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68565A - 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68565A
CN117768565A CN202310335691.XA CN202310335691A CN117768565A CN 117768565 A CN117768565 A CN 117768565A CN 202310335691 A CN202310335691 A CN 202310335691A CN 117768565 A CN117768565 A CN 1177685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terminal equipment
clamping
side wall
termin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356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佟逸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356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68565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685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6856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77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其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金属支架和固定部,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壳体包括多个固定孔和多个定位部,印刷电路板包括多个定位孔;金属支架包括多个卡持部和多个安装孔,多个卡持部间隔分布于金属支架的周缘,多个卡持部与多个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多个固定孔与多个定位孔,以及多个安装孔一一对应;印刷电路板和金属支架依次装于壳体,多个卡持部与多个定位部卡持,使多个固定孔分别与多个定位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准,多个定位孔与多个安装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一一对准,固定部依次穿过对准后的安装孔、定位孔及固定孔,以将金属支架、印刷电路板和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固定。

Description

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目前的手机中,功能越来越多,扬声器模组、摄像头模组等器件占据了手机内部大量空间,手机内部器件的增多必定会对支架等起支撑作用的结构件的尺寸小型化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电路板支架。在空间有限的前提下,如何实现支架结构件的尺寸小型化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实现支架尺寸小型化的同时保证其装配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终端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金属支架和固定部,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
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固定孔和多个定位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多个定位孔;所述金属支架包括多个卡持部和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卡持部间隔分布于所述金属支架的周缘,多个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多个定位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固定孔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以及多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
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金属支架依次装于所述壳体,每一个所述卡持部与一个所述定位部卡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进而使多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对准,多个所述定位孔与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对准,通过所述固定部依次穿过对准后的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固定孔,以将所述金属支架、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中框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锁紧。
本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包括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所述印刷电路板为所述的副电路板,其具有电路板的功能,金属支架可以直接插接就与壳体固定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预定位,不需要背胶,提高装配效率同时便于拆卸不会损坏金属支架。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多采用塑胶与钢片结合的方案,其中X方向和Y方向通过与中框做限位,Z方向通过塑胶卡扣与中框的塑胶件配合的方式限位。但是,采用塑胶与钢片结合的方案缺点在于支架本身对塑胶件强度要求会增加塑胶件的厚度,因此会占用较大的Z向空间,在手机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整机的加厚,造成外观效果的损失。本申请的支架采用金属冲压制成,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厚度尺寸;通过金属支架上的卡持部和中框的定位部定位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来实现金属支架的预定位;无需使用背胶将金属支架与印刷电路板或者马达粘结预固定,避免因为背胶粘度大,在维修拆卸时会导致钢支架的变形,从而无法实现拆卸复用;也可以避免若背胶粘度小,则在Z轴向无法实现预固定,本实施例的卡持部和定位部位于金属支架周侧,可以避免导致金属支架的边缘翘起或者相对印刷电路板偏移,导致锁螺钉工位无法实现自动化。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和所述第三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三个转角位置,且均远离所述本体延伸。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持;
其中,第三定位部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错位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错位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的顶面上设置缺口,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凸出位置,所述凸出位置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依次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凸出位置与所述缺口卡持。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槽和多个抵持部,多个所述抵持部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周侧壁面间隔设置;所述金属支架包括与多个所述抵持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抵持体,多个所述抵持体沿着所述金属支架周缘设置,并且每一个所述卡持部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抵持体;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金属支架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依次装于所述安装槽,每一个所述抵持体与一个与其对应的抵持部抵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
