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854996A -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4996A
CN117854996A CN202311617309.0A CN202311617309A CN117854996A CN 117854996 A CN117854996 A CN 117854996A CN 202311617309 A CN202311617309 A CN 202311617309A CN 117854996 A CN117854996 A CN 1178549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c
arc extinguishing
circuit breaker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1730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红兵
高超
蔡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Zero On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Zero On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Zero On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Zero One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1730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4996A/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49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499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02Housings; Casings; Bases; Moun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1/00Details of the protective switches or relays covered by groups H01H73/00 - H01H83/00
    • H01H71/10Operating or release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8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Landscapes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块化断路器,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手柄组件、灭弧模块、过载保护组件、进线端与出线端;所述灭弧模块包括中壳、灭弧室、磁吹组件;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过载保护组件包括双金属片;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触头座、设置于触头座上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静触头接触的动触点。本申请采用双断点触头结构,将操作机构与过载保护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不再使用导线(软连接)连接动触头、双金属片与进线端三者,实现操作机构自身可独立装配以及于断路器内的活动装配;而灭弧模块通过中壳实现组件模块化,简化了装配步骤、降低了装配难度,极大地方便自动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是一种用于保护电路的电器设备,主要用于控制和保护电路中的负载设备免受过载、短路等异常情况的损坏,它可以在电路中断开电流,以便安全地进行维护、检修和更换电器设备。而随着新能源产业、轨道交通、光伏、直流输配电及通信电源行业的蓬勃发展,直流断路器占比传统配电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
现有的断路器中,装配零部件较多,装配工序复杂。尤其是操作机构与过载保护组件之间通常采用柔软的导线进行软连接,因为操作机构的动触头为活动结构,而过载保护组件的双金属片也会受温度影响而发生形变,只能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实现合闸时电路的导通。而导线需要人工焊接,这也使得操作机构难以实现独立的自动化装配,加上断路器内灭弧室、磁吹组件等零散的部件极多,导致断路器难以实现整体的自动化装配。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断路器自动化装配困难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包括外壳、操作机构、手柄组件、灭弧模块、过载保护组件、进线端与出线端;所述灭弧模块包括中壳、设置于中壳上的灭弧室、磁吹组件;所述外壳内侧设置有供中壳嵌入的安装槽;所述中壳上还设置有两个静触头,所述静触头上连接有静弧片,两个所述静触头分别用于连接进线端和出线端;所述过载保护组件包括双金属片,所述进线端与用于连接进线端的静触头之间采用直接连接或通过双金属片进行串联;所述静触头上设置有静触点;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触头座、设置于触头座上的动触头,所述动触头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静触点接触的动触点;当其中一个所述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点抵触时,另一个所述动触点与对应的静触点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双断点触头结构,将操作机构与过载保护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不再使用导线(软连接)连接动触头、双金属片与进线端三者,实现操作机构自身可独立装配以及于断路器内的活动装配;而灭弧模块通过中壳高度集成灭弧室、磁吹组件和静触头等部件,实现组件模块化,对于断路器整体的装配来说简化了步骤、降低了难度,极大地方便自动化生产。
