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7759630B - 一种球轴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球轴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9630B
CN117759630B CN202410194675.8A CN202410194675A CN117759630B CN 117759630 B CN117759630 B CN 117759630B CN 202410194675 A CN202410194675 A CN 202410194675A CN 117759630 B CN117759630 B CN 1177596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opening
balls
retaining plat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946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759630A (zh
Inventor
倪达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 New Energy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946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596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77596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96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596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96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球轴承,涉及轴承领域,其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若干滚珠;所述保持架包括环状部和设置在环状部上的若干保持部,所述环状部位于所有滚珠的轴向一侧,所有所述保持部和所有滚珠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保持部包括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均自环状部向滚珠轴向另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之间形成有对滚珠进行定位保持的保持区,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均与对应的滚珠点接触;所述环状部上形成有若干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外圈的内轨道槽抵接实现对保持架的定位。本申请有助于降低滚珠上润滑脂和保持架之间的剪切力,有助于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

Description

一种球轴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轴承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轴承。
背景技术
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目前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滚珠,保持架上圆周开设有若干环状的兜孔,对应每一个滚珠,并包裹在滚珠的周侧,保持架通过滚珠进行引导定位,兜孔和滚珠之间会存在较小的间隙,外圈的内周壁上形成内轨道,内圈的外周壁上形成外轨道,滚珠位于内轨道和外轨道之间。
球轴承在使用前,需要向轴承内添加润滑脂,起到润滑作用,在轴承滚动过程中,润滑脂附着在滚珠上,会随之一起转动,但是由于兜孔和滚珠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因此滚珠转动时,润滑脂在滚珠和兜孔之间被剪切,即对滚珠的转动会产生一定的阻力,影响到轴承的正常运转。
发明内容
为了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本申请提供一种球轴承。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球轴承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球轴承,包括外圈、内圈、保持架和若干滚珠,所述外圈的内周壁形成有内轨道槽,所述内圈的外周壁形成有外轨道槽,所有所述滚珠位于内轨道槽和外轨道槽之间;所述保持架包括环状部和设置在环状部上的若干保持部,所述环状部位于所有滚珠的轴向一侧,所有所述保持部和所有滚珠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保持部包括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均自环状部向滚珠轴向另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之间形成有对滚珠进行定位保持的保持区,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均呈V型状,