本实施例中,采用作为壳体的中框的内侧面设计抵持部和金属支架的抵持体来抵持实现X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定位,抵持部和抵持体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配后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产生抵持力,结构简单便于安装。
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卡持部包括背向所述金属支架中部的第一面,每个所述定位部包括朝向安装槽的第二面;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本实施例中,通过卡持部和定位部的卡持,即可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也可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结构更为简单,节省壳体空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支架包括本体,所述卡持部包括设于本体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卡持部背向本体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持;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对的另一侧的所述本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面抵持。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卡持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二卡持部背向所述本体的面为的第一面,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槽的槽底壁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面抵持;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形和宽度方向。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包括侧壁面,所述定位部为凹设于所述侧壁面的凹槽,且所述凹槽额槽口位于所述侧壁面上;所述金属支架包括本体,所述卡持部位于所述本体边缘且远离所述本体延伸的延伸片。片状的所述卡持部与凹槽卡持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定位,简化金属支架结构,便于加工,且不会占用壳体额外空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朝向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侧壁面连接并相对所述侧壁面倾斜;
所述卡持部包括主体和抵持端,主体和抵持端呈夹角连接,且所述抵持端向本体方向倾斜,所述金属支架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卡持部沿所述侧壁面滑动至插入所述定位部,所述抵持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抵持。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的抵持端具有弹性,在装配时可以与侧壁面产生弹性压力,当抵持端滑到凹槽位置后,弹力释放自然进入凹槽内,同时第一侧壁为斜面,便于抵持端的抵持,本实施例的金属支架因为卡持部的结构更容易与安装槽组装。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设置,所述卡持部包括主体和抵持端,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本体的边缘,且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延伸,所述主体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弧形的所述抵持端,所述抵持端远离所述本体方向倾斜;
所述金属支架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卡持部沿所述侧壁面滑动至插入所述定位部,所述抵持端的弧形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抵持。
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部的抵持端具有弹性,在装配时可以与侧壁面产生弹性压力,当抵持端滑到凹槽位置后,弹力释放自然进入凹槽内,同时与第一侧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产生抵持力,提高装配稳定性,本实施例的金属支架因为卡持部的结构更容易与安装槽组装。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电子器件外壳,电子器件外壳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中框,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侧壁面;多个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槽口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槽口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位于Y轴正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具体是第一定位部的槽开口朝向Y轴正方向,第二定位部的槽开口朝向X轴负方向,因为是要限定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位移,在这两个方向上设置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便于金属支架与安装槽的装配。
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错位设置;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连接,且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侧壁面设有弧形凸部,所述第三定位部设于所述凸部的弧形面,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位于所述弧形面的槽开口和位于所述槽开口相对两侧表面的端部通口,所述槽开口朝向Y方向,两个所述端部通口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本实施例的第三定位部属于多开口槽,只限定了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位置,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与多个卡持部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装配时,第三定位部的各个槽口便于第三卡持部随着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的装配而与第三定位部卡持,不会彼此影响,不会对金属支架造成弯曲变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多个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持;
所述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位于所述本体的四个间隔设置的转角位置边缘,所述第一卡持部由所述第一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由所述第二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卡持部由第三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
