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21921A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21921A CN117921921A CN202311805694.1A CN202311805694A CN117921921A CN 117921921 A CN117921921 A CN 117921921A CN 202311805694 A CN202311805694 A CN 202311805694A CN 117921921 A CN117921921 A CN 11792192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e
- oil
- suction
- air
- suction ho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24—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 B29C41/26—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for making articles of indefinite length by depositing flowable material on a rotating dru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1/00—Shaping by coating a mould, core or other substrate, i.e. by depositing material and stripping-off the shaped article;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1/3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1/46—Heating or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7/00—Flat articles, e.g. films or sheets
- B29L2007/008—Wide strips, e.g. films, web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延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包括吸风罩本体,所述吸风罩本体设有第一抽气腔和第二抽气腔,所述第一抽气腔与所述第二抽气腔连通,所述第一抽气腔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所述第二抽气腔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本申请在第一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通过第一接油板收集从第一抽气腔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在第二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通过第二接油板收集从第二抽气腔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避免油滴落在冷却辊上,确保流延膜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延膜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背景技术
流延膜是通过熔体流涎骤冷生产的一种无拉伸、非定向的平挤薄膜。流延膜具有优越的热封性能和优良的透明性,是主要的包装复合基材之一。
流延膜通常由流延膜成型机生产制得,其生产方法是:熔融料经挤出后通过流延模具模头下端的出料口流出,形成薄膜,离开模头后,熔融料经过一个短的间隙,到达低温的流延辊面而急剧冷却定型,再经牵引、切边后把制品收卷,最终得到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
模头挤出熔融料,熔融料的温度会比较高,此时较佳的情况是要使熔融料尽快贴辊的,如果熔融料挤出后,还不紧贴冷却辊,温度就会降低,后面再贴辊也会影响薄膜成型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会在冷却辊上方设置吸风罩,吸风罩通过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抽真空装置启动后,使得吸风罩的内腔形成负压,使得熔融薄膜与冷辊的紧密接触,提高塑料薄膜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吸风罩装置通常采用单腔室或双腔室,这类技术可参考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16068336U公开的一种流延设备用吸风装置,包括吸风装置主体、嵌合板和安装板,吸风装置主体的顶部嵌合安装有支撑板,吸风装置主体的底部安装有限位层,限位层的内部嵌合安装有限位板,限位层的内部嵌合安装有嵌合板,限位层的底部安装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内部嵌合安装有安装板。
现有技术的吸风装置,普遍没有设置防滴油的结构,熔融薄膜里的挥发物遇冷形成油滴,例如硅油等,油滴直接滴在冷却辊上,会影响薄膜的质量。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的吸风装置没有设置防滴油结构,导致油滴直接滴在冷却辊上的问题。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包括吸风罩本体,所述吸风罩本体设有第一抽气腔和第二抽气腔,所述第一抽气腔与所述第二抽气腔连通,所述第一抽气腔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所述第二抽气腔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