且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的V型开口相背离,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的折弯处和滚珠点接触;所述环状部上形成有若干定位部,所述定位部和外圈的内轨道槽抵接实现对保持架的定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运转时,滚珠带动润滑脂转动,由于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均和滚珠点接触,即保持架并不是对滚珠进行全包裹,因此滚珠上的润滑脂与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的接触位置较少,保持架和润滑脂之间的剪切力会减小,可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此外,保持架环状部上的定位部和外圈的内轨道槽抵接,即保持架主要通过外圈进行引导定位,并不完全依靠滚珠进行定位,这也是保持架和滚珠之间可以仅靠点接触实现保持的原因。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远离环状部的一侧均形成有刮板部,所述刮板部位于轴承轴向的一侧,所述内圈位于外轨道槽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肩部,所述刮板部将第一肩部的润滑脂刮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使用前,会向轴承内填充润滑脂,刚填充好时,轴承内部的润滑脂分布并不均匀,会导致轴承在起始转动时,滚珠的受力不均匀,即起始轴承的运转状态不佳,通常都是在轴承运转一段时间后,经过滚珠的不断滚动,使得润滑脂在滚珠周侧分布均匀,轴承才会正常运转;本申请中,因滚珠轴向一侧为保持架,因此添加润滑脂会从滚珠轴向的另一次进行添加,且润滑脂主要都是填充在第一肩部处;轴承在运转过程中,因保持架的定位部和外圈的内轨道槽抵接,因此保持架会和内圈产生较大的相对滑动,此时保持架上的刮板部会对第一肩部的润滑脂进行刮匀动作,使得润滑脂能够更快的进入外轨道槽内,有助于使得润滑脂快速均匀的分布,即使得轴承可快速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优选的,所述外圈和内圈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环板,两所述密封环板位于滚珠轴向的两侧,且两所述密封环板均与外圈卡接,所述密封环板和内圈之间形成有滑动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的两侧均设置密封环板,对轴承起到密封作用,有助于防止外部灰尘,污垢,金属颗粒,湿气等侵蚀轴承内部;将密封环板和外圈卡接配合,且密封环板和内圈之间存在滑动间隙,轴承运转时,内圈和外圈相关滑动时,可防止密封环板和内圈之间存在摩擦。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板靠近内圈的一侧形成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沿靠近滚珠的方向向外圈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刮板部在第一肩部刮动润滑脂时,部分润滑脂会沿着刮板部的倾斜方向移动至密封环板的引导板处,引导板使得润滑脂可快速轻易的进入滑动间隙内,对润滑脂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
优选的,所述外圈位于内轨道槽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肩部,所述第二肩部处形成有卡接槽,所述第二肩部的卡接槽靠近滚珠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所述第二肩部的卡接槽远离滚珠的一侧形成防脱面;所述密封环板的周侧形成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靠近滚珠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部,所述卡接板远离滚珠的一侧形成有防脱部,所述密封环板的卡接板和卡接槽卡接配合,所述抵接部和抵接面抵接,所述防脱部和防脱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密封环板时,密封环板需要发生一定的形变才可进入外圈的卡接槽内,当密封环板的卡接板进入卡接槽后,随后恢复形变,此时卡接板的抵接部和卡接槽内的抵接面抵接,卡接板的防脱部和卡接槽内的防脱面抵接,实现密封环板的固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保持板的刮板部和第二保持板的刮板部沿相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轴承转动过程中,保持架和内圈发生相对滑动,两个刮板部会对肩部处的润滑脂进行刮匀动作,且由于刮板部呈倾斜设置,刮板部在刮匀润滑脂时,多余的润滑脂会沿着刮板的倾斜方向移动,沿其中一刮板部会快速进入外轨道槽内,和滚珠接触,滚珠不断转动,使得润滑脂在外轨道槽和内轨道槽内均匀分布;沿另一刮板会逐渐填充至密封环板和内圈的滑动间隙之中,对间隙进行密封,提高轴承的密封性能,进一步防止外部灰尘,污垢,金属颗粒,湿气等侵蚀轴承内部。
