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958766A - 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958766A
CN117958766A CN202410389657.5A CN202410389657A CN117958766A CN 117958766 A CN117958766 A CN 117958766A CN 202410389657 A CN202410389657 A CN 202410389657A CN 117958766 A CN117958766 A CN 1179587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o frequency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identification tag
dynamic radio
dynam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38965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958766B (zh
Inventor
李孝敏
杨光晔
王晓君
王宇琼
张佳
杜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Dazhong Yik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Dazhong Y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Dazhong Yik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Dazhong Yik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38965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95876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958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8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9587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9587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8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medical practitioners or patients, e.g. for collaborative diagnosis, therapy or health monitor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7Endoradiosondes
    • A61B5/073Intestinal transmit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for evaluating the gastrointestinal, the endocrine or the exocrine system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effecting co-operative working between equipment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main groups G06K1/00 - G06K15/00, e.g. automatic card files incorporating conveying and reading operation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Physi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医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方法包括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Description

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传统的胃肠动力的动态监测是口服钡条(24个),通过胃肠蠕动,口服的标签会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位置,3天以后拍X光片,然后通过钡条具体的分布,推测用户的胃肠动力情况。
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
(A)肠胃动力情况可能随时变化,但X光片不能每天或者每小时跟踪拍摄,所以X光片拍摄的时间不一定能准确反应患者的情况,数据具有滞后性。
(B)X光片成本较高,不适用于长期、大量进行肠胃动力的监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更便捷、低成本的对肠胃动力进行监测,并且获得的监测结果更具有时效性,提高了肠胃动力监测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方法包括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辅助采集器位于待测体的躯干下方;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优选的,辅助采集器包括压电传感器,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获取所述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比较所述采样压力幅值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若所述采样压力幅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则确定待测体为平躺姿态。
优选的,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预设压力幅值:当待测体平躺在辅助采集器上时,通过压电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长内采集多个采样电压值,并计算出采样电压平均值;计算每个采样电压值与采样电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所有差值的和与采样电压值的数量值之间的比值,将比值与预设值之间的积作为预设压力幅值。
优选的,通过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多个第一位置坐标;针对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每个第一位置坐标,基于该第一位置坐标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第二位置坐标,计算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若所有距离值均小于预设距离值,则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并第一预设时长的起始时间为定位时间。
优选的,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还包括: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首个定位时间以及排除时间,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
优选的,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根据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的大小,确定出预设数量的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基于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运动时长、以及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分别确定出平均运动时长、最大运动时长、平均运动速度以及最大运动速度,以作为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优选的,还包括:根据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确定待测体的姿态是否改变;若是,则更新所有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坐标。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装置,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辅助采集器位于待测体的躯干下方;
定位模块,用于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
