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8047485B -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47485B
CN118047485B CN202410413175.9A CN202410413175A CN118047485B CN 118047485 B CN118047485 B CN 118047485B CN 202410413175 A CN202410413175 A CN 202410413175A CN 118047485 B CN118047485 B CN 11804748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ewage treatment
composite microbial
microbial agent
m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41317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8047485A (zh
Inventor
李海娟
赵晶
曹佳
段晓彬
张怡佳
唐婷婷
池玉
陈月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41041317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8047485B/zh
Publication of CN118047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7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4748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4748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7Inorganic materials, e.g. sand, silic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02F3/10Packings; Fillings; Grids
    • C02F3/105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 C02F3/108Immobilising gels, polymers or the lik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28Anaerobic digestion processes
    • C02F3/2806Anaerobic processes using solid supports for microorganism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本申请所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长期缓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优异的效果,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产量也与日俱增;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不仅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还容易造成资源的二次浪费。未经处理的污水通常含有过量的有机物、含氮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现有的污水处理方法通常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主要是细菌等)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进行处理的方法,生物法相较于物理法,处理程度更高,而生物法相较于化学法,处理成本较低。
因此近些年来,如何巧妙的运用生物法处理污水废物成为了热点研究方向,因为生物法处理污水废物不仅处理程度更加彻底,且不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安全性好,而且能够有效降低运输成本和人工成本,处理后的产物亦可以制备有机肥料,有利于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所以,如何制备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的微生物菌剂成为了提高生物法治理污水效率和质量的关键问题。而现有的微生物菌剂在处理污水中使用时,因为硫化物的存在,在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的时候容易引起贝氏硫细菌过度增殖,进而提高污水处理用微生物膜的附着力,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低活性微生物膜无法及时脱离载体,反而导致污水处理效率降低。
因此,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所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长期缓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优异的效果,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有机醇和淀粉的质量比为(65~75):(3~4):(6~8)。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有机醇和淀粉的质量比为(70~75):(3~3.5):(6~7)。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5~37℃,100~20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8~12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4~8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5~37℃,150~22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15-30℃下搅拌20-60min,1-8℃静置36-72h,滤干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108~4×108cfu/mL。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2~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5。
本申请中,反硝化聚磷菌名为食油假单胞菌CL-3,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26;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04;深红红螺菌购买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ATCC11170深红红螺菌产品。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8~12g/L,琼脂5~10g/L,氯化钠5~8g/L,磷酸二氢钠0.5~1.5g/L,乙酸钠0.1~0.5g/L,硝酸钾1~2g/L,pH为7~7.5。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有机醇为木糖醇、甘露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有机醇为木糖醇和山梨糖醇。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1~3):(1~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0.5~2):(4~7)。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1~1.5):(5~6)。
