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919017B -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919017B CN117919017B CN202410326902.8A CN202410326902A CN117919017B CN 117919017 B CN117919017 B CN 117919017B CN 202410326902 A CN202410326902 A CN 202410326902A CN 117919017 B CN117919017 B CN 1179190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 piece
- air flow
- outer shell
- sliding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01—Body part
- A61F2007/0002—Head or parts thereof
- A61F2007/0008—Scalp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7/00—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 A61F2007/0059—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ith an open fluid circuit
- A61F2007/0063—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ith an open fluid circuit for cooling
- A61F2007/0064—Heating or cooling appliances for medical 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the human body with an open fluid circuit for cooling of ga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hermotherapy And Cooling 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装置包括内外套设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腔体,外壳体通过通气管与冷却装置相连;第一腔体的内部配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滑移杆,内壳体上配置有贯穿孔,滑移杆的一端穿过贯穿孔,滑移杆的另一端与外壳体活动连接;滑移杆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筒,限位筒的侧壁配置有通气孔,限位筒与滑移杆活动配合。本发明能够实现对降温介质的调控,避免局部降温不良,同时大幅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医用头部降温装置普遍用于对患者的头部进行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组织代谢,减少耗氧量,减轻脑细胞损害,预防脑水肿。特别是针对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头部降温装置可使脑代谢率降低,耗氧量减少,增加缺氧耐受力,有效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避免脑疝的发生,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现有技术中,医用头部降温装置佩戴舒适度较差,导致患者服从性较差。
公告号为JP7043532B2的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医用头部冷却帽,该医用头部冷却帽能够提高头皮的冷却效率,并且不会给佩戴者带来压迫感,不会滑动,此一种由热冷却帽构成的医用头部冷却帽包括内盖和外盖,外盖具有两条分别从开口两侧拉出的第一带子,向外延伸并可通过第一止动件连接在一起,使得佩戴者将头部放入开口中并戴上帽子后,带可通过颈部后面的止动件紧固;并且从后部的中心边缘附近延伸到前缘的两个第二带可以通过第二止动件连接在一起,佩戴者将头部置于开口内戴上帽子后,挡块可将第二系带系紧在额头周围。然而该发明解决了佩戴问题,却无法实现对降温帽内温度的控制,也无法实现对降温介质的调控,患者佩戴舒适度的提升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医用头部降温装置,能够实现对降温介质的调控,避免局部降温不良,并可大幅提高患者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包括内外套设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有第一腔体,外壳体通过通气管与冷却装置相连;
第一腔体的内部配置有缓冲组件,缓冲组件包括滑移杆,内壳体上配置有贯穿孔,滑移杆的一端穿过贯穿孔,滑移杆的另一端与外壳体活动连接;
滑移杆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筒,限位筒的侧壁配置有通气孔,限位筒与滑移杆活动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通气管将外界的低温气流引入第一腔体,通过低温气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处理。第一腔体的存在使得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设有间隙,通过通气管进入的低温气流能够流动并充斥在二者之间,从而使得患者头部各个区域同步降温,可避免出现局部降温不良的状况。
