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9708A -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99708A CN117799708A CN202311755619.9A CN202311755619A CN117799708A CN 117799708 A CN117799708 A CN 117799708A CN 202311755619 A CN202311755619 A CN 202311755619A CN 117799708 A CN117799708 A CN 1177997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ssemblies
- assembly
- front wall
- longitudinal beam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B62D25/085—Front-end modu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01—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 B60G13/003—Arrangements for attachment of damp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on the vehicle body or chassis of the damper uni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1/00—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 B62D21/15—Understructures, i.e. chassis frame on which a vehicle body may be mounted having impact absorbing means, e.g. a frame designed to permanently or temporarily change shape or dimension upon impact with another body
- B62D21/152—Front or rear frames
- B62D21/155—Sub-frames or underguar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082—Engine compartm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25/00—Superstructure or monocoque structure sub-units; Parts or details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D25/08—Front or rear portions
- B62D25/16—Mud-guards or wings; Wheel cover panels
- B62D25/163—Mounting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前机舱总成包括: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与其上部连接的前围上部结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包括:左右纵梁、左右减振器、左右前轮罩侧梁和前围下结构;左右纵梁的上部与左右减振器连接,内侧与前轮罩侧梁的内侧固连,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前防撞梁上的吸能结构与连接孔结构适配,后端板面与能量仓固连;后部与前围下结构连接;前围下结构包括前围下部结构、与前围下部结构固连的前围横梁结构;前围横梁结构于左右纵梁的中部,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固连,前围横梁结构的上结构面为第一密封曲面;第一密封曲面与前围上部结构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本前机舱总成集成度高,提升了结构的轻量化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机舱总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的普及应用,对车辆制造的效率要求越来越高。车辆前机舱总成结构通常由多越来越多的钢制的零部件焊接而成,质量越来越重,而焊接集成度又不高,焊接效率以及焊接精度难以保证,安全性和车辆的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性难以满足要求,并且当前车辆制造缺乏轻量化结构设计,制造过程中往往产生高值碳排放,特别是目前的车辆前机舱总成结构往往通过冲压钣金焊接而成,集成度不高,其质量和生产效率低,且难以满足其轻量化结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以解决目前前机舱总成集成度不高,结构刚度不高,难以满足轻量化结构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机舱总成,该前机舱总成包括: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以及与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的上部连接的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围上部结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包括:左右纵梁总成、左右减振器总成、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和前围下结构;左右减振器总成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上部;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的内侧分别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内侧固连;左右纵梁总成的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前防撞梁上设置的吸能结构与连接孔结构相适配;左右纵梁总成的后端在左右和竖向方向的板面与能量仓总成固连;前围下结构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后部,前围下结构包括前围下部结构,以及固连在前围下部结构之上的前围横梁结构;前围横梁结构位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中部,前围横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总成固连,前围横梁结构的上结构面为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第一密封曲面与前围上部结构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
可选的,连接孔结构为多边形孔结构,连接孔结构的旁侧设有螺孔;吸能结构为吸能盒结构,吸能盒结构插接在多边形孔结构内,由螺栓与左右纵梁总成固连。
可选的,密封隔离结构件为密封泡棉。
可选的,左右纵梁总成的后部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能量仓总成的前部梁架搭接固连;左右纵梁总成的下部设有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其中,连接结构与前部梁架之间设有密封层结构。
可选的,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设有多对,多对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对称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下部。
可选的,左右纵梁总成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的加强筋结构。
可选的,左右减振器总成与减震塔连接梁总成固连。
