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88485A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88485A CN117988485A CN202410163759.5A CN202410163759A CN117988485A CN 117988485 A CN117988485 A CN 117988485A CN 202410163759 A CN202410163759 A CN 202410163759A CN 117988485 A CN117988485 A CN 1179884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body
- steel
- section
- shear wall
- draw b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04B2/58—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met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8—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vibrations or shocks; against mechanical destruction, e.g. by air-raid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2/00—Walls, e.g. partitions, for buildings; Wall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o walls
- E04B2/56—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 E04B2/64—Load-bearing walls of framework or pillarwork; Walls incorporating load-bearing elongated members with elongated members of concret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08—Member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used in prestressed constru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H—BUILDINGS OR LIKE STRUCTURES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SWIMMING OR SPLASH BATHS OR POOLS; MASTS; FENCING; TENTS OR CANOPIES, IN GENERAL
- E04H9/00—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 E04H9/02—Buildings, groups of buildings or shelters adapted to withstand or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e.g. war-like action, earthquake or extreme climate withstanding earthquake or sinking of ground
- E04H9/021—Bearing, supporting or connecting constru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buildings
- E04H9/0237—Structural braces with damp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其包括剪力墙本体,剪力墙本体包括墙体、钢板、连接件和暗柱;钢板设有两个,钢板设置于墙体两侧,钢板与墙体相抵接;连接件穿设于钢板与墙体,连接件端部与钢板相抵接固定;暗柱埋设于墙体中,暗柱沿着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暗柱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以及埋设于钢筋笼中的混凝土。在本申请中,钢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墙体两侧,从而对墙体施加面外约束;而墙体中暗柱的钢筋笼对墙体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内部约束。即通过钢板与钢筋笼的协同内部,对墙体中的混凝土施加面外约束和内部约束,从而减少、或延缓剪力墙的局部屈服情况发生;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提高剪力墙本体、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抗震性能受到人们广泛关注。
在装配式建筑的剪力墙构件中,剪力墙构件主要用于承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作用力,高层建筑中底层的剪力墙构件还要承受较大的竖向作用。在往复地震作用下,剪力墙本体承受复杂的外力作用,使得剪力墙本体容易发生局部屈服现象,从而影响剪力墙的承载性能,装配式建筑抵抗地震作用的能力。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装配式剪力墙构件在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屈服的现象,本申请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剪力墙本体,所述剪力墙本体用于与梁构件相连;所述剪力墙本体包括墙体、钢板、连接件和暗柱;所述钢板设有两个,所述钢板设置于墙体两侧,所述钢板与所述墙体相抵接;所述连接件穿设于所述钢板与墙体,所述连接件端部与所述钢板相抵接固定;所述暗柱竖向埋设于所述墙体中,所述暗柱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暗柱沿着所述墙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暗柱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以及埋设于所述钢筋笼中的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墙体两侧,从而对墙体施加面外约束。