缓冲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内壳体与外壳体的空间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对外壳体实现限位,防止内壳体与外壳体贴合,避免出现局部气流流动不畅;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气流均衡度。
滑移杆可通过弹簧等与外壳体弹性连接,配合可活动的限位筒,在气流的吹动作用下限位筒能够相对于滑移杆晃动,从而实现带动周围气流流动,并有助于产生气流扰动,进而促使气流通过内壳体上的贯穿孔进入内壳体的内部,从而提高低温气流与患者头部的接触概率,提高对患者头部的降温效果。此外,限位筒可拦截部分低温气流,有助于降低气体从第一腔体向外排出的效率,从而提高低温气流与患者头部的换热效率。其上布设通气孔可实现气流的流进和流出,配合限位筒相对于滑移杆轴线的晃动,还能够提高位筒内部气流的均衡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滑移杆远离外壳体的一端配置有按摩头,按摩头暴露在内壳体远离外壳体的一侧。进一步的,按摩头可选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硅胶材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通气管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气管,排气管设于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排气管的侧壁配置有孔体。多个孔体在排气管的末端均匀分散设置,分散设置的多个孔体沿排气管的长度方向占用一定距离。
由此,利用通气管能够提高通气管内部气流进入外壳体内部后向不同区域分散的效率,避免出现局部换热不良。
进一步的,排气管的内部配置有阻流件,阻流件具有足够的长度,并且阻流件能够沿排气管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用于封堵或暴露孔体。
由此,通过阻流件能够对进入外壳体内部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气流换热效率的调节,使得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气流温度保持稳定,一方面能够避免因气流流速过高导致的气流排出速度过快,进而保证进入外壳体内部的气流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头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保证换热效果、避免能量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因气流流速过慢导致的气流在外壳体内部滞留时间过长,从而防止降温效果下降或换热不良,也可避免出现局部气体流动异常,防止出现换热死角。
进一步的,阻流件包括阻流滑块和第二弹簧,阻流滑块设于排气管的内部,排气管的端部配置有密封塞,阻流滑块与密封塞通过第二弹簧连接。如此,阻流滑块能够在排气管的内部沿气流流向往返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通气管的内部配置有紊流组件;紊流组件包括紊流基体,紊流基体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紊流基体套设在通气管的内部,紊流基体两端的开口端沿通气管的长度方向也就是沿气流的流向设置;紊流基体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导流件。如此,通过紊流组件能够将进入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气流进一步分割再混合,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避免局部气流气温过低或过高,也能够到达稳定气流流速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有助于引导紊流基体的内部气流的流向,从而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达到温度均衡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流件为一端开口的罩体结构,第一导流件的开口端与紊流基体的进气端相对设置,第一导流件的侧壁环绕配置有排气通道;第一导流件的外部配置有导流叶板。
进一步的,第一导流件与紊流基体转动连接,第一导流件与紊流基体之间配置有第二连接件。
由此,第一导流件在气流的吹动作用下相对于紊流基体转动,进而促使其内部的气流产生旋流,提高气流流速,并加速气流混合。排气通道与导流叶板的配合用于进一步引导经由第一导流件排出的气流的流向。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紊流基体的末端配置有第二导流件,第一导流件与第二导流件沿紊流基体内部气流流向依次设置;第二导流件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第二导流件的一个开口端与第一导流件相对设置,第二导流件的另一开口端配置有导流弧板,导流弧板为弧形板材,多个导流弧板围绕第二导流件环绕间隔布设。导流弧板的弧面与第二导流件的轴线偏心设置。如此,利用第二导流件能够进一步实现平衡气流温度、稳定气流流速的效果。