本申请中,通过上述支链和直链淀粉的混合使用,能够在为菌种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的同时,保持优异的菌液以及复合菌剂的稳定性。这主要是因为,当采用上述质量比内的淀粉混合使用时,支链淀粉的多支链结构能够和直链淀粉的长螺旋结构形成良好的缠结现象,进而在菌剂体系中能够一定量的稳定性缠结界面,这种界面的存在能够大幅降低外界异源物质与菌剂以及载体粒子的接触频率,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活性分子之间的位阻减少碰撞次数,从而形成稳定的溶胶态菌剂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高热)也能保持自身体系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复合菌剂的缓释作用以及污水处理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淀粉和载体粒子的质量比为(6~7):(2.5~4)。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羧基化壳聚糖与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4h,滴加反应温度为50~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混合溶胶和二甲基咪唑以及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60~80℃水浴加热搅拌2~5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羧基化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2~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羧基化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2~2.5):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混合溶胶,二甲基咪唑和硝酸锌的质量比为(2~3):(4~5):(0.5~1.5)。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1μm。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5~0.8μm。
本申请中,通过上述制备得到的载体粒子,能够大幅提高复合菌剂的污水处理效果,并且提供一定的缓释作用,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本申请通过上述方法制备的载体粒子,能够在表面形成多微孔的空洞,能够有吸附且稳定固定菌液,且其空洞的联通结构能够帮助菌液在载体上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而其特定的粒径大小能够控制孔隙率,进而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且载体粒子与本申请中加入的复配淀粉能够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溶胶包裹相,既保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稳定性还达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卡拉胶、桃胶、黄原胶、魔芋胶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3):(1~3)。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助剂为维生素、柠檬素、烷基糖苷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维生素为维生素D、维生素C、维生素E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5~1):(3~4)。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5~0.8):4。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干燥完成后即得。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冷冻干燥温度-35℃,冷冻干燥时间12h,冷冻干燥压力20pa。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应用,包括该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生活污水、实验室污水或生产污水的污水治理工艺中的应用。
本申请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具有优异的污水处理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长期缓释,从而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都具有优异的效果,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
2、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采用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混合方案,支链淀粉的多支链结构能够和直链淀粉的长螺旋结构形成良好的缠结现象,进而在菌剂体系中能够一定量的稳定性缠结界面,这种界面的存在能够大幅降低外界异源物质与菌剂以及载体粒子的接触频率,并且还能够有效降低活性分子之间的位阻减少碰撞次数,从而形成稳定的溶胶态菌剂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例如高热)也能保持自身体系整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复合菌剂的缓释作用以及污水处理效果。
3、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所包括的载体粒子,能够大幅提高复合菌剂的污水处理效果,并且提供一定的缓释作用,且避免了微生物膜容易过分生长的问题;载体粒子能够在表面形成多微孔的空洞,能够有吸附且稳定固定菌液,且其空洞的联通结构能够帮助菌液在载体上形成稳定的生物膜,而其特定的粒径大小能够控制孔隙率,进而能够一定程度上的控制生物膜的过分生长,且载体粒子与本申请中加入的复配淀粉能够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溶胶包裹相,既保证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稳定性还达到了一定的缓释作用。
4、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不涉及到复杂的生物或者化学反应,制备方法简单,操作简便,能够有效保证大规模生产时的人工和设备维护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以具体实施方案的方式对本申请上述发明内容中的技术方案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和展示。且下述实施例仅为实际的实例用于说明和解释说明书中技术方案的内容,不应限制本申请所要保护的权利要求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发明内容所述的技术方案的技术产物均应该涵盖在本申请所要保护的范围之中。
在以下实施例中,除有特殊说明之外,原料均为可以获得的市售产品,或者可以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所熟知的方法进行制备。
实施例1
实施例1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700份,有机醇30份,淀粉60份,载体粒子30份,胶体20份,助剂6份,茶碱3份。
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7℃,15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10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6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7℃,20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20℃下搅拌30min,4℃静置48h,滤干即得。
反硝化聚磷菌名为食油假单胞菌CL-3,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26。
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04。
深红红螺菌购买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ATCC11170深红红螺菌产品。
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3.6×108cfu/mL;鲁氏不动杆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4×108cfu/mL;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8×108cfu/mL。
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三者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5。
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10g/L,琼脂6g/L,氯化钠5g/L,磷酸二氢钠1g/L,乙酸钠0.3g/L,硝酸钾1.5g/L,pH为7.3。
有机醇为木糖醇和山梨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2:1。
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1.5:5;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购买自武汉华翔科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售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产品。
