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92647A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792647A CN117792647A CN202211154186.7A CN202211154186A CN117792647A CN 117792647 A CN117792647 A CN 117792647A CN 202211154186 A CN202211154186 A CN 202211154186A CN 117792647 A CN117792647 A CN 11779264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data
- node
- tamper
- authoriz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13475 author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9
- 238000013480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405 data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5473 Communicable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240462 Homo sapiens RASAL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35410 Ras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nGAP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5181 infectious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3 mas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1121408 Homo sapiens L-amino-acid oxid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0827703 Homo sapiens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6388 L-amino-acid oxid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23591 Polyphosphoinositide phosphatase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56 binary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7 data analytic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4 data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7 dele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0 del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86 desensit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85 persist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39 pla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84 smart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32—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including means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ty of a user of the system or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 e.g. authorization, entity authentication, data integrity or data verification, non-repudiation, key authentication or verification of credenti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40—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本申请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用户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用户级数据收集是由核心网、无线接入网或网管等网络级功能根据需要触发收集,数据收集至网络级节点。收集的数据主要是用户在移动通信网络中产生的数据,主要用于网络服务优化等。现有的最小化路测用户同意(MDT user consent)中,同时同意了网络收集、存储和使用数据,即网络收集的数据完全由网络决定如何存储和使用。
未来用户级数据除了现有通信过程中的数据外,还可能包括通感一体化中感知的数据,以及算力服务中计算的数据等。一方面数据更丰富,另一方面有些数据与用户安全隐私更相关。因此,如何满足用户本身对数据的需求,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解决现有的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不满足用户本身对数据的需求的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用户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该终端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及通信接口,其中,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授权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为NWDAF收集数据的示意图;
图3为NWDAF提供数据分析结果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7和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1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9和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3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所区别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值得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还可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但是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如第6代(6th Generation,6G)通信系统。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可应用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终端11和网络侧设备12。其中,终端11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或称为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掌上电脑、上网本、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computer,UMPC)、移动上网装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机器人、可穿戴式设备(WearableDevice)、车载设备(VUE)、行人终端(PUE)、智能家居(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家居设备,如冰箱、电视、洗衣机或者家具等)、游戏机、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柜员机或者自助机等终端侧设备,可穿戴式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耳机、智能眼镜、智能首饰(智能手镯、智能手链、智能戒指、智能项链、智能脚镯、智能脚链等)、智能腕带、智能服装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终端11的具体类型。网络侧设备12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其中,接入网设备12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接入网功能或无线接入网单元。接入网设备12可以包括基站、WLAN接入点或WiFi节点等,基站可被称为节点B、演进节点B(eNB)、接入点、基收发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无线电基站、无线电收发机、基本服务集(BasicService Set,BSS)、扩展服务集(Extended Service Set,ESS)、家用B节点、家用演进型B节点、发送接收点(Transmitting Receiving Point,TRP)或所述领域中其他某个合适的术语,只要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所述基站不限于特定技术词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基站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基站的具体类型。核心网设备可以包含但不限于以下至少一项:核心网节点、核心网功能、移动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接入移动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边缘应用服务发现功能(Edge ApplicationServer Discovery Function,EASDF)、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统一数据仓储(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归属用户服务器(Home SubscriberServer,HSS)、集中式网络配置(Centralized network configuration,CNC)、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本地NEF(Local NEF,或L-NEF)、绑定支持功能(Binding Support Function,BSF)、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NR系统中的核心网设备为例进行介绍,并不限定核心网设备的具体类型。
下面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相关技术点。
1、5G网络数据分析服务
请参考图2和图3,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是5G核心网控制面(5GC)网络功能之一,可以根据不同目的与不同的实体进行交互,例如可以执行以下至少一项:
基于AMF、SMF、PCF、UDM、AF(直接或通过NEF)或OAM(操作、管理、维护)提供的事件订阅来收集数据;
使用数据收集协调功能(Data Collection Coordination Function,DCCF)进行分析和数据收集;
从数据存储库检索信息(例如通过UDM检索用户相关信息的UDR);
从分子数据存储功能(Analytics Data Repository Function,ADRF)存储和检索信息;
从消息框架适配功能(Messaging Framework Adaptor Function,MFAF)分析和数据收集;
检索有关NFs的信息(例如,从NRF检索与NFs相关的信息);
根据需求向消费者提供分析;
向消费者提供大量数据。
其中,图2中,是NMDAF通过DCCF或MFAF从NF获取数据,图3中是NF通过DCCF或MFAF从NMDAF获取数据分析结果。
2、最小化路测(Minimization of Drive-Test,MDT)中的用户同意处理
无论是基于信令还是基于管理的MDT在激活前都需要获取用户同意。一旦通过UDM获得用户同意,那么激活收集MDT数据,并且网络可根据需要存储和使用MDT数据。因此,现有的MDT user consent(MDT用户同意)同意了收集、存储、使用和分享。所以用户级数据一旦被收集,用户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控的,进而导致现状是大部分用户都不会同意类似MDT数据收集。未来随着用户级数据使用的广泛需求,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是不可避免的,用户级数据属于用户完全掌控的主权空间。核心网、无线接入网和网络管理系统等都是网络级的服务节点,用户无法按需自主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一些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进行详细地说明。
