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46254A -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8046254A CN118046254A CN202410011110.1A CN202410011110A CN118046254A CN 118046254 A CN118046254 A CN 118046254A CN 202410011110 A CN202410011110 A CN 202410011110A CN 118046254 A CN118046254 A CN 1180462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ng
- measuring device
- installation
- holes
- adjust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for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workpiece characteristics, e.g. contour, dimension, hard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4—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using optics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Q—DETAILS, COMPONENTS, OR ACCESSORIES FOR MACHINE TOOLS, e.g. ARRANGEMENTS FOR COPYING OR CONTROLLING; MACHINE TOOL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ICULAR DETAILS OR COMPONENTS; COMBINATIONS OR ASSOCIATIONS OF METAL-WORKING MACHINES, NOT DIRECTED TO A PARTICULAR RESULT
- B23Q17/00—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 B23Q17/24—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using optics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 B23Q17/2452—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using optics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for measuring features or for detecting a condition of machine parts, tools or workpieces
- B23Q17/2471—Arrangements for observing, indicating or measuring on machine tools using optics or electromagnetic waves for measuring features or for detecting a condition of machine parts, tools or workpieces of workpiec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配置双环型标定件即辅助调节装置,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在所述标定件的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标定件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标定件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调整所述测量装置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方向,使之均同时从内外环对应的光束通孔中心通过,具体调节方法包括先进行发射光线平面度调节,完成后再进行所述平面内发射方向调节,从而可实现对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精确调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制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圆环、圆柱、圆筒(圆管)等结构的回转件、回转轴(本发明统称为回转体)在工程机械中是常用部件,在精密加工领域需要实时快速获知其外圆或内圆的直径(或半径,本发明统称为轴/孔径)。
通过在同一平面内集成多个(三个及以上)激光测距仪的测量装置的同步多向激光测距可以实现对回转体轴/孔径的在线、快速、精确测量,但该测量装置的多个激光测距仪集成安装时激光测量方向要求在一个平面内,尤其是部分该类测量装置要求相邻激光测距仪间夹角为某个特殊值,和/或光束(测量方向或其反向延长线)交汇于一点时,需要有专用的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工具,目前尚有欠缺。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通过双环型标定件,可实现对回转体轴/孔径(包括内径和外径)测量装置的精确调节。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配置双环型标定件(也称为辅助调节装置或调节件,设计或订购皆可),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根据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中激光测距仪原始设计夹角要求,在所述标定件的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不考虑空气散射造成的光斑弥散,但也不能太小,避免形成干涉或衍射效应),所述标定件的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和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的安放;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包括内径测量装置和/或外径测量装置。
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所述内径测量装置置于标定件内环中心,不要求很精确,但一般越精确越好,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出,弥散光斑在内环内表面和外环内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外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标定件置于所述外径测量装置中心,不要求很精确,但一般越精确越好,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向标定件中心方向,弥散光斑在外环外表面和内环外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件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标定件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刻线采用细刻线,一般线宽不超过0.5mm。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方法还包括先进行发射光线平面度调节,完成后再进行所述平面内发射方向调节。
