反射板900一端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牵引部820还包括:
液压腔822,开设于该锅炉100内部,且液压腔822贯穿锅炉100并延伸至锅炉100内壁,液压腔822背离驱动组件810的一开口位置内部设置顶杆823,牵引板821固定于顶杆823延伸至液压腔822外部的一端并由顶杆823驱动,液压腔822内部填充介质;
驱动组件810包括:
驱动电机811,固定于锅炉100外侧,锅炉100内侧设置螺纹管812,且螺纹管812与驱动电机811之间通过齿轮813啮合传动,螺纹管812外侧设置液压推杆814,液压推杆814一端延伸至液压腔822内部并挤压液压腔822内部的介质,螺纹管812与液压推杆814之间设置传动结构815形成对液压推杆814的驱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810通过带动液压推杆814运动来实现对顶杆823的控制,利用顶杆823来控制牵引板821的位置,从而形成对挤压板位置的调整,而驱动组件810与内部螺纹管812的传动以及螺纹管812与液压推杆814之间的传动均为刚性传动,能够保证在传动过程中的精准性,从而能够确保在传动过程中的稳定。
在一种实施例中,传动结构815包括:
啮合轮816,固定于该液压推杆814外侧,且该啮合轮816与螺纹管812外侧开设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螺纹管812转动带动啮合轮816转动从而使液压推杆814转动;
液压推杆814背离液压腔822的一端延伸至锅炉100内部并与锅炉100螺纹连接,液压推杆814转动被螺纹限制使螺纹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上下运动;
螺纹管812为螺纹状盘绕组成,且螺纹管812转动与啮合轮816的啮合时间不同,该螺纹管812带动啮合轮816转动使反射板900错位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管812螺纹状盘绕设置,驱动装置通过齿轮813带动螺纹管812时,螺纹管812会依次啮合并驱动不同位置的啮合轮816,由于螺纹管812驱动啮合轮816的时间不同,因此,在螺纹管812驱动啮合轮816时,会使反射板900在产生运动时产生错位,即四个反射板900会不同时间运动,进而形成反射板900运动的错位,而由于螺纹管812在转动后也会依次脱离与啮合轮816的啮合,因此,在螺纹管812转动指定圈数时,啮合轮816的转动圈数是相同的,只是转动的时间不一致,因此,能够保证每个反射板900的运动距离一致。
而由于螺纹管812与啮合轮816啮合只能够带动啮合轮816转动,因此,将啮合轮816固定于液压推杆814外侧,而将液压推杆814的一端与锅炉100螺纹连接,能够在液压推杆814转动的过程中产生高度移动,从而形成对液压腔822的挤压,利用介质推动顶杆823运动。
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温结构600包括:
固定保温板601和调节保温板602,固定保温板601固定于锅炉100内壁并与蒸汽管700接触,调节保温板602贴合锅炉100内壁并与蒸汽管700接触,固定保温板601与调节保温板602为同轴配置,且固定保温板601与调节保温板602内壁位于同一弧面内;
定位环603,可转动安装于锅炉100内部,调节保温板602延伸至定位环603内部并跟随定位环603转动且能够实现高度向位置的调整,调节保温板602与固定保温板601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并通过限位块604限制调节保温板602和固定保温板601始终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将保温板分为一个固定的一个可调节的,在进行保温结构600的调整时,能够控制保温板的位置,从而改变调节保温板602的位置,在调节保温板602的位置被改变后能够调整调节保温板602与固定保温板601之间的间隙。
调节保温板602与固定保温板601成对出现,在一对调节保温板602和固定保温板601的组合中,限位块604能够保证该对调节保温板602和固定保温板601的倾斜面始终接触,而在不属于一对的调剂保温板和固定保温板601之间产生间隙,蒸汽管700位于间隙之间。
在一种实施例中,保温结构600还包括:
液压系统605,设置于锅炉100外侧,该液压系统605通过液压管路延伸至锅炉100内部,锅炉100内部设置弧形运动的弧形块606,弧形块606由液压系统605驱动;
环形管路607,开设于锅炉100内部,弧形块606一端延伸至环形管路607内部,定位环603固定于该弧形块606的另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液压系统605的设置能够减少驱动定位环603所需要的空间,将液压系统605安装在锅炉100的外侧,能够减少锅炉100的高温对液压系统605造成影响,而通过液压管路将液压油输送至环形管路607内部,通过液压油来推动弧形块606向外运动,使定位环603转动,在定位环603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调节保温板602,而调节保温板602倾斜面固定的限位块604延伸至固定保温板601内被固定保温板601限制位置,从而能够使调节保温的高度位置产生变化。
在调节保温板602的高度位置产生变化时,能够利用调节保温板602覆盖更多的蒸汽管700,从而减少蒸汽管700裸露在锅炉100内部的面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能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节能供热机组的给水温度,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供热机组给水位置、蒸汽管700、锅炉100出口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给水位置、蒸汽管700、锅炉100出口位置的温度;
步骤二、获取锅炉100在使用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调整保温结构600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反射板900调整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步骤三、通过两个变化曲线绘制变化曲线图,分析调整保温结构600和反射板900对给水温度的变化影响;
步骤四、获取保温结构600和反射板900调整至不同位置的燃料消耗量变化曲线图;
步骤五、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获取锅炉100的燃料和给水温度变化量,通过变化量调整保温结构600和反射板900的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能够获取到锅炉100的最佳运行工况,确定锅炉100运行效率最高对应的最佳给水温度时保温结构600和反射板900的最佳位置。
