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71212A -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71212A
CN117771212A CN202311820492.4A CN202311820492A CN117771212A CN 117771212 A CN117771212 A CN 117771212A CN 202311820492 A CN202311820492 A CN 202311820492A CN 117771212 A CN117771212 A CN 1177712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chlorate
preparation
solid lipid
poloxamer
hematocrit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82049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杰
宋金慧
杨国伟
曹奇光
陈亮
杨冬清
马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Beijing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31182049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7121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712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712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本发明通过上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以及泊洛沙姆作为包覆材料包覆上述血竭素高氯酸盐,使得最终制备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高。

Description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制剂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血竭素作为血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属黄酮类化合物,是血竭质量控制的指标化合物,但其化学性质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如光照、温度和pH值等影响而分解。血竭素高氯酸盐作为血竭素的合成类似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规定的测定血竭素含量的标准品,研究报道其具有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防治糖尿病、抗白血病、抗溃疡、抗炎等多种作用。
因此,开发一种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本发明提供的纳米粒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
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
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
优选的,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1~3);
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的质量比为(8~12):(18~22):(1~3)。
优选的,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0~40mg/mL。
优选的,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8~12):(18~22):(10~14)。
优选的,步骤A)所述溶剂为乙醇;所述溶解为超声溶解,所述超声的功率为200~300Hz;所述溶解的温度为70~80℃;
步骤B)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具体为泊洛沙姆溶解在水中得到;所述溶解温度为70~80℃。
优选的,步骤C)所述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具体为:在70~80℃,搅拌的条件下,有机相采用缓慢滴注加入水中,80℃搅拌20~3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1400r/min;
所述冷却具体为:在0~2℃冰水中冷却,搅拌50~70min,而后25~30℃继续冷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由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
优选的,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粉剂、混悬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制备治疗损伤性神经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优选的,所述治疗包括降低NMDAR 1的表达和/或提高疼痛阈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本发明通过上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以及泊洛沙姆作为包覆材料包覆上述血竭素高氯酸盐,使得最终制备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高。
附图说明
图1为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品图;
图2为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曲线;
图3星点效应及等高线图;
图4SLN粒径图;
图5酊剂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的影响(HE染色,200×);
图6为血竭素原药与血竭素乳剂的体外释药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
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
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
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
本发明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首先将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
在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1~3);
