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232953A -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232953A CN118232953A CN202410634582.2A CN202410634582A CN118232953A CN 118232953 A CN118232953 A CN 118232953A CN 202410634582 A CN202410634582 A CN 202410634582A CN 118232953 A CN118232953 A CN 11823295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rsion
- interval
- factor
- state
- relev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7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Transmission In General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属于短波收发机的领域,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复杂场景下共用天线的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的切换控制需求难以满足的问题,其中,收发转换模块用于实现收发状态转换;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收发状态转换;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转换历史记录;信息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影响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间隔影响因素;状态控制模块还根据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收发状态转换的转换时间间隔,从而使该收发转换器能够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和转换历史记录智能确定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的转换时间间隔,有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共用天线的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切换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短波收发信机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背景技术
短波接收机的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是指仅包括一个用来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的共用天线的短波收发机中,用来实现共用天线的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的转换的模块。目前,天线收发转换器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方式为手动控制切换,通过物理开关或电子开关来实现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的切换,一种方式为自动控制切换,例如定时切换等。然而,在一些复杂场景中,无论是目前已有的手动控制切换和自动控制切换的方式,均无法很好满足共用天线的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切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有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共用天线的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切换的要求。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包括收发转换模块、状态控制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和信息接入模块;
所述收发转换模块用于实现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
所述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所述接收状态与发送状态基于转换时间间隔进行转换;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历史记录;
所述信息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影响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间隔影响因素;
所述状态控制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和转换历史记录智能确定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的转换时间间隔,有利于满足复杂场景下共用天线的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切换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包括多个间隔影响因素和一个转换时间间隔;
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获取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
确定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相关转换历史记录携带有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包括:
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确定所有相关因素标识,每一相关因素标识包括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一子记录集;设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有n个,第i个间隔影响因素以表示,则生成相关因素标识的方式为/>,相关因素标识共有/>个。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
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
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包括:
预构建有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系数对照表,将相关因素标识代入所述系数对照表,确定对应的因素计算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包括:
确定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
计算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所述基础转换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还包括:
计算子记录集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相关因素标识的子记录间隔;
计算子记录间隔与基础转换间隔的比值为对应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基于因素计算系数,计算因素影响系数的加权和为累计影响系数;
计算所述基础转换间隔与累计影响系数的乘积为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进一步地,所述间隔影响因素包括位置数据、温度数据、压力数据、场景标识、人员标识、设备标识、液位数据、风速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收发转换模块包括用于控制收发器与天线连接的PIN二极管和电子开关。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能够智能确定收发转换的转换时间间隔,有利于满足复杂场景的收发状态切换需求。
应当理解,发明内容部分中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限定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亦非用于限制本申请的范围。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描述变得容易理解。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参考以下详细说明,本申请各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优点及方面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其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全部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能够根据转换历史记录和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来智能确定共用天线收发状态转换的转换时间间隔。
参照图1,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包括收发转换模块110、状态控制模块120、数据存储模块130和信息接入模块140。
其中,所述收发转换模块110用于实现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所述状态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所述接收状态与发送状态基于转换时间间隔进行转换;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30用于存储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历史记录;所述信息接入模块140用于接入影响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间隔影响因素。