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存储器存储有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处理器与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方法包括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辅助采集器位于待测体的躯干下方;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这样,待测体可以采用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式,采集口服于体内的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肠胃系统中的运动数据,进而分析出对应的监测结果,与传统的口服钡条方式相比,不仅可以采集实时数据,还可以长期进行监测,并且成本低,能够更好的辅助对用户的胃肠系统进行病情分析。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布置图案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辅助采集器与待测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每个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首先,对本申请可适用的应用场景进行介绍。本申请可应用于肠胃系统的动力监测。
传统的胃肠动力的动态监测是口服钡条(24个),通过胃肠蠕动,口服的标签会在不同的时刻处于不同的位置,3天以后拍X光片,然后通过钡条具体的分布,推测用户的胃肠动力情况。
传统的监测方法存在以下几方面缺点:
(A)肠胃动力情况可能随时变化,但X光片不能每天或者每小时跟踪拍摄,所以X光片拍摄的时间不一定能准确反应患者的情况,数据具有滞后性。
(B)X光片成本较高,不适用于长期、大量进行肠胃动力的监测。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肠胃动力监测系统。肠胃动力监测系统包括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动态射频识别标签、辅助采集器和用户终端。
这里的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和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可以为厘米级别定位精度的RFID标签。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可以为7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可以为10个。
其中,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需要待测体口服于体内,因此采用迷你微型RFID标签,例如8.6×6.1×2.6mm的抗金属标签,支持频率为902-928MHZ,支持协议ISO18000-6C/EPC。采用医用级硅胶封装成胶囊结构,防止标签被腐蚀。胶囊结构的高度为1.2cm,直径为8mm,在胃肠消化过程中,不容易粘到胃壁、肠道上,医用级硅胶密度大于水,很容易沉在胃容物的下方,进而保证胶囊结构从胃底部排出。同时医用级硅胶不会被人体吸收,可以保证服用后可以安全的排出。
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则可以与医用无纺布集成为一体,用于固定在待测体的皮肤表面。具体的,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用于对待测体的肠胃系统的不同监测区间进行分区,七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分别需要对应的设置于待测体的胃大湾、十二指肠末端、升结肠开始、横结肠开始、降结肠开始、乙状结肠开始、直肠开始处,这是由于食物在人体消化道内的运动轨迹中,一般具有显著特征的部分有大湾、十二指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几个部分。如图1所示,图1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布置图案示意图。
进一步的,每个人高矮胖瘦不一样,身高体重不一样,所以胃肠的解剖结构是不一样的。但是,胃大湾到十二指肠的运动轨迹基本相同(胃排空)。从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这个运动的趋势基本也相同。
由于身高、宽度等个体差异,所以医用无纺布的长、宽可以不同,各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也会相应的调整。
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类似服装的型号,可以定制S-M-L-XL-XXL-XXXL不同型号的无纺布,对应不同的身高、腰部宽度的用户。标签的位置参考解剖结构图中胃大湾、十二指肠末端、升结肠开始、横结肠开始、降结肠开始、乙状结肠开始、直肠开始处位置布置。
检测开始前,可以由医生固定贴到人体背部,可以用胶粘贴,也可以用布套等方式固定。医生选择规格合适的无纺布以及七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可以使得7个标签与待测体的胃大湾(1)、十二指肠末端(2)、升结肠开始(3)、横结肠开始(4)、降结肠开始(5)、乙状结肠开始(6)、直肠开始处(7)的位置基本对应。
对于每个规格的医用无纺布,静态射频识别标签(1)(2)(3)(4)(5)(6)(7)的位置都是相对固定的,其中,(1)-(2)的间距L1、(3)—(4)的间距L2、(4)—(5)的间距L3、(5)—(6)的间距L4、(6)—(7)的间距L5,对于每个规格的医用无纺布也是相对固定的。
待测体固定好静态射频识别标签、服用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后,则可以躺在平整的平面上,如床上,并且将辅助采集器放置在躯干下方。
这里的辅助采集器包括多个RFID小型天线、RFID读写器、显示元件、处理元件、压电传感器和通讯元件。其中,辅助采集器的主体可以为一块长形板,多个RFID小型天线(可以为4个)成正方形布置组成天线阵列。RFID小型天线可以采用YF-120120-CA型号的小型天线,尺寸为5.2cm×5.2cm×0.5cm,具有良好的读写范围,与动态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构成了RFID子系统,工作在915±2MHZ频段。
具体的,四个小型RFID微带天线可以嵌于40cm×40cm的方形板的四个顶角处,两个天线中心的水平或数值距离为32cm,接近于RFID子系统波长的2倍,作为RFID读取阵列。四个天线均与用于读取RFID标签相位信息的RFID读写器(如Speedway R420读写器)连接,可以读取提供RFID的多种信号特征,收集RFID标签返回的相位信息。
RFID读写器通过4G模块与单片机(MCU,例如型号可以为ESP32-S3)连接,以上传采集到的RFID标签的相位信号,单片机则通过网卡模块(wifi、蓝牙等)将定位信息上传到云端,云端通过处算法分析计算出RFID标签的位置坐标。
压电传感器可以直接与单片机连接,以将采集到的压力值上传到云端。
辅助采集器还相应的设置有电源,用于供电,以及显示屏或指示灯,用于指示辅助采集器的工作状态。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云端接收到辅助采集器上传的压力值或RFID标签的位置坐标后,可以进行肠胃动力监测。
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包括:
S1、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辅助采集器位于待测体的躯干下方。
如图3所示,图3为辅助采集器与待测体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用户可以是清醒状态或睡眠状态下,躺在辅助采集器上,因此,为了确定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确定用户是否已经躺在床上。
这里,压电传感器应位于待测体躯干下方,优选位于心脏下方。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
获取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比较采样压力幅值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若采样压力幅值大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则确定待测体为平躺姿态。
具体的,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预设压力幅值采样压力幅值:
当待测体平躺在辅助采集器上时,通过压电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长内采集多个采样电压值,并计算出采样电压平均值。
计算每个采样电压值与采样电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所有差值的和与采样电压值的数量值之间的比值,作为预设压力幅值采样压力幅值。
其中,为采样压力幅值预设压力幅值,/>为采样电压值的数量值,/>为采样电压平均值,/>为采集电压值。
这里的预设压力幅值可以为0.8×,其中,/>为用户开始使用时,先以静卧平躺姿态躺在辅助采集器上,此时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最大压力值,记为/>
即,当>0.8×/>时,则可以确定待测体当前为平躺姿态,则确定满足监测条件。
S2、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
满足监测条件后,需要初始化所有RFID标签的位置坐标,辅助采集器会上传每个RFID标签的ID、相位信息等到云端。云端先根据相位信息确定出对应的位置坐标,这一部分的算法原理在现有技术中已经广泛应用,不再赘述。这里的位置坐标采用二维坐标系(X,Y)。
对于静态射频识别标签(1)-(7),云端在初始化其位置坐标后,还需要计算出对应的距离值L1-L5。
对应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为了避免误差较大,则采用多点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获取其对应的位置坐标。例如,辅助采集器每6秒上传一次相位信息,云端则可以确定出对应的一个位置参数,而云端则采用每10次位置参数之间的均值,作为一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坐标。即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频率为1分钟,并且需要保证待测体的姿态不变,若待测体姿态变化,则该位置坐标作废。