具体的,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1、1:2或者1:3;或者上述任意二者之间的点值。
在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的质量比优选为(8~12):(18~22):(1~3);
在本发明其中一部分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的质量比优选为(9~11):(19~21):(1.1~2.8);
在本发明其中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的质量比优选为10:20:2。
本发明混合后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乙醇;所述溶解为超声溶解,所述超声的功率为200~300Hz;所述溶解的温度为70~80℃;更优选的,所述溶解的温度为80℃。
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具体为泊洛沙姆溶解在水中得到;所述溶解温度为70~80℃;更优选的,所述溶解的温度为80℃。
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0~40mg/mL;
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5~35mg/mL。
在某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的浓度为20~30mg/mL。
本发明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8~12):(18~22):(10~14)。
本发明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9~11):(19~21):(11~13)。
本发明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10:20:12。
分别得到有机相和水相后,将有机相加入水相中。上述步骤优选具体为:在70~80℃,搅拌的条件下,有机相采用缓慢滴注加入水中,80℃搅拌20~3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1400r/min;更优选为1000~1300r/min;最优选为1000~1200r/min。
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优选具体为:在75~80℃,搅拌的条件下,有机相采用缓慢滴注加入水中,80℃搅拌25~30min;
在某些具体实施方式中,上述步骤优选具体为:在80℃,搅拌的条件下,有机相采用缓慢滴注加入水中,80℃搅拌30min。
上述缓慢滴具体为,滴注速度控制在60-80滴/分钟。
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所述冷却具体为:在0~2℃冰水中冷却,搅拌50~70min,而后25~30℃继续冷却。更优选具体为:在0~2℃冰水中冷却,搅拌60min,而后25~30℃继续冷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由上述技术方案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对于上述制备方法已经有了清楚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
本发明所述药物包括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还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药物领域常规辅料,本发明人对此不进行限定。
其中,所述药物的剂型包括但不限于粉剂、混悬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优选将上述药物制备成冻干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冻干粉的制备方法:将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和葡萄糖溶液混合,预冷冻,再冷冻干燥,即得。
其中,所述预冷冻的参数为-80℃预冻12h;所述冷冻干燥的参数具体为:-80℃冷冻干燥10~12h。
所述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优选为9%的葡萄糖溶液。
本发明提供了上述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制备治疗损伤性神经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其中,所述治疗包括降低NMDAR 1的表达和/或提高疼痛阈值。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治疗损伤性神经痛的方法,包括给与上述血竭素高氯酸盐药物。优选的,所述给与药物的方法为口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包括: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本发明通过上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以及泊洛沙姆作为包覆材料包覆上述血竭素高氯酸盐,使得最终制备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稳定性高,包封率和载药量高。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血竭素高氯酸盐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1.1色谱条件
色谱条件:色谱柱:Agilent ZORBAX SB-C18(5μm,4.6×250mm);流动相:乙腈-纯水水溶液;
等度洗脱:0-10min,80%乙腈;20%纯水;
流速:1mL·min-1;进样量:10μL;样品室温度:4℃;柱温:40℃;
检测波长:血竭素高氯酸盐440nm。
1.2溶液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血竭素高磷酸盐对照品9.06mg,溶于10ml容量瓶,制得浓度0.906mg/ml甲醇对照品储备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吸取样品溶液0.1mL,加入1mL甲醇,超声处理后用0.22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即得。
1.3专属性考察
由图1可知,在1.1项下的色谱条件下可检测到血竭素高氯酸盐,专属性良好。图1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品图。
1.4标准曲线的绘制
精密移取一定量血竭素高氯酸盐对照品储备液,以甲醇精确配制得成血竭素高氯酸盐浓度为0.00906mg·mL-1、0.01812mg·mL-1、0.03624mg·mL-1、0.07248mg·mL-1、0.14496g·mL-1样品,按色谱条件检测。以待测成分峰面积(Y)对样品浓度(X)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得血竭素高氯酸盐的标准曲线为Y=2E+07X-33740R2=0.9988,线性范围是:0.00906~0.14496mg/ml。图2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曲线。
