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800929A -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00929A
CN117800929A CN202310006539.7A CN202310006539A CN117800929A CN 117800929 A CN117800929 A CN 117800929A CN 202310006539 A CN202310006539 A CN 202310006539A CN 117800929 A CN117800929 A CN 1178009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lkyl
cycloalkyl
substituted
halogen
alky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00653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磊
华荣保
彭学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ingagroot Chemical Compou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ingagroot Chemical Compou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ingagroot Chemical Compou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ingagroot Chemical Compound Co Ltd
Priority to ARP2301020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AR130109A1/es
Publication of CN117800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009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61/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2-oxazole rings
    • C07D261/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2-ox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61/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2-oxazole or hydrogenated 1,2-oxazole rings not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having one double bond between ring members or between a ring member and a non-ring memb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7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 A01N43/8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nitrogen atoms and oxygen or sulfur atoms as ring hetero atoms five-membered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nd either one oxygen atom or one sulfur atom in positions 1,2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PBIOCIDAL, PEST REPELLANT, PEST ATTRACTANT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Y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PREPARATIONS
    • A01P7/00Arthropodicides
    • A01P7/04Insectic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13/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 C07D413/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 C07D413/0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hetero rings, at least one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containing two hetero rings directly linked by a ring-member-to-ring-member bon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Heterocyclic Carbon Compounds Containing A Hetero Ring Having Nitrogen And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所述化合物如式I所示:其中,X代表氢、卤素、烷氧基或烷硫基;Y代表卤素或卤代烷基;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等;P、P1分别独立地代表CH或N;Q、Q1分别独立地代表烷基等;M代表氢、烷基等;R代表氢、烷基等。所述化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花生蚜、二斑叶螨、二化螟、棉蚜等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

Description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长年使用有害生物防除剂,例如杀虫剂或杀菌剂,病害虫获得耐药性,变得难以通过现有使用的杀虫剂或杀菌剂来防除。另外,已知的有害生物防除剂中的一部分毒性高、或者有些通过其长期残留性,破坏生态系统。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已知大量杀害虫剂,如WO2015/128358公开了唑啉类化合物及其作为杀虫剂的应用,仍需要开发低毒性且低残留性的新的有害生物防除剂。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所述化合物对草地贪夜蛾、甜菜夜蛾、花生蚜、二斑叶螨、二化螟、棉蚜等害虫具有优异的防治作用。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如式I所示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X代表氢、卤素、烷氧基或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氰基;
P、P1分别独立地代表CH或N;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烷基、羟基烷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卤代烷氧基、卤代烷硫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卤代烷氧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烷基或杂环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烷基”或“杂环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环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环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酰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状结构,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1-位为氮原子的杂环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烷基,卤代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羰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烷氧基或卤代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优选地,X代表氢、卤素、C1-C8烷氧基或C1-C8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C1-C8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或氰基;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C1-C8烷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氨基、卤代C1-C8烷氧基、卤代C1-C8烷硫基、C1-C8烷基羰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卤代C1-C8烷氧基C1-C8烷基、C1-C8烷基氨基C1-C8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8烷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8烷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8环烷基、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8环烷基、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8烷氧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C1-C8烷基羰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磺酰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芳基、芳基C1-C8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芳基”、“芳基C1-C8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所述“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C1-C8烷基、C1-C8烷氧羰基或苄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与芳基或杂环基形成稠环结构;所述 