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18582B -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18582B CN118118582B CN202410124925.0A CN202410124925A CN118118582B CN 118118582 B CN118118582 B CN 118118582B CN 202410124925 A CN202410124925 A CN 202410124925A CN 118118582 B CN118118582 B CN 1181185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ong
- terminal device
- latch mechanism
- rotating assembly
- cover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49—Details of the mechanic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housing parts or relating to the method of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锁扣结构,包括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卡持件和弹性件,旋转组件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卡持件和旋转组件沿第二方向固定连接,并和旋转组件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相交;弹性件包括形变部以及和形变部两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和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当旋转组件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旋转组件用于驱动卡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且使得形变部产生形变。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装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大屏显示的终端装置越来越受用户的青睐,例如可折叠的手机。可折叠的手机通常需要在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方便携带和大屏使用的功能。手机处于折叠状态时,通常需要锁扣结构锁合手机,需要将手机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先解锁锁扣结构,再将手机展开。现有的锁扣结构通常为按压式,导致锁扣结构占用体积大,不利于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设计;且在按压过程中,容易出现卡顿现象,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占用体积小、使用流畅的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锁扣结构,包括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卡持件和弹性件,旋转组件可绕第一方向转动,卡持件和旋转组件沿第二方向固定连接,并和旋转组件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均相交;弹性件包括形变部以及和形变部两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第一固定部和旋转组件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和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其中,当旋转组件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旋转组件用于驱动卡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且使得形变部产生形变。
施加转动力转动旋转组件,驱动卡持件移动,代替相关技术中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解锁而导致的卡顿现象;通过转动旋转组件,即可实现终端装置的解锁,当锁扣结构应用于终端装置中时,无需增加终端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组件包括连接件,连接件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伸部,卡持件上开设有限位槽,第一凸伸部设置于限位槽中;当旋转组件绕第一方向转动时,第一凸伸部在限位槽内沿第三方向相对于卡持件滑动,并驱动卡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
通过设计限位槽的特定结构,即可实现第一凸伸部可沿第三方向相对于卡持件滑动并驱动卡持件沿第二方向移动的功能。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卡持件包括驱动部和卡持部,卡持部连接驱动部;驱动部开设有限位槽,固定组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滑槽,卡持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中。
滑槽用于沿第二方向限位卡持部,以使卡持件可沿第二方向相对于固定组件移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包括盖板,盖板上开设有滑槽;卡持件还包括第二凸伸部,卡持部连接驱动部和第二凸伸部,第二凸伸部沿第二方向可活动地凸伸于盖板。
第二凸伸部沿第二方向可活动地凸伸于盖板,以用于卡设于卡槽中而起到锁合作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槽包括两个第一侧壁,两个第一侧壁均沿第二方向延伸,卡持部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和两个第一侧壁邻接。
通过设置沿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个第一侧壁,卡持部位于两个第一侧壁之间,以使卡持件可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槽包括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开设有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二侧壁的贯通孔,第二凸伸部可活动地穿设于贯通孔。
在第二侧壁开设沿第二方向贯穿第二侧壁的贯通孔,以使第二凸伸部能够沿第二方向凸伸于盖板,进而起到锁合作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滑槽还包括第三侧壁,卡持部和驱动部位于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之间;卡持部用于抵持于第二侧壁上,第二凸伸部凸伸于第二侧壁;驱动部用于抵持于第三侧壁上,第二凸伸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滑槽中。