请参考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41: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也可以称为终端)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和/或存储的授权,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用户级数据的使用(提供给第三节点,第三节点为用于请求数据的节点,也可以称为数据请求方节点)的授权。
在有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如果未发送所述第一授权信息则表示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在有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可以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当所述第一授权信息指示允许时,可以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当所述第一授权信息指示不允许时,则不能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是指向被授权收集和/或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可以是直接发送,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网络功能发送。
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是指向被授权收集和/或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可以是直接发送,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网络功能发送。
可选的,所述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的指示中,可以携带具体的被授权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的标识(如用户指定节点时),也可以不携带,例如由预定的共享的网络功能(如AMF等)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时。
可选的,所述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指示中,可以携带具体的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的标识(如用户指定节点时),也可以不携带,例如由预定的共享的网络功能(如NRF等)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时。
可选的,所述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指示中,可以携带具体的被授权收集和/或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的标识(如用户指定节点时),也可以不携带(如采用由预定的共享的网络功能收集和/或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授权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可选的,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包括以下至少一项:手机、手表、眼镜、触觉设备等。所述用户设备既可以采用3GPP接入发送第一用户的数据,也可以采用非3GPP(non-3GPP)接入。3GPP接入包括4G(LTE)、5G(NR)、6G等,non-3GPP接入包括WLAN,Bluetooth(蓝牙)和有线网络等。所述用户设备提供的数据可能包括两类:一类是用户设备中调制解调器提供的与接入网络相关的用户数据,如4G modem、5Gmodem和/或Wi-Fi处理器等提供的下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RSRP)、下行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RSRQ)、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Information,CSI)、时延、角度和/或多普勒等,另一类是用户设备中其他模块或应用功能提供的用户数据,如GPS模块、某APP、陀螺仪和/或摄像头提供的位置信息、用户体验数据(如视频业务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QoE))、围绕设备的x、y和z轴的旋转速率(弧度/秒)和/或图片等。
2)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所述网络功能包括无线接入网功能和/或核心网功能,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例如为协议中定义的用户级的测量数据,如上行RSRP、RSRQ、上行吞吐量和/或下行吞吐量等。
3)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所述应用功能主要指部署于应用服务提供商服务器的应用功能,根据应用功能不同,潜在可提供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浏览记录和/或视频内容分类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其中第一用户标识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移动台国际用户识别码(Mobile Station International SubscriberDirectory Number,MSISDN,俗称手机号码);
2)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
3)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
4)用户隐私标识符(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SUCI),SUCI是包含隐藏SUPI的保护隐私标识符;
5)全局唯一的临时UE标识(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fier,GUTI),5G称为5G GUTI;
6)永久设备标识符(Permanent Equipment Identifier,PEI),PEI定义用来为3GPP UE进入5G系统,如果UE支持至少一种3GPP接入技术(即NG-RAN/5G,E-UTRAN/4G,UTRAN/3G,GERAN/EDGE/2.5G),则必须为UE分配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通常所述的手机序列号)或MEISV格式的PEI。
7)通用公共用户标识符(Generic Public Subscription Identifier,GPSI)。需要GPSI来处理3GPP系统外部不同数据网络(DN)中的EGPP用户。3GPP系统在用户数据内存池GPSI和对应的SUPI之间的关联。可以是前述MSISDN、外部IP地址等。
8)RAN UE NGAP ID,gNB内的NG接口上唯一标识UE,在逻辑NG-RAN节点内应该是唯一的。4G中与此对应的是eNB UE S1AP ID。
9)AMF UE NGAP ID,用于在AMF中标识UE。4G中与此对应的是MME UE S1AP ID。
10)6G网络用户标识(类似IMSI或SUPI的永久标识)。
11)无线接入网内的临时标识,如RA-RNTI,TC-RNTI,C-RNTI,CS-RNTI,MSC-RNTI等,这些临时标识用于无线接入网设备提供数据时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用户级数据存储于第二节点时,如果该数据对应的是临时标识,那么关联转换至前述某一持久性标识,以便于采用不同用户标识的数据易于第二节点中识别,避免临时标识改变后无法识别是哪一个UE的数据。
12)临时移动用户标识(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ies,TMSI);
13)分组临时移动用户标识(Packet-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Identities,P-TMIS);
14)账号,如应用功能账号apple ID,微信账号等;
15)姓名;
16)身份证号;
17)护照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为数据收集配置信息)。
可选的,向用于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2)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需收集的参数列表可以通过字符型来表示,或者,通过预定义的参数或参数列表标识来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可以为任意情况(一旦接受,在修改或删除前的时间内任意情况均一直需要上报所订阅的数据),或有效时间(例如在指定时间区间,例如某年某月某日到某年某月某日),或通过字符型或预定义的触发条件,例如UE移动处于某个地理位置区域,小区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利用率大于50%,UE切换成功率低于90%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收集的采样率是指每多长时间收集一次数据。
3)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为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一种隐式的第二节点指示方案是数据的存储节点就是数据的收集节点(第一节点)。
一种显式的第二节点指示方案是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显式表示第二节点,如以第二节点标识表示,另一种表示方式是以传输层地址(Transport Layer Address)和端口号(port)的方式表示第二节点。
一种预置参数的第二节点方案是根据数据提供方预置的参数确定第二节点,例如若需要存储的参数为位置信息,对应的第二节点的标识为A,若需要存储的参数为上行吞吐量和上行信道信息,对应的第二节点的标识为B。
4)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可信证明指示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是否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以及,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可信证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包括收集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可信的网络功能直接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另外一种是,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将第一用户的数据上报给网络功能,由网络功能对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复验,如果复验结果表示第一用户的数据可信,则网络功能可以为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标签,并提供给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和/或提供给收集和/或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5)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数据提供方包括用户设备、应用功能和/或网络功能。
其中,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是指:指示用于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6)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可选的,数据报告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以某一时间周期上报,以某一长度的数据上报,以数据提供方最快的上报频率上报,以最大时间间隔不超过某个时间等。
其中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方式包括:
一种显式的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方案是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显示表示数据报告的方式,如周期上报等。