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 内壳体与外壳体之间设置缓冲组件,一方面提供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局部气流流动不畅;另一方面,滑移杆以及限位筒运作还能够引导局部气流流动,提高气流均衡度;
2. 限位筒可拦截部分低温气流,有助于降低气体从第一腔体向外排出的效率,从而提高低温气流与患者头部的换热效率;
3. 滑移杆与按摩头配合,能够实现对患者头部的按摩,并能实现气流在患者头部表面流动,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按摩头还可避免气流被头部某些区域的头发或者包裹物等阻挡气流的流动;
4. 排气管与阻流件相配合,实现对气流流速和流量的调节,从而实现对气流换热效率的调节,使得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气流温度保持稳定;
5. 紊流组件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实现对通气管侧壁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能够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均衡气温,稳定气流流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1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的佩戴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2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的通气管与排气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排气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3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的紊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紊流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紊流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所示第一导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第一导流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4的缓冲组件模型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缓冲组件模型的另一种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缓冲组件模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内壳体10;贯穿孔11;外壳体12;连接柱13;第一腔体14;通气管15;膨胀部16;排气管17;孔体18;缓冲组件20;滑移杆21;按摩头23;连接套24;限位筒25;第一连接环26;第二连接环27;第一弹簧28;阻流滑块31;第二弹簧32;密封塞33;紊流组件40;紊流基体41;第一导流件50;导流基件51;导流帽体52;第一通道53;第二通道54;连接通道55;导流叶板56;第二连接件57;连接弯板58;第二导流件60;导流弧板6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图1~图2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如图所示,本装置包括内外套设内壳体10和外壳体12,内壳体10与外壳体12之间设有第一腔体14,外壳体12连接有通气管15,通气管15与冷却装置相连。通过冷却装置可将外界气流降温,通气管15用于将低温气流引入第一腔体14。使用时,将医用头部降温装置佩戴在患者的头部,利用通气管15将外界的低温气流引入第一腔体14,通过低温气流对患者的头部进行降温处理。第一腔体14的存在使得外壳体12与内壳体10之间设有间隙,通过通气管15进入的低温气流能够流动并充斥在二者之间,从而使得患者头部各个区域同步降温,可避免出现局部降温不良的状况。进一步的,外壳体12可采用保温材料加工而成,进而降低进入外壳体12内部的低温气流与外界空气的换热效率,降低能量消耗。
第一腔体14的内部配置有缓冲组件20,缓冲组件20包括滑移杆21,内壳体10上配置有贯穿孔11,滑移杆21的一端穿过贯穿孔11,滑移杆21的另一端与外壳体12弹性连接。缓冲组件20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对内壳体10与外壳体12的空间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对外壳体12实现限位,防止内壳体10与外壳体12贴合,避免出现局部气流流动不畅;另一方面,还能够引导气流流动,进一步提高气流均衡度。
滑移杆21远离外壳体12的一端配置有按摩头23,按摩头23暴露在内壳体10远离外壳体12的一侧。进一步的,按摩头23可选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硅胶材质。按摩头23的外径大于贯穿孔11的直径,滑移杆21在内壳体10与外壳体12之间往返移动,能够带动按摩头23冲击患者头部。按摩头23具有圆滑的边缘和末端,能够在与患者头部接触时降低冲击压强,提高患者舒适度。滑移杆21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筒25,限位筒25的侧壁配置有通气孔,限位筒25与滑移杆21活动配合。限位筒25在气流吹动作用下相对于滑移杆21晃动,有助于引起滑移杆21的晃动,从而能够增强对患者的按摩效果。