具体来说,收发转换模块110可以理解为传统的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能够基于硬件、电路结构来控制共用天线在接收状态和发射状态之间转换,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收发转换模块110包括用于控制收发器与天线连接的PIN二极管和电子开关,利用该手段能够缩短收发时间,提高收发效率,并且增加能够承受的最大公路,减少切换噪音以及发生电火花的可能,有利于寿命提升。
状态控制模块120用于控制收发转换模块110中的相关硬件,例如PIN二极管和电子开关,以实现对收发转换模块110的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切换的控制。
信息接入模块140在硬件层级包括多个I/O口,其能够用于连接外部设备,以接入影响发送状态和接收状态切换控制的间隔影响因素,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间隔影响因素包括位置数据、温度数据、压力数据、场景标识、人员标识、设备标识、液位数据、风速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
数据存储模块130用于存储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切换的转换历史记录,转换历史记录可以存储于本地存储模块,也可以存储于云端,在本地存储时可以仅存储本机的转换历史记录,在云端存储时不仅可以存储本机的转换历史记录,还可以存储于本机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收发转换器的转换历史记录。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包括多个间隔影响因素和一个转换时间间隔,其中,转换时间间隔为转换历史记录中应用的发射状态和接收状态自动切换的转换时间间隔,间隔影响因素为转换历史记录中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
该收发转换器智能确定转换时间间隔主要通过状态控制模块120内部运行的算法逻辑实现,即所述状态控制模块120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具体来说,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10:获取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
间隔影响因素被信息接入模块140接入,由于状态控制模块120与信息接入模块140通讯连接,故间隔影响因素可被状态控制模块120获取。
S220:确定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
相关转换历史记录携带有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本步骤的方法包括: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确定所有相关因素标识,每一相关因素标识包括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一子记录集,所述子记录集组成所述转换历史记录的全集。
具体来说,所述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确定所有相关因素标识包括:设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有n个,第i个间隔影响因素以表示,则生成相关因素标识的方式为,相关因素标识共有/>个。
S230:根据所述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本步骤的方法包括: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所述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包括:预构建有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系数对照表,将相关因素标识代入所述系数对照表,确定对应的因素计算系数。系数对照表可以预存储于本机的数据存储模块130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系数对照表表现为相关因素标识与因素计算系数的对照关系,系数对照表具体可以基于数据经验和人为考虑自行设置,仅需在相关因素标识确定后能够明确对应的因素计算系数即可。
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包括:确定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计算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所述基础转换间隔。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是指假设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为第一影响因素、第二影响因素、第三影响因素,则对应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包含第一影响因素、第二影响因素和第三影响因素(没有缺失),且不包含其他任何影响因素。此处利用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可以仅利用本机的转换历史记录,也可以利用其他于本机相同或者实质相同的收发转换器的转换历史记录,以保障用于计算的转换历史记录的数据量。此处的平均数计算方法,可以为直接计算所有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也可以为去掉所有转换时间间隔的一定比例的最大值和/或一定比例的最小值后计算的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值。
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还包括:计算子记录集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相关因素标识的子记录间隔;计算子记录间隔与基础转换间隔的比值为对应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子记录间隔的计算方式可以类比基础转换间隔的计算方式,此处不作具体公开。因素影响系数等于子记录间隔除以基础转换间隔的结果。
所述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基于因素计算系数,计算因素影响系数的加权和为累计影响系数;计算所述基础转换间隔与累计影响系数的乘积为所述转换时间间隔。此处加权和的计算方式为,计算对应的每一对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的乘积,再计算所有对的乘积结果的和为累计影响系数。
基于上述内容,可以智能确定收发转换器的转换时间间隔,以便于满足复杂场景下的发射状态与接收状态切换的控制需求。
综上所述,本申请至少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提供了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能够智能确定收发转换的转换时间间隔,有利于满足复杂场景的收发状态切换需求。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公开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前述公开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转换模块(110)、状态控制模块(120)、数据存储模块(130)和信息接入模块(140);
所述收发转换模块(110)用于实现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
所述状态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的转换,所述接收状态与发送状态基于转换时间间隔进行转换;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转换历史记录;
所述信息接入模块用于接入影响接收状态和发送状态之间转换的间隔影响因素;
所述状态控制模块被进一步配置为: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包括多个间隔影响因素和一个转换时间间隔;
所述根据所述转换历史记录和间隔影响因素智能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获取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
确定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相关转换历史记录携带有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接入的若干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包括:
基于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确定所有相关因素标识,每一相关因素标识包括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
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一子记录集;设接入的间隔影响因素有n个,第i个间隔影响因素以表示,则生成相关因素标识的方式为/>,相关因素标识共有/>个。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相关转换历史记录确定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
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
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每一相关因素标识,确定一因素计算系数包括:
预构建有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系数对照表,将相关因素标识代入所述系数对照表,确定对应的因素计算系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包括:
确定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
计算仅携带有接入的所有间隔影响因素的相关转换历史记录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所述基础转换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子记录集确定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和基础转换间隔还包括:
计算子记录集中转换时间间隔的平均数为相关因素标识的子记录间隔;
