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03649A - 冷藏库 - Google Patents
冷藏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103649A CN118103649A CN202280068800.XA CN202280068800A CN118103649A CN 118103649 A CN118103649 A CN 118103649A CN 202280068800 A CN202280068800 A CN 202280068800A CN 118103649 A CN118103649 A CN 1181036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wer
- opening
- partition plate
- refrigerator
- fan c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8—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using duc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1/00—Defrosting; Preventing frosting; Removing condensed or defrost water
- F25D21/14—Collecting or removing condensed and defrost water; Drip tr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ld Air Circulating Systems And Constructional Details In Refrig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输送冷气的管道设为最小限度从而实现高效、小型化的冷藏库。冷藏库至少包括冷冻室(13)(第1贮藏室)和冷藏室(12)(第2贮藏室),并且包括:配置在冷冻室(13)的背面侧的鼓风机(32);配置在鼓风机(32)的外周并引导从鼓风机(32)吹出的空气的大致涡旋状的风扇壳(35);和将风扇壳(35)的内部和冷冻室(13)连通的第1开口部(38)。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库。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冷藏库,其包括:具有外箱和内箱的冷藏库主体;设置于该冷藏库主体的上部的冷藏室;设置于所述冷藏库主体的下部的蔬菜室;设置于该蔬菜室和所述冷藏室之间的冷冻室;设置于该冷冻室的背面的贮藏室背面部件;设置于该贮藏室背面部件的后方的冷却器罩;设置在该冷却器罩与所述内箱之间的冷却器室;设置于该冷却器室内的冷却器;设置于所述冷却器的下方的除霜加热器;和设置于所述贮藏室背面部件的下部且将所述冷冻室和所述冷却器室连通的冷冻室返回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06018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输送冷气的管道设为最小限度从而实现高效、小型化的冷藏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冷藏库的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第1贮藏室和第2贮藏室,并且包括:配置在所述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的鼓风机;配置在所述鼓风机的外周并引导从所述鼓风机吹出的空气的大致涡旋状的风扇壳;和将所述风扇壳的内部和所述第1贮藏室连通的第1开口部。
此外,在该说明书中包含2021年10月19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21-171226号的全部内容。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将从鼓风机输送到风扇壳的冷气通过第1开口部直接输送到冷冻室。因此,不需要用于对冷冻室进行冷却的管道,能够实现冷藏库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鼓风机和冷冻室的距离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冷冻室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
图2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冷却室和管道的主要部分后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鼓风机部分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鼓风机部分的截面图。
图5是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1中的鼓风机部分的后视图。
图6是从冷冻室侧观察到的实施方式1中的鼓风机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表示实施方式1中的第1分隔板的后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1分隔板和鼓风机的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部分的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部分的从冷冻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其他实施方式中的风扇壳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成为本发明的基础的见解等)