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分别开设于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通过固定部可以对金属支架与壳体固定,四个安装孔的位置可以保证金属支架的固定稳定性并且防止金属支架某个边缘翘起;而且安装孔和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相邻,卡持部实现预定位又靠近安装孔,可以提高安装孔的定位精准性。
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抵持体包括第一抵持体、第二抵持体、第三抵持体和第四抵持体,多个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抵持体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抵持体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邻设置,第三抵持体与所述第三卡持部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抵持体与所述第二抵持体相邻设置。
所述第一抵持体和所述第二抵持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与其对应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三抵持体与所述第四抵持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与其对应的所述抵持部抵持。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抵持体为所述金属支架边缘的翻边结构或者端面。本实施例的抵持体和抵持部结构简单,便于安装,也不会额外占用壳体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终端设备的部分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部分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中框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主体的部分结构组装图;
图7是图4所示的小板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所示的小板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中框、小板和金属支架的装配图;
图10为图9中的中框、小板和金属支架通过螺钉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0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0沿D-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终端设备1000的部分主体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100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电子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以终端设备1000是手机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定义终端设备1000的宽度方向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终端设备1000的长度方向为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终端设备1000的厚度方向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两两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涉及的“顶”、“底”、“上”、“下”、“左”和“右”等方位用词,是参考附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Y轴正方向为“顶”,以朝向Y轴负方向为“底”,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上”,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下”,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其并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请参阅图3和图4,图3是图2所示部分主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终端设备1000包括主体10和屏幕20,屏幕20安装于主体1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屏幕20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屏)或OLED(organic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等显示屏,且用于显示图像或文字等信息。
主体10包括后壳(图未标)、中框30、电路板组件(图未示)、支架组件、处理器(图未示)、摄像模组(图未示)、扬声器模组(图未示)和电源模组(图未示)。后壳装于中框30上且与屏幕20位于中框30的相对两侧。电路板组件、支架组件、处理器、摄像模组、扬声器模组和电源模组装于中框30上,其中,处理器可安装于电路板,处理器可为终端设备1000的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位于后壳的一侧或者屏幕20的一侧,比如,摄像头模组可以包括位于后壳的后摄像头和位于屏幕一端的前摄像头,电池模组位于后壳和中框30之间。电路板组件通过支架组件支撑与中框。主体10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的电路和功能性电子器件,也包括天线。可以理解为主体10包括除显示屏幕以外的能实现手机功能的其他器件。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器件直接与显示屏幕一体设计。扬声器模组包括位于终端设备1000的顶部和底部的扬声器单元。实现终端设备1000的听筒和喇叭功能。
中框30包括中板31和两个端部边框32和两个侧部边框33,中板31包括第一表面(图未标)和与第一表面背向设置的第二表面(图未标)。两个端部边框32和两个侧部边框首位连接且均与中板31侧部连接,两个端部边框32和两个侧部边框围绕中板31周侧与中板3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为形成容纳槽,用于容纳电池模组、电路板支架、电路板组件、扬声器组件等所述主体10的器件。本实施例的中板31为矩形板,位于中板31端边的两个端部边框32可以看成是终端设备的顶部和底部外壳,通常用语设置出音孔和连接器插口。位于中板相对两侧的侧部边框可以看成是终端设备的两个侧部外壳,可以设置音量键、开关机键等,也是使用者手握持的部分。
电路板组件包括主电路板(图未示)和小板40,所述中框30还包括安装槽301,所述支架组件包括金属支架50。小板40为印刷电路板,其具备电路板的导电和设置电子器件的功能。小板40包括多个定位孔41,定位孔41用于小板40与中框固定式螺钉的穿过。电路板为电子装置的主板,用于设置处理器等电子元器件,以及实现各个功能器件的电性连接。
小板40设于终端设备底部,便于底壁的扬声器单元、连接器、马达或者天线等电子器件的电性连接。小板40和金属支架50依次层叠至中框30,具体是小板40装入安装槽13,金属支架50与中框30的中板31通过固定部60固定,即在电子装置厚度方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金属支架50和中板31将小板40夹持固定,其中固定部60可以是螺钉。
所述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单元70,所述扬声器单元70位于主体10的底部作为喇叭使用。本实施例中,扬声器单元70包括外壳71,扬声器单元70位于安装槽13的一侧并通过外壳71与位于安装槽301内的中板固定。外壳71设有通孔711,通孔711与小板40的部分定位孔对应。本实施例的扬声器单元70装于中框30,外壳71和中框30可以共同称为壳体。扬声器单元的模组装于壳体(外壳部分),终端设备的以上所述其他器件装于中框30部分。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是图4所示的中框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的主体的部分结构组装图。所述安装槽301包括底壁(图未标)、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第三侧壁面305。所述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第三侧壁面305连接于底壁边缘,第一侧壁面303与第二侧壁面304连接,且与第三侧壁面305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第三侧壁面305可以称为安装槽301的周侧壁面。