具体的,通过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
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多个第一位置坐标。针对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每个第一位置坐标,基于该第一位置坐标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第二位置坐标,计算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若所有距离值均小于预设距离值,则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并第一预设时长的起始时间为定位时间。
这里的第一预设时长可以设置为5分钟。即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若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目标静态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保持小于等于3cm,则可以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目标静态识别标签需要从静态识别标签(1)到(7)的顺序进行选择。即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首先与静态识别标签(1)进行分析,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识别标签(1)后,则开始与静态识别标签(2)进行分析,以此类推,直到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识别标签(7)。
当确定了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了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则可以确定出定位时间,这里的定位时间选择为5分钟时长的起始时间。
在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了静态射频识别标签(7)后,则可以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具体的,可以将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识别标签(7)的定位时间之后,首次未获取到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时间,则可以记为排出时间。这里,用户应尽量每次排便后,都返回平躺在辅助采集器上。
还可以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首个定位时间以及排除时间,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
最后,步骤S2中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可以获得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1)到(7)的定位时间,以及排出时间。
S3、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
在步骤S3中,监测区间分别为(a)胃到十二指肠运动、(b)小肠内、(c)升结肠内、(d)横结肠内、(e)降结肠内、(f)乙状结肠内、(g)直肠内。
具体的,各个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胃到十二指肠的运动速度V1:
其中,L1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2)-(1)之间的距离值,t2、t1分别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2)的定位时间以及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1)的定位时间。
小肠内的运动速度V2:
其中,6为待测体对应的小肠长度值,t3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3)的定位时间。
这里的小肠长度值可以根据待测体的进行适应性调整,6m只是成年人一般的小肠长度值。
升结肠内的运动速度V3:
其中,L2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3)-(4)之间的距离值,t4、t3分别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4)的定位时间以及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3)的定位时间。
横结肠内的运动速度V4:
其中,L3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4)-(5)之间的距离值,t5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5)的定位时间。
降结肠内的运动速度V5:
其中,L4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5)-(6)之间的距离值,t6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6)的定位时间。
乙状结肠内的运动速度V6:
其中,L5为静态射频识别标签(6)-(7)之间的距离值,t7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7)的定位时间。
直肠内的运动速度V7:
其中,0.15为待测体的直肠长度值,t8为当前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这里的直肠长度值也可以适应性调整。
以及可以确定出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T=t8-t1。
S4、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在步骤S4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根据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的大小,确定出预设数量的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
这里可以根据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进行排序,选择时间最短的前5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作为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
基于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运动时长、以及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分别确定出平均运动时长、最大运动时长、平均运动速度以及最大运动速度,以作为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最后求出的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可以是5个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数据求出的平均值。
根据获得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可以对待测体的肠胃系统动力学指标进行分析。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待测体可以采用基于射频识别的定位方式,采集口服于体内的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肠胃系统中的运动数据,进而分析出对应的监测结果,与传统的口服钡条方式相比,不仅可以采集实时数据,还可以长期进行监测,并且成本低,能够更好的辅助对用户的胃肠系统进行病情分析。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用户睡眠状态下的使用场景,由于待测体的睡姿可能不自主的变化,因此需要实时的对待测体的姿态进行监控。
具体的,可以根据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确定待测体的姿态是否改变。若是,则更新所有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坐标。
这里可以通过压电传感器实时采集到的采样电压值,统计出一分钟或三分钟内的均方差,确定均方差是否大于第一预设值,若大于第一阈值,则可以确定待测体发生了体动。若均方差下与第二预设值,则可以确定待测体离开了床体。
若均方差在第二预设值到第一预设值之间,则可以确定待测体正常躺在床上。
此时,可以执行步骤S1中的步骤,进一步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检测到待测体体动、离床或者躺下的姿态发生改变时,则需要重新对静态射频识别标签进行定位,重新计算L1到L5之间的距离值。
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中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装置400的结构示意图,包括:
获取模块410,用于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辅助采集器位于待测体的躯干下方;
定位模块420,用于若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