优选的,所述外圈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外圈内开设有环形的油槽,所述注油孔和油槽连通,所述外圈位于第二肩部上开设有多个出油孔,所述出油孔和油槽连通,所有所述出油孔沿第二肩部的圆周阵列分布,所有所述出油孔均位于刮板部一侧的第二肩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向轴承内部填充润滑脂时,通过油脂注油器,将油脂从注油孔压入油槽内,且油脂会先填充满油槽,随后润滑脂会从出油孔排出,进入轴承的内部,实现润滑脂的添加,不需要将轴承两侧的密封环板拆卸,即润滑脂的添加更加方便。
优选的,所述外圈位于出油孔处均滑移连接有排油柱,所述排油柱上贯穿开设有排油孔,所述排油柱靠近内圈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开合组件,所述开合组件实现排油孔的开合,所述油槽内润滑脂挤压排油柱向内圈一侧滑移时,所述开合组件使得排油孔打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注油孔向油槽内填充润滑脂,当油槽内填充满润滑脂后,此时继续填充的话,油槽内的润滑脂会挤压排油柱且会进入排油孔内挤压开合组件,使得开合组件打开,此时排油孔处于打开状态,油槽内的润滑脂即可从排油孔排出进入轴承内部,实现润滑脂的添加。
优选的,所述开合组件包括两个开合板,两所述开合板均铰接在排油柱靠近内圈的一侧,且两所述开合板对称设置在排油孔的两侧,当两所述开合板转动至和排油柱靠近内圈的端面贴合,封堵排油孔;所述外圈位于出油孔内开设有两个限位槽,两所述开合板和两所述限位槽一一对应,所述开合板位于对应的限位槽内,所述限位槽可限制开合板从限位槽内脱离;当所述油槽内的润滑脂挤压排油柱,排油柱在排油口内滑移,直至两开合板和限位槽的内壁抵接,两所述开合板转动打开,实现排油孔的打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槽内填充满润滑脂后,继续添加润滑脂时,油槽内的润滑脂会挤压排油柱,使得排油柱在出油孔处滑移,且润滑脂也会进入排油孔内,挤压两个开合板,通过此挤压力,即可带动排油柱沿着出油孔向内圈方向滑移,直至开合板和限位槽靠近内圈一侧的内壁抵接,此时排油柱继续滑移,开合板会在排油柱上转动,进而实现排油孔的打开;在限位槽的作用下,可防止开合板从中脱离,即保证了排油柱不会从出油孔中脱离,当加油完成后,轴承运转,在轴承运转过程中,会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油柱会逐渐向油槽方向滑移,两个开合板将排油孔关闭;且实际中,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油柱也难以在出油孔内滑移,原因是润滑脂虽然起到的是润滑作用,但是润滑脂自身也具备一定的粘稠性,排油柱的外壁和出油孔之间难免会存在部分润滑脂,会对排油柱的滑移起到一定的阻碍,即有助于防止排油柱因重力原因从出油孔向外滑移。
优选的,当两所述开合板打开时,两所述开合板均呈突出出油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两开合板打开时,润滑脂可从排油孔进入轴承内部,当轴承运转时,由于开合板突出出油孔设置,开合板会对轴承内部的润滑脂起到搅拌作用,有助于使得润滑脂在轴承内部分布均匀。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利用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与对应滚珠点接触,并不是传统的全包裹方式,因此在滚珠滚动过程中,保持架和滚珠上润滑脂的剪切力较小,即对滚珠转动阻力较小,有助于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
2.第一保持板和第二保持板上均形成有刮板部,在轴承转动过程中,刮板部可将第一肩部处的润滑脂刮匀,由于第一保持板的刮板部和第二保持板的刮板部沿相背离的方向倾斜,在刮润滑脂时,部分油脂沿其中一种倾斜角度的刮板部会进入外轨道槽内,和滚珠接触,在滚珠不断滚动过程中,润滑脂在内外轨道槽内分布均匀,还会有部分油脂沿另一种倾斜角度的刮板部向密封环板方向移动,并逐渐填充在滑动间隙内,实现对轴承的密封,配合密封环板,有助于提高对轴承的密封效果;
3.通过向注油孔内内注入润滑脂,润滑脂填满油槽后,会挤压排油柱,使得排油柱向外侧滑移,此过程中,开合板与限位槽靠近内圈一侧的内壁接触,发生转动,即使得排油孔打开,此时润滑脂会从排油孔进入轴承内,实现润滑脂的添加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体现保持架的结构;
图3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主要体现密封环板和卡接槽的结构;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视角剖视图,主要体现注油孔和油槽的结构;
图5为图4中B的局部放大图,主要体现排油柱的结构;
图6为本申请中开合板打开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圈;11、内轨道槽;12、第二肩部;121、卡接槽;122、抵接面;123、防脱面;13、注油孔;14、油槽;15、出油孔;16、限位槽;2、内圈;21、外轨道槽;22、第一肩部;3、保持架;31、环状部;311、定位部;32、保持部;321、第一保持板;322、第二保持板;4、滚珠;5、刮板部;6、密封环板;61、卡接板;611、抵接部;612、防脱部;62、引导板;7、滑动间隙;8、排油柱;81、排油孔;9、开合组件;91、开合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球轴承。
参照图1和图2,球轴承包括外圈1、内圈2、保持架3和若干滚珠4,外圈1的内周壁上形成有环状的内轨道槽11,内圈2的外周壁上形成有环状的外轨道槽21,所有滚珠4位于内轨道槽11和外轨道槽21之间,保持架3用于使所有滚珠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保持架3采用树脂材料制成,保持架3包括环状部31和一体成型在环状部31上的若干保持部32,保持部32的数量和滚珠4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保持部32对滚珠4的位置进行定位保持。