可选的,用于连接所述进线端的静触头端部设置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与进线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部上设置有两个凸包,所述双金属片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凸包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电部与进线端之间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替代通过双金属片进行软连接,强化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方便自动化装配。而双金属片直接两端都焊接在导电部上进行并联,通过分支电流产生温升,或直接不与导电部或进线端进行连接,采用旁热的方式实现过载保护,降低了工艺难度。
可选的,所述中壳上设置有两组灭弧室和两组磁吹组件,两个所述灭弧室分别朝向两组动触头和静触头的分闸开口方向;两组所述磁吹组件分别设置于两个灭弧室的前端,所述静触点和动触点于对应的磁吹组件内进行分合;两个所述静弧片分别延伸至两个灭弧室的上方;所述灭弧室的下方设置有朝开口方向延伸至对应磁吹组件背面的引弧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针对两道电弧分别设置对应的灭弧室和磁吹组件,从而利用外加磁场的洛伦兹力将两道电弧分别压入两个灭弧室中,实现高效灭弧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磁吹组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片导磁板与一个永磁体;两片所述导磁板间隔设置在对应灭弧室的开口两侧,所述引弧板从两片导磁板下方延伸至背面;所述永磁体设置于两个导磁板之间,且所述永磁体位于引弧板背离灭弧室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永磁体磁化引弧板和两侧的导磁板,于引弧板和两侧导磁板之间围合的区域内形成磁场,产生趋向于灭弧室方向的洛伦兹力,推动两组动触点、静触点所产生的电弧稳定地进入到对应的灭弧室中。具体的,将永磁体的N极靠近或贴合引弧板底部,使引弧板背向永磁体的一侧磁化为N极,而引弧板的N极面向两个导磁板的内侧,使导磁板的内侧磁化为S极。
可选的,所述中壳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两侧形成用于安装两组灭弧室和磁吹组件的安装区;所述中壳上于安装区上方设置有供静弧片端部嵌入的上限位槽以及供静触头弯折部嵌入的触头限位槽;所述中壳上于安装区下方设置有供引弧板端部嵌入的下限位槽;任一组所述灭弧室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静弧片和引弧板过盈挤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隔板隔开两侧零部件,两侧安装区内独立装配互不影响,简化装配步骤;而上限位槽、触头限位槽用于固定静弧片和静触头,下限位槽用于固定引弧板,灭弧室则通过过盈配合固定在静弧片和引弧板之间,方便拆装与自动化装配。
可选的,所述隔板的一侧于灭弧室位置设置嵌槽,所述嵌槽内并排设置有一块金属板和一块绝缘板,所述金属板设置于隔板和绝缘板之间;所述隔板为绝缘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金属板起到隔绝屏蔽磁场的作用,防止两组磁吹组件的磁场相互影响,而减弱了对电弧的磁吹效果。
可选的,所述动触头包括连接部、第一触点部以及第二触点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之间并连接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两个所述动触点分别设置在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上,所述触头座上设置有摆动凸起以及用于对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施加力的抵紧组件,所述连接部抵紧摆动凸起,所述抵紧组件用于驱动第一触点部上的动触头与第二触点部上的动触点分别抵紧不同静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连接部抵压在摆动凸起上,且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分别位于连接部的两侧,通过抵紧组件对动触头施加力,使第一触点部上的动触头与第二触点部上的动触头分别抵紧不同静触头。即使静触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烧蚀,或是装配过程中出现略微误插,通过上述结构,动触头会发生摆动,以使各动触点与能够保持与对应静触点抵紧,即实现动触头自动平衡。