处理模块430,用于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
分析模块440,用于基于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获取模块410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获取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比较采样压力幅值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若采样压力幅值大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则确定待测体为平躺姿态。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预设压力幅值:当待测体平躺在辅助采集器上时,通过压电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长内采集多个采样电压值,并计算出采样电压平均值;计算每个采样电压值与采样电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计算所有差值的和与采样电压值的数量值之间的比值,将比值与预设值之间的积作为预设压力幅值。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定位模块420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多个第一位置坐标;针对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每个第一位置坐标,基于该第一位置坐标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第二位置坐标,计算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若所有距离值均小于预设距离值,则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并第一预设时长的起始时间为定位时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还包括: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首个定位时间以及排除时间,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分析模块440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根据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的大小,确定出预设数量的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基于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运动时长、以及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分别确定出平均运动时长、最大运动时长、平均运动速度以及最大运动速度,以作为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根据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确定待测体的姿态是否改变;若是,则更新所有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坐标。
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中所示,所述电子设备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20和总线530。
所述存储器520存储有所述处理器510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500运行时,所述处理器510与所述存储器520之间通过总线530通信,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510执行时,可以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可以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所述辅助采集器位于所述待测体的躯干下方;
若所述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所述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
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
基于所述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采集器包括压电传感器,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
获取所述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
比较所述采样压力幅值与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若所述采样压力幅值大于所述预设压力幅值的大小,则确定待测体为平躺姿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所述采样压力幅值:
当待测体躺在辅助采集器上时,通过所述压电传感器在第二预设时长内采集多个采样电压值,并计算出采样电压平均值;
计算每个采样电压值与所述采样电压平均值之间的差值;
计算所有差值的和与采样电压值的数量值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采样压力幅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
获取第一预设时长内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多个第一位置坐标;
针对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每个第一位置坐标,基于该第一位置坐标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第二位置坐标,计算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
若所有距离值均小于预设距离值,则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目标静态射频识别标签,并第一预设时长的起始时间为所述定位时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还包括:
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排出时间;
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首个定位时间以及排除时间,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根据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的运动时长的大小,确定出预设数量的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
基于目标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运动时长、以及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分别确定出平均运动时长、最大运动时长、平均运动速度以及最大运动速度,以作为所述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根据所述压电传感器采集到的采样压力幅值,确定所述待测体的姿态是否改变;
若是,则更新所有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位置坐标。
8.一种肠胃动力的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辅助采集器采集到的压力值,确定待测体是否为平躺姿态,所述辅助采集器位于所述待测体的躯干下方;
定位模块,用于若所述待测体为平躺姿态,则针对待测体预先口服于体内的多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中的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辅助采集器第一预设时长内采集到的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与多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经过每个静态射频识别标签的定位时间,所述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依次固定在待测体体表的预设位置上;
处理模块,用于针对每个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根据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定位时间以及静态射频识别标签之间的距离值,确定出该动态射频识别标签在不同监测区间的运动速度;
分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动态射频识别标签所对应的所有运动速度,确定出待测体的肠胃动力监测结果。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总线,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电子设备运行时,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之间通过总线通信,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的步骤。