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质量份计:S1:将2.5份羧基化壳聚糖与3份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50份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含有3份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共30份)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h,滴加反应温度为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3份混合溶胶和4.5二甲基咪唑以及1.5份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80份甲醇和水(甲醇:水的体积比=1:10)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75℃水浴加热搅拌3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羧基化壳聚糖购买自陕西晨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羧基化壳聚糖产品,羧化度为80%。
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7μm。
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1。
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6:4。
阿拉伯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阿拉伯胶产品。
黄原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黄原胶产品。
烷基糖苷购买自武汉吉鑫益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烷基糖苷APG1214。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温度-35℃,冷冻干燥时间12h,冷冻干燥压力20pa,干燥完成后即得。
实施例2
实施例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50份,有机醇40份,淀粉60份,载体粒子25份,胶体20份,助剂5份,茶碱2份。
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7℃,15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10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6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7℃,20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20℃下搅拌30min,4℃静置48h,滤干即得。
反硝化聚磷菌名为食油假单胞菌CL-3,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26。
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04。
深红红螺菌购买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ATCC11170深红红螺菌产品。
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3.6×108cfu/mL;鲁氏不动杆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4×108cfu/mL;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8×108cfu/mL。
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三者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5。
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10g/L,琼脂6g/L,氯化钠5g/L,磷酸二氢钠1g/L,乙酸钠0.3g/L,硝酸钾1.5g/L,pH为7.3。
有机醇为木糖醇和山梨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1:1。
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1.5:5;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购买自武汉华翔科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售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产品。
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质量份计:S1:将2.5份羧基化壳聚糖与3份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50份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含有3份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共30份)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h,滴加反应温度为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3份混合溶胶和4.5二甲基咪唑以及1.5份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80份甲醇和水(甲醇:水的体积比=1:10)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75℃水浴加热搅拌4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羧基化壳聚糖购买自陕西晨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羧基化壳聚糖产品,羧化度为80%。
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8μm。
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1。
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6:4。
阿拉伯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阿拉伯胶产品。
黄原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黄原胶产品。
烷基糖苷购买自武汉吉鑫益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烷基糖苷APG1214。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温度-35℃,冷冻干燥时间12h,冷冻干燥压力20pa,干燥完成后即得。
实施例3
实施例3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700份,有机醇30份,淀粉60份,载体粒子30份,胶体20份,助剂6份,茶碱3份。
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7℃,15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10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6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7℃,20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20℃下搅拌30min,4℃静置48h,滤干即得。
反硝化聚磷菌名为食油假单胞菌CL-3,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2226。
鲁氏不动杆菌,保藏编号为:CCTCCNO:M20191004。
深红红螺菌购买自上海复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ATCC11170深红红螺菌产品。
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3.6×108cfu/mL;鲁氏不动杆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4×108cfu/mL;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8×108cfu/mL。
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三者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5:2:3。
