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92677A -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92677A CN118092677A CN202410305828.1A CN202410305828A CN118092677A CN 118092677 A CN118092677 A CN 118092677A CN 202410305828 A CN202410305828 A CN 202410305828A CN 118092677 A CN118092677 A CN 11809267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key
- keys
- function
- row
- chine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9—Special purpose keyboar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06F3/0216—Arrangements for ergonomically adjusting the disposition of keys of a keyboar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该键位布局为8行、19列、152个按键,分区包括顶部功能区、数字小键盘区、左手操控区、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和右手操控区;键帽为正方形,类矩阵式排布,键帽大小相同、上下对齐,键帽标识添加汉语拼音韵母角标、中文标识,并且添加了可以自定义功能的按键;根据汉语拼音使用者习惯,对主键盘区字母键、标点键进行了重新的排列,对数字小键盘区进行了优化。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提高中文打字效率。该中式键盘设计按键排布合理,功能全面,并且符合中文使用者习惯,是一个利于中文传播、方便计算机初学者的新设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键盘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流行的主流电脑键盘多是“QWERTY”布局键盘,该键盘布局设计于1868年,设计人为美国“打字机之父”克里斯托夫·拉森·肖尔斯,最初被应用于打字机上,其设计初衷是为了防止击键速度过快,导致打字机卡键。而到了20世纪中叶,随着电脑计算机的产生,“QWERTY”布局键盘也被全盘照搬进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QWERTY”布局键盘的弊端则一一显现出来:
1、“QWERTY”布局键盘中字母排布顺序较为混乱,对于初学者来说较为不友好,记忆困难。
2、由于数学运算符号、标点符号的键位布局不合理,输入时较为不便。
3、主键盘区设计由于承接打字机键盘设计,其上下为交错排列方式,而该种排列方式最初是因为打字机的机械结构限制不得已而为之。
4、数字小键盘区位于键盘右侧,为倒九宫格设计,不符合一般使用者习惯。
5、缺少可自定义的快捷键、缺少可单手操作的快捷键。
6、在当代电子产品发展现况下,部分按键已处于可删除的阶段,如Insert键、ScrollLock键、Pause/Break键等。
7、基于键位布局、键位定义,导致五个手指使用频率的不一致,尤其小指使用过多。
同时,对于中文使用者来说,相较于英文使用者,中文中的标点符号使用频率更高,并且标点符号类型更多,使得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标点符号输入不便,导致了打字效率低下;整个键盘中没有方便中文输入的辅助按键;甚至整个键盘中没有一个汉字。故设计一款按键排布合理,功能全面,并且符合中文使用者习惯的键盘是一件有必要的事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式键盘,包括框架、键帽、电路板和按键开关,框架为矩形,键帽位于框架上方,电路板位于框架内,电路板和键帽采用按键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式键盘,其键位布局为8行、19列、152个按键。
键位分区包括顶部功能区、数字小键盘区、左手操控区、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和右手操控区。
所述顶部功能区位于键盘顶部,所述数字小键盘区位于键盘左侧,所述左侧操控区位于键盘中部左侧,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位于键盘中部右侧,所述右手操控区位于键盘右侧。
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3行、19列、57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播放、静音、音量+、音量-、上一曲、下一曲、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程序、程序、目录、目录、网址、网址、上滚、下滚、左选、右选、截图、属性、运行、桌面、锁屏;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恢复、打印、保存、退出、Win、任务视图。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Home开头、1、2、3、+;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d结尾、4、5、6、-;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Up上页、7、8、9、×;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Dn下页、.、↑、0、÷;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Enter。
所述左手操控区包含5行、6列、30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1、2、3、4、5;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Tab跳格、B、P、M、F、a;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Caps大写、G、K、H、Y、o;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Delete删除、自定义功能键、J、Q、X、e;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单击、双击、右击、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含5行、3列、1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ter确定、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Shift上档、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右手操作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6、7、8、9、0;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v、D、T、N、L;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u、Z、C、S、R;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i、W、≤、≥、?;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sc取消、,、。、……、——。