在发明人等想到本发明时,已有一种技术,其包括冷藏室、蔬菜室、冷冻室,通过管道将各室和冷却器室分别连接,将从冷却器室产生的冷气输送到冷藏室、蔬菜室和冷冻室。
在现有的技术中,通过管道进行来自冷藏库内的鼓风机的供气。
但是,发明人发现了以下问题:在具有冷藏室、冷冻室等多个室的情况下,需要将各个室与管道连接,由于确保管道的设置空间,所以导致冷藏库的大型化,并且管道引起的风路的距离也变长,供气效率也有可能降低,为了解决该问题,构成了本发明的主题。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将输送冷气的管道设为最小限度从而实现高效、小型化的冷藏库。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省略关于已知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实质上相同结构的重复说明。
此外,附图和以下的说明是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提供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方式1)
以下,使用附图说明实施方式1。
[1-1.结构]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冷藏库的纵截面图。图2是表示冷却室和管道的后视图。图3是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表示鼓风机部分的后视图。图4是表示鼓风机部分的截面图。图5是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鼓风机部分的后视图。图6是从冷冻室侧观察到的鼓风机部分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第1分隔板的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后视图。图8是第1分隔板和鼓风机的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部分的从冷却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第1分隔板和第2分隔板部分的从冷冻室侧观察到的分解立体图。
如图1所示,冷藏库10包括前表面开放的箱式壳体11。在壳体11的上方形成有作为第2贮藏室的约2℃~4℃的冷藏室12,在壳体11的下方形成有作为第1贮藏室的约-18℃的冷冻室13。在冷藏室12与冷冻室13之间形成有作为第3贮藏室的约-5℃~约1℃的低温室60。
冷藏库10在冷藏室12的前表面的开口部开闭自如地设置有横开式门14。在冷冻室13的前表面的开口部开闭自如地设置有横开式门61,在内部设置有收纳食品的抽屉盒15。另外,在低温室60的前表面的开口部开闭自如地设置有抽拉式门62,设置有与抽拉式门62的开闭连动的抽屉盒63。
如图2至图10所示,在冷藏库10的冷冻室13的背面侧设置有冷却室20。在冷却室20的上方,位于冷藏室12的背面侧连结有沿上下方向连通的管道21。
在管道21上设置有与冷藏室12连通的未图示的冷藏用吹出口。
在冷冻室13与低温室60之间设置有隔热壁64。在隔热壁64上形成有连通冷却室20和管道21的冷气通路64a。由此,将在冷却室20中生成的冷气经由冷气通路64a导入管道21。
如图2和图3所示,在冷气通路64a中设有调节流向冷藏室12和低温室60的冷气量的双风门65。
如图2所示,双风门65包括:在冷藏库10的左右宽度方向上邻接配置的作为第3贮藏室风门的低温室风门65a和作为第1贮藏室风门的冷藏室风门65b。低温室风门65a和冷藏室风门65b根据低温室60和冷藏室12各自的室内温度进行控制,分别独立地进行风门的开闭动作,调节流向低温室60和冷藏室12的冷气量。
在冷却室20的前表面侧设有第1分隔板30。另外,在冷冻室13的背面侧设有第2分隔板40。在第1分隔板30和第2分隔板40之间形成有冷气通路41。
在第1分隔板30的上部形成有以随着朝向上方而远离第2分隔板40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31。在倾斜面31的背面侧安装有鼓风机32。
鼓风机32是被分类为送风风扇之一的风扇。在送风风扇中也存在轴流风扇。一般而言,轴流风扇是在框架的中央部安装旋转叶片,从旋转叶片的正面吸入空气并向后方吹出的结构。在现有的冷藏库中,在冷气的循环中多使用轴流风扇。
与此相反,鼓风机32包括:包括旋转叶片33的风扇单元34和覆盖旋转叶片33的风扇壳35,是从旋转叶片33的正面吸入空气并向旋转叶片33的侧方(相当于图5中的上方)吹出的结构。风扇壳35形成为沿着以旋转叶片33的旋转中心C1为基准的渐开线曲线的形状的外壳,换言之,形成为大致涡旋状的外壳。
通过旋转叶片33的旋转,从旋转中心C1向辐射方向流动的风沿着风扇壳35的内表面流动,由此,风从设置于风扇壳35侧方的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设置于上方的第2开口部36)吹出。
一般而言,鼓风机32比同等尺寸的轴流风扇更容易获得高的静压。另外,鼓风机32的旋转叶片33的片数一般比轴流风扇的旋转叶片的片数多,由此也容易获得高的静压。
如图3和图5所示,风扇壳35形成为在顺时针方向上与旋转中心C1的距离逐渐变大的大致涡旋状。在风扇壳35的最上部形成有与冷气通路64a的下端部连通的第2开口部36。在风扇壳35的与鼓风机32的旋转轴相对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将冷却室20的冷气导入风扇单元34的冷气取入口37。
风扇壳35包括连接部70,该连接部70从其上部向风扇壳35的两侧扩展,经由第2开口部36与冷气通路64a连接。
风扇单元34的气流主要从风扇壳35的下游侧外侧到连接部70通过离心力向朝向外侧的方向吹出。
冷藏室风门65b配置在与风扇壳35的下游侧的连接部70的切线方向的第2开口部36对应的位置。低温室风门65a配置在沿着位于气流下游侧的连接部70的方向上的与第2开口部36对应的位置。