第二侧壁和第三侧壁可分别用于限位卡持件的运动起点和运动终点。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还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连接主体部和第一凸伸部;盖板上开设有沿第一方向贯穿盖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中,第一凸伸部从第二通孔穿设于盖板并凸伸于盖板。
连接部连接主体部和第一凸伸部,以使第一凸伸部能够围绕主体部做圆周运动;在盖板上开设对应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以保证主体部和第一凸伸部能够实现各自的运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件还包括导杆部,导杆部由主体部的表面从第二通孔延伸至滑槽中,形变部套设于导杆部上。
在形变部产生形变的过程中,导杆部可以用于限位形变部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旋转组件还包括操作件,操作件和连接件固定连接,操作件位于盖板背离滑槽的一侧。
操作件的设置,用于用户能够施加转动力于旋转组件。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操作件背离连接件的一侧沿第一方向的投影为非圆形。
非圆形的结构更有利于用户转动旋转部,提升用户体验。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组件还包括底座,底座和盖板固定,第二固定部固定于底座上。
底座的设置,用于固定弹性件的一端。
在第一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为扭簧,形变部为螺旋状,形变部用于产生扭转形变。
扭簧产生形变的方向可与施加的转动力的方向保持一致,可进一步减小卡顿现象的产生。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装置,终端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锁扣结构,第二壳体开设有卡槽;卡持件用于卡设于卡槽中。
在终端装置中设置锁扣结构,可用于锁合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解锁过程中,施加转动力转动旋转组件,驱动卡持件移动,代替相关技术中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解锁而导致的卡顿现象;通过转动旋转组件,即可实现终端装置的解锁,当锁扣结构应用于终端装置中时,无需增加终端装置的厚度,有利于终端装置的小型化设计。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还包括转轴,转轴设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在第二方面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还包括柔性屏,柔性屏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第三区连接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贴合于第一壳体上,第二区设置于第二壳体上,第三区贴合于转轴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相关技术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的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锁扣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锁扣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图2所示的O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的终端装置处于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终端装置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的终端装置处于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6所示的锁扣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沿一方向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沿另一方向的爆炸图。
图13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处于锁合状态时的部分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处于解锁状态时的部分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7所示的M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图9所示的N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所有的和任意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制本申请,本申请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上方”、“下方”、“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100’的终端装置2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200’沿A-A方向的截面示意图。终端装置200’为可折叠的手机,终端装置200’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和锁扣结构100’,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转动地连接。锁扣结构10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中,锁扣结构100’可卡设于第二壳体220’中,以锁合终端装置200’;锁扣结构100’也可解除对第二壳体220’的限制,以解锁终端装置200’。
为便于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其中,X轴方向为折叠后的手机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手机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手机的厚度方向。图1所示的终端装置200’可沿Y轴方向进行折叠。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5,图3为图1中的锁扣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锁扣结构100’的爆炸图,图5为图2所示的O区域的放大示意图。锁扣结构100’可以包括按压件11’、盖板12’、卡持件13’、弹簧14’、滚轴15’和底座16’。按压件11’包括按压面112’,按压面112’为斜面,按压面112’和Z轴方向相交。按压件11’穿设于盖板12’,并可相对于盖板12’沿Z轴方向移动。底座16’与盖板12’固定连接,卡持件13’设置于盖板12’与底座16’之间,卡持件13’可沿X轴方向相对于盖板12’和底座16’移动。卡持件13’上开设有两个收容槽132’,两个收容槽132’沿Y轴方向排列设置,滚轴15’的两端收容于收容槽132’中,并可相对于卡持件13’沿Y轴方向进行转动。弹簧14’沿X轴方向设置于卡持件13’上,弹簧14’可沿X轴方向被压缩。按压面112’抵接于滚轴15’,可沿Z轴方向施加按压力F’作用于按压件11’,以驱动滚轴15’带动卡持件13’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壳体220’上设置有卡槽221’,卡持件13’可卡设于卡槽221’中。