具体的,限位筒25的内侧壁与滑移杆21的外侧壁之间设有间隙。滑移杆21的外壁配置有向外延伸的限位件,限位件可设置为环状结构或杆状结构,其末端与限位筒25的内壁抵接。
进一步的,滑移杆21远离按摩头23的一端设置为内部空心的结构,该内部空心的结构为连接套24,外壳体12的内壁配置有向内壳体10方向延伸的连接柱13,连接柱13与内壳体10上的贯穿孔11相对设置,连接套24套设在连接柱13的外部。限位件包括设置在连接套24外壁的第一连接环26以及设置在限位筒25外壁上的第二连接环27,第一连接环26设置在连接套24朝向外壳体12的一侧,且向外突出设置。第二连接环27由限位筒25的内壁向内突出,并且第二连接环27的内径大于连接套24的外径且小于第一连接环26的外径,第二连接环27能够与第一连接环26抵接,具体的,第二连接环27的一个侧面与第一连接环26的侧面面接触。滑移杆21的外部套设有第一弹簧28,第一弹簧28设于第一连接环26与内壳体10之间。
滑移杆21与外壳体12弹性连接,配合可活动的限位筒25,在气流的吹动作用下限位筒25能够相对于滑移杆21晃动,从而实现带动周围气流流动。在限位筒25晃动的过程中,限位件中第一连接环26与第二连接环27之间可在面接触、线接触以及不接触多种状态之间变化,又由于连接套24、限位筒25与第一连接环26以及第二连接环27之间的尺寸关系,使得晃动中的限位筒25难以完全脱离滑移杆21,使得限位筒25的晃动频率提高,有助于产生气流扰动,促使气流通过内壳体10上的贯穿孔11进入内壳体10的内部,从而提高低温气流与患者头部的接触概率,提高对患者头部的降温效果。此外,限位筒25可拦截部分低温气流,例如,通气管15引入第一腔体14内部的低温气流在流动过程中通过限位筒25的侧壁上的通气孔或者从限位筒25的上端或下端进入限位筒25的内部,虽然限位筒25侧壁上设置的通气孔使得限位筒25内外连通,但由于通气管15不断向第一腔体14内部输入气流,加之限位筒25内部设有滑移杆21、第一弹簧28等部件会引导气流流向的改变,配合限位筒25侧壁的拦截,使得该部分气体向限位筒25外部流动的速度降低,从而有助于降低气体从第一腔体14向外排出的效率,从而提高低温气流与患者头部的换热效率。其上布设通气孔可实现气流的流进和流出,配合限位筒25相对于滑移杆21轴线的晃动,还能够提高位筒内部气流的均衡度。
按摩的过程中由于滑移杆21的末端的按摩头23与患者头部的接触,使头部与内壳体10之间能够出现一定程度的间隙,这样能够实现气流在患者头部表面流动,也就是说能够促使低温气流沿头部均匀分散开来,从而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在此过程中,通过贯穿孔11进入内壳体10与患者头部之间的气流,大部分来自于限位筒25的内部,在滑移杆21上下移动的过程中,引导或带动周围的气流流动,并通过贯穿孔11。而这一过程也有助于促使第一腔体14内部的气流进入限位筒25的内部。并且,滑移杆21末端的按摩头23与患者头部直接接触,也能够对患者的头发等进行整理,可避免气流被头部某些区域的头发或者包裹物等阻挡气流的流动,使头部气流分散不均匀的问题出现。
此外,在正常情况下按摩头23能够将贯穿孔11封闭,在滑移杆21移动的过程中,外壳体12与内壳体10之间的气流也仅能通过较小的通道进入内壳体10的内部与患者的头部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滑移杆21与按摩头23的配合能够限制进入内壳体10内部的气流的流量,从而降低气流直接吹动患者头部带来的不适感,防止患者产生应激或头疼等问题,也可避免因气流温度过低对患者造成的冻伤。
此外,为了避免限位筒25在气流冲击下的晃动产生噪声影响患者,可在贯穿孔11设置缓冲垫片,缓冲垫片设置在内壳体10朝向外壳体12的一侧。
实施例2
图3~图4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医用头部降温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通气管15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气管17,排气管17设于内壳体10与外壳体12之间,排气管17的侧壁配置有孔体18。多个孔体18在排气管17的末端均匀分散设置,分散设置的多个孔体18沿排气管17的长度方向占用一定距离。
由此,利用通气管15能够提高通气管15内部气流进入外壳体12内部后向不同区域分散的效率,避免出现局部换热不良。
进一步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排气管17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第一连接件可设置为杆状结构。通过第一连接件的设置,可实现对多个排气管17的间隔和固定,避免患者佩戴该医用头部降温装置的过程中因患者的动作改变发生位移,例如在患者坐卧姿势改变时或在患者站立、坐下过程,以及大幅度动作的过程中,通过第一连接件能够降低排气管17位移的几率。此外,缓冲组件20的设置同样能够实现对排气管17的间隔以及固定。
进一步的,排气管17的内部配置有阻流件,阻流件具有足够的长度,并且阻流件能够沿排气管17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用于封堵或暴露孔体18。
由此,通过阻流件能够对进入外壳体12内部的气流的流速和流量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气流换热效率的调节,使得第一腔体14内部的气流温度保持稳定,一方面能够避免因气流流速过高导致的气流排出速度过快,进而保证进入外壳体12内部的气流有充足的时间与患者头部进行热量交换,从而保证换热效果、避免能量浪费;另一方面还可以避免因气流流速过慢导致的气流在外壳体12内部滞留时间过长,从而防止降温效果下降或换热不良,也可避免出现局部气体流动异常,防止出现换热死角。