一种预置参数的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方案是根据数据提供方预置的参数确定数据报告方式,例如数据报告方式与数据报告接收方一一对应,潜在的方案可以是接收位置信息的第二节点是周期上报,接收上行吞吐量和上行信道信息的第二节点是以某一数据长度上报。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发送第二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为数据存储配置信息)。
可选的,向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数据存储表指示;
例如可以包括:数据存储表的名称(如实时位置存储表)和/或数据存储表标识符(如table I)等。
2)数据存储时长;
即数据保存的时间长度。超过所设置的数据存储时长的数据,将会被删除。
3)数据存储大小;
即数据存储的空间大小。超过所设置的数据存储大小,将不再存储新的数据。
4)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可信证明指示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是否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以及,用于指示接收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可信证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包括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可信的网络功能直接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另外一种是,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将第一用户的数据上报给网络功能,由网络功能对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复验,如果复验结果表示第一用户的数据可信,则网络功能可以为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标签,并提供给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和/或提供给收集和/或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5)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数据提供方包括用户设备、应用功能和/或网络功能。
其中,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是指:指示用于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也可以称为授权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数据的指示信息;
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数据可以包括允许或不允许向第三节点提供数据。即指示出具体的接收节点。
2)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3)授权凭证;如验证码、二维码或token等。
4)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可以是绝对时间或相对时间,例如第一节点(被授权进行数据收集的节点)或第二节点(被授权进行数据存储的节点)接收到凭证后15分钟有效,或者未来某天的某段时间有效。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向发送第三配置信息(也可以称为数据使用配置信息)。
可选的,向用于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和/或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
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第三节点为接收数据的节点,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可采用网络功能标识、IP地址和/或端口号、用户指定凭证等。
2)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可选的,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中还可以包括加密算法配置和密钥(key)配置。
3)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可选的,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中还包括完整性保护算法配置和密钥(key)配置。
4)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可选的,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中还包括数字签名算法配置。
数字签名是防止数据被篡改
5)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可选的,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中还可以包括脱敏规则,例如电话号码为敏感信息。
脱敏是针对定义的敏感数据(配置脱敏规则)进行脱敏,不输出敏感数据。
6)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数据水印是指在数据提供给数据需求方时在数据中插入特殊数据或对部分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在某些数据上加上一个微小的特定特征的随机数),不影响数据使用并且是面向数据需求方特有的特征,那么在数据发生泄漏时可根据所述特殊数据特征来确定是哪个数据需求方的数据发生了泄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用于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和/或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向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防篡改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1)对数据进行权限管理,设置为不可修改数据。
2)对数据添加数据校验位,数据校验位是为了保证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采用一种指定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得出一个校验值。接收方接收到数据时,采用同样的校验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如果计算结果和接收到的校验值一致,说明数据校验正确。如果不一致则说明数据被篡改或传输错误。校验算法有奇偶校验、校验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纵向冗余校验(Longitudinal Redundancy Check,LRC)、信息组校验码(Block Check Character,BCC)等。
循环冗余校验(CRC)是移动通信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方式,是一种根据网络数据封包或电脑档案等数据产生简短固定位数验证码的一种散列函数,主要用来检测或校验数据传输或者保存后可能出现的错误。CRC参数模型包括如下信息:
NAME:参数模型名称。
WIDTH:宽度,即生成的CRC数据位宽,如CRC-8,生成的CRC为8位。
POLY:十六进制多项式,省略最高位1,如x8+x2+x+1,二进制为1 0000 0111,省略最高位1,转换为十六进制为0x07。
INIT:CRC初始值,和WIDTH位宽一致。
REFIN:true或false,在进行计算之前,原始数据是否翻转,如原始数据:0x34=00110100,如果REFIN为true,进行翻转之后为0010 1100=0x2c。
REFOUT:true或false,运算完成之后,得到的CRC值是否进行翻转,如计算得到的CRC值:0x97=1001 0111,如果REFOUT为true,进行翻转之后为11101001=0xE9。
XOROUT:计算结果与此参数进行异或运算后得到最终的CRC值,和WIDTH位宽一致。
计算正确的CRC值需要知道参数模型。在一些实施例中,网络功能可基于第一用户的数据计算CRC作为校验值一并存储,CRC的参数值只有网络功能知道,用户或用户设备不知道。如果用户需网络提供可信证明给用户数据需求方时,网络提供计算CRC所需的具体参数,那么用户数据需求方根据CRC参数计算CRC,如果一致则说明数据可信。
3)对数据添加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方案是一种以电子形式存储消息签名的方法。一个完整的数字签名方案应该由两部分组成:签名算法和验证算法。一种潜在的方式是发送端将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哈希运算(如MD5),得到数字摘要,然后发送端用私钥,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字摘要进行加密,得到数字签名。接收端用发送端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得到数字摘要1,并将接收到的第一用户的数据做同样的哈希运算得到数字摘要2。如果两个数字摘要一致,那么认为数据未被篡改。上述举例所述的哈希算法MD5消息摘要算法属于Hash算法一类。MD5算法对输入任意长度的消息进行运算,产生一个128位的消息摘要。MD5主要特点包括不可逆(即相同数据的MD5值肯定一样,不同数据的MD5值不一样,想找到两个不同的数据具有相同的MD5值,是非常困难的压缩性:任意长度的数据计算出的MD5值长度都是固定的),容易计算(原数据计算出MD5值很容易),抗修改性(对原数据进行任何改动,哪怕只修改一个字节,所得到的MD5值都有很大差别),弱抗碰撞(已知原始数据和MD5值,想找到一个具有相同MD5值的数据(即伪造数据)是非常困难的)。数字签名过程中是有一对公钥和私钥,传输之前用私钥加密,任何人都可以用公钥解密,但是不掌握私钥的人,想把解密后的文件再加密回原始状态是不可能的,这样就保证了其不可篡改。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授权对用户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或提供时,可以不指定具体执行收集、存储和/或提供的节点,而是授权公共的网络功能执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提供。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户在授权对用户级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和/或提供时,也可以指定具体的节点,授权指定的节点执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提供。
即,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时,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为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所述第一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时,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所述第二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时,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时,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设备向所述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用于网络功能与所述第一节点通信;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用于网络功能与所述第二节点通信。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能力信息可以通过注册管理消息等发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包括: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注册请求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注册,所述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或非网络节点,只有第一用户和/或第一用户授权的设备可以对第一节点进行数据收集配置。所述非网络节点指不是无线接入网节点或核心网节点(如传输层功能AMF/SMF/UPF等,业务层IMS功能等),是网络外部的应用功能、应用服务器或用户私人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或非网络节点,只有第一用户和/或第一用户授权的设备可以对第二节点进行数据存储配置、写入、读取、删除和/或修改等操作。可选的,第二节点可以与第一节点合并设置。所述非网络节点指不是无线接入网节点或核心网节点(如传输层功能AMF/SMF/UPF等,业务层IMS功能等),是网络外部的应用功能、应用服务器或用户私人设备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三节点可以是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第一用户授权的其他设备。