实际上,第一侧壁面303即为端部边框32的内表面,第二侧壁面304为侧部边框33的内表面,底壁为部分中板31,而且本实施例的端部边框32和侧部边框33位金属和塑胶一体成型,位于安装槽301内的面为塑胶件的表面,位于中框外部的为金属件,也就是说第一侧壁面303与第二侧壁面304为塑胶件的表面。第三侧壁面305可以是凸设于中板31的挡墙,用于承载小板40或其他元器件。可以理解为安装槽为端部边框32、侧部边框33、凸设于中板31的挡墙以及部分中板31围成。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槽301内的中板31的第一表面并非平面,而且具有支撑功能的凸起和固定功能的凹部位置。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第三侧壁面305也不是均为平面。
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定位部(图未标)和多个抵持部(图未标)。多个定位部和多个抵持部可以设置于中板31和端部边框32和侧部边框33上;也可以部分设于电子器件的外壳上,如扬声器单元70的外壳上。
本实施例中多个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第三定位部3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部34和第三定位部36分别设于第一侧壁面303和第二侧壁面304上;第二定位部35设于电子器件的外壳上,多个抵持部设于位于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电子器件的外壳。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及第三定位部36可以是凹槽,也可以是卡扣;或者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及第三定位部36是凹槽或者是卡扣的任意形式的组合;比如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为凹槽,第三定位部36为卡扣。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及第三定位部36均为凹槽。第一定位部34凹设于第一侧壁面303,第一定位部34的槽开口位于第一侧壁面303上,并且朝向Y轴的正方向,也就是第一方向。本实施例的第一定位部34靠近第一侧壁面303和第二侧壁面304连接位置。
第二定位部35凹设于的扬声器单元70的外壳71表面,如图6。具体的,扬声器单元70位于中框30的安装槽301的一侧,外壳71与中板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部35的开口位于的扬声器单元70的外壳71朝向安装槽301内的表面,也就是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即第二方向上。本实施例直接利用电子器件的外壳设置部分定位部,可以避免在中框上额外设置配合金属支架的承载部分,简化中框结构,节省壳体内部空间。
第三定位部36开设于第二侧壁面304上,具体是第二侧壁面304上的弧形凸部,位于弧形面上的槽开口朝向Y轴的正方向,Y轴正方向和负方向均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定位部36为侧部开口通槽,除了原本的位于第二侧壁面304的弧形位置上的槽开口以外,位于大致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设有位于所述槽开口相对两侧的端部通口;也就是说第三定位部36只有两个相对的槽侧壁,这样便于金属支架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同时装入。本实施例的第三定位部36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呈曲形延伸。第三定位部36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定位部34错位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第三定位部36与第二定位部35错位设置。
所述中框30还包括多个固定孔,多个固定孔用于与多个定位孔对应。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框30包括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用于螺接固定小板40的固定部(螺钉)60。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分别与四个定位孔41相对应。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均凹设于中板31上,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大致位于四边形安装槽301底壁的四个角位置。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分别与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及第三定位部36相邻设置,第四固定孔316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35。其中,第二固定孔314与第四固定孔316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也可以错位设置。第一固定孔313和第三固定孔315位于安装槽301的另一侧,且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排列,可以位于一条直线上,也可以错位设置。
多个抵持部为设于第一侧壁面303、第二侧壁面304及外壳71朝向安装槽301内的部分表面,也可以是凹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多个抵持部均为平面,具体包括第一抵持部371、第二抵持部372、第三抵持部373、第四抵持部374及第五抵持部375。第一抵持部371为部分第一侧壁面303,且与第一定位部34相邻。第二抵持部372为外壳71的部分表面与第二定位部35相邻设置,第三抵持部373为第二侧壁面304的部分表面且与第三固定孔315相邻设置。第四抵持部374与第四固定孔316相邻设置且为外壳71的部分表面。第五抵持部375为第三侧壁面305且与第三抵持部373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间隔且相邻设置。第五抵持部375与第一固定孔313在Y轴上错位设置。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是图4所示的小板的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4所示的小板的另一个角度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中,金属支架50位金属材料冲压形成,其包括本体51、多个卡持部、多个安装孔(图未标)和多个抵持体(图未标)。本实施例中,多个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第三卡持部54。所述的多个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在金属支架50的厚度方方向均贯穿本体51;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位置分别与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对应,用于螺接螺钉穿过。
本体51大致为四边形的薄板,其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塑胶件和金属件一体成型的支架来说,省去可塑胶件,这样金属支架50的厚度更薄,减小了占用终端设备的厚度空间。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大致位于本体51的四个角位置。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第三卡持部54分别和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相邻设置。由于金属片体硬度系数较低,在是用螺钉与中框螺接时容易产生偏移或者翘曲变形,会影响金属支架50、小板40和中框30装配精度,因此,本申请的金属支架50通过设置卡持部和抵持体与中框配合实现X轴、Y轴、Z轴三个方向的预定位来实现金属支架50与小板40的预定位来保证螺接精度。