可选的,左右减振器总成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周边设有圆弧筋。
可选的,左右减振器总成包括至少两条纵向筋,在两条纵向筋朝外一侧适配有与纵向筋连接的悬架双叉臂。
可选的,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具有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分别位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两侧,并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侧面连接;腔体结构的后壳与前围上部结构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前机舱总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之一:
一、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前机舱总成,该前机舱总成包括: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以及与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的上部连接的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围上部结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包括:左右纵梁总成、左右减振器总成、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和前围下结构;左右减振器总成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上部;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的内侧分别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内侧固连;左右纵梁总成的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前防撞梁上设置的吸能结构与连接孔结构相适配;左右纵梁总成的后端在左右和竖向方向的板面与能量仓总成固连;前围下结构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后部,前围下结构包括前围下部结构,以及固连在前围下部结构之上的前围横梁结构;前围横梁结构位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中部,前围横梁结构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总成固连,前围横梁结构的上结构面为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第一密封曲面与前围上部结构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本发明的前机舱总成减少焊接工艺和固连螺栓,提高了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结构的集成度,在增强前机舱总成结构刚度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了前机舱总成轻量化的结构要求。
二、本发明通过在左右纵梁总成的后部设有连接结构,连接结构与能量仓总成的前部梁架搭接固连;左右纵梁总成的下部设有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其中,连接结构与前部梁架之间设有密封层结构。将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设有多对,多对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对称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的下部。本发明的此搭接连接结构,可以最大提升与能量仓总成的连接强度和车身弯曲扭转的刚度。在左右纵梁总成下部的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和第二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上述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可进一步提升左右纵梁总成安装点的刚度。
三、本发明通过将左右减振器总成与减震塔连接梁总成固连,并在左右减振器总成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周边设有圆弧筋,将左右减振器总成设置为至少两条纵向筋,在两条纵向筋朝外一侧适配有与纵向筋连接的悬架双叉臂。上述安装点周边的圆弧筋结构进一步提升了左右减振器总成和前机舱总成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纵向筋和悬架双叉臂的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安装点的结构强度,且同时提高了左右减振器塔侧向支撑的强度。
四、本发明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具有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分别位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两侧,并与左右减振器总成的侧面连接;腔体结构的后壳与前围上部结构连接。上述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的腔体结构能够在小偏置碰撞中沿腔体结构传递碰撞力,能够保证碰撞力能够缓慢传递至侧围结构上。
五、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前机舱总成。上述前机舱总成及车辆在应用时,能使本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减少焊接工艺和固连螺栓,提高了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结构的集成度,在增强前机舱总成结构刚度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了前机舱总成轻量化的结构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一侧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另一侧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左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的碰撞力传递路径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仰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前机舱总成与车身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图7中A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与底盘双叉臂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前机舱总成结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图11中BB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 2:前防撞梁总成
3:Y向螺栓 4:前围上部结构
5:Z向螺栓 6:密封泡棉
7:能量仓总成 8:能量仓总成固定螺栓
9:减震塔连接梁总成 10:减震塔连接梁螺栓
11:悬架双叉臂
101:左右纵梁总成 102:左右减振器总成
103:第一密封曲面 104:前围横梁结构
105:多边形孔结构 106:前围下部结构安装面
107:前围下部结构 108:第一安装点
109:第二安装点
1011: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 1012:纵向筋
1013:加强筋结构 1014:连接结构