综上所述,本发明上述实施方式所揭露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通过改变锅炉100内部的状态,增加锅炉100的保温结构600,在锅炉100进行加热的过程中能够对温度进行回收,通过锅炉100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来加热蒸汽,利用蒸汽对燃料进行加热,提高燃料在进入锅炉100内部时的温度,进而减少燃料的热损耗。
2、设置在锅炉100内部的保温结构600能够进行调整,增加保温结构600的间隙,将保温结构600之间间隙的蒸汽管700裸露出来,锅炉100的温度会直接传递至蒸汽管700外侧对蒸汽管700进行加热,从而增加蒸汽管700的温度传导,加快锅炉100内部的温度消耗,从而提高锅炉100的热损耗。
3、通过对保温结构600的控制,能够在使用的对锅炉100内部的状态进行调整,改变热量的折射角度,从而能够调整锅炉100内部的热量流动,进而改变相应的热量变化,从而对热量的消耗变化进行控制,保证对给水温度的精准控制,并提高给水温度的变化速度。
4、通过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能够对给水温度的变化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给水温度变化的速度以及给水温度的控制精准性,而结合锅炉100内部的保温结构600,能够同步的进行保温结构600和锅炉100内部温度变化的调整,进而保证在锅炉100使用过程中的燃料消耗。
虽然结合以上实施方式公开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Claims (8)

1.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炉,添加燃料对供热机组进行加热,锅炉外设置主蒸汽减温器,由锅炉产生的蒸汽进入到主蒸汽减温器降低蒸汽温度,降温后的蒸汽经过用户使用后形成冷凝水,冷凝水经过高压给水管进入到给水调节站供给至给水系统;
连接管路,连接锅炉、主蒸汽减温器、给水调节站以及给水系统,形成蒸汽由锅炉至给水系统的流动;
保温结构,设置于锅炉内部,保温结构组合形成锅炉内壁,保温结构之间设置蒸汽管,该蒸汽管为方形且位于保温结构的间隙之间,蒸汽管外壁与保温结构接触;
保温结构上部设置可调整的反射板,反射板内部设置调节结构形成对反射板的支撑,通过调节结构调整反射板的角度位置,改变锅炉内部的热量反射;调节结构包括:
驱动组件,安装于锅炉上部,该驱动组件外侧设置牵引部,牵引部延伸至锅炉内部并驱动反射板运动,牵引部包括牵引板,牵引板铰接于该反射板贴合锅炉内壁的一端,且牵引板位于锅炉内侧并在锅炉内侧滑动;
一个反射板连接至少两个牵引板,且牵引板由反射板的中心线位置对称设置,连接同一反射板的至少两个牵引板设置为同一高度并同步运动;
液压腔,开设于该锅炉内部,且液压腔贯穿锅炉并延伸至锅炉内壁,液压腔背离驱动组件的一开口位置内部设置顶杆,牵引板固定于顶杆延伸至液压腔外部的一端并由顶杆驱动,液压腔内部填充介质;驱动组件包括:
驱动电机,固定于锅炉外侧,锅炉内侧设置螺纹管,且螺纹管与驱动电机之间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螺纹管外侧设置液压推杆,液压推杆一端延伸至液压腔内部并挤压液压腔内部的介质,螺纹管与液压推杆之间设置传动结构形成对液压推杆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锅炉的上部为方形,下部为圆形,反射板贴合锅炉内壁运动,该反射板为三角形,且锅炉上部内壁形成对反射板的密封,反射板插入到锅炉内部,锅炉内壁形成对反射板的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蒸汽管由锅炉外部贯穿延伸至锅炉内部,且蒸汽管内部填充介质水,锅炉工作热量传递将蒸汽管内部的介质水加热为蒸汽,蒸汽管上部由锅炉内部延伸至锅炉进料口加热燃料;
蒸汽管由主热管和辅热管两部分组成,且主热管和辅热管分别位于锅炉下部和上部内侧嵌于锅炉内壁,主热管和辅热管连通设置,且主热管为环形分布,辅热管为方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传动结构包括:
啮合轮,固定于该液压推杆外侧,且该啮合轮与螺纹管外侧开设可相互啮合的啮合齿,螺纹管转动带动啮合轮转动从而使液压推杆转动;
液压推杆背离液压腔的一端延伸至锅炉内部并与锅炉螺纹连接,液压推杆转动被螺纹限制使螺纹推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上下运动;
螺纹管为螺纹状盘绕组成,且螺纹管转动与啮合轮的啮合时间不同,该螺纹管带动啮合轮转动使反射板错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保温结构包括:
固定保温板和调节保温板,固定保温板固定于锅炉内壁并与蒸汽管接触,调节保温板贴合锅炉内壁并与蒸汽管接触,固定保温板与调节保温板为同轴配置,且固定保温板与调节保温板内壁位于同一弧面内;
定位环,可转动安装于锅炉内部,调节保温板延伸至定位环内部并跟随定位环转动且能够实现高度向位置的调整,调节保温板与固定保温板的接触面为倾斜面,并通过限位块限制调节保温板和固定保温板始终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保温结构还包括:
液压系统,设置于锅炉外侧,该液压系统通过液压管路延伸至锅炉内部,锅炉内部设置弧形运动的弧形块,弧形块由液压系统驱动;
环形管路,开设于锅炉内部,弧形块一端延伸至环形管路内部,定位环固定于该弧形块的另一端。
7.一种节能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用于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供热机组给水位置、蒸汽管、锅炉出口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获取给水位置、蒸汽管、锅炉出口位置的温度;
步骤二、获取锅炉在使用不同燃料燃烧过程中调整保温结构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以及反射板调整至不同位置给水温度的变化曲线;
步骤三、通过两个变化曲线绘制变化曲线图,分析调整保温结构和反射板对给水温度的变化影响;
步骤四、获取保温结构和反射板调整至不同位置的燃料消耗量变化曲线图;
步骤五、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获取锅炉的燃料和给水温度变化量,通过变化量调整保温结构和反射板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节能供热机组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两个变化曲线图能够获取到锅炉的最佳运行工况,确定锅炉运行效率最高对应的最佳给水温度时保温结构和反射板的最佳位置。