是未取代或被选自氧代、C1-C8烷基或C1-C8烷氧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8烷基,卤代C1-C8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卤代C1-C8烷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磺酰基、C1-C8烷氧基或卤代C1-C8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更优选地,X代表氢、卤素、C1-C6烷氧基或C1-C6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C1-C6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或氰基;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C1-C6烷基、羟基C1-C6烷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卤代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6烷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6烷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6环烷基、三C1-C6烷基甲硅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6环烷基、三C1-C6烷基甲硅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芳基、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芳基”、“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所述“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羰基或苄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与芳基或杂环基形成稠环结构;所述 是未取代或被选自氧代、C1-C6烷基或C1-C6烷氧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X代表氢、氟、氯、甲氧基或甲硫基;
Y代表氯或氟;
Z代表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氯、三氟甲基或乙烯基;
Z1代表氢或氯;
Q代表氢、甲基、异丙基、环丙基、甲氧基、三氟甲基、苄基、
Q1代表氢;
P代表CH或N;
P1代表CH或N;
M代表氢、甲基、乙基、烯丙基、炔丙基、
R代表氢或甲基。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P和P1不同时为N。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P代表CH,P1代表CH,Q1代表氢,Z1代表氢。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P1代表CH,Q1代表氢,Z1代表氢。
在上述通式所示化合物的定义和以下所有结构式中,所用专业术语不论单独使用或者使用在复合词中,代表如下取代基:具有多于两个碳原子的烷基基团可为直链或支链的。如复合词“-O-(烷基)-COOR1”中烷基可为-CH2-、-CH2CH2-、-CH(CH3)-、-C(CH3)2-等。烷基基团为,例如,C1烷基-甲基;C2烷基-乙基;C3烷基-丙基如正丙基或异丙基;C4烷基-丁基如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或2-丁基;C5烷基-戊基如正戊基;C6烷基-己基如正己基、异己基和1,3-二甲基丁基。类似地,烯基是例如乙烯基、烯丙基、1-甲基丙-2-烯-1-基、2-甲基丙-2-烯-1-基、丁-2-烯-1-基、丁-3-烯-1-基、1-甲基丁-3-烯-1-基和1-甲基丁-2-烯-1-基。炔基是例如乙炔基、炔丙基、丁-2-炔-1-基、丁-3-炔-1-基、1-甲基丁-3-炔-1-基。多重键可以在每个不饱和基团的任何位置。环烷基是具有例如三至六个碳原子的碳环饱和环体系,例如环丙基、环丁基、环戊基或环己基。类似地,环烯基是具有例如三至六个碳环成员的单环烯基,例如环丙烯基、环丁烯基、环戊烯基和环己烯基,其中双键可以在任何位置。卤素为氟、氯、溴或碘。
除非有特别说明的,本发明所述“芳基”包括但不限于苯基、萘基、 所述“杂环基”不仅包括但不限于饱和或不饱和的非芳族环状基团
等,还包括但不限于杂芳基,即含有例如3至6个环原子且还任选地有苯并环稠合的芳族环状基团,所述环原子中的1至4个(例如1、2、3或4个)杂原子选自氧、氮和硫,例如
如果一个基团被基团所取代,则这应理解为意指该基团被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选自所提及的那些基团的基团取代。另外,相同或不同取代基中含有的相同或不同的取代字符均独立地选择,可相同也可不同。这同样适用于由不同原子和单元形成的环体系。同时,权利要求的范围将排除那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在标准条件下化学不稳定的化合物。
另外,除非特别限定地,本发明所述“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是指被如1、2、3、4或5个基团所取代;未标注具体连接位置的基团(包括杂环基、芳基等),可在任意位置连接,包括与C或N相连接的位置;如果其是被取代的,取代基同样可在任何位置取代,只要符合化合键连接规则。如被1个甲基所取代的杂芳基可代表等。
本发明提供一种如式I’所示的具有手性中心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如前所述,且Q和Q1不相同;位置2处碳原子为手性中心,基于在该位置上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R)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R),更优选80-100%(R),进一步优选90-100%(R),更进一步优选95-100%(R)。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如式I”所示的具有手性中心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如前所述,且Q和Q1不相同;
基于位置5处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S)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S),更优选80-100%(S),进一步优选90-100%(S),更进一步优选95-100%(S);
且位置2处碳原子为手性中心,基于在该位置上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R)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R),更优选80-100%(R),进一步优选90-100%(R),更进一步优选95-100%(R)。
其中,“立体化学纯度”是指所述的立体异构体的量占具有产生手性中心的立体异构体的总量的百分比。
本发明中,式I’和式I”中位置5和2处的立体化学构型是分别根据Cahn-Ingold-Prelog系统来确定为主要的(5S)、(2R),然而本发明的主题也涉及式I、式I’和式I”所包括的其它位置的所有立体异构体,及其混合物。这类式I、式I’和式I”化合物包含,例如一种或多种附加的不对称碳原子或其它未在式I、式I’和式I”中具体说明的双键。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包括纯异构体及其程度不同的富集纯异构体的混合物,其中在标记位置5处的不对称碳原子是S-构型和/或在标记位置2处的不对称碳原子是R-构型,或在混合物中,化合物或同样化学构造的化合物在标记位置上具有所述构型,或以主要存在具有所述构型的化合物(至少60%所述构型)的比例存在,同时其它的不对称碳原子可以以外消旋形式存在,或也可以进行程度不同的拆分。只要符合在标记位置上的立体化学构型条件,则由特定的空间形式定义的可能的立体异构体,如对映异构体、非对映异构体、Z-和E-异构体均包括在式I、式I’和式I”中,并且可以采用常规方法从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中获得,或也可以通过与利用立体化学纯初始物质相结合的立体选择反应加以制备。
若存在各种官能团,本发明还包括任何酮和烯醇互变异构体形式及其混合物和盐。
立体异构体可通过光学拆分从在制备中获得的混合物中获得。同样可通过使用立体选择性反应且使用光学活性的起始原料和/或助剂来选择性地制备立体异构体。对于光学拆分而言,通常可以利用常规方法(参见Textbooks of Stereochemistry),例如用于将混合物拆分成非对映异构体的下述方法,例如物理方法,如结晶、层析法,尤其是柱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法,视需要在减压下进行的蒸馏方法,萃取法和其它方法,通常采用在手性固相上的色谱分离,可以分离对映结构体的残余混合物。适用于制备量或用于工业规模的是这样的方法,例如结晶非对映盐,这可以利用光学活性酸从化合物中获得,并且若存在酸性基团,可以视需要利用光学活性碱。
式I、式I’和式I”化合物的盐优选是可农用和可兽用盐。它们可以以常规方法形成,例如若式I、式I’和式I”化合物具有碱性官能团,则通过使该化合物与所述阴离子的酸反应,或者通过使式I、式I’和式I”的酸性化合物与合适碱反应。
合适的可农用盐尤其为其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对根据本发明的化合物的作用没有任何不利影响的那些阳离子的盐或那些酸的酸加成盐。合适的阳离子尤其是碱金属离子,优选锂、钠和钾离子;碱土金属离子,优选钙、镁和钡离子;过渡金属离子,优选锰、铜、锌和铁离子;还有铵(NH4 +)和其中1-4个氢原子被C1-C4烷基、C1-C4羟基烷基、C1-C4烷氧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羟基-C1-C4烷氧基-C1-C4烷基、苯基或苄基替代的取代铵。取代铵离子的实例包括甲基铵、异丙基铵、二甲基铵、二异丙基铵、三甲基铵、四甲基铵、四乙基铵、四丁基铵、2-羟基乙基铵、2-(2-羟基乙氧基)乙基铵、二(2-羟基乙基)铵、苄基三甲基铵和苄基三乙基铵,此外还有离子,锍离子,优选三(C1-C4烷基)锍,以及氧化锍离子,优选三(C1-C4烷基)氧化锍。
有用酸加成盐的阴离子主要是氯离子、溴离子、氟离子、硫酸氢根、硫酸根、磷酸二氢根、磷酸氢根、磷酸根、硝酸根、碳酸氢根、碳酸根、六氟硅酸根、六氟磷酸根、苯甲酸根和C1-C4链烷酸的阴离子,优选甲酸根、乙酸根、丙酸根和丁酸根。它们可以通过使式I、式I’和式I”化合物与对应阴离子的酸,优选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或硝酸反应而形成。
术语“可兽用盐”是指在兽用盐形成领域已知且被接受的那些阳离子或阴离子的盐。例如通过含碱性氮原子如氨基的式I、式I’和式I”化合物形成的合适酸加成盐包括与无机酸的盐,如盐酸盐、硫酸盐、磷酸盐和硝酸盐,以及有机酸如乙酸、马来酸、二马来酸、富马酸、二富马酸、甲烷次磺酸、甲烷磺酸和琥珀酸的盐。