1015:第一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 1016:第二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
1017:前围横梁结构加强筋
1031:中密封曲面 1032:上密封曲面
1033:下密封曲面 1034:端部密封曲面
A:前机舱总成与车身件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5a:向上分解的碰撞力 5b:向下分解的碰撞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机舱总成,如图1至图12所示,该前机舱总成包括: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以及与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的上部连接的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围上部结构4;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包括:左右纵梁总成101、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和前围下结构;左右减振器总成102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上部;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的内侧分别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内侧固连;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前防撞梁上设置的吸能结构与连接孔结构相适配;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端在左右和竖向方向的板面与能量仓总成7通过能量仓总成固定螺栓8固连;前围下结构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部,前围下结构包括前围下部结构107,以及固连在前围下部结构107之上的前围横梁结构104,前围下部结构107的后端设有前围下部结构安装面106,用于与后端其他结构如能量仓总成7的固定连接。前围横梁结构104位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中部,前围横梁结构104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总成101固连,前围横梁结构104的上结构面为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103;第一密封曲面103与前围上部结构4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采用铝合金经过高压压铸而成,将车身前机舱结构包括的左右纵梁总成101、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和前围下结构多个零部件经压铸一体成型,集成为一个整体的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的左右纵梁总成101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该连接孔结构可以设置为一个方孔型结构。前防撞梁上设置吸能结构,该吸能结构可以设置为吸能盒结构。该吸能盒结构可以插接到压铸件结构内并进行安装和固定,并将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前围下部结构设计成一个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103,该第一密封曲面103与前围上部结构的钣金件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该密封隔离结构件可以为树脂泡沫,该密封隔离结构件优选为一种绝缘的密封泡棉6,用于密封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与前围上部结构4之间的连接缝隙,隔绝车辆内外空气及雨水,以及对前机舱总成的上述壳体进行电绝缘。上述密封泡棉6通过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与前围上部结构4周边布置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主要用于与上车体密封连接。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左右纵梁后部结构设计在Z向方向和Y向方向的结构面上与能量仓总成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本发明的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相较于传统的钢材质车身前机舱总成,减少了大量需要焊接和固连的零部件数量,缩短了生产的工序,提升了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结构的集成度,从而大幅度减少用工量,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前机舱总成结构作为车身的主要承载体,前副车架、减振器、转向管柱、加速踏板、线束、增程器等底盘部件和动力总成都安装于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上,保证了上述零部件连接的结构强度,且在前机舱总成前方受到碰撞时,一方面能够分别将前方的碰撞力沿下部进行分解,并沿左右纵梁总成101结构向车身后传导,另一方面还能通过上部的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分解碰撞力,并将分解碰撞力沿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结构朝车身后的能量仓总成7传导,将前方碰撞力分散到各个承力部件上,保证了车身和乘员的安全。本发明的前机舱总成减少焊接工艺和固连螺栓,提高了一体式压铸前机舱总成结构的集成度,在增强前机舱总成结构刚度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了前机舱总成轻量化的结构要求。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103为U型结构上端面的耦合结构面,U型结构的两个端角处分别在向后的方向上朝下倾斜。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密封曲面103包括位于前围横梁中段的中密封曲面1031、前围横梁旁侧段的上密封曲面1032和前围横梁旁侧段的下密封曲面1033,以及前围横梁U型结构两端处的端部密封曲面1034。在中密封曲面1031上沿前围横梁结构104左右方向上设有凸起结构或下凹的凹槽结构,上述凸起结构或凹槽结构与相应耦合的前围上部结构4相适配。在上密封曲面1032和下密封曲面1033向车后下方倾斜的同时,分别朝车后外侧沿一定的弧度延伸。上密封曲面1032向下倾斜的角度大于下密封曲面1033向下倾斜的角度,其中,上密封曲面1032倾斜的角度大于45°,下密封曲面1033倾斜的角度小于45度;且上密封曲面1032向车后外侧延伸的弧度大于下密封曲面1033向车后外侧延伸的弧度,且上密封曲面1032向车后外侧延伸的长度小于下密封曲面1033向车后外侧延伸的长度;上密封曲面1032与中密封曲面1031之间的夹角大于135°。端部密封曲面1034包括端部缓密封曲面和端部水平密封曲面。如此将U型结构的倾斜密封曲面设置为上述不同长度、不大倾斜角度,以及不同朝外弯曲弧度的U型结构,在提升密封连接的同时,当前方发生碰撞时,前方的碰撞力能够更优的分解为沿上部的前围上部结构4传导至中密封曲面1031和上密封曲面1032处进行部分的分解,以及分解为沿下部的前围横梁结构104上的下密封曲面1033和端部密封曲面1034进行部分分解。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U型结构两侧向上的端面上还分别设有耦合结构的斜坡凹槽,该耦合结构的斜坡凹槽与上覆前围上部结构4的耦合结构弧形凸起相适配,用于提升前围结构在车辆侧向方向上的固连强度和刚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连接孔结构可以为方孔型结构,也可以将连接孔结构设为多边形孔结构105(如图2),多边形孔结构105的内壁设有限位结构,在连接孔结构的旁侧壁上设有若干个螺孔,上述螺孔与螺栓配合也用于装配前防撞梁总成2的吸能结构;上述吸能结构可以设置为吸能盒结构,吸能盒结构的外侧与多边形孔结构105的内壁结构相适配,并插接在多边形孔结构105内,在多边形孔结构105的侧面上由Y向螺栓3与左右纵梁总成101在Y向方向上固连。