具体的,所述吸风罩本体包括第一壳体、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的隔板和固定于所述隔板的第二壳体,所述隔板将所述第一抽气腔与所述第二抽气腔分隔,所述第一连接管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连接管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接油板连接于所述隔板下端并且朝所述第一抽气腔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第一接油槽。
具体的,所述隔板固定有辅助安装板,所述辅助安装板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板,所述第一调节板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抽气腔流入所述第二抽气腔的风量。
具体的,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隔板之间设有调节螺栓,用于调节所述隔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高度。
具体的,所述第一抽气腔内侧顶端设有倾斜的引导板,所述第一连接管位于所述引导板上方,所述引导板用于降低气体流出所述第一抽气腔的口径,还用于将部分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油板上方的所述隔板侧壁。
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具有斜跨所述第二抽气腔的滤风板,所述滤风板上设有若干气孔,所述滤风板位于所述第二接油板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接油板的倾斜方向相同。
具体的,所述第二壳体固定有挡板,所述第二接油板连接于所述挡板下端并且朝所述第二抽气腔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第二接油槽。
具体的,所述挡板固定有第二调节板,所述第二调节板下端与冷却辊表面相抵,以堵住所述第二调节板与冷却辊之间的缝隙。
具体的,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下端面为平面或圆弧面。
具体的,所述吸风罩本体还包括吸风罩固定板和模具固定板,所述吸风罩固定板与所述模具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吸风罩固定板还与所述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板用于将其安装在流延模具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在第一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通过第一接油板收集从第一抽气腔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在第二抽气腔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通过第二接油板收集从第二抽气腔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避免油滴落在冷却辊上,确保流延膜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与流延模具组装后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二壳体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与流延模具、冷却辊组装后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为:吸风罩本体10、第一抽气腔101、第二抽气腔102、第一连接管103、第一接油板20、第二连接管104、第二接油板30、第一壳体11、隔板12、第二壳体13、第一接油槽21、辅助安装板14、第一调节板15、调节螺栓40、引导板16、滤风板131、气孔132、挡板17、第二接油槽31、第二调节板18、吸风罩固定板19、模具固定板110、流延模具50、冷却辊60、流延膜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考图1~图5,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包括吸风罩本体10,吸风罩本体10设有第一抽气腔101和第二抽气腔102,第一抽气腔101与第二抽气腔102连通,第一抽气腔101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3,第一抽气腔101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20,第二抽气腔102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4,第二抽气腔102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30。
本实施例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适用于流延膜70的生产加工,将其安装在冷却辊60上方,并使第一抽气腔101的进气口朝向流延模具50的模头,配合抽真空装置的使用,当熔融料经挤出后通过流延模具50模头下端的出料口流出,流出后在低温的冷却辊60表面急剧冷却形成流延膜70,通过在冷却辊60上方设置本申请的防滴油吸风罩装置,抽真空装置启动后,使得第一抽气腔101形成负压,保证熔融薄膜与冷却辊60的紧密接触,提高流延膜70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而且,还设置了第二抽气腔102,当第一抽气腔101的吸力不足时,第二抽气腔102作为补强用负压腔室,确保熔融薄膜与冷却辊60的紧密接触。