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10g/L,琼脂6g/L,氯化钠5g/L,磷酸二氢钠1g/L,乙酸钠0.3g/L,硝酸钾1.5g/L,pH为7.3。
有机醇为木糖醇和山梨糖醇,木糖醇和山梨糖醇的质量比为2:1。
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1.5:5;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购买自武汉华翔科洁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出售的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产品。
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质量份计:S1:将2.5份羧基化壳聚糖与3份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50份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含有3份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共30份)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h,滴加反应温度为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2份混合溶胶和5二甲基咪唑以及1份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80份甲醇和水(甲醇:水的体积比=1:10)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75℃水浴加热搅拌3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羧基化壳聚糖购买自陕西晨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羧基化壳聚糖产品,羧化度为80%。
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7μm。
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1。
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5:4。
阿拉伯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阿拉伯胶产品。
黄原胶购买自乐盛源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出售的食品级黄原胶产品。
烷基糖苷购买自武汉吉鑫益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出售的烷基糖苷APG1214。
本实施例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冷冻干燥温度-35℃,冷冻干燥时间12h,冷冻干燥压力20pa,干燥完成后即得。
对比例1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0.5:5。
对比例2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3:2。
对比例3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淀粉仅为直链淀粉。
对比例4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质量份计:S1:将2.5份羧基化壳聚糖与1份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50份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含有1份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共10份)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h,滴加反应温度为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3份混合溶胶和1二甲基咪唑以及0.5份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60份甲醇和水(甲醇:水的体积比=1:10)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75℃水浴加热搅拌3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对比例5
本对比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质量份计:S1:将2.5份羧基化壳聚糖与3份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50份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含有3份正硅酸乙酯的乙醇溶液(共30份)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h,滴加反应温度为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即得。
性能评价
污水处理功效和缓释作用:分别对实施例好对比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功效和缓释作用测试,测试容器为长宽高分别为1m,0.5m和0.8m的钢化玻璃缸,采用循环方式使实验水体保持流动状态。分8组分别投加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复合微生物菌剂,投加量为1kg/m2;水体初始COD值为117.04mg/L,运行测试1天后,检测水样的COD值;继续运行处理6d后,排干容器中的水样,再次加入同批次初始COD值相同的水样,再运行1d后,检测水样的COD值,记录1d和最后7d时处理后的水样COD值,测得的数值取10次测试的平均值记入表1。
热稳定性:分别对实施例好对比例制得的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热稳定性测试,将复合微生物菌剂置入50℃,湿度75%恒温恒湿箱内保存7d,取出后观察是否有明显的细菌泛滥和变质现象,如有则记为不合格,反之为合格,测试50次的结果取百分比数值记入表1。
表1性能评价表
实施例 1dCOD(mg/L) 7dCOD(mg/L) 热稳定性(%)
实施例1 62.41 63.87 84
实施例2 64.64 69.41 82
实施例3 65.65 66.44 82
对比例1 69.41 81.51 80
对比例2 70.61 83.12 66
对比例3 71.57 79.45 68
对比例4 73.64 86.10 70
对比例5 70.64 80.41 62
从本申请实施例和对比例以及表1的数据结果可以得知,通过采用本申请给出的必要技术方案的实施例1~3都在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热稳定性和功效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效果,这使得其能够在具有优异的功效的前提,保证其自身优异的自我稳定性,从而避免现有的微生物菌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过度生长和使用寿命较低的技术问题。而对比例1~5因为并未完全采用本申请人所述的必要技术方案,导致其在相应的测试结果当中都要明显差于实施例1~3,这更好证明了本申请特定技术方案对于技术效果的达成和技术问题的解决的不可替代性。

Claims (7)

1.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以质量份计,原料包括:多菌种菌液600~800份,有机醇20~40份,淀粉40~80份,载体粒子20~60份,胶体10~30份,助剂1~10份,茶碱1~5份;
所述多菌种菌液,有机醇和淀粉的质量比为(65~75):(3~4):(6~8);
所述多菌种菌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分别在活化容器中以35~37℃,100~200r/min的速度震荡活化8~12h;S2:震荡活化完成后,将得到的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先分别单独加入至活化培养基中,分别培养活化4~8h得到活化菌液;S3:将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按照体积配比混合得混合菌液,将混合菌液在35~37℃,150~220r/min的速度二次震荡活化得混合活化菌液;S4:将混合活化菌液放置于培养容器,15-30℃下搅拌20-60min,1-8℃静置36-72h,滤干即得;
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活化菌液的细菌浓度为2×108~4×108cfu/mL;
所述S3中,反硝化聚磷菌,鲁氏不动杆菌以及深红红螺菌的活化菌液的体积比为(4~5):(1~2):(2~3);
所述活化培养基中蛋白胨8~12g/L,琼脂5~10g/L,氯化钠5~8g/L,磷酸二氢钠0.5~1.5g/L,乙酸钠0.1~0.5g/L,硝酸钾1~2g/L,pH为7~7.5;所述有机醇为木糖醇、甘露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淀粉为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所述支链淀粉和直链淀粉的质量比为(0.5~2):(4~7);