具体地,卡持件13’沿X轴方向凸伸于第一壳体210’时,并卡设于卡槽221’中,则终端装置200’处于锁合状态。当需要解锁终端装置200’时,沿Z轴方向施加按压力F’作用于按压件11’,按压件11’沿Z轴方向朝向滚轴15’移动,按压面112’抵持滚轴15’,由于按压面112’和Z轴方向相交,且滚轴15’限位于收容槽132’中,使得滚轴15’沿Y轴方向进行转动并沿X轴方向移动以克服弹簧14’的弹力,滚轴15’沿X轴方向移动时,驱动卡持件13’沿X轴方向移动,使得卡持件13’脱离卡槽221’的限位,进而使得第二壳体220’和第一壳体210’能够相互转动。
上述技术中,由于按压方向(即Z轴方向)与弹簧14’产生形变的方向(即X轴方向)相交,容易导致按压件11’相对于弹簧14’发生偏转,进而导致卡顿,影响用户体验;由于按压件11’需要沿Z轴方向移动,在终端装置200’中需要为按压件11’预留一定的移动空间,则会导致终端装置200’沿Z轴方向上的厚度增加,不利于终端装置200’的小型化设计;再者,采用按压的方式解锁终端装置200’,在携带终端装置200’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非预期的解锁,例如受到其他物件的按压而导致终端装置200’解锁。
请参阅图6、图7、图8和图9,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100的终端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的终端装置200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含锁扣结构100的终端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终端装置200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终端装置200可以为可折叠的电子产品,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照相机、可穿戴设备、家用电器等;终端装置200也可以是非电子产品,例如钱包、门窗等。
在本实施例中,以终端装置200为可折叠的外折手机为例,其中,XYZ坐标系与相关技术中的XYZ坐标系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在不同的使用需求下,可折叠的手机可以具有锁合状态和解锁状态。当手机折叠后,手机可处于锁合状态时;当手机处于解锁状态时,手机可处于展开状态。当终端装置200为其他产品时,终端装置200的状态可不同于可折叠的手机的上述状态,能够实现锁合和解锁状态即可。
具体的,终端装置2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210、第二壳体220、转轴230和锁扣结构100。锁扣结构10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中,第二壳体220开设有卡槽221。转轴23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以使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能够相对折叠或者相对展开。锁扣结构100可卡设于卡槽221中,终端装置200处于锁合状态,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相互折叠;当锁扣结构100未卡设于卡槽221中时,终端装置200处于解锁状态,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通过转轴230相对展开。
终端装置200还可以包括柔性屏240,柔性屏240设置于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同一侧的表面。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转轴230实现转动连接,以使终端装置200能够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当终端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240位于终端装置200的外表面。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柔性屏240的位置还可以具有其他的设置方式。
柔性屏24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display,LCD)等。
柔性屏240包括第一区241、第二区243和第三区245,第三区245连接第一区241和第二区243。第一壳体210包括第一支撑面2112,第二壳体220包括第二支撑面223,转轴230包括第三支撑面231。第一区241贴合于第一支撑面2112上,第二区243贴合于第二支撑面223上,第三区245贴合于第三支撑面231上。
当终端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时,柔性屏240的第一区241和第二区243相互背离,即第一区241和第二区243位于终端装置200相反的两侧,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位于第一区241和第二区243之间,第三区245处于弯折状态,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可通过锁扣结构100处于锁合状态,在此状态下,终端装置200能够便于携带或者单手操作。
当终端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通过锁扣结构100处于解锁状态,第一支撑面2112、第二支撑面223和第三支撑面231分别支撑对应的第一区241、第二区243和第三区245,第一区241、第二区243和第三区245可处于同一平面,以使柔性屏240能够展开,在此状态下,终端装置20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
第一壳体210还包括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3,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13相互连接,第一支撑部211包括第一支撑面2112,第二支撑部213位于第一支撑部211背离第一支撑面2112的表面,并相对于第一支撑部211凸伸,第二支撑部213和第一支撑部211之间形成台阶状。当终端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时,第二壳体220位于第一支撑部211背离第一支撑面2112的表面,第二支撑部213位于第二壳体220的侧面。
终端装置200还可以包括装饰件250,装饰件250固定于第一支撑部211的表面,装饰件250可设置于第一壳体210暴露于柔性屏240的部分表面,装饰件250作为终端装置200的外观面,锁扣结构100的部分表面暴露于装饰件250,便于用户能够施加作用力于锁扣结构100,以解锁终端装置200。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去除装饰件250,或者装饰件250和第一壳体210为一体结构。