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密封隔离结构件为密封泡棉6。上述密封泡棉6的结构为具有一定厚度和弹性U型的片状结构,密封泡棉6的厚度稍大于第一密封曲面103与前围上部结构4之间缝隙的宽度。上述密封泡棉6的上密封面与前围上部结构4的下表面形态适配,密封泡棉6的下密封面与第一密封曲面103的曲面形态适配。上述第一密封曲面103、密封泡棉6和前围上部结构4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部设有连接结构1014,连接结构1014为水平平躺的L型结构,其L型长边位于与左右纵梁总成101下部连接的上端面,L型结构的底端面与能量仓总成7的前部梁架结构相适配且搭接固连。如具体可以通过Y向和Z向的螺栓和螺母固定连接(见图6)。此搭接固连结构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左右纵梁总成101与能量仓总成7连接的强度,以及车身弯曲扭转的刚度,能较前值的强度和刚度均提升约10%左右。在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下部设有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其中,连接结构1014与前部梁架之间设有密封层结构。该处的密封层结构可以选用密封胶、密封橡胶片,或密封泡棉中任一结构,用于对上述结合面进行稳固的粘合和密封。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设有多对,多对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对称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下部。如图7所示,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对称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下部,包括位于车辆前端的第一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1015和位于后方方向上的第二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1016。上述对称设置的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能够进一步提升左右纵梁部分101下部安装点的刚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和图10所示,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的加强筋结构1013。上述沿前后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的加强筋结构1013相互交叉,构成多个加强交叉机构。上述沿前后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的加强筋结构1013构成的多个加强交叉机构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分布范围,近于垂直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外侧面上,且沿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外侧面朝外延伸。上述加强筋结构1013不仅对左右纵梁总成101起到进一步的稳固作用,也增强了左右纵梁总成101在Z向方向的承载,进一步提升了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与减震塔连接梁总成9通过减震塔连接梁螺栓10固连。在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上端面上设有绕连接轴孔的第一安装点108,第一安装点108绕连接轴孔呈三叉形态分布,以及在第一安装点108分布的外围设有多个第二安装点109,其中,第一安装点108与第二安装点109之间通过加强筋结构连接,进一步增强了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上端面的结构强度和高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周边设有圆弧筋。在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上端面上设有用于连接固定的轴孔结构,第一安装点108周边的周边设有多层圆弧筋结构,在多层圆弧筋结构与上述安装点之间的加强筋结构交叉连接。上述加强筋结构提升了左右减振器总成102整体的强度和刚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图9、图11所示,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包括至少两条纵向筋1012,两条纵向筋1012设置于左右减振塔内,与减震塔连接梁总成9连接。在两条纵向筋1012朝外一侧适配有与纵向筋1012连接的悬架双叉臂11。悬架双叉臂11能缓解车辆上下碰撞力的传导,对碰撞力起到减震和消减的作用。上述对称设置的两条纵向筋1012能够稳定支撑左右减振塔的结构,保证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上安装点强度,且提升了左右减振塔侧向支撑的强度。
在本发明中,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具有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分别位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两侧,并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侧面连接;该腔体结构上设有翼子板结构和机盖铰链的多个安装点结构,该腔体结构的后壳与前围上部结构4连接。如图5所示,在车辆前端发生碰撞时,前端的碰撞力被分解为向上分解的碰撞力5a和向下分解的碰撞力5b两个碰撞力朝车辆后方传导,具体为分解的向下分解的碰撞力5b沿下部的左右纵梁总成101和左右纵梁总成101旁侧的加强筋结构1013朝后下方向传导至连接结构1014,分解的碰撞力在连接结构1014上沿水平方向传导至能量仓总成7的前端部位,在能量仓总成7的前端快速消减。向上分解的碰撞力5a沿上部的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以及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上设置的纵向筋1012至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的前端,在沿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朝上传导后,沿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上的第一安装点108与第二安装点109,以及多层圆弧筋结构、加强筋结构1013朝后端的前围上部结构4传导至前围下结构上,于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103上快速消减。如图6所示,在前围横梁结构104的底部布设有多条前围横梁结构加强筋1017,前围横梁结构加强筋1017一部分沿前后方向相互平行设置,一部分沿左右的Y方向设置,用于增强前围横梁结构104的强度和刚度,另外对碰撞力起传导和快速消减的作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如图11和图12所示,前围横梁结构104布置在左右纵梁总成101后端的中间位置且与左右纵梁总成101固定连接,前围横梁结构104上端面的第一密封曲面103为上下车体的耦合装配面和密封面,与上车体耦合部分如前围上部总成4采用Z向螺栓5在Z向上连接固定,第一密封曲面103之上面布置密封泡棉6,起到密封和缓冲作用,前围横梁结构104起到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力的传递和消减作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以及与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的上部连接的一体式压铸成型的前围上部结构(4);
