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74072A -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74072A CN117974072A CN202410371533.4A CN202410371533A CN117974072A CN 117974072 A CN117974072 A CN 117974072A CN 202410371533 A CN202410371533 A CN 202410371533A CN 117974072 A CN117974072 A CN 1179740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sub
- strain gauge
- space
- verif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7/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 G01B17/0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infrasonic, sonic or ultrasonic vibrations for measuring the deformation in a solid, e.g. by vibrating string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7/00—Image analysis
- G06T7/0002—Inspection of images, e.g. flaw detection
- G06T7/0004—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30—Subject of image; Context of image processing
- G06T2207/30108—Industrial image inspection
- G06T2207/30152—Sol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Marketing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配置信息对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基于安装端对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根据安装端对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分解模块和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检测数据对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振弦式应变计是一种用振弦来进行测量的应变传感器,当被测结构物内部的应力发生变化时,应变计同步感受变形,变形通过前、后端座传递给振弦转变成振弦应力的变化,从而改变振弦的振动频率。 电磁线圈激振振弦并测量其振动频率,频率信号经电缆传输至读数装置,即可测出被测结构物内部的应变量。
现有技术中,应变计被用于测量结构物的微小应变,以便监测和评估结构的变形情况,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应变计应该较为准确地安装在结构的关键位置,如果出现不正确的应变计安装可能导致未能检测到结构的实际变形,从而忽略了潜在的结构安全隐患,因此,应变计安装步骤一般较为严格且应变计的安装流程较多,目前,人员上传应变计安装数据时,仅能将应变计的全部安装步骤进行打包上传,且数据存放杂乱,比如,将应变计中焊接基片的打磨、焊接点、涂防水复合剂等全部安装步骤直接整体上传,后期进行安装数据验证时,增加了检验时间,并且存在操作步骤遗漏的风险。
因此,如何依据孪生空间和应变计具体安装步骤进行对应安装数据上传,避免安装人员出现操作步骤遗忘,同时可以实现在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的分层查看,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实现依据孪生空间和应变计具体安装步骤进行对应安装数据上传,避免安装人员出现操作步骤遗忘,同时可以实现在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的分层查看。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包括:
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包括:
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基于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应变计模块更新至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模型类型,将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所述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并获取所述联动单元在所述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将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
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上传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位置的上传单元更新至所述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所述检测属性包括自动检测属性和人工检测属性;
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提取相应所述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中的焊点像素点;
统计相邻的所述焊点像素点得到多个焊点像素点集合,获取所述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作为安装焊点数量;
根据所述安装焊点数量和预设数量的比对信息,得到检测数据。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基于所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管理端对所述分解模块中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的触发信息,调取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接收管理端对相应所述安装数据的验证结果作为检测数据。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包括:
确定所述检测数据为异常数据,调取预设异常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异常像素值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像素值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获取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各所述子桥梁模块,所述子桥梁模块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子桥梁模块调取与之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并获取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主动定位点,将所述主动定位点与所述设置位置对齐;
