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131376B -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31376B
CN118131376B CN202410557916.0A CN202410557916A CN118131376B CN 118131376 B CN118131376 B CN 118131376B CN 202410557916 A CN202410557916 A CN 202410557916A CN 118131376 B CN118131376 B CN 118131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active index
optical lens
incident
layer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55791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131376A (zh
Inventor
王明展
彭新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jin Optical Technology Nant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55791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1313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8131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1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131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31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06Arrays
    • G02B3/0037Arrays characterized by the distribution or form of lenses
    • G02B3/0062Stacked lens arrays, i.e. refractive surfaces arranged in at least two planes, without structurally separate optical elements in-betwee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包括:多层膜结构,多层膜结构包括多个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的层数占多层模结构总层数的15%~25%;基板,基板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多层膜结构设置在第一侧;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

Description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光学透镜通过高折射率层和低折射率层的相互堆栈,仅可得到0度角高穿透,大角度时S偏振光和P偏振光无法达到一致的半穿透效果,导致经该种光学透镜反射形成的反射光会发生色偏或者鬼影的现象,如将该种光学透镜运用于可穿戴设备上,则会造成虚拟影像的显示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透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学透镜,包括: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包括多个交替堆叠的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4,所述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1.9,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5,所述中折射率层的层数占所述多层模结构总层数的15%~25%;基板,所述基板具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多层膜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其中,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且所述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5%~38%,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3%~34%。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且所述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3%。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2%。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结构的总层数为60层,所述中折射率层的层数为10~15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层数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层数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层数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层数相差一层。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所述高折射率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相邻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或者所述高折射率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设置有中折射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最接近所述第一侧的为中折射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最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为中折射率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折射率层在所述多层膜结构中分布均匀地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TiO2、Ta2O5、Ti3O5、Cr2O3、Nb2O5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中折射率层的材料为Al2O3、Y2O3、MgO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MgF2、SiO2中的一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层膜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4μ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折射率为1.52~1.9。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材料为无色透明玻璃、磷酸盐蓝玻璃、镧系玻璃、热塑性聚合物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镜框、设置于所述镜框上的如上所述的光学透镜、设置于所述镜框上的光源发射装置,所述光学透镜用于与所述光源发射装置配合,以形成一虚拟影像。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具体地设置交替堆叠的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获得一种光学透镜,其能达到大角度下S偏振光和P偏振光一致的效果,提升了光学透镜的光学性能。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以下详细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光学透镜的多层膜结构的堆叠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的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验例1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实验例2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验例3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验例4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的对比例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
其中附图标号为:
1-多层膜结构;H-高折射率层;M-中折射率层;L-低折射率层;2-基板;21-第一侧;22-第二侧;3-光源发射装置;4-入射光;5-使用者眼睛;6-法线;α-入射角。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说明中,如有指出请参阅特定附图或是如特定附图所示,其仅是用以强调在后续说明中,所述及的相关内容大部份出现于该特定附图中,但不限制该后续说明中仅可参考该特定附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光学透镜包括多层膜结构1及基板2。
多层膜结构包括多个高折射率层H、中折射率层M及低折射率层L,高折射率层H的折射率为2~4,高折射率层H的材料为TiO2、Ta2O5、Ti3O5、Cr2O3、Nb2O5中的一种,中折射率层M的折射率为1.6~1.9,中折射率层M的材料为Al2O3、Y2O3、MgO中的一种,低折射率层L的折射率为1.3~1.5,低折射率层L的材料为MgF2、SiO2中的一种。
多层膜结构1中,高折射率层H、中折射率层M及低折射率层L交替堆叠,具体地高折射率层H与低折射率层L相邻设置,或者高折射率层H与低折射率层L之间设置有中折射率层M,即三者是按照高折射率H、低折射率L……高折射率H、中折射率M、低折射率L……的规律堆叠的。中折射率层M在多层膜结构1中分布均匀地设置,优选地,在多层膜结构1中,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间隔的高折射率层H和低折射率层L的数量相等。
多层膜结构1中,高折射率层H的层数与低折射率层L的层数相等,或者高折射率层H的层数与低折射率层L的层数相差一层,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占多层模结构1总层数的15%~25%,更佳地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占多层模结构1总层数的20%~25%。
多层膜结构1的总层数可以设置为60层,其中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可以设置为为10~15层,更佳地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可以设置为12~14层。
基板2具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多层膜结构1设置在第一侧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第一侧21的为中折射率层M,最远离第一侧21的为高折射率层H,在其他实施中也可以将多层膜结构1中最远离第一侧21的设置为中折射率层M。
