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887166A -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87166A
CN117887166A CN202211224132.3A CN202211224132A CN117887166A CN 117887166 A CN117887166 A CN 117887166A CN 202211224132 A CN202211224132 A CN 202211224132A CN 117887166 A CN117887166 A CN 1178871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merization
polypropylene
electron donor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external electr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2413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文波
邹发生
赵梦垚
张晓萌
李德展
胡慧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Beiji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Beiji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Beiji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hina Petroleum and Chem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Beijing Chemica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122413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8716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87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8716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24Crystallisation ai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聚烯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该制备方法包括:第一聚合阶段: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存在下,丙烯进行均聚反应,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第一外给电子体;第二聚合阶段:在第一聚合阶段得到的物料基础上,加入第二外给电子体,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进行共聚反应;第一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3 nSi(OR4)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1 nSi(OR2)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特别是其制成的制品具有低虎皮纹和低凝胶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烯烃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由该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以及含有该聚丙烯组合物的聚丙烯粒料。
背景技术
聚丙烯(PP)因其密度低、价格便宜、易加工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如保险杆、仪表盘、门板等大型注塑件。这种制件对外观的要求非常高,但在注塑成型时,熔体在流动过程中,因型腔空隙较小及模具结构、浇口设计等问题会造成前沿阻力增大,熔体流动出现明显减速或停滞,造成充填的区域外观光泽差,此时刚熔融的熔体又从浇口处开始填充模腔,熔体中的橡胶相开始吸收并储存能量,当能量累计到一定程度后会突破熔胶前沿的阻力,熔体开始急速膨胀,跳跃式推进,造成新充填的部分表面光泽好,这种光泽度上的明暗交替在表观上会形成类似于老虎皮的波浪纹,俗称“虎皮纹”。“虎皮纹”是聚丙烯树脂大型注塑件最常见的外观缺陷之一。
目前常用的消除制品虎皮纹方法主要是往聚丙烯树脂中共混少量高橡胶分子量的抗冲聚丙烯。专利文献CN100537652C公开了一种组合物,由组分A:51~75wt%高黏度的乙丙无规共聚物和组分B:25~49wt%聚丙烯均聚物组成,组分A特性粘度[η]≥5dl/g,乙烯含量≥8wt%;组分B特性粘度[η]≤1.2dl/g。该组合物虽具有低虎皮纹和优异的刚韧平衡性能,但由于无规共聚物组分而导致组合物低温冲击性能较差。
专利文献CN100503712公开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该组合物MFR≥5g/10min,包含组分A:45~79wt%的丙烯均聚物或丙烯共聚物,MFR≥80g/10min;组分B:10~27wt%特性粘度IV≤2.4dl/g的弹性体乙丙共聚物;组分C:5~22wt%特性粘度IV为4.0~6.5dl/g的弹性体乙丙共聚物;组分D:1~15wt%MFR为3~100g/10min的弹性体乙辛共聚物;组分E:5~15wt%无机填料。该组合物制备的制品上不显示虎皮纹且具有良好的冲击强度和刚度。
专利文献US6472477B2公开的一种聚丙烯均聚物和抗冲共聚聚丙烯组合物,组合物MFR为5~150g/10min。95~50wt%的组分A为均聚物,5~50wt%的组分B为乙丙抗冲共聚物(B1)和乙丙无规共聚物(B2),B1特性粘度[η]在1.4~2.0dl/g之间,B2特性粘度[η]在4.0~15dl/g之间。虽然高黏度的橡胶相避免了虎皮纹的产生,但橡胶相黏度过高容易在制品表面出现凝胶。