基于所述主动定位点以所述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对所述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触发模块,用于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验证模块,用于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使用孪生空间展示出应变计模块,并分解应变计模块中每一个目标物进行对应操作安装数据上传,实现在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的分层查看,提高管理端对安装操作的检验效率,同时可以避免安装人员出现操作步骤遗忘。首先,本发明通过应变计模块及获取到的配置信息对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其次,根据安装端对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生成多个子模型单元的分解模块,本发明通过多个子模型单元实现同一模块不同操作步骤的安装数据分步上传,确保后续可以分层查看,并且,通过安装端对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使得分解模块和应变计模块依据形态切换策略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本发明通过使用形态切换策略使分解模块中子模型单元一一对应进行更新,在模型更新的过程中,实现对安装操作步骤的提醒,避免遗漏安装步骤,最后,本发明通过对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进而依据验证数据对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从而将得到的展示孪生空间发送到管理端,使得管理端依据展示孪生空间对相关异常操作进行及时检修。
2、本发明通过将上传的安装数据与安装步骤得到的目标物一一对应,同时使用形态切换策略使分解模块中子模型单元一一对应进行更新,实现安装数据的分层查看,同时在模型更新的过程中,实现对安装操作步骤的提醒,避免遗漏安装步骤。首先,本发明通过将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得到各应变计对应的设置位置,进而将应变计模块更新到桥梁孪生空间中对应的设置位置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其次,将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其中,将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中的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同时,获取到联动单元在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进而,将具有上传操作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从而,当在安装端上传与上传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上传单元更新至组合位置处,当更新到分解模块在分解位置处不具有子模型单元时,进而得到了验证孪生空间,本发明通过得到的验证孪生空间使得在管理端可以分层检验查看,实现可以清晰查看同一位置具有的重叠操作步骤的安装数据,便于后续得出检测数据。
3、本发明可以通过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进行自动检测或人工检测,通过分类检测可以快速得到检测数据,当出现异常检测数据时,对验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使管理端通过展示孪生空间可以直观查看到应变计安装异常的操作步骤,依据异常结果及时对应变计进行检修,提高检修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包含A、B和C”、“包含A、B、C”是指A、B、C三者都包含,“包含A、B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之一,“包含A、B和/或C”是指包含A、B、C三者中任1个或任2个或3个。
应当理解,在本发明中,“与A对应的B”、“与A相对应的B”、“A与B相对应”或者“B与A相对应”,表示B与A相关联,根据A可以确定B。根据A确定B并不意味着仅仅根据A确定B,还可以根据A和/或其他信息确定B。A与B的匹配,是A与B的相似度大于或等于预设的阈值。
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步骤S1-S4:
S1,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方便相关信息的传输与查看,会依据真实桥梁生成相应的桥梁孪生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在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中接收管理端对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将应变计模块配置在桥梁孪生空间对应位置,进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其中,桥梁孪生空间为桥梁的孪生空间。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根据配置信息在桥梁孪生空间中完成应变计模块的配置,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为后续安装数据的上传及验证提供空间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所述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包括步骤S11-S12:
S11,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桥梁上需安装多个应变计,其安装位置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中会配置相应的配置信息。
不难理解的是,接收到管理端对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对配置信息进行分解得到与各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其中,设置位置为应变计模块在桥梁孪生空间的配置位置,可以是孪生空间中的三维坐标,也可以是设置应变计模块的定位框,例如,矩形框,甚至是人为主动对桥梁孪生空间进行触发,得到相应的设置位置,在此不做限定,使得后续可以直接通过配置位置进行应变计模块的设置,在此不做赘述。
S12,基于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应变计模块更新至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不难理解的是,管理端可以主动对桥梁孪生空间相应位置进行触发,从而得到设置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解析出的设置位置,将应变计模块更新到桥梁孪生空间中,将更新后的桥梁孪生空间作为指示孪生空间。
S2,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应变计模块时,同一位置会有多种安装操作,比如,应变计安装焊接基片时先有焊接点,后续会在焊点处涂防水复合剂形成防水涂层,以及粘合剂等,而现有技术中对应不同步骤下的部件的安装数据无法实现对应传输,因为,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存在重叠,比如,焊点和防水涂层出现重合,现有技术无法进行区分所上传的数据,比如焊点和防水涂层的操作步骤,因此,安装人员在安装端需上传不同操作的相关数据时,会生成对应的分解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安装端在指示孪生空间中对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出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并进行展示,其中,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其中,分解模块可以是应变计对应爆炸图形成的模块,分解模块为变计模块中各子模型单元按照安装流程爆炸展示的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端对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进行触发后,处于原本位置的应变计模块会以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在上方进行展示,可以理解为,将应变计模块以爆炸图的形式进行展示,该爆炸图依据应变计模块的安装流程进行拆分为多个子模型单元。