即,从风扇壳35吹出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离心力向低温室风门65a流动,能够确保流向低温室风门65a的风量。另外,由于在从下游侧外侧到连接部70的部位的切线方向上配置冷藏室风门65b,所以能够利用离心力将从风扇壳35的下游侧朝向风扇壳35的外侧的气流的一部分向切线方向引导,并且能够确保向冷藏室风门65b方向的气流的流量。
由此,当流经风扇壳35的气流从第2开口部36吹出时,能够抑制气流沿着风扇壳35偏向第2开口部36上方的低温室风门65a侧流动,确保流向冷藏室风门65b侧的冷气的流量。另外,将调节向温度比冷藏室低的低温室的冷气量的低温室风门65a配置在与风扇壳35的切线方向上的第2开口部36对应的位置,从而能够确保风量并有效地冷却至适当温度。
驱动风扇单元34使旋转叶片33旋转驱动,由此冷却室20的冷气从风扇壳35的冷气取入口37被吸入风扇单元34,从风扇单元34的外周部被吹出至风扇壳35的内部。被吹出至风扇壳35的内部的冷气沿着风扇壳35被引导,从第2开口部36经由冷气通路64a输送到管道21。
在冷却室20的鼓风机32的下方设置有蒸发器22。在冷藏室12的后方上部配置有压缩机23。压缩机23与未图示的冷凝器及膨胀机构、蒸发器22通过制冷剂配管连接,构成制冷循环。
通过从压缩机23排出制冷剂,将制冷剂冷却至规定的温度,通过在蒸发器22中与冷却室20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在冷却室20的内部产生冷气。
在第1分隔板30的与风扇壳35对应的位置,形成有沿着风扇壳35的大致弧状的第1开口部38。第1开口部38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三个。
三个第1开口部从鼓风机32的气流的上游侧分别为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
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分别从气流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开口宽度逐渐变大。另外,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的开口面积形成为从上游侧依次变大。
由此,能够确保流向冷冻室13的风量,并且能够有效地进行冷却。另外,如果能够确保风量,则至少仅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也可以构成为逐渐变大。
为了将风扇单元34安装在第1分隔板30上,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之间设为风扇安装部39。在第1分隔板30的风扇安装部39上分别形成有凹部39a。
在风扇单元34的外周,大致等间隔地形成有三处支承风扇单元34的风扇支承部34a。风扇支承部34a是三点支承风扇单元34的大致圆形的支承部,具有防振橡胶而构成。
风扇单元34的风扇支承部34a被插入凹部39a中并用螺钉66固定。另外,也可以将风扇支承部34a压入凹部39a中而不使用螺钉进行固定。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分隔板30的倾斜面31上安装鼓风机32,鼓风机32的旋转轴倾斜地配置。由此,鼓风机32从第1开口部38向上方吹出冷气,能够容易地产生冷气的对流。
另外,在第2分隔板40上紧贴地设置有例如由发泡苯乙烯等构成的成型隔热件50。
在第2分隔板40和成型隔热件50的与第1分隔板30的第1开口部38对应的位置上,与第1分隔板30同样地分别形成有三个排出口42、51。该排出口42、51以其至少一部分从前表面看时与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重叠的方式而配置。
另外,在第2分隔板40和成型隔热件50的排出口42、51的下方,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三个)第2排出口43、52。
第2排出口43、52将冷冻室13和冷气通路41连通。
在第2分隔板40的排出口42部分可自由旋转地安装有密闭各排出口42的圆盘状的旋转盘44。
在旋转盘44上形成有与排出口42对应且与排出口42大致相同形状的盘开口部45。在旋转盘44的中心部设有操作旋钮46,通过操作旋钮46,能够对旋转盘44进行旋转操作。
即,如果使旋转盘44位于排出口42和盘开口部45一致的状态下的位置,则来自冷却室20的冷气经由第1开口部38直接流入冷冻室13。另外,通过使旋转盘44旋转,将排出口42和盘开口部45的位置错开,减少开口面积,从而能够降低来自第1开口部38的冷气的流入量。
[1-2.动作等]
接着,对实施方式1的冷藏库10的动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压缩机23使制冷剂在制冷剂回路中循环,通过蒸发器22与冷却室20的内部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产生冷气。
驱动鼓风机32,从冷气取入口37取入冷却室20的内部冷气,并吹出至风扇壳35。
被吹出至风扇壳35的冷气的一部分从第2开口部36向管道21送风,由双风门65的冷藏室风门65b进行风量控制从而进行冷藏室12的冷却,另外,由低温室风门65a进行风量控制从而进行低温室60的冷却。
在这种情况下,从风扇壳35吹出的气流的一部分通过离心力而流向低温室风门65a,与冷藏室风门65b相比流向低温室风门65a的风量增多,能够实现低温室60的冷却效率的提高。
另外,由于在从下游侧外侧到连接部70的部位的切线方向上配置冷藏室风门65b,所以能够利用离心力将从风扇壳35的下游侧朝向风扇壳35的外侧的气流的一部分向切线方向引导,并且能够确保向冷藏室风门65b方向的气流的流量。
另外,吹出至风扇壳35的冷气的一部分经由第1开口部38向冷气通路41送风。