进一步的,利用所述双环型标定件调节完成后,通过标定工作完成对各激光测距仪相互间夹角进行定量标定,标定结果不满足要求时,根据偏差量再次微调相应激光测距仪的微调机构,然后再次标定,循环往复直至满足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件按照9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4个光束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件按照12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3个光束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件按照3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12个光束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标定件按照15°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24个光束通孔。
进一步的,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在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时,在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以上设置更便于观察和调整光斑位置。
进一步的,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外表面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等,总之便于判断光斑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与所述标定件内环固连。
进一步的,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内表面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等,总之便于判断光斑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与所述标定件外环固连。
另一方面,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平面双环结构,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根据所述激光测径装置中激光测距仪原始设计夹角要求,在所述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所述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刻线采用细刻线,一般线宽不超过0.5mm。
进一步的,在所述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和/或在所述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以上设置更便于观察和调整光斑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双环型标定件也称为辅助调节装置,可实现对回转体轴/孔径(包括内径和外径)测量装置的精确调节。所述辅助调节装置主要包括双环、光束通孔和刻线设计,对于当前高精度机加工技术来说,属于通常加工;而具体调节过程也避免了不同激光测距仪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单个激光测距仪水平方向调节与垂直方向调节的的相互影响。综上,本发明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加工难度小、制造方便,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避免了多种因素交互影响造成的交互循环调节的不确定性,调节方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原理示意图;
图2是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一种内径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4是一种外径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5是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安装微调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记:
1.机架;2.第二驱动电机;3.导杆;4.支撑件;5.第一驱动电机;6.PLC控制器;7.显示件;8.环形件;9.激光测距仪;10.第一丝杠;11.回转体;12.支撑平台;13.检测杆;14.抱箍;
91.第一激光测距仪;92.第二激光测距仪;93.第三激光测距仪;
外环B1;内环B2;光束通孔B3;连接结构B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设计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配置双环型标定件(如图1和图2所示,设计或订制皆可),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根据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中激光测距仪原始设计夹角要求,在所述标定件的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不考虑空气散射造成的光斑弥散,但也不能太小,避免形成干涉或衍射效应),所述标定件的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和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的安放,如上部或下部U型件支架跨接,或平面连接杆固连,图1所示为平面连接杆固连;
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包括内径测量装置和/或外径测量装置,分别如图3、图4所示,多台激光测距仪分别安装于圆柱形检测杆13上或环形件8上(图示为3台激光测距仪91、92、93按照两两夹角120度进行装配);
本实施例标定所针对的内径测量装置及其驱动装置如图3所示:三台激光测距仪9(图示中只标记了一台)同时安装于检测杆13上,所述检测杆通过抱箍14安装于支撑件4上。
标定所针对的外径测量装置及其驱动装置如图4所示:三台激光测距仪9(图示中只标记了一台)同时安装于环形件8上,所述环形件与支撑件4固连。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机架1,导杆3、第一丝杠10、第一驱动电机5;所述机架1上设有一对竖向设置的导杆3,一对导杆3上之间的机架1上设有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的第一丝杆10,所述第一丝杆10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的驱动轴连接,所述支撑件4上设有导向孔与所述导杆3滑动配合,所述支撑件4上还设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丝杆10螺纹配合,将所述支撑件4设置在丝杆10、导杆3上,通过第一驱动电机5驱动支撑件4沿导杆3竖向移动,当回转体11也竖向设置时,使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9可沿被测工件轴向移动,实现激光测距传感器9对被测工件进行多点位采样。