环状部31位于所有滚珠4轴向的一侧,环状部31上还形成有若干定位部311,定位部311呈弧面,且弧面由多个曲率中心不同的曲面组成,所有定位部311均和外圈1的内轨道槽11抵接,且定位部311和内轨道槽11之间点接触,接触位置和滚珠4的位置错位;保持部32包括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均自环状部31向滚珠4轴向另一侧延伸,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之间形成有保持区,滚珠4位于对应的保持区内,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均呈V型状,且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的V型开口相背离,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的折弯处和滚珠4点接触。
利用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和滚珠4的点接触,与传统全包裹的方式完全不同,在滚珠4转动时,润滑脂和第一保持板321、第二保持板322之间的剪切力较小,即对滚珠4的滚动阻力较小,有助于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此外,保持架3在安装进内圈2和外圈1之间时,保持架3需要发生一定的形变,直至保持架3的定位部311和外圈1的内轨道槽11抵接,通过外圈1对保持架3进行定位保持,与传统通过滚珠4对保持架3进行保持的方式不同,这也是可以实现保持架3和滚珠4之间点接触的原因。
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远离环状部31的一侧均形成有刮板部5,因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呈V型状,且V型开口相背离,因此两个刮板部5均呈倾斜设置,且沿相互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轴承在使用前,会向轴承内部填充润滑脂,提高轴承的转动性能;通常会填充满轴承内间隙的40%左右,填充进去后,润滑脂并不是均匀分布在轴承内部,常规的方式,是轴承经过一段时间的转动后,使得润滑脂在滚珠4的周侧分布均匀,进而正常运转;但是有润滑脂通常都是人工进行添加,添加量基本上都会过量,因此,润滑脂的分布均匀的时间也是轴承的重要问题。本申请中,当轴承运转时,刮板部5和内圈2相对滚动,采用刮板部5对填充好的润滑脂进行搅拌,进而有助于使得润滑脂在轴承内部快速均匀的分布。
内圈2位于外轨道槽21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肩部22,外圈1位于内轨道槽11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肩部12;保持架3的环状部31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肩部22和第二肩部12之间,刮板部5位于另一侧的第一肩部22和第二肩部12之间,在轴承转动时,刮板部5对第一肩部22上的润滑脂进行刮匀动作。
参照图1和图3,外圈1和内圈2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环板6,两密封环板6分布在滚珠4轴向的两侧,且密封环板6和外圈1卡接配合,密封环板6和内圈2之间形成有滑动间隙7。两密封环板6对轴承起到密封作用,防止外部灰尘,污垢,金属颗粒,湿气等侵蚀轴承内部;滑动间隙7的存在,在内圈2和外圈1相对滑动时,密封环板6不会和内圈2接触产生摩擦,即不会对轴承的运转起到阻力。
外圈1的第二肩部12处形成有卡接槽121,第二肩部12卡接槽121靠近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122,第二肩部12的卡接槽121远离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防脱面123,密封环板6的周侧一体成型有卡接板61,卡接板61靠近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部611,卡接板61远离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防脱部612,在安装密封环板6时,使得密封环板6发生一定的形变,卡接板61进入卡接槽121内,此时卡接板61的抵接部611和卡接槽121的抵接面122抵接,卡接板61的防脱部612和卡接槽121的防脱面123抵接,实现对密封环板6的卡接。
参照图1、图2和图3,密封环板6靠近内圈2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引导板62,滑动间隙7形成于引导板62和内圈2之间,引导板62呈倾斜设置,且引导板62沿靠近滚珠4的方向向外圈1一侧倾斜设置。润滑填充过程中,由于环状部31位于其中一侧第一肩部22和第二肩部12处,因此润滑脂通常会填充在另一侧的第一肩部22和第二肩部12处,即位于刮板部5的一侧,在刮板部5对润滑至刮匀时,由于第一保持部32和第二保持部32上的刮板部5倾斜方向不同,因此在轴承运转时,其中一刮板部5会将润滑脂向内圈2的外轨道槽21内引导,与滚珠4接触,在滚珠4的转动下,均匀分布;另一刮板部5会将部分润滑脂向滑动间隙7内引导,使得润滑脂填充在滑动间隙7内,润滑脂自身具备一定的密封性,对滑动间隙7进行密封,且不会影响到密封环板6和内圈2之间的相对滑动。引导板62的倾斜设置,可将润滑脂快速引导进滑动间隙7内。