被输送到冷气通路41的冷气从第2分隔板40和成型隔热件50的排出口42、51直接输送到冷冻室13内。另外,被输送到冷气通路41的冷气的一部分从第2排出口43、52被输送到冷冻室13,利用从排出口42、51和第2排出口43、52输送的冷气,进行冷冻室13的冷却。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第1开口部38和排出口42、51的至少一部分以从前表面看时重叠的方式而配置,所以从第1开口部38吹出的冷气能够不受损失地从排出口42、51输送到冷冻室13。另外,由于鼓风机32的旋转轴倾斜地配置,所以鼓风机32能够容易使从第1开口部38吹出的冷气形成对流。
因此,能够从排出口42、51极其有效地向冷冻室13的内部输送冷气,由此,在冷冻室13的内部,排出口42、51附近的温度最低。
[1-3.效果等]
以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包括冷冻室13(第1贮藏室)和冷藏室12(第2贮藏室),并且包括:配置在冷冻室13的背面侧的鼓风机32;配置在鼓风机32的外周并引导从鼓风机32吹出的空气的大致涡旋状的风扇壳35;将风扇壳35的内部和冷冻室13连通的第1开口部38。
由此,能够将从鼓风机32输送到风扇壳35的冷气经由第1开口部38直接输送到冷冻室13。因此,不需要用于冷却冷冻室13管道21,能能够实现冷却室20的小型化,并且,能够缩短鼓风机32与冷冻室13的距离而配置,从而能够有效地对冷冻室13进行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连接冷藏室12(第2贮藏室)和鼓风机32的管道21,风扇壳35包括在风扇壳35的终端开口并且与管道21连通的第2开口部36。
由此,能够将从鼓风机32输送到风扇壳35的冷气经由第2开口部36和管道21向冷藏室12输送,并且能够进行冷藏室12的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冻室13(第1贮藏室)的背面设置有排出口42、51,第1开口部38和排出口42的至少一部分从前表面看时重叠。
由此,能够将由鼓风机32从第1开口部38吹出的冷气有效地输送到排出口42,并且能够提高向冷冻室13的送风效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开口部38形成为沿着风扇壳35的弧状。
由此,通过将第1开口部38形成为弧状,能够容易地将风扇壳内的冷气经由第1开口部38送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冻室13(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形成设置有蒸发器22的冷却室20,冷却室20在第1贮藏室侧设置有第1分隔板30,第1开口部38形成于第1分隔板30上,鼓风机32和风扇壳35被固定在第1分隔板30上。
由此,利用第1分隔板30能够构成冷却室20,并且能够安装鼓风机32、风扇壳35和形成第1开口部38。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冷冻室13(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设置有与第1分隔板30具有规定间隔的第2分隔板40,排出口42形成于第2分隔板40上。
由此,利用第2分隔板40能够形成排出口4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分隔板30和第2分隔板40之间形成有与第1开口部38连通的冷气通路41,在第2分隔板40上形成有将第1贮藏室和冷气通路41连通的第2排出口43。
由此,能够将从第1开口部38输送的冷气从排出口42和第2排出口43输送到冷冻室13,并且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冷冻室13的冷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分隔板30和第2分隔板40之间配置有成型隔热件50。
由此,能够利用成型隔热件50进行冷冻室13的隔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鼓风机32以其旋转轴倾斜的方式配置,鼓风机32从第1开口部38向上方吹出空气。
由此,通过利用鼓风机32从第1开口部38向上方吹出冷气,能够容易地形成冷气的对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风扇壳35设置有多个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流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第1开口部)。
由此,能够将从鼓风机32输送到风扇壳35的冷气经由多个第1开口部38有效地输送到冷冻室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口部38c(第1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分别从由鼓风机32形成的气流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由此,能够将从鼓风机32输送到风扇壳35的冷气经由上游侧第1开口部38a、中游侧第1开口部38b和下游侧第1开部38c以从上游侧向下游侧风量逐渐增多的方式输送到冷冻室1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包括温度比冷藏室(第1贮藏室)低的低温室(第3贮藏室),在第2开口部与冷藏室和低温室之间设置有调节向冷藏室和低温室的冷气量的冷藏室风门(第1贮藏室风门)和低温室风门(第3贮藏室风门),低温室风门配置在风扇壳的外周方向,冷藏室风门配置在风扇壳的气流下游侧的切线方向上。
由此,从风扇壳35吹出的气流的一部分与冷藏室风门65b相比,流向低温室风门65a的风量增多,能够实现低温室60的冷却效率的提高。另外,能够利用离心力将从风扇壳35的下游侧流向风扇壳35的外侧的气流的一部分向切线方向引导,并且能够确保流向冷藏室风门65b的气流的流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鼓风机32的外周形成有支承鼓风机32的多个风扇支承部34a,在与第1分隔板30的风扇支承部34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39a,将风扇支承部34a插入凹部39a从而来固定鼓风机32。