终端装置200还可以包括电池、电路板、摄像头、扬声器、受话器等电子元器件(图未示),电池、电路板、摄像头、扬声器、受话器等电子元器件可设置于第一壳体210或第二壳体220中。当终端装置200为其他产品时,终端装置200中的电子元器件的名称和位置关系可根据具体的终端装置200发生相应的改变。
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6,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结构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100沿一方向的爆炸图,图12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100沿另一方向的爆炸图,图13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100处于锁合状态时的部分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4为图10所示的锁扣结构100处于解锁状态时的部分元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图7所示的终端装置200处于折叠状态时的M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图16为图9所示的终端装置200处于展开状态时的N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锁扣结构100可以包括旋转组件30、固定组件40、卡持件50和弹性件60。旋转组件30可绕Z轴方向旋转(即第一方向);卡持件50和旋转组件30沿X轴方向(即第二方向)固定连接,卡持件50和旋转组件30沿Y轴方向(即第三方向)滑动连接;弹性件60包括形变部62以及和形变部62两端连接的第一固定部64和第二固定部66,第一固定部64和旋转组件30固定连接,第二固定部66和固定组件40固定连接。当终端装置200处于锁合状态时,卡持件50的部分卡设于卡槽221中;当施加转动力F以使旋转组件30绕Z轴方向转动时,旋转组件30驱动卡持件50沿Y轴方向朝向背离卡槽221的方向移动,解除卡持件50对卡槽221的限位,以使终端装置200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形变部62产生形变;解除对旋转组件30的作用力后,在形变部62的作用下,旋转组件30自动转动至初始位置,从而驱动卡持件50可沿Y轴方向返回至初始位置。
施加转动力F转动旋转组件30,驱动卡持件50移动以解除卡持件50对卡槽221的限位,实现终端装置200的解锁,代替相关技术中采用按压的方式进行解锁而导致的卡顿现象;通过转动旋转组件30,即可实现终端装置200的解锁,相对于相关技术,无需增加Z轴方向的厚度,有利于终端装置200的小型化设计;采用转动的方式解锁终端装置200,可减小终端装置200非预期解锁的可能性。
旋转组件30可以包括操作件32和连接件34,操作件32和连接件34固定连接。操作件32和连接件34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结、一体成型、焊接、采用其他固定件连接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4和操作件32相互卡接。
操作件32包括旋转部321和第一组装部323,第一组装部323设置于旋转部321的表面并相对于旋转部321沿Z轴方向延伸,第一组装部323用于连接连接件34。旋转部321位于装饰件250背离第一区241的表面,便于用户施加转动力F转动操作件32。
旋转部321的结构并不限制,可以为规则的形状,例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菱形等,也可以为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旋转部321沿Z轴方向的投影为非圆形,相对于圆形,非圆形的结构更有利于用户转动旋转部321,提升用户体验。
连接件34可以包括主体部341、第二组装部343、连接部345和第一凸伸部347。第二组装部343位于主体部341朝向操作件32的一侧,第二组装部343为长条形,第一组装部323上开设有和第二组装部343对应的凹槽(图未标),第二组装部343设置收容于凹槽中,第二组装部343和第一组装部323固定连接,以实现连接件34和操作件32固定连接,当转动操作件32时,操作件32驱动连接件34同步沿Z轴方向进行转动。
主体部341沿Z轴方向的投影大致为圆形。连接部345连接主体部341和第一凸伸部347,连接部345相对于主体部341沿垂直于Z轴方向的方向延伸,第一凸伸部347沿Z轴方向相对于主体部341延伸,第一凸伸部347和主体部341间隔设置。当操作件32驱动连接件34转动时,第一凸伸部347同步转动。
固定组件40可以包括盖板42和底座44,盖板42和底座44固定连接。盖板42和底座44固定连接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粘结、一体成型、焊接、采用其他固定件连接等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盖板42和底座44通过螺母47固定连接。
盖板42上开设有沿Z轴方向贯穿盖板42的第一通孔421和第二通孔423,主体部341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通孔421中;第一凸伸部347从第二通孔423穿设于盖板42并凸伸于盖板42背离操作件32的表面;第二组装部343和连接部345均位于盖板42靠近操作件32的一侧。
主体部341设置于第一通孔421中,沿Z轴方向,第一通孔4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由于主体部341带动第一凸伸部347转动,相当于第一凸伸部347围绕主体部341做圆周运动,第一凸伸部347的运动轨迹为弧形,其中,第二通孔423的形状需要满足第一凸伸部347能够做圆周运动,并且还可以具有止位作用,例如用于限制第一凸伸部347的止位起点和止位终点。
盖板42背离操作件32的一侧开设有滑槽425,滑槽425包括两个第一侧壁4251、一个第二侧壁4253、一个第三侧壁4255和一个顶壁4257,第一侧壁4251、第二侧壁4253和第三侧壁4255共同围设于顶壁4257以形成滑槽425。两个第一侧壁4251均沿X轴方向延伸以形成滑轨,滑轨用于限位卡持件50能够沿X轴方向做直线运动。第二侧壁4253和第三侧壁4255均沿Y轴方向延伸,当终端装置200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二侧壁4253为盖板42靠近第二壳体220的一侧,第三侧壁4255为盖板42背离第二壳体220的一侧,第二侧壁4253上开设有沿X轴方向贯穿第二侧壁4253的贯通孔427。
卡持件50可以包括驱动部52、卡持部54和第二凸伸部56,卡持部54连接驱动部52和第二凸伸部56,驱动部52、卡持部54和第二凸伸部56沿X轴方向排列。
驱动部52和卡持部54均可移动地设置于滑槽425中,驱动部52和第一凸伸部347滑动连接,第一凸伸部347能够在滑槽425中相对滑动并驱动卡持件50沿X轴方向移动,当连接件34转动时,能够驱动卡持件50沿X轴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部52朝向顶壁4257的表面开设有限位槽521,第一凸伸部347凸伸于主体部341的部分设置于限位槽521中,沿Z轴方向的投影,限位槽521的形状为跑道形。限位槽521的宽度方向沿X轴方向设置,用于实现第一凸伸部347和驱动部52沿X轴方向固定连接;限位槽521的长度方向沿Y轴方向(即不同于X轴方向的方向)设置,用于实现第一凸伸部347和驱动部52沿Y轴方向滑动连接。第一凸伸部347转动时,第一凸伸部347在限位槽521中能够相对于卡持件50沿Y轴方向滑动而不能沿X轴方向滑动,进而能够驱动卡持件50沿X轴方向移动。