参照图1和图4,外圈1上开设有注油孔13,注油孔13通沉头螺钉实现开闭,外圈1内开设有环状的油槽14,注油孔13和油槽14连通,外圈1位于第二肩部12上开设有多个出油孔15,所有出油孔15呈圆周阵列分布,所有出油孔15均与油槽14连通,且所有出油孔15位于刮板部5一侧的第二肩部12上。
向轴承内部填充润滑脂时,将沉头螺钉拆掉,然后向注油孔13内填充润滑脂,可通过油脂注油器等其他机构辅助,将润滑脂从注油孔13压入油槽14内,在不断填充过程中,润滑脂从出油孔15进入轴承内部。不需要将两侧密封环板6拆卸掉进行添加,更加方便。
参照图4、图5和图6,外圈1位于任一出油孔15处均滑移连接有排油柱8,排油柱8上均贯穿开设有排油孔81,排油柱8靠近内圈2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开合组件9,实现排油孔81的自动开合。
开合组件9包括两个开合板91,两开合板91铰接在排油柱8上,且两开合板91对称设置,当两开合板91转动至和排油柱8靠近内圈2的端面贴合时,两开合板91封堵排油孔81。外圈1位于出油孔15内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6,两个限位槽16和两个开合板91一一对应,开合板91位于对应的限位槽16内,限位槽16对开合板91进行限制,开合板91不会从限位槽16内脱离,即保证排油柱8不会从出油孔15脱离。
当不断向油槽14内注入润滑脂时,油槽14内的润滑脂会挤压排油柱8,使得排油柱8向内圈2一侧滑移,此过程中,开合板91随之滑移,当开合板91和限位槽16靠近内圈2的侧面接触时,开合板91发生转动,即两开合板91之间会形成开口,不堵闭排油孔81,此时润滑脂可从排油孔81进入轴承内部;加油完成后,沉头螺钉和注油孔13连接,对注油孔13封闭,随后在轴承运转过程中,内圈2不动,外圈1转动,对排油柱8产生离心力,排油柱8会逐渐向油槽14方向滑移,两开合板91逐渐关闭。即使在轴承停转时,因重力作用,排油柱8也不会轻易从出油孔15滑出,因润滑脂为粘稠状,排油柱8和出油孔15之间会存在部分润滑脂,对两者的滑动起到一定的阻力。
在轴承转动过程中,排油柱8受到的离心力是始终在变化的,位于外圈1圆周最高处的排油柱8所受的离心力最小,位于外圈1圆周最低处的排油柱8所受离心力最大,即在轴承转动过程中,转动至低处的排油柱8会先进入出油孔15内,当排油柱8向油槽14方向滑移时,会压缩油槽14内的润滑脂,使得润滑脂从高处的排油柱8排出,直至所有排油柱8均闭合。
当两开合板91打开时,两开合板91的端部突出出油孔15,在轴承起始转动时,两开合板91还可对轴承内的润滑脂进行搅拌,有助于使得润滑脂在轴承内部快速分布均匀。两开合板91在搅拌过程中,润滑脂也会对两开合板91产生反作用力,使得开合板91快速闭合,即使得排油柱8向油槽14方向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球轴承的实施原理为:轴承运转时,滚珠4发生滚动,由于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均和滚珠4点接触,即滚珠4和保持架3之间的接触位置较少,滚珠4滚动,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对滚珠4表面润滑脂产生的剪切力较小,可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利用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上的刮板部5可对轴承内的润滑脂刮匀,可防止润滑脂堆积,影响到滚珠4的转动;加油时,润滑脂会推动排油柱8向内圈2方向移动,开合板91转动,排油孔81和轴承内部连通,润滑脂会进入轴承内部,完成后,轴承转动过程中,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排油柱8会向油槽14方向滑移,实现排油孔81的关闭。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1)、内圈(2)、保持架(3)和若干滚珠(4),所述外圈(1)的内周壁形成有内轨道槽(11),所述内圈(2)的外周壁形成有外轨道槽(21),所有所述滚珠(4)位于内轨道槽(11)和外轨道槽(21)之间;所述保持架(3)包括环状部(31)和设置在环状部(31)上的若干保持部(32),所述环状部(31)位于所有滚珠(4)的轴向一侧,所有所述保持部(32)和所有滚珠(4)数量相同并一一对应,所述保持部(32)包括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均自环状部(31)向滚珠(4)轴向另一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之间形成有对滚珠(4)进行定位保持的保持区,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均呈V型状,且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的V型开口相背离,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的折弯处和滚珠(4)点接触;所述环状部(31)上形成有若干定位部(311),所述定位部(311)和外圈(1)的内轨道槽(11)抵接实现对保持架(3)的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板(321)和第二保持板(322)远离环状部(31)的一侧均形成有刮板部(5),所述刮板部(5)位于轴承轴向的一侧,所述内圈(2)位于外轨道槽(21)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一肩部(22),所述刮板部(5)将第一肩部(22)的润滑脂刮