可选的,所述抵紧组件包括用于与第一触点部抵触的第一弹性件以及用于与第二触点部抵触的第二弹性件;所述触头座上设置有两个扭转凸起,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的其中一个受力端分别与不同的扭转凸起抵触,所述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的另一个受力端分别与第一触点部以及第二触点部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弹性件对第一触点部施加力、通过第二弹性件对第二触点部施加力,使得第一触点部与第二触点部趋向于发生偏转移动,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仍能够持续施加力,以保障各动触点分别与不同静触点保持抵触。
可选的,所述静弧片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弧部、折弯部以及搭接部;所述静触头的端部抵在折弯部处的折角处,且与所述搭接部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折弯部上开设有让位槽,所述静触头的端部位于让位槽中;所述引弧部上于让位槽内设置有引弧块,所述引弧块的端部与静触头端部相互抵触,且所述引弧块远离搭接部的端面与静触头外壁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阴极电弧熄灭时,会沿静触头以及静弧片的表面进行移动,而引弧部与折弯部之间的折弯处、搭接部与折弯部之间的折弯处均存在弧角,尤其是引弧部与折弯部之间的弧角导致引弧部与静触头之间存在间隙。如此使得沿静触头表面移动的电弧需经过跳跃方可移至引弧部上,影响了电弧移动传递,进而影响电弧熄灭。因此通过增设引弧块作为引弧部的延伸,以使引弧部通过引弧块与静触头连接,使得电弧能够经静触头、引弧块的表面传递至引弧部上,如此电弧无需跳跃,有助于电弧快速移动,进而提高了电弧的熄灭速度。
可选的,模块化断路器还包括预装壳体;所述手柄组件与操作机构均设置于预装壳体上;所述预装壳体嵌设于安装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柄组件与操作机构也安装在预装壳体内实现进一步模块化,再直接装在外壳内,便于整体断路器的自动化装配。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采用双断点触头结构,将操作机构与过载保护组件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不再使用导线(软连接)连接动触头、双金属片与进线端三者,实现操作机构自身可独立装配以及于断路器内的活动装配;而灭弧模块通过中壳高度集成灭弧室、磁吹组件和静触头等部件,实现组件模块化,对于断路器整体的装配来说简化了步骤、降低了难度,极大地方便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外壳、灭弧模块、操作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灭弧模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静弧片、静触头和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静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触头座与动触头的爆炸示意图
图8是图4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展示静弧片和静触头的连接结构。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灭弧室、磁吹组件和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爆炸示意图,用于展示预装壳体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1、进线端;12、出线端;13、手柄组件;14、安装槽;15、预装壳体;2、操作机构;21、触头座;211、摆动凸起;212、限位块;213、扭转凸起;22、动触头;221、连接部;222、第一触点部;223、第二触点部;224、动触点;23、抵紧组件;231、主轴;232、第一弹性件;233、第二弹性件;3、灭弧模块;31、中壳;311、隔板;3111、嵌槽;312、安装区;313、上限位槽;314、触头限位槽;315、下限位槽;316、动弧限位槽;32、灭弧室;321、金属栅片;322、金属板;323、绝缘板;33、引弧板;34、磁吹组件;341、导磁板;342、永磁体;35、静触头;351、静触点;352、导电部;353、凸包;36、静弧片;361、引出部;362、引弧部;363、折弯部;3631、让位槽;3632、引弧块;364、搭接部;4、过载保护组件;41、双金属片;42、双金拉杆;43、导线;5、短路保护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参照图1、图2,模块化断路器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手柄组件13、灭弧模块3、短路保护组件5、过载保护组件4、进线端11与出线端12。灭弧模块3又包括中壳31、设置于中壳31上的灭弧室32与磁吹组件34,短路保护组件5同样通过卡槽结构固定在中壳31上,且中壳31上还设置有两个静触头35,静触头35上焊接有静触点351,静触头35上连接有静弧片36,两个静触头35分别用于连接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通过中壳31高度集成灭弧室32、磁吹组件34、短路保护组件5、静触头35等部件,而外壳1内侧成型有供中壳31嵌入的安装槽14,将集成后的灭弧模块3直接安装在安装槽14内,简化断路器整体的装配步骤。