基板2的折射率可以为1.52~1.9,基板2的材料可为无色透明玻璃、磷酸盐蓝玻璃、镧系玻璃、热塑性聚合物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光学透镜中,可以将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设置为小于等于4μm,基板2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
本发明的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较佳地,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5%~38%,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3%~34%。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较佳地,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2%。
本发明的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较佳地,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50%,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50%。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较佳地,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3%。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可穿戴设备包括镜框(图中未示出)、设置于镜框上的光学透镜、设置于镜框上的光源发射装置3,光学透镜中接近使用者眼睛5的为设置有多层膜结构1的一侧,图2中有两处入射光,分别为自基板2的第二侧22入射的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以及自基板2的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为α的入射光,α可以为55°或60°,其中入射角的角度为入射光与垂直于第一侧或第二侧的法线6的夹角,其中自基板2的第二侧22入射的入射角为0°的入射光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入射光,自基板的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为α的入射光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可穿戴设备由于其光学透镜从第二侧22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因此,环境光中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入射光绝大部分能穿过光学透镜进入人眼,由于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且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因此由光源发射装置3发射的第二入射光在人眼中形成半透明的虚拟影像,且该虚拟影像不存在色偏或鬼影的现象。
由于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21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且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因此由光源发射装置3发射的第三入射光在人眼中形成半透明的虚拟影像,且该虚拟影像不存在色偏或鬼影的现象,该第三入射光形成的虚拟影像与第二入射光形成的虚拟影像由于透明度不同,可以使使用者在视觉上感受到虚拟影像的立体效果,也可以用于区分不同的信息,且该种可穿戴设备能将虚拟影像与真实影像区分开,使得使用者能兼顾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和虚拟影像的感知。
以下以实验例1-4及对比例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光学透镜的光学特性。
如表一至表六所示,实验例1-4及对比例的多层膜结构1总层数均为60层,其中层数为1的为最接近基板2第一侧21的折射率层。实验例1-4及对比例的光学透镜的带通范围均为430nm~630nm,即这五种光学透镜均只允许波长为430nm~630nm的入射光通过,实验例1-4中,高折射率层H的材料为TiO2,折射率为2.5,中折射率层M材料为Al2O3 ,折射率为1.76,低折射率层L材料为MgF2 ,折射率为1.38,对比例中高折射率层H的材料为TiO2,折射率为2.5,低折射率层L材料为MgF2 ,折射率为1.38,没有设置中折射率层M,这五种光学透镜中基板2材质均为镧系玻璃,折射率为1.7,厚度为0.5mm以下。
实验例1的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为10层,占多层膜结构1总层数的16%,高折射率层H和低折射率层L各占25层,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基板2第一侧21的为中折射率层M,最远离基板2第一侧21的也为中折射率层M,中折射率层M在多层膜结构1中分布均匀地设置。具体地,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三层低折射率层L。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为3.9μm。如图3所示,实验例1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由图3可知,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7%,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4%,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3%;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29%,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21%,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8%,即在入射角为60°时,实验例1的光学透镜反射率偏低,无法和入射角55°的入射光反射率产生明显区分,无法通过光学透镜产生不同透明度的影像,也就无法满足可穿戴设备需要显示不同透明度影像的需求。
实验例2的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为12层,占多层膜结构1总层数的20%,高折射率层H和低折射率层L各占24层,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基板2第一侧21的为中折射率层M,最远离基板2第一侧21的也为中折射率层M,中折射率层M在多层膜结构1中分布均匀地设置。具体地,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一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四层低折射率层L。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为3.1μm。如图4所示,实验例2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由图4可知,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6%,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4%,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2%;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9%,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为52%,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3%。
实验例3的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为14层,占多层膜结构1总层数的23%,高折射率层H和低折射率层L各占23层,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基板2第一侧21的为中折射率层M,最远离基板2第一侧21的也为中折射率层M,中折射率层M在多层膜结构1中分布均匀地设置。具体地,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一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一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三层低折射率层L。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为4.0μm。如图5所示,实验例3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由图5可知,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3%,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2%;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7%,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50%,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3%。
实验例4的中折射率层M的层数为15层,占多层膜结构1总层数的25%,高折射率层H占23层,低折射率层L各占22层,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基板2第一侧21的为中折射率层M,最远离基板2第一侧21的也为中折射率层M,中折射率层M在多层膜结构1中分布均匀地设置。具体地,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一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两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一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或者,两两相邻的中折射率层M之间设置有三层高折射率层H与两层低折射率层L。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为4.0μm。如图6所示,实验例4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由图6可知,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8%,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3%,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5%;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61%,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9%,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22%。即在入射角为60°时,实验例4的光学透镜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过大,会造成色偏及鬼影现象。