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和内圈(2)之间设置有两个密封环板(6),两所述密封环板(6)位于滚珠(4)轴向的两侧,且两所述密封环板(6)均与外圈(1)卡接,所述密封环板(6)和内圈(2)之间形成有滑动间隙(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板(6)靠近内圈(2)的一侧形成有引导板(62),所述引导板(62)沿靠近滚珠(4)的方向向外圈(1)一侧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位于内轨道槽(11)的两侧均形成有第二肩部(12),所述第二肩部(12)处形成有卡接槽(121),所述第二肩部(12)的卡接槽(121)靠近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面(122),所述第二肩部(12)的卡接槽(121)远离滚珠(4)的一侧形成防脱面(123);所述密封环板(6)的周侧形成有卡接板(61),所述卡接板(61)靠近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抵接部(611),所述卡接板(61)远离滚珠(4)的一侧形成有防脱部(612),所述密封环板(6)的卡接板(61)和卡接槽(121)卡接配合,所述抵接部(611)和抵接面(122)抵接,所述防脱部(612)和防脱面(123)抵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持板(321)的刮板部(5)和第二保持板(322)的刮板部(5)沿相背离的方向倾斜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上开设有注油孔(13),所述外圈(1)内开设有环形的油槽(14),所述注油孔(13)和油槽(14)连通,所述外圈(1)位于第二肩部(12)上开设有多个出油孔(15),所述出油孔(15)和油槽(14)连通,所有所述出油孔(15)沿第二肩部(12)的圆周阵列分布,所有所述出油孔(15)均位于刮板部(5)一侧的第二肩部(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圈(1)位于出油孔(15)处均滑移连接有排油柱(8),所述排油柱(8)上贯穿开设有排油孔(81),所述排油柱(8)靠近内圈(2)的一侧开口处设置有开合组件(9),所述开合组件(9)实现排油孔(81)的开合,所述油槽(14)内润滑脂挤压排油柱(8)向内圈(2)一侧滑移时,所述开合组件(9)使得排油孔(81)打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组件(9)包括两个开合板(91),两所述开合板(91)均铰接在排油柱(8)靠近内圈(2)的一侧,且两所述开合板(91)对称设置在排油孔(81)的两侧,当两所述开合板(91)转动至和排油柱(8)靠近内圈(2)的端面贴合,封堵排油孔(81);所述外圈(1)位于出油孔(15)内开设有两个限位槽(16),两所述开合板(91)和两所述限位槽(16)一一对应,所述开合板(91)位于对应的限位槽(16)内,所述限位槽(16)可限制开合板(91)从限位槽(16)内脱离;当所述油槽(14)内的润滑脂挤压排油柱(8),排油柱(8)在排油口内滑移,直至两开合板(91)和限位槽(16)的内壁抵接,两所述开合板(91)转动打开,实现排油孔(81)的打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球轴承,其特征在于:当两所述开合板(91)打开时,两所述开合板(91)均呈突出出油孔(15)设置。
CN202410194675.8A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球轴承 Active CN1177596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4675.8A CN117759630B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球轴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94675.8A CN117759630B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球轴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9630A CN117759630A (zh) 2024-03-26
CN117759630B true CN117759630B (zh) 2024-04-26

Family

ID=903242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94675.8A Active CN117759630B (zh) 2024-02-22 2024-02-22 一种球轴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96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338105B (zh) * 2024-06-12 2024-09-10 贾维斯智能(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距离红外传感功能的全景记录仪及其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813A (en) * 1917-06-09 1919-07-17 Georg Wiber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all Holders for Ball Bearings.