具体的,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第三卡持部54可以延伸片,也可以是卡扣,只要第一定位部34、第二定位部35及第三定位部36能卡持即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第三卡持部54均为延伸片。本体51设有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大致位于本体51的四个间隔设置的转角位置,本实施例就相当于本体有四个角。在厚度方向上,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与其他位置不同面,比如,在Z轴正方向,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低于本体51的其他位置。
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分别开设于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上。以上所述的分别,均是指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比如,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分别开设于第一冲切段511、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冲切段513及第四冲切段514上是指第一安装孔56开设于第一冲切段511上,第二安装孔57开设于第二冲切段512,第三安装孔58开设于第三冲切段513,第四安装孔59开设于第四冲切段514上。第一卡持部52由第一冲切段511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卡持部53由第二冲切段512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三卡持部54由第三冲切段513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
多个抵持体包括第一抵持体551、第二抵持体552、第三抵持体553、第四抵持体554及第五抵持体555。第一抵持体551、第二抵持体552、第三抵持体553分别与第一抵持体551、第二抵持体552、第三抵持体553分别与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相邻设置。具体的,第三抵持体553和第五抵持体555为翻边结构,也就是第三冲切段513和第三冲切段513一侧的本体51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一抵持体551为翻边结构,也就是本体51一侧边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形成。第二抵持体552为第二冲切段512朝向Y轴的端面,第四抵持体554为第四冲切段514朝向X轴负方向的端面。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抵持体数量不限定,分布于金属支架50的本体51周围,实现对金属支架50的定位;并且抵持体的结构可以是翻边,也可以是抵持面,或者是部分为面部分为翻边。
请一并参图9、图10、图11、图12及图13,图9为中框、小板和金属支架的装配图;图10为图9中的中框、小板和金属支架通过螺钉连接的平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沿B-B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2为图10沿C-C方向的截面示意图;图13为图10沿D-D方向的截面示意图。
小板40装于中框30的安装槽301内,小板40的定位孔41为四个,分别与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一一对应。小板40边缘与安装槽301的槽侧壁卡持,比如在槽侧壁的顶面设置缺口,小板40设置凸出位置,凸出位置与缺口卡持实现预定位,以保证四个定位孔41与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一一对准。扬声器单元70装于安装槽301一侧,外壳71部分位于小板40的上方,通孔711与两个定位孔对准。将金属支架50倾斜角度后,第一卡持部52和第二卡持部53分别与第一定位部34和第二定位部35对准,然后装入安装槽301,装入后的金属支架50的本体与中板31是平行或者大致平行;如图11、图12和图13,第二卡持部53沿X方向插入第二定位部35,第一卡持部52在Y方向插入第一定位部34,同时第三卡持部54滑入第三定位部36,(第三定位部36为两端开口的通槽),进而实现金属支架50在终端装置厚度方向,也是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称为第三方向)的预定位。与此同时,多个抵持体与多个抵持部抵持,以实现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第一方向),即是终端设备宽度方向的预定位,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即是终端设备长度方向的预定位。具体是第一抵持体551、第二抵持体552、第三抵持体553、第四抵持体554及第五抵持体555分别抵持第一抵持部371、第二抵持部372、第三抵持部373、第四抵持部374及第五抵持部375,抵持力是背向本体51的中部方向。此时,金属支架50在XYZ轴三个方向定位,实现相对小板40和中框30的预定位,其中,第一安装孔56、第二安装孔57、第三安装孔58和第四安装孔59分别与第一固定孔313、第二固定孔314、第三固定孔315和第四固定孔316一一对应并连通,可以理解为多个安装孔与多个固定孔一一对准;然后在进行锁螺钉,即将螺钉穿过安装孔、定位孔与固定孔内的螺纹螺接,进而金属支架50和中框30将小板40固定在中框30上。
现有技术中的支架多采用塑胶与钢片结合的方案,其中X方向和Y方向通过与中框做限位,Z方向通过塑胶卡扣与中框的塑胶件配合的方式限位。但是,采用塑胶与钢片结合的方案缺点在于支架本身对塑胶件强度要求会增加塑胶件的厚度,因此会占用较大的Z向空间,在手机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势必会导致整机的加厚,造成外观效果的损失。本申请的支架采用金属冲压制成,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厚度尺寸;同时,采用中框30的抵持部和金属支架50的抵持体来抵持实现X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定位,通过金属支架50上的卡持部和中框的定位部定位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来实现金属支架的预定位;无需使用背胶将金属支架50与小板或者马达粘结预固定,避免因为背胶粘度大,在维修拆卸时会导致钢支架的变形,从而无法实现拆卸复用;也可以避免若背胶粘度小,则在Z轴向无法实现预固定,进而避免导致金属支架50的边缘翘起或者相对小板偏移,导致锁螺钉工位无法实现自动化。
一种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卡持部包括背向所述金属支架50中部(背向本体)的第一面,每个所述定位部包括朝向安装槽301的第二面;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比如,第一卡持部52背向本体51的面为第一面,第一定位部34朝向安装槽301的槽底壁,也就是平行于第一侧壁面303的第一定位部34的槽底壁为第二面,第一卡持部52插入第一定位部34后,第一面与第二面抵持;而与第一卡持部相对的另一侧的本体的端面与安装槽的第三侧壁面抵持,这样就可以限制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移动,即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同样,第二卡持部53与第二定位部35卡持,第二卡持部53的第一面与第二定位部35的第二面抵持,本体的一侧面与第二侧壁面抵持,因为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这样就可以限制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的移动,即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的预定位。
请参阅图14,图14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另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卡持部的结构为弯曲状,固定部为凹槽结构。