所述键帽为正方形,类矩阵式排布,键帽大小相同、上下对齐。
所述键帽,键位功能标识包括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和韵母字符标识,共3档字符标识。
所述韵母字符标识为汉语拼音韵母角标。
所述汉语拼音韵母角标包括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ian、iao和ia,韵母ün并入un、韵母üe归入ue,韵母uai并入iao、韵母iang并入ang、韵母uang并入ing、韵母iong并入ong、韵母ua并入ia。
所述键位功能标识的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韵母字符标识对应关系为:
所述键帽,按按键功能分类,包括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字符键、数字键、数字-字符键、方向键和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快捷键、功能键的键位功能标识使用中文标识。
所述快捷键可以单独使用。
所述功能键,包含可替代鼠标操作的单击键、双击键、右击键、上滚键、下滚键、左选键和右选键。
所述字符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使用小写字母标识。
所述键帽,不包括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Pause/Break键、Insert键、NumLock键。
所述顶部功能区包括多媒体键、功能键和快捷键。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括数字键、方向键、字符键和功能键。
所述左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括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右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其数字键布局呈正九宫格式;其字符键中的数学运算符号键布局呈正向纵向设置。
所述按键键位标识分为4种标识颜色;
第一种标识颜色用于按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
第二种标识颜色用于所述按键Y、Z下档字符标识;
第三种标识颜色用于韵母字符标识;
第四种标识颜色用于除以上三种标识颜色中所提及按键之外的其他按键标识。
所述字符键,按键Y、Z在下档字符标识下方设置矩形凸起结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各分区操作方法为顶部操作区由任意手操作;数字小键盘区由左手操作;左手操控区由左手操作;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由左、右手食指、拇指操作;右手操控区由右手操作。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为分隔区,分隔左、右手操作,增加左、右手在输入时的操作距离。
所述左手操控区,按键`、Tab跳格、Caps大写、Delete删除、1、B、G由左手小指操作;按键2、P、K、J由左手无名指操作;按键3、M、H、Q由左手中指操作;按键4、F、Y、X、5、a、o、e由左手食指操作。
所述右手操控区,按键,由右手拇指操作;按键6、v、u、i、7、D、Z、W由右手食指操作;按键8、T、C、≤、。由右手中指操作;按键9、N、S、≤、……由右手无名指操作;按键0、L、R、?、——由右手小指操作。
所述左手操控区、右手操控区,单击、双击、右击由任意手指操作;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Esc取消由拇指操作。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按键BkSp后退、Enter确定、Shift上档由左手食指和拇指操作。
所述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采用单手一键操作。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上档字符时,需搭配按键Shift上档使用。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大写字母时,仅由Caps大写按键切换字母大小写输入。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长按空格键和,键,可替代按键Shift上档键使用;长按Esc取消键,可替代Ctrl控制键使用。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中文时,使用汉语拼音声母加韵母的方式输入。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需要搭配驱动软件、输入法软件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重新对按键进行了布局,摒弃了“QWERTY”布局键盘的按键布局设计,以汉语拼音使用者更为熟悉的B、P、M、F、D、T、N、L顺序排列字母键,对中文使用者及计算机初学者来说更为合理,方便记忆,同时对于汉语拼音使用者,可有效的提高打字效率。
2、本发明标点符号的排列更科学更有规律,记忆和输入更容易,对于需要大量输入标点符号的程序员尤为方便。
3、本发明按键大小相同、上下对齐布置,整体布局左右对称、整洁美观;同时采用直上直下的击键方式,打字指法科学合理,手感更好,对其他按键的误触更少。
4、本发明更改了数字小键盘区的位置,方便惯用右手的人在使用鼠标的同时输入数字。
5、本发明增加了可自定义的快捷键,预留大量按键,便于用户灵活设置各种功能;同时快捷键及功能键为单手单键操作,减少了复合按键的使用量。
6、本发明删除了一些不常用且已不符合现代使用习惯的按键,如Insert、ScrollLock、Pause/Break。
7、本发明对每个手指负责的按键数量进行了优化,同时将常用的BkSp后退、Enter确定、Shift上档、Ctrl控制、Alt切换等按键,由原“QWERTY”布局键盘主键盘区边缘调整到中间区域,改为食指和拇指操作,减轻了小指的负担。
8、将键盘中的功能键、快捷键标识添加中文标识,更适合汉语使用者使用。
9、相较于原“QWERTY”布局键盘,本发明键位布局的宽度更小,可以节省桌面空间,便于携带,同时可以给鼠标留出更大的空间,方便操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一种中式键盘整体布局设计。