请参考图5,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51:第一节点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可以是网络节点或非网络节点。所述非网络节点指不是无线接入网节点或核心网节点(如传输层功能AMF/SMF/UPF等,业务层IMS功能等),是网络外部的应用功能、应用服务器或用户私人设备等。
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确定是否收集第一用户的数据,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第一用户的数据,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结合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和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确定是否收集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在有些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结合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和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根据用户授权和/或用户签约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2)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3)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
4)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数据可信证明指示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用于指示是否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以及,用于指示收集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需要网络功能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可以包括两种方式:一种是由可信的网络功能直接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另外一种是,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将第一用户的数据上报给网络功能,由网络功能对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复验,如果复验结果表示第一用户的数据可信,则网络功能可以为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标签,并提供给用户设备和/或应用功能和/或提供给收集和/或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5)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6)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节点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为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从网络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例如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网络中的定位功能提供的用户的位置信息、用户级的吞吐量信息、用户级的上行信道信息等。
所述第一节点将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例如,用户设备上报GPS位置信息,第一节点从网络侧获取用户设备的GPS信息,并比较用户设备上报的GPS信息是否与从网络侧获取的GPS数据是否一致,若一致,则为用户设备上报的GPS位置信息添加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也可以请求其他网络功能执行数据的可信证明的验证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上述实施例中,是第一节点对接收到的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数据提供方(用户设备和/或网络功能和/或网络外部功能)也可以对提供给第一节点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根据第三配置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例中,所述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需数据。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数据请求,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请求之后,如果第一节点还没有被授权提供数据给其他节点,和/或,还没有接收到第三配置信息(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则可以向用户设备请求授权和/或第三配置信息。
请参考图6,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61:第二节点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根据用户授权和/或用户签约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的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被授权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节点为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所述第二节点对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节点也可以请求其他网络功能执行数据的可信证明的验证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之前还可以包括: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请求,所述数据请求中携带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和所需数据。所述第二节点基于所述数据请求,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所述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若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所述第三节点发送的数据请求之后,如果第二节点还没有被授权提供数据给其他节点,和/或,还没有接收到第三配置信息(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则可以向用户设备请求授权和/或第三配置信息。
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可选的,用户级数据既包括移动通信网络中产生的数据,也包括非移动通信网络中产生的数据。
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中,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需要支持用户根据需要触发,即用户对数据收集同意,与用户级数据存储、使用/分享解耦,用户需要对数据使用/分享具有更强的控制力。其次,用户级数据收集、存储和/或使用,需支持数据收集方(例如网络功能)对用户级数据背书和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其背书历史数据来证明用户观点。最后用户级数据收集、存储和/或使用,需支持数据收集至用户指定的接收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网络内功能节点,也可以是网络外功能节点)存储和使用。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方法适用于以下场景:
场景1:目前移动通信网络数据逐渐被广泛用于数字治理(如疫情流调、民事/刑事案件侦查)。当前上述移动通信网络用户级数据通常由移动运营商在网络运营和维护过程中搜集和提供,因此考虑现有商业模式(社会公益性质,并没有数据付费过程)和用户隐私等因素,数字治理采用移动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精度较低的数据来进行初步判断。例如疫情流调通常采用用户设备(UE)在移动网络中的小区接入、驻留等信息。考虑到大部分地区小区频率大部分为3.5GHz及以下,特别是700M和1800M频率的小区,因小区覆盖半径较大,导致上述数据精度较差(部分距离偏差可达1km)。这部分数据用于初步筛查既复用了现有网络功能也不涉及高精度的用户数据,然而潜在的问题也是部分用户可能因较低精度的数据而被误判(例如用户所在位置与传染病确诊病例并无时空交集而被判断为有风险)。因此,从用户的角度可以通过更高精度的数据来证明准备信息,一方面减少用户被误判造成的出行不便等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省社区等行政治理开销。综上所述,本场景主要解决用户授权的用户数据预先收集和可信证明,在用户需要使用时可申请和提供上述数据用于证明用户的准确信息。那么这一场景下用户级数据如何收集和存储,如何进行可信证明,如何在需要时使用等需提供相应解决方案。例如一种潜在的方式是在用户授权情况下,运营商提供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用户可按需购买该服务(如在出差去某地时,为了避免因潜在的疫情风险导致无法返回时,可申请在出差期间开通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服务,收集用户精确位置信息)。所述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完全由用户控制(如出差地发现了传染病确诊病例,用户查看自己的准确位置轨迹后发现与确认病例并无时空交集时,那么可获取所述数据。一方面该数据是提前于传染病确认病例轨迹公布前已经上报收集的数据,其次是该数据经过较高信誉的第三方即运营商进行正确性复验和可信证明,因此用户可将获取的提供给相关疫情防控部门来证明并无时空交集,或者该用户可授权给相关疫情防控部门从运营商处获取该时间区间的数据),未经用户授权的网络内部和外部功能均无法访问和使用数据。
场景2:现有的部分移动通信网络数据分享或使用是通过用户私人无数据保护的方式分享。或者用户授权网络收集数据时同时授权了数据使用,因此网络功能将所收集的数据进行数据分享或使用。举例来说,目前用户的通信行程卡数据通常由用户向运营商请求,用户将通信行程卡截图信息再通过其它方式(如微信等)分享给通信行程卡需求方。这个过程中通信行程卡数据分享是没有数据保护方案的,对方可能将行程卡再分享给其它人造成数据泄漏等。综上所述,本场景主要解决用户数据如何安全的分享给用户指定授权方,降低数据泄漏风险。例如一种潜在的方式是用户发送通信行程卡数据使用授权凭证给通信行程卡需求方,通信行程卡需求方发送所述数据使用授权凭证给运营商提供的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功能,为了降低数据泄漏风险,运营商提供的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功能可反馈是否有风险给通信行程卡需求方。可选的,通信行程卡需求方可提供数据规则(例如是否到过A、B、C或D中任一地点等),运营商提供的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功能基于所述规则反馈是否等结果。
场景3:行业数字化和基于数据的技术方案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例如地图基于实时路况的路径规划和导航等。同时,也存在着潜在的数据风险。平衡前述便利/收益和风险的潜在方案是由用户完全自主决策是否提供数据或者数据变现。考虑到不同用户提供所需数据花费的时间价值、以及用户对隐私性的差异化要求,本场景需要解决用户可获取数据需求者的数据需求,其次用户可根据需求收集数据,并将数据以约定方式和价格提供给数据需求者。例如一种潜在的方式数据需求者将数据需求发送给运营商,运营商发送给潜在的用户级数据提供功能。如果用户愿意提供数据,那么运营商提供的用户级数据收集和存储功能根据数据需求收集数据,并发送给用户需求方。其中数据交互过程的数据保护方法(如是否加密、是否完整性保护、是否添加数字签名、是否脱敏、是否添加数据水印)由用户配置。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申请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进行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为网络功能。