为了使被测工件便于移动至检测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4下方的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一个水平移动的支撑平台12,具体的,所述机架1上设有导轨,所述支撑平台12的底面设有对应的导槽与所述导轨滑动配合,所述机架1上还设有与导轨平行设置的第二丝杆,所述支撑平台12的底面与所述第二丝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二丝杆一端对应的所述机架1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2,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与所述第二丝杆一端连接。
为了实现第一驱动电机5及第二驱动电机2的自动工作,检测装置还包括PLC控制器6,所述显示件7与所述PLC控制器6集成为一体并设置在所述机架1的一侧,所述PLC控制器6与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6通过变频器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及第二驱动电机2电连接,所述PLC控制器6在多点位测量可以对测量数据进行运算,以降低检测误差,避免加工圆度的在不同点位的误差引起的检测误差。
激光测距仪按照设计要求去安装,既有利于标定,也有利于测量操作;一般情况下轴/孔径测量装置会根据设计要求的激光测距仪安装角度在安装支架(如环形支架)上预留安装槽或安装孔,并与激光测距仪匹配,要求不高时无需调整,安装后直接进行标定即可;当有高精度安装需求时,测量装置支架的安装槽或安装孔上设有微调机构,可调节激光测距仪光线发射方向,此时就需要有专用的调节效果检测装置和调节方法实现精确调节需求;多数情况下这种有精确安装需求的轴/孔径测量装置,其激光测距仪安装夹角为120°或90°等对称设置,且光线共交点(发射方向交汇于一点或发射的反向延长线方向交汇于一点);虽然测量装置对激光测距仪光线方向没有相交于一点的必然要求,但该设计成更便于原理计算,且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测距值进行直观的轴/孔径估计,另一方面该测量装置还可用于核对被测回转体虚拟圆心位置,对于其他结构安装具有辅助作用。
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所述内径测量装置置于标定件内环中心,不要求很精确,但一般越精确越好,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出,弥散光斑在内环内表面和外环内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外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标定件置于所述外径测量装置中心,不要求很精确,但一般越精确越好,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向标定件中心方向,弥散光斑在外环外表面和内环外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一般对于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当需要精确地调节激光测距仪方向时,会设置方向微调机构,包括激光测距仪纵向(激光发射方向)的左右微调机构和上下微调机构,具体结构包括螺纹微调(如图5所示)或超薄垫片微调;测距起点(有时也称为测距原点)位置一般不需要微调,后期标定即可,如果需要调整,可以通过测距值的比对进行激光测距仪前后位置的调整,当然所述测量装置需设置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的微调结构,如前后或左右平移微调结构等;具体的位置方法,如对内径测量装置的调整时,可以通过将测量装置设置于标准双环型标定件的中心、方向调整到位后再比对各激光测距仪的测距值是否满足设计指标,外径测量装置的调整方法类似。
本发明设计的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由于所有光束通孔均在同一平面内,单台激光测距仪发射方向可以单独调节,不受其他激光测距仪的影响,从而避免了各激光测距仪来回多次调节的问题。这是本发明方法的突出优势之一。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标定件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标定件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刻线采用细刻线,一般线宽不超过0.5mm,本实施例设置为0.2mm。
优选的,所述调节方法还包括先进行发射光线平面度调节,完成后再进行所述平面内发射方向调节;一般可通过调整测量装置中激光测距仪的首部或尾部的高度实现平面度调节,具体调节结构如螺旋微调机构或加减超薄垫片等,对于内径测量装置调节平面度使得内刻线位于各激光测距仪光斑的中心线,对于外径测量装置调节平面度使得外刻线位于各激光测距仪光斑的中心线;通过调整测量装置中激光测距仪的首部或尾部的左右方向实现平面内发射方向调节,具体调节结构如螺旋微调机构或加减超薄垫片等,对于内径测量装置调节各激光测距仪的发射光线左右方向使得光斑依次经对应的内环光束通孔中心和外环光束通孔中心向外辐射,对于外径测量装置调节各激光测距仪的发射光线左右方向使得光斑依次经对应的外环光束通孔中心和内环光束通孔中心向内辐射。
由于同时采用了刻线与光束通孔两种调节设计,达到了将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的水平方向调节与垂直方向调节分离开来的目的,可以实现单独调节、且互不影响;虽然原理上来说先水平后垂直或者先垂直后水平,再或者直接瞄准光线通过光束通孔中心的最终目标水平与垂直同步或交叉调节,都可以实现调节目标,但从实际工程实施的便利性角度,将所述测量装置和辅助调节装置相对摆放到位后,先依据刻线调节光线垂直方向,再依据光束通孔调节光线水平方向,更加简单顺畅,一般两次调节即可到位,从而可进一步调高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效率。这也是本发明方法的突出优势之二。
实施例3
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以上实施例2的利用所述双环型标定件调节完成后,通过安装参数标定工作完成对各激光测距仪相互间夹角实际值进行定量标定,所述安装参数包括各激光测距仪的相对安装角度(如相对某基准激光测距仪)和安装位置(即测距起点位置);标定结果不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偏差量再次微调相应激光测距仪的微调机构,然后再次标定,循环往复直至满足要求;各激光测距仪方向微调机构调整量可根据经验获得,如螺旋微调机构旋转一圈相当于角度变化量(同理一侧单独增减如0.1mm厚的垫片相当的角度变化量),通过定量微调后的再次标定即可获得经验值,从而有助于精确、快速微调。这也是本发明方法的突出优势之三。
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9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4个光束通孔。
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12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3个光束通孔。
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3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12个光束通孔,如图1所示,该标定件可以同时满足三个激光测距仪相邻夹角120°、四个激光测距仪相邻夹角90°、六个激光测距仪相邻夹角60°、十二个激光测距仪相邻夹角30°等多种对称设置的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需求;虽然本实施例标定件设计兼顾了一定的通用性,可以满足30°、60°、90°、120°等多种测量装置安装调节需求,但当出现13°等其他特殊夹角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需求时,需要重新定制,从而可形成新的实施例,且这类变化的实施例很多,都应该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7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15°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24个光束通孔,则可适应更多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激光测距仪间定制夹角的精确调整要求。