图2为一种中式键盘顶部功能区布局设计。
图3为一种中式键盘数字小键盘功能区布局设计。
图4为一种中式键盘左手操控区布局设计。
图5为一种中式键盘功能键区和自定义功能区布局设计。
图6为一种中式键盘右手操控区布局设计。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所述的中式键盘7行19列布局设计。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3所述的中式键盘6行19列布局设计。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4所述的中式键盘8行15列布局设计。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5所述的中式键盘7行15列布局设计。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述的中式键盘6行15列布局设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式键盘,其键位布局为8行、19列、152个按键。
键位分区包括顶部功能区、数字小键盘区、左手操控区、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和右手操控区。
所述顶部功能区位于键盘顶部,所述数字小键盘区位于键盘左侧,所述左侧操控区位于键盘中部左侧,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位于键盘中部右侧,所述右手操控区位于键盘右侧。这样分区可以有效的将不同功能的按键分隔,方便使用和记忆;在厂家生产键盘时,也可以在各分区间增加间隔,使各分区之间的界限更加明确。另外,将数字小键盘区挪至键盘左侧,可以使一般右手习惯者,在使用鼠标的同时输入数字。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3行、19列、57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播放、静音、音量+、音量-、上一曲、下一曲、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程序、程序、目录、目录、网址、网址、上滚、下滚、左选、右选、截图、属性、运行、桌面、锁屏;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回复、打印、保存、退出、Win、任务视图。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Home开头、1、2、3、+;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d结尾、4、5、6、-;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Up上页、7、8、9、×;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Dn下页、.、↑、0、÷;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Enter。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左手操控区包含5行、6列、30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1、2、3、4、5;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Tab跳格、B、P、M、F、a;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Caps大写、G、K、H、Y、o;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Delete删除、自定义功能键、J、Q、X、e;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单击、双击、右击、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
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含5行、3列、1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ter确定、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Shift上档、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所述右手操作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6、7、8、9、0;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v、D、T、N、L;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u、Z、C、S、R;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i、W、≤、≥、?;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sc取消、,、。、……、——。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键帽截面形状为正方形,类矩阵式排布,颜色为黑色;各按键大小相同,上下对齐,将原有的计算机主键盘区上下交错的排列方式改为上下对齐的排列方式,规范了击键手法,使用手感更加良好,减少误触。
本实施例中,所述键帽键位功能标识为3种;包括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和韵母字符标识。所述韵母字符标识为汉语拼音韵母角标。
所述键帽按键位功能标识数量分类分为3种,分别为单档键、双档键、三档键;即键帽上存在1个字符标识、2个字符标识和3个字符标识。
本实施例中,所述汉语拼音韵母角标包括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ian、iao和ia,韵母ün并入un、韵母üe归入ue、韵母uai并入iao、韵母iang并入ang、韵母uang并入ing、韵母iong并入ong、韵母ua并入ia。
本实施例中,所述键位功能标识的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韵母字符标识对应关系为:
本实施例中,所述键帽,按按键功能分类,包括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字符键、数字键、数字-字符键、方向键和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快捷键、功能键的键位功能标识使用中文标识,使汉语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简便。
所述快捷键可以单独使用。
所述功能键中,包含可替代鼠标操作的单击键、双击键、右击键、上滚键、下滚键、左选键和右选键。
所述字符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使用小写字母标识。