具体的,经由通气管15进入排气管17内部的气流气压较低时,阻流件受力较小,沿气流流向移动的距离较短,从而释放的孔体18数量较少,气压较低的气流经由较少的孔体18进入第一腔体14,进而能够提高气流的流速。相反的,经由通气管15进入排气管17内部的气流气压较高时,阻流件受力较大,沿气流流向移动的距离较长,从而释放的孔体18数量较多,气压较高的气流经由较多的孔体18进入第一腔体14,进而能够降低气流的流速。
进一步的,排气管17的端部配置有密封塞33,用于对排气管17端部的密封;还能实现对阻流件的限位,以及防止阻流件从排气管17的端部脱离。阻流件包括阻流滑块31和第二弹簧32;阻流滑块31通过第二弹簧32与密封塞33弹性连接。阻流滑块31的外径与排气管17的内径相适配。如此,在气流的吹动以及第二弹簧32的弹力配合作用下,阻流滑块31在排气管17的内部沿气流流向,也就是排气管17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从而实现对孔体18的封堵或暴露。
如此阻流件与孔体18配合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利用第二弹簧32的弹力与进入排气管17内的不同气压的气流相配合,能够实现根据气压自动调整阻流滑块31位置,也就是能够实现对进入外壳体12与内壳体10之间的气流的自动调节。
进一步的,孔体18设置在排气管17朝向外壳体12的一侧,排气管17朝向内壳体10的一侧不设置孔体18。如此,可提高气流从排气管17排出时向外壳体12一侧流动的几率,避免因气流直接吹向内壳体10造成的内壳体10温度过低。气流从排气管17排出后,首先与内壳体10、外壳体12之间原有的气体混合实现热量交换,并带动周围的气体流动,促使气流冲击外壳体12,实现与外壳体12的热量交换,然后在外壳体12的拦截作用下,该股气流折返,再次与外壳体12内的气体混合,并带动周围气流向内壳体10方向流动,气流冲击内壳体10、与内壳体10进行热量交换。在此过程中,能够避免出现局部换热不良的状况,尽量提高内壳体10、外壳体12之间气流的均衡度,降低不同区域气体的温度差,以及外壳体12与内壳体10的温度差,从而保证对患者头部的降温效果。
此外,密封塞33与阻流滑块31的设置使得排气管17的末端的重力增加,从而使得排气管17的末端贴合内壳体10设置,配合朝向外壳体12设置的孔体18,能够保证经由排气管17排出的气流流向并延长气流的流动路径,进而提高气流的混合效果。
实施例3
图5~图10示意性的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医用头部降温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通气管15的内部配置有紊流组件40;紊流组件40包括紊流基体41,紊流基体41为内部中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紊流基体41套设在通气管15的内部,紊流基体41两端的开口端沿通气管15的长度方向也就是沿气流的流向设置;紊流基体41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导流件50。如此,通过紊流组件40能够将进入第一腔体14内部的气流进一步分割再混合,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避免局部气流气温过低或过高,也能够到达稳定气流流速的效果。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50,有助于引导进入紊流基体41内部的气流的流向,从而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达到温度均衡的效果。
进一步的,外壳体12配置有装配套,通气管15穿插在装配套内,并伸入到第一腔体14的内部。结合图1所示,通气管15设置有膨胀部16,也就是说膨胀部16设置在排气管17的上游。膨胀部16与装配套相配合,并设置在外壳体12的外部,紊流组件40设置在通气管15的膨胀部16,紊流基体41的外壁贴合膨胀部16的内壁设置。如此,通过紊流组件40能够实现对通气管15侧壁的支撑效果,可避免通气管15因为重力等原因导致的管路弯折,进而保证气流流动顺畅,避免气流流量受阻。
此外,紊流组件40的设置,配合第一导流件50的引导作用,有助于提高通气管15内部的气压,进而能够降低外壳体12与内壳体10之间的气流反向流动进入通气管15的可能性,保证经由通气管15进入外壳体12内的气流气温较低,保证换热效果。
第一导流件50为一端开口的罩体结构,第一导流件50的开口端与紊流基体41的进气端相对设置,第一导流件50的侧壁环绕配置有排气通道;第一导流件50的外部配置有导流叶板56。
进一步的,第一导流件50与紊流基体41转动连接,具体的,紊流基体41的内部套设有轴承,第一导流件50通过第二连接件57与轴承的内圈相连。利用轴承能够降低第一导流件50的转动阻力,也可避免第二连接件57的磨损,并能保证第一导流件50与紊流基体41的同轴度。
由此,第一导流件50在气流的吹动作用下相对于紊流基体41转动,进而促使其内部的气流产生旋流,提高气流流速,并加速气流混合。排气通道与导流叶板56的配合用于进一步引导经由第一导流件50排出的气流的流向。
第一导流件50包括导流基件51和导流帽体52,导流基件5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导流帽体52罩设在导流基件51的一个开口端,导流基件51的另一开口端与紊流基体41的进气端相对设置;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导流基件51侧壁上的第一通道53和设置在导流帽体52上的第二通道54,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一一对应连通。优选的,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均与导流基件51和导流帽体52的轴线方向偏心设置,并且二者沿相同的弧度向外延伸,如此,第一导流件50内部的气流在通过排气通道向外流动的过程中,能够较为容易的通过排气通道,进入排气通道的气流冲击导流基件51货导流帽体52的侧壁也有助于促进第一导流件50的转动。设置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导流件50的转动方向大致相同,能够提高第一导流件50内部气体旋流的效果,进而保证气流的均衡度。