专利文献CN100445330C公开了一种聚烯烃母料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组分A:50~90wt%的结晶聚丙烯组分,其中包括25~75wt%MFR为0.1~10g/10min的A1和75~25wt%MFR≤100g/10min的A2,MFR(A1)/MFR(A2)为5~60;组分B:10~50wt%的乙丙共聚物,其中乙烯含量为15~50wt%。该组合物的注塑制品表面未出现虎皮纹等缺陷,但组合物的MFR较低,流动性差,不适合大件制品的注塑使用。
专利文献CN106029771B公开的一种耐冲击聚丙烯组合物,流动性好且制品表面低虎皮纹和凝胶,该组合物包含75~90wt%的聚丙烯基体(聚丙烯基体MFR>125g/10min)和8~25wt%的乙丙共聚物橡胶相,橡胶相中乙烯含量为35~45wt%、二甲苯可溶物大于8wt%、特性粘度>6.5dl/g。组合物具有15~125g/10min的MFR和0.1rad/s、180℃下小于5.0的tanδ。该专利虽对聚合物性质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未对制备方法进行详细论述。
在常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中,高流动性和高橡胶分子量两者互为矛盾。一定橡胶含量的聚丙烯树脂,提高其橡胶分子量必然会降低它的流动性,但若要获得低虎皮纹的聚丙烯树脂必须要提高其橡胶相分子量。因此,需要探究一种方法,该方法能直接聚合生成高流动性且高橡胶相分子量的聚丙烯树脂,另外还需增加抗冲聚丙烯树脂中连续相和橡胶相的相容性,降低橡胶相尺寸,使制品不出现虎皮纹或凝胶等表面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和直接聚合的方法,得到具备低虎皮纹且力学性能优异的中高熔指抗冲聚丙烯组合物,该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特别是在由上述聚丙烯组合物制成的制品表面上完全不显示虎皮纹及凝胶。
已经知道,在橡胶相含量一定情况下,很高分子量或很高黏度的橡胶相会明显降低抗冲聚丙烯的熔体流动性。此时只能通过大幅提高聚丙烯连续相的熔融指数来改善抗冲聚丙烯的流动性。对于常见的序列聚合工艺,想要大幅提高均聚或无规共聚聚丙烯连续相的熔融指数意味着需要向第一聚合阶段的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反应器加入大量的氢气来提高链转移效果,而这会给第二聚合阶段的抗冲共聚反应器带来很多的氢气。第一聚合阶段聚合的氢气加入量越大,带入到第二聚合阶段的氢气就越多,如此一来,以乙烯丙烯共聚为例,第二聚合阶段的过高氢气/乙烯比就会限制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相分子量或特性粘度能够达到的上限水平,对于Zeigler-Natta催化剂体系,橡胶相特性粘度一般只能做到3.5-4.0dl/g以下。这种氢气分子链转移剂从上一聚合阶段夹带到下一聚合阶段的现象,在反应器间没有气锁的聚丙烯生产工艺尤为明显,比如环管反应器+气相反应器聚合工艺。选用氢调敏感性好的催化剂体系(包括Zeigler-Natta主催化剂和外给电子体),虽然能一定降低夹带到乙烯丙烯抗冲共聚反应器的氢气浓度,但由于此时催化剂体系的氢调敏感性好,相比氢调敏感性差的催化剂体系,可以预期,橡胶相的分子量或特性粘度并不会提高很多。
本发明是利用外给电子体的不同氢调敏感性和共聚性能,通过改变不同聚合阶段的外给电子体来解决现有聚丙烯生产工艺中存在的高流动抗冲聚丙烯橡胶相分子量做不上去的困境。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两个聚合阶段,其中,
第一聚合阶段: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存在下,丙烯进行均聚反应,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第一外给电子体;
第二聚合阶段:在第一聚合阶段得到的物料基础上,加入第二外给电子体,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进行共聚反应;
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3 nSi(OR4)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0、1或2,R3和R4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所述第二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1 nSi(OR2)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1或2,R1选自C3-C6环烷基,R2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粒料,该聚丙烯粒料包括:
(i)上述的聚丙烯组合物;以及
(ii)至少含有成核剂的助剂;
以聚丙烯组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成核剂的用量为0.02-0.3wt%。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Ziegler-Natta催化剂和直接聚合的方法,通过在不同聚合阶段两种不同外给电子体的合理搭配来实现对催化剂在不同反应器间氢调敏感性的调控,同时结合橡胶相组成控制,得到具有高流动性并具有高橡胶含量的聚丙烯树脂,该树脂在230℃、2.16kg载荷下的MFR≥30g/10min。该聚合物制品具有低虎皮纹和低凝胶的特点。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两个聚合阶段,其中,
第一聚合阶段: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存在下,丙烯进行均聚反应,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第一外给电子体;
第二聚合阶段:在第一聚合阶段得到的物料基础上,加入第二外给电子体,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进行共聚反应;