所述键帽,不包括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Pause/Break键、Insert键、NumLock键,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本实施例中,根据所述中式键盘的键盘分区,所述顶部功能区包括多媒体键、功能键和快捷键;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括数字键、方向键、字符键和功能键;所述左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括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所述右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
本实施例中,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其数字键布局呈正九宫格式,即按键1、2、3位于最上排,4、5、6、位于第二排、7、8、9位于第三排、0、.位于最下排;其字符键中的数学运算符号键布局呈正向纵向设置,即按+、-、×、÷顺序从上到下排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按键键位标识分为4种标识颜色;
第一种标识颜色为靛青色,用于按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
第二种标识颜色为绛色,用于按键Y、Z下档字符标识;
第三种标识颜色为胭脂红色,用于韵母字符标识;
第四种标识颜色为白色,用于除以上三种标识颜色中所提及按键之外的其他按键标识;
以上四种颜色的选择,可使各按键键位标识更加醒目且易于区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字符键,按键Y、Z在下档字符标识下方设置矩形凸起结构。
作为本发明一种中式键盘配套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本实施例中,各分区操作方法为顶部操作区由任意手操作;数字小键盘区由左手操作;左手操控区由左手操作;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由左、右手食指操作;右手操控区由右手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为分隔区,分隔左、右手操作,增加左、右手在输入时的操作距离。
本实施例中,各分区内按键操作规则为:
所述左手操控区,按键`、Tab跳格、Caps大写、Delete删除、1、B、G由左手小指操作;按键2、P、K、J由左手无名指操作;按键3、M、H、Q由左手中指操作;按键4、F、Y、X、5、a、o、e由左手食指操作。
所述右手操控区,按键,由右手拇指操作;按键6、v、u、i、7、D、Z、W由右手食指操作;按键8、T、C、≤、。由右手中指操作;按键9、N、S、≤、……由右手无名指操作;按键0、L、R、?、——由右手小指操作。
所述左手操控区、右手操控区,单击、双击、右击由任意手指操作;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Esc取消由拇指操作。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按键BkSp后退、Enter确定、Shift上档由左手食指和拇指操作。
通过对各分区内按键操作规则的规范,以每个手指的客观构造条件作为依据,不再是“均分”设计,而是兼顾了“力量较强”的手指和“力量较弱”的手指,减轻了“力量较弱”的负担。
本实施例中,所述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采用单手一键操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上档字符时,需搭配按键Shift上档使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大写字母时,仅由Caps大写按键切换字母大小写输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长按空格键和,键,可替代按键Shift上档使用;长按Esc取消键,可替代Ctrl控制键使用,这样操作可以减少拇指移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中文时,使用汉语拼音声母加韵母的方式输入;例如,输入“刚”字时,可按照汉语拼音“Gang”,将拼音中声母G和韵母ang拆分,找出韵母ang所对应的按键Z,依次敲击按键G、Z即可打出拼音“Gang”,然后选择所需要的“刚”字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需要搭配QMK开源键盘固件或其他键盘固件编程软件使用,在开始使用时,需先在搜狗输入法、手心输入法等软件中设置键盘设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2行、19列,38个按键。
本实施例中,顶部功能区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播放、静音、音量+、音量-、上一曲、下一曲、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恢复、打印、保存、退出、开始。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8,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1行、19列,19个按键。
本实施例中,顶部功能区取消了快捷键,其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播放、静音、音量+、音量-、上一曲、下一曲、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9,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3行、15列,45个按键。
本实施例中,顶部功能区取消了多媒体键。
所述顶部功能区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程序、程序、目录、目录、网址、网址、上滚、下滚、左选、右选、截图、属性、运行、桌面、自定义功能键。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恢复、打印、保存、退出、开始、自定义功能键。