可以是所有的卡持部的结构为弯曲状,也可以是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和第三卡持部54其中任何一个。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持部52、第二卡持部53和第三卡持部54均为本体51边缘延伸片弯折形成。本实施例以第一卡持部52为例,第一冲切段511一侧远离本体51的一端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后向本体51方向弯折,形成大致为V型结构的第一卡持部52。可以理解为,延伸片弯折呈V型,第一卡持部52包括主体和抵持端521,主体和抵持端521呈夹角构成V型,抵持端521为V型的一部分。第一定位部34为凹槽,其包括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均与第一侧壁面303呈夹角,且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相对倾斜;也就是说第一侧壁341相对第一侧壁面303倾斜设置。在金属支架50由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入安装槽301后,第一卡持部52沿着第一侧壁面303滑入第一定位部34,抵持端521与第一侧壁341抵持,进而实现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
图15为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的又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与上述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卡持部的抵持端521为弧状,固定部为矩形凹槽。本实施例以第一卡持部52为例,第一卡持部52包括主体520和抵持端521。第一冲切段511远离本体51的一端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一定角度(大于0小于180度)后形成主体520,主体520自由端在进行弯折,形成弧形抵持端521,抵持端521远离本体51方向倾斜。可以理解为主体520为片状体。第一定位部34为凹槽,其包括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均与第一侧壁面303呈直角或者大致为直角连接,且第一侧壁341和第二侧壁342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在金属支架50由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入安装槽301后,第一卡持部52沿着第一侧壁面303滑入并被推压直至卡入第一定位部34,抵持端521与第一侧壁341抵持且通过抵持端521的回弹力保持卡持,进而实现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
以上两个实施例的卡持部可以直接从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入中框30与固定部卡持,更便于金属支架50与中框30的安装,而且抵持端521与第一定位部34具有卡持力可以保证第一卡持部52与第一定位部34的卡持,进一步提高金属支架50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准确性。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与上述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卡持部52包括主体520和抵持端521。主体520为S形状片体,抵持端521为主体520的弧形顶部位置。本实施例的第一卡持部52的抵持端521与第一定位部34具有Z方向的弹性抵持力,可以保证第一卡持部52与第一定位部34的卡持,提高预定位准确性。本实施例和图15实施例都是通过弧形的抵持端521与面抵持,也就是点和面的接触,实现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定位。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金属支架和固定部,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印刷电路板;
所述壳体包括多个固定孔和多个定位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多个定位孔;所述金属支架包括多个卡持部和多个安装孔,多个所述卡持部间隔分布于所述金属支架的周缘,多个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多个定位部一一对应;多个所述固定孔与多个所述定位孔以及多个所述安装孔一一对应;
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金属支架设置于所述壳体,且所述小板位于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之间;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卡持部与多个所述定位部一一卡持,多个所述固定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定位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一一对准,多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多个所述安装孔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一一对准,所述固定部依次穿过对准后的所述安装孔、所述定位孔及所述固定孔,以将所述金属支架、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上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所述第二卡持部和所述第三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本体的三个转角位置,且均远离所述本体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持;
其中,第三定位部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定位部错位设置,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上,所述第三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错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侧壁的顶面上设置缺口,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凸出位置,所述凸出位置设于所述印刷电路板边缘,所述印刷电路板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依次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凸出位置与所述缺口卡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主电路板和副电路板,所述副电路板为所述印刷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槽和多个抵持部,多个所述抵持部沿着所述安装槽的周侧壁面间隔设置;所述金属支架包括与多个所述抵持部一一对应的多个抵持体,多个所述抵持体沿着所述金属支架周缘设置,并且每一个所述卡持部的侧部均设有一个所述抵持体;
所述印刷电路板和所述金属支架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依次装于所述安装槽,每一个所述抵持体与一个与其对应的抵持部抵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的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安装槽,每一所述卡持部包括背向所述金属支架中部的第一面,每个所述定位部包括朝向安装槽的第二面;所述卡持部与所述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持,以实现所述金属支架与所述壳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的预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支架包括本体,所述卡持部包括设于本体的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