参照图3、图4,过载保护组件4包括双金属片41和双金拉杆42,进线端11与用于连接进线端11的静触头35之间通过双金属片41进行串联,具体的则是通过导线43软连接双金属片41的活动端与静触头35以及双金属片41的固定端与进线端11。而双金拉杆42呈U型,其一端连接在操作机构2上、另一端延伸至双金属片41的活动端远离静触头35的一侧。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3、图5,用于连接进线端11的静触头35端部一体成型有导电部352,导电部352与进线端11固定连接;导电部352上一体成型有两个凸包353,双金属片41的两端能够分别与两个凸包353电连接。导电部352与进线端11之间采用直接固定的方式替代通过双金属片41进行软连接,强化了结构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方便自动化装配。而双金属片41直接两端都焊接在导电部352上进行并联,通过分支电流产生温升,或直接不与导电部352或进线端11进行连接,采用旁热的方式实现过载保护,降低了工艺难度。
参照图6、图7,操作机构2包括触头座21、设置于触头座21上的动触头22,动触头22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静触点351接触的动触点224;当其中一个动触点224与对应的静触点351抵触时,另一个动触点224与对应的静触点351抵触。触头座21的一侧侧壁上一体成型摆动凸起211以及限位块212,限位块212至触头座21排布方向的截面积沿限位块212至触头座21的排布方向递增,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块212的截面趋近三角形。动触头22包括连接部221、第一触点部222以及第二触点部223,连接部221设置在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之间,且连接部221连接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连接部221、第一触点部222以及第二触点部223采用导电材料一体成型,两个动触点224则分别焊接在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上。连接部221上开设有连接孔,限位块212插设在连接孔中,连接部221的端部抵压在摆动凸起211上。
参照图6、图7,触头座21上设置有抵紧组件23,抵紧组件23包括贯穿并转动设置在触头座21上的触头座21上的主轴231、用于对第一触点部222施加力的第一弹性件232以及用于对第二触点部223施加力的第二弹性件233。第一弹性件232以及第二弹性件233均为扭簧,第一弹性件232与第二弹性件233分别位于出头座的两侧且均套设在主轴231上。触头座21的两相背侧壁上均一体成型有扭转凸起213,第一弹性件232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其中一个扭转凸起213以及第一触点部222上,第二弹性件233的两端分别抵压在另一个扭转凸起213以及第二触点部223上。
第一弹性件232用于驱动第一触点部222上动触点224抵紧其中一个静触点351,第二弹性件233用于驱动第二触点部223上动触点224抵紧另一个静触点351。其中一个动触点224与其中一个静触点351抵触时,另一个动触点224与剩余一个静触点351对齐,两对不同动触点224与静触点351串联。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232与第二弹性件233还可为弹簧,凡能使连接部221抵紧摆动凸起211,且使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上的动触点224分别抵紧对应静触点351的方式均可。
参照图4、图8,静弧片36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弧部362、折弯部363以及搭接部364,引出部361、引弧部362、折弯部363以及搭接部364采用导电材料通过折弯冲压一体成型。静触头35的端部抵在折弯部363处的折角处,且与搭接部364的内壁相互贴合;折弯部363上开设有让位槽3631,静触头35的端部位于让位槽3631中;引弧部362上通过冲裁出让位槽3631的方式形成引弧块3632,引弧块3632的端部与静触头35端部相互抵触,且引弧块3632远离搭接部364的端面与静触头35外壁平齐。使得电弧能够经静触头35、引弧块3632的表面传递至引弧部362上,如此电弧无需跳跃,有助于电弧快速移动,进而提高了电弧的熄灭速度。
参照图3、图9,中壳31上一共设置有对称的两组灭弧室32和两组磁吹组件34,每组灭弧室32均由多片金属栅片321叠加而成,本实施例中的金属栅片321为铁磁栅片;金属栅片321的数量为至少16片,本实施例中为20片。中壳31的中间一体成型有隔板311,隔板311两侧形成用于安装两组灭弧室32和磁吹组件34的安装区312,两个灭弧室32分别朝向两组动触头22和静触头35的分闸开口方向;两组磁吹组件34分别设置于两个灭弧室32的前端,静触点351和动触点224于对应的磁吹组件34内进行分合;两个静弧片36分别延伸至两个灭弧室32的上方;灭弧室32的下方设置有朝开口方向延伸至对应磁吹组件34背面的引弧板33。
参照图3、图9,磁吹组件34包括两片导磁板341与一个永磁体342。两组磁吹组件34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灭弧室32的开口前方,同一组的两片导磁板341间隔设置在对应的灭弧室32开口两侧,且两片导磁板341覆盖对应的一组动触点224与静触点351分、合闸动作所经过的区域;两个引弧板33分别从两组导磁板341之间的下方穿过,使两个导磁板341与对应的引弧板33围合成一条与灭弧室32开口相通的、供电弧运动的通道。而两组动触点224、静触点351被分在两个隔开的区域内,所产生的两道电弧能够分别沿着两组导磁板341形成的通道进入对应的灭弧室32内,提高灭弧效果。