如实施例6或7,一套辅助调节装置可以适应多种测量装置的安装调节需求,这也是本发明突出优势之四。
实施例8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在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时,在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所述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或观察板统称为观察装置,图中未示出,该设置更便于观察光斑是否穿过光束通孔,更便于调整光斑位置。
优选的,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外表面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等,总之便于判断光斑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与所述标定件内环固连,其固连结构应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和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的安放,如上部或下部U型件支架跨接,或平面支架固连,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该目标;观察装置与内环固连后,该标定件一般只能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此时在其外表面设置相应光斑位置标记,更有利于调节;如果二者不固连,则一般不设置光斑位置标记,因为重新摆放不一定准确,该观察装置仅用于观察光斑是否通过相应的光束通孔射出。
优选的,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内表面(统称为观察装置,图中未示出)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等,总之便于判断光斑的中心位置。
优选的,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与所述标定件外环固连,其固连结构应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和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的安放,如上部或下部U型件支架跨接,或平面支架固连,现有技术可以实现该目标;观察装置与外环固连后,该标定件一般只能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此时在其内表面设置相应光斑位置标记,更有利于调节;如果二者不固连,则一般不设置光斑位置标记,因为重新摆放不一定准确,该观察装置仅用于观察光斑是否通过相应的光束通孔射出。
实施例9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包括同平面双环结构,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根据所述激光测径装置中激光测距仪原始设计夹角要求,在所述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所述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所述内环内侧表面还设置有平面度调节细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平面度调节细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刻线采用细刻线,一般线宽不超过0.5mm,本实施例设计为0.1mm。
实施例11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在所述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和/或在所述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该设置更便于观察光斑是否穿过光束通孔,更便于调整光斑位置。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针对高精度激光测量设备标定调整难度大,尤其是对于集成了多台激光测距仪的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如果需要精确设计各激光测距仪的相对安装位置更为困难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双环型标定件即辅助调节装置的光束通孔和刻线设计,将多台激光测距仪相对位置关联调节转变为各激光测距仪可独立调节,并将单台激光测距仪垂直方向(平面度)与水平方向(平面内的指向)关联调节分离开来,使得水平方向调节与垂直方向调节可独立进行,并设计了具体调节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部分较为系统全面的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的实施例,事实上关于光束通孔两两夹角角度设计、观察装置上还可以进一步设计光斑标记以进一步提高调节精度、内环和外环的固连方式、辅助调节装置附加其他支撑结构、观察装置、辅助调节装置的改进带来方法上的相应差异等,这些组合或优选方案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Claims (17)
1.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包括内径测量装置和/或外径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配置双环型标定件,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根据所述轴/孔径测量装置中激光测距仪原始设计夹角要求,在所述标定件的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所述标定件的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和所述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的安放;