另一方面,由于熔融薄膜里的挥发物遇冷形成油滴,例如硅油等,油滴直接滴在冷却辊60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施例在第一抽气腔101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20,通过第一接油板20收集从第一抽气腔101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第二抽气腔102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30,通过第二接油板30收集从第二抽气腔102内形成并滴落的油滴,避免油滴落在冷却辊60上,确保流延膜70的成型效果和质量。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管103具有多个,并且沿第一抽气腔101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相比常规的单个出风口结构,能够避免集中出风,提高抽风的均匀性;第二连接管104具有多个,并且沿第二抽气腔102的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相比常规的单个出风口结构,能够避免集中出风,提高抽风的均匀性。
请参见图3,本实施例的吸风罩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固定于第一壳体11的隔板12和固定于隔板12的第二壳体13,隔板12将第一抽气腔101与第二抽气腔102分隔,第一连接管103安装于第一壳体11,第二连接管104安装于第二壳体13,第一连接管103通过气体输送管道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抽真空装置启动后,使得第一抽气腔101内形成负压;第二连接管104通过气体输送管道与另一抽真空装置连通,该抽真空装置启动后,使得第二抽气腔102内形成负压,第一抽气腔101与第二抽气腔102由不同的抽真空装置控制,能够适应于各种抽气要求。
进一步的,第一接油板20连接于隔板12下端并且朝第一抽气腔101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一个V形的第一接油槽21,将第一接油槽21的左右两端通过盖板盖住,避免侧漏,针对容易固化的油类,可将隔板12设计成拆装式结构,便于将其拆下清洗;针对难以固化的油类,可在其中一个盖板上开设一个排放口,排放口外接输油管,通过输油管将油类输送转移。
隔板12与冷却辊60之间预留有用于导通第一抽气腔101与第二抽气腔102的间隙,在隔板12固定有辅助安装板14,辅助安装板14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板15,辅助安装板14与隔板12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与腰孔配合固定,在辅助安装板14上设置腰孔,将螺栓穿过隔板12安装于腰孔中,通过调整螺栓在腰孔中的安装位置,实现辅助安装板14、第一调节板15的高度调整,从而调节从第一抽气腔101流入第二抽气腔102的风量。
此外,第一壳体11与隔板12之间设有调节螺栓40,调节螺栓40用于调节隔板12与第二壳体13的安装高度,从而适应于不同外径的冷却辊60。
进一步的,第一抽气腔101内侧顶端设有倾斜的引导板16,第一连接管103位于引导板16上方,引导板16用于降低气体流出第一抽气腔101的口径,负压风加速后进入第一抽气腔101,在引导板16的阻挡作用下,使得负压风减速,并将部分气流引导至第一接油板20上方的隔板12侧壁,气流中挥发物遇冷形成油滴,再沿隔板12侧壁流下,最后由第一接油槽21收集,有效的降低了排放气体中的挥发物的浓度。
请参考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壳体13具有斜跨第二抽气腔102的滤风板131,通过滤风板131提高气流在第二抽气腔102中的均匀性,滤风板131上设有若干气孔132,气孔132的形状不限定,可以为圆孔、方孔、腰孔等,能提高气体与滤风板131的接触面积,使得气体中的挥发油遇冷形成油滴,再滴落至第二接油板30上,滤风板131位于第二接油板30上方并且与第二接油板30的倾斜方向相同,通过设置倾斜的滤风板131,将油滴引流至第二接油槽31上方,直接滴落至第二接油槽31内收集,避免油污染冷却辊60。
进一步的,第二壳体13固定有挡板17,第二接油板30连接于挡板17下端并且朝第二抽气腔102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一个V形的第二接油槽31,将第二接油槽31的左右两端通过盖板盖住,避免侧漏,针对容易固化的油类,可将挡板17设计成拆装式结构,便于将其拆下清洗;针对难以固化的油类,可在其中一个盖板上开设一个排放口,排放口外接输油管,通过输油管将油类输送转移。
为了适应于不同外径的冷却辊60的安装,挡板17固定有第二调节板18,通过调节第二调节板18的安装高度,使得第二调节板18下端与冷却辊60表面相抵,以堵住第二调节板18与冷却辊之间的缝隙,避免漏风,影响负压抽气效果。
进一步的,第二调节板18的下端面为平面,该平面与冷却辊60表面相切,密封性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调节板18的下端面还可以设置成圆弧面,通过圆弧面与冷却辊60表面紧贴,同样能够实现密封效果。
吸风罩本体10还包括吸风罩固定板19和模具固定板110,吸风罩固定板19与模具固定板110固定连接,吸风罩固定板19还与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模具固定板110用于将其安装在流延模具50上。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各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发明创造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罩本体(10),所述吸风罩本体(10)设有第一抽气腔(101)和第二抽气腔(102),所述第一抽气腔(101)与所述第二抽气腔(102)连通,所述第一抽气腔(101)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03),所述第一抽气腔(101)内侧底部设有第一接油板(20),所述第二抽气腔(102)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04),所述第二抽气腔(102)内侧底部设有第二接油板(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罩本体(10)包括第一壳体(11)、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