参照图3、图9,永磁体342位于两个导磁板341中间,且永磁体342设置于引弧板33背离动触头22的一侧,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通过U型的隔弧壁将永磁体342固定在底部内侧、将两个导磁板341固定在两边内侧,再一起从下往上卡在引弧板33上。利用永磁体342可以磁化引弧板33和两侧的导磁板341,于引弧板33和两侧导磁板341之间围合的区域内形成磁场,产生趋向于灭弧室32方向的洛伦兹力,实现电弧磁吹作用;具体的,将永磁体342的N极靠近或贴合引弧板33底部,使引弧板33背向永磁体342的一侧磁化为N极,而引弧板33的N极面向两个导磁板341的内侧,使导磁板341的内侧磁化为S极。
参照图3、图9,中壳31上于安装区312上方成型有供静弧片36端部嵌入的上限位槽313以及供静触头35弯折部嵌入的触头限位槽314;中壳31上于安装区312下方成型有供引弧板33端部嵌入的下限位槽315,在安装区312靠近磁吹组件34的一侧则成型有供引弧板33另一端卡入限位的动弧限位槽316。固定好静弧片36、静触头35和引弧板33后,灭弧室3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静弧片36和引弧板33过盈挤压,实现对灭弧室32的固定。
参照图3,隔板311的一侧于灭弧室32位置成型嵌槽3111,嵌槽3111内并排设置有一块金属板322和一块绝缘板323,金属板322设置于隔板311和绝缘板323之间;且隔板311同样为绝缘材料制成。利用金属板322起到隔绝屏蔽磁场的作用,防止两组磁吹组件34的磁场相互影响,而减弱了对电弧的磁吹效果。
实施例二,参照图1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模块化断路器还包括预装壳体15,手柄组件13与操作机构2均设置于预装壳体15上;预装壳体15嵌设于安装槽14内。将手柄组件13与操作机构2也安装在预装壳体15内实现进一步模块化,再直接装在外壳1内,便于整体断路器的自动化装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模块化断路器的实施原理为:采用双断点触头结构,将操作机构2与过载保护组件4之间的电连接断开,不再使用导线43(软连接)连接动触头22、双金属片41与进线端11三者,实现操作机构2自身可独立装配以及于断路器内的活动装配;而灭弧模块3通过中壳31高度集成灭弧室32、磁吹组件34和静触头35等部件,实现组件模块化,对于断路器整体的装配来说简化了步骤、降低了难度,极大地方便自动化生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包括外壳(1)、操作机构(2)、手柄组件(13)、灭弧模块(3)、过载保护组件(4)、进线端(11)与出线端(12);其特征在于,所述灭弧模块(3)包括中壳(31)、设置于中壳(31)上的灭弧室(32)、磁吹组件(34);所述外壳(1)内侧设置有供中壳(31)嵌入的安装槽(14);所述中壳(31)上还设置有两个静触头(35),所述静触头(35)上连接有静弧片(36),两个所述静触头(35)分别用于连接进线端(11)和出线端(12);所述过载保护组件(4)包括双金属片(41),所述进线端(11)与用于连接进线端(11)的静触头(35)之间采用直接连接或通过双金属片(41)进行串联;所述静触头(35)上设置有静触点(351);所述操作机构(2)包括触头座(21)、设置于触头座(21)上的动触头(22),所述动触头(22)上设置有两个能够分别与两个静触点(351)接触的动触点(224);当其中一个所述动触点(224)与对应的静触点(351)抵触时,另一个所述动触点(224)与对应的静触点(351)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用于连接所述进线端(11)的静触头(35)端部设置有导电部(352),所述导电部(352)与进线端(11)固定连接;所述导电部(352)上设置有两个凸包(353),所述双金属片(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凸包(353)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31)上设置有两组灭弧室(32)和两组磁吹组件(34),两个所述灭弧室(32)分别朝向两组动触头(22)和静触头(35)的分闸开口方向;两组所述磁吹组件(34)分别设置于两个灭弧室(32)的前端,所述静触点(351)和动触点(224)于对应的磁吹组件(34)内进行分合;两个所述静弧片(36)分别延伸至两个灭弧室(32)的上方;所述灭弧室(32)的下方设置有朝开口方向延伸至对应磁吹组件(34)背面的引弧板(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吹组件(34)包括平行设置的两片导磁板(341)与一个永磁体(342);两片所述导磁板(341)间隔设置在对应灭弧室(32)的开口两侧,所述引弧板(33)从两片导磁板(341)下方延伸至背面;所述永磁体(342)设置于两个导磁板(341)之间,且所述永磁体(342)位于引弧板(33)背离灭弧室(32)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31)的中间设置有隔板(311),所述隔板(311)两侧形成用于安装两组灭弧室(32)和磁吹组件(34)的安装区(312);所述中壳(31)上于安装区(312)上方设置有供静弧片(36)端部嵌入的上限位槽(313)以及供静触头(35)弯折部嵌入的触头限位槽(314);所述中壳(31)上于安装区(312)下方设置有供引弧板(33)端部嵌入的下限位槽(315);任一组所述灭弧室(3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静弧片(36)和引弧板(33)过盈挤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11)的一侧于灭弧室(32)位置设置嵌槽(3111),所述嵌槽(3111)内并排设置有一块金属板(322)和一块绝缘板(323),所述金属板(322)设置于隔板(311)和绝缘板(323)之间;所述隔板(311)为绝缘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22)包括连接部(221)、第一触点部(222)以及第二触点部(223),所述连接部(221