1.5精密度考察
药物成分的精密度实验结果见表1。药物峰面积的RSD值为1.94%,均小于2.0%,说明此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表1精密度实验结果
实施例2
采用高温乳化-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称取单硬脂酸甘油酯100mg、大豆磷脂200mg、血竭素高氯酸盐20mg溶于2ml乙醇中,超声溶解,为有机相,80℃保温备用。另取泊洛沙姆407(F127)120mg溶于4ml去离子水中,80℃水浴加热使溶解作为水相。在80℃,1000r/min搅拌的情况下,将有机相缓慢滴注加入水相中,80℃继续搅拌30min成初乳,倒入20mL(0~2℃)冰水中,持续搅拌1h,室温冷却即得SLN混悬液。(在水相中加入50mg十二烷基硫酸钠制备得到带负电荷的固体脂质纳米粒)。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冻干粉的制备:于西林瓶中加入和固体脂质纳米粒等体积的9%的葡萄糖溶液,轻轻摇匀后,-80℃预冻12h,再于-80℃冷冻干燥12h得到SLN冻干粉,密封干燥保存。
实施例3泊洛沙姆用量的考察
考察F127加入量对SLN稳定性及成型性的影响,保持其他组分不变,分别称取30mg、60mg、120mg、180mg、240mg的F127,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空白SLN,测定其稳定性和粒径,结果见表4。
表4泊洛沙姆不同用量对制剂的影响
实施例4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投料比的考察
考察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投料比对SLN制备的影响,保持其他组分不变,分别按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投料比2:1、1:1、1:2、1:3、1:4称取,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空白SLN,测定其稳定性和粒径。结果见表5。
表5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投料比对制剂的影响
实施例5水相体积考察
考察水相体积对SLN制备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将F127分别溶于2ml、4ml、6ml、8ml、10ml去离子水中,保持其他组分不变,按照实施例2的制备SLN,测定其稳定性和粒径,结果见表6。
表6水相体积对制剂的影响
实施例6搅拌速度的考察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SLN,考察在500r/min、1000r/min、1500r/min不同搅拌速度下对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在1000r/min和1500r/min时制剂稳定时间都较500r/min时长,但是,1500r/min时转速太大,易发生液体飞溅,损失样品,且耗能大,所以选择1000r/min的转速。
表7搅拌速率对制备工艺的影响
实施例7星点效应设计优化SLN
6.1以单硬脂酸甘油酯与大豆磷脂投料比(A)、泊洛沙姆408用量(B)、水相体积(C)为因素,根据单因素结果确定各因素的考察水平,以粒径为指标。因素水平设计表见表2,实验设计及结果见表3。
表2设计实验因素与水平
表3BBD实验设计及结果
6.2最佳工艺验证性实验
按照BBD优化所得最佳处方(单硬脂酸甘油酯100mg、大豆磷脂200mg、泊洛沙姆408120mg容于4ml水中),平行操作制备3份,测定其粒径及分散度。
6.3载药量的确定
分别称取10mg、15mg、20mg和25mg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品溶于油相中,制备高氯酸盐-SLN,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
6.4BBD设计优化SLN
由表3可知,影响SLN粒径的因素主次分别为A>C>B。运用Design-Expert.V8.0.6软件将表3中的数据进行方程拟合结果见表8。方程为Y=+7029.9588-6016.59835A-34.88524B-880.88321C+1.95274AB+303.35821AC+1.32292BC+3325.23947A2+00.10602B2+48.41875C2 R2=0.9244,图3星点效应及等高线图。
表8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的方差分析
6.5低速离心法测定包封率
精密量取2ml SLN于离心管中,4000r/min离心10min,精密移取上清用甲醇破乳稀释10倍,过0.22μm滤膜,液相检测测定血竭素含量,记为W1,此为被包封于脂质纳米粒中的药物含量;另外精密移取等量SLN,甲醇定容后超声破乳,测定药物含量后分别记为W2,此为脂质纳米混悬液中包封及未被包封药物的总和。具体包封率计算公式:包封率=W1/W2×100%
载药量计算公式为:载药量=W1/W×100% W:SLN总质量
结果见表9,当加入25mg的血竭素高氯酸盐标准品时,包封率为81.97%,所以最终确定加入20mg的药物,载药量为0.072%。
表9包封率及载药量的测定
6.6验证试验
按照BBD优化的最优处方,平行制备3份,测定其粒径,平均值为599,RSD=8.72粒径图见图4。图4SLN粒径图。
验证例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制剂药效学评价
本发明实施例2制备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剂通过降低NMDAR 1的表达,提高神经病理性大鼠的疼痛阈值,对损伤性神经痛具有治疗作用。
1实验材料
1.1动物
SD大鼠,雄性,体重范围200-220g。合格证号SCXK(京)2016-0002,购于北京斯贝福实验动物科技有限公司,饲养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动物房。
1.2试剂与药品
血竭素高氯酸盐;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无水乙醇;生理盐水;水合氯醛;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4%多聚甲醛;青霉素;NMDAR1抗体;芬必得酚咖片。
1.3仪器
OLYMPUSBX51型显微镜(北京锐驰恒业仪器科技有限公司);FA1204B型分析天平(上海精密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水浴锅(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等。
2实验方法
2.1CCI动物模型的建立
CCI模型按照Bennett等[5-6]的方法构建:采用腹腔给药10%水合氯醛(0.3ml/100g)麻醉。将大鼠俯卧固定于鼠板上,脱毛,消毒,在右后肢的股骨下方约1cm平行于股骨切开皮肤,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和肌肉,暴露坐骨神经,游离出约7mm,并用4.0号铬制肠线在其上作4道较松的结扎,结扎间距约1mm,注意结扎时的松紧度,以打结时可见肌肉轻微抽动为准,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切口,结扎后逐层进行缝合,肌内注射40万U青霉素预防感染,待大鼠清醒后分笼饲养。假手术组动物仅暴露坐骨神经但不结扎,其余操作方法与上述描述相同。