由此,在将鼓风机32定位在第1分隔板30的状态下,很容易进行固定。
(其他实施方式)
另外,作为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示例,说明了实施方式1。然而,本发明的技术不限于此,也能够应用于进行了变更、替换、附加、省略等的实施方式。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风扇壳的主视图。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了使用单风门71的情况的例子。
如此,在使用单风门71的情况下,以风扇壳35的气流下游侧的切线为铅垂方向的方式而形成。在该切线方向上配置第2开口部36,并且在第2开口部36配置单风门71。
由此,能够有效地将从鼓风机32输送的气流向第2开口部36和单风门71的方向吹出。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对将第1贮藏室作为冷冻室13、将第2贮藏室作为冷藏室1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1贮藏室作为冷藏室12、将第2贮藏室作为冷冻室13。
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鼓风机32经由第1开口部38、排出口42、51、第2排出口43、52直接冷却冷藏室12,经由管道21冷却冷冻室13。
另外,在实施方式1中,使鼓风机32的旋转轴倾斜地配置,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旋转轴大致水平地配置。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冷藏库能够优选地用作能够将输送冷气的管道设为最小限度而实现高效且小型化的冷藏库。
附图标记说明
10 冷藏库
11 壳体
12 冷藏室
13 冷冻室
14 门
15 抽屉
20 冷却室
21 管道
22 蒸发器
23 压缩机
30第1分隔板
31 倾斜面
32 鼓风机
33 旋转叶片
34 风扇单元
34a 风扇支承部
35 风扇壳
36第2开口部
37冷气取入口
38第1开口部
38a上游侧第1开口部
38b中流侧第1开口部
38c下游侧第1开口部
39 风扇安装部
39a 凹部
40第2分隔板
41 冷气通路
42 排出口
43第2排出口
44 旋转盘
45 盘开口部
46 操作旋钮
50 成型隔热件
51 排出口
52第2排出口
61 横开式门
62 抽拉式门
63 抽屉盒
64 隔热壁
64a 冷气通路
65 双风门
65a 低温室风门
65b 冷藏室风门
66 螺钉
70 连接部
71 单风门。
Claims (13)
1.一种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至少包括第1贮藏室和第2贮藏室,并且还包括:
配置在所述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的鼓风机;
配置在所述鼓风机的外周的、用于引导从所述鼓风机吹出的空气的大致涡旋状的风扇壳;和
将所述风扇壳的内部和所述第1贮藏室连通的第1开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连接所述第2贮藏室和所述鼓风机的管道,
所述风扇壳具有第2开口部,该第2开口部在所述风扇壳的终端开口并与所述管道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贮藏室的背面设置有排出口,所述第1开口部和所述排出口的至少一部分从前表面看时重叠。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开口部形成为沿着所述风扇壳的大致弧状。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形成设置有蒸发器的冷却室,
所述冷却室在所述第1贮藏室侧设置有第1分隔板,
所述第1开口部形成于所述第1分隔板,
所述鼓风机和所述风扇壳被固定在所述第1分隔板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贮藏室的背面侧设置有与所述第1分隔板具有规定间隔的第2分隔板,
所述排出口形成于所述第2分隔板。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分隔板与所述第2分隔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第1开口部连通的冷气通路,
在所述第2分隔板上形成有将所述第1贮藏室和所述冷气通路连通的第2排出口。
8.如权利要求6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分隔板与所述第2分隔板之间配置有成型隔热件。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鼓风机以其旋转轴倾斜的方式配置,
所述鼓风机将空气从所述第1开口部向上方吹出。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开口部沿着所述风扇壳设置有多个。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开口部的开口面积形成为各自从所述鼓风机的气流的上游侧向下游侧开口宽度逐渐变大。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包括温度比所述第1贮藏室低的第3贮藏室,
在所述第2开口部与所述第1贮藏室和所述第3贮藏室之间设置有能够调节流向所述第1贮藏室和所述第3贮藏室的冷气量的第1贮藏室风门和第3贮藏室风门,
所述第3贮藏室风门配置在所述风扇壳的外周方向上,所述第1贮藏室风门配置在所述风扇壳的气流的下游侧的切线方向上。
13.如权利要求5~12中任一项所述的冷藏库,其特征在于:
在鼓风机的外周形成有用于支承所述鼓风机的多个风扇支承部,