进一步的,导流叶板56配置在导流帽体52的外侧壁,并且导流叶板56与第二通道54的出口端配合设置。也就是说,导流叶板56与第二通道54的出口端在导流帽体52侧壁上的水平位置大体一致。由此,经由第一通道53和第二通道54排出的气流在排出导流帽体52时吹向导流叶板56的表面,从而也有助于进一步促使第一导流件50的转动,并带动第一导流件50外部的气流旋转流动。并且,气流沿导流叶板56的表面向外流动,有助于气流向外四周分散,从而促使经由不同的第二通道54从不同方向排出的气流混合,降低不同区域气流的温差。
进一步的,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之间配置有连接通道55。连接通道55环绕设置在导流帽体52的内壁。具体的,连接通道55可通过设置在导流帽体52内侧壁上的环槽与导流基件51的外侧壁抵接配合形成,为环形的通槽结构,如此,设置在导流基件51内部的第一通道53的出气端与连接通道55连通,设置在导流帽体52内部的第二通道54的进气端与连接通道55也连通,也就是说排气通道为统一的、连通的通道,多个第一通道53与多个第二通道54通过连接通道55相连通。如此,第一导流件50内部的气流经由多个第一通道53分割后,可在连接通道55内部部分混合,再经由第二通道54分割,然后与第一导流件50外部的气流混合,气流经过多次分割混合,提高混合均衡度。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57的一端与第一导流件50中的导流基件51固接,第二连接件57的另一端与设置在紊流基体41内壁的轴承固接。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件57为板体结构,如此,第二连接件57与第一导流件50同步转动,能够带动导流基件51外侧的气流的流动,加速导流基件51外侧气流与经由第一导流件50的排气通道排出气流的混合,降低不同区域气流的温差,避免气体在紊流基体41的内部滞留。进一步的,第二连接件57的一侧布设有多个连接弯板58,多个连接弯板58的弯曲方向一左一右交错设置,如此,利用多个连接弯板58还可在第二连接件57随导流基件51转动的过程中对接触到的气流进行分割,提高气流的混合均衡度。
紊流基体41的末端配置有第二导流件60,第一导流件50与第二导流件60沿紊流基体41内部气流流向依次设置;第二导流件60为两端开口筒体结构,第二导流件60的一个开口端与第一导流件50相对设置,第二导流件60的另一开口端配置有导流弧板61,导流弧板61为弧形板材,多个导流弧板61环绕间隔布设在第二导流件60的末端开口处,并且导流弧板61弯曲弧面与第二导流件60的轴线偏心设置。如此,利用第二导流件60能够进一步实现平衡气流温度、稳定气流流速的效果。
多个导流弧板61环绕布设在第二导流件60远离第一导流件50的开口端,并且因导流弧板61与第二导流件60偏心设置使得相邻设置的两个导流弧板61外侧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进一步的,导流弧板61与第二导流件60可设置为一体式结构或拼接式结构。
实施例4
发明人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案,制作了医用头部降温装置的模型,其中缓冲组件20的结构参见图11-图13。参照图11,图中从左向右依次为与外壳体12连接的连接柱13、限位筒25、第一弹簧28和滑移杆21。其中,滑移杆21的底部设有按摩头23,顶部设有连接套24,连接套24的一端用于与滑移杆21配合连接,另一端用于与连接柱13配合连接。限位筒25的顶部设有第二连接环27,连接套24的顶部设有第一连接环26。第一弹簧28选用长度2cm、直径5mm的柱形弹簧。滑移杆21的顶部设有连接套24,底部设有按摩头23,滑移杆21的杆状部分外径为3mm-4mm,能够在第一弹簧28的内部自由滑动。图12与图11的区别在于连接套24与滑移杆21为拆分结构。实物加工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调整第一弹簧28、滑移杆21等部件的具体尺寸。
缓冲组件20装配时,首先将滑移杆21从内壳体10的贯穿孔11内部穿过,并保证按摩头23位于内壳体10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弹簧28套设在滑移杆21外,再将连接套24与滑移杆21配合连接,然后将限位筒25套设在滑移杆21、第一弹簧28、连接套24等部件的外部,第一连接环26与第二连接环27能够在限位筒25的内部活动配合。然后再将连接柱13的末端穿入限位筒25的内部,并与连接套24连接,则完成缓冲组件20的装配。参照图13,为缓冲组件20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的操作步骤中的常规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原则范围内所做的任何修改、补充或类似方式替代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包括内外套设内壳体(10)和外壳体(12),所述内壳体(10)与所述外壳体(12)之间设有第一腔体(14),所述外壳体(12)连接有通气管(15);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腔体(14)的内部配置有缓冲组件(20),所述缓冲组件(20)包括滑移杆(21),所述内壳体(10)上配置有贯穿孔(11),所述滑移杆(21)的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11),所述滑移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12)活动连接;所述滑移杆(21)的外部套设有限位筒(25),所述限位筒(25)的侧壁配置有通气孔,所述限位筒(25)在气流吹动作用下相对于所述滑移杆(21)晃动;