所述第一卡持部背向本体的面为第一面,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抵持;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对的另一侧的所述本体的端面与所述安装槽的侧壁面抵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设于所述本体的第二卡持部,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二定位部,第二卡持部背向所述本体的面为的第一面,所述第一定位部朝向安装槽的槽底壁的面为第二面,所述第二卡持部与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的第一面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的第二面抵持;所述第一卡持部和所述第二卡持部分别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形和宽度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包括侧壁面,所述定位部为凹设于所述侧壁面的凹槽,且所述凹槽的槽口位于所述侧壁面上;所述金属支架包括本体,所述卡持部为位于所述本体边缘且远离所述本体延伸的延伸片。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均朝向所述安装槽内,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侧壁面连接并相对所述侧壁面倾斜;
所述卡持部包括主体和抵持端,主体和抵持端呈夹角连接,且所述抵持端向所述本体方向倾斜,所述金属支架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卡持部沿所述侧壁面滑动至插入所述定位部,所述抵持端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抵持。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包括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平行且相对设置,
所述卡持部包括主体和抵持端,所述主体位于所述本体的边缘,且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弯折延伸,所述主体的自由端弯折形成弧形的所述抵持端,所述抵持端远离所述本体方向倾斜;
所述金属支架沿着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卡持部沿所述侧壁面滑动至插入所述定位部,所述抵持端的弧形面与所述第一侧壁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抵持。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框和电子器件外壳,电子器件外壳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安装槽设于所述中框,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一侧壁面,
多个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面,且所述第一定位部的槽口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定位部设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且所述第二定位部的槽口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其中,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部包括第三定位部,所述第三定位部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定位部错位设置;所述安装槽包括第二侧壁面,所述第二侧壁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面连接,且与所述外壳朝向所述安装槽内的表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二侧壁面设有弧形凸部,所述第三定位部设于所述凸部的弧形面,所述第三定位部包括位于所述弧形面的槽开口和位于所述槽开口相对两侧表面的端部通口,所述槽开口朝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两个所述端部通口沿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排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多个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卡持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二卡持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持,所述第三卡持部与所述第三定位部卡持;
所述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位于所述本体的四个间隔设置的转角位置边缘,所述第一卡持部由所述第一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持部由所述第二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三卡持部由第三冲切段边缘向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分别开设于并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厚度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冲切段、第二冲切段、第三冲切段及第四冲切段。
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抵持体包括第一抵持体、第二抵持体、第三抵持体和第四抵持体,多个所述卡持部包括第一卡持部、第二卡持部和第三卡持部,所述第一抵持体与所述第一卡持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抵持体与所述第二卡持部相邻设置,第三抵持体与所述第三卡持部相邻设置,所述第四抵持体与所述第二抵持体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抵持体和所述第二抵持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长度方向与其对应的所述抵持部抵持,所述第三抵持体与所述第四抵持体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宽度方向与其对应的所述抵持部抵持。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抵持体为所述金属支架边缘的翻边结构或者端面。
CN202310335691.XA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776856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35691.XA CN117768565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166562.4A CN115250304B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CN202310335691.XA CN117768565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6562.4A Division CN115250304B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68565A true CN117768565A (zh) 2024-03-26

Family

ID=8370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35691.XA Pending CN117768565A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CN202211166562.4A Active CN115250304B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166562.4A Active CN115250304B (zh) 2022-09-23 2022-09-23 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4391505A4 (zh)