CN202410157717.0A 2024-02-04 2024-02-04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182426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7717.0A CN118242627B (zh) 2024-02-04 2024-02-04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57717.0A CN118242627B (zh) 2024-02-04 2024-02-04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42627A CN118242627A (zh) 2024-06-25
CN118242627B true CN118242627B (zh) 2025-03-11

Family

ID=9155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57717.0A Active CN118242627B (zh) 2024-02-04 2024-02-04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24262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9775A (zh) * 2021-06-17 2021-09-03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锅炉侧储热的火电深度调峰系统及调峰方法
CN117490276A (zh) * 2023-09-21 2024-02-02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燃气锅炉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系统运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24760A1 (en) * 2004-11-02 2006-05-02 Babcock-Hitachi K.K. After-air nozzle for two-stage combustion boiler, and a two-stage combustion boiler, boiler and combustion method using the sam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39775A (zh) * 2021-06-17 2021-09-03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锅炉侧储热的火电深度调峰系统及调峰方法
CN117490276A (zh) * 2023-09-21 2024-02-02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燃气锅炉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及系统运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242627A (zh) 2024-06-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124672C1 (ru) Котел-утилизатор и способ его эксплуатации
RU2627613C2 (ru) Солнечная 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ая трубка с автоматической выдержкой и сбором тепла, устройство желобкового типа, система генерации тепловой энергии и технология
CN103953402B (zh) 一种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发电的优化集成系统
CN101521477A (zh) 低成本太阳能跟踪聚光发电方法
CN102410527A (zh) 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器
CN202361355U (zh) 用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复合相变换热器
CN102878036A (zh) 太阳能-燃机联合循环热电联产系统
CN118242627B (zh) 基于给水温度调整的节能供热机组及控制方法
CN110578915B (zh) 一种带有预热器和过热器的蒸汽发生器
CN110530182B (zh) 用于非能动orc系统的异型分离式热管余热回收蒸发装置
CN111076154A (zh) 一种热泵蒸汽机及用于热泵蒸汽机的相变套管式换热器
CN116857034A (zh) 一种用于兆瓦级海上平台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及方法
CN205424875U (zh) 一种炼铁厂焦炉低温烟气余热锅炉
CN107246813A (zh) 管式换热装置
Brady Design aspects of once through systems for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 for base load and cyclic operation
RU2129661C1 (ru) Паросиловой двигатель (варианты)
CN105545396A (zh) 热管式真空内循环热动装置
CN206974246U (zh) 一种管式换热装置
CN111504088A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辅助海洋温差发电系统的蓄热水箱
CN104929707B (zh) 电站排汽潜热与排烟余热联合发电系统和优化运行方法
CN220379635U (zh) 一种具有喷淋式蒸发器的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CN117968047B (zh) 一种锅炉结构以及船用蒸汽锅炉
CN220892198U (zh) 一种双锅筒倾斜式余热锅炉及其供热系统
CN222123138U (zh) 锅炉水循环系统和锅炉
CN2286303Y (zh) 节能型波纹、盘管汽-水两级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