在所述第1分隔板的与所述风扇支承部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部,
所述鼓风机通过将所述风扇支承部插入所述凹部而被固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171226 | 2021-10-19 | ||
JP2021171226A JP7660299B2 (ja) | 2021-10-19 | 2021-10-19 | 冷蔵庫 |
PCT/JP2022/037071 WO2023068031A1 (ja) | 2021-10-19 | 2022-10-04 | 冷蔵庫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103649A true CN118103649A (zh) | 2024-05-28 |
Family
ID=860581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68800.XA Pending CN118103649A (zh) | 2021-10-19 | 2022-10-04 | 冷藏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660299B2 (zh) |
CN (1) | CN118103649A (zh) |
WO (1) | WO2023068031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60315A (ja) * | 1994-03-28 | 1995-10-13 | Hitachi Ltd | 冷凍冷蔵庫 |
JP4564994B2 (ja) | 2007-09-07 | 2010-10-20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369561B2 (ja) | 2008-07-14 | 2013-12-1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023025B2 (ja) | 2008-09-03 | 2012-09-12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5861033B2 (ja) | 2011-09-26 | 2016-02-16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013190126A (ja) | 2012-03-13 | 2013-09-26 | Panasonic Corp | 冷蔵庫 |
CN106225378B (zh) | 2016-07-29 | 2019-07-09 | 海信容声(扬州)冰箱有限公司 | 一种风冷冰箱风腔结构及风冷冰箱 |
JP6788893B2 (ja) | 2016-12-21 | 2020-11-25 | アクア株式会社 | 冷蔵庫 |
JP2020200779A (ja) | 2019-06-07 | 2020-12-17 |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 送風装置及び冷蔵庫 |
-
2021
- 2021-10-19 JP JP2021171226A patent/JP7660299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0-04 CN CN202280068800.XA patent/CN11810364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10-04 WO PCT/JP2022/037071 patent/WO202306803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660299B2 (ja) | 2025-04-11 |
JP2023061307A (ja) | 2023-05-01 |
WO2023068031A1 (ja) | 2023-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15607B (zh) | 空调 | |
CN106482213B (zh) | 一种混流空调 | |
CN108444175A (zh) | 对开门冰箱 | |
US11933533B2 (en) | Blower and refrigerator | |
CN112146328B (zh) | 热交换器及包括热交换器的冰箱 | |
WO2018121564A1 (zh) | 冰箱及其压缩机仓导风装置 | |
CN107421204A (zh) | 冷藏冷冻装置 | |
CN118103649A (zh) | 冷藏库 | |
KR20200140700A (ko) | 송풍 장치 및 냉장고 | |
JP2020070961A (ja) | 冷蔵庫 | |
CN106225385B (zh) | 分路送风装置及具有该分路送风装置的冰箱 | |
JP7620884B2 (ja) | 冷蔵庫 | |
KR100760128B1 (ko) | 천장형 공기조화기 | |
CN115335652A (zh) | 配备有具有用于循环空气的风扇的制冷系统的制冷器具 | |
WO2023067948A1 (ja) | 冷蔵庫 | |
KR100931078B1 (ko) | 버스용 냉방장치 | |
CN113970133A (zh) | 空调器 | |
JP6529613B2 (ja) | ファンおよび冷蔵庫 | |
JP7374141B2 (ja) | 冷蔵庫 | |
CN222617312U (zh) | 风道组件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 |
JP7223581B2 (ja) | 冷蔵庫 | |
CN110822791A (zh) | 送风装置及冰箱 | |
WO2024029238A1 (ja) | 冷蔵庫 | |
JP2024064113A (ja) | 冷蔵庫 | |
JP2004232955A (ja) | 冷凍冷蔵庫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