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3 nSi(OR4)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0、1或2,R3和R4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所述第二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1 nSi(OR2)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1或2,R1选自C3-C6环烷基,R2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本发明在第一聚合阶段选用氢调敏感性好的外给电子体来降低氢气用量进而降低夹带到第二聚合阶段的氢气,同时在第二聚合阶段补加氢调敏感性差的且共聚性能良好的第二外给电子体,则可以方便地调控丙烯共聚物橡胶相的分子量,实现具有较高橡胶相分子量的抗冲击聚丙烯的制备。
根据本发明,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
所述第二外给电子体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本发明中所用的固体催化剂组分(又可称主催化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规使用的各种固体催化剂组分,具体实例包括以下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固体催化剂组分:CN85100997、CN98126383.6、CN98111780.5、CN98126385.2、CN93102795.0、CN00109216.2、CN99125566.6、CN99125567.4、CN02100900.7。
根据本发明,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作为助催化剂,其可以选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有机铝化合物,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二正丁基铝、一氯二正己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二氯一异丁基铝、二氯一正丁基铝和二氯一正己基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和三正丁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中,固体催化剂组分与有机铝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钛/铝计可以为1∶10-1∶500,优选为1∶25-1∶100。
根据本发明,有机铝化合物与第一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以铝/硅计可以为1∶1-50∶1,优选为1∶1-15∶1。
本发明的Ziegler-Natta催化剂可以直接加入到反应器内,也可以经过业界共知的预接触和/或预聚合之后,再加入到反应器内。
预接触是将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第一外给电子体进行预接触反应,预接触反应的温度为-10℃至30℃。
预聚合是将催化剂与聚合单体进行预聚合反应,预聚合反应的温度为5-40℃,优选为10-30℃。
本发明中,所述α-烯烃为C4-C8的α-烯烃,优选选自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乙烯、α-烯烃的用量依据目标的不同而调整。
根据本发明,有机铝化合物与第二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以铝/硅计可以为1∶1-50∶1,优选为1∶1-20∶1。
第二外给电子体可以直接加入到反应器内,也可以加到反应器进料相关的设备或管线上。
本发明的第一聚合阶段、第二聚合阶段可以分别为液相聚合和/或气相聚合。第一聚合阶段和第二聚合阶段相继进行,第二聚合阶段在第一聚合阶段形成的聚合物的存在下进行。各阶段的聚合反应可以按照现有的方法进行,具体地,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在液相单体或含聚合单体的惰性溶剂中,或在气相中,或通过在气液相中的组合聚合工艺进行连续聚合反应,惰性气体、惰性溶剂的种类和用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在此将不再赘述。
优选地,第一聚合阶段为液相聚合,第二聚合阶段为气相聚合。
根据本发明,各聚合阶段可使用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器进行聚合反应,反应器间相串联。液相反应器可以是环管反应器或搅拌釜反应器,气相反应器可以是卧式搅拌床反应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等。
本发明中,所述液相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高于丙烯在相应聚合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采用氢气作为分子量调节剂。
所述气相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大于等于常压,优选为0.5-2.5MPa。
本发明的压力均指表压。反应阶段的氢气加入量以反应结束时最终熔融质量流动速率的要求来控制。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
本发明在第一聚合阶段得到丙烯均聚物,丙烯均聚物在203℃、2.16kg载荷下的MFR≥118g/10min,丙烯均聚物在聚丙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80-90wt%。
本发明在第二聚合阶段得到丙烯共聚物,丙烯共聚物包含18-35wt%的乙烯或α-烯烃,丙烯均聚物在聚丙烯组合物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wt%。
以乙烯丙烯共聚物为例,本发明控制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为18-35wt%,优选为20-32wt%。当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低于18wt%时,抗冲聚丙烯的-20℃低温冲击会比较低,比如低于3.0kJ/m2;当乙烯丙烯共聚物中的乙烯含量高于35wt%时,抗冲聚丙烯注塑的制件容易出现虎皮纹。