CN202410389657.5A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睡眠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795876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9657.5A CN117958766B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睡眠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389657.5A CN117958766B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睡眠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8766A true CN117958766A (zh) 2024-05-03
CN117958766B CN117958766B (zh) 2024-06-07

Family

ID=90851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389657.5A Active CN117958766B (zh) 2024-04-02 2024-04-02 一种睡眠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958766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4A (zh) * 1995-09-05 1998-10-07 物理高技术研究所 测定有机体空腔中标记物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US20060235275A1 (en) * 2002-12-30 2006-10-19 Raphael Rabinovitz Method for in vivo sensing
US20080147087A1 (en) * 2006-10-20 2008-06-19 Eli Hor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a tracking curve of and in vivo device
CN101237903A (zh) * 2005-01-18 2008-08-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所摄入胶囊通过的系统和方法
US20100222670A1 (en) * 2007-10-04 2010-09-02 Michel Demierre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method for analys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CN11381044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射频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WO2022125092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Caravan Tech Llc Arrangement, bolus, tag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an animal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5404A (zh) * 1995-09-05 1998-10-07 物理高技术研究所 测定有机体空腔中标记物位置的装置和方法
US20060235275A1 (en) * 2002-12-30 2006-10-19 Raphael Rabinovitz Method for in vivo sensing
CN101237903A (zh) * 2005-01-18 2008-08-06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所摄入胶囊通过的系统和方法
US20080147087A1 (en) * 2006-10-20 2008-06-19 Eli Hor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deling a tracking curve of and in vivo device
US20100222670A1 (en) * 2007-10-04 2010-09-02 Michel Demierre Device for measuring and method for analysing gastrointestinal motility
CN113810445A (zh) * 2020-06-16 2021-12-17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射频识别方法、射频识别装置及服务器
WO2022125092A1 (en) * 2020-12-10 2022-06-16 Caravan Tech Llc Arrangement, bolus, tag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physiological state of an animal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TAIMOOR SHAH 等: "DEVELOPMENT OF A TRACKING ALGORITHM FOR AN IN-VIVO RF CAPSULE PROTOTYP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31 December 2006 (2006-12-31), pages 173 - 176, XP031082837 *
刘勇 等: "基于射频信号强度的胃肠道内微系统位置跟踪方法研究",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vol. 29, no. 4, 31 August 2010 (2010-08-31), pages 353 - 359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958766B (zh) 2024-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2233002B2 (en) Ostomy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EP4039179B1 (en) Multi-electrode patch for abdominal detection of fetal electrophysiological signals
Colella et al. Design of UHF RFID sensor-tags for 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human body movements
AU4224200A (en) Physiological sensor array
CN105848570A (zh) 用于低功率定量测量的集成装置
CN101569526A (zh) 穿戴式低负荷睡眠记录装置
EP2413786B1 (en) Method of determining body exit of an ingested capsule
Reichmuth et al. A non-invasive wearable bioimpedance system to wirelessly monitor bladder filling
CN108720814A (zh) 一种乳腺健康远程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06510654A (zh) 一种诊脉仪的定位方法和系统
CN107260173A (zh) 一种基于摄像头与球状标记物的呼吸测量方法
CN117958766B (zh) 一种睡眠肠胃动力的监测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144641B (zh) 生理状态指示仪器和方法
CN117224090B (zh) 一种睡眠胃食管反流监测系统
US20230218219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al sensor placement and signal quality for monitoring maternal and fetal activities
US8280679B2 (en) Activity monitor
CN201469263U (zh) 穿戴式低负荷睡眠记录仪
CN105011935A (zh) 一种生物体内外磁目标定位装置及方法
KR20100036697A (ko) 체내 이식형 혈압, 맥파 측정 센서와 수신 시스템
Saddaoui et al. Wireless tag sensor network for apnea detection and posture recognition using LSTM
Angelucci et al. Validation of a wearable system for respiratory rate monitoring in dogs
Zhang et al. Simultaneous assessment of the intraluminal pressure and transit time of the colon using a telemetry technique
CN118629569B (zh) 基于院内智能腕带的患者信息监控方法与设备
CN106805942A (zh) 人体生理信息采集组件、人体生理参数测量设备和系统
WO2014016458A1 (es) Sistema telemétrico inalámbrico para la monitorización de magnitudes estáticas y dinámic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