如果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也是用户级的网络功能,而非多用户共享的网络功能(例如现有的AMF、SMF、UPF等),那么需要根据用户的授权和请求建立用户级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本实施例可以用于满足上述场景1的需求。
如图7所示,下面面向用户授权数据收集、配置数据收集和数据使用的情况进行简述。图7中的UDM(统一数据管理实体)是以5G中负责用户授权/鉴权信息管理的网络功能节点,也可以是其它名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a:用户根据需求通过UE(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创建请求给第一网络功能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第一授权信息,即用于指示允许第一节点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置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络功能节点可以是AMF或数据面功能等,数据面是在控制面(control 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基础上新增的协议面,用于支持数据收集、数据分发、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数据分析和数据预处理中的至少一项的协议功能面。该数据面也可以为其他名称。该数据面既可终结于核心网数据面功能,也可以终结于无线接入网数据面功能。
步骤1b:第一网络功能节点根据请求创建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并反馈创建响应。创建响应包括创建成功或创建失败,如果创建失败,可选的包括失败原因。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a和步骤1b,而是由第一网络功能节点基于用户签约信息指示创建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
步骤2:UE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3:第一节点基于数据收集配置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收集。
如果用户设备对所上报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那么用户设备需向第一节点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也可以不执行步骤2,第一节点也可以基于用户签约信息指示进行用户级数据收集。
步骤4a: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节点可以基于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的签约信息,将所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存储。
步骤4b: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配置信息)。第一节点根据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基于用户的签约信息,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需要指示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证明,那么第一节点需指示是否认为数据可信。
可选的,为防止数据被篡改,第一节点可对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如果第一节点对所述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那么第一节点需指示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如图8所示,下面面向数据服务消费者触发的数据请求情况进行简述,假设上一示例中的用户级数据已经存储于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0:UE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例如通过注册管理消息(RegistrationManagement procedures)发送),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步骤1:数据消费者向第一网络功能节点(如AMF)发送数据请求。数据请求中携带用户标识和所需数据。
数据消费者可以是用户设备、网络功能或应用功能等。
步骤2:第一网络功能节点根据用户标识和/或所需数据等选择第二节点。
步骤3:第一网络功能节点发送数据请求给第二节点。
步骤4:第二节点可基于用户签约信息和/或基于UE发送的数据使用配置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数据,并发送数据响应。数据响应可以包括所需数据或拒绝,如果拒绝,可选的包括拒绝原因。
如果第二节点进行了防篡改处理,那么第二节点发送数据时还需要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其中,验证参数例如是CRC方式对应的CRC参数模型中的参数值,数字签名方式对应的是公钥和MD5。
上述实施例以一个用户设备为例,可应用于多个用户设备的情况下。并且,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可以合设为一个功能节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均为移动通信系统类似IP多媒体系统(IPMultimedia Subsystem,IMS)的核心网业务层功能。以5G系统为例,IMS是基于核心网和无线接入网通信传输功能之上面向运营商提供的话音(VoIMS)和短消息(SMS)定义的协议。那么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网络中类似IMS功能的好处是可以与用户实时交互,例如通过短消息或语音电话方式等,更加有助于增加用户体验上的可控性和灵活性。
如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0:UE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例如通过注册管理消息(RegistrationManagement procedures)发送),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步骤1:UE接入网络后,基于UP(用户面)(如PDU会话)进行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注册,即向网络发送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注册请求。所述注册请求中携带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授权信息。如果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是用户级功能,那么网络需要创建用户级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步骤2:UE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配置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哟,也可以在用户的签约信息中授权所需收集的数据。
步骤3a和3b:第一节点基于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和/或签约信息,收集数据,收集的数据潜在的包括UE和/或第二网络功能上报的用户级数据。
第二网络功能可以是AMF\SMF和基站等可提供用户级数据的网络功能,也可以是用户面功能。
步骤4a: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节点可以基于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和/或用户的签约信息,将所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存储。
步骤4b: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选的,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之前还包括: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三配置信息)。第一节点根据数据使用配置信息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也可以基于用户的签约信息,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发送给数据消费者。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需要指示提供的数据的可信证明,那么第一节点需指示是否认为数据可信。
可选的,为防止数据被篡改,第一节点可对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如果第一节点对所述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那么第一节点需指示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如图10所示,下面面向数据服务消费者(即第三节点,以UE1或AF为例)触发的数据请求情况进行简述,假设上一示例中的UE2的用户级数据已经存储于第二节点。本实施例可以用于满足场景2的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还包括:
步骤1:UE1向第二节点发送数据请求,数据请求中携带UE2标识和所需数据。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因为第二节点类似于IMS网络功能,因此数据请求是通过移动网络的用户面(UP)发送至第二节点,核心网的用户面功能和无线接入网功能传输该数据,并不解析和处理。可选的,UE2标识可以是UE2发送给UE1的临时标识(例如6位数验证码,或者二维码等)。可选的,所述临时标识也可以同时兼具授权作用,UE2发送所述临时标识和有效时间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接收到的UE1的信息和UE2的信息可以确定是否提供所请求的数据。如果所述临时标识用于授权,那么步骤2和步骤3中的授权配置交互就不需要了。
步骤2:如果第二节点是UE2专用的第二节点,那么网络侧需根据UE2的标识选择对应的第二节点。如果第二节点没有所需的用户授权(即第一授权信息)和/或数据使用配置信息,那么第二节点可向UE2发送授权和/或数据使用配置请求,请求中包括UE1标识和所需数据。所述授权或数据使用配置请求同样可通过短消息或语音电话等与用户交互。
步骤3:UE2向第二节点发送授权信息和/或数据使用配置信息。
步骤4:如果第二节点是UE2专用的第二节点,根据数据使用需要,可选的,可以为UE1和UE2的第二节点建立专属用户面通道,保障数据传输的性能和安全性。
步骤5:第二节点发送所需数据给UE1。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为网络功能和第二节点为类IMS功能或网络外部功能。
本实施例侧重于数据收集与数据存储/使用分离的情况。如果第二节点为类IMS功能,那么用户级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功能类似现有由运营商提供的语音/短消息。如果第二节点为网络外部功能,那么用户级数据的存储和使用功能类似现有由互联网公司提供的语音/短消息。因此,本实施例将第二节点的两种情况一起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0:UE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例如通过注册管理消息(RegistrationManagement procedures)发送),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步骤1a:用户根据需求通过UE(用户设备)发送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创建请求给第一网络功能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创建请求中包括第一授权信息。
步骤1b:第一网络功能节点根据请求创建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并反馈创建响应。创建响应包括创建成功或创建失败,如果创建失败,可选的包括失败原因。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不执行步骤1a和步骤1b,而是由第一网络功能节点基于用户签约信息指示创建第一节点和/或第二节点。
步骤2:UE向第一节点发送数据收集配置信息(即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配置信息)。
步骤3:第一节点基于数据收集配置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收集。
在本申请的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可选的,也可以不执行步骤2,第一节点也可以基于用户签约信息指示进行用户级数据收集。