2.2动物分组及给药
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odel组)、假手术组(Sham组)、血竭素高氯酸盐组(1.2mg/200g,DP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组(1.2mg/200g,DP-NM组)和阳性药(Positive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造模结束后第二天开始给药,每天一次,直至实验结束。
2.3药效评价
2.3.1PWMT测定
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待大鼠适应环境后,按照质量递增的顺序,用Von Frey探针垂直刺激大鼠足底中部皮肤至大鼠后肢抽动或抬足逃避,记录此时的数值(单位为g)[7]。间隔10min,连续测定5次。
2.3.2PWTL测定
于术前1d、术后7d、14d、21d,测定大鼠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aw withdrawalthermal latency,PWTL),待大鼠稳定后,使用热刺痛仪测定大鼠左后肢足底中部皮肤对热刺激的反应,PWTL阈值为从照射到以出现抬足、躲避或舔足动作的缩足反应的时间[8]。间隔10min,连续测定5次。
2.3.3标本采集
在大鼠造模侧损伤部位取一段结扎区域的坐骨神经,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制片及HE染色封片,光镜检查。
2.3.4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脊髓背根神经节NMDAR1
21d时测定痛阈后,将大鼠深度麻醉后,将其四肢固定,在剑突下打开腹腔,穿过横隔,暴露心脏,在左心室插入灌流针并固定,剪开右心耳,进行心脏灌注。先以4℃无菌生理盐水快速灌注,至流出的液体变澄清,再用4%多聚甲醛先快后慢灌流固定约30min。然后在右后肢股骨中心处找到坐骨神经,沿坐骨神经上行找到与之相连的L4-6脊神经节,分离并取出,置于10%的中性甲醛固定48h,石蜡包埋,4mm连续切片[7]。按照免疫组织化学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染色,利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分析结果,结果用平均光密度表示。
3实验结果
3.1PWMT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从第1天到第21天表现出显著的机械疼痛;与模型组相比,Positive组、DP组和DP-NM组的PWMT显著增加(p<0.01),DP-NM组也有增加(p<0.05),说明一定剂量血竭素高氯酸盐可以有效抑制CCI模型中的机械疼痛;DP-NM组与DP-L组给药剂量相同,但对机械疼痛的镇痛作用,DP-NM组优于DP组(14d时p<0.05),说明固体脂质纳米粒递药系统有助于提升血竭素高氯酸盐的抗机械疼痛作用,具体结果见表1。
表1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PWMT比较(g,`x±s,n=6)
Table 1Comparison of PWMT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of rats in eachgroup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与DP组相比,#p<0.05
3.2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测定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CCI模型组大鼠从第1天到第21天表现出显著的热敏疼痛。与模型组相比,Positive组、DP-NM组的PWTL显著增加(p<0.01),DP-M组也有增加(p<0.05),说明一定剂量血竭素高氯酸盐可以有效抑制CCI模型中的机械疼痛。
表2各组大鼠不同时间段PWTL比较(s,`x±s,n=6)
Table 2Comparison of PWTL in different time periods of rats in eachgroup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p<0.01。
3.3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切片
Sham组动物坐骨神经周围间质及神经纤维结构完整,排列整齐,未见异常变化;与Sham组相比,Model组动物均可见细胞质内可见空泡,细胞核排列不规则,并可见许多肥大细胞。与Sham组比较,给药组坐骨神经水肿、空泡变性程度降低,具体结果见图5。图5酊剂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改变的影响(HE染色,200×)。
3.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DP-H组和DP-M组与Mode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适量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可减轻坐骨神经痛大鼠的痛敏感受,并抑制脊髓NMDAR 1的表达。
表3各组大鼠脊髓NMDAR 1的表达(n=6,`x±s)
Table 3The expression of NMDAR-1in spinal cord of rats in each group
注:与模型组相比,*p<0.05
4.1血竭素样品的液相条件
色谱柱:ACQUITY UPLCTM BEH C18(1.7μm,2.1×50m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0min,20%乙腈;6min,35%乙腈;6.1min,20%乙腈;柱温35℃,样品温度4℃;
检测波长:440nm。
4.2制剂释放方法
精密平行移取,每份3mL于100mL 0.5% SDS释放外液中,在预处理好的透析袋中加入10mL释放介质后浸没于释放外液中,37℃恒温水浴振荡。两组分别于0.167h、0.5h、1h、2h、3h、4h、6h、8h、10h、12h、1d、2d、3d、6d、9d、12d、15d、18d、21d、24d、27d、30d。从透析袋内吸取2mL释放介质(同时补加等量,同温的释放介质),HPLC测定血竭素的含量,计算药物的累计释放百分率并进行释放动力学模型拟合。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不同时间点的累积释放百分率Qn。
Qn为第n点的累积释放百分率(%);V为释放介质体积(mL);Cn为第n点测得的药物质量浓度(mg·mL-1);2为取样2mL;W为给药总量(mg)。
4.3实验结果
以各时间点的累计释放百分率为纵坐标,取样时间为横坐标绘制血竭素原药与血竭素乳剂的体外释药曲线,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为血竭素原药与血竭素乳剂的体外释药曲线。由图6可以看出,血竭素乳剂的累积释放率都高于血竭原药组。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混合,采用溶剂溶解,得到有机相;
B)泊洛沙姆的水溶液作为水相;