本发明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在230℃、2.16kg载荷下的MFR≥30g/10min,二甲苯可溶物特性粘度不低于6.0dL/g。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丙烯粒料,该聚丙烯粒料包括:
(i)上述的聚丙烯组合物;以及
(ii)至少含有成核剂的助剂;
以聚丙烯组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成核剂的用量为0.02-0.3wt%。
本发明中,所述成核剂可以选自有机羧酸及其盐类成核剂、山梨醇类成核剂、芳基磷酸盐类成核剂、脱氢枞酸及其盐类成核剂、芳香酰胺类成核剂、芳香胺类成核剂、稀土化合物类成核剂、具有准平面结构的稠环化合物类成核剂、高分子类成核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和/或芳基磷酸盐类成核剂。
根据本发明,所述助剂还可以包括其他常规聚合物助剂,例如:抗氧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当含有其他助剂时,以聚丙烯组合物的重量计,助剂的总用量优选为0.1-0.6wt%。
本发明聚丙烯粒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聚丙烯组合物与至少包括成核剂的助剂混合造粒,得到所述聚丙烯粒料。
本发明中,混合造粒的方法可以为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各种方法,本发明对此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采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
本发明中未加以限定的组分及参数均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选择,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和聚丙烯粒料可用于汽车改性、家电、家居等多种领域。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
在以下的实施例和对比例中,有关数据按以下测试方法获得:
1、熔融质量流动速率(MFR):根据GB/T 3682.1-2018,在230℃、2.16kg载荷下测定。
2、反应器内气体摩尔比例:用气相色谱法测定。
3、聚合物室温二甲苯可溶物:按GB/T 24282-2009测定。
4、可溶物特性粘度:采用Polymer Char公司的CRYSTEX仪器进行测定。
5、拉伸强度:根据GB/T 1040.1-2006测量注塑样品。
6、弯曲模量:根据GB/T 9341-2008测量注塑样品。
7、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根据GB/T 1043.1-2008,在23℃下测量注塑样品。
8、离模膨胀:用Rheograph2002(GOTTFERT)型高压毛细管流变仪进行测量,测量温度:190℃,毛细管长度/直径:20:2,剪切速率:1000秒-1
9、制品外观:通过注塑制成100mm×400mm×3.0mm(厚度)的试样,通过视觉观察其表面是否出现虎皮纹或者凝胶点。
实施例1
(1)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
在300mL的玻璃反应瓶中,加入90mL(820mmol)的四氯化钛并冷却至-20℃,将以镁元素计的37mmol的卤化镁载体(按CN1330086A实施例1公开的方法制备)加入其中,然后升温至110℃,并在升温过程中加入0.3mmol的磷酸三丁酯和7.3mmol的2-异丙基-2-异戊基-1,3-二甲氧基丙烷,在110℃下维持30min后滤去液体,用四氯化钛洗涤2次,用已烷洗涤5次,真空干燥后得到固体催化剂组分Cat-1。
聚合反应在一套聚丙烯中试装置上进行,聚合方法及步骤如下:
预接触及预聚合:固体催化剂组分Cat-1、三乙基铝(TEAL)、第一外给电子体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EOS)经10℃、20min预接触反应后,连续地加入预聚反应器进行预聚合反应,三乙基铝流量为6g/hr,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流量为1.0g/hr,固体催化剂组分Cat-1流量为0.36g/hr。预聚合在丙烯液相本体环境下进行,温度为15℃,停留时间为4min。
预聚后催化剂连续地进入环管反应器中,在环管反应器内完成丙烯均聚反应,环管反应温度70℃,环管反应压力为3.6MPa,环管反应器的进料中加入氢气,在线色谱检测的氢气浓度为0.34mol%。
环管反应器反应后,加入第二外给电子体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DCPMS),所得物料进入流化床气相反应器进行乙烯和丙烯的共聚反应。气相反应温度为75℃,气相反应压力为0.74MPa,其中乙烯/(丙烯+乙烯)=0.18(体积比),气相反应器进料中加氢气,在线色谱检测气相反应器循环气中的氢气浓度为3.2mol%。
反应得到的聚合物经脱气、湿氮气去活处理后,得到聚丙烯组合物。各聚合阶段的具体工艺条件及聚合物组成如表1-3所示。
(2)聚丙烯粒料的制备
向聚合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中加入0.1wt%的IRGAFOS 168、0.1wt%的IRGANOX1010、0.05wt%的硬脂酸钙以及0.04wt%的美利肯HPN-20E成核剂(各助剂的用量以聚丙烯组合物的重量计),用双螺杆挤出机造粒。
以聚丙烯粒料为原料,采用注塑机制备符合GB标准的注塑样品,并测定其物理性质。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45mol%,气相反应器压力为0.52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4.5mol%,乙烯/(丙烯+乙烯)=0.15(体积比)。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压力为3.8MPa,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62mol%,气相反应压力为0.54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5.8mol%,乙烯/(丙烯+乙烯)=0.12(体积比)。