第二凸伸部56相对于卡持部54沿X轴方向延伸,第二凸伸部56沿X轴方向可活动地穿设于贯通孔427并卡设于卡槽221中,以锁合或者解锁第一壳体210和第二壳体220。卡持部54沿X轴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和两个第一侧壁4251邻接,以使卡持件50可沿X轴方向移动。卡持部54和驱动部52位于第二侧壁4253和第三侧壁4255之间,卡持部54还可用于抵持于第二侧壁4253,驱动部52还可用于抵持于第三侧壁4255,分别用于限位卡持件50的运动起点和运动终点。
其中,当终端装置200处于锁合状态时,第二凸伸部56卡设于卡槽221中,卡持部54抵持于第二侧壁4253,即为卡持件50的运动起点。需要解锁终端装置200时,转动操作件32,操作件32驱动连接件34转动,连接件34中的第一凸伸部347转动以带动卡持件50沿X轴方向移动,第二凸伸部56沿X轴方向从卡槽221中退回,第二凸伸部56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滑槽425中,解除卡持件50对第二壳体220的限制,驱动部52抵持于第三侧壁4255,即为卡持件50的运动终点。
底座44位于盖板42背离操作件32的一侧,盖板42盖设于底座44上,底座44覆盖滑槽425。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60为扭簧,第一固定部64可和操作件32和/或连接件34固定连接,弹性件60的第二固定部66可和盖板42和/或底座44固定连接,形变部62为螺旋状。当旋转组件30绕Z轴方向转动时,形变部62产生扭转形变;当解除对旋转组件30的作用力后,形变部62恢复形变。形变部62产生扭转形变,扭转形变可与施加的转动力F的方向保持一致,可进一步减小卡顿现象的产生。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60并不仅限于扭簧,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元件。
第一固定部64和第二固定部66设置于形变部62的两端并沿着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固定部66穿设于连接件34并和操作件32相对固定,并与连接件34和操作件32相对固定,第一固定部64穿设于底座44并与底座44相对固定。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64与固定组件40的固定方式和第二固定部66与旋转组件30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可采用其他的固定方式实现相对固定即可。
形变部62位于滑槽425中,并位于主体部341和底座44之间。连接件34还可以包括导杆部349,导杆部349位于主体部341背离连接部345的表面,导杆部349由主体部341的表面从第二通孔423延伸至滑槽425中,形变部62套设于导杆部349上,在形变部62产生形变的过程中,导杆部349可以用于限位形变部62在垂直于Z轴方向的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锁扣结构100应用于终端装置200中时,通过旋转即可实现解锁,可避免相关技术中因按压方向与弹簧14’产生形变的方向相交而产生的卡顿现象;另外,通过旋转即可实现解锁,无需预留额外的按压空间,有利于终端装置200的小型化设计。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组件,可绕第一方向转动;
固定组件;
卡持件,和所述旋转组件沿第二方向固定连接,并和所述旋转组件沿第三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均相交;以及
弹性件,包括形变部以及和所述形变部两端连接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旋转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固定组件固定连接;
其中,当所述旋转组件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旋转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卡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且使得所述形变部产生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凸伸部,所述卡持件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凸伸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中;当所述旋转组件绕所述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凸伸部在所述限位槽内沿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所述卡持件滑动,并驱动所述卡持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包括驱动部和卡持部,所述卡持部连接所述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开设有所述限位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卡持部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所述滑槽;所述卡持件还包括第二凸伸部,所述卡持部连接所述驱动部和所述第二凸伸部,所述第二凸伸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可活动地凸伸于所述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两个第一侧壁,两个所述第一侧壁均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卡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两侧分别和两个所述第一侧壁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开设有沿所述第二方向贯穿所述第二侧壁的贯通孔,所述第二凸伸部可活动地穿设于所述贯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还包括第三侧壁,所述卡持部和所述驱动部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之间;所述卡持部用于抵持于所述第二侧壁上,所述第二凸伸部凸伸于所述第二侧壁;所述驱动部用于抵持于所述第三侧壁上,所述第二凸伸部的至少部分收容于所述滑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第一凸伸部;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盖板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主体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一凸伸部从所述第二通孔穿设于所述盖板并凸伸于所述盖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导杆部,所述导杆部由所述主体部的表面从所述第二通孔延伸至所述滑槽中,所述形变部套设于所述导杆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5、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还包括操作件,所述操作件和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操作件位于所述盖板背离所述滑槽的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件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沿所述第一方向的投影为非圆形。