隔板(12)和固定于所述隔板(12)的第二壳体(13),所述隔板(12)将所述第一抽气腔(101)与所述第二抽气腔(102)分隔,所述第一连接管(103)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连接管(104)安装于所述第二壳体(13),所述第一接油板(20)连接于所述隔板(12)下端并且朝所述第一抽气腔(101)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第一接油槽(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固定有辅助安装板(14),所述辅助安装板(14)下端连接有第一调节板(15),所述第一调节板(15)用于调节从所述第一抽气腔(101)流入所述第二抽气腔(102)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1)与所述隔板(12)之间设有调节螺栓(40),用于调节所述隔板(12)与所述第二壳体(13)的安装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气腔(101)内侧顶端设有倾斜的引导板(16),所述第一连接管(103)位于所述引导板(16)上方,所述引导板(16)用于降低气体流出所述第一抽气腔(101)的口径,还用于将部分气流引导至所述第一接油板(20)上方的所述隔板(12)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3)具有斜跨所述第二抽气腔(102)的滤风板(131),所述滤风板(131)上设有若干气孔(132),所述滤风板(131)位于所述第二接油板(30)上方并且与所述第二接油板(30)的倾斜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13)固定有挡板(17),所述第二接油板(30)连接于所述挡板(17)下端并且朝所述第二抽气腔(102)方向倾斜向上,以形成第二接油槽(3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7)固定有第二调节板(18),所述第二调节板(18)下端与冷却辊(60)表面相抵,以堵住所述第二调节板(18)与冷却辊之间的缝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板(18)的下端面为平面或圆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罩本体(10)还包括吸风罩固定板(19)和模具固定板(110),所述吸风罩固定板(19)与所述模具固定板(110)固定连接,所述吸风罩固定板(19)还与所述第一壳体(11)固定连接,所述模具固定板(110)用于将其安装在流延模具(5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05694.1A CN117921921A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805694.1A CN117921921A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21921A true CN117921921A (zh) | 2024-04-26 |
Family
ID=90754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805694.1A Pending CN117921921A (zh) | 2023-12-25 | 2023-12-25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21921A (zh) |
-
2023
- 2023-12-25 CN CN202311805694.1A patent/CN117921921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733231U (zh) | 一种锂电隔膜铸片冷却系统及铸片机 | |
CN212128351U (zh) | 一种生产熔喷布用熔喷喷丝板 | |
CN221775075U (zh)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
CN108393442B (zh) | 一种用于铸造铜板坯的水平连铸结晶器 | |
CN117921921A (zh) | 一种防滴油吸风罩装置 | |
CN106735010B (zh) | 一种适用于非晶宽带制备的冷却辊 | |
WO2020063060A1 (zh) | 一种流延设备用吸风装置 | |
JP2001523582A (ja) | キャスティングベルトの冷却デバイス及び方法 | |
CN212495266U (zh) | 一种铝合金气滑铸造结晶器 | |
CN221325080U (zh) | 中频炉水冷装置的冷却装置 | |
CN207195040U (zh) | 飞机空气‑燃油散热器进排气装置 | |
CN210333815U (zh) | 一种铝型材挤压机出料口简易冷却装置 | |
CN211416234U (zh) | 塑料膜降温冷却装置 | |
CN203843128U (zh) | 倾斜式铸轧机前箱 | |
CN220499699U (zh) | 一种真空抽风装置及薄膜铸片设备 | |
CN220681483U (zh) | 一种橡胶冷流道系统 | |
CN221544714U (zh) | 一种钢水防护套 | |
CN219028228U (zh) | 一种锂电池隔离膜的铸片冷却装置 | |
CN112659432A (zh) | 一种聚酰亚胺薄膜流涎机补偿进风装置 | |
CN219541665U (zh) | 一种压铸机模具冷却装置 | |
CN214172653U (zh) | 一种商用冷柜冰箱排水结构 | |
CN217210315U (zh) | 一种浇筑汽车刹车泵熔化炉 | |
CN220556236U (zh) | 一种塑钢管连续镀膜生产线的风冷环 | |
CN220052837U (zh) | 一种发泡管冷却装置及发泡管生产设备 | |
US12059642B1 (en) | Automobile oil filter base assembly and automobile oil filter radiator assembl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