RU2019746C1 (ru) * 1991-10-18 1994-09-15 Аренд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 20-й Подшипниковый завод Подшипник качения
JP2003004047A (ja) * 2001-06-21 2003-01-08 Nsk Ltd 玉軸受
CN102483092A (zh) * 2010-08-18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滚动轴承以及机床用主轴装置
JP2012184833A (ja) * 2011-03-08 2012-09-27 Ntn Corp 玉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玉軸受
CN208997183U (zh) * 2018-09-10 2019-06-18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滚珠轴承
WO2020050337A1 (ja) * 2018-09-07 2020-03-12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およびこの転がり軸受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装置
CN114776701A (zh) * 2022-03-28 2022-07-22 张红燕 一种便于注油的滚珠轴承
CN116761946A (zh) * 2021-01-22 2023-09-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深沟球轴承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17813A (en) * 1917-06-09 1919-07-17 Georg Wiber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Ball Holders for Ball Bearings.
RU2019746C1 (ru) * 1991-10-18 1994-09-15 Аренд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 20-й Подшипниковый завод Подшипник качения
JP2003004047A (ja) * 2001-06-21 2003-01-08 Nsk Ltd 玉軸受
CN102483092A (zh) * 2010-08-18 2012-05-3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滚动轴承以及机床用主轴装置
JP2012184833A (ja) * 2011-03-08 2012-09-27 Ntn Corp 玉軸受用保持器および玉軸受
WO2020050337A1 (ja) * 2018-09-07 2020-03-12 Ntn株式会社 転がり軸受およびこの転がり軸受を備えたスピンドル装置
CN208997183U (zh) * 2018-09-10 2019-06-18 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滚珠轴承
CN116761946A (zh) * 2021-01-22 2023-09-1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深沟球轴承
CN114776701A (zh) * 2022-03-28 2022-07-22 张红燕 一种便于注油的滚珠轴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9630A (zh) 202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59630B (zh) 一种球轴承
US6023991A (en) Ball screw lubricated with oil-containing polymer
US11808301B2 (en) Large roller bearing
US7070334B2 (en) Ball Bearing
US4286793A (en) Ice breaking and mud deflecting device for a ball screw and nut assembly
DE112012001115T5 (de) Kugellagerkäfig und Kugellager
US20070280572A1 (en)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lubrication method
CN111894993A (zh) 一种轴承安装结构
KR20010107941A (ko) 볼 스크류
CN115539507B (zh) 一种电机的轴承防尘装置
EP4018104A1 (de) Rotorlager für eine windenergieanlage und windenergieanlage
CN112178045A (zh)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
CN220706226U (zh) 一种轴承的自润滑机构
CN204716744U (zh) 带安装法兰的密封深沟球轴承
CN112709786B (zh) 一种带滚珠的滚动式防尘链条
CN212480039U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
JP2007321886A (ja) ボールねじ装置
CN218935181U (zh) 一种防止润滑油泄漏的滚珠丝杠
CN221423718U (zh) 一种双列调心滚子轴承
CN219932719U (zh) 一种工程车车窗用滚道轴承
CN113048147A (zh) 一种数控机床高精度直线运动导轨
CN221347602U (zh) 一种液压杆端关节轴承
US4457519A (en) Sealing ring
CN111609103A (zh) 一种滚珠丝杠副
CN222277456U (zh) 一种双列球式回转驱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