其中,装配形态为应变计模块中各目标物的形态,比如,焊接基片、端座、保护管等,比如,从下到上按照安装流程依次展示安装基片、焊接基片等目标物,使得,每个子模型单元具有对应的位置,该位置为分解位置,分解位置为依据应变计安装步骤为各子模型单元设置的位置,可以理解为,爆炸图中各部件的位置,子模型单元为应变计模块中同一零件位置所包含的安装操作后得到的目标物,比如,目标物可以是焊接基片、焊接点、防水复合剂形成的防水涂层等,即,焊接点对应一个子模型单元、防水复合剂对应一个子模型单元及焊接基片对应一个子模型单元。通过调取出的分解模块,在重叠部分便于后续人员进行触发并上传每一操作对应的安装数据,同时也避免安装人员遗漏操作步骤。
S3,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触发操作展示出分解模块时,指示孪生空间中对应的应变计模块消失,同时将在分解位置以分解模块的子模型单元出现展示,进而,当对子模型单元进行上传操作时,会对相应分解模块和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端对子模型单元进行上传操作时,会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分解模块和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更新后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通过得到的验证孪生空间,便于后续对相关数据的验证审核,当出现异常时实现及时检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的(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步骤S31:
S31,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安装端对子模型单元进行上传操作,并确定安装端上传的安装数据与子模型单元对应时,将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其中,安装数据为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可以为视频或图片,比如,对焊接基片打磨的视频,完成焊接点的视频或图片,验证孪生空间为将指示孪生空间更新完成含有安装数据的孪生空间。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得到包含安装数据的验证孪生空间,便于后续对每一操作步骤进行针对性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1中的(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步骤S311-S313:
S311,基于所述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模型类型,将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所述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并获取所述联动单元在所述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在对焊点的安装数据进行上传时,安装数据中包含所有焊点的安装过程的数量,是对所有焊点数据上传,而不会对每一个焊点进行逐一上传,因此,会将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
不难理解的是,应变计具有两个焊接基片,且每个焊接基片上有多个焊接点,因此,对于多个焊接点对应的子模型单元属于同一类模型类型。
可以理解的是,依据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模型类型,将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同时获取到联动单元在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
其中,组合位置为联动单元在应变计模块中的位置。
例如:将多个焊接点对应的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同时获取到多个焊接点在焊接基片上的位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确定出联动单元,依据实际情况对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子模型单元上传安装数据的操作,提高安装人员上传安装数据的效率,方便后续人员进行查看相应的安装数据。
S312,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将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
可以理解的是,当获取到安装端对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进行上传操作步骤时,将相应的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
例如:当点击处于分解位置的焊接基片对应的子模型单元进行安装数据上传操作时,将两个焊接基片对应的两个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当点击处于分解位置的焊接点对应的子模型单元进行安装数据上传操作时,将多个焊接点对应的多个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
S313,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上传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位置的上传单元更新至所述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分解模块中包含多个联动单元,因此,对联动单元进行安装数据上传并更新位置时,会一一对应进行上传和位置更新。
可以理解的是,确定安装端上传与上传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分解位置的上传单元更新到组合位置处,重复上传和位置更新步骤,直至分解模块对应分解位置处不具有子模型单元,便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例如:当点击第一部分焊接基片对应的联动单元上传打磨基片的安装数据,分解位置的焊接基片对应的联动单元消失,同时将焊接基片的联动单元更新在应变计模块对应的组合位置处后,点击第二部分焊接点对应的联动单元上传生成焊接点的安装数据,分解位置的焊接点对应的联动单元消失,同时将焊接点对应的联动单元更新在组合位置处后,进行后续的上传和更新,直至全部更新在对应组合位置处,此时得到了验证孪生空间。
不难理解的是,本发明会依据分解模块中各子模型单元依次上传相应的安装数据,当上传完相应子模型单元的安装数据后,会将该子模型单元更新至原本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处,比如,展示应变计的爆炸图,爆炸图中具有基片、焊点等,用户对爆炸图中的基片进行触发,并接收相应打磨基片的安装数据与之绑定,绑定后,爆炸图中的基片消失更新至原本应变计中基片的位置处,随后逐一记性绑定更新,从而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现有技术中由于应变计的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具有重叠,用户进行上传时,无法确定所上传安装数据的对象,比如,焊点和防止焊点氧化涂抹防水复合剂形成防水涂层的步骤,用户对焊点进行触发时,无法确定所上传数据为焊点的安装数据,还是涂抹防水复合剂的安装流程,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实现在同一零件处不同操作步骤的分层查看,并且如果出现安装人员未上传相应的安装数据,则无法将该子模型单元更新至应变计模块中,所以可以避免操作步骤遗漏的风险。