本发明化合物,包括其盐、立体异构体和互变异构体尤其适合有效防治无脊椎动物害虫。所述“无脊椎动物害虫”包括具有经济学重要性的作为害虫的节肢动物、腹足动物、线虫动物和蠕虫。术语“节肢动物”包括昆虫、螨虫、蜘蛛、蝎子、蜈蚣、马陆、球潮虫和综合纲动物。术语“腹足动物”包括蜗牛、蛞蝓以及其他柄眼目动物。术语“线虫动物”包括所有线虫纲的成员。尤其适合有效防治或防除下列害虫:鳞翅目昆虫(鳞翅目(Lepidoptera)),甲虫(鞘翅目),蝇、蚊(双翅目(Diptera)),蓟马(缨翅目(Thysanoptera)),白蚁(等翅目(Isoptera)),蟑螂(蜚蠊目(Blattaria)-Blattodea),臭虫、蚜虫、叶蝉、粉虱、蚧壳虫、蝉(半翅目(Hemiptera)),蚂蚁、蜜蜂、黄蜂、锯蝇(膜翅目(Hymenoptera)),蟋蟀、蚱蜢、蝗虫(直翅目(Orthoptera)),蛛形纲(Arachnida),跳蚤(蚤目(Siphonaptera)),衣鱼、家衣鱼(缨尾目(Thysanura)),百足虫(唇足纲(Chilopoda)),千足虫(倍足纲(Diplopoda)),蠼蛸(革翅目(Dermaptera)),虱(毛虱目(Phthiraptera)),跳虫(弹尾目(Collembola))等等。它们可能侵袭植物,从而对被侵袭植物产生显著损害,以及可能侵染动物,尤其是温血动物如哺乳动物或鸟类或其他高等动物如爬行动物、两栖动物或鱼类,从而对被侵染动物产生显著损害的体外寄生虫。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缩合剂的存在下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制得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前所述。
优选地,所述缩合剂为PyBOP、HATU、HOBt-EDCI、CDI、DCC或DBU等;所述反应在碱和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所述溶剂选自二氯甲烷、二氯乙烷、乙腈、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二甲亚砜、四氢呋喃、甲苯、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溶剂;所述碱选自三乙胺、三甲胺、DIPEA和NMM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由通式IV所示的化合物经水解制得,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通式IV所示的化合物由通式V所示的化合物与通式V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环加成反应制得,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Hal代表卤素,W代表C1-C6烷基或苯基。
另外,上述通式化合物可参照CN111936492A、WO2005/085216等所示方法制得。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杀虫组合物,其包含生物学有效量的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还包括制剂助剂。
该类组合物可以包含单独的本发明活性化合物或几种本发明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本发明组合物可以包含单独的异构体或异构体混合物或盐以及单独的互变异构体或互变异构体混合物。
另外,本发明所述组合物还可以包括具有根据IRAC规定分类的作用机制的杀虫或者杀螨剂作为有效成分,复配施药具有明显的协同和增效作用。
作为具有根据IRAC规定分类的作用机制的杀虫或者杀螨剂,能够列举(1A)乙酰基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系)、(1B)乙酰基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有机磷系)、(2)GABA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阻滞剂、(3A)钠通道调节剂(拟除虫菊酯系)、(3B)钠通道调节剂(DDT类)、(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竞争性调节剂、(5)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变构点调节剂、(6)谷氨酸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GluCl)变构点调节剂、(7)保幼激素类似剂、(8)其它非特异性(多位点)抑制剂、(9)弦音器TRPV通道调节剂、(10)螨虫类生长抑制剂、(11)微生物由来昆虫中肠内膜破坏剂、(12)线粒体ATP合成酶抑制剂、(13)扰乱质子梯度的氧化性磷酸化解偶联剂、(1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阻滞剂、(15)甲壳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型0、(16)甲壳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型1、(17)蜕皮抑制剂、(18)蜕皮激素(蜕皮酮)受体激动剂、(19)章鱼胺受体激动剂、(20)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II抑制剂、(21)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抑制剂(METI)、(22)电位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23)乙酰基CoA羧化酶抑制剂、(24)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V抑制剂、(25)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II抑制剂、(28)利阿诺定受体调节剂、(29)弦音器调节剂靶标部位未确定、(30)GABA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变构点调节剂、和(UN)作用机制不明或不明确的制剂。
以下例示上述化合物B的具体例。
(1A)乙酰基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氨基甲酸酯类)
棉铃威(Alanycarb)、涕灭威(Aldicarb)、恶虫威(Bendiocarb)、丙硫克百威(Benfuracarb)、丁酮威(Butocarboxim)、丁酮砜威(Butoxycarboxim)、西维因(Carbaryl)、虫螨威(Carbofuran)、丁硫克百威(Carbosulfan)、乙硫苯威(Ethiofencarb)、仲丁威(Fenobucarb)、伐虫脒(Formetanate)、呋线威(Furathiocarb)、异丙威(Isoprocarb)、灭虫威(Methiocarb)、灭多虫(Methomyl)、速灭威(Metolcarb)、杀线威(Oxamyl)、抗蚜威(Pirimicarb)、残杀威(Propoxur)、硫双灭多威(Thiodicarb)、久效威砜(Thiofanox)、唑蚜威(Triazamate)、三甲威(Trimethacarb)、XMC、灭杀威(Xylylcarb)。
涕灭砜威(Aldoxycarb)、除害威(Allyxycarb)、灭害威(Aminocarb)、丁苯氨酯(Bufencarb)、除线威(Cloethocarb)、苯硫威(Fenothiocarb)、猛杀威(Promecarb)。
(1B)乙酰基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有机磷类)
乙酰甲胺磷(Acephate)、甲基吡啶磷(Azamethiphos)、乙基谷硫磷(Azinphos-ethyl)、谷硫磷(Azinphos甲基)、硫线磷(Cadusafos)、氯氧威(Chlorethoxyfos)、毒虫畏(Chlorfenvinphos)、氯甲磷(Chlormephos)、毒死蜱(Chlorpyrifos)、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香豆磷(Coumaphos)、杀螟腈(Cyanophos)、甲基内吸磷(Demeton-S-methyl)、二嗪农(Diazinon)、敌敌畏(Dichlorvos/DDVP)、百治磷(Dicrotophos)、乐果(Dimethoate)、甲基毒虫畏(Di甲基vinphos)、乙拌磷(Disulfoton)、EPN、乙硫磷(Ethion)、灭线磷(Ethoprophos)、伐灭磷(Famphur)、克线磷(Fenamiphos)、杀螟松(Fenitrothion)、倍硫磷(Fenthion)、噻唑磷(Fosthiazate)、庚烯磷(Heptenophos)、新烟磷(Imicyafos)、异柳磷(Isofenphos)、邻(甲氧基氨基硫代磷酰基)水杨酸异丙酯(Isopropyl o-(methoxyaminothio-phosphoryl)salicylate)、异噁唑磷(Isoxathion)、马拉硫磷(Malathion)、灭蚜蜱(Mecarbam)、甲胺磷(Methamidophos)、杀扑磷(Methidathion)、速灭磷(Mevinphos)、久效磷(Monocrotophos)、二溴磷(Naled)、氧乐果(Omethoate)、亚砜磷(Oxydemeton-methyl)、对硫磷(Parathion)、甲基对硫磷(Parathion-methyl)、稻丰散(Phenthoate)、甲拌磷(Phorate)、伏杀磷(Phosalone)、亚胺硫磷(Phosmet)、磷胺(Phosphamidon)、腈肟磷(Phoxim)、甲基嘧啶磷(Pirimiphos-methyl)、丙溴磷(Profenofos)、胺丙畏(Propetamphos)、丙硫磷(Prothiofos)、吡唑硫磷(Pyraclofos)、哒嗪硫磷(Pyridaphenthion)、喹硫磷(Quinalphos)、治螟磷(Sulfotep)、丁基嘧啶磷(Tebupirimfos)、双硫磷(Temephos)、特丁硫磷(Terbufos)、杀虫畏(Tetrachlorvinphos)、甲基乙拌磷(Thiometon)、三唑磷(Triazophos)、敌百虫(Trichlorfon)、蚜灭多(Vamidothion)、乙基溴硫磷(Bromophos-ethyl)、苯腈磷(Cyanofenphos)、磺吸磷(Demeton-S-methylsulfone)、氯乙亚胺磷(Dialifos)、除线磷(Dichlofenthion)、蔬果磷(Dioxabenzofos)、乙嘧硫磷(Etrimfos)、砜线磷(Fensulfothion)、地虫磷(Fonofos)、安果(Formothion)、碘硫磷(iodofenphos)、氯唑磷(Isazofos)、水胺硫磷(Isocarbofos)、虫螨畏(Methacrifos)、磷虫威(Phosphocarb)、乙基嘧啶磷(Pirimiphos-ethyl)、丙虫磷(Propaphos)、发果(Prothoate)、硫丙磷(Sulprofos)。
(2)GABA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阻滞剂
氯丹(Chlordane)、硫丹(Endosulfan)、乙虫腈(Ethiprole)、氟虫腈(Fipronil)、乙酰虫腈(Acetoprole)、毒杀芬(Camphechlor)、除螨灵(Dienochlor)、七氯(Heptachlor)、吡嗪氟虫腈(Pyrafluprole)、派瑞乐(Pyriprole)、丁虫腈(Flufiprole)。
(3A)钠通道调节剂(拟除虫菊酯类)