如果用户的签约信息或数据收集配置信息指示进行可信证明/数据复验和/或防篡改处理。如果数据由网络外部功能提供(例如UE上报的GPS信息),那么第一节点(或第一节点可请求其他网络功能)需根据所收集的数据决策数据复验所需的网络内部数据(例如定位管理功能LMF提供的UE位置信息、UE的服务小区位置信息等)。使用网络内部的数据对网络外部的数据的正确性/可信性进行复验,如果通过复验,对网络外部上报的数据添加验证通过标签或可信标签(即指示该数据是可信的)。
步骤4:第一节点将收集的用户级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步骤5:数据消费者(如用户设备、网络功能或应用功能(AF)等)需要上述数据时,可以向第二节点请求数据。
步骤6:如果第一节点在将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时,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数据消费者需向第一节点(或其它网络功能)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的请求,用以获取防篡改相关信息。
步骤7:如果第二节点没有所需的用户授权(即第一授权信息)和/或数据使用配置信息,那么第二节点可向UE发送授权和/或数据使用配置请求。UE向第二节点发送授权信息和/或数据使用配置信息。
步骤8:第二节点向数据消费者发送数据响应。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为网络功能。
实施例1中,网络功能提供可信证明,并对可信证明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如数字签名。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2、3的主要区别是网络功能(包括无线接入网功能和核心网)不参与可信证明的验证;而是用户设备和网络功能分别对所上报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数据消费者自行验证数据是否可信。
本实施例中,假设第一节点为网络功能gNB,第二节点为用户授权的功能,可以是网络功能,也可以为核心网业务层类IMS功能或网络外部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UE向gNB发送需要存储至第二节点的数据A,如通过RRC消息发送,数据A可通过容器(container)发送给gNB;
步骤2:UE向gNB发送数据收集配置信息,指示gNB的数据收集操作。
例如通过RRC消息指示gNB将步骤1中所述container中的数据发送给第二节点,指示gNB需要同时提供UE的位置信息(如:serving cell(服务小区),或者gNB上行测量量(如上行到达角、参考信号时间差、上行参考信号接收功率等),或者gNB基于测量得到的位置信息以及该位置信息对应的时间等,gNB可以将获得的用户数据给第二节点;由于gNB在接收UE发送的数据A时同时提供了对应时间的网络侧数据,因此UE发送的数据A与网络侧的数据关联,以进行任一数据的正确性验证,或者数据A作为网络侧数据的标注数据等。
所述Container中数据可以包含UE数字签名。通过数据签名保证数据不被篡改,也可以采用其它防篡改方式,本实施例以数字签名为例;
gNB对所述gNB提供的数据进行数字签名,以及所述UE发送的数据A和gNB提供数据的关联关系进行背书。
步骤3:gNB将UE的RRC消息container中的内容和gNB提供的数据(含签名)发送给第二节点,第二节点保存收到的两部分数据;
步骤4:根据用户授权,第二节点将保存的数据提供给消费者;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特征:
1)网络功能不对用户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背书,只对网络提供数据的真实性进行背书;
2)数据消费者负责验证用户签名和网络功能签名,确认信息未被改动;消费者负责确定数据和数据提供方(用户/网络功能等)是否可信。
3)网络功能无需解析数据提供方(如UE)传输的数据,数据提供方(如UE)可以随意加密。
除上述实施例外,第一节点还可以是类IMS功能,第二节点是网络外部功能。第一节点是类IMS功能更有助于收集IMS产生的数据,以及与外部AF交互。交互流程与实施例2类似,不再赘述。
除上述实施例外,第一节点还可以是网络外部功能,第二节点是网络功能。第一节点为网络外部功能时(例如用户指定的用户设备(如个人电脑或服务器等)),有利于用户提供更多的用户级数据。第二节点为网络功能时有助于满足移动通信网络对用户级数据的需求,基于第二节点所存储的用户级数据,在用户的数据授权下满足网络功能对数据的需求。交互流程与实施例1类似,不再赘述。
除上述实施例外,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还可以均为网络外部功能,通常可以将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分别等效为某个应用功能。本实施例中用户设备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交互属于应用层消息。如果用户需要收集网络内部的用户级数据,那么第一节点需要与网络内部负责收集和提供数据的功能进行交互,获取所需网络内部的用户级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执行主体可以为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执行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为例,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
请参考图12,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20,包括:
执行模块121,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授权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为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20还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包括:发送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注册请求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注册,所述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的,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20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也可以为除终端之外的其他设备。示例性的,终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终端11的类型,其他设备可以为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能够实现图4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30,包括:
执行模块131,用于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授权和/或用户签约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30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为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30还包括:
防篡改处理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或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3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能够实现图5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考图14,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40,包括:
执行模块141,用于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用户授权和/或用户签约信息进行用户级数据的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被授权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可选的,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40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一添加模块,用于为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第二添加模块,用于对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40还包括:
防篡改处理模块,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可选的,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140还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可以是电子设备,例如具有操作系统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是电子设备中的部件,例如集成电路或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能够实现图6的方法实施例实现的各个过程,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150,包括处理器151和存储器152,存储器152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151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例如,该通信设备150为用户设备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用户设备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50为第一节点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一节点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该通信设备150为第二节点时,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151执行时实现上述应用于第二节点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用户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该用户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用户设备侧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用户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具体地,图16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户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用户设备16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61、网络模块162、音频输出单元163、输入单元164、传感器165、显示单元166、用户输入单元167、接口单元168、存储器169以及处理器1610等中的至少部分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用户设备16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6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6中示出的用户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用户设备的限定,用户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16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单元(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1641和麦克风1642,图形处理器16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166可包括显示面板16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661。用户输入单元167包括触控面板16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672中的至少一种。触控面板16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16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16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61接收来自网络侧设备的下行数据后,可以传输给处理器1610进行处理;另外,射频单元161可以向网络侧设备发送上行数据。通常,射频单元16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