)设置在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之间并连接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两个所述动触点(224)分别设置在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上,所述触头座(21)上设置有摆动凸起(211)以及用于对第一触点部(222)与第二触点部(223)施加力的抵紧组件(23),所述连接部(221)抵紧摆动凸起(211),所述抵紧组件(23)用于驱动第一触点部(222)上的动触头(22)与第二触点部(223)上的动触点(224)分别抵紧不同静触点(35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抵紧组件(23)包括用于与第一触点部(222)抵触的第一弹性件(232)以及用于与第二触点部(223)抵触的第二弹性件(233);所述触头座(21)上设置有两个扭转凸起(213),所述第一弹性件(232)以及第二弹性件(233)的其中一个受力端分别与不同的扭转凸起(213)抵触,所述第一弹性件(232)以及第二弹性件(233)的另一个受力端分别与第一触点部(222)以及第二触点部(223)抵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弧片(36)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弧部(362)、折弯部(363)以及搭接部(364);所述静触头(35)的端部抵在折弯部(363)处的折角处,且与所述搭接部(364)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折弯部(363)上开设有让位槽(3631),所述静触头(35)的端部位于让位槽(3631)中;所述引弧部(362)上于让位槽(3631)内设置有引弧块(3632),所述引弧块(3632)的端部与静触头(35)端部相互抵触,且所述引弧块(3632)远离搭接部(364)的端面与静触头(35)外壁平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化断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装壳体(15);所述手柄组件(13)与操作机构(2)均设置于预装壳体(15)上;所述预装壳体(15)嵌设于安装槽(14)内。
CN202311617309.0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Pending CN11785499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17309.0A CN117854996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17309.0A CN117854996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4996A true CN117854996A (zh) 2024-04-09

Family

ID=90539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17309.0A Pending CN117854996A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4996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3184182U (zh) 开关电器
EA002504B1 (ru) Многополюсный прерыватель низкого напряжения с повышенной электродинамической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ой с расположением полюсного вала в полюсном отсеке
CN221596320U (zh) 一种开关电器
WO2025140151A1 (zh) 断路器的灭弧结构和断路器
CN107342198B (zh) 一种具有强大分断短路电流能力的塑壳断路器
CN113972118B (zh) 开关电器
CN117854996A (zh) 一种模块化断路器
CN100435252C (zh) 具有用于灭弧的装置的电开关装置
CN210129478U (zh) 一种断路器灭弧室散热结构
CN214175942U (zh) 一种内置电路板转接式电磁继电器
CN218769250U (zh) 大电流断路器
CN117877937A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单极模块和断路器
CN215183691U (zh) 一种等电位结构的隔离开关
CN213816041U (zh) 一种断路器的静触头灭弧模块
CN211150480U (zh) 一种断路器的触头灭弧装置
KR100966995B1 (ko) 배선용 차단기
KR20000015895U (ko) 전자접촉기의 고정접촉자와 가동접촉자간에 발생하는 아아크
CN111834162B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759510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20796632U (zh) 一种高可靠小型断路器
WO2020194704A1 (ja) 接続変換アダプタおよび電気機器
CN220439506U (zh) 一种触头结构及接触器
CN221176127U (zh) 一种触头装置
CN118888406B (zh) 一种模数化拼装的直流框架断路器
CN222775203U (zh) 一种负荷隔离开关的分合闸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