而墙体中暗柱的钢筋笼对墙体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内部约束。即通过钢板与钢筋笼的协同内部,对墙体中的混凝土施加面外约束和内部约束,从而减少、或延缓剪力墙的局部屈服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提高剪力墙本体、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可选的,所述剪力墙本体还包括预应力筋,所述预应力筋设有多个,所述预应力筋穿设于所述钢板和所述墙体,所述预应力筋端部与所述钢板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筋设置于所述暗柱两侧,所述预应力筋用于约束墙体中的混凝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先张拉预应力筋;然后工作人员往相对设置的钢板中间浇筑混凝土。待墙体的混凝土凝固硬化成混凝土件中,工作人员再解除预应力筋与钢板之间连接。
此时,预应力钢筋收缩,从而挤压墙体中的混凝土件;即预应力筋对墙体两侧施加水平作用力,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同时,由于预应力筋对剪力墙的墙体具有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墙体受压屈服能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减少钢板对墙体的约束作用,减少墙体两侧钢板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可选的,所述预应力筋包括螺旋段和平直段,所述平直段设有两段,所述平直段设置于所述螺旋段两侧,且所述螺旋段与所述平直段一体成型;所述螺旋段设置于所述墙体内部,且所述螺旋段的相邻线圈之间具有供混凝土流动的间隙;所述平直段穿设于所述钢板,且所述平直段与所述钢板锚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筋的螺旋段具有较大的体积,以提高预应力筋与墙体中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预应力筋对墙体混凝土有效约束的体积。
可选的,部分所述预应力筋设置于相邻所述暗柱之间,且所述预应力筋沿着相邻所述暗柱的对角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应力筋倾斜设置于暗柱之间,使得预应力筋与剪力墙本体的应力分布相适配。从而通过预应力筋对墙体对角线上的混凝土进行约束,可以有效减少墙体表面混凝土开裂、破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剪力墙本体的抗屈服性能,提高剪力墙本体的承载能力。
可选的,所述螺旋段外周设有若干肋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段外周的肋纹提高了螺旋段与墙体中混凝土的连接强度,提高螺旋段与墙体中混凝土的约束作用。
可选的,所述剪力墙本体还包括型钢件,所述型钢件设置于所述钢板两侧,所述型钢件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钢板之间,且所述型钢件与所述钢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剪力墙本体的端部设置型钢件,使得型钢件与墙体中的混凝土件形成型钢混凝土柱,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端部的抗压性能;降低剪力墙本体端部局部屈服的风险。
可选的,所述剪力墙本体还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螺杆,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与所述第二部件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部件预埋于所述墙体端部,所述第二部件用于与梁构架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征使得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在震中时,形状记忆合金螺杆受力伸长,使得剪力墙本体的端部可以与梁构件相分离,以减少剪力墙本体在震中的损伤,而在震后,形状记忆合金螺杆恢复到原来形状,使得剪力墙本体与梁构件紧密抵接,使得剪力墙本体能承受竖向荷载。
可选的,所述剪力墙本体还包括斜拉杆,所述斜拉杆埋设于墙体中;所述斜拉杆包括第一斜拉杆和第二斜拉杆,所述第一斜拉杆与所述第二斜拉杆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墙体内部埋设斜拉杆,当剪力墙本体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斜拉杆可以用于抵抗墙体受到的倾斜拉力作用;从而减少墙体中混凝土损伤开裂,以减少剪力墙本体的损伤,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修复剪力墙本体。
可选的,所述斜拉杆的端部与所述暗柱相连接;所述斜拉杆包括张拉段和锚固段,所述锚固段设置于所述张拉段两侧,且所述锚固段与所述张拉段一体成型;所述锚固段穿设于所述暗柱,且所述锚固段与所述暗柱固定连接;所述张拉段与所述墙体的混凝土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拉杆的端部与暗柱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暗柱对斜拉杆的约束作用,使得斜拉杆能更好的承受墙体的拉应力,从而减少墙体中混凝土的开裂、损伤。