S4,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应变计的安装较为严格,比如,焊接基片的打磨程度,焊接点的数量等都具有相应的配置要求,为了防止安装人员的安装操作出现错误,比如,焊接点数量不足,因此,会对子模型单元对应的上传安装数据进行验证。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定制验证策略对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通过检测数据对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并将展示孪生空间发送到管理端。
其中,检测数据为验证安装数据的结果数据,比如,可以为正常或异常。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得出检测数据,并根据检测数据对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同时将得到的展示孪生空间发送到管理端,使得相关人员通过展示孪生空间得到安装效果,当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进行维修更改。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所述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步骤S41-S43:
S41,获取所述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所述检测属性包括自动检测属性和人工检测属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验证所上传的安装数据时,由于某些子模型单元的属性较为特殊,比如,验证防水复合剂对应的安装数据时,为保证使用物品正确,需人工自主检测安装数据,因此,会对子模型单元进行检测属性分类。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检测属性包括自动检测属性和人工检测属性。
其中,自动检测属性为人为预先设置的,人工检测属性为人为预先设置的,在此不作赘述。
例如:焊接点对应的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可以为自动检测属性。
S42,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自动检测属性获取出预设焊点像素值,通过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其中,预设焊点像素值为预先得出的焊接点的像素值,可以为银色。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2中的(所述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步骤S421-S423:
S421,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提取相应所述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中的焊点像素点。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自动检测属性调取出预设焊点像素值,依据预设焊点像素值提取相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中的焊点像素点。
其中,焊点像素点为焊接点的图像像素点。
例如:焊接点完成后,安装人员拍摄安装完成后的图片并从安装端上将图片上传到对应的联动单元,进而服务器会根据预设焊点像素值银色与将上传的焊点图片中的各像素值进行比对、提取,经过比对后提取出图片中银色焊接点的焊点像素点。
S422,统计相邻的所述焊点像素点得到多个焊点像素点集合,获取所述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作为安装焊点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数据中可以提取出大量焊点像素点,且每个像素点都有对应的位置,为了获取到安装焊点的数量,因此,可以将相邻的焊点像素点进行统计可以得到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进而得到已安装焊点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将相邻的焊点像素点进行统计可以得到多个焊点像素点集合,将统计得到的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作为安装焊点数量。
其中,焊点像素点集合为相邻的焊点像素点的集合。
例如:将焊接点的联动单元对应的图片中提取出的焊点像素点中相邻的焊点像素点统计出作为一个集合,得到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为10,则安装焊点数量为10。
S423,根据所述安装焊点数量和预设数量的比对信息,得到检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安装焊点数量和预设数量进行比对,根据比对信息得到检测数据。
其中,预设数量为人为预先规定的需安装的焊接点数量。
例如:当预设数量为10时,将安装焊点数量10与预设数量10进行比对,得到一致的检测数据,当安装焊点数量6与预设数量10进行比对时,得到异常的检测数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得到检测数据完成验证,为后续发送管理端提供检测结果。
S43,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当子模型单元对应为人工检测属性时,服务器接收管理端对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通过对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3中的(所述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步骤S431-S432:
S431,基于所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管理端对所述分解模块中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的触发信息,调取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需要说明的是,除焊点外,由于防水涂层、粘合剂等一般为透明液体,难以进行自动识别,因此通过人员查看相应的安装数据确保安装流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人工检测属性可以对应接收到管理端对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管理端对所述分解模块中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的触发信息,调取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具体的,依据管理端对分解模块中相应子模型单元的触发信息,调取相应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并发送到管理端进行查看。
例如:会接收到管理端对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中的防水复合剂、粘合剂等安装数据的验证结果,比如,焊接基片、防水复合剂等,并将对应的子模型单元的安装数据发送到管理端。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可以调取出对应的子模型单元的安装数据并将安装数据发送到管理端进行人工验证,以便依据安装数据进行人工检测。
S432,接收管理端对相应所述安装数据的验证结果作为检测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当管理端验证完成后,服务器将会接收到管理端对相应安装数据的验证结果,同时,将得到的验证结果作为检测数据。
例如:当人工检测后得出正常的验证结果时,将验证结果正常作为检测数据,当人工检测后得出异常的验证结果时,将验证结果异常作为检测数据,不难理解的是检测数据可以是正常也可以是异常。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4中的(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包括步骤S44:
S44,确定所述检测数据为异常数据,调取预设异常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异常像素值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像素值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不难理解的是,不管是焊点异常还是其他步骤异常,则该应变计模块则为异常的应变计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当检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时,调取出预设异常像素值,同时,根据预设异常像素值对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像素值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并将展示孪生空间发送到管理端。
其中,预设异常像素值为人为预先设置的异常结果对应的图像像素值,可以为红色、黄色等。
例如:当确定焊接基片对应的检测数据为异常数据时,调取出预设异常像素值红色,将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红色像素值更新,更新后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并将标为红色的应变计模块对应的展示孪生空间发送到管理端。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11中的设置位置可以依据实际考察通过坐标位置得到配置信息,确定出设置位置,此外,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定位框进行位置确定得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在所述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步骤之前)还包括步骤A11-A14:
A11,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桥梁上具有多个钢结构体,比如,桥梁、桩等,因此,需安装多个应变计进行数据测量,其安装位置都各不相同,因此,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中会配置相应的配置信息。
不难理解的是,接收到管理端对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对配置信息进行分解得到与各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其中,设置位置为设置应变计模块的位置,比如,为孪生空间中的三维坐标。
A12,获取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各所述子桥梁模块,所述子桥梁模块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桥梁上的钢结构体位置不同,因此,在桥梁孪生空间中各子桥梁模块具有不同的配置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桥梁孪生空间中各子桥梁模块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
其中,预设旋转方向为人为预先设置的调节应变计模块的旋转方向,预设旋转角度为人为预先设置的调节应变计模块的旋转角度。
A13,根据所述子桥梁模块调取与之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并获取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主动定位点,将所述主动定位点与所述设置位置对齐。
可以理解的是,调取与子桥梁模块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同时获取出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并将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主动定位点,进而将主动定位点与设置位置对齐。
其中,预设定位框为人为预先设置的定位框。
不难理解的是,通过提前配置的定位框可以用于存放应变计,同时将获取出的预设定位框中心点作为主动定位点与设置位置自动对齐,可以使应变计模块在桥梁孪生空间中定位出准确的存放位置。
A14,基于所述主动定位点以所述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对所述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主动定位点以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对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其中,角度定位框为预设定位框经过调整后的定位框。
例如:经过主动定位点使预设定位框定位在设置位置处,但由于定位框处于水平状态,与实际安装方向具有明显偏差,因此,使预设定位框的主动定位点不变,将预设定位框以逆时针旋转方向旋转120°,调整后得到角度定位框。
需要补充的是,由于目标桥梁的构建是繁多且复杂的,配置应变计时,在应变计所处的位置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可以依据人为提前主动设置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对定位框进行主动调整,其中,当配置的环境在较为简单的情况下,没有配置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时,系统将会获取有关数据进行自动配置调整定位框。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还包括步骤B11-B14:
B11,确定相应所述子桥梁模块不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将相应所述子桥梁模块作为自动调节模块。
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出相应子桥梁模块不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时,将相应子桥梁模块作为自动调节模块。
B12,获取所述自动调节模块处相应所述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自动定位点,基于所述自动定位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到自动调节模块处相应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并将对应的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自动定位点,进而,依据自动定位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例如:当确定出悬吊桥梁的钢结构体为自动调节模块,获取到自动调节模块处相应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将其作为自动定位点并以自动定位点作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通过构建出的坐标系,便于后续中心线的生成,以及对预设定位框进行调整。
B13,获取所述自动调节模块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面的中心点,连接所述中心点得到与自动调节模块方向一致的中心线。
需要说明的是,在桥梁孪生中间中,自动调节模块与实际安装目标一致都为三维形状,因此,可以获取三维自动调节模块中的两个面的中心点,进而得出中心线。
可以理解的是,获取自动调节模块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个面的中心点,连接中心点得到与自动调节模块方向一致的中心线。