C)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冷却,即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的质量比为1:(1~3);
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血竭素高氯酸盐的质量比为(8~12):(18~22):(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的浓度为10~40mg/m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硬脂酸甘油酯、大豆磷脂和泊洛沙姆的质量比为(8~12):(18~22):(10~1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溶剂为乙醇;所述溶解为超声溶解,所述超声的功率为200~300HZ;所述溶解的温度为70~80℃;
步骤B)所述泊洛沙姆的水溶液具体为泊洛沙姆溶解在水中得到;所述溶解温度为7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
所述有机相加入水相中具体为:在70~80℃,搅拌的条件下,有机相采用缓慢滴注加入水中,80℃搅拌20~30min;所述搅拌的转速为1000~1400r/min;
所述冷却具体为:在0~2℃冰水中冷却,搅拌50~70min,而后25~30℃继续冷却。
7.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8.一种血竭素高氯酸盐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剂型为粉剂、混悬液、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或散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权利要求7所述的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在制备治疗损伤性神经痛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2311820492.4A 2023-12-27 2023-12-27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7712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0492.4A CN117771212A (zh) 2023-12-27 2023-12-27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820492.4A CN117771212A (zh) 2023-12-27 2023-12-27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71212A true CN117771212A (zh) 2024-03-29

Family

ID=903888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820492.4A Pending CN117771212A (zh) 2023-12-27 2023-12-27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7121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267896A1 (en) Formulations for treating bladder cancer
CN104519870B (zh) 可注射组合物
CN108143719B (zh) 一种携载多肽的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283836B (zh) 索拉非尼在制备治疗动脉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的早期脑损伤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7198677B (zh) 黄体酮混悬型长效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黄体酮混悬注射粉针
CN102552137A (zh) 雷公藤内酯醇脂肪乳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Smith et al. A single dose of liposome-encapsulated oxymorphone or morphine provides long-term analgesia in an animal model of neuropathic pain
CN111317742A (zh) 一种用于治疗胰腺炎的药物组合物
CN117771212A (zh) 血竭素高氯酸盐固体脂质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KR102701064B1 (ko) 부피바카인 리포좀 기반의 리포좀 약물전달체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서방형 제제
CN108066339A (zh) 一种帕瑞昔布钠的药物组合物
CN110787151B (zh) 一种川芎嗪涂膜剂及其制备方法
US20030157162A1 (en) Liposome-encapsulated opioid analgesics
CN113616597A (zh) 一种美洛昔康的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339169A (zh) 包覆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纳米囊泡制剂及其应用
CN116239516B (zh) 一种共晶及其在制备长效镇痛或/和长效局部麻醉的药物中的用途
US20240398756A1 (en) Drug for reducing blood glucose and/or treating diabetic complications
CN111388494B (zh) 落新妇苷在制备用于治疗胰腺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1829053B (zh) 一种醋酸棉酚静脉注射脂肪乳剂的制备方法
CN112451475B (zh) 一种用于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长效缓释凝胶
Wei et al.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modified nimodipine injection: An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y
CN119656101A (zh) 一种长效缓释溶致液晶凝胶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7414335A (zh) 一种石菖蒲油-丹参酮iia o/w纳米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9215103A (zh) 一种石菖蒲油-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407500A (zh) 一种双氯芬酸脂肪乳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