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所述内径测量装置置于标定件内环中心,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出,弥散光斑在内环内表面和外环内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外径测量装置调节方法:将标定件置于所述外径测量装置中心,调节激光测距仪安装位置使得各激光测距仪发射光线同时从内环和外环对应角度的光束通孔射向标定件中心方向,弥散光斑在外环外表面和内环外表面的光束通孔周边应均匀分布,此时认为该激光测距仪安装方向调整到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件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标定件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方法还包括先进行发射光线平面度调节,完成后再进行所述平面内发射方向调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所述双环型标定件调节完成后,通过标定工作完成对各激光测距仪相互间夹角进行定量标定,标定结果不满足要求时,根据偏差量再次微调相应激光测距仪的微调机构,然后再次标定,循环往复直至满足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9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4个光束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12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3个光束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30°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12个光束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定件按照15°等间隔分别在内环和外环设置24个光束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时,在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内径测量装置调节时,在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外表面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外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圆柱与所述标定件内环固连。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内表面与光束通孔对应位置设置相应标记,所述标记包括点标记、星号标记、+号标记或x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内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的标定件,所述观察环或观察板与所述标定件外环固连。
14.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同平面双环结构,所述双环包括外环(B1)和内环(B2),所述内环和外环分别设置对应的光束通孔(B3),所述光束通孔的直径不大于激光测距仪光斑直径,所述双环固定连接,连接结构(B4)设置应避免遮挡光束通孔的光线。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光束通孔的夹角为120°、90°、60°、30°或15°的任意一个。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内侧表面设置内刻线,所述内刻线穿过所有内环光束通孔内侧面圆的中心;所述外环外侧表面设置外刻线,所述外刻线穿过所有外环光束通孔外侧面圆的中心。
17.根据权利要求14或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的辅助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环的内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圆柱;和/或在所述外环的外侧设置光斑观察环或观察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11110.1A CN118046254A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011110.1A CN118046254A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8046254A true CN118046254A (zh) | 2024-05-17 |
Family
ID=910511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011110.1A Pending CN118046254A (zh) | 2024-01-04 | 2024-01-04 |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8046254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85494A (zh) * | 2024-11-06 | 2024-12-06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一种回转体零件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
2024
- 2024-01-04 CN CN202410011110.1A patent/CN118046254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85494A (zh) * | 2024-11-06 | 2024-12-06 | 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 一种回转体零件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16001B (zh) | 一种无基准孔系同轴度误差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
CN101797701B (zh) | 油管接箍内螺纹在线非接触激光立体扫描检测装置 | |
CN108180851A (zh) | 一种用于测量气膜孔形位参数的五轴影像测量装置 | |
CN106568387B (zh) | 一种大长径比空心薄壁细长轴精密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 |
CN105223969A (zh) | 一种传感器安装调整系统及激光器调平基准装置 | |
CN106931915A (zh) | 一种五轴机床平动轴误差的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 |
CN114061459B (zh) | 一种非接触式照相测孔标定装置及方法 | |
CN104567837B (zh) | 一种高精度同轴调整装置 | |
CN109696121B (zh) | 一种基于激光干涉仪检测光路的快速校准方法 | |
CN109668530B (zh) | 一种轴与轴孔对中检测方法及对中检测装置 | |
CN105526885B (zh) | 一种基于复合测头的锥孔锥角高精度检测方法 | |
CN205068175U (zh) | 传感器安装调整系统及激光器调平基准装置 | |
CN107270837B (zh) | 一种钻机主轴偏摆测试系统及方法 | |
CN118046254A (zh) | 一种回转体轴/孔径测量装置安装调节方法及辅助调节装置 | |
CN111412839B (zh) | 一种立铣刀线激光在机磨损状态检测实验台及检测方法 | |
CN101476853B (zh) | 周视多自由度定位刀具角度测量显微镜 | |
CN110695677B (zh) | 船舶轴系艉管的校正装置及方法 | |
CN211305462U (zh) | 船舶轴系艉管的校正装置 | |
CN112629439A (zh) | 一种固定龙门式正交双激光测头测量方法 | |
CN115256051A (zh) | 一种激光检测机床旋转轴位置精度的辅助装置及方法 | |
CN203100746U (zh) | 一种摄像机模型标定装置 | |
CN112097613A (zh) | 一种旋转轴回转偏心距的检测方法 | |
CN105222734B (zh) | 一种传感器安装调整装置 | |
CN210412699U (zh) | 实现残余应力测量的高精度定位及钻孔装置 | |
CN106979750A (zh) | 一种机床平动轴几何误差的快速测量方法及其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