对比例1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32mol%,气相反应器压力为0.79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3.1mol%,乙烯/(丙烯+乙烯)=0.17(体积比),且气相反应器中不额外补充第二外给电子体。
对比例2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40mol%,气相反应压力为0.55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4.1mol%,乙烯/(丙烯+乙烯)=0.15(体积比),且气相反应器中不额外补充第二外给电子体。
对比例3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压力为3.8MPa,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57mol%,气相反应压力为0.58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5.2mol%,乙烯/(丙烯+乙烯)=0.13(体积比),且气相反应器中不额外补充第二外给电子体。
对比例4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32mol%,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3.2mol%,乙烯/(丙烯+乙烯)=0.25(体积比)。
对比例5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35mol%,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3.4mol%,乙烯/(丙烯+乙烯)=0.31(体积比)。
对比例6
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第一外给电子体为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环管反应压力为3.9MPa,环管反应器氢气浓度为0.88mol%,气相反应压力为0.67MPa,气相反应器氢气浓度为7.9mol%,乙烯/(丙烯+乙烯)=0.17(体积比),且气相反应器中不额外补充第二种外给电子体。
表1
表2
表3
表4
由表1-4可以看出,本发明得到的聚丙烯组合物在230℃、2.16kg载荷下的MFR≥30g/10min;聚丙烯组合物的橡胶相中乙烯含量为20-35wt%,组合物的可溶物特性粘度不低于6dL/g。本发明的聚丙烯组合物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机械性能,特别是其制成的制品表面上完全不显示虎皮纹。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的各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Claims (10)

1.一种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两个聚合阶段,其中,
第一聚合阶段:在Ziegler-Natta催化剂的存在下,丙烯进行均聚反应,所述Ziegler-Natta催化剂含有固体催化剂组分、有机铝化合物和第一外给电子体;
第二聚合阶段:在第一聚合阶段得到的物料基础上,加入第二外给电子体,丙烯与乙烯或α-烯烃进行共聚反应;
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3 nSi(OR4)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0、1或2,R3和R4相同或不同,各自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所述第二外给电子体选自通式为R1 nSi(OR2)4-n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式中n为1或2,R1选自C3-C6环烷基,R2选自C1-C4直链或支链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外给电子体选自二异丙基二甲氧基硅烷、四乙氧基硅烷、二异丁基二甲氧基硅烷、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中得至少一种;
所述第二外给电子体为二环戊基二甲氧基硅烷和/或二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有机铝化合物选自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一氯二正丁基铝、一氯二正己基铝、二氯一乙基铝、二氯一异丁基铝、二氯一正丁基铝和二氯一正己基铝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和三正丁基铝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固体催化剂组分与有机铝化合物的摩尔比以钛/铝计为1∶10-1∶500,优选为1∶25-1∶100;有机铝化合物与第一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以铝/硅计为1∶1-50∶1,优选为1∶1-15∶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α-烯烃为C4-C8的α-烯烃,优选选自1-丁烯、1-己烯和1-辛烯中的至少一种;
有机铝化合物与第二外给电子体的重量比以铝/硅计为1∶1-50∶1,优选为1∶1-2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第一聚合阶段、第二聚合阶段分别为液相聚合和/或气相聚合;优选地,第一聚合阶段为液相聚合,第二聚合阶段为气相聚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液相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高于丙烯在相应聚合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力;