B14,确定所述中心线在所述坐标系中的倾斜角度,基于所述自动定位点以所述倾斜角度和逆时针方向对所述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建立的坐标系以及得出的中心线确定出中心线在坐标系中的倾斜角度,并根据自动定位点以倾斜角度和逆时针方向对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其中,倾斜角度为中心线与平面预设定位框的角度差。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得到角度定位框,便于后续确定出应变计模块的准确安装位置。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触发模块,用于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验证模块,用于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电子设备30包括:处理器31、存储器32和计算机程序;其中
存储器32,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闪存(flash)。所述计算机程序例如是实现上述方法的应用程序、功能模块等。
处理器31,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方法中设备执行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3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3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32是独立于处理器3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设备还可以包括:
总线3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32和处理器31。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其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存储介质,也可以是通信介质。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例如,可读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可读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可读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可以位于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简称: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用户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可读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通信设备中。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执行指令,该执行指令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执行指令,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执行指令使得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在上述设备的实施例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包括:
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基于所述设置位置将所述应变计模块更新至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模块中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更新至所述应变计模块的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模型类型,将相同模型类型的多个所述子模型单元作为联动单元,并获取所述联动单元在所述应变计模块中的组合位置;
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将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联动单元作为上传单元;
确定所述安装端上传与所述上传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时,将所述分解位置的上传单元更新至所述组合位置处,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所述分解模块不具有子模型单元,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获取所述子模型单元的检测属性,所述检测属性包括自动检测属性和人工检测属性;
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对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自动检测属性调取预设焊点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焊点像素值提取相应所述联动单元的安装数据中的焊点像素点;
统计相邻的所述焊点像素点得到多个焊点像素点集合,获取所述焊点像素点集合的数量作为安装焊点数量;
根据所述安装焊点数量和预设数量的比对信息,得到检测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于所述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所述验证操作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包括:
基于所人工检测属性,接收管理端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验证操作,根据管理端对所述分解模块中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的触发信息,调取相应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发送至管理端;
接收管理端对相应所述安装数据的验证结果作为检测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包括:
确定所述检测数据为异常数据,调取预设异常像素值,根据所述预设异常像素值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像素值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步骤之前,还包括:
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解析所述配置信息得到与各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的设置位置;
获取所述桥梁孪生空间中各所述子桥梁模块,所述子桥梁模块具有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
根据所述子桥梁模块调取与之对应的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并获取预设定位框的中心点作为主动定位点,将所述主动定位点与所述设置位置对齐;
基于所述主动定位点以所述预设旋转方向和预设旋转角度对所述预设定位框进行角度调整,得到调整后的角度定位框。
10.一种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调取与目标桥梁对应的桥梁孪生空间,接收管理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配置的配置信息,基于应变计模块和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桥梁孪生空间进行更新得到指示孪生空间;
触发模块,用于基于安装端对所述指示孪生空间中应变计模块的触发操作,调取与所述应变计模块对应装配形态的分解模块进行展示,所述分解模块包括多个位于分解位置的子模型单元;
更新模块,用于根据安装端对所述子模型单元的上传操作,调取形态切换策略对相应所述分解模块和所述应变计模块进行模型更新,得到验证孪生空间;