12.根据权利要求4-5、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盖板固定,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5、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扭簧,所述形变部为螺旋状,所述形变部用于产生扭转形变。
14.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
第二壳体,开设有卡槽;以及
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锁扣结构,所述锁扣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卡持件用于卡设于所述卡槽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还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还包括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包括第一区、第二区和第三区,所述第三区连接所述第一区和所述第二区,所述第一区贴合于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区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上,所述第三区贴合于所述转轴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24925.0A CN118118582B (zh) | 2024-01-26 | 2024-01-26 |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24925.0A CN118118582B (zh) | 2024-01-26 | 2024-01-26 |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18582A CN118118582A (zh) | 2024-05-31 |
CN118118582B true CN118118582B (zh) | 2024-11-05 |
Family
ID=9121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24925.0A Active CN118118582B (zh) | 2024-01-26 | 2024-01-26 |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118582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4454A (zh) * | 2008-11-24 | 2011-10-19 | 柳相圭 | 便携式终端的软性显示装置 |
CN105872136A (zh) * | 2016-03-14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9179425A1 (zh) * | 2018-03-21 | 2019-09-26 |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电子烟 |
-
2024
- 2024-01-26 CN CN202410124925.0A patent/CN1181185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4454A (zh) * | 2008-11-24 | 2011-10-19 | 柳相圭 | 便携式终端的软性显示装置 |
CN105872136A (zh) * | 2016-03-14 | 2016-08-1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机构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18582A (zh) | 2024-05-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09189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lips | |
JP2023106430A (ja) | 携帯用端末機の軟性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 |
TWI387425B (zh) | 閂鎖機構及可攜式電腦 | |
US838506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JP2023525865A (ja) | 電子機器 | |
TWI329252B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US808975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US7872860B2 (en) | Portable apparatus, fastening device and locking mechanism thereof | |
US9237666B2 (en) | Foldi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etracting locking mechanism | |
US9047058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mechanism | |
CN216812500U (zh) | 铰链结构及电子设备 | |
JP2003022151A (ja) | 無線通信カード | |
CN114585178B (zh) | 折叠铰链结构及折叠终端设备 | |
WO2020199920A1 (zh) | 终端设备 | |
CN102736690A (zh) | 双向式扣合机构及其电子装置 | |
TW201018799A (en) | Multi-staged hinge assembly and portable electrical device comprising the same | |
US20150146369A1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expanding platform thereof | |
CN118118582B (zh) | 锁扣结构和终端装置 | |
US20100038515A1 (en) | Support stand assembly and digital photo frame using same | |
TWI548973B (zh) | 擴充裝置 | |
TWI548321B (zh) | 滑動機構及帶有該滑動機構的裝置 | |
US20130163188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5022444B (zh) | 锁固结构 | |
CN115877956A (zh) | 一种键盘组件及电子设备 | |
US8149573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