所述通气管(15)的内部设有紊流组件(40);所述紊流组件(40)包括紊流基体(41),所述紊流基体(41)为筒状结构;所述紊流基体(41)套设在所述通气管(15)的内部,所述紊流基体(41)的内部配置有第一导流件(50);所述第一导流件(50)为一端开口的罩体结构,所述第一导流件(50)的开口端与所述紊流基体(41)的进气端相对设置;所述紊流基体(41)的末端配置有第二导流件(60),所述第一导流件(50)与所述第二导流件(60)沿所述紊流基体(41)内部气流流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60)为两端开口的筒体结构,所述第二导流件(60)的一个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导流件(50)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流件(60)的另一开口端配置有导流弧板(61),所述导流弧板(61)为弧形板材;
紊流基体(41)的内部套设有轴承,第一导流件(50)通过第二连接件(57)与轴承的内圈相连;第一导流件(50)包括导流基件(51)和导流帽体(52),导流基件(5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导流帽体(52)罩设在导流基件(51)的一个开口端,导流基件(51)的另一开口端与紊流基体(41)的进气端相对设置;第二连接件(57)为板体结构,第二连接件(57)的一端与导流基件(51)固接,第二连接件(57)的另一端与轴承固接;
第一导流件(50)的侧壁设有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包括设置在导流基件(51)侧壁上的第一通道(53)和设置在导流帽体(52)上的第二通道(54),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一一对应连通;导流帽体(52)的外侧壁设有导流叶板(56),导流叶板(56)与第二通道(54)的出口端配合设置;第一通道(53)与第二通道(54)之间配置有连接通道(55),连接通道(55)环绕设置在导流帽体(52)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杆(21)远离所述外壳体(12)的一端配置有按摩头(23),所述按摩头(23)暴露在所述内壳体(10)远离所述外壳体(12)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气管(15)的排气端连接有排气管(17),所述排气管(17)设于所述内壳体(10)与所述外壳体(12)之间,所述排气管(17)的侧壁配置有孔体(18);所述排气管(17)的内部配置有阻流件,所述阻流件能够沿所述排气管(17)的长度方向往返移动,用于封堵或暴露所述孔体(1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流件包括阻流滑块(31)和第二弹簧(32),所述阻流滑块(31)设于所述排气管(17)的内部,所述排气管(17)的端部配置有密封塞(33),所述阻流滑块(31)与所述密封塞(33)通过所述第二弹簧(32)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26902.8A CN117919017B (zh) | 2024-03-21 | 2024-03-21 |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0326902.8A CN117919017B (zh) | 2024-03-21 | 2024-03-21 |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19017A CN117919017A (zh) | 2024-04-26 |
CN117919017B true CN117919017B (zh) | 2024-06-18 |
Family
ID=90770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0326902.8A Active CN117919017B (zh) | 2024-03-21 | 2024-03-21 |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91901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055964A (zh) * | 2024-08-29 | 2024-12-03 | 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经颅光调控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446542U (zh) * | 2015-01-30 | 2015-07-08 | 徐世泉 | 一种神经内科肢体按摩装置 |
CN208096133U (zh) * | 2018-03-20 | 2018-11-16 | 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 | 一种军用头盔 |
CN112493603A (zh) * | 2020-11-20 | 2021-03-16 | 厦门宗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结构 |