可选的,所述剪力墙本体还包括软钢阻尼器,所述软钢阻尼器埋设于所述墙体中;所述软钢阻尼器包括第一软钢阻尼器和第二软钢阻尼器,所述第一软钢阻尼器埋设于所述墙体上侧,所述第二软钢阻尼器埋设于所述墙体下侧,所述斜拉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软钢阻尼器相连接,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钢阻尼器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剪力墙本体上下两侧因地震作用而产生错动时,埋设于墙体中的斜拉杆受到拉力作用。由于斜拉杆的长度变化幅度较小,使得斜拉杆可以拉动第一软钢阻尼器和第二软钢阻尼器变形以耗散地震能量,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的抗震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钢板通过连接件固定于墙体两侧,从而对墙体施加面外约束;而墙体中暗柱的钢筋笼对墙体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内部约束;即通过钢板与钢筋笼的协同内部,对墙体中的混凝土施加面外约束和内部约束,从而减少、或延缓剪力墙的局部屈服情况发生;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提高剪力墙本体、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预应力钢筋收缩,从而挤压墙体中的混凝土件;即预应力筋对墙体两侧施加水平作用力,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
当剪力墙本体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斜拉杆可以用于抵抗墙体受到的倾斜拉力作用;从而减少墙体中混凝土损伤开裂,以减少剪力墙本体的损伤,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修复剪力墙本体。
附图说明
图1是体现实施例1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体现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体现实施例1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轴侧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体现实施例1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C处的放大图。
图7是体现实施例2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8是体现实施例3中剪力墙本体工作原理的示意图。
图9是体现实施例3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处的放大图。
图11是体现实施例4中剪力墙本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体现实施例4中软钢阻尼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101、钢筋网;1011、第一钢筋;1012、第二钢筋;102、混凝土件;2、钢板;3、连接件;4、暗柱;41、钢筋笼;411、纵向钢筋;412、箍筋;5、抗剪栓钉;6、预应力筋;61、螺旋段;611、肋纹;62、平直段;7、型钢件;8、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1、第一部件;82、第二部件;9、梁构架;11、斜拉杆;111、张拉段;112、锚固段;12、第一斜拉杆;13、第二斜拉杆;14、软钢阻尼器;15、柔性件;16、剪力墙本体;17、拉力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参照图1,装配式建筑构件包括剪力墙本体16,剪力墙本体16用于与梁构件相连。在本实施例中,剪力墙本体16构件在工厂中预制完成,再经车辆运输至建设项目现场安装。
参照图1和图2,剪力墙本体16包括墙体1、钢板2、连接件3和暗柱4。墙体1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1包括两片对称的钢筋网101,以及包括两片钢筋网101的混凝土件102。混凝土件102外表面与钢筋网101之间具有间隙,以保护钢筋网101。钢筋网101包括若干根横向设置的第一钢筋1011、纵向设置的第二钢筋1012,第一钢筋1011、第二钢筋1012均间隔设置,第一钢筋1011与第二钢筋1012相绑扎固定。
参照图2,钢板2设有两个,钢板2设置于墙体1两侧,钢板2与墙体1相抵接。连接件3穿设于钢板2与墙体1,连接件3端部与钢板2相抵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为对拉螺栓,钢板2开设有供连接件3穿设的第一通孔。同时,为了提高钢板2与墙体1之间的连接强度,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抗剪栓钉5。抗剪栓钉5的一端与钢板2固定连接,抗剪栓钉5的另一端向墙体1方向延伸,抗剪螺栓埋设于墙体1的混凝土件102中,钢板2通过连接件3固定于墙体1两侧,从而对墙体1施加面外约束,从而减少、或延缓剪力墙的局部屈服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
参照图1和图2,暗柱4竖向埋设于墙体1中,暗柱4至少设置两个,暗柱4沿着墙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暗柱4设有两个;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暗柱4可以根据剪力墙本体16的长度设置多个。暗柱4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41、以及埋设于钢筋笼41中的混凝土件102。钢筋笼41包括若干个纵向钢筋411和箍筋412。若干纵向钢筋411竖向设置,所述纵向钢筋411围设成封闭区域;箍筋412套设于纵向钢筋411外周,且箍筋412与纵向受力钢筋通过细铁丝绑扎固定,箍筋412沿着纵向钢筋4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暗柱4的钢筋笼41对墙体1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内部约束,且混凝土暗柱4可以承受部分竖向荷载,从而大大提升的剪力墙本体16的竖向承载能力,减少、或延缓剪力墙本体16局部屈服的情况发生。
参照图1和图2,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预应力筋6,预应力筋6设有多个,预应力筋6穿设于钢板2和墙体1,预应力筋6端部与钢板2锚固连接,预应力筋6设置于暗柱4两侧,预应力筋6用于约束墙体1中的混凝土件102。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6包括螺旋段61和平直段62;平直段62设有两段,平直段62设置于螺旋段61两侧,且螺旋段61与平直段62一体成型。螺旋段61设置于墙体1内部,且螺旋段61的相邻线圈之间具有供混凝土流动的间隙。螺旋段61外周设有若干肋纹611,以提高螺旋段61与墙体1中混凝土件102的连接强度。钢板2开设有供平直段62穿设的第二通孔,平直段62穿设于钢板2,且平直段62与钢板2锚固连接;从而是工作人员可以张拉预应力筋6。
在本实施例中,预应力筋6的工作原理为:
参照图,3至图6,工作人员就预应力筋6的两端与钢板2相锚固连接,并张拉预应力筋6;然后工作人员往相对设置的钢板2中间浇筑混凝土。待墙体1的混凝土凝固硬化成混凝土件102中,工作人员再解除预应力筋6与钢板2之间的锚固连接。
此时,预应力钢筋收缩,从而挤压墙体1中的混凝土件102;即预应力筋6对墙体1两侧施加水平作用力,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16承受竖向荷载的能力。同时,由于预应力筋6对剪力墙的墙体1具有约束作用,从而提高墙体1受压屈服能力;使得工作人员可以减少钢板2对墙体1的约束作用,减少墙体1两侧钢板2的厚度,降低工程造价成本。
同时,预应力筋6的螺旋段61便于工作人员张拉预应力筋6,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施工。另一方面,预应力筋6的螺旋段61具有较大的体积,以提高预应力筋6与墙体1中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预应力筋6对墙体1混凝土有效约束的体积。即通过预应力筋6的螺旋段61对墙体1中的混凝土进行挤压、约束,进一步提高了剪力墙本体16的承载性能。
参照图6,在现有的剪力墙中,当剪力墙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时,墙体1表面会产生若干裂缝,墙体1表面的混凝土会破损、剥离;从而影响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增加剪力墙本体16的屈服的风险。墙体1表面的裂缝分布呈现“X”型分布。
因此,部分预应力筋6设置于相邻暗柱4之间,且预应力筋6沿着相邻暗柱4的对角线设置。 使得预应力筋6倾斜设置于暗柱4之间,使得预应力筋6与剪力墙本体16的应力分布相适配。从而通过预应力筋6对墙体1对角线上的混凝土进行约束,可以有效减少墙体1表面混凝土开裂、破损的情况发生;进一步提高剪力墙本体16的抗屈服性能,提高剪力墙本体16的承载能力。
当剪力墙承受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时,剪力墙的两侧需要承担较大压力或拉力作用。因此,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型钢件7,型钢件7设置于钢板2两侧,型钢件7设置于相对设置的钢板2之间,且型钢件7与钢板2固定连接。通过在剪力墙本体16的端部设置型钢件7,使得型钢件7与墙体1中的混凝土件102形成型钢混凝土柱,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16端部的抗压性能;降低剪力墙本体16端部局部屈服的风险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施工方法如下:
参照图3至图6,工作人员在工作台上绑扎暗柱4的钢筋笼41;工作人员在钢筋笼41两侧绑扎墙体1的钢筋网101。
工作人员将预应力筋6穿设于钢筋网101的网眼中,将预应力筋6临时固定于钢筋网101中。
工作人员在钢筋网101的两端安装型钢件7,且在钢筋网101两侧安装钢板2;同时的预应力筋6的平直段62穿设于钢板2的第二通孔。随后,工作人员通过连接件3将两侧的钢板2相连接;位于钢板2两侧的连接件3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以控制两块钢板2之间的距离。最后,工作人员使用锚固设备张拉预应力筋6,使得预应力筋6处于受拉状态。
工作人员在型钢件7的外侧设置支护模板,且支护模板与型钢件7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
工作人员往两块钢板2之间、支护模板与型钢件7之间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墙体1的混凝土件102。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的实施原理为:
钢板2通过连接件3固定于墙体1两侧,从而对墙体1施加面外约束。而墙体1中暗柱4的钢筋笼41对墙体1内部的混凝土进行内部约束。即通过钢板2与钢筋笼41的协同内部,对墙体1中的混凝土施加面外约束和内部约束,从而减少、或延缓剪力墙的局部屈服情况发生;从而提高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性能,提高剪力墙本体16、以及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7,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包括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第一部件81与第二部件82一体成型;第一部件81预埋于墙体1端部,第二部件82用于与梁构架9相连接。第二部件82可以通过套筒灌浆的方式与梁构件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的工作原理为:
当剪力墙本体16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形状记忆合金的超弹性特征使得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具有一定变形能力。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因受到较大的外力作用而伸长,剪力墙本体16与梁构件之间出现微小间隙;使得剪力墙本体16能耗能更多的地震能量,以减少剪力墙本体16端部的损伤。
而当地震作用结束后,形状记忆合金又恢复到原来形状,使得剪力墙本体16与梁构件紧密抵接。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提高了剪力墙本体16的自复位性能。在震中时,剪力墙本体16的端部可以与梁构件相分离,以减少剪力墙本体16在震中的损伤;而在震后,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使得剪力墙本体16与梁构件紧密抵接,使得剪力墙本体16能承受竖向荷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8,当剪力墙本体16承受较大的地震作用时,由于建筑物的层间位移影响,使得剪力墙本体16上下两侧的梁构件对剪力墙本体16有水平方向的作用力。由于剪力墙本体16上下两侧梁构件的位移差,等效于剪力墙本体16的上端部受到一个较大的水平作用力;从而使得剪力墙本体16内部形成一个倾斜设置的受拉带,剪力墙本体16中部的受拉区需要承受较大的拉力作用。在现有技术中,墙体1由钢筋网101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墙体1的钢筋网101中的受力钢筋大多为水平或竖向设置,使得剪墙体1的钢筋网101难以承担因地震作用引起的拉力。而墙体1的混凝土抗拉性能差,从而使得墙体1的混凝土容易开裂、破碎,使得墙体1与钢板2相分离;且墙体1产生的裂缝位置大致沿着墙体1倾斜方向设置。