验证模块,用于基于定制验证策略对所述子模型单元对应的安装数据进行验证得到检测数据,根据所述检测数据对所述验证孪生空间中的应变计模块进行更新,得到展示孪生空间发送至管理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71533.4A CN117974072B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71533.4A CN117974072B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74072A true CN117974072A (zh) | 2024-05-03 |
CN117974072B CN117974072B (zh) | 2024-06-04 |
Family
ID=90848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71533.4A Active CN117974072B (zh) | 2024-03-29 | 2024-03-29 |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74072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1998B1 (en) * | 2000-09-19 | 2002-03-0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load cell |
WO2023159810A1 (zh) * | 2022-02-25 | 2023-08-31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方法及系统 |
KR102582778B1 (ko) * | 2023-05-18 | 2023-09-26 | 주식회사 비즈에이앤씨 | 복수의 센서를 이용한 원격 구조물 안전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17171842A (zh) * | 2023-08-04 | 2023-12-0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城市慢行桥梁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 |
CN117629549A (zh) * | 2024-01-26 | 2024-03-01 | 辛集中交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建筑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 |
-
2024
- 2024-03-29 CN CN202410371533.4A patent/CN11797407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351998B1 (en) * | 2000-09-19 | 2002-03-05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designing a load cell |
WO2023159810A1 (zh) * | 2022-02-25 | 2023-08-31 | 山东大学 |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钢管混凝土拱桥施工监控方法及系统 |
KR102582778B1 (ko) * | 2023-05-18 | 2023-09-26 | 주식회사 비즈에이앤씨 | 복수의 센서를 이용한 원격 구조물 안전 진단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17171842A (zh) * | 2023-08-04 | 2023-12-05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城市慢行桥梁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系统 |
CN117629549A (zh) * | 2024-01-26 | 2024-03-01 | 辛集中交建设有限公司 | 一种桥梁建筑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殷华兵;: "多用途船船体应力监测系统布置", 船舶设计通讯, no. 02, 15 December 2019 (2019-12-15)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74072B (zh) | 202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18543B (zh) | 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530567A (zh) | 信息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170019085A (ko) | 중고 모바일 단말 자동 가치평가 방법 및 장치 | |
US12086978B2 (en) | Defect detection of a component in an assembly | |
US20240153069A1 (en) |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testing the quality of an object | |
CN117236883B (zh) | 基于ar技术的工程项目监理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JP2022054521A (ja) | 巡視点検作業評価システム、巡視点検作業評価装置、操作端末、位置検出端末、及び巡視点検作業評価方法 | |
CN117974072B (zh) | 用于振弦式点焊型应变计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
CN110740315A (zh) | 摄像头矫正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033060A (zh) | 服务器故障诊断方法、装置与系统 | |
JP6672673B2 (ja) |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13963363B (zh) | 一种基于ar技术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
CN111274137A (zh) | 异步接口检测方法、异步接口检测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4115627A (zh) | 应用于u盾测试的u盾显示信息获取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 |
CN118348383A (zh) | 一种手机主板的测试设备及其系统 | |
CN114264904B (zh) | 基于仿真和机器视觉的全液晶仪表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1752813B (zh) | 一种dos下bmc显存的测试方法及系统 | |
CN112541881B (zh) | 电子设备失效分析方法及系统 | |
CN111874768B (zh) | 检测电梯部件安装状态的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 |
CN106375698A (zh) |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汽车仪表图标自动辨别方法 | |
CN210990247U (zh) | 一种血压检测系统 | |
CN118786463A (zh) | 显示数据生成程序、显示数据生成装置及显示数据生成方法 | |
CN109214242A (zh) | 传感器数据获取方法、装置、系统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2025007125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and visualizing camera images in relation to a large-scale manufacturing product | |
CN112461504A (zh) | 一种基于vr镜片一致性测试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