CN (2) CN117768565A (zh)
WO (1) WO202406103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68565A (zh) * 2022-09-23 2024-03-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09314A (ja) * 1999-01-13 2000-07-28 Nec Corp 携帯用通信機
US7869206B2 (en) * 2008-09-05 2011-01-11 Apple Inc. Handheld computing device
CN201860536U (zh) * 2010-08-30 2011-06-08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电子组件固定结构
JP2013192598A (ja) * 2012-03-16 2013-09-30 Sammy Corp 遊技機の接地構造
CN202603064U (zh) * 2012-03-23 2012-12-12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便携式移动终端用外壳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JP5789560B2 (ja) * 2012-04-13 2015-10-07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KR102025706B1 (ko) * 2013-01-30 2019-09-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안테나 장치
WO2016174835A1 (ja) * 2015-04-28 2016-11-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CN105491195B (zh) * 2015-12-30 2019-04-2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压力触控模组的固定装置
CN109391715A (zh) * 2017-08-04 2019-02-26 深圳市掌阅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金属支架的移动终端
CN107734434B (zh) * 2017-10-16 2019-11-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07819906A (zh) * 2017-11-09 2018-03-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耳机座安装结构
CN207802075U (zh) * 2017-12-12 2018-08-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金属支架、壳体组件和移动终端
CN108390969B (zh) * 2018-04-10 2019-12-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终端
CN110970248B (zh) * 2019-11-26 2021-09-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12812030U (zh) * 2020-08-10 2021-03-26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声器件及终端设备
KR20220091267A (ko) * 2020-12-23 2022-06-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인터페이스 단자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3507813B (zh) * 2021-06-30 2023-03-1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终端
CN113630488B (zh) * 2021-08-17 2024-08-02 安徽安努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音腔支架及终端设备
CN217087989U (zh) * 2021-10-22 2022-07-29 舜宇光学(浙江)研究院有限公司 光电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6532188U (zh) * 2021-12-28 2022-05-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的后壳及终端设备
CN117768565A (zh) * 2022-09-23 2024-03-26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50304B (zh) 2023-04-14
EP4391505A1 (en) 2024-06-26
EP4391505A4 (en) 2025-01-01
CN115250304A (zh) 2022-10-28
WO2024061033A1 (zh) 2024-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6753B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ing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US10187974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6714047B (zh) 一种音腔结构和移动终端
US8011934B2 (en) Camera apparatus,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camera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140177151A1 (en) Mobile terminal
US8541697B2 (en) Dustproof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employing the same
CN117768565A (zh) 终端设备
CN107257514B (zh) 麦克风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2085218U (zh) 天线组件以及电子装置
CN206195853U (zh) 具有屏蔽功能的手机组件
US10916390B2 (en) Side key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same
US20240297930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250126193A1 (en) Terminal device
TW201407908A (zh) 電子裝置
CN107404819B (zh) 基板组件和电子设备
CN217428167U (zh) 一种手机壳体和手机
US2009029697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microphone module capable of being efficiently and correctly mounted therein and process for assembling the same
CN212342746U (zh) 中框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966106A (zh) 电子设备的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组装方法
CN220342340U (zh) 移动终端
CN217883503U (zh) 中框部件以及终端设备
WO2016174835A1 (ja) 電子機器
CN119211399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和屏幕组件
TWI401845B (zh) 耳機插座組件
JP2015133562A (ja) 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Applicant after: Honor Terminal Co.,Ltd.

Address before: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Honor Devic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