对比例中未设置中折射率层M,高折射率层H和低折射率层L各占30层,多层膜结构1中最接近基板1第一侧21的为高折射率层H,最远离基板2第一侧21的为低折射率层L,多层膜结构1的厚度为4.0μm。如图7所示,对比例的光学透镜的入射光在不同入射角度下的波长与反射率的关系图,由图7可知,光学透镜对从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及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均为35%左右,但是在430nm~460nm波长范围下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与在460nm~510nm波长范围下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差距过大,容易造成光学影像的透明度不统一,也易产生色偏或鬼影,影响虚拟影像的显示效果;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60%,光学透镜对从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5%左右,,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为25%。即在入射角为60°时,对比例的光学透镜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过大,会造成色偏及鬼影现象。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8)

1.一种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层膜结构,所述多层膜结构包括多个交替堆叠的高折射率层、中折射率层及低折射率层,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2~4,所述高折射率层的材料为TiO2、Ta2O5、Ti3O5、Cr2O3、Nb2O5中的一种,所述中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6~1.9,所述中折射率层的材料为Al2O3、Y2O3、MgO中的一种,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为1.3~1.5,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材料为MgF2、SiO2中的一种,所述多层膜结构的总层数为60层,所述中折射率层的层数占所述多层膜结构总层数的15%~25%;
基板,所述基板具有沿厚度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多层膜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侧;
其中,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二侧入射的入射角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一入射光的反射率小于5%,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0%~40%,且所述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5%~38%,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55°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33%~3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所述光学透镜对从所述第一侧入射的入射角60°且波长范围在430nm~630nm的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为45%-55%,且所述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三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射光S偏振光与所述第二入射光P偏振光的反射率差值小于等于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折射率层的层数为10~15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层数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层数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的层数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层数相差一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所述高折射率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率层与所述低折射率层之间设置有中折射率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最接近所述第一侧的为中折射率层。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结构中最远离所述第一侧的为中折射率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折射率层在所述多层膜结构中分布均匀地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膜结构的厚度小于等于4μm。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小于等于0.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折射率为1.52~1.9。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透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材料为无色透明玻璃、磷酸盐蓝玻璃、镧系玻璃、热塑性聚合物中的一种。
18.一种可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镜框、设置于所述镜框上的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光学透镜、设置于所述镜框上的光源发射装置,所述光学透镜用于与所述光源发射装置配合,以形成一虚拟影像。
CN202410557916.0A 2024-05-08 2024-05-08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Active CN118131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7916.0A CN118131376B (zh) 2024-05-08 2024-05-08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557916.0A CN118131376B (zh) 2024-05-08 2024-05-08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1376A CN118131376A (zh) 2024-06-04
CN118131376B true CN118131376B (zh) 2024-09-24

Family

ID=9123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557916.0A Active CN118131376B (zh) 2024-05-08 2024-05-08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131376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462A (zh) * 2017-10-20 2020-06-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膜和偏振分束器
CN116643412A (zh) * 2023-05-24 2023-08-25 福州百晶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光损荧光光谱检测合成棱镜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6596B1 (ko) * 2001-04-10 2009-07-09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반사방지 필름, 편광판, 및 이미지 디스플레이용 장치
JP4488299B2 (ja) * 2004-07-22 2010-06-23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ダイクロイックミラー、蛍光フィルタセットおよび顕微鏡装置
JP6331366B2 (ja) * 2013-12-05 2018-05-30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投影光学系用プリズ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系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47462A (zh) * 2017-10-20 2020-06-05 3M创新有限公司 光学膜和偏振分束器
CN116643412A (zh) * 2023-05-24 2023-08-25 福州百晶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超低光损荧光光谱检测合成棱镜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31376A (zh) 2024-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013178A1 (en) Dielectric multilayer filter
WO2019189039A1 (ja) 光学フィルタ
EP1484639A1 (en) Projection scree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871047A (zh) 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
JP2021144229A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JP7639203B2 (ja)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CN101089726A (zh) 反射屏幕
CN101452197A (zh) 图像荧幕
EP4160296A1 (en) Augmented reality display device
JPWO2019230758A1 (ja) 微細パターンフィルム、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0571698B2 (en) Light guide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2005208558A (ja) 反射型スクリーン
JP6953728B2 (ja) 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JP6874322B2 (ja) 反射スクリーン、映像表示装置
CN118131376B (zh) 一种光学透镜及具有其的可穿戴设备
TWI757010B (zh) 光學元件、影像波導方法、頭戴式顯示裝置和繞射式波導顯示器
CN110989240A (zh) 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JP7476707B2 (ja) 透明スクリーンシステム
JP6236776B2 (ja) 反射防止膜、それを用いた光学部材、及び光学機器
WO2022052268A1 (zh) 镜片以及镜头组件
CN115668003A (zh) 与波导光学系统一起应用的抗反射涂层及形成方法
CN1737614A (zh) 光学低通滤波器
TWI770502B (zh) 應用於浮空投影裝置的分光鏡
JP2004219900A (ja) スクリーン、光学膜、メガネ、及びスクリーンの製造方法
US11802995B2 (en) Membrane structure and transparent substrate having specified nanometer-scale thickness fil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