参照图9和图10,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斜拉杆11,斜拉杆11埋设于墙体1中;斜拉杆11包括第一斜拉杆12和第二斜拉杆13,第一斜拉杆12与第二斜拉杆13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
通过在墙体1内部埋设斜拉杆11,当剪力墙本体16受到较大地震作用时,斜拉杆11可以用于抵抗墙体1受到的倾斜拉力作用;从而减少墙体1中混凝土损伤开裂,以减少剪力墙本体16的损伤,便于工作人员后续修复剪力墙本体16。
参照图10,在本实施例中,斜拉杆11的端部与暗柱4相连接;斜拉杆11包括张拉段111和锚固段112,锚固段112设置于张拉段111两侧,且锚固段112与张拉段111一体成型。锚固段112穿设于暗柱4,且锚固段112与暗柱4固定连接;张拉段111与墙体1的混凝土固定连接。斜拉杆11的端部与暗柱4固定连接,从而通过暗柱4对斜拉杆11的约束作用,使得斜拉杆11能更好的承受墙体1的拉应力,从而减少墙体1中混凝土的开裂、损伤。
实施例4
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参照图11,因此,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斜拉杆11,斜拉杆11埋设于墙体1中;斜拉杆11包括第一斜拉杆12和第二斜拉杆13,第一斜拉杆12与第二斜拉杆13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软钢阻尼器14,软钢阻尼器14埋设于墙体1中;软钢阻尼器14包括第一软钢阻尼器和第二软钢阻尼器,第一软钢阻尼器埋设于墙体1上侧,第二软钢阻尼器埋设于墙体1下侧,斜拉杆11一端与第一软钢阻尼器相连接,斜拉杆11的另一端与第二软钢阻尼器相连接。
参照图12,在本实施例中,软钢阻尼器14为U型软钢阻尼器,且软钢阻尼器14的两侧均设有柔性件15。在本实施例中,柔性件15为橡胶片,从而为软钢阻尼器14的结构变形预留出空间。
当剪力墙本体16上下两侧因地震作用而产生错动时,埋设于墙体1中的斜拉杆11受到拉力作用。由于斜拉杆11的长度变化幅度较小,使得斜拉杆11可以拉动软钢阻尼器变形以耗散地震能量,从而提高剪力墙本体16的抗震性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剪力墙本体(16),所述剪力墙本体(16)用于与梁构件相连;所述剪力墙本体(16)包括墙体(1)、钢板(2)、连接件(3)和暗柱(4);所述钢板(2)设有两个,所述钢板(2)设置于墙体(1)两侧,所述钢板(2)与所述墙体(1)相抵接;所述连接件(3)穿设于所述钢板(2)与墙体(1),所述连接件(3)端部与所述钢板(2)相抵接固定;所述暗柱(4)竖向埋设于所述墙体(1)中,所述暗柱(4)至少设置两个,所述暗柱(4)沿着所述墙体(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暗柱(4)包括竖向设置的钢筋笼(41)、以及埋设于所述钢筋笼(41)中的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预应力筋(6),所述预应力筋(6)设有多个,所述预应力筋(6)穿设于所述钢板(2)和所述墙体(1),所述预应力筋(6)端部与所述钢板(2)锚固连接,所述预应力筋(6)设置于所述暗柱(4)两侧,所述预应力筋(6)用于约束墙体(1)中的混凝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6)包括螺旋段(61)和平直段(62),所述平直段(62)设有两段,所述平直段(62)设置于所述螺旋段(61)两侧,且所述螺旋段(61)与所述平直段(62)一体成型;所述螺旋段(61)设置于所述墙体(1)内部,且所述螺旋段(61)的相邻线圈之间具有供混凝土流动的间隙;所述平直段(62)穿设于所述钢板(2),且所述平直段(62)与所述钢板(2)锚固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部分所述预应力筋(6)设置于相邻所述暗柱(4)之间,且所述预应力筋(6)沿着相邻所述暗柱(4)的对角线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段(61)外周设有若干肋纹(6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型钢件(7),所述型钢件(7)设置于所述钢板(2)两侧,所述型钢件(7)设置于相对设置的所述钢板(2)之间,且所述型钢件(7)与所述钢板(2)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所述形状记忆合金螺杆(8)包括第一部件(81)和第二部件(82),所述第一部件(81)与所述第二部件(82)一体成型;所述第一部件(81)预埋于所述墙体(1)端部,所述第二部件(82)用于与梁构架(9)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斜拉杆(11),所述斜拉杆(11)埋设于墙体(1)中;所述斜拉杆(11)包括第一斜拉杆(12)和第二斜拉杆(13),所述第一斜拉杆(12)与所述第二斜拉杆(13)的倾斜方向相反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杆(11)的端部与所述暗柱(4)相连接;所述斜拉杆(11)包括张拉段(111)和锚固段(112),所述锚固段(112)设置于所述张拉段(111)两侧,且所述锚固段(112)与所述张拉段(111)一体成型;所述锚固段(112)穿设于所述暗柱(4),且所述锚固段(112)与所述暗柱(4)固定连接;所述张拉段(111)与所述墙体(1)的混凝土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力墙本体(16)还包括软钢阻尼器(14),所述软钢阻尼器(14)埋设于所述墙体(1)中;所述软钢阻尼器(14)包括第一软钢阻尼器和第二软钢阻尼器,所述第一软钢阻尼器埋设于所述墙体(1)上侧,所述第二软钢阻尼器埋设于所述墙体(1)下侧,所述斜拉杆(11)一端与所述第一软钢阻尼器相连接,所述斜拉杆(1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软钢阻尼器相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63759.5A CN117988485A (zh) | 2024-02-05 | 2024-02-05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163759.5A CN117988485A (zh) | 2024-02-05 | 2024-02-05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88485A true CN117988485A (zh) | 2024-05-07 |