所述气相聚合的条件包括:聚合温度为0-150℃,优选为40-100℃;聚合压力大于等于常压,优选为0.5-2.5MPa。
8.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聚丙烯组合物。
9.一种聚丙烯粒料,其特征在于,该聚丙烯粒料包括:
(i)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丙烯组合物;以及
(ii)至少含有成核剂的助剂;
以聚丙烯组合物的重量计,所述成核剂的用量为0.02-0.3wt%。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丙烯粒料,其中,所述成核剂选自有机羧酸及其盐类成核剂、山梨醇类成核剂、芳基磷酸盐类成核剂、脱氢枞酸及其盐类成核剂、芳香酰胺类成核剂、芳香胺类成核剂、稀土化合物类成核剂、具有准平面结构的稠环化合物类成核剂、高分子类成核剂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为有机羧酸盐类成核剂和/或芳基磷酸盐类成核剂。
CN202211224132.3A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Pending CN11788716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4132.3A CN117887166A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24132.3A CN117887166A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87166A true CN117887166A (zh) 2024-04-16

Family

ID=90639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24132.3A Pending CN117887166A (zh) 2022-10-08 2022-10-08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8716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63417C (zh) 丙烯聚合物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双向拉伸薄膜
US8394893B2 (en) Heterophasic polymer composition and process for its preparation
EP1373403B1 (en) Heterophasic propylene polymer
CN105264007B (zh) 用于管材应用的多峰聚丙烯组合物
EP2638079B1 (en) Improved process for producing heterophasic propylene copolymers
US9598566B2 (en) Soft heterophasic polyolefin composition
EP2432833B1 (en)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KR20080087082A (ko) 프로필렌 공중합체 성분을 포함하는 폴리프로필렌 조성물
KR20080086439A (ko) 프로필렌 단일중합체 성분을 포함하는 폴리프로필렌 조성물
CN105377977B (zh) 用于管材用途的具有改善的耐冲击性的聚丙烯组合物
EP2638108A1 (en) Soft heterophasic propylene copolymers
WO2013150057A1 (en) High flow thermoplastic polyolefin with balanced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low shrinkage and clte
EP2566919A1 (en)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CN107805340B (zh)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和聚烯烃材料
EP2596060A1 (en) Propylene polymer compositions
WO2012062733A1 (en) Process for producing propylene random copolymers and their use
KR20150145245A (ko) 저온 내성 폴리프로필렌 조성물을 제조하기 위한 다단계 공정
EP2615136B1 (en) Heterophasic polyolefin composition having improved stiffness and impact strength
CN104327207B (zh) 一种透明耐热共聚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7887166A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丙烯粒料
CN114058113B (zh) 高抗冲透明聚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05349B (zh) 一种聚烯烃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聚烯烃材料
JP2020084176A (ja) 耐白化性に優れた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その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れにより製造された成形品
KR102539409B1 (ko) 자일렌 용해도가 향상된 호모 폴리프로필렌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7887174A (zh) 一种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聚丙烯管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