本实施例中,取消了数字小键盘区,将实施例1中数字小键盘区中的Home开头、End结尾、PgUp上页;PgDn下页、BkSp后退、↑、↓、←、→,共计8个键位调整至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含5行、4列,20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Home开头、自定义功能键、PgUp上页。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ter确定、End结尾、↑、PgDn下页。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Shift上档、←、↓、→。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参考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2行、15列,30个按键。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恢复、打印、保存、退出、开始、自定义功能键。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参照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1行、15列,15个按键。
本实施例中,所述顶部功能区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中式键盘,包括框架、键帽、电路板和按键开关,框架为矩形,键帽位于框架上方,电路板位于框架内,电路板和键帽采用按键开关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式键盘,其键位布局为8行、19列、152个按键;
键位分区包括顶部功能区、数字小键盘区、左手操控区、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和右手操控区;
所述顶部功能区位于键盘顶部,所述数字小键盘区位于键盘左侧,所述左侧操作区位于键盘中部左侧,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位于键盘中部右侧,所述右手操控区位于键盘右侧;所述顶部功能区包含3行、19列、57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播放、静音、音量+、音量-、上一曲、下一曲、F1、F2、F3、F4、F5、F6、F7、F8、F9、F10、F11、F12、Fn;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程序、程序、目录、目录、网址、网址、上滚、下滚、左选、右选、截图、属性、运行、桌面、锁屏;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打开、新建、全选、剪切、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撤销、回复、打印、保存、退出、Win、任务视图;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Home开头、1、2、3、+;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d结尾、4、5、6、-;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Up上页、7、8、9、×;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PgDn下页、.、↑、0、÷;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Enter;
所述左手操控区包含5行、6列、30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1、2、3、4、5;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Tab跳格、B、P、M、F、a;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Caps大写、G、K、H、Y、o;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Delete删除、自定义功能键、J、Q、X、e;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单击、双击、右击、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含5行、3列、1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BkSp后退、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nter确定、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Shift上档、自定义功能键、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右手操作区包含5行、5列、25个按键;
第一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6、7、8、9、0;
第二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v、D、T、N、L;
第三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u、Z、C、S、R;
第四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i、W、≤、≥、?;
第五行按键从左到右依次排列为Esc取消、,、。、……、——;
所述键帽为正方形,类矩阵式排布,键帽大小相同、上下对齐;
所述键帽,键位功能标识包括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和韵母字符标识,共3档字符标识;
所述韵母字符标识为汉语拼音韵母角标;
所述汉语拼音韵母角标包括复韵母、前鼻韵母、后鼻韵母、ian、iao和ia,韵母ün并入un、韵母üe并入ue、韵母uai并入iao、韵母iang并入ang、韵母uang并入ing、韵母iong并入ong、韵母ua并入ia;
所述键位功能标识的上档字符标识、下档字符标识、韵母字符标识对应关系为:
所述键帽,按按键功能分类,包括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字符键、数字键、数字-字符键、方向键和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快捷键、功能键的键位功能标识使用中文标识;
所述快捷键可以单独使用;
所述功能键,包含可替代鼠标操作的单击键、双击键、右击键、上滚键、下滚键、左选键和右选键;
所述字符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使用小写字母标识;
所述键帽,不包括PrintScreen键、ScrollLock键、Pause/Break键、Insert键、NumLock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式键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功能区包括多媒体键、功能键和快捷键;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包括数字键、方向键、字符键和功能键;
所述左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包括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