前机舱总成下部结构(1)包括:左右纵梁总成(101)、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和前围下结构;
左右减振器总成(102)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上部;
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的内侧分别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内侧固连;
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前端设有连接孔结构,前防撞梁上设置的吸能结构与连接孔结构相适配;
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端在左右和竖向方向的板面与能量仓总成(7)固连;
前围下结构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部,前围下结构包括前围下部结构(107),以及固连在前围下部结构(107)之上的前围横梁结构(104);
前围横梁结构(104)位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中部,前围横梁结构(104)的两端分别与左右纵梁总成(101)固连,前围横梁结构(104)的上结构面为耦合结构的第一密封曲面(103);第一密封曲面(103)与前围上部结构(4)之间设有密封隔离结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
连接孔结构为多边形孔结构(105),连接孔结构的旁侧设有螺孔;
吸能结构为吸能盒结构,吸能盒结构插接在多边形孔结构(105)内,由螺栓与左右纵梁总成(101)固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后部设有连接结构(1014),连接结构(1014)与能量仓总成(7)的前部梁架搭接固连;
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下部设有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
其中,连接结构(1014)与前部梁架之间设有密封层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设有多对,多对底盘副车架安装结构对称设置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纵梁总成(101)的中部和后部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和/或竖直方向的加强筋结构(10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与减震塔连接梁总成(9)固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部,连接部周边设有圆弧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包括至少两条纵向筋(1012),在两条纵向筋(1012)朝外一侧适配有与纵向筋(1012)连接的悬架双叉臂(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机舱总成,其特征在于,左右前轮罩侧梁总成(1011)具有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分别位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两侧,并与左右减振器总成(102)的侧面连接;
腔体结构的后壳与前围上部结构(4)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前机舱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55619.9A CN117799708A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755619.9A CN117799708A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99708A true CN117799708A (zh) | 2024-04-02 |
Family
ID=90426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755619.9A Pending CN117799708A (zh) | 2023-12-19 | 2023-12-19 |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9970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45166A (zh) * | 2024-07-24 | 2024-08-27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和车架加强结构 |
-
2023
- 2023-12-19 CN CN202311755619.9A patent/CN11779970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545166A (zh) * | 2024-07-24 | 2024-08-27 | 宁波可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一种车架和车架加强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97888A1 (en) | Front body, vehicle, and body connection structure | |
US20040245033A1 (en) | Vehicle body structure | |
CN218112794U (zh) | 后地板骨架结构、后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114763182A (zh) | 下车身前部结构 | |
CN114954676B (zh) |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 |
CN115214789B (zh) | 下车身前部总成和汽车 | |
CN118220336B (zh) | 车辆 | |
CN114987624A (zh) |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
CN117799708A (zh) | 一种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
CN115416753B (zh) | 一种前机舱结构、车辆及车身连接结构 | |
CN215883806U (zh) | 车身前端碰撞吸能结构 | |
CN115703508A (zh) | 汽车车身结构 | |
CN217374688U (zh) | 一种后地板框架结构、具有其的车身连接结构和车辆 | |
CN119058823A (zh) | 前机舱结构及车辆 | |
CN215883812U (zh) | 机舱前纵梁及汽车 | |
CN116130865A (zh) | 一种高强度钢制电池包壳体结构 | |
CN214001840U (zh) | 通风盖板总成和车辆 | |
CN211167096U (zh) | 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2220397U (zh) | 一种氢能汽车的门槛梁和前围下横梁连接结构 | |
CN220948202U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220948173U (zh) | 后副车架、底盘结构及车辆 | |
CN220785929U (zh) | 加强装置和车辆 | |
CN220549110U (zh) | 机舱前部结构和车辆 | |
CN220349801U (zh) | 机舱总成和车辆 | |
CN217396655U (zh) | 车辆的前端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