存储器16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或指令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6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或指令的第一存储区和存储数据的第二存储区,其中,第一存储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或指令(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此外,存储器169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存储器169可以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Rambus RAM,DRRAM)。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169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处理器16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可选的,处理器1610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涉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的操作,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信号,如基带处理器。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610中。
其中,处理器1610,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用户授权用户级数据的收集、存储和/或使用,而非由网络决定如何对收集的用户级数据进行存储和使用,满足用户本身对自身数据的需求,提高用户对自身数据的控制程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为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可选的,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可选的,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可选的,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61,用于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包括:发送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注册请求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注册,所述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61,用于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可选的,所述射频单元161,用于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网络侧设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或者,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与上述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实施例对应,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实施过程和实现方式均可适用于该网络侧设备实施例中,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7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70包括:天线171、射频装置172、基带装置173、处理器174和存储器175。天线171与射频装置172连接。在上行方向上,射频装置172通过天线171接收信息,将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带装置173进行处理。在下行方向上,基带装置173对要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送给射频装置172,射频装置172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后经过天线171发送出去。
以上实施例中网络侧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在基带装置173中实现,该基带装置173包括基带处理器。
基带装置173例如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基带板,该基带板上设置有多个芯片,如图17所示,其中一个芯片例如为基带处理器,通过总线接口与存储器175连接,以调用存储器175中的程序,执行以上方法实施例中所示的网络设备操作。
该网络侧设备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176,该接口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7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75上并可在处理器174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74调用存储器175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3或图14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如图18所示,该网络侧设备180包括:处理器181、网络接口182和存储器183。其中,网络接口182例如为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的网络侧设备180还包括:存储在存储器183上并可在处理器181上运行的指令或程序,处理器181调用存储器183中的指令或程序执行图13或图14所示各模块执行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故不在此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程序或指令,该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处理器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终端中的处理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上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本申请实施例另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程序产品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申请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之内。
Claims (32)
1.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户设备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所述第二节点为被授权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还包括:
发送第三配置信息,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或者,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并将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在接入网络时发送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存储;
是否支持采用第一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是否支持采用第二节点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提供;
所述第一节点的标识;
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第一授权信息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发送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所述创建请求用于请求创建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所述注册请求用于进行所述第一节点和/或所述第二节点的注册,所述创建请求或者注册请求中包括所述第一授权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
所述用户设备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用户设备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数据和/或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12.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节点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所述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收集标识,用于指示进行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
数据收集信息,所述数据收集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需收集的参数列表,数据收集的触发条件,数据收集的采样率;
所述第二节点的指示信息;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数据报告方式的指示,用于指示数据提供方上报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方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节点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为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所述第一节点将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从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收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从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和/或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19.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20.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节点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所述第二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一用户的一个或多个用户设备产生的数据;
网络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应用功能产生的与第一用户标识关联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用户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标识和/或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标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被授权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节点;
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数据存储表指示;
数据存储时长;
数据存储大小;
数据可信证明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