所述载体粒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羧基化壳聚糖与氨水混合之后加入至无水乙醇中,得到混合物备用;S2:将正硅酸乙酯的溶液滴加入至S1所得混合物中,滴加反应时间为3~4h,滴加反应温度为50~55℃,待滴加反应完成后过滤洗涤得混合溶胶;S3:将混合溶胶和二甲基咪唑以及硝酸锌混合得到混合物,之后将混合物加入至甲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升温至60~80℃水浴加热搅拌2~5h,反应完成后将产物离心洗涤烘干,即得;
所述羧基化壳聚糖和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2~3);
所述混合溶胶,二甲基咪唑和硝酸锌的质量比为(2~3):(4~5):(0.5~1.5);
所述载体粒子的平均粒径为0.2~1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卡拉胶、桃胶、黄原胶、魔芋胶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为阿拉伯胶和黄原胶;所述阿拉伯胶和黄原胶的质量比为(1~3):(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维生素、柠檬素、烷基糖苷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为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所述维生素D和烷基糖苷的质量比为(0.5~1):(3~4)。
6.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多菌种菌液,有机醇,淀粉,载体粒子混合搅拌均匀;S2:继续加入剩余原料,之后置入冷冻干燥机内干燥完成后即得。
7.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生活污水、实验室污水或生产污水的污水治理工艺中的应用。
CN202410413175.9A 2024-04-08 2024-04-08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ctive CN11804748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3175.9A CN118047485B (zh) 2024-04-08 2024-04-08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413175.9A CN118047485B (zh) 2024-04-08 2024-04-08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7485A CN118047485A (zh) 2024-05-17
CN118047485B true CN118047485B (zh) 2024-06-25

Family

ID=91046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413175.9A Active CN118047485B (zh) 2024-04-08 2024-04-08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8047485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55381A1 (en) * 1991-07-30 1993-01-31 Markus Hosang Oligosaccharide derivatives
CN102776145A (zh) * 2012-07-31 2012-11-14 山东大学 一种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04343A (en) * 1987-11-23 1994-03-31 Janssen Pharmaceutica Nv Novel pyridizinamine deravatives
CN110468081B (zh) * 2019-09-17 2021-03-23 湖南艾布鲁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复合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58980B (zh) * 2020-10-23 2022-04-12 扬州大学 一种鲁氏不动杆菌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055381A1 (en) * 1991-07-30 1993-01-31 Markus Hosang Oligosaccharide derivatives
CN102776145A (zh) * 2012-07-31 2012-11-14 山东大学 一种反硝化聚磷菌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047485A (zh) 2024-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1320B (zh) 应用于生物流化床的新型生物微胶囊制备方法
CN104828953B (zh) 一种水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98038B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凝胶吸附剂
CN105441418A (zh) 一种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凝胶小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Uygun et al. Novel magnetic nanoparticles for the hydrolysis of starch with Bacillus licheniformis α‐amylase
CN111470753B (zh) 一种提高污泥脱水率的污泥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25800A (zh) 一种聚乙烯醇固定化酰化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096506A (zh) 一种纳米Fe3O4/醚化细菌纤维素复合重金属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0564648B (zh) 一种用于修复土壤污染的环保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28906B (zh) 高温工业废水处理剂
CN118047485B (zh) 一种污水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Yujian et al. High-rate ferrous iron oxidation by immobilized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with complex of PVA and sodium alginate
CN102921359A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生物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3305497B (zh) 一种用于固定化酶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微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CN111534505A (zh) 一种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40786A (zh) 一种生物质炭固定化高效降解菌株去除土壤2,4,6-三氯苯酚的方法
CN114524888A (zh) 一种具有絮凝和抗菌双重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Zong et al. Immobilized glucoamylase based on ZIF‐8: Preparation, response surface optimization, characterization
CN114044925B (zh) 一种聚乙烯醇凝胶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198432B (zh) 一种生物质活性炭的制备方法
CN108569772A (zh) 一种Wulff型苯硼酸AABOB功能化磁性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818841A (zh) 一种复合碳源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7893066A (zh) 中空介孔碳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38238B (zh) 一种固定化漆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11085A (zh) 一种快速处理染料废水的壳聚糖基吸附剂的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