Family
ID=90901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163759.5A Pending CN117988485A (zh) | 2024-02-05 | 2024-02-05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8848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727967A (zh) * | 2024-07-25 | 2024-10-01 | 广州五羊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钢结构支撑件的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
2024
- 2024-02-05 CN CN202410163759.5A patent/CN117988485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727967A (zh) * | 2024-07-25 | 2024-10-01 | 广州五羊钢结构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钢结构支撑件的预制剪力墙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Vandoros et al. | Concrete jacket construction detail effectiveness when strengthening RC columns | |
Gu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and parameter analysis on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self-centering hybrid reinforced concrete shear walls | |
Ma et al. |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masonry structures using external prestressing techniques for improving seismic performance | |
Qiang et al. | Kinked rebar configur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progressive collapse behaviours of RC frames under middle column removal scenarios | |
CN100529264C (zh) | 施加预应力的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连接装置和预应力混凝土梁 | |
KR101328045B1 (ko) | 프리캐스트 고성능 섬유시멘트 복합체를 이용한 철근 콘크리트 복합기둥공법 | |
Li et al. | Seismic behavior of encased CFT column base connections | |
CN113622707B (zh) | 一种预张紧交叉钢拉杆支撑加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 |
Zaiter et al. | Experimental study of jacket height and reinforcement effects on seismic retrofitting of concrete columns | |
CN111364611A (zh) | 一种装配式预应力自复位节点 | |
CN117988485A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构件 | |
Takiguchi |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behavior and strength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lumns strengthened with ferrocement jackets | |
CN208668684U (zh) | 一种内置预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边框双钢板剪力墙 | |
JP3834637B2 (ja) | 壁付き柱の恒久的、応急的な耐震補強方法 | |
JP2000017615A (ja) | 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橋脚 | |
CN208563664U (zh) | 一种内置预应力的钢管混凝土边框压型钢板剪力墙 | |
CN208379837U (zh) | 一种内置预应力钢棒的带斜撑钢管混凝土边框剪力墙 | |
JP6139120B2 (ja) | プレストレ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部材の圧着接合構造およびプレストレスト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梁部材と柱部材間の圧着接合構造 | |
JP5571613B2 (ja) | コンクリート部材の補強方法 | |
CN110469140A (zh) | 一种框架梁预应力加固的施工方法 | |
Zhang et al. | Seismic behavior of earthquake-damaged hybrid connections reinforced with replaceable energy-dissipating elements | |
Priestley et al. | Seismic retrofit of bridge columns using steel jackets | |
CN108797583B (zh) | 一种抗震预应力锚索及其施工方法 | |
JP3759995B2 (ja) | コンクリ−ト構造物 | |
Yang et al. | Seismic performance of RC columns retrofitted using high-strength steel strips under high axial compression ratio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