计算子记录间隔与基础转换间隔的比值为对应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影响系数。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基础转换间隔以及所有相关因素标识的因素计算系数和因素影响系数计算所述转换时间间隔包括:
基于因素计算系数,计算因素影响系数的加权和为累计影响系数;
计算所述基础转换间隔与累计影响系数的乘积为所述转换时间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影响因素包括位置数据、温度数据、压力数据、场景标识、人员标识、设备标识、液位数据、风速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转换模块(110)包括用于控制收发器与天线连接的PIN二极管和电子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634582.2A CN118232953B (zh) | 2024-05-22 | 2024-05-22 |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634582.2A CN118232953B (zh) | 2024-05-22 | 2024-05-22 |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32953A true CN118232953A (zh) | 2024-06-21 |
CN118232953B CN118232953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91501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634582.2A Active CN118232953B (zh) | 2024-05-22 | 2024-05-22 |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232953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00046A (zh) * | 2024-06-25 | 2024-07-26 | 天津昊海海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电收发信机自动测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6744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Alps Electric Co Ltd | 送受切替回路 |
CN206962816U (zh) * | 2017-05-22 | 2018-02-02 | 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信号收发状态切换的装置 |
CN108777741A (zh) * | 2018-05-23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152661A (zh) * | 2020-09-07 | 2020-12-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
CN214256302U (zh) * | 2021-02-26 | 2021-09-21 |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射频通路和终端设备 |
CN115396044A (zh) * | 2022-08-11 | 2022-11-2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收发信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801079A (zh) * | 2021-09-10 | 2023-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112049A (zh) * | 2020-11-12 | 2023-05-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客户前置设备 |
CN220307210U (zh) * | 2023-08-02 | 2024-01-05 | 深圳市中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射频放大电路、射频收发通信系统 |
CN220545015U (zh) * | 2023-08-02 | 2024-02-2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有源相控阵天线收发功能测试仪器 |
-
2024
- 2024-05-22 CN CN202410634582.2A patent/CN11823295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86744A (ja) * | 1999-03-30 | 2000-10-13 | Alps Electric Co Ltd | 送受切替回路 |
CN206962816U (zh) * | 2017-05-22 | 2018-02-02 | 无锡德思普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信号收发状态切换的装置 |
CN108777741A (zh) * | 2018-05-23 | 2018-11-0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CN112152661A (zh) * | 2020-09-07 | 2020-12-2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天线组件、射频系统和客户前置设备 |
CN116112049A (zh) * | 2020-11-12 | 2023-05-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客户前置设备 |
CN214256302U (zh) * | 2021-02-26 | 2021-09-21 | 合肥移瑞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射频通路和终端设备 |
CN115801079A (zh) * | 2021-09-10 | 2023-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396044A (zh) * | 2022-08-11 | 2022-11-25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收发信机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220307210U (zh) * | 2023-08-02 | 2024-01-05 | 深圳市中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分双工的射频放大电路、射频收发通信系统 |
CN220545015U (zh) * | 2023-08-02 | 2024-02-2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一种有源相控阵天线收发功能测试仪器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400046A (zh) * | 2024-06-25 | 2024-07-26 | 天津昊海海峰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软件定义无线电收发信机自动测试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232953B (zh) | 202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8232953B (zh) | 基于pin二极管的短波收发信机共用天线收发转换器 | |
US8385842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selection method | |
CN108540568B (zh) | 计算能力共享方法及智能设备 | |
US20230075780A1 (en) | Uplink data parsing method,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559067A (zh) | 用于信号内容检测的概率网络 | |
CN109858302B (zh) | 环境反射通信系统的标签反射系数优化方法及装置 | |
CN109803358A (zh) | 移动终端电量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668308B (zh) | 通信网络组网方法、基于双模通信网络的组网方法及装置 | |
US7243171B2 (en) | Data flow management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15173903B (zh) | 一种通感一体化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 |
CN110300388A (zh) | 一种海域通信系统的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238338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7908802B (zh) |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929842A (zh) | 一种基于多通信模块的传感器节点数据传输方法 | |
CN115882975B (zh) | 信道的调整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20091379B (zh) | 一种基于pon的无线网络设备功耗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19277427B (zh) | 无线通信网络管理系统 | |
TWI803121B (zh) | 智慧天線切換方法、電子裝置及電腦可讀儲存媒體 | |
CN109756905A (zh) | 一种物联网覆盖等级门限的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 |
CN113543110B (zh) |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的设备发现方法 | |
CN119854911A (zh) | 一种多模信道自组织弹性接入方法 | |
CN117528397A (zh) | 一种基站节能方法、基站及装置 | |
KR100307706B1 (ko) | 무선채널환경에자동적응가능한채널예측장치 | |
CN117640554A (zh) | 一种路侧设备的缓存数据调度方法与系统 | |
CN118828802A (zh) | 无线通信方法及装置、设备、存储介质、程序产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