CN215086332U (zh) * | 2021-03-17 | 2021-12-10 | 安徽华耀科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矿用充填浆料制备用造浆装置 |
CN117128191A (zh) * | 2023-09-27 | 2023-11-28 |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 一种水力性能提升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448487C2 (de) * | 1984-09-19 | 1995-11-09 | Krups Fa Robert | Elektrisch betriebener Haartrockner |
FR2962977B1 (fr) * | 2010-07-20 | 2012-08-17 | Airbus Operations Sas | Nacelle pour aeronef |
CN109966046A (zh) * | 2019-05-06 | 2019-07-05 | 高颖 | 一种神经外科颅脑创伤术后护理装置 |
CN210991101U (zh) * | 2019-11-14 | 2020-07-14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一种具有快速冷却功能的急诊用冰帽 |
CN112402206A (zh) * | 2020-11-20 | 2021-02-26 | 王婷 | 一种神经内科偏头痛治疗装置 |
CN215109561U (zh) * | 2021-05-07 | 2021-12-10 | 远东双诚风机(江苏)有限公司 | 具有防回流功能的轴流风机 |
CN114831380A (zh) * | 2022-06-15 | 2022-08-02 | 任宇珉 | 头盔内衬组件及头盔总成 |
-
2024
- 2024-03-21 CN CN202410326902.8A patent/CN11791901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4446542U (zh) * | 2015-01-30 | 2015-07-08 | 徐世泉 | 一种神经内科肢体按摩装置 |
CN208096133U (zh) * | 2018-03-20 | 2018-11-16 | 江西联创电声有限公司 | 一种军用头盔 |
CN112493603A (zh) * | 2020-11-20 | 2021-03-16 | 厦门宗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施工人员安全防护结构 |
CN215086332U (zh) * | 2021-03-17 | 2021-12-10 | 安徽华耀科力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矿用充填浆料制备用造浆装置 |
CN117128191A (zh) * | 2023-09-27 | 2023-11-28 | 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 一种水力性能提升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919017A (zh) | 2024-04-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919017B (zh) | 一种医用头部降温装置 | |
US4951662A (en) | Air circulating surgical mask unit | |
CN111921114B (zh) | 一种半导体热电片防护面罩 | |
US20240198141A1 (en) | Head wearable air purifier | |
TW202246710A (zh) | 空氣調節器用風扇裝置 | |
CN117860467B (zh) | 一种医用冰帽的降温组件 | |
CN213928809U (zh) | 挂脖风扇 | |
CN107289507B (zh) | 一种射流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6394445U (zh) | 眼部护理装置 | |
CN215739863U (zh) | 眼部护理装置 | |
CN115708935B (zh) | 防护用具 | |
CN105408633B (zh) | 内燃机的冷却回路的可调节冷却泵及内燃机的冷却回路 | |
CN216545862U (zh) | 一种具有通风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 | |
CN221845403U (zh) | 头部按摩仪 | |
CN215839892U (zh) | 眼部护理装置 | |
CN221332471U (zh) | 用于美容面罩的支撑装置和具有其的美容面罩 | |
KR102570444B1 (ko) | 화장용품 거치대 | |
CN215653491U (zh) | 防护用具 | |
CN219417876U (zh) | 一种vr眼镜结构 | |
CN112472559A (zh) | 头戴式纳米增发护理仪 | |
CN216876804U (zh) | 一种可调节进气方向的高压供氧眼罩 | |
CN217697065U (zh) | 一种耳道给氧雾化装置 | |
CN222050617U (zh) | 一种缓解疲劳的穿戴显示眼镜 | |
CN217245163U (zh) | 一种挂耳式干耳器 | |
CN217242868U (zh) | 一种头戴吹风帽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