氟丙菊酯(Acrinathrin)、丙烯菊酯(Allethrin)、d-顺式-反式-丙烯菊酯(d-cis-transAllethrin)、d-反式-丙烯菊酯(d-transAllethrin)、联苯菊酯(Bifenthrin)、环戊烯丙菊酯(Bioallethrin)、环戊烯丙菊酯-S-环戊烯基-异构体(BioallethrinS-cyclopentenyl-isomer)、苄呋菊酯(Bioresmethrin)、乙氰菊酯(Cycloprothrin)、氟氯氰菊酯(Cyfluthrin)、β-氟氯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三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λ-三氟氯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γ-三氟氯氰菊酯(gamma-Cyhalothrin)、氯氰菊酯(Cypermethrin)、α-氯氰菊酯(alpha-Cypermethrin)、β-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θ-氯氰菊酯(theta-Cypermethrin)、ζ-氯氰菊酯(zeta-Cypermethrin)、苯醚氰菊酯[(1R)-反式异构体](Cyphenothrin[(1R)-trans-isomers])、溴氰菊酯(Deltamethrin)、烯炔菊酯[(EZ)-(1R)-异构体](Empenthrin[(EZ)-(1R)-isomers])、氰戊菊酯(Esfenvalerate)、醚菊酯(Etofenprox)、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氰戊菊酯(Fenvalerate)、氟氰菊酯(Flucythrinate)、氟氯苯菊酯(Flumethrin)、τ-氟胺氰菊酯(tau-Fluvalinate)、溴氟醚菊酯(Halfenprox)、炔咪菊酯(Imiprothrin)、噻恩菊酯(Kadethrin)、氯菊酯(Permethrin)、苯氧司林[(1R)-反式异构体](Phenothrin[(1R)-trans-isomer])、炔丙菊酯(Prallethrin)、除虫菊酯(Pyrethrins)、苄呋菊酯(Resmethrin)、氟硅菊酯(Silafluofen)、七氟菊酯(Tefluthrin)、胺菊酯(Tetramethrin)、胺菊酯[(1R)-异构体](Tetramethrin[(1R)-isomers])、四溴菊酯(Tralomethrin)、四氟苯菊酯(Transfluthrin)、κ-联苯菊酯(kappa-Bifenthrin)、生物氯菊酯(Biopermethrin)、氯丙炔菊酯(Chloroprallethrin)、四氟甲醚菊酯(Dimefluthrin)、五氟菊酯(Fenfluthrin)、吡氯氰菊酯(Fenpirithrin)、三氟醚菊酯
(Flufenprox)、七氟甲醚菊酯(Heptafluthrin)、氯氟醚菊酯(Meperfluthrin)、ε-甲氧苄氟菊酯(epsilon-Metofluthrin)、莫氟杀林(Momfluorothrin)、ε-莫氟杀林(epsilon-Momfluorothrin)、反式-氯菊酯(trans-Permethrin)、丙氟菊酯(Profluthrin)、丙苯烃菊酯(Protrifenbute)、κ-七氟菊酯(kappa-Tefluthrin)、环戊烯丙菊酯(Terallethrin)、四氟醚菊酯(Tetramethylfluthrin)、苄呋烯菊酯(Bioethanomethrin)。
(3B)钠通道调节剂(DDT类)
DDT、甲氧滴滴涕(Methoxychlor)。
(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竞争性调节剂
啶虫脒(Acetamiprid)、噻虫胺(Clothianidin)、呋虫胺(Dinotefuran)、吡虫啉(Imidacloprid)、烯啶虫胺(Nitenpyram)、噻虫啉(Thiacloprid)、噻虫嗪(Thiamethoxam)、尼古丁(Nicotine)、氟啶虫胺腈(Sulfoxaflor)、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三氟苯嘧啶(Triflumezopyrim)、硝虫噻嗪(Nithiazine)、二氯噻吡嘧啶(Dicloromezotiaz)、N-[(E)-1-(6-氯-3-吡啶甲基)吡啶-2(1H)-亚基]-2,2,2-三氟乙酰胺(Flupyrimin)。
(5)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变构点调节剂
乙基多杀菌素(Spinetoram)、多杀霉素(Spinosad)。
(6)谷氨酸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GluCl)变构点调节剂
阿维菌素(Abamectin)、埃玛菌素(Emamectin)、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Emamectin-benzoate)、雷皮菌素(Lepimectin)、弥拜菌素(Milbemectin)、多拉菌素(Doramectin)、依普菌素(Eprinomectin)、伊维菌素(Ivermectin)、莫西菌素(Moxidectin)、塞拉菌素(Selamectin)。
(7)保幼激素类似剂
烯虫乙酯(Hydroprene)、丙诺保幼素(Kinoprene)、甲氧普烯(Methoprene);苯氧威(Fenoxycarb);吡丙醚(Pyriproxifen)、苯虫醚(Diofenolan)、保幼醚(Epofenonane)、烯虫硫酯(Triprene)。
(8)其它非特异性(多位点)抑制剂
甲基溴(甲基bromide)、卤化烷类(alkylhalides)、三氯硝基甲烷(Chloropicrin)、氟化铝钠(Sodium aluminum fluoride)、硫酰氟(Sulfurylfluoride)、硼砂(Borax)、硼酸(Boric acid)、氧化硼钠(Disodium octaborate)、硼酸钠盐(Sodiumborate)、偏硼酸钠盐(Sodiummetaborate)、吐酒石(Tartar emetic)、棉隆(Dazomet)、威百亩(Metam)、威百亩钾盐(MetamSodium)、威百亩钠盐(MetamPotassium)。
(9)弦音器TRPV通道调节剂
吡蚜酮(Pymetrozine)、氟虫吡喹(Pyrifluquinazon)、双丙环虫酯(Afidopyropen)。
(10)螨虫类生长抑制剂
四螨嗪(Clofentezine)、氟螨嗪(Diflovidazin)、噻螨酮(Hexythiazox)、乙螨唑(Etoxazole)。
(11)微生物由来昆虫中肠内膜破坏剂
苏云金芽孢杆菌以色列亚种(B.t.subsp.israel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鲇泽亚种(B.t.subsp.aizawai)、苏云金芽孢杆菌库思塔克亚种(B.t.subsp.kurstaki)、苏云金芽孢杆菌拟步甲亚种(B.t.subsp.Tenebrionis)、B.t.作物中所含的蛋白质(B.t.cropproteins):Cry1Ab、Cry1Ac、Cry1Fa、Cry1A.105、Cry2Ab、Vip3A、mCry3A、Cry3Ab、Cry3Bb、Cry34Ab1/Cry35Ab1、球形芽孢杆菌(Bacillus sphaericus)。
(12)线粒体ATP合成酶抑制剂
丁醚脲(Diafenthiuron)、三唑锡(Azocyclotin)、三环锡(Cyhexatin)、苯丁锡(Fenbutatin-oxide)、克螨特(Propargite);三氯杀螨砜(Tetradifon)。
(13)扰乱质子梯度的氧化性磷酸化解偶联剂
溴虫腈(虫螨腈,Chlorfenapyr)、DNOC(4,6-二硝基邻甲酚(4,6-dinitro-o-cresol))、氟虫胺(Sulfluramid)、乐杀螨(Binapacryl)、消螨通(Dinobuton)、阿乐丹(Dinocap)。
(14)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通道阻滞剂
杀虫磺(Bensultap)、杀螟丹盐酸盐(Cartaphydrochloride)、杀虫环(Thiocyclam)、杀虫双(Thiosultap-sodium)。
(15)甲壳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型0
双三氟虫脲(Bistrifluron)、氟啶脲(Chlorfluazuron)、除虫脲(Diflubenzuron)、氟环脲(Flucycloxuron)、氟虫脲(Flufenoxuron)、氟铃脲(Hexaflumuron)、虱螨脲(Lufenuron)、双苯氟脲(Novaluron)、多氟脲(Noviflumuron)、氟苯脲(Teflubenzuron)、杀铃脲(Triflumuron)、氟啶蜱脲(Fluazuron)。
(16)甲壳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类型1
扑虱灵(噻嗪酮,Buprofezin)。
(17)蜕皮抑制剂
灭蝇胺(Cyromazine)。
(18)蜕皮激素(蜕皮酮)受体激动剂
环虫酰肼(Chromafenozide)、氯虫酰肼(Halofenozid)、甲氧虫酰肼(Methoxyfenozide)、虫酰肼(Tebufenozide)。
(19)章鱼胺受体激动剂
阿米曲士(Amitraz)、杀虫脒(Chlordimeform)。
(20)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II抑制剂
氟蚁腙(Hydramethylnon)、灭螨醌(Acequinocyl)、嘧螨酯(Fluacrypyrim)、联苯肼酯(Bifenazate)。
(21)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抑制剂(METI)
喹螨醚(Fenazaquin)、芬普螨(Fenpyroximate)、哒螨灵(Pyridaben)、毕太芬(Pyrimidifen)、吡螨胺(Tebufenpyrad)、唑虫酰胺(Tolfenpyrad)、鱼藤酮(Rotenone)。
(22)电位依赖性钠通道阻滞剂
茚虫威(Indoxacarb)、氰氟虫腙(Metaflumizone)。
(23)乙酰基CoA羧化酶抑制剂
螺螨酯(Spirodiclofen)、螺甲螨酯(Spiromesifen)、螺虫乙酯(Spirotetramat)、甲氧哌啶乙酯(Spiropidion)。
(24)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V害剂
磷化铝(Al-phosphide)、磷化钙(Ca-phosphide)、磷化氢(Phosphine)、磷化锌(Zn-phosphide);氰化钙(Ca-cyanide)氰化钠(Na-cyanide)、氰化钾(K-cyanide)。
(25)线粒体电子传递系复合体II抑制剂
腈吡螨酯(Cyenopyrafen)、丁氟螨酯(Cyflumetofen)、乙唑螨腈(Cyetpyrafen);派氟丁胺(Pyflubumide)。
(28)利阿诺定受体调节剂
氯虫苯甲酰胺(Chlorantraniliprole)、溴氰虫酰胺(Cyantraniliprole)、环溴虫酰胺(Cyclaniliprole)、氟虫双酰胺(Flubendiamide)、氯氟氰虫酰胺(Cyhalodiamide)、四氯虫酰胺(Tetrachlorantraniliprole)、四唑虫酰胺(Tetraniliprole)。
(29)弦音器调节剂靶标部位未确定
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
(30)GABA动作性氯化物离子(氯离子)通道变构点调节剂