防篡改指示,用于指示是否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和/或,指示是否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数据可信证明指示指示需要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的可信证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所述第二节点为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所述第二节点对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收集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可信的网络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指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与来自所述可信的网络功能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匹配,为来自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或网络外部功能的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可信证明。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对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第二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向所述第三节点发送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防篡改指示指示需要数据提供方对所上报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防篡改处理;
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处理后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和/或,接收数据提供方和/或第一节点发送的防篡改相关信息,所述防篡改相关信息包括至少一项:
对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了防篡改处理的指示;
防篡改方式;
校验位;
数字签名;
验证参数。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授权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授权类型,所述授权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项:基于签约信息的授权,基于请求和反馈的授权,基于凭证的授权;
授权凭证;
授权凭证的有效时长。
2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操作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三配置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向第三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配置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第三节点的标识,所述第三节点为数据请求方节点;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加密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字签名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进行脱敏的指示;
是否对提供的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添加数据水印的指示。
28.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一操作,所述第一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发送第一授权信息,所述第一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进行第一用户的数据的收集,和/或,指示允许或不允许存储第一用户的数据;
发送第二授权信息,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29.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二操作,所述第二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或者,是否收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存储至第二节点;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一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30.一种用户级数据的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执行模块,用于执行第三操作,所述第三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根据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的授权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存储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授权信息和/或第一用户的签约信息,确定是否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所述第二授权信息用于指示允许或不允许第二节点提供所述第一用户的数据。
3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步骤,或者,所述程序或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32.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2至19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20至27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4186.7A CN117792647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PCT/CN2023/119674 WO2024061207A1 (zh) | 2022-09-21 | 2023-09-19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154186.7A CN117792647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792647A true CN117792647A (zh) | 2024-03-29 |
Family
ID=90389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154186.7A Pending CN117792647A (zh) | 2022-09-21 | 2022-09-21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792647A (zh) |
WO (1) | WO2024061207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4048591A1 (en) * | 2012-09-27 | 2014-04-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handling user consent for mdt data collection |
CN114424600B (zh) * | 2019-09-30 | 202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US12047780B2 (en) * | 2021-01-07 | 2024-07-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Authorization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20230140589A (ko) * | 2021-02-12 | 2023-10-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동의를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14513373B (zh) * | 2022-04-20 | 2022-11-15 | 北京掌趣无限科技有限公司 | 可信数据交换方法、装置、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9-21 CN CN202211154186.7A patent/CN117792647A/zh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9-19 WO PCT/CN2023/119674 patent/WO2024061207A1/zh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4061207A1 (zh) | 2024-03-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829774B2 (en) | Machine-to-machine bootstrapping | |
CN110312305B (zh) | 终端设备的位置确定方法和设备 | |
US20200334673A1 (en) | Processing electronic tokens | |
US20190037401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ssignment of subscription electronic sim credentials via local service brokers | |
US9106603B2 (en) |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s for determining application protocol elements as different types of lawful interception content | |
CN113709729B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终端 | |
US10051428B2 (en) | Subscriber location database | |
US12089040B2 (en) | Caller verification in rich communication services (RCS) | |
US10212144B2 (en) | Digital credential with embedded authentication instructions | |
EP4021048A1 (en) | Identity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738015B (zh) | 网络安全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 |
US20230245109A1 (en) | Billing account authentication enhancement from user authentication contexts | |
WO2019112923A1 (en) | Improving security via automated sideband communication for m2m/iot | |
Amgoune et al. | 5g: Interconnection of services and security approaches | |
US11974129B2 (en) | Token-based security risk assessment for 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 | |
CN117792647A (zh) | 用户级数据的管理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16165443A1 (zh) | 一种保护机器类通信设备的方法、网络实体及mtc设备 | |
US20250071102A1 (en) |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medium and chip | |
CN109995728A (zh) | 基于位置服务的隐私保护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4179262A1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Wang | Advancing the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of Operational Mobile Networks | |
Xie | Toward Secure and Dependable Mobile Networks | |
WO2023216082A1 (zh) | 订阅处理方法、装置、介质和芯片 | |
CN117378231A (zh) | 认证方法、装置、介质和芯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