所述右手操控区包括数字-字符键、功能键和字符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式键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字小键盘区,其数字键布局呈正九宫格式;其字符键中的数学运算符号键布局呈正向纵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中式键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键键位标识分为4种标识颜色;
第一种标识颜色用于按键a、o、e、v、u、i下档字符标识;
第二种标识颜色用于所述按键Y、Z下档字符标识;
第三种标识颜色用于韵母字符标识;
第四种标识颜色用于除以上三种标识颜色中所提及按键之外的其他按键标识。
5.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中式键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字符键,按键Y、Z在下档字符标识下方设置矩形凸起结构。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书1-5任一项所述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各分区操作方法为顶部操作区由任意手操作;数字小键盘区由左手操作;左手操控区由左手操作;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由左、右手食指、拇指操作;右手操控区由右手操作;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为分隔区,分隔左、右手操作,增加左、右手在输入时的操作距离;
所述左手操控区,按键`、Tab跳格、Caps大写、Delete删除、1、B、G由左手小指操作;按键2、P、K、J由左手无名指操作;按键3、M、H、Q由左手中指操作;按键4、F、Y、X、5、a、o、e由左手食指操作;
所述右手操控区,按键,由右手拇指操作;按键6、v、u、i、7、D、Z、W由右手食指操作;按键8、T、C、≤、。由右手中指操作;按键9、N、S、≤、……由右手无名指操作;按键0、L、R、?、——由右手小指操作;
所述左手操控区、右手操控区,单击、双击、右击由任意手指操作;Alt转换、空格、Ctrl控制、Esc取消由拇指操作;
所述功能键及自定义功能键区,按键BkSp后退、Enter确定、Shift上档由左手食指和拇指操作;
所述多媒体键、快捷键、功能键和自定义功能键采用单手一键操作;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上档字符时,需搭配按键Shift上档使用;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大写字母时,仅由Caps大写按键切换字母大小写输入;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长按空格键和,键,可替代按键Shift上档键使用;长按Esc取消键,可替代Ctrl控制键使用;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在输入中文时,使用汉语拼音声母加韵母的方式输入;
所述一种中式键盘的使用方法,需要搭配驱动软件、输入法软件使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5828.1A CN118092677A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05828.1A CN118092677A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92677A true CN118092677A (zh) | 2024-05-28 |
Family
ID=91156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05828.1A Pending CN118092677A (zh) | 2024-03-18 | 2024-03-18 |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92677A (zh) |
-
2024
- 2024-03-18 CN CN202410305828.1A patent/CN118092677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200865B2 (en) | Efficient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xt entry based on trigger sequences | |
JP3727399B2 (ja) | 画面表示式キー入力装置 | |
WO2022083751A1 (zh) | 具有新型键位布局的键盘及其应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 |
EP3518083A1 (en) | Multilingual character input device | |
CN117608415B (zh) | 基于10键键盘及应用于小屏电子设备的简拼输入法 | |
CN117590953B (zh) | 基于10键键盘及应用于小屏电子设备的双拼输入法 | |
CN103677304A (zh) | 声韵分区汉字拼音输入法 | |
CN117666815B (zh) | 基于10键键盘及应用于小屏电子设备的英文输入法 | |
KR101599227B1 (ko) | 한글과 영문 등의 문자 입력이 용이한 터치 스크린용 면촉 자판 | |
CN103488426B (zh) | 一种基于触摸屏的虚拟键盘及输入法 | |
US7205982B1 (en) | Character input keyboard | |
KR20140018436A (ko) | 단어예측을 통한 정보입력시스템 및 정보입력방법 | |
CN118092677A (zh) | 一种中式键盘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4598045A (zh) | 五宫格输入法 | |
CN100437440C (zh) | 中文谐音键盘 | |
JP2022094941A (ja) | 文字入力方法、文字入力プログラム、及び文字入力装置 | |
CN101359258A (zh) | 四节输入法及其键盘布局 | |
JPH11184609A (ja) | 日本語入力装置、日本語入力部を有する電子機器および日本語入力制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媒体 | |
CN111240492B (zh) | 一种中文双拼输入键盘 | |
CN111788776B (zh) | 键盘输入电子设备的输入方法 | |
CN107085500A (zh) | 一种触摸键盘 | |
CN105204660A (zh) | 一声一韵两下和符号快速输入法 | |
WO2009149644A1 (zh) | 四节输入法及其键盘布局 | |
JP2000357041A (ja) | キー入力装置 | |
KR20240143046A (ko) | 키보드 및 그의 입력 모드 전환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