溴虫氟苯双酰胺(Broflanilide)、4-[(5RS)-5-(3,5-二氯苯基)-4,5-二氢-5-三氟甲基-1,2-噁唑-3-基]-N-[(EZ)-(甲氧亚氨)甲基]-邻甲苯酰胺(Fluxametamide)、异噁唑虫酰胺(Isocycloseram);阿福拉纳(Afoxolaner)、氟雷拉纳(Fluralaner)、洛替拉纳(Lotilaner)、沙罗拉纳(Sarolaner)。
(UN)印楝素(Azadirachtin)、苯螨特(Benzoximate)、溴螨酯(Bromopropylate)、灭螨猛(Chinomethionat)、三氯杀螨醇(Dicofol)、石硫合剂(Limesulfur)、代森锰锌(Mancozeb)、三氟甲吡醚(Pyridalyl)、硫(Sulfur)、3-内-[2-丙氧基-4-(三氟甲基)苯氧基]-9-[5-(三氟甲基)-2-吡啶氧基]-9-氮杂双环[3.3.1]壬烷(Acynonapyr)、磺胺螨酯(Amidoflumet)、苯螨特(Benzomate)、5-(1,3-二噁烷-2-基)嘧啶-4-基4-(三氟甲基)苄基醚(Benzpyrimoxan)、乙酯杀螨醇(Chlorobenzilate)、地昔尼尔(Dicyclanil)、芬纳西泮(Fenoxacrim)、芳氟胺(Fentrifanil)、氟麦托醌(Flometoquin)、氟噻螨(Flubenzimine)、氟螨嗪(Flufenzine)、氟己芬(Fluhexafon)、氟吡菌酰胺(Fluopyram)、噁虫酮(Metoxadiazone)、2-[3-(乙基磺酰基)-2-吡啶基]-5-[(三氟甲基)磺酰基]苯并噁唑(Oxazosulfyl)、杀螨好(Tetrasul)、三苯氟噻螨(Triarathene)、N-[3-氯-1-(3-吡啶基)-1H-吡唑-4-基]-N-乙基-3-[(3,3,3-三氟丙基)硫代]丙酰胺(Tyclopyrazoflor)、嗪虫唑酰胺(dimpropyridaz)。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虫组合物包含生物学有效量的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例如,式I、式I’和式I”的化合物)(组分A),以及选自以下化合物中至少一个其他有效成分(组分B):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螺虫乙酯、三氟苯嘧啶、丁醚脲、乙唑螨腈、乙酰甲胺磷、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螺甲螨酯、氟虫腈、甲氧哌啶乙酯、噻嗪酮、吡蚜酮、噻虫胺、烯啶虫胺、啶虫脒、双丙环虫酯、氰虫酰胺、呋虫胺、乙虫腈、吡虫啉、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唑虫酰胺或嗪虫唑酰胺。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A、B的重量比为1:5000~10:1、1:4000~1:1、1:3000~1:5、1:2000~1:10、1:1000~1:20、1:800~1:30、1:600~1:50、1:500~1:80或1:200~1:100。
术语“生物学有效量”是指当施用于(即接触)要防治的害虫或其环境、或植物、从中生长出植物的种子或植物的所在地(例如,生长培养基)时,足以产生所需生物学效应,从而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的伤害或达到其他所需效果(例如,提高植物活力)的生物学活性化合物(例如,式I、式I’和式I”的化合物)的量。本发明化合物还可以预防性地施用于预期出现害虫或寄生虫的地方。
化合物I、其立体异构体和盐可以转化成常规类型的农业化学组合物,例如溶液、乳液、悬浮液、粉剂、粉末、糊、颗粒、模压品、胶囊及其混合物。组合物类型的实例是悬浮液(例如SC、OD、FS),可乳化浓缩物(例如EC),乳液(例如EW、EO、ES、ME),胶囊(例如CS、ZC),糊,锭剂,可湿性粉末或粉剂(例如WP、SP、WS、DP、DS),模压品(例如BR、TB、DT),颗粒(例如WG、SG、GR、FG、GG、MG),杀虫制品(例如LN)以及处理植物繁殖材料如种子的凝胶配制剂(例如GF)。
合适的助剂是溶剂,液体载体,固体载体或填料,表面活性剂,分散剂,乳化剂,润湿剂,辅助剂,加溶剂,渗透促进剂,保护性胶体,粘附剂,增稠剂,保湿剂,驱除剂,引诱剂,进食刺激剂,相容剂,杀菌剂,防冻剂,消泡剂,着色剂,增粘剂和粘合剂。
合适的溶剂和液体载体是水和有机溶剂,如中到高沸点的矿物油馏分,例如煤油、柴油;植物或动物来源的油;脂族、环状和芳族烃类,例如甲苯、石蜡、四氢萘、烷基化萘;醇类,如乙醇、丙醇、丁醇、苄醇、环己醇;二醇类;DMSO;酮类,例如环己酮;酯类,例如乳酸酯、碳酸酯、脂肪酸酯、γ-丁内酯;脂肪酸;膦酸酯;胺类;酰胺类,例如N-甲基吡咯烷酮,脂肪酸二甲基酰胺;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合适的固体载体或填料是矿土,例如硅酸盐、硅胶、滑石、高岭土、石灰石、石灰、白垩、粘土、白云石、硅藻土、膨润土、硫酸钙、硫酸镁、氧化镁;多糖,例如纤维素、淀粉;肥料,例如硫酸铵、磷酸铵、硝酸铵、脲类;植物来源的产品,例如谷粉、树皮粉、木粉和坚果壳粉,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是表面活性化合物,如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嵌段聚合物,聚电解质,以及它们的混合物。该类表面活性剂可以用作乳化剂、分散剂、加溶剂、润湿剂、渗透促进剂、保护性胶体或辅助剂。
合适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磺酸、硫酸、磷酸、羧酸的碱金属、碱土金属或铵盐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磺酸盐的实例是烷基芳基磺酸盐、二苯基磺酸盐、α-烯烃磺酸盐、木素磺酸盐、脂肪酸和油的磺酸盐、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磺酸盐、烷氧基化芳基酚的磺酸盐、缩合萘的磺酸盐、十二烷基-和十三烷基苯的磺酸盐、萘和烷基萘的磺酸盐、磺基琥珀酸盐或磺基琥珀酰胺酸盐。硫酸盐的实例是脂肪酸和油的硫酸盐、乙氧基化烷基酚的硫酸盐、醇的硫酸盐、乙氧基化醇的硫酸盐或脂肪酸酯的硫酸盐。磷酸盐的实例是磷酸盐酯。羧酸盐的实例是烷基羧酸盐以及羧化醇或烷基酚乙氧基化物。
合适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烷氧基化物,N-取代的脂肪酸酰胺,胺氧化物,酯类,糖基表面活性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及其混合物。烷氧基化物的实例是诸如已经被1-50当量烷氧基化的醇、烷基酚、胺、酰胺、芳基酚、脂肪酸或脂肪酸酯的化合物。可以将氧化乙烯和/或氧化丙烯用于烷氧基化,优选氧化乙烯。N-取代的脂肪酸酰胺的实例是脂肪酸葡糖酰胺或脂肪酸链烷醇酰胺。酯类的实例是脂肪酸酯,甘油酯或甘油单酯。糖基表面活性剂的实例是脱水山梨醇、乙氧基化脱水山梨醇、蔗糖和葡萄糖酯或烷基聚葡糖苷。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的实例是乙烯基吡咯烷酮、乙烯醇或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合适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季型表面活性剂,例如具有1或2个疏水性基团的季铵化合物,或长链伯胺的盐。合适的两性表面活性剂是烷基甜菜碱和咪唑啉类。合适的嵌段聚合物是包含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的嵌段的A-B或A-B-A类型嵌段聚合物,或包含链烷醇、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的A-B-C类型嵌段聚合物。合适的聚电解质是聚酸或聚碱。聚酸的实例是聚丙烯酸的碱金属盐或聚酸梳状聚合物。聚碱的实例是聚乙烯基胺或聚乙烯胺。
合适的辅助剂是本身具有可忽略的农药活性或者本身甚至没有农药活性且改善化合物I对目标物的生物学性能的化合物。实例是表面活性剂,矿物油或植物油以及其他助剂。
合适的增稠剂是多糖(例如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无机粘土(有机改性或未改性的)、聚羧酸盐和硅酸盐。
合适的杀菌剂是拌棉醇和异噻唑啉酮衍生物如烷基异噻唑啉酮类和苯并异噻唑啉酮类。
合适的防冻剂是乙二醇、丙二醇、尿素和甘油。
合适的消泡剂是聚硅氧烷、长链醇和脂肪酸盐。
合适的着色剂(例如着红色、蓝色或绿色)是低水溶性颜料和水溶性染料。实例是无机着色剂(例如氧化铁、氧化钛、六氰合铁酸铁)和有机着色剂(例如茜素着色剂、偶氮着色剂和酞菁着色剂)。
合适的增粘剂或粘合剂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生物蜡或合成蜡以及纤维素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使所述害虫或其环境接触生物学有效量的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或所述的组合物。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用生物学有效量的本发明化合物或如上所定义的组合物处理害虫、其食物供应源、其栖息地或其繁殖地或其中害虫生长或可能生长的栽培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如种子)、土壤、区域、材料或环境或要防止害虫侵袭或侵染的材料、栽培植物、植物繁殖材料(如种子)、土壤、表面或空间。
本发明还涉及本发明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或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在防治害虫中的用途。
术语“防治害虫”是指抑制害虫的发育(包括死亡、摄食量下降、和/或交配干扰),并且可类似定义相关的表达。
术语“植物繁殖材料”应理解为表示植物的所有繁殖部分如种子,以及可以用于繁殖植物的无性植物材料如插条和块茎(例如土豆)。这包括种子、根、果实、块茎、球茎、地下茎、枝、芽和其他植物部分,包括在萌发后或出苗后由土壤移植的秧苗和幼苗。植物繁殖材料可以在种植或移植之时或之前用植物保护化合物预防性处理。所述幼苗还可以在移植之前通过经由浸渍或浇灌的完全或部分处理而保护。
术语“植物”包括任何类型的植物,包括“非栽培植物”和尤其是“栽培植物”。
术语“非栽培植物”是指栽培植物的任何野生型品种或相关品种或相关属。
术语“栽培植物”应理解为包括已经通过育种、诱变或基因工程修饰的植物,包括但不限于上市销售或开发的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参见
http://www.bio.org/speeches/pubs/er/agri_products.asp)。基因修饰植物是其基因材料通过使用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通过杂交、突变或自然重组得到的重组DNA技术修饰的植物。通常将一个或多个基因整合到基因修饰植物的遗传材料中以改善植物的某些性能。这类基因修饰还包括但不限于蛋白质、寡肽或多肽的靶向翻译后修饰,例如通过糖基化或聚合物加成如异戊二烯化、乙酰化或法呢基化结构部分或PEG结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举例说明本发明,不应当视其为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权利范围通过权利要求书进行说明。
鉴于化合物的经济性与多样性,我们优选合成了一些化合物,在合成的诸多化合物中,选取部分列于下表1中。具体的化合物结构及相应的化合物信息如表1所示。表1中的化合物只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化合物。
表1化合物结构及其1H NMR数值
表A如以上表1相同构造,除了将有通式I替换为具有手性中心的通式I’(即Q和Q1不相同),且在表A中,“序号”列标题下面的条目依次叙述为1(2R)-190(2R)。例如,1(2R)对应于表1中化合物1中2位置处为R构型的化合物。
表B如以上表1相同构造,除了将有通式I替换为具有手性中心的通式I”(即Q和Q1不相同),且在表B中,“序号”列标题下面的条目依次叙述为1(5S,2R)-190(5S,2R)。例如,1(5S,2R)对应于表1中化合物1中5位置处为S构型且2位置处为R构型的化合物。
制备本发明化合物的数种方法详解说明于以下方案和实施例中。原料可以经市场购买到或者可以通过文献中已知的方法或者如详解所示进行制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也可以利用其它合成路线合成本发明的化合物。尽管在下文中已经对合成路线中的具体原料和条件进行了说明,但是,可以很容易地将其替换为其它类似的原料及条件,这些对本发明制备方法的变型或者变体而产生的诸如化合物的各种异构等都包括在本发明范围内。另外,如下所述制备方法可以按照本发明公开内容、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常规化学方法进行进一步修饰。例如,在反应过程中对适当的基团进行保护等等。
以下提供的方法实施例用于促进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的进一步了解,使用的具体物质、种类和条件确定为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并不是对其合理范围的限制。在下表中表明的合成化合物中使用的试剂或者可以市场购买到,或者可以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轻易制备得到。
代表性化合物的实施例如下,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方法类似,此处不再详细说明。
1、化合物3(5S,2R)的合成
(1)取一50ml圆底烧瓶,加入DCM 10ml,3-1(0.3g,1eq),D-丙氨酸甲酯盐酸盐(0.35g,1.5eq),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I,0.64g,2eq),2-(7-氮杂苯并三氮唑)-N,N,N',N'-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ATU,1.28g,2eq),45℃反应16h。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除去溶剂,硅胶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2(367mg,收率82%)。
(2)取一50ml圆底烧瓶加入二氯乙烷10ml,3-2(0.15g,1eq),3-3(0.18g,1eq),碳酸钾(0.09g,1.2eq),三乙胺(0.07,1.2eq),升温至80℃反应16h。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除去溶剂,硅胶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4(156mg,收率49%)。
(3)取一50ml圆底烧瓶加入DCM 10ml,3-4(0.15,1eq),0℃下加入催化剂(35mg),搅拌均匀;将0.06g(6eq)氢氧化钠溶于5倍体积水中,加入盐酸羟胺(0.09g,5eq,含50%水),搅拌30分钟,得到的混合液缓慢滴加到反应体系中,0℃下反应2h。反应完全后,用DCM萃取,有机层减压浓缩除去溶剂,硅胶柱层析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5S,2R)(82mg,纯度97%,ee 53,收率53%)。
2、化合物3(2R)的合成
将3-5(1g,1eq)溶于25ml DCM中,依次加入D-丙氨酸甲酯盐酸盐(574.17mg,2eq)、HOBT(416.89mg,1.5eq)和三乙胺(312.20mg,1.5eq),搅拌5分钟,然后加入EDCI(591.44mg,1.5eq),常温下反应3h,反应完全后,在体系中加入水进行萃取,水层再用DCM萃取2次,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5次,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除去溶剂,经正向纯化得到白色固体产物3(2R)(800mg,纯度95%,收率68%)。
3、化合物151(2R)的合成
将3(2R)(0.5g,0.87mmol)溶于20ml THF中,冰浴下滴加LiOH(83.83mg,4eq,3.5mmol)的水(5ml)溶液,室温下反应12h,LCMS检测反应完成后,减压浓缩除去THF,加入2M的稀盐酸调pH至4,加入EA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正相纯化得到151(2R)(400mg,82%收率,95%纯度)。
4、化合物4(2R)的合成
将151(2R)(100mg,1eq)溶于5mL DMF中,搅拌下依次加入碳酸铯(175mg,3eq)和碘甲烷(128mg,5eq),升温至45度,反应12h,LCMS检测反应完成后,向反应液中加入水后用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并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有机相,正相纯化得到4(2R)(90mg,86%收率,96%纯度)。
5、化合物30(2R)的合成
将151(2R)(0.15g,269.17umol)溶于10mL DMF中,加入碘乙烷(62.97mg,1.5eq,403.75umol)和碳酸钾(111.60mg,3eq,807.51umol),室温反应6h,LCMS检测反应完全,用水和EA萃取反应液,水相用EA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减压浓缩有机相,正向纯化得到30(2R)(100mg,63%收率,95%纯度)。
6、化合物80(2R)的合成
取一50ml圆底烧瓶,加入DCM溶剂15ml,酸类化合物151(2R)(0.18g,1eq)、丙酮肟(0.04g,1.5eq)、EDCI(0.09g,1.5eq)和HOBT(0.07g,1.5eq),氮气置换一下,室温搅拌1h。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与水萃取三遍,将有机相减压浓缩去除溶剂,正相分离得到白色固体产物80(2R)(120mg,61%)。
7、化合物154(2R)的合成
在EtOH中加入154-1(800mg,1.0eq),在0℃条件下逐滴加入NH2OH.HCl(340mg,1.1eq)。滴加完成后在室温下反应1小时,中控反应完成,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向反应液中加入水,加入EA萃取两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到154-2粗品(740mg),直接用于下一步。
将154-2(740mg,1eq)溶于10ml DMF中,升温至35度,加入NCS(560mg,1.1eq),反应1.5h,中控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加入水和EA,用EA萃取两次,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两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得到154-3粗品(850mg),直接用于下一步。
将154-3(850mg,1eq)溶于10ml DCM中,冰浴下加入三乙胺(750mg,2eq),滴加a(1.15g,1eq),滴加完成后反应2h,中控反应完成后,加入水和DCM萃取,有机相正相纯化得到154-4(480mg)。
将154-4(480mg,1eq)溶于20ml THF中,冰浴下滴加NaOH(154mg,4eq)的水溶液,升温至60度,反应4h,中控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M的稀盐酸调PH至4,加入EA萃取,减压浓缩有机相得到154-5(400mg)。
将154-5(100mg,1eq)溶于10mL DCM中,依次加入D-丙氨酸甲酯盐酸盐(42mg,1.5eq)、HOBT(41mg,1.5eq)和三乙胺(41mg,2eq),常温下搅拌5min,最后加入EDCI(59mg,1.5eq),常温反应0.5h,中控反应完成后,加入水和DCM萃取,水相再用DCM萃取2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洗涤3次,减压浓缩有机相,正向纯化得到154(2R)(60mg)。
8、化合物144(2R)的合成
在50毫升的DMF中加入144-1(1.15g,1.0eq),在35℃下向反应液滴加NCS(1.05eq),反应1小时后LCMS检测原料消失,主峰为产品峰,加入EA、水萃取,将反应液用乙酸乙酯萃取,饱和食盐水洗涤(100ml*3),有机相浓缩后得到粗品144-2(1.1g),粗品直接投入到下一步。
在0℃下,将a(1.2eq)溶于DCM中,滴加三乙胺(2eq),滴完后,再滴加144-2(0.2g,1eq),升温至40℃搅拌过夜,LCMS显示有产品,加入饱和食盐水洗(150ml*3),加入EA萃取,得油状物,经柱层析分离得到144-3(0.23g,54.0%收率)。
在12ml THF和4ml水的混合溶剂中,加入144-3(0.23g,1eq),室温搅拌下分批次加入氢氧化钠(3eq),升温至40℃搅拌过夜,LCMS监测有产品,浓缩溶剂,加入盐酸调pH为酸性,加入乙酸乙酯萃取,有机相浓缩后得144-4(0.2g,89%收率)。
在100mL的单口瓶中加入144-4(100mg,1.0eq),D-丙氨酸甲酯盐酸盐(1.1eq),加入8mL二氯甲烷,再加入三乙胺(2.0eq),HOBT(1.5eq),然后冰浴下搅拌5min,加入EDCI(1.5eq),继续搅拌1h,LCMS检测显示原料几乎消耗完毕,有一个主要的新峰生成,MS信号正确。向反应液中加入20ml水,分液萃取三次,有机相合并用饱和食盐水洗涤三次,无水硫酸钠干燥后过柱纯化,得到144(2R)(90mg,76.7%收率)(白色固体)。
生物活性评价:
(1)杀虫活性测试:
将本发明化合物加丙酮溶解后用清水稀释成不同浓度(ppm)梯度的药液。将玉米叶片浸渍在不同浓度药液中约20秒钟,风干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其中放入3龄草地贪夜蛾;将甘蓝叶片浸渍在不同浓度药液中约20秒钟,风干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其中放入3龄甜菜夜蛾;将花生叶片浸渍在不同浓度药液中约20秒钟,风干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其中放入二斑叶螨(成螨)、花生蚜(成蚜);将茭白叶片浸渍在不同浓度药液中约20秒钟,风干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其中放入4龄二化螟。每个培养皿中放入10头,盖好后在25℃的恒温室内保存。检查48h后的死虫数量,根据公式计算死虫率:死亡率(%)=(死虫数/供试虫数)*100。另外,试验是以2次重复的方式进行的。
表2杀虫试验结果
注:N代表无数据;对照化合物A:(来自于专利WO2005/085216)。
(2)组合物杀虫剂活性测定试验:
2.1)试验条件及操作步骤
测试靶标:草地贪夜蛾(3龄)、棉蚜(成蚜)
参照上述杀虫活性测试试验,其中测试靶标为棉蚜时,叶片选用西葫芦叶。
2.2)增效定性评价
在选定的配比范围内设定不同配比进行毒力测定,并根据增效效果,选择最佳配比。当增效效果>0,表明有增效效果;当增效效果接近于0,表明有相加作用;当增效效果<0,表明有拮抗作用。
增效效果=实际死亡率-理论死亡率
理论死亡率=1-(1-P1)(1-P2)
式中,P1,P2—混剂中各单剂的死亡率。
表3组合物增效定性评价实验结果
同时经过很多测试发现,本发明所述化合物及其组合物很多对鳞翅目(如玉米螟、二化螟、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草地贪夜蛾、粘虫等)、同翅目(如棉蚜、萝卜蚜、豌豆蚜、花生蚜、绿盲蝽等)、蜱螨目(如二斑叶螨、截形叶螨、土耳其斯坦叶螨等)、双翅目(如韭菜迟眼蕈蚊等)、鞘翅目(如黄曲跳甲、小猿叶甲等)以及蓟马(如棕榈蓟马、葱蓟马、烟蓟马等)等农业害虫,以及蟑螂科(如白蚁、蟑螂等)、蝇科(如苍蝇、蚊子等)等卫生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活性,不仅具有广谱、高效、内吸性强等特点,能有效防治抗性害虫,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

Claims (10)

1.一种如式I所示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X代表氢、卤素、烷氧基或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或氰基;
P、P1分别独立地代表CH或N;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烷基、羟基烷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烷氧基、烷硫基、烷基氨基、卤代烷氧基、卤代烷硫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氧基烷基、卤代烷氧基烷基、烷基氨基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烷基或杂环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烷基”或“杂环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环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环烷基、三烷基甲硅烷基、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杂环基”、“杂环基烷基”、“芳基”或“芳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烷氧基、烷氧基烷基、烷基羰基、烷氧基羰基、烷基磺酰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环状结构,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未取代或取代的1-位为氮原子的杂环基,其中,所述“烷基”、“烯基”或“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环烷基”、“环烷基烷基”、“环烯基”、“环烯基烷基”、“芳基”、“芳基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烷基、烯基、炔基、环烷基、卤代烷基、卤代烯基、卤代炔基、卤代环烷基、被烷基取代的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烷基,卤代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烷基、卤代烷基、烷氧基羰基、烷硫基、烷基磺酰基、烷氧基或卤代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其特征在于,
X代表氢、卤素、C1-C8烷氧基或C1-C8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C1-C8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或氰基;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C1-C8烷基、羟基C1-C8烷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1-C8烷氧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氨基、卤代C1-C8烷氧基、卤代C1-C8烷硫基、C1-C8烷基羰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卤代C1-C8烷氧基C1-C8烷基、C1-C8烷基氨基C1-C8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8烷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8烷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8环烷基、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8环烷基、三C1-C8烷基甲硅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8烷基”、“芳基”或“芳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8烷氧基、C1-C8烷氧基C1-C8烷基、C1-C8烷基羰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基磺酰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芳基、芳基C1-C8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其中,所述“C1-C8烷基”、“C2-C8烯基”或“C2-C8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8环烷基”、“C3-C8环烷基C1-C8烷基”、“C3-C8环烯基”、“C3-C8环烯基C1-C8烷基”、“芳基”、“芳基C1-C8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8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C2-C8烯基、C2-C8炔基、C3-C8环烷基、卤代C1-C8烷基、卤代C2-C8烯基、卤代C2-C8炔基、卤代C3-C8环烷基、被C1-C8烷基取代的C3-C8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8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所述“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C1-C8烷基、C1-C8烷氧羰基或苄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与芳基或杂环基形成稠环结构;所述 是未取代或被选自氧代、C1-C8烷基或C1-C8烷氧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8烷基,卤代C1-C8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1-C8烷基、卤代C1-C8烷基、C1-C8烷氧基羰基、C1-C8烷硫基、C1-C8烷基磺酰基、C1-C8烷氧基或卤代C1-C8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其特征在于,
X代表氢、卤素、C1-C6烷氧基或C1-C6烷硫基;
Y代表卤素或卤代C1-C6烷基;
Z、Z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或氰基;
Q、Q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羟基、氰基、氨基、硝基、甲酰基、氰基C1-C6烷基、羟基C1-C6烷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卤代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氨基C1-C6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6烷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CO)N(R1)2、-(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芳基”、“杂环基”、“芳基C1-C6烷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M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6环烷基、三C1-C6烷基甲硅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R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3-C6环烷基、三C1-C6烷基甲硅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芳基、 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烯基”、“杂环基”或“芳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2分别独立地代表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杂环基”、“杂环基C1-C6烷基”、“芳基”或“芳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
X13、X14分别独立地代表氢、卤素、氰基、C1-C6烷氧基、C1-C6烷氧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芳基、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或者基团CX13X14一起形成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或者基团NX13X14一起形成其中,所述“C1-C6烷基”、“C2-C6烯基”或“C2-C6炔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卤素、-OR1、-SR1、-(CO)OR1、-(SO2)R1或-N(R1)2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所述“C3-C6环烷基”、“C3-C6环烷基C1-C6烷基”、“C3-C6环烯基”、“C3-C6环烯基C1-C6烷基”、“芳基”、“芳基C1-C6烷基”、“杂环基”或“杂环基C1-C6烷基”分别独立地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氧代、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C2-C6烯基、C2-C6炔基、C3-C6环烷基、卤代C1-C6烷基、卤代C2-C6烯基、卤代C2-C6炔基、卤代C3-C6环烷基、被C1-C6烷基取代的C3-C6环烷基、-OR1、-SR1、-(CO)OR1、-(SO2)R1、-N(R1)2或-O-(C1-C6烷基)-(CO)OR1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环上相邻两个碳原子与未取代的或被卤素所取代的-OCH2CH2-或-OCH2O-形成稠环,所述“5~8元碳环或含氧、硫或氮的杂环”是未取代的或被选自C1-C6烷基、C1-C6烷氧羰基或苄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或者与芳基或杂环基形成稠环结构;所述 是未取代或被选自氧代、C1-C6烷基或C1-C6烷氧羰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
R1分别独立地代表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苯基或被选自卤素、氰基、硝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羰基、C1-C6烷硫基、C1-C6烷基磺酰基、C1-C6烷氧基或卤代C1-C6烷氧基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所取代的苯基;
优选地,X代表氢、氟、氯、甲氧基或甲硫基;
Y代表氯或氟;
Z代表氢、甲基、乙基、异丙基、氯、三氟甲基或乙烯基;
Z1代表氢或氯;
Q代表氢、甲基、异丙基、环丙基、甲氧基、三氟甲基、苄基、
Q1代表氢;
P代表CH或N;
P1代表CH或N;
M代表氢、甲基、乙基、烯丙基、炔丙基、
R代表氢或甲基。
4.一种如式I’所示的具有手性中心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示;位置2处碳原子为手性中心,基于在该位置上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R)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R),更优选80-100%(R),进一步优选90-100%(R),更进一步优选95-100%(R)。
5.一种如式I”所示的具有手性中心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示;
基于位置5处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S)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S),更优选80-100%(S),进一步优选90-100%(S),更进一步优选95-100%(S);
且位置2处碳原子为手性中心,基于在该位置上具有R和S构型的立体异构体含量而言,其具有60-100%(R)的立体化学纯度,优选70-100%(R),更优选80-100%(R),进一步优选90-100%(R),更进一步优选95-100%(R)。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表1、表A和表B中任意一个。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缩合剂的存在下将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通式III所示的化合物进行反应,制得如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取代基X、Y、Z、Z1、P、P1、R、Q、Q1、M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优选地,所述缩合剂为PyBOP、HATU、HOBt-EDCI、CDI、DCC或DBU等;所述反应在碱和溶剂的存在下进行。
8.一种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生物学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中的至少一种;优选地,还包括制剂助剂;更优选地,还包括其他有效成分,如氯虫苯甲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阿维菌素、茚虫威、虱螨脲、虫螨腈、螺虫乙酯、三氟苯嘧啶、丁醚脲、乙唑螨腈、乙酰甲胺磷、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螺甲螨酯、氟虫腈、甲氧哌啶乙酯、噻嗪酮、吡蚜酮、噻虫胺、烯啶虫胺、啶虫脒、双丙环虫酯、氰虫酰胺、呋虫胺、乙虫腈、吡虫啉、氟啶虫胺腈、噻虫嗪、唑虫酰胺或嗪虫唑酰胺。
9.一种防治害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使所述害虫或其环境接触生物学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物。
10.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其立体异构体和可农用或可兽用盐在防治害虫中的用途。
CN202310006539.7A 2022-10-01 2023-01-04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78009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RP230102045A AR130109A1 (es) 2022-10-01 2023-08-03 Compuesto de benzamida sustituida con isoxazolina y su aplicació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217148 2022-10-01
CN2022112171481 2022-10-01
CN202211339356 2022-10-29
CN2022113393569 2022-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00929A true CN117800929A (zh) 2024-04-02

Family

ID=90432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006539.7A Pending CN117800929A (zh) 2022-10-01 2023-01-04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00929A (zh)
AR (1) AR130109A1 (zh)
WO (1) WO20240661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558848C (en) * 2004-03-05 2013-11-19 Nissan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Isoxazoline-substituted benzamide compound and pesticide
AU2019253650B2 (en) * 2018-04-09 2020-10-22 Nippon Soda Co., Ltd. Phenoxyurea compound and pest control agent
WO2021139498A1 (zh) * 2020-01-07 2021-07-15 青岛清原化合物有限公司 一种异噁唑啉甲酸肟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除草组合物和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66128A1 (zh) 2024-04-04
AR130109A1 (es) 2024-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2672B (zh) 杀虫的异噁唑啉类化合物
ES2243921T3 (es) 1-arilpirazoles subtituidos.
DK2256112T3 (en) Anthranilamides,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and insecticides containing the same
AU698478B2 (en) Substituted pyridylpyrazoles
CN102918030B (zh) 具有有害生物防除活性的三唑化合物
US10772331B2 (en) Antiparasitic compounds
EP3395801B1 (en) Arylazole compound and pest control agent
UA80115C2 (en) Disubstituted pyrazolyl carboxanilides, agent based thereon, method for combating undesired microorganisms and intermediates
EA019243B1 (ru) Инсектицидные соединения
JP2016014026A (ja) 害虫駆除における使用のための4‐シアノ‐3−ベンゾイルアミノ‐n‐フェニル‐ベンズアミド
TW201311149A (zh) 有害生物防治劑
MXPA06009360A (en) Anthranilamides,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pest controllers containing the same
EP3878842A1 (en) (hetero)arylimidazole compound and harmful organism control agent
EP3862352A1 (en) Heteroarylazole compound and pest control agent
CN1159445A (zh) 新颖的杀虫剂
US10556909B2 (en) Synthetic process and intermediates
TW201813962A (zh) 二芳基唑化合物及有害生物防除劑
JP2003528081A (ja) ヘテロ環アシルスルフィミド、それらの製造方法、それらからなる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らの農薬としての使用
DE10155385A1 (de) Dihalogenpropen-Verbindungen,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sie enthaltende Mittel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Schädlingsbekämpfungsmittel
BG60561B1 (bg) Пестицидно средство и метод за получаването му
WO2024066128A1 (zh) 异噁唑啉取代苯甲酰胺化合物及其应用
CN104519739A (zh) 大豆有害生物控制的方法
US20220213039A1 (en) Pyridinium salts and pest control agent
EP3611166B1 (en) Pyridone compound, and agricultural and horticultural fungicide having this as active component
WO2025033011A1 (ja) 5員ヘテロアリール化合物および農園芸用殺菌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